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差异,能够分析影响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掌握我国工业区的发展现状及转型路径,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发展特点及差异,并撰写一篇对比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不少于800字,包括地图、统计图表等辅助分析材料。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区的分类、特点、形成原因等关键知识点。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工业区发展的看法。
2.教学目的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第4章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第4章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第1课时【课标要求】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发展。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

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说课稿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讲课案)一、说教材【教材剖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 2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主要叙述了①传统工业区的特色,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窘境、治理手段;②两类新工业区,分别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以及美国“硅谷”为例,介绍了它们的特色、形成条件。

本节课主要由有关事例组成,构造较为复杂,但内容安排有规律可循。

课文均列举外国成熟事例,清楚的显现了不一样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条件,再配以我国的有关事例进行比较学习,从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迁徙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并经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事例的学习,认识工业区位选择变迁的原由。

能力目标:解说有关家产工业地区的形成、发展、转移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

德育目标:建立主人翁的责任感,踊跃为家乡工业发展出谋献策。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和主要要素的变迁对工业地区布局的影响。

教课难点:经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事例的学习实现能力的迁徙,解说有关家产变迁的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

二、说教法【教课方法】叙述法、图表法、事例教课法【教课准备】多媒体电脑三、说学法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注意化繁为简,学会概括拥有条理性的知识点。

针对不一样的案例由区位剖析下手,找出其发展的条件和具备的特色,并能够将规律应用到近似的事例中去。

学习传统工业区部分,要注意依据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理解它的盛行、衰败、治理。

因为传统工业区的交通、矿产、家产条件都较为优胜,所以此类问题很简单在综合习题中有所表现,建议学生借此时机对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地理概略进行概括总结。

而关于新工业区部分重点掌握其与传统工业区的不一样之处,学会应用它的特色和盛行条件。

四、说过程作为本章内容的集中表现,在课前发问部分有必需对前两节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如“影响工业的区位要素” ,“工业集聚或工业分别的原由和优势所在”等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除了德国将领先进的闪电战的战术,还有一个条件,使德国横扫欧洲战场,那就是德国的工业,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区,并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业地域,是新产生的?还是历史比较悠久了。

(播放视频,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节选)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65页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呢?一、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来(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2、特征:区位因素: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生产规模:大型化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3、课件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传统工业的代表性地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二、德国鲁尔工业区刚才分析的概念是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工业区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现象、规律的欲望。
2.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发展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回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梳理知识框架。
2.强调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提问:“如何实现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研究:请学生选取一个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
此外,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可能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工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科角度看待工业发展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具准备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传统工业区(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4.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条件、主导因素是什么?与鲁尔区的条件有什么异同?
5.新工业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世界上有哪些典型的新工业区?
6.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分布、区位条件、特点、发展模式。
7.分析我国温州乡镇工业和意大利新兴工业有什么异同?
8.分析美国硅谷的工业特点、区位条件。
9.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相比
同类型相关工业
工业水平
高度专业化
单一专业化生产
工业分布
分散
小城镇、农村、家庭
发展模式: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7.我国温州乡镇工业和意大利新兴工业异同
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高科技工业的环境要求;
(3)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高科技工业的技术支持;
(4)便捷的交通——工业和市场的联系纽带;
(5)军事订货——“硅谷”的特殊优势;
(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产品更新的动力。
9.美国“硅谷”相比意大利新工业区
比较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
3.结合中国实例,分析我国传统企业存在问题和整治措施与发展方向。
4.了解新兴工业区形成的背景。掌握新工业区的分布地区及主要类型。
5.掌握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优势。
6.掌握高技术工业区的特点。了解美国“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理解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原因。
7.结合中国实例,分析我国乡镇企业、高技术工业区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在五大传统工业)、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和出口钢国家增多、经济危机、钢产品的替代品增多)、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鲁尔区原有的生产组织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鲁尔区的饱和状态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
“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组图片,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大家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吗?这些不同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新工业区的产业发展趋势”。
“下面请大家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了解,探讨以下问题: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新工业区的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征、区别,以及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理学科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还能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讲解,绘制一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对比分析图,要求清晰展现两者的特征、区别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转型升级的途径或产业发展趋势,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高中地理 4.3.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3.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4.3.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意大利的新工业——轻工业,今天我们来学习新工业的另一种类型——高新技术工业区,这类新工业区以美国“硅谷”为代表,我们具体来分析
板书:3.美国“硅谷”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总结: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员比例高;产品增加值高;生产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多
(请学生读课本的案例⑤美国“硅谷”,思考一下问题:)
对比项目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高技术产品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期
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分布特点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劳动力技术条件从业人员具有同水平的知识
和技能
廉价的劳动力政府因素军事定货政府的大力支持
2.说出美国”硅谷”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板书:(2)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
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特殊条件);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知识拓展:完成课本72页活动2
(1)分析中关村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2)比较中关村与美国“硅谷”发展的相似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高新技术工业区,同样是新工业区,其与意大利的轻工业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应该借鉴先进的经验,如合理的布局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等,努力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大国和工业强国。

教学后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学案

姓名班级【学习目标】识记: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

理解:1.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

2.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运用: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重点难点】通过比较鲁尔区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硅谷”三个案例,理解工业集聚与分散、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差异。

第一课时【自主检测】1、传统工业区概况:(1)发展基础——多数以丰富的煤、铁为基础。

(2)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3)特点——规模大或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4)面临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5)衰落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2、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地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等。

3、鲁尔区其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及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知识点拨】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与特点;鲁尔工业区的优势、衰落原因、综合治理。

(1)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2)区位分析:A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水源。

B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开发早;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资源支持;广阔的市场。

(3)特点:煤铁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4)鲁尔工业区的优势、衰落原因、综合治理【活动探究】课本P67活动题,讨论回答:比较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异同(2)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的困境与20世纪50~60年代的德国鲁尔区十分相似,因此在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日趋衰落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时可参考鲁尔区的相关内容。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振兴东北除借鉴鲁尔区成功改造的经验外,还需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和大量引进民间资本。

【经典体验】鲁尔区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图,据此回答(1)-(3)题:(1)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基础是交通便利B.发展基础是铁矿资源丰富C.属于分散型的工业化地区D.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工业区【答案】D【解析】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煤炭资源丰富,属于集聚型的工业化地区,是资金密集型的工业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1、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美国部工业区、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发展条件:丰富的资源
3、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4、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运输量、污染
5、典型案例——鲁尔区:
a、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
便捷的交通
离区较近
充沛的
广阔的
b、衰落原因:生产结构
煤炭的能源地位
世界性钢铁
新技术革命的
重化工业带来的问题
c、整治措施:调整工业
调整工业
发展产业
优化环境
新工业区
1、兴起时间:20世纪年代之后
2、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材料和能源大幅度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
政府的大力
小城镇用水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
主要特点:以企业为主
以工业为主
集中了大量或相关企业
生产高度化
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
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
一、选择题
1、下列工业部门全部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A、钢铁、煤炭
B、核能、化工
C 、核能、纺织 D、宇航、生物工程
2、高技术工业部门比传统工业()
A、增长速度慢
B、更新换代周期长
C、生产规模大
D、研究开发费用高
3、美国“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新技术工业区
相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B、交通便捷
C、军事定货多
D、环境优美
4、有关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南部和中部地区,逐渐形成
了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为主的工业地域
B、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多是以电子、汽车工业为主的
C、新兴工业区企业发展迅速,资本高度集中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
的发展模式
5、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位优势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集中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
6、有关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B、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兴工业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7、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是
目前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但从业人数较少的
大型企业。

据此回答8—9题
8、宝钢发展的最大优势是()
A、丰富的资源
B、优越的位置和便利的交通
C、先进的技术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9、上海宝山钢铁厂的布局属于()
A、煤铁复合体型
B、临空型
C、临海型
D、综合型
10、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A高技术人才密集 B交通便利
C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工业基础雄厚
二、综合题
11、浙江省温州市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其特色是同一行业
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进而
形成了一个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

但是,同一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
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竞争激
烈,影响了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

⑴图中所示国家的名称是,图中A B C三地,代表新兴工业区的
是,该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是。

⑵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图示国家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有相同之处,表现在:企业
的生产规模以型为主;资本集中程度;工业大多分布在,甚至等。

两者又有不同之处,温州的专业
商品产销基地没有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网络,因此
使彼此成为竞争对手。

1、A
2、D
3、C
4、D
5、A
6、C
7、AB
8、B
9、C 10、A
11、⑴意大利 B 工业小区
⑵中小低小城镇乡村生产—销售—服务—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