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3篇-最新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3篇-最新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折线统计图》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一最近观看了李静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

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

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阐述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出点表示数量,点和点的连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点。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表达出统计图上数量的变化趋势。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

在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

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我自己也上过这节课,但是没有象李老师那样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素材,只是按照书上的习题进行了讲解,这点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建议:目标中说到的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的要求在本节课的过程中似乎体现的不够明确,大多还是学生根据统计图说出结论,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1、102页。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四年级下数学案例分析-折线统计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案例分析-折线统计图-人教新课标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案例]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练习课时,我讲到这样的一道题:服装店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销售量(件) 112 108 132 126 133 156 168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师:你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生1:我从中知道该商店衬衫的销售量一天比一天好。

生2:我还知道星期二该商店衬衫的销量最少。

生3:我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人们都休息,所以有时间上街买东西。

……[反思]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沉的思考:学生有时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我想,一方面除了我们教师本身的提出的问题有所欠缺,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有些问题时,感到很茫然,所以陷入了“沉默”。

这样的场面恐怕是我们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愿看到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是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

如果在讲授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店主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采访一些顾客等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及评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及评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及评析海曙中心小学励霞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37页例2。

教学目的:1、通过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初步学会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设计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意图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学好统计的初步知识非常重要,统计知识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过程描述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小明和小刚想要让大家了解往年我国在奥运会上金牌获得的情况,搜集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小明绘制了一幅条形统计图。

”“从这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小刚也绘制了一幅统计图,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那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四人小组讨论;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它们的表示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二、画法指导1、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根据这些数据你准备怎么画?”(出示统计表)点——线——标上数据“怎么找点,如何画线”“那么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在生活中你见过折线统计图吗?举个例子。

折线统计图案例、反思

折线统计图案例、反思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案例于继红[片段]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

在生活中,除了这种统计图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统计图,你们有没有找到呢?生1:我找到了一张病人体温变化统计图。

生2:我找到了一张气温变化统计图。

生3:我找到了一张某超市下半年商品销售情况变化统计图。

……(学生争先恐后地将搜集到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统计图,它们的外观有什么特点?生4:都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

师:这种统计图,我们称为折线统计图。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评析]本课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揭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而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统计图的实例。

学生通过搜集发现了“体温变化统计图”、“气温变化统计图”、“商品销售情况变化统计图”等一系列统计图。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这些统计图的特征,发现这些统计图都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从而很巧妙地引入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自生活,而且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于继红2007年6月《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反思一、数学来自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本课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揭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而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统计图的实例。

学生通过搜集发现了“体温变化统计图”、“气温变化统计图”、“商品销售情况变化统计图”等一系列统计图。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这些统计图的特征,发现这些统计图都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从而很巧妙地引入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自生活,而且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召开了一个“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的信息发布会,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进行展示并进行分析说明。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让“数据分析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以《折线统计图》为例《课程标准(2011)》中有关统计内容的核心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其内涵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名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从“统计观念”到“数据分析观念”,数学课程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转向关注数据在统计话动中的基础地位、数据分析方法的特点,以及数据处理过程所蕴循的更为一般的数学思想,也就是要求更加注重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发展。

数据分析素养是指能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并通过分析作出判断的素养。

数据分析素养显化在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数据分析方法的活动中,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反映出的内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具有数据分析的能力,是形成数据分析素养的重要表现。

本节课中设计的每个统计活动都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以加深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另外,在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时,注重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基于此,本节课主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体现统计的重要性。

本节课精心选取了大量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如省内旅游资源,学校社团活动,身边气温变化等素材,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了统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注重从观察入手,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例子巧妙地融汇,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再将生活经验教学化,让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和反思等学习活动中逐步体会析线统计国的特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师:好了,孩子们,数学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除了刚才我们见过的这些统计图,想想你还在哪里还见过折线统计图?生:体温、运动步数、路程、经济、速度、气温……师:就像大家说的折线统计图处处可见,比如心电图、股票走势图、还有运动步数图、天气预报等等。

《折线统计图》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链接生活,体验价值——《折线统计图》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1.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现在到我们桐乡乌镇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很多外地的游客在出发前总是想了解我们桐乡的交通、天气、特产等信息。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桐乡一年的气温情况,乌镇旅游网站上公布了桐乡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数据。

老师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表。

展示统计表:桐乡市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表2007-5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平均气温(℃)361015182528.5282721115师: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生:统计图。

展示统计图:师:我们以前学习过条形统计图,那这个是什么统计图呢?(学生自由说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学习1. 认识折线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

师:你能读懂这个统计图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这张统计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生: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数据。

生:1~7月气温逐渐上升,7~12月气温逐渐下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折线从下往上的就是上升,从上往下就是下降。

生:我知道了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

生:我发现五、六月份温差大,还有十、十一月份温差最大。

师:温差大是什么意思?生:在这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很大,如十月是21摄氏度,而十一月只有11摄氏度了。

师:你又是怎么看的呢?生:可以从具体的数据看,还可以从线段的斜度上看。

斜度大,就是变化大。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师:你们真善于发现,从这张气温统计图上不仅知道了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还看出了气温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课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课例分析

2011数学/课例精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有关事例的分辨,初步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分析,体验、理解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感知、体验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1.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1)今天你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

(<板书>统计)(2)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一说情境图中的同学们去干什么?(参观科技展)(3)如果老师想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近几年每年来有多少人参观科技展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谢谢同学们告诉老师,课前老师已从网上收集到了这几年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情况,并把这些数据整理后制成了统计表)2.仔细观察,在表中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一下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3.老师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

(课件出示)(1)每相邻两年中,()年到()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增长得最快。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答案的呢?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计算的方法)(3)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换一种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出2005―2006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引出条形统计图)4.谢谢同学们的提示:老师的确又把统计中的内容又制成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刚才表中反映的信息相同吗?请哪位同学来表述一下。

你认为相同吗?再仔细观察一下。

图和表哪一种方式更形象、更具体。

形象在哪?(直条长表示人数多,直条短表示人数少)每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计算的方法)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2005-2006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老师在网上发现科技馆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张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重点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学难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探求新知.(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平均气温(℃)251016.522283232.5261911.5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2.制作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如果不是为了爱情我不会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四、随堂练习1.红叶服装店2001年5月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如下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销售量(件)12011014513514.15516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五、布置作业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平均气温℃3510162228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六、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2001年1月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案例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案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理性精神”——以《折线统计图》为例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坚持己见,不人云亦云。

在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小学数学德育一体化的“思维严谨”。

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过程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本课很好地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散思维滋养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教学片段:一、借助矛盾冲突,感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1. 改进统计表,生成条形统计图。

师:大家看,这是全球平均气温情况统计表。

看统计表,两秒钟。

知道“哪年温度最高?哪年温度最低?”的同学,请举手。

师: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基础,它有条理,很有序。

但想一眼就看出哪年最高、哪年最低就有了难度。

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怎样呈现这组数据。

生:条形统计图师:大家同意吗?看,统计表摇身一变。

你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了吗?生:2010年气温年最高,1930年气温最低。

借助模型思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分析

借助模型思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分析

借助模型思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折线统计图》教学
案例分析
数学思维发展在我们今天的求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借助模型思
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方式也是众多教师及家长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为例,可以给学生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案例,主要是以“理解与应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首先,要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原理,包括坐标轴定义,数据划分,数据缩放以及折线图形样式的选择等,让学生
通过设计不同形状的折线图,进行实践操作。

其次,让学生熟悉折线统计图
的应用规律,使其从简单的任务中学习到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及应用。

最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感受以及思考意见,借助折线统计图记录并描述,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思维。

以上所述的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基础知识,更可
以让学生们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和训练数学思维能力。

只要学生们把折线统
计图的使用应用于实践中,就能够得到较大的帮助。

借助模型思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分析

借助模型思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分析

·教之道·学练园地56【案例描述】一、案例背景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片断片断一:运用情境,抽离模型提问:你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吗?追问:你准备分几步来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学生:写上标题、日期,再观察横轴、纵轴,描点,连线。

(学生边说边板书步骤)提问:观察给出的统计图与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折叠线表示什么?学生:下面的用不到可以跳过去。

【解析】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师与学生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对“观察横轴、纵轴”、“描点”、“连线”等关键词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和描述数据,继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为学生进入对数学模型的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片断二:分析数据、构建模型提问: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借助模型思想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分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青岛八大峡小学戚裴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中,对于模型思想的阐述可谓集精髓为一体。

因此,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在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XIAOXUE SHIDAI·2019年第04期XIAOXUE SHIDAI ·2019年第04期学练园地·教之道·57学生:呈上升变化。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它下降了(上升了)?学生:线段上升就是上升趋势,下降就是下降趋势。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有关事例的分辨,初步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分析,体验、理解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感知、体验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1.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1)今天你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

(板书统计)(2)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一说情境图中的同学们去干什么?(参观科技展)(3)如果老师想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近几年每年来有多少人参观科技展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谢谢同学们告诉老师,课前老师已从网上收集到了这几年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情况,并把这些数据整理后制成了统计表)2.仔细观察,在表中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一下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3.老师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

(课件出示)(1)每相邻两年中,()年到()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增长得最快。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答案的呢?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计算的方法)(3)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换一种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出2005―2006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引出条形统计图)4.谢谢同学们的提示:老师的确又把统计中的内容又制成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刚才表中反映的信息相同吗?请哪位同学来表述一下。

你认为相同吗?再仔细观察一下。

图和表哪一种方式更形象、更具体。

形象在哪?(直条长表示人数多,直条短表示人数少)每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计算的方法)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2019-2019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老师在网上发现科技馆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

分析数据历过程 对比呈现探本质——《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分析数据历过程  对比呈现探本质——《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环节二:自主画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1.自主画图:刚才有同学打算画条形统计图,还 有的同学提到了折线统计图,你们知道吗?(请知道的 学生简单介绍)如果想把病人的体温情况较好地表示 出来,你会怎么画? 活动建议: (1)想一想:你选择画什么统计图? (2)画一画:将表格中的数据表示在统计图中。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反馈评价。 (1)展示条形统计图:他画得对不对?哪些同学也 画的条形统计图?
间的任意一个体温都可以。 师:你们同意谁的观点? 小结:没有测量,我们不能判断真实的体温。但是
有了 1 日和 2 日 12 时的体温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 体温变化的趋势,推测中间的体温。
(2)线的变化(变化快慢、变化趋势)。 生:我发现 1 日到 2 日,体温是上升的,后面慢慢 下降。 师:你根据什么看出了体温有上升和下降这样的 变化? 生:根据折线看出来的,(学生手势比划)这样就 是上升,这样就是下降。 师:哪一段变化最快?哪一段变化最慢?你怎么看 出来的? 小结:折线比较长、比较陡说明体温变化快;反之 折线比较平缓说明变化慢。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这个病人的体温呈下降的趋势。 师:不是有体温上升的时候嘛,为什么你们都说 是下降的趋势呢? 小结:看来从线的变化中不光能看出局部的变 化,还能看出总体的变化趋势。 3.合理推测:接下来 A 病人的体温会怎样变化? 请你预测并说明理由。 生:我觉得可能会先上升然后下降,因为病人的 病情可能会反复。 生:根据前面体温有下降的趋势,我觉得接下来 病人的体温会继续下降。 追问:会一直下降吗? 生:不会,因为人的正常体温是 37益左右。 师:你们的推测都很有道理,想知道 A 病人接下 来的体温变化吗?(图略)看来他的病情正在好转。 【评析:基于直观性、生活化的考虑,教师特意选 取了“体温”这一连续量作为折线统计图刻画的对象,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新课标中要求,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的探索过程,虽然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猜想其它有可能存在的结论时,有时显得有困难,有时即使猜想出了相应的结论,也不会尝试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去加以验证。

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这一普遍问题,尝试在数学教学中,诱导学生展开大胆的猜想,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其真实地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力。

教学片段:在新知探究阶段分了三个环节:先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其次让学生知道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最后让学生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时,先让学生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直接比较的话学生很难把握,因为比较抽象。

所以,可以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

通过同时出示《2000年上海市内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一张条形统计图和一张折线统计图(见图一),让学生看着这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为后面学习折线统计图作好了铺垫。

在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时,由于在引入部分学生已经讲到了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来获取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而让学生感知“表示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变化的统计量”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优点多,应用广。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时除了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组成要素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单位长度内上升、下降及幅度大小,以及一段时间内上升、下降趋势的把握与理解,这也是认识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方面。

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我利用书上题目: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入手,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你认为该怎么制作”,然后让一名学生在媒体上试一试,最后媒体检验(也是演示描点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后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案例一《折线统计图》

案例一《折线统计图》

【案例一】《折线统计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习片断师:同学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最近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将5月21日这一天测到的气温情况制成了统计表。

请看表格: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师:为了更加清晰的反映表格中的数据,也便于我们分析、研究这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表中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相同吗?(生会回答不同,但具体的说不清。

)师:思考下列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1)每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2)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3)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学生感到困难,教者紧接着包办代替,一路灌输到底。

)师:纵轴上,从0开始,每一格的高度表示2摄氏度,7时测得的气温是12摄氏度,我们找到纵轴上12摄氏度的位置,再对应横轴上的7时,这一点就表示7时测得的气温是12摄氏度。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依次找到9时、11时、13时、15时、17时和19时气温所在的位置,再用线段将这些点依次相连,就成为若干段线段依次连结的一条折线。

它能表示出这一段时间的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发生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叫它折线统计图,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师:看懂了统计图上的数据,下面的几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从统计图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是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在这些数据中,13时气温最高,是24摄氏度,19时气温最低,只有9摄氏度,其中,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至11时,气温升高了5摄氏度,降得最快的是17时至19时,气温下降了6摄氏度。

师:请大家比一比折线统计图和刚才的统计表,很显然,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

那同学们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的折线统计图吗?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有关事例的分辨,初步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分析,体验、理解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感知、体验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1.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1)今天你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

(板书统计)(2)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一说情境图中的同学们去干什么?(参观科技展)(3)如果老师想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近几年每年来有多少人参观科技展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谢谢同学们告诉老师,课前老师已从网上收集到了这几年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情况,并把这些数据整理后制成了统计表)2.仔细观察,在表中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一下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3.老师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

(课件出示)(1)每相邻两年中,()年到()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增长得最快。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答案的呢?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计算的方法)(3)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换一种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出2005―2006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引出条形统计图)4.谢谢同学们的提示:老师的确又把统计中的内容又制成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刚才表中反映的信息相同吗?请哪位同学来表述一下。

你认为相同吗?再仔细观察一下。

图和表哪一种方式更形象、更具体。

形象在哪?(直条长表示人数多,直条短表示人数少)每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计算的方法)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2019-2019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老师在网上发现科技馆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分析与思考 1、要分析小明同学一个学期5个折线统计【精品-ppt】

折线统计图分析与思考 1、要分析小明同学一个学期5个折线统计【精品-ppt】

月月
讨论:
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 反映数量有什么共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分析与思考
1、要分析小明同学一个学期5个单元考试
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应该选择

)比较合适。
①统计表 ②条形统计图 ③折线乐福南头店1-6月份商品的销
售额情况,你觉得应该选择

)。
①统计表 ②条形统计图 ③折线统计图
某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单位:摄氏度
40
39.5 39 39.2
39
38
38
37
36
38 37.5 37
37 37.2 37.1
36.8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单位:时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RCn8%PAl6!Ny j4ZKwh2XIuf0VGsd-TEqb(RCo9&PAl7$Ny j5#Lwh3YJuf1WHsd+UFqb( SDo9&QBm7$O zk5# Mxi3Y Kvg1W Hte+U Frc)SD pa*QBn 8%O zl6!Mxi4 ZKvg2 XIte0V Grc-T Epa(RCn8%PAl6!Ny j4ZLwh2XJuf0 VHsd-T Eqb(RCo9&PAm7$Ny k5#Lwi3YJuf 1WHsd +UFqb )SDo9* QBm7%O zk5 #Mxi3 YKvg1 WIte+U Grc)SE pa*QCn8%O zl6!Mxj4ZKvh 2XItf0 VGrd-T Epa(RCn8&PAl6$Ny j4#Lwh2YJuf0VHsd-T Fqb(RDo9&PBm7$Nzk5#Lw i3YJug 1WHse +UFqc )S

巧用“迁移、对比较”学统计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案例评析

巧用“迁移、对比较”学统计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案例评析

2016年第2期【教学背景】《认识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上,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为今后学习统计图的分析打下基础。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因此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迁移、对比学习策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分析应用———拓展提升,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让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发展其统计观念。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和科学的态度。

结合具体题目数据分析渗透爱科学、爱国意识,提升学生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展览吗?老师对××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制作了一个统计表。

折线统计图案例蒋妍伶

折线统计图案例蒋妍伶

课题: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感受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和幅度)方面的作用。

2、能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题单。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数数游戏 2、播放重庆宣传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1、重庆的风景是如此的秀丽迷人,你们想来重庆旅行吗?为了方便你们了解重庆5月的天气情况,蒋老师特意对上一周每日的最高气温进行了统计。

(出示统计表)2、看,怎样才能更直观地看出这一周温度的变化呢?(使用条形统计图)3、我也制作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你们可以一眼看出气温最高的是哪天?最低呢?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真聪明!条形统计图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条形的高低能清楚看出数量多少。

(手势)4、引出折线统计图(1)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看出温度的变化过程,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动态演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3)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它的名称叫?——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一)、探索特征。

1、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构成呢?预设:(1)学生说到标题、横轴、纵轴时,引导:对,它跟条形统计图一样也有标题、横轴和纵轴。

(2)当学生说到它有折线,(板书:线)(3)如果学生没说到点,师引导:我们可以再看得再深入一点,这些折线的两端还有一些……(点,板书)2、了解点(1)从这些点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引导:也就是从点上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的多少)(2)考考你们: 4月6日的温度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上台指一指。

为什么要找这个点,而不找其它呢?(3)小结:真会观察!我们首先要通过横轴找到日期,再看纵轴确定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张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平均气温(℃)251016.522283232.5261911.5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如果不是为了爱情我不会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四、随堂练习
1.红叶服装店2001年5月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销售量(件)12011014513514.15516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气温℃3510162228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2001年1月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