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论文
安全教育的危机管理学校危机事件应对和处理
![安全教育的危机管理学校危机事件应对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cb81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6.png)
安全教育的危机管理学校危机事件应对和处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安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而安全教育则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即使在做好各项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危机事件仍然可能发生。
因此,学校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以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首先,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等方式,提高师生对各类危险情况的识别能力和自救能力。
只有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危机管理团队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多个方面的成员,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组织有效的应对措施。
团队成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师生及家长发布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信息的准确、及时发布对于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师生及家长发布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最后,学校还应与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动机制。
在处理较大规模的危机事件时,学校往往需要得到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建立起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可以在危机事件处理中更加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的危机管理是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需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师生及家长发布相关信息;与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动机制。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学校才能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希望每所学校都能够重视危机管理,确保师生的安全。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0050b31a37f111f1855b73.png)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数日益增加,使得我国高校安全稳定因素日渐复杂,维护校园稳定的难度也逐步加大。
高校安全教育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学生的安全利益,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该文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为高校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14-01安全不仅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中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存在及发展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否全面的掌握安全知识,灵活的运用安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既是大学生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保证,也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令人扼腕的事情。
大学生被称为高智商、高素质的人才,却因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纷纷触犯法律,使自己深陷囹圄,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未来,这一切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和损失。
由此可见,对于处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1 高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国高校社会化程度日益加强和社会治安问题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安全教育是高校稳定、持续、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高校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 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而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最传统的层面上。
大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国家安全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同时,当今和平的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危机管理
![学校安全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fff7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学校安全危机管理引言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学校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校园欺凌、火灾事故到恶性事件,学校安全危机涵盖了多种形式。
如何有效地管理学校安全危机,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预防、应对和救援三个角度,探讨学校安全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和有效策略。
1. 预防学校安全危机的重要性预防是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
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处于安全环境中。
首先,加强门禁管理,防止陌生人进入校园。
其次,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
此外,加强校园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2. 构建学校安全文化学校安全文化是预防学校安全危机的基础。
学校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学生安全的积极参与者和保护者。
3. 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师生交流与沟通是及时发现学校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鼓励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扰。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教师之间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紧密的联防机制,共同保护学生的安全。
4. 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及早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预警标准,确保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加强安全防范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保证监控、报警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安全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5.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是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和行动流程,并定期组织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演练。
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支持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为学生提供安全素质教育。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41c821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a.png)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引导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突显出高校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一个学校多个校区、一个校区多个学校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办学条件、教学及生活设施建设却远跟不上学校扩招的步伐,校园公共安全需求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上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影响着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也考验着高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突显出高校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而危机事件中高校师生暴露出的安全意识淡漠、缺少自我保护技能等问题,又反映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不到位。
如何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教育机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的论述也将就这一问题展开。
一、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内容高校危机通常指由于高校内外部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使高校正常的运行秩序被打破,从而不得不面对和处理这一紧张事件的状态。
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高校常规安全教育提到的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等以外,还包括了安全事故、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师生冲突、社会性事件影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不平衡因素也会越来越多,校园环境会越来越复杂,新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会使危机的形式发生新的变化。
高校危机管理就是高校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能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预防、限制和消除危机以及因危机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危机得以解决的方法和行为。
根据国际经验,当代的危机管理一般都是由危机预防、准备、应对、恢复四个阶段构成的'。
前两个阶段重在预防,减少危机发生的机率及降低危机产生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后两个阶段重在应对,采取措施消除危机及恢复因危机带来的声誉损失、重塑自身形象。
安全教育论文:关于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对策
![安全教育论文:关于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81b321bed5b9f3f90f1cb9.png)
关于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对策公共安全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抓好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对于加强高校的日常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建立安全文明的校园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涵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物以及公共生产、生活的安全,它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比较丰富的范畴。
在法学上,将公共安全定义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或者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私产的安全”。
从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分析,公共安全问题由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技术、信息等多重侧面所组成。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其人、财、物高度集中,群体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具有小型社会的特质,其安全也具有社会公共性。
高校公共安全,即高校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维护校园安全、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为目标,以提高公共安全责任和意识、培养公共安全知识和能力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公共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公共安全防护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安全教育,重点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保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二是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包括对大学生人身安全造成损害的原因,一般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侵害和不法侵害等;三是网络安全教育,指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等;四是消防安全教育,指教给学生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等;五是交通安全教育,指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六是心理安全教育,即采用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
学校安全预警与危机管理
![学校安全预警与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6613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7.png)
学校安全预警与危机管理学校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安全预警和危机管理成为学校工作的必备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安全预警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学校安全预警的重要性学校安全预警是在潜在危险发生前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预测,并采取措施来阻止或减轻安全风险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伤害。
它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部分:学校安全预警的方式学校安全预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安全巡查、安全培训、安全演练等。
安全巡查是一种通过巡视学校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问题的方式。
安全培训可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安全演练则是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安全应急技能训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第三部分:危机管理的定义与功能危机管理是指在面临危急状态或突发事件时,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和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有效应对危机,保护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机管理的目标在于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减少损失,保障校园的秩序和正常运作。
第四部分:常见学校危机的特点学校面临各种危机,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暴力恐怖袭击等。
这些危机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和紧急程度高。
学校危机处理的时间窗口较短,需要快速、准确地采取措施,以确保安全和稳定。
第五部分:学校危机管理的步骤学校危机管理包括四个主要步骤: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
预防阶段主要是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措施等,尽量避免危机发生。
准备阶段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预案、培训师生、装备设施等。
应对阶段是在危机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包括报警、疏散、防护等。
恢复阶段是在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处理和重建工作。
第六部分:学校安全预警与危机管理的问题学校安全预警和危机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校对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安全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团队。
其次,学校对风险评估和安全演练的效果监测不够严格,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85cbdc79563c1ec4da7111.png)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浅谈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可能面临意外的变数。
意外是对常态的否定,意外是对事物的发展进入非常时期。
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对专业意义上讲的危机时期。
公共危机不仅造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所以,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事物的服务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事务的行使者,必须对公共危机进行预防,完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做好公共危机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公共危机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责任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造成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
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政府法制建设的检验。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危机是对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外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又叫突发公共事件,就是在社会进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并对的大众的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致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华为7000人“辞职门”事件、金融危机、甲型H1N1型流感等都是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突发公共事件,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学校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
![学校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eae8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8.png)
学校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学校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校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保障学校安全既是关乎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至关重要。
学校安全管理是保障学校师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首先,学校要合理规划建设,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性。
学校应坚持“安全、宜居、便利”的原则,在建校初期就要考虑到学校的规划与设计,合理设置出入口、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
其次,加强学校安全设施的建设,安装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提高学校的安全性,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问题。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各类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加强与社会的联动,与社区、公安、消防等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形成有效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是研究和维护公共安全的科学与实践。
每个学校都可能面临不同的公共危机,如火灾、地震、校园暴力等,这些危机不仅会对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巨大冲击。
因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进行处置。
首先,学校要加强危机预警机制建设,提前获得危机信息,并及时做出应对决策。
其次,加强危机应对能力的培养,组织危机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学校教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建立公共危机应对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协同合作、迅速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另外,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地向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发布危机信息,以便大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学校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全与健康,也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社会稳定。
学校要加强管理,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规划建设安全的学校环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教育,与社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分析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109b3358f5f61fb63666eb.png)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分析摘要: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公共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教育质量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大局。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改革安全教育要坚持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培养能够应对公共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并能够效维护公共安全的人才。
然而,当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教育的应然性和和实然性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碎片化、教育对象未全员化、教育队伍尚未达到专业化的困境。
因此,高校继续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完善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安全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涵新时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指导下,对高校人员进行公共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灌输,从而提高高校人员公共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其公共安全素质、掌握其公共安全能力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安全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新时代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从个人层面讲,新时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公共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和素质,能够具备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的个人;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讲,通过对公共安全教育高校要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人才1,主要是增强大安全观意识,提高大安全观的素质和能力。
在新时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和责任,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提高爱国主义意识;二是网络安全教育,自觉遵守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不制造和传播不恰当的网络信息;三是消防安全教育,掌握必要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用积极的心态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公共安全危机论文 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公共安全危机论文 公共安全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a25b47b307e87101f69683.png)
公共安全危机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论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媒体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人为灾害交替呈现,国内各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危机新闻发布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业界在认同危机新闻发布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出一些新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个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
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描述、讨论和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
这些都为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公共安全危机;媒体环境;新闻发言人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来临之时,政府危机新闻发布便成为危机管理中关键的一环,在政府、媒体和民众等诸多力量的博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种新闻发布制度,它的推行和实践对于国家政府的形象传播以及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引导媒体,在向民众传达及时准确信息的同时进而因势利导,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消弭危机创造有利条件,这成为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当代中国政府危机公关所面临的媒体环境当前,已经进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合共存的媒体化时代。
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3G等时时处处充斥于人们的视线。
与此同时,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其信息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功能不断强化。
突发事件中,媒体在充分发挥其职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由于危机传播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传播,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
并不能要求媒体在短时间内保持冷静,树立国家大局意识,媒体的“断章取义”、“飞毛腿”、“放大镜”等副作用,很可能在公众恐慌躁动或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极尽炒作渲染之能事,无形之中与危机的解决背道而驰。
二、危机公关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每每在突发公共安全危机来临之时,国家政府的形象与声望接受挑战。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25df4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a.png)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一:论公共安全教育当车主因为唯利是图超载而引发交通事故时;当旅客心存侥幸地携带危险品上车引起爆炸时;当传染病患者肆无忌惮外出坚持上班或上课导致传染病流行时,我们意识到个人的安危广泛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自身的行为也在广泛地影响着他人的安危。
在这种环境中,无论个人如何小心谨慎,都无法确保自己免受伤害或威胁,除非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安全可靠。
于是,安全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公共利益。
安全问题不仅要靠法制和设施的保障,还需要每个公民具备公共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
学校虽然无力承担公共安全的使命,但可以从公共立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安全权利的意识,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环境的培育。
一、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一)公共安全的涵义在“安全”前面加上“公共”两个字,说明应该从公共性角度来理解公共安全。
在《辞海》中“公”被解释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因此,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公共安全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公共安全事件的后果具有公共性,因为受害人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2.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成因具有不可控制性,因为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可能影响的范围是行为人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
3.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辩证关系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每个人做事既应该考虑对自己是否安全,同时也应该避免伤害到他人和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
因此,公共安全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共同善”。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11c61d4afe04a1b171de4a.png)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校园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因素交织,中小学校园也开始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接连不断的校園安全事故给中小学生带来身心上的痛苦,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本文立足于完善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控的对策性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校园安全防控建设的经验,对完善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控提出尝试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防控完善对策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及时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数量继续下降。
安全是校园最基本的底线。
然而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仍不时发生,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把如何让师生掌握有效自救互救能力的课题摆在全社会面前。
校园安全问题由来已久。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国民教育的发展,学校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加深,引发许多矛盾威胁学生的安全。
中小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自我防卫能力较弱,很容易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呈现出频发趋势。
2017年陕西延安吴起县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集体猥亵;2018年河北邯郸大名县金滩镇中学下午放学时发生一起斗殴案件,3名学生参与,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2019年3月多名学生家长在网络爆料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存在食品过期发霉现象,引起社会恐慌。
近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天将会有40多个家庭失去他们的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
一、公共安全危机与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本文所述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预防、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d09a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f.png)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和家长教师安全感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的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团队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需要有专门的团队进行负责,这个团队需要由专业、资深的教育专家和校园管理人员组成,他们要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能够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设计。
这个团队还需要进行规范的训练和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
2.建立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团队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包括与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援和协助。
3.建立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团队需要建立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学校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校园暴力等方面,明确各种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发生的影响,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4.建立完善的信息报警系统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团队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报警系统,包括对校园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急通讯设备的配置,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获知,并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置。
1.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校园公共安全危机防控的重要环节。
学校需要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举行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校园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校园内务管理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同时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和监督,确保学校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管理。
校园需要加强对安全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包括校园围墙、校园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4cfc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6.png)
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校园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校园内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安全隐患。
学校作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管理和防控校园周围的安全风险,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关于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深入研究校园安全现状,探讨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分析危机防控的有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在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意在深入探讨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背景】中所提到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推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时代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从而有效提升校园安全水平,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研究,可以分析当前校园安全现状,探讨危机管理理论,分析危机防控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总结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提升校园安全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校园公共安全的改善和完善做出贡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更加安全和和谐的校园环境。
1.3 意义校园公共安全事关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安全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隐患。
加强中小学校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中小学校校园安全的现状和问题所在,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新时期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
![新时期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b131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7.png)
新时期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研究作者:蒋屹立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31期摘要:新时期,随着各级学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的占地面积及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有利于促进校园建设及发展步入新的发展局面。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共安全危险。
校园中公共安全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不到位、不健全。
对此,文章在对校园公共安全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
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与探索,能够为校园公共安全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防控机制;建议中图分类号:G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89-02引言安全,是校园的基本底线,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然而,受制于校园安全环境错综复杂的影响,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发了校园公共安全危机,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与有效实施,同时对师生构成严重威胁甚至是损害。
面对敲响的安全警钟,强化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可谓迫在眉睫。
然而,传统的人防、物防程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校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其不能有效保证校园公共安全。
因此,新时期需要对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进行创新,尤其是针对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的研发与实践。
一、公共安全危机与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就公共安全危机来讲,其包含人为与非人为两大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各种潜在的社会风险会不可避免地增加,继而导致影响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发生,这属于人为属性的公共安全危机。
那么,除此之外如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导致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则属于非人为属性的公共安全危机。
一般的公共危机管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等,通过预防、预警及防控等手段来防止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1]。
那么,把视角转向校园,校园公共安全危机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或者是与学校有关,由校外因素引起的,严重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运行,严重损害学校组织功能及成员利益等的突发事件与意外事故。
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a941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f.png)
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校园环境的日益复杂多样化,高校校园公共安全问题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高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学校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回顾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现状。
在大多数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中,学校建立了安全保卫部门,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学校安保人员负责校园巡逻、值守等安全工作,学校还与当地公安机关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然而,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仍然较为薄弱,未能覆盖所有安全风险,导致某些安全问题出现后应对不及时、不到位。
其次,一些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安全问题无法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中,对于校内校外安全工作的衔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部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加大对安全保卫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高校可以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校内校外安全风险的全面监控和及时预警。
此外,高校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校地联动机制,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校园安全保卫网络。
另外,加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也是改进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生活安全、防范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教职员工,学校可以组织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c1fe0484254b35effd34a1.png)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创建问题研究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多元化,使得社会不安定因素日益增多,公众对公共安全治理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已成为国家、组织、个人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构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政府实现公共安全治理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大学校园内部环境及周边环境的复杂变化,校园公共安全事件频发[1],这对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防范技能,已成为高校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紧迫课题。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涵鉴于法律条文的严谨性,从刑法的角度对公共安全的定义进行解读更具说服性。
刑法界对于公共安全的定义主要有如下几种代表性观点:观点一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2];观点二认为,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包括不特定多数人和特定多数人,或者说不区分特定还是不特定[3];观点三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安全[4];观点四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安全[5]。
以上四种观点一致认为,公共安全应包括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财产安全,只是在是否包括特定人或不特定少数人上存在分歧。
从司法实践上看,人们对公共安全的定义和理解,越来越倾向于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安全。
从公共安全概念的界定不难看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如何保障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利益不受侵害。
由此,可以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定义为:通过专业公共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保护和防范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身体和财产利益不受侵害,提高大学生面临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自救自护应变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那么,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使之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有效防范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二是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养,强化大学生在公共安全事件中自我保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突显出高校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不到位。
笔者认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机制与危机管理计划是一种互补的关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教育机制,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危机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一个学校多个校区、一个校区多个学校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办学条件、教学及生活设施建设却远跟不上学校扩招的步伐,校园公共安全需求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上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影响着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也考验着高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突显出高校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而危机事件中高校师生暴露出的安全意识淡漠、缺少自我保护技能等问题,又反映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不到位。
如何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教育机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的论述也将就这一问题展开。
一、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高校危机通常指由于高校内外部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使高校正常的运行秩序被打破,从而不得不面对和处理这一紧张事件的
状态。
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高校常规安全教育提到的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等以外,还包括了安全事故、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师生冲突、社会性事件影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不平衡因素也会越来越多,校园环境会越来越复杂,新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会使危机的形式发生新的变化。
高校危机管理就是高校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能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预防、限制和消除危机以及因危机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危机得以解决的方法和行为。
根据国际经验,当代的危机管理一般都是由危机预防、准备、应对、恢复四个阶段构成的。
前两个阶段重在预防,减少危机发生的机率及降低危机产生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后两个阶段重在应对,采取措施消除危机及恢复因危机带来的声誉损失、重塑自身形象。
二、目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及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危机管理理论来审查高校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及危机管理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1.重视危机应对,轻视事前预防。
目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理念和制度还存在很多空缺,主要表现为学校管理的危机意识淡薄。
不仅学校的各种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中很少涉及危机管理的内容,就连日常工作制度中也缺少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
往往是危机发生时才动员一切力量去应对危机,使危机的应对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而且付出的代价很高。
2.危机的事前准备不足。
最主要的体现是思想准备不足。
长久
以来,由于高校一直被称为“社会的一方净土”、“象牙塔”,认为人际关系简单、环境稳定,因而高校师生普遍缺少危机意识。
再加上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不到位,存在着很多“走过场”的行为,师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缺少危机应对的常识与技能。
事前准备的不足,使危机造成的损失加大。
3.危机发生时缺少统一的指挥、缺乏迅速及时的信息沟通。
目前高校中普遍缺少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部门。
常规做法是,每次危机发生后,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地点、性质等成立临时的危机处理小组来进行危机处理工作。
这种做法的缺点是:临时小组成员分别是来自不同的部门,而且都是各部门主管,彼此之间没有上下级管理权限,因此每次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相互协调工作,此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也不够迅速及时,因而容易错过危机处理的黄金时间,致使危机升级。
4.不注意危机后期评估总结。
由于高校危机处理的领导机构大多是临时成立的,危机结束后各部门就回归日常工作轨道,因此危机结束后各高校往往不注意危机损失的评估及经验的总结,也不注意利用危机事件对全体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使危机处理后的经验不能有效保留,也无法建立起危机培训和教育的机制。
三、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途径
1.成立高校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
高校应该认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危机预防,成立危机管理的独立常设机构,从上至下的
形成合力。
危机管理机构中领导层的参与是保证危机统一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危机管理中十分强调领导层的作用,就像丘吉尔曾谈到的经验那样:“在危机中,人们希望目睹领袖的容颜,直接接受他的指挥。
”学校领导层必须起到带头作用,成立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危机管理小组,统一协调各部门主管,才能真正建立起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2. 制订并不断完善危机管理计划。
危机管理的一个关键就是能够迅速从正常状态转变到紧急状态,这种转变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危机管理计划的基础之上。
制订危机管理计划不仅是为了处理危机,而是尽可能不要让危机发生。
通过危机管理计划让危机不发生,才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危机管理计划,高校可以对各类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做出预测和评估,制订应对的策略并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一旦危机发生,高校就可以按照事先制订的危机管理计划迅速转变为紧急状态,为处理危机取得主动权。
此外,每次危机结束以后,及时评估危机造成的损失,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危机管理计划,就能让危机管理计划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保持时效性。
3.根据计划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危机意识。
高校危机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预防,预防是应对危机的最好策略,因为预防可以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而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的基础。
高校在制订危机管理计划时客观的评价分析自身的公共安全状况,分析各
类危机发生的强度、频率、范围、特征及危害等,通过公共安全教育机制,将危机管理计划内容纳入公共安全教育环节。
要加大宣传力度,设置课程及特定的危机训练,使校园中的每个人都熟悉自己在危机中的行为方式,培养师生的忧患意识,使师生在公共安全教育环节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4.建立畅通公开的信息网络平台。
危机的发生往往带有突发性、严重危害性等特点,因此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很重要,首先它能够让高校各部门第一时间了解危机发生的相关情况,彼此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应对危机。
其次,危机的发生也伴随着舆论的高度关注,危机发生时通过畅通公开的信息网络,向事件相关人员、媒体通报事情的发生、处理的进展等情况,可以抢占舆论至高点,能减少不利于学校的消息、传闻、报道等的传播,同时争取有关方面的同情、支持,为高校顺利处理危机提供一个良好、轻松的环境。
综合来看,通过制订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建立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可以使高校各部门形成合力应对危机,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机制与危机管理计划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计划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公共安全教育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而通过公共安全教育的大力宣传,可以提高师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危机发生带来的损失,为高校正常、有序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斌.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j]. 比较教育研究, 2004,(12).
[2] 程四俭. 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启示[j].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8,(04) .
[3] 邬强. 地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8) .
作者简介:
黄艳燕(1978—)女,讲师,现任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公关与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
注:
本论文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级一般课题《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系列论文(编号:10kya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