电子政务导论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导论

电子政务导论

3.为公众提供参与政府事务的通道的板块 民众反映意见的通道;民众对政府工作监 督的通道,民众咨询的通道以及与领导互 动的通道。
模式
电子政务外包,即政府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电子政务项目建 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 IT外 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 北京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以“统筹负责制”的方式交给首都信息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来建设首都公共网络平台,首信公司负责网络运营及一 些应用系统开发。就是所谓的电子政务外包模式。 G2C是指政府通过政府信息网络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是电子政务 应用模式的一种。北京电子政务即G2C的应用模式,提供信息服务以及民 众参与服务等各项服务。


结构
1.向民众提供信息的板块 城市基本数据,即政府管辖行政区(城市)概况,如地理环境、风土人 情、名人大事、土特地产、现代风貌、历史变迁、基本设施、企业产业、 科技文教、重要数据等。如下图,则是向民众提供信息的板块。
2.为公众、企业或机关提供服务的板块 网上办公、办事通道;投资指南; 交通、气象等。
首都之窗政风行 风热线开通以来, 得到市民充分认 可,成为市民监 督政府工作、反 映社情民意的重 要渠道,共受理 群众热线来信 27 万封,举办直播 间444期,办结 率84%,群众满 意度70%,走在 全国在线与市民 互动的前列。
面向个人的电子政务服务——G2C的应用模式
面向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G2B的应用模式
面向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模式——G2G应用模式
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对于全国其 它城市影响巨大。“数字北京”是首都信息化的战略口号 和奋斗目标,其核心工作是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 资源。进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 化,发展以知识经济为内涵的首都经济,增强城市竞争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战略目标 . “数字北京”的核心意 义在建立以资源为核心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整合政府各 部门门户网站遗留的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网络互联,搭 建良好的数据交流平台,从而提高政府网络的利用率,以 促进建立统一网络标准和统一平台,为下一步政府视频会 议、电子签章、无纸办公等政府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政府办公更加公开、高效,最终实现政府“一站式”办 公。

电子政务导论

电子政务导论

Internet
• 互联网又称因特 网,即广域网、 城域网、局域网 及单机按照一定 的通讯协议组成 的国际计算机网 络。
一、政府上网的内涵
共识:
上网的手段是包括计算机 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 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
上网的内容是政府职能, 即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的 职能工作。
上网的目的是要在互联网 上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以 更好地向公众提供快捷便 利的公共服务。
··· 第一章 ···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目录
1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2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3
电子政府的概念体系
重点问题
1. 电子政府建设的背景和动因 2. 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外延
3. 政府上网的内涵和外延 4. 电子政府的内涵和外延
5.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
目录
1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2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在当代社会成本效益核算的标准下,要保证政府管理的高效率,就必须实现政府管 理的信息化。
目前,国际互联网上只有不足千分之一的信息是中文信息,这与汉字在世界上拥有 最多使用者的情况是极不相称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感测与 信息处理 识别技术 与再生技术 信息传递 信息施用
二、办公自动化的外延
(二)以纵向功能层次为标准分类
事务处理型
• 事务处理型 OAS大体上 可分为办公 事务处理 (如文字处 理、电子表 格、电子邮 件等)和行 政事务处理 (如公文流 转等)两大 部分。
信息管理型
•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 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 其他办公设备,对管理信息进行收 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维 护和使用的集成化的人—机结合的 系统。

电子政务导论-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导论-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导论》教学大纲第1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子政务导论(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课程类别:基础课适用专业及对象:行政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和公务员。

学时:48~60学时(42~46学时讲授,6~`0学时实践与实验)学分:3.0二、教学目的与任务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世界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的产物。

电子政务建设是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兴未艾,加强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培育,引导相关人员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大力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比较紧迫的课题。

因此,在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和公务员中开设电子政务课程,非常必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习者树立“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支撑”的基本思想,了解有关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了解世界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趋势以及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战略,认识电子政务的意义;掌握电子政务的网站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内部公务处理三项基本建设内容以及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工程实施4个基本保障方面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有关电子政务及其网站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

三、教学思想和基本教学方法建议1. 在电子政务的教学中,要贯穿“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支撑”的思想,不能脱离政务讲电子政务。

2.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教学必须坚持理解联系政策实际。

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央有关发展电子政务的大政方略,结合地方和部门的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3. 要注意处理好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中国国情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注意了解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向,分析其特点,吸取其合理和先进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政策的内涵和提出背景,看到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

4.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课堂教学要讲清背景和基本理论,辅以案例分析和必要的课堂讨论;课外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完成一定数量的调研报告和小论文;还可以组织一定的辩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电子政务导论提纲

电子政务导论提纲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要关键术语:1.电子政务(P6)2.技术进步3.信息技术应用(P7-8)4.政府结构(P18-19图)5.电子政务基本模式(P26)6.电子政务发展模式(P21)7.分组模式(P27)8.集成(整合)模式(P28)9.知识应用模式(P32)10.国外电子政务发展(P33)复习思考题:1.对电子政务概念的认识存在着哪些更具实际价值的认识角度?2.为什么我国习惯称“电子政务”而不称“电子政府”?(P3-4)3.电子政务的实质是什么?(P8)4.电子政务的社会技术进步背景是什么?(P10)5.电子政务的政府发展背景是什么?(P11)6.电子政务的基本发展路径是怎样的?(P24图)7.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据的政务结构是怎样的?(P26)8.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意义何在?(P28、P32、P33)9.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33-52)10.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P52)第二章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关键术语:1.中国电子政务历程(P54-55)2.中国电子政务目标(P66-67)3.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P65-73)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P68-70)5.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P70)6.信息基础设施建设(P71)7.电子政务功能(P56-60)8.电子政务效益(P61-64)复习思考题:1.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对你有哪些理论和认识上的启发?2.你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产生条件和背景有什么分析结论?3.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怎样认识这些功能?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些功能?(P56-60)4.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61-64)5.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以服务为导向”的思想的?(P67-68)6.电子政务建设为什么要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P70)第三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关键术语:1.行政决策(P77)2.行政组织(P78)3.知识化(P79)4.信息化(P80)5.虚拟化(P81)6.数字化(P81)7.全球化(P83)8.政府权力体系(P86)9.政府组织结构(P86)10.政府管理方式(P87)11.政府管理模式(P85)——政府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不同的政府管理类型或“模式”。

电子政务导论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导论复习资料

电⼦政务导论复习资料1、信息化: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转变的过程。

2、经济信息化集中体现为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结构的重⼼向经济效益与增长质量较⾼的信息产业转移。

3、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的⼤脑加⼯后的再现。

4、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限性、信息的永恒性、信息的转移性、信息的共享性。

5、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再⽣和利⽤等功能的技术。

6、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信息技术的产业,其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

7、信息产业⾃20世纪40年代兴起,70年代得到⾼速发展,到了90年代,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从业⼈数最多、规模扩⼤最迅速、创造财富最多的产业,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

8、我国正处于推进⼯业化时期,⼜⾯临全球信息化⼤潮,这对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供了⾮常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我国加⼊世界贸易组织,这⼀新的形势也要求我们尽快增强⾃⾝的竞争⼒,以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所以,以信息化带动⼯业化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国这样⼀个正在努⼒推进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的现实意义。

9、中国作为⼀个发展中国家,当前⾸要任务就是搞好经济建设。

10、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持,我们应该充分利⽤⼈类⽂明进步的成果,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的形势下,把握历史机遇,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充分利⽤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全⽅位、多领域开拓国际市场,利⽤信息⽹络化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资⾦和市场优势,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Internet是⼀个具有⽹络实体,但没有⼀个特定的⽹络疆界。

2、Internet迅速发展和扩⼤的原因:1)计算机⽹络通信技术、⽹络互联技术和信息⼯程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t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2)Internet在其建⽴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执⾏⼀种⾮常开放的策略,对于开发者和⽤户都不加以限制。

电子政务导论(修改稿)

电子政务导论(修改稿)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业(专科)《电子政务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业(专科)的自学考试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电子政务信息处理技术平台、电子政务的框架结构、电子政务的管理、电子政府的应用类型,了解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及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了解电子政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并能学会分析和应用,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类型以及作用和意义;2、了解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3、理解电子政务与管理学科、信息学科及法律的关系;4、掌握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处理技术平台;5、掌握电子政务的框架结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解决方案;6、学会分析和应用电子政府,提高服务质量;要求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学会建立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电子政务导论是一门介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用了这些学科中的概念和方法。

因此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很好地掌握管理、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知识。

另一方面学好本课程也将对加深过去已学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电子政务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电子政务、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的有关概念;掌握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应用类型;了解传统政务的不足,理解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务的优势,掌握政府信息化的含义及与电子政务的关系,领会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职能的影响以及电子政务的作用及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电子政务的定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电子政务的特点,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电子政务的应用类型,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电子政务的作用与意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第2章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电子政务导论 第2章 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

电子政务导论 第2章  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
第2章 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
• 人类社会在发展,政府的行政理念也在发 展。为了使政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按照 先进的行政理念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2.1 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
2.1.1 国际行政体制改革的潮流
• 1. 政府职能重定位
• (1)从职能的作用领域看: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 职能、科技教育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等。
2.1.2 现代行政理念
• 1.法制政府理念 • 1)权利本位 • 2)依法行 • 3)司法审查 • 2.责任政府理念 • 1)道德责任 • 2)政治责任 • 3)行政责任 • 4)诉讼责任 • 5)赔偿责任
• 3.透明政府理念
- 公共利益至上。
- 责任:向公民承担更多的 责任,有义务提供客观、可 靠、清晰的信息。 - 有限例外,最大限度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 开是例外。 - 便利:为公众提供方便。 - 成本:尽量减少收费。 - 保护检举者。
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提升政府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公 共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 ⑤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由以监管为主的角色,向以服务为 主的角色转变,使政府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权力构造方式 向现在由网络带来的多样性联系的扁平化组织转变,能够 提高政府服务与监管水平,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信息 和决策透明化等。 • ⑥ 提高管理能力,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 3.电子政务强化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
•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政治家的决策失误,常常会引起社会 矛盾的激化。在风险社会里,政府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其抵抗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
• 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 机。
• 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各种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对危机的后果事先加以估计和 准备,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可以有效地进行有关部门之 间的协调,保障各个部门及各级领导者能在第一时间对危 机做出判断,迅速反应,政令畅通,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各部门协调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潜在伤害,控 制危机局面,尽最大可能保护民众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显然,电子政务比传统政务系统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电子政务导论第1章 电子政务印象

电子政务导论第1章  电子政务印象

指示
一个较复杂问题的办事 业务结构
两个不同局的科员间 的信息交换业务结构
电子政务的业务结构
• 3. 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1.2 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 • ·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 (government to citizen,G2C); • ·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 (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1.1.5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形象差异
• 1. 办公手段不同
–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 ·信息交换的网络化; – ·信息处理计算机化。
• 2. 行政业务流程不同
领导
领导
局长 请示 处长 处长 请示 科长 请示 科员 申请 公众 办理 批示 请示 科员 交换 批示 请示 科长 同意交换 指示 科长 科员 指示 科员 科员 公众 处长 批示 请示 局长 协调 局长 科员 公众 信息网络 领导
1.1.4一位网民心目中的电子政务形象
• • • • • • •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 ·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 ·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
一般说来,政府门户网站具有如下一些板 块: (1)向民众提供信息的板块 ·城市基本数据,即政府管辖行政区(城市) 概况,如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名人大事、土 特地产、现代风貌、历史变迁、基本设施、企 业产业、科技文教、重要数据等。 ·城市以及相关新闻、消息等; ·有关法律、政策、法规、政府公告等; ·按照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应当公开的其他信 息。 (2)为公众、企业或机关提供服务的板块 ·网上办公、办事通道; ·投资指南; ·交通、气象、旅游导航; ·便民服务、办事指南; ·友好链接; ·地图。 (3)为公众提供参与政府事务的通道的板 块 ·民众反映意见的通道; ·民众对于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通道; ·民众与政府机构进行咨询的通道; ·民众与有关领导互动的通道(例如,与领 导直接会话、反映情况,领导对于民众的谈话 等)。 ·为民众之间互相就热点问题或专题提供讨 论场所的板块。

电子政务导论

电子政务导论

第一章社会信息的网络化第一节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一、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开展及其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业和信息效劳业〕的开展;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与信息产业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

2、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转移性、共享性。

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

4、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其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

信息产业的构成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生产加工、信息效劳、信息软件研制开发四局部。

三、全球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开展的影响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信息化与全球化正以巨大的历史力量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欧盟着力建设“知识化社会〞;德国提出开展科学技术,促进技术更新方案;加拿大时兴“远距离工作〞;日本拟走向数字化时代;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印度成为正在崛起的软件超级大国;以色列以电子产品鼓励经济;肯尼亚也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2、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其标志是西方兴旺国家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第二节网络化带来的革命一、国际互联网的起源与开展1、1969年,ARPANET—军用网;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全国5个计算机中心联接起来构成的科研和教学网—NSFNET;1989年,NSFNET与MILNET、ESNET联接起来。

人们把这种将不同网络实体联接起来的新网络称为互联网Internet。

电子政务导论课程学习心得

电子政务导论课程学习心得

电子政务导论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老师对我们电子政务这一课程深刻的讲解和
耐心的导论,让我深刻学习了解到了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它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电子政务系统实质上是自动化在范围和功能方面的延伸,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它是面向社会的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

在电子政务课程系统中,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办理等,都是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中进行。

这些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

但由于这些公文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处理平台产生的,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而应将电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学习心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信息的网络化第一节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一、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与信息产业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

2、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转移性、共享性。

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

4、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其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

信息产业的构成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生产加工、信息服务、信息软件研制开发四部分。

三、全球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信息化与全球化正以巨大的历史力量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欧盟着力建设“知识化社会”;德国提出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技术更新计划;加拿大时兴“远距离工作”;日本拟走向数字化时代;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印度成为正在崛起的软件超级大国;以色列以电子产品激励经济;肯尼亚也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2、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其标志是西方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第二节网络化带来的革命一、国际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1、1969年,ARPANET—军用网;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全国5个计算机中心联接起来构成的科研和教学网—NSFNET;1989年,NSFNET与MILNET、ESNET联接起来。

人们把这种将不同网络实体联接起来的新网络称为互联网Internet。

1992年,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2、未来的Internet将向三分面发展:商业化、保密性和宽带传输。

二、网络化使人类生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①网络化所蕴含的信息和技术、智力因素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由“动力(能源)型”转向“智力(知识)型”,从而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②网络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③网络化促进了人类存在形态的改变。

④促使人们在更加开放的事业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三、网络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①网络化对政治的影响。

网络化对政治的冲击增强,使政治的不安全性相应增加;同时使得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界限趋于模糊,国家政治安全将不同程度的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冲击。

②网络化对经济的影响。

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将加速发展,是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信息产业、知识经济将的到飞速发展,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③网络对军事的影响。

网络正在把军事活动扩展到整个世界乃至太空,信息时代的军队将由电子信息网络专家、工程师和知识型军人组成。

④网络对文化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

网络的发展,将加速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吸收、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得到发展;网络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尤其是不良文化通过网络更易传播,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预防对策。

⑤网络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及其广泛而深渊,出了上述四个方面,对外交、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一、互联网产业是信息全球化最根本的基础二、中国互联网建设1)网络规划:1990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工程,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建设的开始;1993年,规划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CHINAGAB;1994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展开;1995年,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组建。

四大骨干网初具规模。

2)网络管理:1996年,国务院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颁布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开设注意互联网管理的标志。

3)网络发展战略:1997年,审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国家互联网建设的“24字”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

三、中国迈入网络化社会的步骤第一步:政府上网工程。

所谓政府上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成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职能工作。

第二步:企业上网工程。

中国企业上网工程是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由中国电信通信集团联合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大型国有企业、各行业协会共同发起,由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承办的系统工程。

第三步:家庭上网工程。

家庭上网工程是响应政府号召为加速我国迈入网络社会实施的第三步。

四、网络化时代政府职能的转变1、国家安全;即使是最激进的电子自由主义者也会承认,政务在国家安全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2、个人安全;从第一个国家形成开始,人们就依靠政府来保护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的财产免受侵害。

3、信息基础结构;政府的传统事物是修建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和管道系统、港口和机场,以发展现代经济。

4、商业法则;现代将经济需要政府提供合法约束性契约的框架,没有这些契约是不可想象的。

5、公众健康和安全;数字经济并没有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造成新的威胁,也不会改变公众健康和安全部门的职能以及公众对他们的期望。

6、教育;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运作的学校教育体系教育着该国大部分儿童。

7、经济发展;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都承认,自由市场具有是财富和工作机会增长的强大机制。

8、灾难防治;政府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飓风面前经常会采取紧急行动。

9、环境保护;现在环保部门越来越依赖经营单位的申报。

总之,在将来的10~20年中,政府角色和职能变化的剧烈程度将超过过去200年所积累的变化。

第二章电子政务概述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实质一、电子政务的概念1、电子政务含义: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的组成: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社会和民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因此“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可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政府上网工程”的最终目标正是推动电子政务的实现。

3、电子政务系统的目的:①政府机构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

②利用政府内建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为公众社会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

③以政府的信息化发展推动和加速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二、电子政务的实质1、电子政务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全面应用。

2、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

电子政务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政务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以更好地实现政府为公众服务的宗旨。

3、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手段的实践。

第二节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社会信息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产生的内在动力。

电子政务产生和发展的一些条件和诱因(电子政务产生原因):①电子政务的产生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一方面缩短了政府、企业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相对距离,密切了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从而加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加强了公民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从而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优势地位。

②电子政务是政府改革的内在需要。

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是建立在韦伯在科层制理论基础之上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它是工业技术革命的产物。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内容一、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本机关内部,也包括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

二、电子政务的内容1)政府的信息服务。

各级政府在Internet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政策法规、政务公告,相当于政府的“窗口”。

2)政府的电子贸易。

政府的电子贸易业就是政府的电子采购,既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还能够节省政府开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电子化政府。

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

4)政府部门重构。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已很不协调,必须通过上网改革政府的工作流程。

5)群众参政议政。

老百姓可以通过上网的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还可以给国家领导人发电子邮件。

第四节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框架一、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模型内网和外网需要物理隔离。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模型应用层:税务、采购、工商注册、统计和信息服务等。

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层: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信息共享与交换标准。

数据资源层:地理信息、人员管理、企业信息、经济信息、政策法规等。

网络层:数据中心(IDC)、呼叫中心、网络互联。

三、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有:网络安全技术(双网隔离、子网隔离);电子签章(CA)认证应用技术;传统办公自动化(OA)与网上办公集成技术;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技术;协同工作技术;海量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标准化技术等。

第五节电子政务的应用1、电子资料库。

建立各种资料库,并提供人们用方便的方法通过网络等方式取得。

2、电子化公文:公文制作及管理电脑化作业,并通过网络进行公文交换,随时随地取得政府资料。

3、电子税务:在网络上或其他渠道上提供电子化表哥,使人们足不出户从网络上报税。

4、电子采购及招标。

在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在线进行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

5、电子福利支付: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作业,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交付给受益人。

6、电子邮递: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有地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7、电子身份认证:以一张智能卡集合个人的医疗资料、个人身份证、工作状况、个人信用、个人经历、收入及缴税情况、公积金、养老保险、房屋资料、指纹等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的各项便民服务程序。

8、电子商务:在以电子签章(CA)及公开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与企业间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通信及交易处理。

第六节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和关键一、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为保证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到:第一,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第二,充分利用政府内部资源和技能;第三,完善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第四,联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加强其他服务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