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案第二课时
松鼠教案(第二课时)
松鼠教案(第二课时)松鼠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大百科全书》与课文,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2.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借助资料对比《白鹭》片段。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回顾上节课研究,提炼关键词介绍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
2.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继续研究说明文《松鼠》。
二、对比阅读,体会“说明白”“恰当”一)课文对比例句1发现不同,体会“说明白”生动有趣1.过渡:介绍松鼠的外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上的介绍和课文中的表述。
请同学们默读思考:例句1和课文表达上有什么不同?2.对比分析:例句1简洁明了,列出了松鼠的具体体长、尾长、重量;而课文则用生动的语言,比喻和形容词,说明松鼠的外形漂亮小巧。
3.点拨: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应该“说明白了”,这两种表达方式都做到了,但是课文更加生动有趣,用比喻的方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帽缨形”的形容词,让人想到了古代帽子上的流苏装饰物,这样的比喻让松鼠的外形更加形象。
二)通过对比《白鹭》片段,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1.回顾上节课研究的《白鹭》片段,思考如何写好说明文。
2.分析比较:与散文不同,说明文需要用更加准确、客观的语言描述事物,同时也需要借助比喻、形容词等手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3.实践演练:请同学们根据资料,写一篇关于某种动物的说明文,注意语言准确、生动有趣。
并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三、课堂小结1.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2.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借助资料对比《白鹭》片段。
3.提高写作水平,注意语言准确、生动有趣。
Summary: Expository writing can have different styles of language。
ranging from concise and simple like example sentences。
XXX is to make it XXX students can read example 1 and the XXX.II)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examples 2 and 3.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clear and accurate1.n: The XXX has two ns about squirrels。
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对比阅读《松鼠》和《大百科全书》节选的内容,感受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难点)2.能选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为松鼠作讲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结构,作者从哪两方面为我们介绍松鼠的?生:外形和生活习性。
我们还通过泡泡图梳理了松鼠的信息。
试着想一想,作者都写了松鼠的什么?二、感受说明文的条理性1. 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把松鼠搭窝写清楚的?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交流:先……再……然后……这是表示做事流程的词,还可替换成哪些?一般用在什么地方?生:介绍一件事情怎样做。
可以替换成第一、第二……首先、然后……快速默读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关注这些表示流程的词。
明确:运用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写出了松鼠搭窝的步骤和《风向袋的制作》顺序。
三、对比阅读,体会表达的不同1.出示课后题第二题,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
小组内交流: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感受语言风格的不同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大百科全书》里的句子语言的平实、朴素,介绍得准确、简洁,让人一读便能明晰。
3.这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种?大部分人都喜欢布封的语言,为什么《大百科全书》中不用布封这样的语言呢?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同,目的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
我们写说明文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
有时我们可以像《太阳》那样写,会使我们的说明文显得更加科学、严谨。
有时也可以像布封这样写,写出的文章能感受到浓浓的喜爱之情。
四、我当“松鼠”讲解员1.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说明语言方式,并说明理由。
情境一:如果在家里向妹妹介绍松鼠,你会选择哪一种语言风格?情境二:如果在野生动物园里给松鼠图配文字,你会选哪一种?情境三:如果在学校科技节上讲解松鼠,你又会怎样介绍?预设:可以两种方式都用上,即让自己介绍得生动有趣,又严谨、清晰。
五年级上册语文 17 松鼠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3.了解松鼠的习性。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松鼠的习性特点。
(3)通过品读、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活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准确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1.引言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如果让你写篇介绍某类动物的说明文,你该如何观察?又从哪些方面去介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松鼠》。
2.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为下文自主阅读做好准备)二、课文精讲。
1.课文中哪部分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文章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这是怎样写松鼠的特征?(概括写松鼠的特征。
)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作用。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作者从外形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描写松鼠的。
)(一)研读松鼠的外形特征自由朗读1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二)研读松鼠的性格特征自由朗读2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1.活动范围——树上2.活动时间——晚上体现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松鼠的行为特征自由朗读3、4 自然段,思考:松鼠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 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 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 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 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 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 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 概括。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 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
范例一:小松鼠,乖又乖。范例二:小松鼠,讨人爱,长长的尾巴翘起来, 面容清秀,尾巴长,当伞使,当被盖,吃松果,摘栗子,树上搭窝真可爱!巧手 搭窝真能干!
5、课时 2 活动 4:下面我来为大家读几条倡导爱护动物的标语,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课后尝试着拟写几条。
a、希望的眼眸不止你拥有,大自然的生命亦有······(这条表达比较含蓄) b、同住地球上,共享大自然! C、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个乍一看有点搞笑,但细细品味, 就可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命运息息相关) D、以爱护动物为荣,以残害动物为耻。(这一条上升到荣耻角度了,很直 白的语言) 师:读了这些标语之后,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呢? 例:学习明星邓超,不穿皮毛,尊重动物的生命;建立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帮助处境艰难的动物··· 6、课堂小结 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生动,这得力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选择。作者用文学 笔调向我们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尤其突出了它令 人喜爱的特点。在学习中,我们要搞清楚其特点,并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 来表达的。
《松鼠》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松鼠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学习相关词汇,如“啄食、糌粑、梧桐树”等;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掌握和运用相关词汇。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运用相关词汇描述松鼠。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观察实物;3.视频展示;4.互动游戏。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2.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新课讲解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向学生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松鼠爱储藏食物的特点,并与它的生存环境作出联系;3.讲解相关词汇,如“啄食、糌粑、梧桐树”等。
(三)实物观察1.准备松鼠模型、橡果、坚果等食物,并将它们摆放在课桌上;2.引导学生观察模型、食物等实物,了解其外形、特点、用途等。
(四)互动游戏1.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储存松鼠的食物”,模拟松鼠储存食物的过程;2.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1.回顾课堂所学知识,概括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互动游戏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2.学生撰写半日志,记录自己所学和所思所想;3.课后出一定的作业,回顾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课程,而且松鼠是生活在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生物,所以,本节课主要用了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一些松鼠常用的词汇。
还穿插了实物观察和互动游戏,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互动游戏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们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更好地完成游戏目的。
因此,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聚焦语段,体会写法1.聚焦语段,体会写法。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问题一:这句话总写了松鼠的哪三个主要特征?(漂亮、乖巧、驯良)问题二: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段首呢?(先说明松鼠的特征,再从外形方面展开描述,这样更能吸引读者。
)(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问题一:这段话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打比方)问题二:所填的这些词语写出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外形漂亮)问题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些词语形象传神,使文章语言生动。
尤其是“玲珑的小面孔”把松鼠拟人化,“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外形特点。
)(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问题一:所填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问题二: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搬、放、编扎、挤紧、踏平”)问题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让松鼠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松鼠》第二课时教案
17.松鼠教学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与《太阳》一文进行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与《太阳》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语言应用: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之中,懂得围绕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习分段介绍事物的方法。
审美创造: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难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一些情境,在情境中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语言应用: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课时重难点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一、导入,松鼠真可爱呀!让人忍不住为它驻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看一看作者笔下的松鼠是多么的漂亮、乖巧的吧!二、学习课文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总起句,总领全文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习性行为性格外形3.外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同学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爱的小动物。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次,培育同学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技能。
3、增长同学的知识,激发同学认真观测生物的爱好。
【课前预备】1、老师预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同学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同学自读课文,预备字典援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2、今日,我们学习法国闻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同学字、巩固记忆生字。
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三、默读思索,合作沟通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2、在同学独立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争论自学结果,老师参加沟通,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同学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沟通后,在全班进行发言: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同学很简单找出答案。
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舞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老师加以归纳:美丽: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末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1、松鼠为什么讨人喜爱?你喜爱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爱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爱这段话。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知识目标: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写作目标:学会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练习。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美好感情。
(难点)2、抓住特征向别人做生动细致的介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动物,在这些可爱的精灵中你最喜欢谁呢?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如果能用上“我喜欢……的……”句式那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可以写出许多,如:(温顺的小猫,忠诚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会唱歌的鹦鹉,憨态可掬的熊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2、引出新课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博爱之心,正是它构筑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在告诉大家答案之前,老师这里有个谜语,看聪明的同学们能否猜得出。
教师出示谜语:(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师: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谜语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啊?生:松鼠。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猜的是否正确吧。
瞧,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了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更多的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多媒体:作者简介)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著有《自然史》等。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现在还有生僻的字词吗?那我们就来一个课前游戏——二、课前游戏(多媒体演示)1、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多媒体出示文中重要的词语,先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之后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个别生字的注音)驯良(xùn)矫健(jiǎo)帽缨()榛子()……橡栗()蛰伏(zhé)苔藓(tái)(xin)榉实()……2、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幻灯展示词语的意思)乖巧驯良矫健蛰伏警觉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17《松鼠》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松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松鼠》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教学内容:1. 课文《松鼠》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讨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生字词。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松鼠》的哪些内容?大家对松鼠有什么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松鼠》第二课时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书写。
2. 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和用法。
3.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松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观念。
板书设计:《松鼠》第二课时1. 生字词2. 课文内容理解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讨论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松鼠》第二课时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小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松鼠》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课文并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复述松鼠的故事情节,并吐出口中的食物。
3.学生能够熟记生字词:老鼠、松鼠。
教学重点:1.听懂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2.复述松鼠的故事情节。
3.认读生字词:老鼠、松鼠。
教学难点:1.认读生字词:老鼠、松鼠。
2.通过松鼠的故事情节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知。
教学准备:1.课件:课文的PPT和动画,图片素材。
2.教具: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微游戏(5分钟)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做些热身活动:伸展、转头、弯腰、跳跃、拍手等。
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微游戏:每人说出一种爬树动物。
例如,老师说:我说老鼠,下面的同学说什么?第一个同学回答后,就继续轮流说下去。
第二步:语文课文听读(8分钟)播放课文动画,学生们仔细听课文。
第三步:课文理解(12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谁是故事的主人公?他在收集什么?老鼠来捣乱了吗?松鼠最后藏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相互交流理解,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各自的理解。
3.整个班级再次共读课文,并讨论其中难懂的语句。
第四步:复述课文(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松鼠的故事情节。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完成复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步:认读新词汇(5分钟)老师出示黑板上的生字词:老鼠、松鼠,让学生在黑板上认读、抄写,以及进行拼音练习。
第六步:老师点拨(5分钟)老师讲解新生字的基本读音及文中的用法。
第七步: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松鼠”的练习。
第八步:课堂检测(5分钟)老师提问,对学生进行随机抽问,重点考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的认读。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理解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认读生字、加深了对生物的认知。
同时,还提升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设疑自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上一节讲到短短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出示自学提示: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课文中画出。
2、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松鼠的美丽表现在哪里?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
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2、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
(指学生进行表达)3、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松鼠是怎样搭窝的?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松鼠做窝的特点是什么?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7、关于松鼠吃的食物,你都有哪些了解?自己读读第四段,课文第四段怎样描写松鼠吃东西的样子的?提问同学读出来,大家交流。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 松鼠 第二课时 教案
17 松鼠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松鼠》的作者是法国的布封。
课文抓住松鼠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行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风格,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阅读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整体入手,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准确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有序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松鼠认词:复习本课学习的生字词。
2.内容回顾:梳理本课内容。
外形特征:。
性格特征:。
搭窝过程:。
习性特点:。
活动规律:。
……(二)精读课文1.自主阅读:(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画出你印象深刻的语句。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
(3)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旁批)2.汇报交流:课件展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品读语言特点。
3.思考探究: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列数字)文中内容: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语言形象生动)明确:列数字更直观直接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拟人:更生动地描述事物的特点。
(2)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提供明确简洁的信息)文中内容: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松 鼠第二课时教案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继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总结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树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继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第二课《松鼠》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谁能把课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美丽、可爱的段落背下来?松鼠不仅外形美丽、可爱、讨人喜欢,而且机灵,这节课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4自然段去亲身感受松鼠的机灵、可爱吧!(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机灵、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自渎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机灵?2、活动(1)课文从松鼠的活动、住处、食物介绍了它的机灵、可爱,(出示幻灯片: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能概括松鼠机灵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松鼠机灵的句子,并想一想从哪个词语感受到它的机灵。
)(2)、指名交流,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强调介绍松鼠机灵的词语,并指导感情朗读。
3、住处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显得十分机灵、可爱,而且它很会搭窝,搭的窝既暖和,又安全,你知道为什么吗?(1)(出示幻灯片:先自主阅读,在合作探究 A、自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松鼠搭窝的顺序次,并说一说它的窝为什么又暖和,又安全。
B、组内交流。
5号先发言,3、4、5号依次补充,组长做总结性的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汇报,并指导感情朗读,(4)、用“先……再……然后……还……”说一段短话。
(5)、齐读,读出松鼠的机灵。
4、食物(1)这么机灵、可爱的吃什么呢?你从哪儿能看出它的机灵、可爱?出示第四自然段。
(2)生交流,你从哪儿能看出它的机灵?(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文中的三个“它们”各指什么?(4)指生交流。
三、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你能给同桌说一说的可爱之处吗?四、拓展阅读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生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蝌蚪我最喜欢的小蝌蚪你喜欢什么动物?也许你会说松鼠、小鱼、小猫而我呢?我最喜爱的是青蛙的宝宝---小蝌蚪.蝌蚪大大的脑袋乌黑发亮,脑袋两侧各有一个圆圆的小黑点,这就是小蝌蚪的眼睛。
统编五上《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五上《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由读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3.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2.反馈指导。
①第1自然段:a.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
b.追问: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外形这个方面。
②第2自然段:a.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
b.追问:只介绍了这一个内容吗?c.预设:这一部分还介绍了松鼠白天歇息,晚上活动。
师小结:我们可以归纳为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③第3自然段:a.松鼠十分警觉,动作轻快敏捷,会储藏食物。
b.追问: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行为特点这个方面。
④第4自然段:a.松鼠通常在树枝分杈的地方搭窝。
b.追问: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搭窝这个方面。
⑤第5自然段: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b.追问:也就说,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换毛时间和爱干净三个方面。
3.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刚刚同学们一起理清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完整地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吗?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和其他习性等内容。
二、细读文章,分段梳理1.范例引路。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松鼠外形的漂亮,将关键词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
(3)小结方法: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逐句梳理。
有些句子没有关键词,需要整合形成答案。
师:文章介绍松鼠的信息这么多,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松鼠》,了解松鼠的特点。
2、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松鼠是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从哪方面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二、讲授新课:(一)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指名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
(指学生进行表达)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
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
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住所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了松鼠的什么?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食物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及拓展:1•用顺序词“先……再……然后……”练习说话2.学第一段描写松鼠的外形来写你熟悉的小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鼠教案(第二课时)
张家港市城北小学赵菊红
课时目标:
1.通过《大百科全书》与课文的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2.对比《白鹭》片段、借助资料,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关于松鼠的哪些信息?提炼关键词来说说。
预设1:我知道了课文从面容、眼睛、四肢、尾巴等方面写了它的外形很漂亮;
师:你了解了松鼠的外形特征信息。
(板:外形特征)
预设2:我知道了松鼠活动范围:常在高处活动;活动时间:夜间活动;你了解了它的活动范围时间
预设3:我知道了松鼠很警觉、敏捷,还会搭窝、胎生、梳理毛发呢!
师:这些都是松鼠生活习性方面的信息。
(板:生活习性)
2.了解了这些内容,那作家布封是如何来写的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说明文《松鼠》。
(齐读课题)
二、对比阅读,体会“说明白”“恰当”
(一)课文对比例句1发现不同,体会“说明白”生动有趣
1.过渡:说到松鼠的外形,我看到《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有一段介绍,也就是课后例句1(点示)谁来读一读?你能找到文中与它相应的内容吗?(指名回答)找对了吗?(点示)
2.现在请你将两者对比(点示要求)并默读思考:例句1和课文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例句语言简洁、直白;课文语言生动有趣。
语言风格不同。
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这两种表达风格有没有说明白?说明白了什么?用什么方式说明白的?
预设2:都说明白了。
例句用列数字的方式说明白了松鼠的具体体长、尾长、重量。
师:到底多长?自己用手比划一下;多重?500克是一斤,松鼠一斤都不到。
列数字的方式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松鼠具体有多小。
课文表达呢?
预设3: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说明白了松鼠的漂亮、小巧,用上了比喻的方法。
师:哪儿看出漂亮小巧?(面容清秀、闪闪发光、玲珑的小面孔、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帽缨形)“帽缨”指什么?(古代帽子上的流苏状装饰物)你怎么知道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点)这帽缨捋一捋,像什么?(点)这里用上了——比喻,说明文里不叫比喻,叫打比方。
师:介绍松鼠外形的这部分内容,特别介绍了松鼠的哪个部位?(尾巴)为什么这样介绍?(特别)尾巴是松鼠的鲜明特点,这样能让人更清楚地了解松鼠。
3.小结:说明性文章表达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可以像例句语言那样简洁、平实;也可以像课文语言那样生动有趣(板)。
只要让人读明白就好。
男、女生分别读例1和课文来体会一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2例3,体会“说明白”准确有序
1.过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还有两段关于松鼠的介绍,也就是课后的例句2、例句3(点示),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点):先分别找出与它们相应的课文段落,再合作探讨例句与课文表达上的不同(说说例句课文表达有什么不一样?分别说明白了什么?)。
2.师:友情提醒,讨论好后4人分一下工:一人读找到的相应课文内容,另一人说表达的不同;一人说例句明白了什么,另一人说课文明白了什么。
清楚了吗?好,开始!
3.预设例句2:哪个小组来交流?
生1:读(点);生2:例句2语言简洁、明了,课文语言生动形象。
生3:例句2说明白了窝的地点、材料,列数字让人准确地知道了窝的大小;生4:课文说明白了搭窝地点、用哪些材料具体怎么搭的过程、窝的舒适安全、窝口独特的设计。
师追问:这里给你什么感受?(松鼠聪明乖巧)松鼠的聪明特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窝口设计)这是一种怎样的设计?(点“圆锥形”)这是什么形状?谁来画画?对吗?(点图)我们看(示图片),这就是圆锥形。
松鼠窝搭在高高的树杈上拍不到全貌,老师找了个模型图,这就是窝口上圆锥形的盖子。
课文语言多么——准确啊!(板准确)刚才你们小组合作得不错,奖励你们读好这句。
语言准确也是说明文表达的一大特点。
这里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语言的准确?(树枝分杈地方、挤紧、踏平;足够宽敞、足够坚实、勉强)表达多么准确!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3:哪里感受到的?(点: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把搭窝过程写得很有条理。
师小结:其实,这段文字先写了选址、再写搭窝、然后写居住、最后写窝口设计,一步步准确有序(板)地将这一生活习性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分小组朗读体会一番。
(分小组读第4自然段)
4.预设例句3:哪个小组来交流?
预设:生1:读(点示);生2:例句3语言简洁、准确,课文语言生动活泼;生3:例句用了列数字,说明白了松鼠换毛时间、产仔数量;生4:课文语言不仅说到了产仔数量,还具体说到了毛色变化,如何梳理毛发,表现出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看出松鼠很乖巧、很讨人喜欢。
师:你们小组清晰具体地说出了表达之不同,配合默契,合作很成功!此处有掌声。
(三)根据阅读对象,选择恰当方法
1.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与课文的对比,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的表达方法、不同的语言风格,都把松鼠介绍得清楚、明白了(板)。
那么这样两种不同的表达,你更喜欢哪一种?
(预设1:我喜欢《中国大百科全书》,它很简洁、准确,让人对松鼠的了解很直接。
)
预设2:我喜欢课文。
课文形象生动地将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介绍出来了,使人读了很感兴趣。
2.体会“恰当”:同学们喜欢课文这样的语言表达符合你们的年龄特点。
看(点)课文选自法国作家布封的《自然史》,——(指名读资料)
书中他常用形象的语言把动物作拟人化的描写,深得少年儿童的喜爱,所以书中的《松鼠》被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马》被选入了初中课本。
再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点),快速默读,想想它适合阅读的人群?(成年人)所以语言严谨简洁。
《中国大百科全书》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是读者了解各学科知识,并向其深度和广度进展的桥梁和阶梯。
3.看来在说明白的基础上,还要依据读者的不同,来选择恰当(板)的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清楚哦。
(四)借助《白鹭》片段,体会方法恰当
1.学到这儿,老师考考大家:我们来看本册书中第一课《白鹭》的第五自然段(出示):请你快速默读思考:从说明文的角度来看,哪些语句是说明白了的?说明白了什么?
(说明白的: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说明白了外形美)一句话就是说明白了——(白鹭各部位的颜色、身型之美)
那这后一句呢?有没有说明白?(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是赞美之词,没有把白鹭的某个方面说明白)
师:这么美、这么富有诗意的语言,没有把事物介绍清楚,这种表达用在说明文中不合适。
(删除)
(五)借助资料,实践写作
1.那说明文怎么写才让人明白呢?
2.我们本单元学习目标中就有一条(点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
)(齐读)运用搜集的资料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说明白这个事物。
3.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点白鹭的资料(点示),现在请你(点)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选用资料,将片段中白鹭的外形介绍得清楚明白。
好,拿出下发的纸开始写。
(切换投影)
4.请生交流(投影):谁来交流?(上台读)其余人认真听好,待会儿请你来点评。
(点评1差1好)
师:小老师,请你来评评看。
可以结合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来点评哦!他说明白了什么?你们听明白了吗?介绍的让大家都听明白了,这就是恰当的说明方法。
打星;没说明白,你来帮他。
三、结合板书,总结方法
今天这节课,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了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可以像《松鼠》那样生动有趣、也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简洁明了;无论哪种风格,都要准确有序、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推荐阅读文章《蟋蟀的住宅》《鲸》,体会表达的不同。
2.写一写: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清楚明白地介绍一下你身边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松鼠
明白外形特征生动有趣
恰当生活习性准确有序
《白鹭》片段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的资料
白鹭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
通常漫步在河边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为食。
白鹭体型瘦长,体长60~70厘米,体重320~650克。
栖息于稻田、池塘间,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
繁殖期3~7月。
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
初试身手
《白鹭》片段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的资料
白鹭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
通常漫步在河边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为食。
白鹭体型瘦长,体长60~70厘米,体重320~650克。
栖息于稻田、池塘间,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
繁殖期3~7月。
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
初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