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国际组织外交(1)
论述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
论述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介绍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论述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包括其外交政策重点、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外交政策重点印度的外交政策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合作:印度积极参与南亚地区的合作组织,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等。
印度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
2. 东亚战略:印度将东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外交战略方向。
印度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在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全球治理:作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印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印度倡导多边主义,提出了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方案,并在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声。
战略合作伙伴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国家:1. 美国: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改善。
两国在经济、安全、反恐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 俄罗斯:印度和俄罗斯是长期的传统盟友。
两国在军事装备、能源合作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3. 日本:印度和日本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两国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4. 以色列:印度和以色列是重要的军事合作伙伴。
两国在军事技术、反恐合作等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国际影响力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加。
印度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1. 经济增长: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和贸易合作。
2. 气候变化: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对全球非常重要。
3. 和平维持:作为维和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印度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大量军事和警察人员。
结论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通过区域合作、东亚战略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确立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印度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
印度国家概况【国名】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
面积居世界第7位。
【人口】11.6亿(2009年),居世界第2位。
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
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万(2009年)。
【国家元首】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Patil)。
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成为共和国。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
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况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
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
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与中国时差-2.5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的开题报告
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冷战后,国际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不再被迫取舍东西方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积极探索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交流。
与此同时,中印关系也逐渐呈现出从互相猜忌、敌视的状态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加强互信的态势演变。
因此,研究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和印度的互利合作、加强地区和平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选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冷战后印度的外交政策转变过程,分析印度对中国政策的调整与中印关系的发展,以期对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三、选题研究内容1. 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转变a. 冷战背景下的印度外交政策b. 冷战结束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转变c. 印度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中印关系的发展a. 中印建交前的对抗和敌视b. 中印关系在冷战后的发展c. 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影响和应对3. 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转变对中印关系的影响a. 印度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b. 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c. 合作共赢的中印关系发展思路四、选题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史资料,以及对中印互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印度在冷战后的外交政策调整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提出对中印关系优化和提升的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对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印关系的发展进行系统探讨,以期为推动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还将提出中印合作的方向和途径,为加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贡献中国智慧。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林民旺【内容提要】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
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
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
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中印关系;国际格局;不结盟;多向结盟【DOI】10.19422/ki.ddsj.2021.04.00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印度方面也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局之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发展态势。
作为当前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之一,印度在大变局中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谋求实现莫迪政府提出的“新印度”愿景。
过去数年,在莫迪及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的强势执政下,印度在外交战略上进行大调整,对全球局势及地区稳定都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局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来。
印度对大变局的基本认知2020年9月,印度外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出版了《印度道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以下简称《印度道路》)一书,[1]系统阐述了对国际大势和印度战略的思考。
苏杰生深受莫迪倚重,虽然其声称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仅为个人观点,但事实上代表了印度政府的外交战略取向。
[2]结合对《印度道路》相关阐述的分析,以及印度自身的利益与战略关切,印度视野下的世界大变局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维度。
第一,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巨变之中。
印度战略界普遍认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当前这一轮世界巨变的起点或拐点时刻,当今世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这一巨变的具体表现。
印度战略计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印度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战略计划。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印度战略计划,以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政治战略1.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确保政治稳定。
2. 提高政治透明度: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3. 增强民族团结:弘扬印度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矛盾。
4. 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利。
三、经济战略1. 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激发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4.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四、军事战略1.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
2. 发展新型军事力量:注重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
3. 深化军事改革:优化军队组织结构,提高军队指挥效率。
4. 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外交战略1.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2. 拓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话语权。
3. 加强南南合作: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倡导和平发展: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科技战略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2.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
3. 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论当代国际格局变化下的印度中东外交
阿 拉伯世 界研 究
AJ bW o l t d e a r dS u is
J l, 0 0 uy2 1 N0 4 ..
论 当代 国际格 局变化 下 的印度 中东外 交 六
钮 维 敢
摘 要:冷战 时期 ,印度对 中东的外交政策 ,基本上奉行 了支持 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支持阿拉伯联
作者简介 :钮 维敢,博士 ,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院管理学院博 士后研 究人 员 ( 北京 1 0 8 ) 0 0 0 ,江苏省行 政学院 国际问题研究 中心 副教授 ( 江苏南京 2 0 0 10 4 o
文章编号:1 7 — 11( 0 0 4 0 6— 7 6 3 5 6 2 1 )0 — 0 7 0 中图分类号:B 3 8 文献标识码 :A
作 ,积极 主张按 照联合 国安理会决议和平解 决阿 以冲突
外交
6 7
冷 人 民党政府 (9 7 邀 以外长秘 密访 印,但 由于 印度 国家利 益远高于 党派 间利 适应冷 战缓和 , 1 7 试 战 年 3 ~1 8 年 1 益,印以关 系没有取得深入进 展; 继续奉行 亲阿反 以政策, 图 保 持 与 中 东 阿 月 90 缓 月) 和 期 反对埃及及 与以色列片面媾和 ,主张全面、公 正合理地解决 拉 伯 国家 传 统交 中东 问题 ,赋 予不 结盟运 动以 “ 不干预” 的新 内容 ,并在此 往的基础上 , 强 加 基础上承认伊 朗和阿 富汗新政权 与 以色 列的交往 英・ 甘地第二次执 即 2 O世 纪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时期 印度成 为国际不 结盟 成 为 国 际不 结 盟 政和拉 ・ 甘地政府 运 动的中心 ,印度借助不结盟运动,使其 成为 开展 中东 外交 运动中心, 阿富 在 (9 0年 1月 ~ 的平 台,谋求和平解决 中东冲突,以此提 高印度 的国际地位 汗 问题 上 为 苏联 18 18 9 9年 1 月) 2 入侵辩 护, 损害 了 印度 和 国 际 不 结 盟运动的形 象 冷 2 0世纪九十年代 以来的平衡外交时期 (9 0年 至今) 自从纳拉 辛哈 ・ 19 , 拉奥执政 以来 反 对 美 国 的 中东 战 的历届政府 ,根据 世界格局 的巨大变化对 印度的中东政策作 了调整 ,在 阿拉伯国家与 单边外交,但也与
印度对外战略分析
(二)接触与防范中国
•略
(三)依靠俄罗斯
• 冷战时的同盟,冷战后关系由低迷走向恢
复友好关系。 • 200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密切的军事合作处于优先地位。
(四)拉拢日本
• 21世纪后日印关系迅速升温。没有历史和
利益冲突,价值观念趋同。 • 印度对日本:政治是铺垫,经济是重点, 安全是补充。 • 印度成为日本官方援助最大国家。 • 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引人注目。有共同 防范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
• 第二,印度的外交决策人员不受外部机构—
——如智库———的影响,而在其他国家, 智库会强化政府对本国世界地位的认识。 • 第三,印度精英担心印度崛起是一个西方 制造的概念,它不现实地提高了人们对于 印度经济增长以及国际义务的期望值。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 印度对华政策:同盟,对手还是榜样? • 印度人对中国的三种看法: • 1,对手。 • 2,合作伙伴。 • 3,中印大同。Chindia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不希望与中国改善关
系;6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双边关系。根据0分至 100分的评判尺度,受访者就自己对22个所列国 家的好感打分(100分代表非常热情,0分代表非常 冷淡),中国和巴西的得分排在中间,为44分;美 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尼泊尔、 俄罗斯、英国、斯里兰卡和南非的排名更靠前 。 在所列的22个国家中,印度人对美国的态度最 为热情。83%的人认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牢固, 只有4%的人认为关系脆弱,75%的人希望进一步 加强关系,只有1%的人希望关系冷淡。
古杰拉尔主义:睦邻友好政策
• 核心:印度采取不对等原则和邻国搞好关系,以
• • • • •
求共同发展和为本地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1、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度作单 方面让步 2、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互不干涉内政 4、南亚各国领土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反对本地区 其他国家 5,通过双边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对外交往和国际关系非常重视。
印度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多极化。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一、多边主义与印度印度一直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印度坚信通过多边主义合作可以解决国际问题,并且通过不同国家间的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
印度在联合国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二、邻国关系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印度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焦点。
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恐怖袭击等问题一直存在,但印度仍然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议,并倡导和平共处。
另外,印度与中国、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印度积极推进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外交交流。
三、印度与美国关系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加强。
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
美国将印度视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并积极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升温,为两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四、印度的经济外交印度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外交,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印度一直倡导贸易自由化与开放,与其他国家签署了许多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此外,印度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努力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五、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印度一直努力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同时,印度也主张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通过合作与对话来推动国际事务的公平与公正。
总结印度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走在多边主义的道路上,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来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合作。
印度的外交战略
印度的外交战略马加力2012-11-20 10:54:43 来源:《和平与发展》(京)2006年2期作者简介: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内容提要:印度的地缘位置、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才优势,加上近些年不断上升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增强。
印度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展现全方位的、注重实用型的外交,加强同所有大国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印度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它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的形成、转变和态势,对于把握国际局势发展的脉络,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妥善处理中印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大国化的外交理念印度的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这既与它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它本身的幅员、人口、曾经享有的外交辉煌等因素密切相关。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过重要贡献。
直至今日,印度的哲学、宗教仍在对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产生着强大的影响。
它又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最新统计,印度的人口现已达到11.1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超级大国”。
早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印度的反帝反殖运动就已经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后来,在亚非拉地区各国的民族独立事业中,它继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它特有的影响。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就抱有极其强烈的大国理想,即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他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明确提出,“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中印议会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特点
特点和意义?本文试 图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论证。
中印议会外交的学术界定
何 为 “ 会 外 交 ”? 全 国 人 大 和全 国政 协 的对 外 交 议 往活 动 ,尤其 是全 国政协 的对 外交 往 ,是否 属于 “ 会外 议 交 ”范 畴?学 术界 有不 同 的看法 。
有 人 认 为 ,“ 民代表 大 会 的对外 交 往 是 国家 的议 会 人
纳为世界各国议会的大家庭——各国议会联盟的成员 。这
一
具 有标 志性 意义 的事 件意 味着 “ 国人大 所具 有 的议会 全
特 性 已为 人们 所 公认 ” 。全 国政协 同许 多 国家 的议 会 建立 了联 系 ,并 开展 了多方 面 富有成效 的交 流 与合作 ,但 “ 这 种 交往并 不 属于议 会 之间 的交往 ,不 能称 为 ‘ 会外 交 ’ 议 ,
比如中印关系在受印度核试验冲击时期陷入低潮而此时中印议会外交却频频出手展示了议会外交可以在政府交往出现困难的情形下充分发挥议会官员具有的民意使者的特质斡旋于两国的新闻舆论议会机关国际组织人文纪念等社会活动中为两国关系转好营造氛围
中印议会 外交的 历史 回顾及现 实特点
口 陈宗海 /文
、 会 外交 是一 国立 法 机关 旨在 促进 国家间 关 系所进 行 , 的对外 交往 ,是 国家总 体外 交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中 印两 国议 会 ,都 曾积 极参 与到 本 国的总 体外交 活 动 中 ,是 中印外交 比较 重要 、十分 活跃 的外交 主体 ,为 中印外交 关
系的建立 、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印议会外交当
如 何 界 定? 其 发 展 的 历 史 脉络 是 什 么 样 子 ? 又有 怎 样
基于阶级分析 、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认
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同东 南亚国家地 理位置相近, 有悠久的历 史关系。印 积极推行
“东向政 策”,加强
同东盟的政 治经济关系, 积极参与东 亚合作。
印度是南盟创始国之一。印于19
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 主办南盟首脑会议。作为南盟最大国家, 印强调加强南亚各国联系,积极推动在 南盟范围内实现物流、人员、技术、知 识、资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动,最终建立 南亚经济共同体。
时期:
一、从尼赫鲁到辛格
印度是议会制国家,总理在外交
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从1947年独立 以来的60多年中,尼赫鲁总理、甘地总 理、瓦杰帕伊总理和辛格总理执政时印 度的外交包括国际组织外交搞得最有声 有色。
1 尼赫鲁总理时期
尼赫鲁于1947年8月15日至1964年5月27日 担任印度总理。在印度,没有一个公众人物在对 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经验方面比得上他,难怪圣雄 甘地也称他为自己外交事务方面的导师。15J作为 印度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后来 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印度独立时,正是冷战 开始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之时。 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决定在两极对抗 中采取中立立场,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在国际事 务中保持行动的独立性。i954年尼赫鲁与周恩来 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 尼赫鲁又参与发起并参加了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 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 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 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要求,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 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与日本、 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 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 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 安理会否决权。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地区合作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一直以来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合作。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印度的外交政策旨在构建稳定、互助的地区合作框架,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外交政策,重点关注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合作努力。
一、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和平与合作:印度倡导和平共处,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
印度追求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2.多极化外交:印度主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秩序,旨在避免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霸权崛起。
印度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实现平等、公正的国际秩序。
3.南南合作:印度重视与南亚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印度倡导通过南南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
二、印度与南亚地区的合作印度积极推动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紧密合作,旨在加强地区内贸易、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
以下是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要合作倡议:1.南亚自由贸易区(SAFTA):印度是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成员国之一。
SAFTA旨在促进南亚地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2.南亚经济合作组织(SAARC):印度是南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SAARC通过促进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印度倡议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旨在促进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互联互通。
该走廊将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4.南亚大区互联互通(SAGAR):印度提出“南亚大区互联互通(SAGAR)”倡议,旨在加强南亚地区与印度洋岛国家之间的合作。
该倡议涵盖交通、能源、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提升南亚地区的综合发展。
三、印度的区域外交政策除了在南亚地区加强合作外,印度还积极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外交关系。
以下是印度在区域外交政策方面的主要倡议:1.东亚合作:印度重视与东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东亚经济体的关系。
外交关系 第八章 国际会议、国际组织1
• 宪章(charter)、盟约(covenant)、规约 (statute):以这类名称命名的条约不多,但 它们都有特殊的重要性,均为规定某一国 际组织宗旨、任务、组织和活动程序章程 的国际条约的名称,如《联合国宪章》、 《国际联盟盟约》、《国际法院规约》等。
中国代表团成员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 公约(convention):在国际组织主持下或 在国际会议上签订的多国之间专门规定专 项内容并具有立法性质的条约。公约一般 是多边的,由联合国系统组织通过政府间 协议签订的多边公约日益增多,许多成为 指导性国际法的依据,在国际事务中起很 大作用,重要的有:《维也纳外交关系公 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海洋 法公约》,等等。
• 条约的效力、生效、无效和失效:有效成 立的条约的法律约束力称为条约的效力。 条约在国际法上约束作为当事国而参加的 国家。缔约国必须诚实遵守其参加的条约; 在条约的有效期间,要忠实地履行条约所 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 条约的登记:国家把缔结的条约交给国际 组织,以便公开发表,称为条约的登记。 两次大战中间时期,根据《国际联盟盟约》 的规定,国际间签订的条约均应向国际联 盟登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条 约的登记事宜由联合国秘书处负责。
• • • • • • • (一)议事程序规则 (二)国际会议的开幕 (三)国际会议的代表 (四)国际会议的主席 (五)国际会议的议程 (六)国际会议的组织形式 (七)国际会议的位次
• • • • • • •
(八)国际会议的记录 (九)国际会议的语言 (十)国际会议的表决程序 (十一)国际会议的选举 (十二)国际会议公开举行或不公开举行 (十三)国际会议的最后文件 (十四)国际会议消息的发布
会议外交(Diplomacy by Conference)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参与并影响着国际关系。
印度的外交政策不仅仅在于维护国家利益,还致力于促进和平、稳定和合作。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从历史、区域合作和全球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历史背景与原则印度的外交政策深受其独立运动的影响,特别是非暴力抵抗的指导原则,这使得印度外交政策与和平解决争端息息相关。
此外,印度的历史和宗教背景也对其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
印度一直将和平、非干涉、非对抗等原则作为核心,同时也吸取了非同盟运动的经验,推崇中立、平衡和独立自主的立场。
二、区域合作与邻国关系在区域合作方面,印度积极参与南亚合作与发展联盟(SAARC),旨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和安全对话。
然而,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一直困扰着南亚地区的合作进程。
此外,印度还通过“东印度洋合作倡议”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新合作。
印度希望通过此倡议,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海上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印度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议,但同时也有经济合作和战略对话。
印度试图通过维持平衡、对话和建立信任来避免进一步冲突。
三、全球议题与国际组织印度积极参与全球议题并努力发挥其作用。
在气候变化方面,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承担着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并坚持自主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印度还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作为非常许多维和行动的参与方,印度派兵维持联合国和平使命,为维护国际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印度也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之一,印度一直在寻求改革国际秩序,特别是安理会的改革,以更好地代表发展中国家和增加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和效力。
结论印度作为一个崛起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外交政策注重和平、非干涉与多边主义,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并在全球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印度与APEC关系及其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明:属于亚太地区;与现有的 APEC成员之间有实 医药、绿色科技、农业化学、太阳能等领域存在较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4XG006) 作者简介:余芳琼(1972—),女,四川资阳人,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印度的对外关系研究。
4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02年 4月,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在新加 日全面经济伙伴协议》正式生效,两国建立自由贸
2016年 11月 19日至 20日,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 马举行,会 议 没 有 涉 及 印 度 的 成 员 问 题。 同 样, 2015年 11月在马尼拉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也没有讨论印度的成员问题。
在莫迪政府大力推行“东向行动政策”,且印 度加入 APEC的兴趣得到美国、中国、俄罗斯、日 本及澳大利亚等主要 APEC成员支持的背景下,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仍未就印度的成员问题 进行讨论。那么,印度充满坎坷的 APEC之路问 题究竟出在哪里?印度加入 APEC的时机成熟了 吗?印度加入 APEC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造 成什么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一、印度与 APEC关系概况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 1989年,其宗 旨即为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与发展提供便利平 台,促进亚太地区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它的成立意味着亚太地区区域主义的凸显,并预 示着太平洋世纪的来临。APEC一成立,就吸引 了众多 环 太 平 洋 国 家 及 地 区 经 济 体 要 求 加 入。 印度虽然不是环太平洋国家,但在冷战结束后的 外交政策调 整 中,它 提 出 “东 向 政 策 ”,希 望 通 过 参与亚太 地 区 合 作,以 跳 出 其 南 亚 地 区 藩 篱,从
21世纪以来大国的外交政策
欧盟外交政策
首先是协调美欧关系。
外部层面
其次是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较重,经济民族主义抬头, 有较强的对华因素。 再次是积极主导全球气候 变化议题,试图维持其国 际话语权。
日本的外交政策
2001年10月,日本通过一系列反恐法案—— 《海外派兵法》、《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案》、 《自卫队法修改案》和《海上保安厅修改案》
影响世界的金融与政治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世界买单 总统竞选——财团比拼 影响战争与和平的外交政策
21世纪的大国
英国 女王、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英镑、伊拉 克战争
21世纪的大国
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 简称欧盟EU )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 GDP14.5万亿美元
2006年11月,麻生提出“价值观外交”,明确表示将美、 韩、澳、印作为“亚太民主国家群”的核心,推动“民主 共同体”建设,建立所谓“大亚洲”伙伴关系,呼吁印度、 澳大利亚、美国与日本组成新的四国战略与经济联盟,在 欧亚大陆外围形成一个“自由与繁荣之弧”,推动亚洲合 作 日本加强美日同盟,同时,对美日印澳大同盟构建的 热情并不亚于美国,但是其亚洲外交的目标和方向经 常发生变化,缺乏根本的指导思想。总体来看,日本 外交的战略方向并不明确,处于目标“漂移”状态。
中国面对的“非传统安全”
经济安全包括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粮食 安全等。经济安全对中国来说也是重要的 国家安全之一,尤其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 国来说,中国经济不能出大问题,如果出 了大问题,必定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安全, 带来极大的社会动荡,也给一些分裂势力 有机可乘。因此,中国要有两手准备,从 国内继续深化改革,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态 势,同时要对类似东南亚经济危机和大规 模的国际能源危机有所准备。
印度的国际组织外交
印度的国际组织外交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
印度在多个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证明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实力。
下文将探讨印度在不同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政策和进展。
一、联合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印度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加强各个联合国机构的遵守和执行,印度还支持国际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努力。
印度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派遣军队最多的成员之一,近60,000名印度维和人员曾被派往15个不同国家。
印度还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改革,在维和任务中更多地强调地区性合作和国家责任,而非依赖于外部支援。
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资格一度备受争议。
由于中途被中国拒绝,印度最近成功当选非常任理事国,将成为2021-22年间安理会5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一,意味着印度将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扮演更为积极和负责的角色,这也展示了印度作为大国的影响力和崛起之势。
二、南亚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组织(SAARC)是一个有关南亚国家间合作的地区性组织。
印度是SAARC的创始成员之一,并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领导角色。
该组织旨在促进地区内贸易、投资和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并推动成员国之间的长期和平与稳定。
然而,该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分歧和争执,从而阻碍了其潜在的发展。
印度在SAARC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印度在该组织中是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领导国之一。
在印度的支持下,该组织开展了多个项目,例如:免除贸易壁垒,开放边境,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开展共同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等。
然而,印度在SAARC 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与巴基斯坦的争端、尼泊尔的不信任、孟加拉的经济利益等。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促进该组织的正常运作。
三、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有关国际贸易和商业的全球性组织。
印度是自1995年该组织成立以来的成员之一,并成为该组织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印度在WTO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印度在多个领域的立场和做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影响力,例如:知识产权、贸易便利化、服务业贸易等。
印度的文化与外交
印度的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
都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与宗
教有关,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
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都是在宗教
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无宗教就不成为印度文化。
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非暴力思
想也源于印度宗教思想的仁爱主义。
它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
尼赫鲁把自己对印度文化的独到的悟性,巧妙地 运用到对外政策制定和大国关系的处理中。“不 结盟”是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大手笔。
尼赫鲁不结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但得到了国 内各个党派的支持,也为国内各宗教组织和派别 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和国际舆论 的支持和赞赏。
不结盟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想的边界线,又将印缅边界至杜兰线之间的广大
地区作为印度的安全圈。
印度独立后的历届政府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制定 其对外政策时,往往不同于他国,一般视作印度 的附属国,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横加 干涉。
(2)绝不允许第三国加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2.印度文化的价值观与外交政策
(1)不结盟外交政策
印度教的兴起,对人的“业”作了修正,认为凡
是忘我工作奉献的人,遵纪守法,用“达摩”规 范自己的行为,他不会受到“业”的束缚,把人 生追求最高的解脱方式“出世”一法变为“入世 ”方式。
(3)精神价值
印度教把亲证“梵我一如”作为人生解脱的最崇 高的追求目标,
修行方式和解脱之道:
行为之道 智慧之道 虔诚之道
印度人民党为了赢得大选的胜利,执掌印度政坛,故把 赤裸裸的印度教派主义——“印度教特性“,改为”印 度特性”以伪装的民族主义取代印度教派主义,同时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在尼赫鲁执政时期,一方面,在和平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印度通过不结盟政策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活动中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支持,获得较高的国际声誉;但另一方面,印度在本地区和周边推行双边主义和地区强权,南亚地区长期不存在地区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印度的自身利益和政策取向。这种不对称和不平衡成为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
然而,1947年与巴基斯坦和1962年与中国的军事冲突损害了印度的和平大国形象。尽管印度曾经表示接受联合国印巴委员会于1949年1月通过的关于在克什米尔进行公民投票的决议,但印度很快又改变了立场。印度还继承和巩固英国殖民统治在南亚地区的权利,把三个喜马拉雅山国家(不丹、锡金、尼泊尔)纳入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
联合国多数成员国更倾向于把印度视为英国前殖民地之一。尽管如此,刚刚取得独立的印度仍表示对联合国全心全意的合作和毫无保留的支持。
冷战时期,印度在反殖民化和反对种族隔离、领导不结盟运动、倡导全球裁军和结束军备竞赛、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表现积极,得到联合国多数成员的好评。以反殖民化为例,印度是1960年联合国通过的《允许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非殖民化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第二年,在为执行非殖民化宣言而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即非殖民化委员会中,印度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国。印度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把非殖民化问题提交到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不结盟运动、英联邦等国际场合。联合国成立后早期,印度成为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言人,加上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和语言优势,印度在联合国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地区性或次区域合作组织方面,印度积极推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计划(BIMSTEC)的进程,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积极参与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国际组织的活动。
二、印度与联合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印度还没有独立。但英属殖民地印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国,也参加了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大会。因此,印度也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从人口、面积和历史传统来看,印度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国。但这些因素并没有整合和转化为一种政治力量,印度在联合国并没有享有大国地位。当时,
在参与国际组织方面,印度的表现引人注目。根据国际协会联盟(Union of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UIA)的数据,在67个全球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印度参与其中的45个,参与率为67%,世界排名第8位;在1555个全球协定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印度参与其中的1190个,参与率为76%,世界排名第14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印度曾六次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因此,可以说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组织最活跃的成员。
印度曾经是联合国全面和彻底裁军目标的积极支持者。1948年,印度就呼吁原子能应仅用于和平目的。1954年印度是最早提出结束所有核试验的国家之一。1978年印度建议就达成一项禁止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际公约进行谈判。1982年印度又倡议核冻结(nuclearfreeze),即禁止生产武器级裂变材料、禁止生产与核武器相关的投放系统。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在联合国发表了著名的无核武器世界倡议。印度的核裁军主张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事实上,印度出于国内政治、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等国家利益方面的考虑,于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并拒绝以无核武器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核武器和裁军问题上,印度口头上的高调和行动上的违抗形成了最大的反差。
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政府更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瓦杰帕伊政府有i大外交行动:公开进行核试验、大幅提升印美关系、提出入常目标。印度长期以来没有加人联合
国防扩散体系,1998年核试后,一直拒绝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印度还大力发展导弹技术,建设导弹防御能力,扩大军事采购,这进一步强化了印度在南亚的优势地位。2000年,克林顿访印,这是美国总统时隔22年之后对印度的首次访问。在布什总统第一任期,印美关系进一步升温,强调天然盟友关系。经济增长、核武器、美国的重视,使印度在外交上更为自信。2001年,印度总统纳拉亚南称印度力争取得与其领土面积相称的位置、作用和地位。2004年3月12日,总理瓦杰帕伊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在世界事务中为印度赢得一席之地。2004年9月,印度与巴西、德同、日本发表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联合声明,正式提出成为扩大后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和要求。
印度大力支持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和多边方式应对全球性问题。如印度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最早、最大和最一贯的参与者之一。印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已参与了40多项维和行动,派遣了近10万人次维和士兵。印度还为维和行动提供了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已有118名印度维和士兵牺牲了生命。2007年1月,来自印度的联合国第一支全女性建制警察单位被部署到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印度在排雷方面很有经验,在维和行动中多次承担排雷任务。印度三军协会(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ofIndia,USI)则在培训维和人员方面享有盛誉。作为受恐怖袭击次数最多的国家,印度积极支持和配合联合国的反恐战略和行动。印度参加了联合国关于反恐的13个文书、执行安理会第1267、1373和1540三个反恐决议,向联合国反恐委会员提交了五个反恐国家报告。
2 甘地总理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英迪拉甘地执政(1966年1月24日至1977年3月24日,1980年1月14日至1984年10月31日)和拉吉夫甘地执政(1984年10月31日至1989年12月1日)。
两位甘地总理执政的岁月,正是印度的外交政策包括国际组织外交经历考验和面临调整的时期。印度从实力地位和地缘政治出发,重点发展与苏联的特殊关系,建立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关系。在核不扩散、阿富汗、柬埔寨等问题上,印度与西方国家的立场相左、利益相异。在南亚,印度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对待地区内小国,并提出被称为印度主义的英迪拉主义,反对地区外国家对南亚事务的干涉。
拉吉夫甘地总理在联合国最有影响的外交行动是1988年6月他在联合国大会第三次裁军特别会议上提出开创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秩序的行动计划,其核心是进行全面、彻底和非歧视性的核裁军,到2010年分三阶段取缔所有核武器。该行动计划的基本要点包括:第一,所有国家共同承诺最迟于2010年取缔核武器;第二,所有核武器国家必须加入核裁军进程,所有其他国家也应成为这一进程的一部分;第三,为了显示善意和建立必要的信任,每一阶段应取得有形的进展;第四,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原则、政策和机构以维护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谈判以建立一个全面的全球安全体系。 #p#分页标题#e#
印度独立时,正是冷战开始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之时。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决定在两极对抗中采取中立立场,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行动的独立性。i954年尼赫鲁与周恩来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尼赫鲁又参与发起并参加了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总理在印度国会人民院的演说中全面阐述了以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和根据我们自己判断为主要含义的不结盟政策。这一政策很快赢得广大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的支持,尼赫鲁与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和埃及的纳赛尔共同领导了不结盟运动。在1964年开罗召开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印度提出了不结盟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核裁军;第二,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第三,免于外国统治、侵略、颠覆和种族歧视;第四,通过国际合作加快经济发展;第五,充分支持联合国及其和平与发展事业。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最大成员,印度对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英迪拉甘地第一次担任总理期间,印度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是在77国集团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提出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对77国集团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路线,以及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英迪拉甘地在第二次担任总理期间参加了一系列的多边外交活动,如1981年10月在坎昆的南北首脑会议、11月在墨尔本的英联邦会议、1982年2月在新德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并当选为主席、1983年6月在贝尔格莱德的联合国贸发会议、10月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
在联合国,印度的外交重点围绕联合国改革展开。尽管四国集团的努力遇到挫折,但并没有放弃。印度的入常愿望已得到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理解和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主要障碍还是在于没有达成地区共识、印度自身的核地位以及在否决权和任期等问题上尚未做出妥协。
在全球性和跨地区的国际组织方面,印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谈上大胆表达,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在八国集团、20国集团、金砖四国、发展中15国等多边机制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摘要本文梳理了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演变过程,概述了印度在联合国维和、裁军、环境和人权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分析了印度与主要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关系,探讨了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优势和局限。
关键词
印度 国际组织外交 联合国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中图分类号:D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10)02-0044-51
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就提出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独立后,他又提出要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拥有核武器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准)常任理事国是印度走向世界大国的三步曲。为此,在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和不断改进周边外交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组织外交也是印度实现世界大国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1 尼赫鲁总理时期
尼赫鲁于1947年8月15日至1964年5月27日担任印度总理。在印度,没有一个公众人物在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经验方面比得上他,难怪圣雄甘地也称他为自己外交事务方面的导师。15J作为印度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后来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