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赛课用)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掌握细菌在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细菌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菌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探讨细菌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分析细菌在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细菌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了解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赛课用)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病毒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细菌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后的习题,重点复习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以及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生活中的细菌现象,如发酵食品的制作、洗手的重要性等,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的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真实、具体,能反映出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细菌》教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产杆菌螺旋菌球菌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b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3.细菌的营养:异养(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检测案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C)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B•细菌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就是没有细胞核C.细菌在自然界中帆布广泛,无处不有,不出不在D.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抱繁殖后代。
2、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D)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抱3、对细菌芽抱的描述,正确的是(C)A芽抱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B细菌以形成芽抱的形式进行繁殖C芽抱从结构上看实质还是细菌D芽抱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4、细菌的发现得益于(A)A科学家的勤奋观察B观察者的细C显微镜的出D细菌分布十分广泛其营养方式为只能是_异养__。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教案例如课题:细菌重点: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细菌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细菌的直观感受专门少,但又从各种渠道对细菌有些了解,对细菌的明白得难免片面。
因此在本节课中,第一要让学生建立对细菌的直观感受,然后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参考课时:1课时〕一、导入: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能够看到的生物以外,还有一些专门微小的生物存在。
其中细菌分布广泛,不管是空气、水、土壤依旧每个人身上总有细菌生活。
它们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只有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播放视频—细菌〕二、讲授新课:〔一〕细菌的形状:1、出示高倍显微镜下细菌的三种形状〔可用图片代替〕。
2、请学生观看,并讲出细菌的形状都有哪些。
3、教师讲解:细菌是单细胞个体,从形状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二〕细菌的结构:1、出示细菌结构模式图。
2、组织学生对比教材学习细菌的结构。
并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及与植物细胞的不同。
3、请个不同学指图,讲出各部分名称。
4、教师总结:〔1〕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不,因此细菌不属于植物范畴。
另外,有些细菌具有专门结构如:A、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B、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爱护作用。
〔2〕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点,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
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
不是细菌的繁育方式。
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
芽孢对恶劣环境有专门强的抗击力,壁专门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
一样情形下,能够生存十多年。
〔三〕细菌的生殖:1、出示细菌生殖的图片或动画,请学生观看其生殖方式的特点。
2、教师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属于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过程:
环节及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
师提问:
(1)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这些事物都存放了3天,若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少数学生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分享故事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思考: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利用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周围的细菌图片和针尖周围细菌的图片。
PPT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
PPT展示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依次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合作交流后回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观看视频
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技能,分析巴斯德的实验。
2.通过观察与思考: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尝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现细菌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科学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重要概念: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它们靠分裂进行生殖。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提供了引起人患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实例,可让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对破伤风杆菌的形态、生活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结合上一节中提到的知识“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
有的还需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本实例中的破伤风杆菌就对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的细菌的实例呈现。
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从细菌的发现史,可让学生了解巴斯德和巴斯德实验。
学生可运用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技能,分析巴斯德的实验,也为下阶段“食物保存”“食物腐败”等知识的学习提供实验依据。
3、在介绍细菌的结构时,教材的编写突出了直观性,一是文字的直观,一是图片的直观。
如“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从回忆“动植物细胞结构”入手,在观察时思考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特点,进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此外,教材在阐述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生殖时注重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课前分配学习任务: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并利用课前一分钟进行演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细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也学到了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由于细菌太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对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助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互助性。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交流探究→总结归纳→互助提高→当堂检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和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用具】模拟巴斯德实验,细菌模型,ppt课件。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细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细菌的菌落一般呈什么颜色?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般呈白色。
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教师】真菌的菌落呈什么颜色,有哪些形状?【学生】颜色有红、褐、绿、黑、黄色等;形状一般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了细菌的菌落特点,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作为单个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细菌的发现【教师】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现细菌的过程。
进而提出当时人们共同的疑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学生】随老师一同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教师】19世纪时,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接着介绍巴斯德和他的鹅颈瓶实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教师】老师带着学生进行总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同学们只有努力学习、涉猎各科知识,在平时积极训练自己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做好实验,为将来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简单的介绍巴氏消毒法。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细菌的图片,提问: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学生】试着总结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教师】播放视频:细菌的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熟知细菌各结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第二节细菌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题:《细菌》一、教学内容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知识: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
细菌是一类微小生物,它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显微镜的发明,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菌有其独特的特征,在进化地位上十分低等,但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从而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并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依次展现了细菌的发现及细菌的来源、细菌的形态及结构及其生殖。
教学思路如下:二、学情分析:七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对细菌有一些直观的认识,但不能准确表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细菌。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知道了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本节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菌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图片,归纳细菌的基本结构及无成形细胞核的特征,阐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点,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辨别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发展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
3.通过观察大肠杆菌二分裂繁殖视频,阐明细菌的生殖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计算并构建大肠杆菌繁殖的数学模型,归纳出细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培养模型构建、分析归纳及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对细菌科学史微课的学习,加深对科学家工作的认识,领悟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本质,认同技术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细菌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关注个人卫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帮助学生构建细菌的概念,深入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4.2《细菌》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瓶酸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酸奶是如何制作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总结:酸奶是通过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而乳酸菌正是一种细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细菌的知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特点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的繁殖方式、生长条件和防治方法。
(二)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内容,突破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关注个体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介绍有关细菌的前沿研究,如细菌发电、细菌治疗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如发酵食品、细菌感染等,引出细菌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2.知识传授,直观教学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2)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难点。
3.实践操作,强化技能
(1)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形态。
4.作业完成后,请及时上交菌在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讲授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3.发布主线任务1:细菌的发现,引导学生任务要求:朗读课本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谁发现了细菌?用什么发现?(2)他观察什么时发现的?(3)他看到的小生物呈什么形态?是怎样存在的?教师评价,补充4.动画展示:任务完成进度,获得隐藏细菌的帮助【板书】二、细菌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5.进入主线任务2:细菌到底从哪里来?(1)你支持哪种观点?A.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B.细菌是由原来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2)求助“小蓝细菌”——连线巴斯德(3)根据连线巴斯德时,我们知道他还有哪些贡献?教师点评,补充6.进入主线任务3:认识细菌的种类(1)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88页的内容,并找出细菌的种类。
(2)触发支线任务1: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人体体表及内部都存在,为什么我们肉眼看不到到它?(3)小蓝有疑问:细菌属于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教师评价,补充恭喜学生获得关键道具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3.学生朗读课本71页内容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2)一个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3)呈杆状、螺旋状、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4.观看5.(1)学生思考(2)学生观看“连线巴斯德”视频学生代表结合视频,回答主线任务2: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学生代表发言巴斯德的贡献:发现酵母菌、乳酸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6.学生阅读课本P88页的内容,找出细菌的种类:(1)学生代表回答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不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2)学生代表回答:细菌个体十分微小,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3)学生代表回答: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7.观看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做到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
[教师]
也确实是讲显微镜的发觉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这讲明技术对为他用〝曲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先差不多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觉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储存酒和牛奶的是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因此他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讨论1:细菌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学生6]
讨论2: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三、细菌的生殖
[互动4]
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如何样繁育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如何样繁育的?
[教师]
回答的专门好!巴斯德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巴斯德做了一个专门的曲颈瓶装置,使肉汤虽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曲颈瓶的弯曲处,四年过去,肉汤都没有腐败,从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先差不多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我们称那个伟大的实验为〝曲颈瓶〞实验。
教师小结
科学的进展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科学的新发觉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学生]
细菌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DNA、鞭毛和荚膜构成。
[教师]
对,那个地点显现了几个新的词,鞭毛是细菌游动工具,也确实是讲鞭毛具有游动的作用。多数球菌无鞭毛,有些杆菌生有鞭毛,螺旋菌都生有鞭毛。荚膜是细菌细胞壁不处胶状的黏液层,对细菌有一这的爱护作用,具有抗吞噬作用和抗干燥作用。
教师出示植物的细胞结构图,要求学生上下桌相互讨论,找出植物细胞和细菌结构的异同点,后回答观看与摸索中的讨论1、2题
[学生]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 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运动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
2、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导语: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很多惨无人道的杀戮事件,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黑太阳731”部队的“细菌战”。
他们抓取了大量的中国人做活体实验,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
那么,细菌究竟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结构?课件展示“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为什么伤口较深时才会感染破伤风杆菌,皮肤划破却不会呢?教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细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2、新课讲授(一)细菌的发现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菌个体是十分微小的,这么小的生物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呢?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
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还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后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课件展示鹅颈瓶实验。
提问:你能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吗?细菌来自于哪里?学生:细菌来自于空气中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教师:是的,巴斯德用事实驳倒了“自然发生说”。
同时,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并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后人称作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教师: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观察几幅图片:放大3000倍的细菌,放大70000倍的细菌,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看完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细菌太小了。
教师:是,细菌的确太小了,虽然它很小,但是却有很多的形态。
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72内容,说一说细菌可以大致分为哪三类?并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一道思考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教案 新人教版 (2)
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历程。
2.知道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
四、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历程。
2.知道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自学指导1.阅读课文58至61页。
2.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是怎么做的?得出了什么结论?3.巴斯德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4.细菌的形态?5.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6.细菌如何繁殖?细菌的芽孢是不是繁殖方式?7.填写《优化设计》41页。
检测:提问自学指导中的2~7。
补充讲解:1.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亦称“低温消毒法”。
在规定时间内以不太高的温度处理液体食品的一种加热灭菌方法。
此法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致损害食品质量。
分低温法(60~65℃)灭菌15~30分钟,高温法(70~80℃)消毒5~15分钟。
有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等,不能加热到煮沸的温度(100℃),可采用较低的温度(70~80℃)灭菌,这种灭菌法首先由巴斯德发现,故此得名。
因其灭菌的对象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杀死无芽孢的肠道细菌。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加热到60~65℃,经过15~30分钟可以死亡;而加热到70~80℃,则只需5~10分钟即被杀死。
牛奶用巴氏消毒法,用70~75℃或用80℃经几秒钟可达到消毒目的。
这样可以杀死致病菌,特别是无芽孢的肠道细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细菌的形态3.细菌的结构4.细菌的营养方式5.细菌的生殖方式6.细菌的芽孢技能训练:1.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2.将甲、乙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仍然保鲜。
请问:(1)乙保鲜的原因是________。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八年级上册《4.2第二节 细菌》教案三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细菌》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曲折而艰难二、细菌的形态:个体小,呈杆状、球状、螺旋状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四、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1.它个体微小,易扩散;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3.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第二节细菌》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对细菌的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㈠情境导入多媒体依次展示酸奶图片、泡菜图片、以及抗战期间日本731部队利用细菌对我过人民进行活体实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细菌是怎么来的呢?㈡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学生自学教材P71-72页的内容,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1)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菌?(2)巴斯德实验的理解(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老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1)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颗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2)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细菌的结构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1)提问:细菌的结构名称有哪些?(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列表比较异同。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第二节细菌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的结构特点。
2.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1.芽孢是一个休眠体,易于孢子混淆。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师:在前面我们提到细菌和真菌是无处不在的,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细菌是怎样被发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的发现过程及细菌的特性。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结构师:同学们知道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是吗?生:列文虎克。
师:他发现细菌的过程大家知道是这样的吗?生: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师: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后就有人对细菌出现产生来疑问,有的人认为是大自然产生的,少数的人认为细菌也是通过繁殖而来的。
两种说法争端不休,但是也没有具体的事例用来反对对方的观点。
直到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才得以说明,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而产生的。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实验。
生:聆听讲解,感受前人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师: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来自哪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生:空气中原有的细菌。
生: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师:通过这个实验奠定巴斯德的生物学位置,称他为微生物之父。
同学们知道他的其他成就吗?生:发现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生: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生:巴氏消毒法。
师: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人体体表及内部都存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到它?生:细菌的个体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4]:
[学生5]
讨论1:细菌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学生6]
讨论2: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三、细菌的生殖
[互动4]
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如何样繁育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如何样繁育的?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2)
〔二○○六至二○○七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者
林小妹
科目
生物学
年级
05级〔5〕
课题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教法
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重点
细菌的形状;细菌的结的明白得;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缘故。
[互动2]
同学们一听到细菌、真菌的时候都会认为是肮脏的、对人类有害的,是不是全差不多上如此呢?不是的话举个例子来。
[学生]
不是,比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还有上节课讲到的乳酸细菌等差不多上对人类有利的。
[教师]
对了,因此你们看咨询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咨询题。
二、细菌的形状和结构
[互动3]
我们整天都在接触细菌,但却看不到它,那么它的形状和结构到底是如何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他的形状,细菌的形状是如何样的?
[学生]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一、细菌的发觉
[教师引导]
那么人类是如何样发觉细菌的?给五分钟时刻同学们阅读P58-59,回答几个咨询题:谁发觉了细菌?如何样发觉的?谁又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什么缘故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呢?叫同学们回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好!
[学生1]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已制作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放大镜发觉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些确实是细菌。
[学生]
细菌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DNA、鞭毛和荚膜构成。
[教师]
对,那个地点显现了几个新的词,鞭毛是细菌游动工具,也确实是讲鞭毛具有游动的作用。多数球菌无鞭毛,有些杆菌生有鞭毛,螺旋菌都生有鞭毛。荚膜是细菌细胞壁不处胶状的黏液层,对细菌有一这的爱护作用,具有抗吞噬作用和抗干燥作用。
教师出示植物的细胞结构图,要求学生上下桌相互讨论,找出植物细胞和细菌结构的异同点,后回答观看与摸索中的讨论1、2题
[教师]
回答的专门好!巴斯德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巴斯德做了一个专门的曲颈瓶装置,使肉汤虽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曲颈瓶的弯曲处,四年过去,肉汤都没有腐败,从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先差不多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我们称那个伟大的实验为〝曲颈瓶〞实验。
教师小结
科学的进展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科学的新发觉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学生]
细菌的个体微小,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
[教师]
对,细菌的个体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看到细菌的形状,细菌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不同形状,一个细菌确实是一个细胞,种类不同,形状不同,但差不多的结构相同。同学们看书中细菌的图,细菌的结构由那几部分构成?
时刻:2006-11-2
[学生]
分裂生殖
[教师]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形成芽孢是一个体眠体,对不良的环境有较强的抗击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教师]
细菌,有多快呢?请同学们做技能训练,把结果算出来,看谁算得快!
[教师]
细菌快速繁育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练习题的1题,同学们做一下,回答以下咨询题。
课时
1课时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明白了细菌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细菌专门小,那么,你的手上衣服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有〕。对,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细菌打交道,那么你们了解细菌吗?
[互动1]
什么缘故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
[教师]
也确实是讲显微镜的发觉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这讲明技术对科学进展的推动作用
[学生2]
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因为他用〝曲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先差不多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觉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储存酒和牛奶的是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因此他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作业
练习2、3
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觉二、细菌的形状和结构
三:细菌的生殖
生殖的方式:分裂生殖
特性:细菌快速繁育和形成芽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为主。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分析得出知识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归纳的作用,起到较好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