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钢筋力学性能计算公式
钢筋的计算公式_很实用的
各类型钢筋的计算公式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钢筋计算公式(表格式)1
地下框架柱钢筋备注计算公式普通柱纵筋下部非连接区H n/3 H n:基础顶面或板顶面至梁底距离上部非连接区max(H n/6,h c,500) 高低位筋错开距离:max(35d,500) 箍筋加密区下部加密区长度: H n/3 h c:柱宽度上部加密区长度:梁板厚+梁下箍筋加密区高度=梁板厚+ max(H n/6,h c,500)短柱纵筋下部非连接区max(H n/3,h c)上部非连接区h c箍筋加密区全高加密框架柱中间层钢筋备注计算公式普通柱纵筋基本计算公式本层层高-本层非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上柱比下柱钢筋多多出的钢筋伸入下层1.2Lae 从板顶向下1.2Lae 下柱比上柱钢筋多多出的钢筋伸入上层1.2Lae 从梁底向上1.2Lae 上柱比下柱钢筋直径大上柱大直径的钢筋伸入下层,在下层的上部非连接区以下位置连接下柱小直径钢筋由下层直接伸到本层上部,与上层下来的大直径的钢筋连接箍筋上部加密区高度上部非连接区高度+顶梁板高下部加密区高度下部非连接区度短柱纵筋下部非连接区高度Max(Hc/3,h c)上部非连接区高度h c箍筋全高加密柱顶层钢筋计算备注计算公式中柱直锚:伸至柱顶-保护层La e<h b梁高弯锚:伸至柱顶-保护层+12d La e﹥h b梁高边、角柱(03G1 01-1第37页A 节点构造) 梁纵筋下柱纵筋弯折搭接型外侧钢筋不少于65%,自梁底起1.5Lae剩下的位于第一层钢筋,伸至柱顶、柱内侧边下弯8d剩下的位于第二层钢筋,伸至柱、柱内侧边内侧钢筋直锚:伸至柱顶-保护层弯锚:伸至柱顶-保护层+12d梁纵筋与柱纵筋竖直搭接型外侧钢筋伸至柱顶-保护层+12d内侧钢筋直锚:伸至柱顶-保护层弯锚:伸至柱顶-保护层+12d变截面柱构造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各种钢材的计算公式
各种钢材的计算公式
钢材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交通等领域。
钢材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会根据不同的钢材类型和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钢材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
1.弹性模量计算公式:
弹性模量是一个材料的刚性和抗弯性的量度,通常用E来表示。
E=(应力/应变)
2.抗拉强度计算公式: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抗拉强度=最大载荷值/截面积
3.屈服强度计算公式: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屈服强度=屈服点上的载荷值/截面积
4.延伸率计算公式:
延伸率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断裂前拉长的百分比。
延伸率=[(断后标距-原始标距)/原始标距]×100%
5.纵向收缩率计算公式:
纵向收缩率是指材料在冷却过程中长度收缩的百分比。
纵向收缩率=[(原始长度-冷却后长度)/原始长度]×100%
6.硬度计算公式: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界产生划伤或压痕的能力。
硬度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钢材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钢材种类、热处理方式和材质等因素都会对其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此外,钢材的计算公式和参数无法总结为具体的1200字以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特定的钢材类型和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钢筋计算公式整理
一、钢筋单位理论质量:0.00617d2(d不换算成m,计算结果单位是kg)二、钢板质量:7.85*V 单位是t三、弯钩长度:90°=3.5d;135°=11.9d;180°=6.25d四、箍筋:1、2肢箍长度=周长-8*保护层+8d+11.9d*22、拉筋长度=截面宽度-2*保护层+2d+11.9d*2(d为箍筋直径,03G101减保护层,新版图集11G101不减保护层)当d=6时,计算d取6.5 ,11.9d*2换为(75+1.9d)*2五、柱:l=基础插筋+中间层+顶层1、基础插筋=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弯折长度:①图纸中构件详图标注②(基础高-基础保护层)长度所在范围与(0.5lae,0.6lae,0.7lae,0.8lae比较)分析2、中间层=柱基上表面至顶层梁下表面3、顶层1)外侧纵筋①顶层为现浇砼板,砼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 ,全部外侧纵筋锚入梁内1.5lae②除情况①外,外侧纵筋总根数的65%锚入梁内1.5lae,其余外侧纵筋长度同内测纵筋2)内侧纵筋①当梁高-柱保护层≧lae,选择直锚,l=梁高-柱保护层②当梁高-柱保护层﹤lae,选择弯锚,l=梁高-柱保护层+15d4、箍筋根数计算1)基础:至少两根,间距≦5002)刚性地面:上下各500距离为加密区3)柱根部加密区:1/3Hn Hn:基础上表面至一层梁下表面4)柱与梁连接加密区:max=(柱长边尺寸,1/6Hn,500) Hn:本层楼板上表面至本层梁下表面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1 (加密区分段计算)非加密区根数=(柱总长-加密区总长度)/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1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基础箍筋根数六、框架梁1、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右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1)第一排=Ln/3+端支座锚固 2)第二排=Ln/4+端支座锚固(Ln为单跨梁净跨长)3、中间支座负筋1)第一排=Ln/3*2+支座宽 2)第二排=Ln/4*2+支座宽 (Ln为相邻梁跨最大值) 支座锚固:①支座宽-柱保护层≥Lae,直锚=max(lae,0.5hc+5d) hc为柱宽②支座宽﹤Lae,弯锚=柱宽-保护层+15d4、架立筋=单梁净跨长-1/3左支座Ln-1/3右支座Ln+2*0.155、构造腰筋=单梁净跨长+15d*26、抗扭钢筋=单梁净跨长+lae*27、拉筋:每两根侧面纵筋设置一道拉筋,当梁宽≦350时,去直径6钢筋,当梁宽>350时,取直径8钢筋,拉筋间距为梁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根数=((单梁净跨长-0.05*2)/非加密箍筋间距2倍+1)*排数8、吊筋=次梁宽+0.05*2+((主梁高-2保护层)/sin45°或sin60°)*2+20d*21)主梁高≧800时,取60° 2)主梁高﹤800时,取45°有吊筋时有附加箍筋,但有附加箍筋时未必有吊筋8、箍筋根数1)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加密区=max(2hb,500)2)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箍筋加密区=max(1.5hb,500) 其中hb为梁高单跨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0.05)/加密区间距+1单跨非加密区根数=(单梁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附加箍筋(没有则不加)七、非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之处: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钢筋计算公式_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
变截面柱构造.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换算公式表
钢筋换算公式表一、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1. 基本公式。
- 钢筋每米重量(kg/m)=0.00617×d²(d为钢筋直径,单位:mm)。
- 例如,计算直径为10mm的钢筋每米重量。
- 把d = 10代入公式,每米重量=0.00617×10² = 0.617kg/m。
2. 理论依据。
- 钢筋的密度为7850kg/m³。
我们把钢筋看成圆柱体,圆柱体体积公式为V = πr²h(r为半径,h为高,对于钢筋来说,h就是长度,这里取1m)。
- 因为r=d/2,所以V = π(d/2)²×1 = πd²/4(单位:m³)。
- 质量m=ρV(ρ为密度),则m = 7850×πd²/4。
- 化简后m = 0.00617d²(kg/m)。
二、钢筋代换公式。
1. 等强度代换。
- 当结构构件按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公式为:- n_2=frac{n_1× d_1^2× f_y1}{d_2^2× f_y2}- 其中,n_1、n_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d_1、d_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单位:mm);f_y1、f_y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和代换后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N/mm²)。
- 例如,原设计采用4根直径为20mm的HRB400钢筋(f_y1 = 360N/mm²),现拟用HRB335钢筋(f_y2=300N/mm²)代换,代换后钢筋直径为22mm,求代换后钢筋根数n_2。
- n_1 = 4,d_1 = 20,d_2 = 22,f_y1=360,f_y2=300。
- 代入公式n_2=frac{n_1× d_1^2× f_y1}{d_2^2×f_y2}=frac{4×20^2×360}{22^2×300}- 先计算分子:4×20^2×360 = 4×400×360 = 576000。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2?3???????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7、吊筋1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2、箍筋(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2在1、?2、?3、?123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钢筋理论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计算公式第一篇:钢筋理论计算公式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钢材信息: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名称计算公式符号意义计算举例圆钢、盘条(kg/m)W=0.006165*d*d d=直径mm直径10mm的圆钢,求每m重量。
每m重量=0.006165×10×10=0.6165 kg螺纹钢(kg/m)W=0.00617*d*d d=断面直径mm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求每m的重量。
每m的重量=0.00617×12×12=0.89kg方钢(kg/m)W=0.00785*a*a a=边宽mm边宽20mm的方钢,求每m的重量。
每m的重量=0.00785×20×20=3.14kg扁钢(kg/m)W=0.00785*b*d d=厚mm b=边宽mm边宽40mm,厚5mm 的扁钢,求每m的重量。
每m的重量=0.00785×40×5=1.57kg六角钢(kg/m)W=0.006798*s*s s=对边距离mm对边距离50mm六角钢,求每m重量。
每m重量=0.006798×50×50=17kg八角钢(kg/m)W=0.0065*s*s s=对边距离mm对边距离80mm的八角钢,求每m的重量。
每m重量=0.0065×80×80=41.62kg等边角钢(kg/m)W=0.00785*[d(2b-d)+0.215(R*R-2r*r)]b=边宽R=内弧半径d=边厚r=端弧半径求20mm×4mm等边角钢的每m重量。
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20mm等边角钢的R为 3.5,r为 1.2。
则每m重量=0.00785×[4×(2×20-4)+0.215×(3.5×3.5-2×1.2×1.2)]=1.15kg不等边角钢(kg/m)W=0.00785*[d(B+b-d)+0.215(R*R-2r*r)]B=长边宽b=短边宽D=边厚r=端弧半径R=内弧半径求30mm×20mm×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重量。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序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1)端支座(2)中间支座文字描述表达式符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L 净+ (0.4*laE(或者La) +15d)*2梁上部贯通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时,每跨加两个搭接长度(定向式)梁全长减去两个保护层后加之两个下弯长度(2 个15倍d)(分为(1)端支座、 (2)中间支座)支座端跨内的锚固长度加之伸入支座端跨内的长度支座宽加之伸入支座两边的跨内长度F 端=0.4 laE+15d+ 1/3 或者(1/4)Ln1F 中=h c+2*1/3Max(Ln左+ Ln右)表达式说明L 净—梁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抗震);l a—最小锚固长度(非抗震) ;d—受拉钢筋直径;N---跨数;llE—搭接长度分离式配筋连接比率为100%,系数指定用1.6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Ln1---支座端跨净长1/3-- (第一排),1/4--- (第二排),h c ---支座宽;Ln左---左跨净长Ln右---右跨净长L 净+ (0.4laE+15d)*2+ + (N* 2* llE)梁的净长加两个端支座锚固长度L 全-2*δ +2*15d+- 1 -3(1)、局部架立筋(2)、全架立筋(分为(1)局部架立筋、 (2)全架立筋)跨净长减去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再加之两个搭接长度(注: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梁的构件长度减去两个保护层Ln左---左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n右---右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lE---搭接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梁净长加之两个锚固长度梁的净长加之两端的锚固长度再加之每跨的一个搭接长度梁宽扣两个保护层加之 2 个箍筋直径再加之 2 个弯钩增长值a-2*δ +2*d 箍+28.27*d 拉(分(1)端跨、 (2)中间跨、 (3)全长)跨净长加之两边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d---钢筋直径N---支座数;llE---搭接长度a---梁宽; d 箍---箍筋的直径; d 拉---拉筋直径δ—保护层厚度Ln1---跨的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hc---柱宽Ln1+(0.4 laE+15d)+ Max { ≥lAe;≥0.5hc+0.5d}Ln-(Ln左+ Ln右) +2* llE 或者(0.15*2)L 净+ (0.4 laE+15d) *2+N* llE(1)、端跨L 全+2*15d L 全-2*δ- 2 -- 3 -(2)、中 跨Ln+ (Max {≥l Ae ;≥0.5hc+0.5d)*2Ln---跨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 h c ---柱宽(3)、全 长长度数量 (箍筋 间距成 倍数关 系)数量(箍筋 间距不 成倍数 关系)L 净+(0.4 l aE +15d )*2+(Max { ≥l Ae ;0.5hc+0.5d)K (分(1)长度、 (2)数量)梁的截面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再加上 2 个弯钩增长值[梁的净长扣两个起始间距]除以箍筋间距再加之两个 50mm (a+b ) *2-8* 6 +28.27*d(L 净-2*0.05) /@非+1+∑L 加/@非L 净---梁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 d---钢筋直径; h c ---柱宽a---梁宽; b---梁高;二 柱钢筋1 基础预留插筋 Cj (1)无框基梁时(2)有框基梁时梁的净长加之两端弯锚长度再加上每一个支座的一个直锚长度(1)(2)2(1)(2)(3)(4)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层高减【框】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3(1)(2)(3)中间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H+1.4*LaEH+1.4*LaEH+1.4*LaE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梁以下加密区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首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1.4*LaE+Hn/3+Hz-δ -2d+L 弯1.4LaE+Hn/3+Hj-δ -2d+L 弯- 4 -- 5 -顶层层间钢筋(分(1)边柱外纵筋锚梁、 (2)边柱内纵筋自弯、 (3)中间柱内外侧纵筋自弯(4)梁 上部筋锚入柱柱筋自弯) (5)梁高≥LaE 不锚入梁【只需直锚】的柱钢筋锚入梁:层高扣加密区扣梁高加搭 接长度不锚入梁: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 一个保护层加柱宽扣两个保护层后 自弯 8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柱自弯: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 密区扣一个保护层后自弯 12d 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密区扣梁高加最小锚固长度H-Max(D ;≥Hn/6;≥500)-Hb +1.5*LaEH —Max(D ; ≥Hn/6;≥500)-δ +a-2δ +8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Hb+12d柱箍筋(分(1)长度、 (2)数量) K柱的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加 135 度的弯钩 (a+b)*2-8δ +28.27d 值柱全高扣掉一个起始间距扣 1 个保护层 (Hn-C-δ )/@+ ∑Hi/@+1; 再除以非加密区间距然后加之所有加密 区之和除以非加密区间距后加 1H —楼层层高; LaE —抗震最小锚固长度 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b---梁 高; Max —取大值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a —柱截面水平方向 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钢筋直 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Hb---梁高;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 钢筋直径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b —截面纵向方向 尺寸; d —钢筋直径; δ -最小保护层 Hn —柱全高;C--起始间距; δ -最小保护层 @--非加密区间距; Hi —加密区尺寸; ∑ --所有之和(2)(3)(4)(5)5(1)(2)(1)4- 6 -板钢筋板纵向受力筋(分上层(1) X 向筋 Tx (2) Y 向筋 Ty 、下层(3) X 向筋 Bx (4) Y 向筋 By ) (5)板面、底受力筋的数量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长度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 L 全-2*a+ (≥1.3*Ll ) +La*2长度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值中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 L 中+12.5d钩值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a —支座宽; δ —最小保护层;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L 全-2*a+ (≥1.3*Ll ) +La*2三1(3) (1)(2)(4)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a—支座宽;δ —最小保护层;值d—钢筋直径中跨: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L 中+12.5d 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钩值d—钢筋直径板的净跨长扣两个起始间距然后 (L 净-2C) /@+1 L 净—板的净跨长;C—起始间(5)除以间距加1 距2 板面负筋F 分: (1)边跨、 (2)中间跨、 (3)延伸覆盖跨、 (4)延伸悬挑跨) (5)根数图示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一个保e- (h-δ )【*2】e—图示尺寸;h—板厚;δ —(1)护层【直弯钩长】保护层厚度摆布两端的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e1+e2)+(h-δ )*2 e1—左端尺寸;e2—右端尺寸;(2)一个保护层【直弯钩长】h—板厚;δ —最小保护层四楼梯钢筋1 AT 型楼梯(分(1)底板纵筋Bz, (2)下端负筋 F 低, (3)上端负筋 F 高(4)分布筋 f 长(注:当采用HPB235 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坐90 度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应作180 度的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当采用HPB335 或者HPB400 带肋钢筋时,则不作弯钩。
钢筋算量公式大全
钢筋算量公式大全钢筋抽样常用公式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的计算公式(经典)
基坑土方V=[A*B+a*b+(A+a)*(B+b)]*h/6;上口:A,B 下口:a,b土方:凡平整场地厚度在30cm以上,坑底宽度在3m以上及坑底面积在20m2以上的挖土为挖土方。
地槽:凡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槽长大于槽宽三倍的为地槽。
地坑:凡图示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挖土为挖地坑。
放坡起点,混凝土垫层由垫层底面开始放坡,灰土垫层由垫层上表面开始放坡,无垫层的由底面开始放坡。
土建工程中挖土方,挖地坑公式为: V=[(A+kH1)*H1+A*H2]*L,挖地槽公式为:V=A*B*H+(A+B)*k*H1*H1+4/3*k*k*H1*H1*H1,其中:A--基槽(坑)的宽度;B--基坑的长度;H1--基槽(坑)的垫层顶面至室外地坪的高度;H2--基槽(坑)的垫层厚度;k--放坡系数;L--基槽的长度;有放坡,都从垫层上表面(顶面)开始放坡的。
钢筋工程量计算篇钢筋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2009-10-11 13:33:4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工程造价资料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钢筋重量及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及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计算公式钢筋抽样常用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步骤(1)确定构件砼的强度等级和抗震级别;(2)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3)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的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4)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重量(5)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现浇构件钢筋重量(6)计算或查用标准图集确定预制构件钢筋重量;(7)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预制构件钢筋重量二、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1)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下料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kg/m)式中:钢筋下料长度(m) =构件图示尺寸-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弯起部分的增加长度-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中已经注明的搭接长度【施工用】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6.25d*2(一级抗震,非一级抗震弯钩=0)(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
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三、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11框架梁上;上部通长筋;中;侧面纵向钢筋(腰筋)分为构造钢筋和受扭钢筋,分别用字母G 和N 表示;下;下部钢筋(通常筋集中标注“;”后面是通常筋或不通长在每一跨下方原位标注)左;左支座筋,右;右支座筋;中;架立筋【用“()”;跨中钢筋】 梁钢筋的种类纵筋 箍筋 拉筋梁上部筋 梁腰筋 梁下部筋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构造筋 抗扭筋 通长筋非通长筋箍筋;拉筋;附加钢筋;吊筋,加腋钢筋,次梁加筋上部梁垫铁,下部梁垫铁;(1)上部通长筋的长度=净长+左右锚固锚固:1.直锚固:取53页表格Max(0.5hc+5d,lae)2.不能直锚固:①(取支座宽度-bhc+15d)*2②(0.4labe+15d)*2(1)端支座筋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钢筋抽样常用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公式计算,很好懂的哦
[转] 钢筋公式计算,很好懂的哦钢筋计算公式钢筋抽样常用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