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十大牛人
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简介【10个字左右】

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简介【10个字左右】中国是一个科学发展迅猛的国家,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下面是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的简要介绍:1.杨振宁: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科学家”。
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超对称性理论,为粒子物理学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并因此获得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丁肇中:物理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他在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方面。
3.张衡:古代科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和浑天仪。
他的发明为天文学和地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屠呦呦:药学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以发现青蒿素及其在治疗疟疾中的作用而闻名,为全球抗疟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5.钱学森:宇航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6.郭永怀:物理学家,他在超导材料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发现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机制,并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朱棣文:化学家,以其在蛋白质折叠和分子识别领域的研究而闻名。
他发现了静电相互作用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8.吴健雄: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的骄傲”。
他在代数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被认为是当代数学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9.李四光:天文学家,他是中国南方天文学的先驱。
他主导了中国南天文台的建设,并在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10.徐中舒:生物学家,他是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为中国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是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的简要介绍,每位科学家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我国伟大的化学工艺家

我国伟大的化学工艺家
我国有许多伟大的化学工艺家,他们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屠呦呦:一位著名的中药学家和寄生虫病研究专家,她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为全世界挽救了数百万生命。
因此,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钱学森:他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杰出贡献专家称号的获得者。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火箭技术、工程力学和化学燃料等。
3.姚桐斌:他是一位著名的药学家和化学家,在有机合成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发现了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催化剂,并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有机合成方法,被公认为是有机合成的巨匠之一。
4.施一公:他是一位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在基因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发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并成功地克隆了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从而为SARS的防治提供了关键信息。
5.华罗庚:他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化学家,是中国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他开创了数学物理新领域“约化理论”,也被称为华罗庚论。
这些化学工艺家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成果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化学-十大牛人

中国化学十大牛人No.1 侯建国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选键化学)他的工作国外同行比较关注,作了副校长依旧发science,鱼和熊掌他兼得了!No.2 李灿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化学)天才出于勤奋,科学乐在其中!No.3 麻生明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他是在两家权威杂志上《Chemical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都撰写过文章的的唯一大陆学者,最年轻的院士。
No.4.吴奇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高分子化学)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2003年评上院士时,有130篇文章的IF>3.0No.5 吴云东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理论有机化学)50多篇jacs,05年上的院士应该没有人不服吧!No.6 高濂——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无机材料化学)他是大陆仅有2位论文被高频引用的学者之一。
不晓得为什么就是上不了院士。
No.7 李亚栋——清华大学(无机化学)他是正宗本土培养的青年才俊,土鳖可以做的比海龟更为出色No.8 赵东元——复旦大学(分子筛材料)已经是全国劳模,明师出高徒。
与当年哈佛同门杨,冯等人相比,只有他选择了回国。
No.9 江雷——中科院化学所(界面材料化学)很年轻就坐上863首席,不仅仅是血气方刚。
化学所第一牛人。
No.10 杨丹——香港大学(生命有机化学)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NO1侯建国院士侯建国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59年生,福建人。
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前苏联科学院晶体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俄岗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一九九五年起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基础物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理化科学中心主任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薄膜与表面物理,团簇与低维结构、量子特性及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研究等从事纳米结构、表面物理化学与单分子物理化学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半导体分形晶化、新型C60超导体,纳米结构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新的分形晶化机制,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年);在国际上首次生长出高质量的K3C60单晶超导体,对其正常态和超导态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并被广泛引用;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确定了C60单分子在S i表面的吸附取向,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直接观察单分子内部结构,获得化学键分辩的C60单分子图像,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9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0年香港"Croucher" 基金会访问学人。
中国化学界十大牛人

中国化学界⼗⼤⽜⼈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不断增加,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发展,个⼈感觉以下10⼈在化学领域年富⼒强,所作⼯作都属国际⽔平,国内领先。
由于个⼈学识有限,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还请见谅。
加之不同研究领域不好作出⽐较,本⼈主要参考依据是其所发⽂章,及其引⽤次数,排在后⾯的⼏位尽管还不是院⼠,所发IF>5.0的paper基本也都有30篇左右,国内同⼀⽔平的学者应该还可以找出⼀些,但要明显⾼出这10⼈的恐怕没有⼏位。
纯属⼀家之⾔,还望各位⼤仙指正!No.1 侯建国院⼠——中国科技⼤学(选键化学)他的⼯作国外同⾏⽐较关注,作了副校长依旧发science,鱼和熊掌他兼得了!No.2 李灿院⼠——中科院⼤连化物所(催化化学)天才出于勤奋,科学乐在其中!No.3 ⿇⽣明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属有机化学)他是在两家权威杂志上《Chemical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都撰写过⽂章的的唯⼀⼤陆学者,最年轻的院⼠。
No.4.吴奇院⼠——⾹港中⽂⼤学(⾼分⼦化学)美国物理学会会⼠,他2003年评上院⼠时,有130篇⽂章的IF>3.0No.5 吴云东院⼠——⾹港科技⼤学(理论有机化学)50多篇jacs,05年上的院⼠应该没有⼈不服吧!No.6 ⾼濂——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机材料化学)他是⼤陆仅有2位论⽂被⾼频引⽤的学者之⼀。
不晓得为什么就是上不了院⼠。
No.7 李亚栋——清华⼤学(⽆机化学)他是正宗本⼟培养的青年才俊,⼟鳖可以做的⽐海龟更为出⾊No.8 赵东元——复旦⼤学(分⼦筛材料)已经是全国劳模,明师出⾼徒。
与当年哈佛同门杨,冯等⼈相⽐,只有他选择了回国。
No.9 江雷——中科院化学所(界⾯材料化学)很年轻就坐上863⾸席,不仅仅是⾎⽓⽅刚。
化学所第⼀⽜⼈。
No.10 杨丹——⾹港⼤学(⽣命有机化学)⾹港⼗⼤杰出青年。
化工身边的榜样

化工行业的榜样人物有很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值得敬佩的化工榜样人物:
1. **玛丽·居里**:她是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因发现镭和钋元素以及对放射性研究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居里还开创了放射性研究的先河,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达尔顿**:他于1897年提出了“分压定律”,并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最终在1901年将其命名为“分压定律”。
该定律对于气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徐光宪**:他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化学家,长期从事稀土化学研究。
他提出了“稀土萃取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4. **格哈德·克姆特**:他是一位德国化学家,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工作而闻名。
克姆特的研究为工业合成氨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农业和化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穆藕初**:他是一位中国化学家和实业家,被誉为“棉业大王”。
穆藕初在纺织和农业化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纺织业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榜样人物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而且他们的事迹也启示我们:在化工行业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追求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
化学专业生涯楷模

化学专业生涯楷模
以下是一些化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们在化学专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可以作为化学专业生涯的楷模:
1. 朱棣文(Dingwen Zhu):中国化学家,于1988年发现了第一例原子经过光激发后发生非辐射跃迁的现象,这个现象被后来命名为朱棣文效应。
2. 居里夫人(Marie Curie):波兰裔法国化学家,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
3. 保罗·克鲁特(Paul Crutzen):荷兰化学家,他对大气化学的贡献十分突出,尤其是对臭氧层问题的研究,曾获得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
4. 以下是也那拉·钱德拉·纳·伯克里(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印度裔美国化学家,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解析了核糖体的结构,从而对理解蛋白质合成和疾病治疗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5. 罗琳 ·阿莫斯(Rowan Amos):英国化学家,他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先锋之一,特别是在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方面有重要贡献。
这些化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且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和成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们
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和启发,同时也展示了化学科学的广阔前景。
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向他们学习他们的坚持、创新和奉献精神,不断追求科学的真理,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他们的贡献不仅对化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1. 门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门捷列夫是现代化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归纳为周期性的分类,并预言了尚未被发现的元素。
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化学领域里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
门捷列夫还在有机化学、热化学、玻璃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对整个化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弗朗西斯·克里克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与詹姆斯·沃森合作发现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人类认识了 DNA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贡献了优秀的科学成果。
这一成果对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遗传物质的分析、识别和应用的基础。
3. 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路易斯·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发酵和疫苗制造领域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巴斯德理论,证明了微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证明了发酵过程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对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他开发了多种疫苗,使得人们对各种疾病免疫,这一成果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4. 林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林纳斯·鲍林是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领域的研究先锋。
他提出了共价键理论,概括了有机化合物的本质,同时也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起到了重大影响。
鲍林还对氨基酸序列的确定和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化学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张择端 (Zhang Qiao-shen)张择端是中国化学家界的杰出人物,在面向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杰出贡献。
中国化学专业的名人

中国化学专业的名人
中国化学专业的名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1. 屠呦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药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抗疟药青蒿素为世界公认的抗疟药之一。
2. 杨振宁: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备受世人推崇。
3. 高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化学家,其在材料化学领域的贡献被公认为是中国化学界的重要里程碑。
4. 胡适: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其在化学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5.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其在电化学、表面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环保等重大工程项目。
以上五位名人只是中国化学专业中的冰山一角,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为中国化学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盘点新中国杰出的二十位生物化学家

盘点新中国杰出的二十位生物化学家
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应睐
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邹承鲁
中国现代蛋白质研究的奠基人——曹天钦
原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刘思职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钮经义
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王世真
中国生产核苷酸类助鲜剂的创始人——王德宝
原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梁植权
原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许根俊
原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阎隆飞
原《生物化学杂志》副主编——张树政
原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
中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郑集
原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杨福愉
原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尚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戚正武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洪国藩
原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林其谁
原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王恩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
中国物化界杰出人物事迹

中国物化界杰出人物事迹中国物化界的杰出人物事迹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以他们的杰出才华和卓越贡献,推动着中国物化领域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物化界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迹。
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在通讯理论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台千兆比特/秒光纤通信系统,并成功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光通信网络。
他的研究和实践使得中国在光通信领域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的信息科技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知名的药学家,她是青蒿素的研发者之一。
她在抗疟疾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界上数百万患疟疾的人提供了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
她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成为最大的抗疟药物生产国,并为全球药物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借鉴。
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持设计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他的领导和贡献使得中国航天事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中国在太空竞赛中赢得了尊严和地位。
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发者和推动者。
他在水稻育种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实践,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为解决中国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将中国从粮食短缺的国家转变为粮食自给自足,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示范与贡献。
侯景桐:侯景桐是中国化学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在合成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合成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机合成方法和策略,并成功地合成了多个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
他的研究成果在新药研发和化学工业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国物化界的几位杰出人物及其事迹的简要介绍。
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实践中,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事迹和所取得的成就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物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
在未来,我们期待会有更多的杰出人物涌现,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增光添彩。
化工院士名单

化工院士简介1.金涌,化学工程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2.毛炳权,高分子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3.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4.欧阳平凯,生物化工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5.汪燮卿,有机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6.魏可镁,化肥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7.袁晴棠,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8.袁渭康,化学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9.周光耀,无机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10.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1.秦裕琨,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2.谢克昌,煤化学工程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13.徐旭常,热能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14.岳光溪,洁净煤技术专家,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15.林励吾,物理化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16.彭少逸,物理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0)17.顾夏声,环境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18.季国标,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19.钱易,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20.孙晋良,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21.张懿,环境化学工程与过程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22.曹湘洪,石油化工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23.关兴亚,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谁说中国没有伟大的化学家?

谁说中国没有伟大的化学家?下面这十位是中国成就最高的化学家!1、侯德榜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福建闽侯人,著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李远哲李远哲(Yuan-TsehLee,1936年11月19日-),台湾新竹人,著名化学家。
1986年,因首先以分子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而与达德利·赫施巴赫及约翰·波拉尼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3、卢嘉锡卢嘉锡(1915年10月26日-2001年6月4日),福建厦门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
他早年设计了“卢氏图”,被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
4、黄鸣龙黄鸣龙(1898年8月6日-1979年7月1日),江苏扬州人,著名有机化学家,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5、柳大纲柳大纲(1904年2月8日-1991年9月14日),江苏仪征人,著名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
他提出了从盐湖卤水分离制钾和直接提取硼锂资源的有效工艺,是盐湖化学的奠基人。
6、黄子卿黄子卿(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广东梅州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
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
7、蒋明谦蒋明谦(1910年11月10日-1995年5月19日),四川蓬溪人,著名有机化学家。
提出诱导效应指数,提出同系因子,发现同系线性规律,随后又发现了共轭基团的结合规律,在理论有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8、杨承宗杨承宗(1911年9月5日-2011年5月27日),江苏吴江人,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技大学建校元勋,为中国核燃料化学的建立、发展和培养人才做出杰出贡献。
化学名人——精选推荐

化学名人中国化学名人一、卢嘉锡卢嘉锡,福建厦门市人。
1915年10月26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省永定县。
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
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
1944年在马里兰研究室参加美国国防研究工作时,曾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成就奖。
1945年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
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1960年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并兼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副院长。
1973年,卢嘉锡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之后又提出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自兜”合成中的“元件组装”设想等问题,为我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重要论文,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1978年,他以台湾省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他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他于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文艺文法学院名誉院士,1987年获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由于在结构化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成就奖。
1981年,卢嘉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领导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他主要从事结构化学的研究工作并证实了佩内(Penney)和萨瑟兰(Sutherland)根据量子化学理论分析提出的氧化氢分子结构型,罗瑟洛(Lothrop)根据合成化学反应提出的二联苯分子结构,并对这个新型芳羟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分析。
他定出了氮化硫及其一些衍生物的非过渡元素原子簇结构。
他提出了固氮酶中钼铁蛋白非朊辅基固氮活性中心的MoFe2S3民网状原子簇结构模型,进一步发展成为孪合重烷型双立方烷的“福州模型”,受到国际上的好评。
盘点新中国杰出的二十位有机化学家

盘点新中国杰出的二十位有机化学家
中国甾体化学和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庄长恭
中国生物有机化学的先驱者——汪猷
中国元素有机化学的开拓者——杨石先
中国有机化学的先驱——袁翰青
中国有机化学合成科目的奠基人——黄鸣龙
原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副所长——纪育沣
原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蒋明谦
原中国化学会理事——邢其毅
中国炸药制造工艺学科的奠基人——周发岐
中国金属有机化学的开拓者——黄耀曾
中国自由基化学的奠基人——刘有成
中国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黄维垣
中国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蒋锡夔
原中国化学会理事——袁承业
原北京市化学会理事长——张滂
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戴立信
原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养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陆熙炎
原《有机化学》主编——陈庆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林国强。
化学名人

在中华民族5000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在世界化学史上我们的炎黄子孙也是成果辉煌,业绩闪烁,给5000年的文明史添光争彩。
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现将在化学史上有重大发现的我国学者作一摘要介绍。
一、墨翟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
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
……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
……端,是无间也。
”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
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
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
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二、刘安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
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
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
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
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
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
”这句话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
刘安在西汉时能发现这一现象,说明他对磷有所了解。
而德国的布朗特是在1660年从尿中发现磷的,他的发现比刘安晚1000年。
那么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三、魏伯阳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
生卒年代不详。
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
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
其中化学知识丰富。
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四、葛洪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
国内高分子牛人17个

黄葆同,著名高分子化学家,1921年5月生于上海市。
1940年入沪江大学化学系学习,1942年秋至重庆转入中央大学化学系,194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48年在TexasA&MCollege获化学硕士学位;1952年在PolytechnicInstituteofBrooklyn获博士学位,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塑料研究室任ResearchAssociate。
在美期间,他首次发现乌桕油具旋光性;提出了新环状偶氮腈的合成及其分解机理;首次合成乙烯基二茂铁并进行其(共)聚合。
他积极参加两个中国留学生进步组织的活动--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学生基督教协会(后担任这两个组织的纽约区会主席)。
1955年4月回国后迄今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57年起任室主任,80年代初兼任副所长4年。
还担任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6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回国后就开展了异丙苯自动氧化和生漆的研究,对各地生漆成分进行了鉴定,提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我国国宝生漆干燥机理为漆酶下的漆酚氧化和侧链双键自动氧化的结合。
任研究室主任时,对室里两大项目--顺丁橡胶和F46,协助所里做了组织工作。
他组织领导了耐高温高分子、氟乙烯单体合成、自由基低温聚合、耐高温航空有机玻璃等研究。
后在乙丙聚合组开展了新催化剂/活化剂的研究,这一成果曾获中科院发明一等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开展了烯烃聚合和多相聚合物增容方面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中期,开发了极低密度聚乙烯;发展了一个含SiO2的载体催化剂;开发了一个无规聚丙烯催化剂(获国家专利)。
就烯烃序贯聚合中是否得到工业上据称的"嵌段共聚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非均相催化剂下烯烃聚合中的单体非稳态扩散动力学,可预测共聚行为,解释共聚"异常现象",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80年代末,首次发现在茂钛/MAO下丙烯可视温度而聚合为全同、无规或间同构型;在桥联双核茂钛下催化乙烯聚合可直接得到工业上希望得到的宽或双峰分子量分布聚乙烯。
我国伟大的化学工艺家

我国伟大的化学工艺家
中国的化学工艺家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的化学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其中几位我国伟大的化学工艺家:
1.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的高分子化学家为研究聚合物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例如,曾为中国高分子化学奠定基础的方东美教授,他提出了许多有关聚合物合成和应用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为我国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 化学工程专家:化学工程是将化学原理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研究化学过程的技术与方法。
中国的化学工程专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化学工艺技术,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例如,被誉为中国化工泰斗的石其骧教授,他在催化剂、高分子材料、燃烧理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的化工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精细化学品专家:精细化学品是指具有高纯度和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化、电子、新材料等领域。
我国的精细化学品专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流程。
例如,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陈庆云教授,他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和工艺优化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推动了我国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
4. 化学工艺改进者:我国的化学工艺改进者专注于改进传统的化学工艺,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杨哲夫教授是我国杂环合成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提出了多种原创性的反应和策略,为我国合成杂环化合物的工艺改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伟大的化学工艺家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们的研究和发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和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奋振奋中国的化学事业,为推动我国的化学行业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我国有成就的十位化学教学论教授

我国有成就的十位化学教学论教授我国有成就的十位化学教学论教授2009-5-14 23:19:00我国有成就的十位化学教学论教授1.刘知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化学教学论届前辈,80高龄,曾任《化学教育》期刊主编,主编《化学教学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化学》等多部教材,培养有影响的学生王祖浩、王磊、钱杨义等。
2.王祖浩,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主编《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教育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简明教程》等教材。
3.王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主编《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教育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简明教程》等教材。
4.唐力,广西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已退休。
主编主持创建的中学化学程序启发教材和教法在全国20个省市近400所学校试用推广。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被评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二等奖。
5.吴俊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我国第一位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代表著作有《化学学习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科学探索与思考》、《化学学科教育学》、《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论》等。
《化学学习论》所属《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6.郑长龙,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1997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
著有《化学实验论》《化学实验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等。
8.王后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授、特级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育改革“十佳”教师、“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提名奖”。
主要编著有《化学教学诊断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研究》、《化学方法论》、《化学课程教育学》、《高中化学竞赛基础教程》,提出的“化学教学诊断法”、“中学化学目标控制教学法”在全国1万多所中学试验推广,效果显著。
盘点新中国杰出的二十位物理化学家

盘点新中国杰出的二十位物理化学家展开全文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
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黄子卿
中国胶体科学的奠基人——傅鹰
中国化学会发起人之一——李方训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
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吴学周
中国催化科学的先驱者——张大煜
中国光化学研究的先驱——蔡镏生
原中国化学会理事——虞宏正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徐光宪
原复旦大学教授——吴征恺
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梁敬魁
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张乾二
原国际数学化学科学院院士——江元生
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张存浩
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励吾
中国催化化学的开拓者——彭少逸
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带头人——田昭武
中国化学会理事会理事——吴新涛
原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国钟
(备注:以上物理化学包含除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化工方面的所有学科)。
涉及化工原理的专家

涉及化工原理的专家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的会员都是化工领域的专家,他们研究和应用化学原理和工艺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知名的化工领域专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士:
1.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研究强磁场对量子物质的影响,对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粒子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2.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化学专家,曾研究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和转化技术。
3. 傅仁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学和煤制油技术专家,曾研究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以及从煤炭中提取有价值化学品的方法。
4. 张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聚合物化学专家,曾从事聚合物材料结构设计和合成方法的研究。
5. 胡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精细化学品和表面活性剂专家,曾研究化学合成方法以及界面和胶体化学领域的应用。
6. 刘世驹: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反应工程专家,曾研究化工过程及反应器设计、优化和安全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只是一部分涉及化工原理的专家,还有很多其他的专家在该领域有突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个人感觉以下10人在化学领域年富力强,所作工作都属国际水平,国内领先。
由于个人学
识有限,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还请见谅。
加之不同研究领域不好作出比较,本人主要参考
依据是其所发文章,及其引用次数,排在后面的几位尽管还不是院士,所发IF> 5.0的pape
r基本也都有30篇左右,
国内同一水平的学者应该还可以找出一些,但要明显高出这10人的恐怕没有几位。
纯属一
家之言,还望各位大仙指正!
No.1 侯建国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选键化学)
他的工作国外同行比较关注,作了副校长依旧发science,鱼和熊掌他兼得了!
No.2 李灿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化学)
天才出于勤奋,科学乐在其中!
No.3 麻生明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
他是在两家权威杂志上《Chemical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 earch》都
撰写过文章的的唯一大陆学者,最年轻的院士。
No.4.吴奇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高分子化学)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2003年评上院士时,有130篇文章的IF>3.0
No.5 吴云东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理论有机化学)
50多篇jacs,05年上的院士应该没有人不服吧!
No.6 高濂——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无机材料化学)
他是大陆仅有2位论文被高频引用的学者之一。
不晓得为什么就是上不了院士。
No.7 李亚栋——清华大学(无机化学)
他是正宗本土培养的青年才俊,土鳖可以做的比海龟更为出色
No.8 赵东元——复旦大学(分子筛材料)
已经是全国劳模,明师出高徒。
与当年哈佛同门杨,冯等人相比,只有他选择了回国。
No.9 江雷——中科院化学所(界面材料化学)
很年轻就坐上863首席,不仅仅是血气方刚。
化学所第一牛人。
No.10 杨丹——香港大学(生命有机化学)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