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长廊》教材分析
颐和园的长廊 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长廊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颐和园的长廊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颐和园的长廊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讲解、讨论。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廊。
1.4.2 讲解长廊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1.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廊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长廊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长廊的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长廊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布局特点。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讲解、观察、讨论。
2.4 教学步骤:2.4.1 展示长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廊的建筑特点。
2.4.2 讲解长廊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布局特点。
第三章:长廊的历史价值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长廊的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长廊的历史背景、变更历程和历史文化价值。
3.3 教学方法:讲解、图片展示、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长廊的历史背景和变更历程。
3.4.2 展示长廊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廊的历史文化价值。
3.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廊历史价值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长廊的艺术价值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长廊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长廊的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特点。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讲解、观察、讨论。
4.4 教学步骤:4.4.1 展示长廊的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廊的艺术价值。
4.4.2 讲解长廊的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特点。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2 教学内容:以长廊为题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或其他艺术创作。
5.3 教学方法:指导、实践、展示、评价。
5.4 教学步骤:5.4.1 教师引导学生以长廊为题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或其他艺术创作。
颐和园的长廊 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长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认识长廊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自己对长廊的欣赏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培养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认识长廊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自己对长廊的欣赏和感受。
学生能够理解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颐和园长廊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廊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长廊的欣赏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长廊的建筑特点:教师展示颐和园长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长廊的建筑特点,如柱子、枋子、阑干等。
3. 欣赏长廊的艺术价值: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长廊的彩绘、雕饰等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长廊的欣赏和感受,分享给其他小组。
5. 表达与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绘画、写作等方式创作关于长廊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7.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其他景点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颐和园长廊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欣赏长廊艺术价值时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长廊理解和想象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扩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前往颐和园,亲自观察长廊的细节,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2. 邀请专家或导游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9《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及反思

29《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及反思年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陈贵英学情分析《颐和园的长廊》是西师版五年级(上)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建筑和绘画艺术的美。
文章条理清晰,适宜让学生在理清作者介绍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本文应该是轻松的。
教学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教具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出示问题(5分钟)1、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你能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座园林吗?生回答,(课件出示)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去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齐读课题。
2、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弄清这些问题:问题一: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颐和园的长廊的景致能让我们在全世界面前引以为豪?问题二:长廊美,美在哪些方面,你知道吗?每个方面都有什么特点?你都有些什么感受?问题三:课文第3、8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5分钟)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用“—”画出相关的语句、用“▲”标出相关的重点词语,批注下自己读懂的地方,希望独立完成问题一和三,搞不懂的问题或发现新的问题自己记录下来,提到学习小组讨论。
(三)互学讨论,分组合作(8分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1、出示目标,重点讨论问题二,组长主持分工。
副组长主持讨论,组员依次发言;组长负责纠错。
每个组员在书中做好批注,记录员记录好小组归纳的意见和没搞明白的问题。
颐和园的长廊教案.doc

五年级语文上册29课《颐和园的长廊》教案古路中心校刘成惠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3、通过作者介绍颐和园的长廊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一、介绍颐和园,导入新课(课前已经写了好板书)1>孩子们,在我国首都北京的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一—颐和园,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颐和园的景色)2、师:颐和园美吗?师:在颐和园里最美的景致耍数长廊了。
今天,我们就去欣赏(老师手指黑板的板书,引读:颐和园的长廊)二、新课教学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以什么结构介绍了长廊的美,课文围绕哪两个方面写了长廊,(根据回答,板书: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那我们就先来欣赏长廊的建筑艺术吧。
三、体会建筑艺术美1、先来欣赏长廊的建筑艺术,屏幕出示(学习提示:同学们默读4——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儿方面介绍了长廊的建筑艺术?并勾出来。
)(学生回答造型绝、风水绝、结构绝)。
老师板书。
2、师:孩子们,你最欣赏哪一绝,为什么?(一)结构绝:(1)生:老师,我最喜欢结构绝,是因为长廊是斗拱结构,竟没有用一颗钉子。
(展示课件,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 竟没用一颗钉子。
)师:“竟”在这儿是什么含义?(岀人意料,或意想不到)师:一个“竟”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怀疑、惊讶、赞叹,敬佩,这样的技艺令人不敢相信;技艺精湛、古代劳动人民能工巧匠、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师:(在我们生活中,做书桌、柜子、房子等木工活,都要用大量的钉子,、而这全由木头搭成的斗拱结构的长廊,这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稳稳站立的长廓,竟没用一颗钉子。
)师:你能用深情地朗读去把你的感受表达岀来吗?(评价读)(2)师:结构绝还绝在哪儿呢?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颐和园的长廊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颐和园的长廊一、教学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熟悉颐和园的名胜景点——长廊;3.学习《世说新语·容止之篇》中的典故;4.能够朗读《长恨歌·驿路梅花》。
二、教学重点1.了解长廊的建筑特点和意义;2.掌握世说新语中容止之故事的内容和道理;3.通过阅读《长恨歌·驿路梅花》,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朗读出来。
三、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长恨歌和容止之故事,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的指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首先介绍颐和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在明清两代,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后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成为北京市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园之一。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0公顷,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2. 学习颐和园的长廊1.长廊的建筑特点:长200多米的长廊,两旁是826个亭子,亭子门前各立有一对石狮,共1652个石狮子。
整个长廊具有十分独特的建筑风格,可以让游客边走边看。
2.长廊的意义:长廊是颐和园的一大景点,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之外,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内涵。
例如石狮表示皇帝权威、琉璃瓦和宝珠象征吉祥、悬灯寓意喜庆等等。
3. 学习《世说新语·容止之篇》1.教师讲述故事:容止,字君高,陕西洛阳人。
他当过东汉宰相,虽然受到贬谪,但是始终保持了忠诚和高尚的品德。
故事讲述了容止家中有一对画,表现的是马和鹿一起饮水的情景,画上写着“不得中馈,不得相忘。
保此守节,为复汉室”。
容止的妻子发现这幅画后很不解,容止告诉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的代表,同时也是他自己的信念。
最后,容止以死明志,不为变节之人所动摇。
2.老师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在小组内制作PPT呈现。
4. 朗读《长恨歌·驿路梅花》1.教师讲述唐代唐婉的故事:唐婉是个传奇人物,她有一双一眼青一眼绿的美丽眼睛,并且非常聪明。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2、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分层次写具体。
重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1)分层的提示是: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2)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
29颐和园的长廊 教案-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9颐和园的长廊教案-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9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
(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
颐和园教材解读讲述

颐和园【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从思想内容上看(1)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优美画卷。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优美画卷。
作者在描述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景观,依次介绍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这几处景观,其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及湖中的十七孔桥。
作者之所以抓住这几处自然天成的景观和经典的人工建筑做细致描写,是因为颐和园借周围的山水环绕之势,巧妙设计了具有皇家气派的人工景观,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
如,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这是描写佛香阁的句子,介绍了佛香阁的地理位置,从外部整体描绘了佛香阁的外部特点和其在阳光下的样子,这样写突出了佛香阁的高大巍峨,凸显其皇家气派。
而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正是构成了其基本框架,体现了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风貌,展现了颐和园作为世界遗产独具的美丽。
每一处的景观,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立体画,使读者伴随着作者的描述,仿佛漫步于这皇家园林之中,有一种“人在画中游”之感。
(2)表现了凝重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劳动人民的园林创造艺术。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所以,《颐和园》一课,不仅让读者领略了园中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细细品味,更能感受到其凝重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文中对长廊的描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副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一句是对长廊的描写,不仅形象直观地写出了长廊的长、间数多,还特别凸显了长廊上彩绘的丰富多样,色彩艳丽,各不相同。
作者之所以突出长廊的长,是因为长廊在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颐和园的长廊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颐和园的长廊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长廊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结构、规模等。
2. 通过观察长廊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长廊的艺术特点有所认识。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颐和园长廊的位置、结构、规模。
2. 长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颐和园长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一般特点。
教学准备:1. 颐和园长廊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与颐和园长廊相关的文化知识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廊。
b.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颐和园长廊是什么吗?”c.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长廊的了解。
2. 介绍颐和园长廊a. 向学生介绍颐和园长廊的位置、结构、规模。
b. 展示颐和园长廊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廊有更直观的认识。
3. 探讨长廊的艺术特点a. 引导学生观察长廊的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长廊有哪些艺术特点?”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c. 总结长廊的艺术特点,如雕刻、彩画等。
4.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颐和园长廊的基本情况和艺术特点。
b. 强调颐和园长廊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画一幅关于颐和园长廊的画。
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颐和园长廊的了解程度,并将结果进行整理,下节课分享。
3. 请学生课后阅读与颐和园长廊相关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颐和园长廊的基本情况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颐和园长廊的设计和建筑特色,以及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理解。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着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
(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
(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 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29颐和园的长廊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29颐和园的长廊_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29颐和园的长廊西师大版(2019)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二、说教材《颐和园的长廊》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的建筑和绘画的美,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长廊建筑和绘画的赞美之情。
1、教学目标为:(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重点句子,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绝美。
(三)、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绘画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
3、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四、深入学习欣赏长廊(一)、自由读4-7自然段,思考: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长廊的建筑艺术?2、和同桌交流:长廊的造型、风水、结构分别绝在哪里?造型:像倒挂的蝙蝠。
风水:从气候上看,冬暖夏凉;从环境上看,依山傍水。
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
结构:斗拱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
(二)、自由读8-10自然段,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长廊的画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五、品读句子感受绝美1 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
2 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竟没有一颗钉子。
3 在273间长廊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
4课件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
(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 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导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
(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的长廊》教材分析
本文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建筑和绘画艺术的美。
全文共分11段,以总分的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
文章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以一个设问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四、五、六段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方面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
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写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学生对长廊的向往。
本文条理清晰,宜让学生在理清作者介绍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