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文件回顾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是一种为了保护、传承和传播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措施。

这样的措施在许多国家都非常普遍,旨在保护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遗址和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物质财富和文化品,并在社会中起到秩序和方向作用,为未来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旨在提供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调查、保护、修复、传承和利用的指导。

其目的是保护历史建筑物的本质和原始风貌,使它们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并且保持历史性、可持续性和可传承性。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应该明确指出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的定义和范围。

只有明确了保护的对象,才能进一步制定保护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同时,应该制定明确的评估和审核标准,以确定哪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物有保护和修复的必要性。

其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这些原则和方法应该包含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和修复的技术要求,包括历史建筑物的材料、结构、色彩和装饰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保护、修复和传承的方法和技术。

此外,该办法还应设立相应的机构和管理体系,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这些机构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方案,并协调各方的合作和沟通。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和修复资金的筹集机制,以确保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可持续进行。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还应该包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的保护权益和管理责任,对违反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并明确违反行为的法律责任。

总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是维护国家、地区和社会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保护对象、建立科学保护原则和方法、设立相应的机构和管理体系,以及建立法律法规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街区保护文献综述

历史街区保护文献综述
首先,许多国家十分重视从法制的角度强化管理,为保护历史街区颁布了一 系列法律法规。其次,建立了一套健全高效的管理机构。再次,强化公民的历史 文化保护意识,让公民参与历史遗产的保护。
例如,意大利政府从 1997 年开始,在每年 5 月份的最后一周举行“文化与
遗产周”活动。免费开放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包括国家博物馆、考古 博物馆、艺术画廊、文物古迹、著名别墅和建筑。
一、国际新动向 一、静态理念向动态理念的转变。
在西方的一些历史城市保护理论中,谈到有历史价值的旧建筑,过去常用保 护、保存、修复等词,着眼于被动式的保护;而后来多用再循环、适应性再利用、 建筑再生等词,着眼于主动式的再利用,这些着眼于再利用的观念则为城市发展中 保持建筑文化遗产的连续性提供思路和方法。在对旧城改造的认识上,西方强调 了旧城保护中的延续性与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动态的观点。历史街区保护中动 态性的涵义:1.街区硬件更新的动态性。2.历史建筑使用中的动态性。3.保护规 划编制中的动态性。4.价值网络中的动态性[08]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种对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方式,由历史文物建筑保护 发展而来。历史街区保护跳脱出了单纯对于历史文物建筑单体的关注,而开始关 注更宏观的历史区域,更注重对整个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的研究,保护 以及延续。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保留下关于这个片区较多较完整原始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这个街区甚至这个城市发展的印证,不仅如此,它甚至能够指 导这个区域的未来发展,使其在发展中对当地特色文脉有所传承。
历史街区保护文献综述
——1997 年至 2005 年国际新动向与国内经验引进
2014—2015 学年 第一学期《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街区传承历史文化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街区传承历史文化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街区传承历史文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城市历史街区传承历史文化城市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制定有效的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保护城市历史街区需要进行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和整理。

这包括历史街区内建筑、街道布局、文化景观、传统工艺等方面的调研。

通过对历史街区内文化资源的准确掌握,可以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也有助于了解历史街区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其次,保护规划应当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行支持。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对历史街区内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历史街区的特殊性,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税收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

第三,保护规划需要注重与社区居民的密切合作。

历史街区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历史街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保护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和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社区与保护部门的互动机制,形成共同参与的保护共识。

社区居民也需要提高对历史街区文化的自觉性和参与度,积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第四,保护规划应将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保护历史街区不仅仅是为了保留一段历史,更是为了让历史街区在当代城市中发挥更多功能和价值。

保护规划应当注重历史街区的利用与更新,鼓励历史街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提升历史街区的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也要注重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协调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最后,保护规划的实施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对于已经进行保护的历史街区,应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XX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XX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XX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严重破坏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城市纷纷制定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办法。

本文将以XX市为例,介绍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探讨其背景、目的、内容和效果。

一、背景:XX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市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被拆除或者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XX市制定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二、目的:XX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的目的是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可以维护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三、内容:XX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划定保护范围:根据历史价值、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因素,制定具体的保护范围。

在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将享受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2.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维护、改造和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等。

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

3.实施机构:设立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保护工作。

该办公室可以由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组成,通过研究、评估和监督,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4.建设与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使得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开设博物馆、艺术馆、商业街等,同时引导游客和市民了解和喜欢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城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

城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

城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城乡历史文化街区是城乡记忆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许多城乡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破坏、衰落甚至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一、保护原则1、原真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始风貌和真实历史信息,不随意篡改或伪造历史痕迹。

包括建筑的风格、布局、材料等方面都应尽量保持原样。

2、整体性原则将历史文化街区视为一个整体,不仅关注单个建筑的保护,还要考虑街区的空间格局、街巷肌理、环境景观等要素的协同保护。

3、可持续性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街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确保保护工作能够长期持续进行。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保护工作符合公众利益和需求。

二、现状评估1、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明确其在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2、物质空间现状对街区内的建筑、街巷、公共空间等进行详细的测绘和调查,了解其保存状况、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等。

3、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分析街区内的人口构成、居民生活状况、经济活动类型等,评估其社会经济活力和发展需求。

4、保护管理现状梳理现行的保护法规、政策和管理机制,评估其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保护内容1、物质文化遗产(1)历史建筑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包括修缮、加固、改善内部设施等,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2)街巷格局保护传统的街巷走向、宽度、界面等特征,保持街区的空间肌理和步行尺度。

(3)公共空间如广场、庭院、水井等,应保持其原有功能和特色,进行必要的整治和提升。

2、非物质文化遗产(1)传统技艺对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艺等进行传承和保护,鼓励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展示活动。

(2)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庆典、民间传说、传统习俗等,通过举办活动、记录整理等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小营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5

小营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5

说明目录一、区域位置 ............................................................................................................................... 一二、保护规划回顾 ....................................................................................................................... 一三、历史沿革 ............................................................................................................................... 一(一)历史演变 ....................................................................................................................... 一(二)街巷的由来 ................................................................................................................... 一四、特色与价值 ........................................................................................................................... 二(一)街巷格局 ....................................................................................................................... 二(二)文物古迹 ....................................................................................................................... 二(三)建筑特色 ....................................................................................................................... 三(四)院落特色 ....................................................................................................................... 四(五)重要历史人物 ............................................................................................................... 四(六)重要历史事件 ............................................................................................................... 五五、现状概况 ............................................................................................................................... 五(一)周边情况分析 ............................................................................................................... 五(二)街区空间演变分析 ..................................................................................................... 五(三)街区现状居住人口情况 ............................................................................................... 六(四)街区现状土地使用情况 ............................................................................................... 六(五)街区建筑使用功能情况 ............................................................................................... 七(六)街区保护范围内建筑保存情况 ................................................................................... 七(七)现状基础设施 ............................................................................................................... 八六、存在问题 ............................................................................................................................... 八七、规划总则 ............................................................................................................................... 九(一)规划依据 ....................................................................................................................... 九(二)规划期限 ....................................................................................................................... 九(三)规划原则 ....................................................................................................................... 九(四)规划目标 ....................................................................................................................... 九(五)街区性质 ....................................................................................................................... 十(六)保护内容 ....................................................................................................................... 十八、保护层次 ............................................................................................................................... 十(一)保护范围 ....................................................................................................................... 十(二)建设控制地带 ............................................................................................................... 十九、街区人口规划与功能调整 ................................................................................................... 十(一)居住人口规划 ............................................................................................................... 十(二)街区功能调整规划 ....................................................................................................... 十十、建筑保护方法 ................................................................................................................... 十一(一)保护与整治模式 ....................................................................................................... 十一(二)细部处理 ................................................................................................................... 十二十一、重点保护建筑与构筑物 ............................................................................................... 十二十九、保护措施 ....................................................................................................................... 十七(一)重点保护建筑 ........................................................................................................... 十二(二)构筑物 ....................................................................................................................... 十三十二、规划方案比选 ............................................................................................................... 十三十三、建设控制规划 ............................................................................................................... 十四(一)总体控制指标 ........................................................................................................... 十四(二)可建设地块控制指标 ............................................................................................... 十四十四、道路交通规划 ............................................................................................................... 十四十五、景观与环境规划 ........................................................................................................... 十五(一)景观 ........................................................................................................................... 十五(二)环境规划 ................................................................................................................... 十五十六、基础设施规划 ............................................................................................................... 十五(一)市政工程规划 ........................................................................................................... 十五(二)环卫设施规划 ........................................................................................................... 十六(三)防灾规划 ................................................................................................................... 十六十七、分期保护设想 ............................................................................................................... 十六(一)拆迁阶段 ................................................................................................................... 十六(二)修复阶段 ................................................................................................................... 十六(三)建设阶段 ................................................................................................................... 十六十八、近期保护计划 ............................................................................................................... 十七(一)目标 ........................................................................................................................... 十七(二)实施计划 ................................................................................................................... 十七一、区域位置小营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原老城中东部,南起方谷园,北至清吟街;东起银枪班巷、小营民居西围墙,西至马市街。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理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

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价值,并采取了一些初步的保护措施。

例如,法国在 1840 年设立了“历史建筑管理局”,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登记和保护。

20 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大规模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和社会组织开始呼吁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1933 年,《雅典宪章》提出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概念,强调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

20 世纪60 年代,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

同时,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历史街区的适应性再利用,通过功能更新和改造,使历史街区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二、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1、整体性保护理论整体性保护强调对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内涵等进行全面保护,不仅保护单个的历史建筑,还注重保护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

2、动态保护理论动态保护认为历史街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要允许一定程度的合理变化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强调当地居民在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增强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社区的认同感。

在保护方法方面,国外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立法保护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年龄 ( K i mb e r l y ,2 0 1 1)、街 区功 能 、 生 活环 境 ( Y u — p i n g C h u n g ,2 0 1 1) 等 。 尽 管 影 响 评 估 的 因 素 繁 多 ,但很 少 有学 者 对 这 些 影 响 因素 进 行 系统 研 究。
值 以及其 实现所面 临的机遇 与挑 战,譬如产业价值 ;还有学
者认 为历史街 区应该根据 自己的传统特 色,结合特定 的产业 类型来 实现 自身价值 ,应该 从产 业集群 所带来 的集 聚经济
对 历 史 街 区价 值 进 行 提 升 、 扩 展 ( F o r d e,1 9 9 7; J o h n ,
定 影响的项 目或决策 ,如历史街 区的土地产权 归属 、地段功 能区置换 等 ,中央政府对历史街 区保护仍然发挥着 宏观调控 作 用 ,决定着街区 的发展 方向。 因此 ,不 少学 者认 为政府在 促使 历史街区保护 内容 的转变、立法程序 的确定 以及街 区的
复兴 中 的作 用 是 无 法 替 代 的。 二 、 历史 街 区 的价 值 评 估 研 究 确 定 了历 史 街 区是 遗 产 保 护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后 ,不 少 学
性 , 同 时也 说 明要 解 决 历 史 街 区价 值 评 价 问题 还 应 该 具 备 国 际视 角。 ( 二) 价 值 评 价 方法 研 究
在历 史街 区的价值体 系中 ,文化价值 占其 价值体 系中
方也要针对所在 区域 的情况 ,制定详 细的保 护区规划方案 ,
明确 保护区 内建筑 的利用 方式。例如 ,英 国的历史街 区保护 规 划 管理 主 要 是 由地 方政 府 的规 划 管 理 部 门 负 责 :美 国 各 个 州也都具有地 方对历史街 区规划 的控 制权 力。伴随着保护思

保护历史街区的政策和方法

保护历史街区的政策和方法

保护历史街区的政策和方法作者:王景慧编辑:谭丁日期:2003-03-28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复苏发展时期,农村人口拥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拓宽马路,盖起新楼房。

但是不久人们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建筑改善了,环境却恶化了。

推土机随意改变着城镇的面貌,若干文物建筑可能被保存,但历史环境被破坏,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

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在历史街区内,单看这里的每栋建筑,其价值可能尚不足以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但它们加在一起形成的整体面貌却能反映出城镇历史风貌的特点,从而使价值得到了升华。

最早立法保护的是法国,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该法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制定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严格管理。

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维修、改建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

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92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

由于这里保护的对象是一片有生命的、正在使用的街区,所以它的保护政策和保护文物有很大区别。

以里昂的保护区为例,l964年被定为国家级的“历史保护区”,区内有250栋文物建筑,还有l6世纪到l9世纪各时期的许多古老街巷。

政府的工作主要是整修住房和改善交通,对二十世纪初建造的工人住宅,要求原样整修保存其外表,但内部加建厨房、卫生间,改善条件使居民可以继续居住。

对老城区的交通,他们有个明确的观点,即道路建设和交通需求永远是矛盾的,而且前者永远赶不上后者。

所以他们的规划思想不是拓宽城内道路引车入城,而是在外围修建环路、截流外来交通,只有居住在老城的人才可以开车入城,当然还要辅以改善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等措施。

英国在l967年颁发《城市文明法》,规定要保护“有特殊建筑艺术和历史特征”的地区。

最新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料讲解

最新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料讲解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也是历史思想、政治、文化、艺术以及世世代代市民生活形态的积淀。

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或是历代王朝的都城,或是自古繁华的商贸中心,或是中外交流的窗口,或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或是另具民族风情的都邑,或是近代史上的革命圣地。

历史文化名城内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市民的精神家园和集体记忆,也构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的重要背景,它不仅能强化我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也更是现代文明的宝贵源泉。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以旧城为中心慢慢发展形成的,城市的旧区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旧城区于是就成了房地产商争夺的黄金地段,掀起了旧城地段建设开发的高潮。

一方面由于许多城市没有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用一般的城市旧城拆迁改造的方式,使得很大一批历史街区和特色建筑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旧区的居民居住的房屋多数年久失修,基本生活设施不配套,周边环境质量较差等。

多数居民有着较迫切的旧城拆迁改造的要求。

因此,形成了我国许多城市的旧城拆迁改造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矛盾。

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旧城拆迁改造,是我们城市建设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长沙旧城区的风貌特色及历史街区的现状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楚汉名城”之称,有文化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春秋时期纳入楚国版图,旧战国时城邑颇具规模,成为楚南重镇。

自秦汉以来,长沙一直是湖湘地区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中心。

据专家考证,今日芙蓉区马王街、化龙池一带,天心区坡子街、太平街一带,开福区潮宗街、通泰街一带尚存的老街小巷,其街巷走向、建筑布局、街道名称等,在明清两代即已定型。

长沙古城自形成以来,地址几千年没迁移,老城街头巷骨架沿袭至今,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长沙旧城历史遗存众多,一些重要古迹,如官署、学宫、城隍和祭祀祠庙,一个城内均有三至四套。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这些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这些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势在必行。

一、背景介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一方面,城市发展的需要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很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建为现代化建筑;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管理手段,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混乱,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保护方案的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使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保护方案的核心原则制定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需要遵循以下核心原则:1.综合性原则:保护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环境、经济等多个因素,寻求最大程度的综合效益。

2.可持续性原则:保护方案应该注重长远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3.参与性原则:保护方案的制定应该广泛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充分发挥公众的参与作用。

4.科学性原则:保护方案应该基于科学的研究和评估,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保护方案的具体措施制定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管理机构和保护措施,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行为。

古南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文本

古南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文本

古南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文本古南街历史街区是一处极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街区,位于我国南方袍江之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为了保护这一历史街区,同时实现其功能利用,保护改造工作已经展开,以下是对它的保护改造计划的一些说明:一、背景介绍1. 古南街作为历史街区的出现背景古南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经过了几个时期的发展,如明朝、清朝等,其中大部分是明朝时期的建筑。

它的出现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时期,它是商人和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

2. 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古南街文化遗产丰富,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的建筑风格、砖雕、木雕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古南街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是研究南方城市历史,探究中国城市建筑历史的重要场所。

二、保护措施1. 给予法律支撑为了使古南街历史街区得到更好的保护,政府加强了对它的保护力度,制定了相关法律文件,将古南街划为保护区,制定了保护条例。

同时,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和管理。

2.保护和修建现有建筑已经经历了数百年,需要接受保护和修建,政府对古南街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特别是对其建筑进行了有选择性的保护,避免建筑的质地损害和污染。

3.利用保护措施之一是房屋利用,因此,古南街的房屋被改造成了现代的商用和住宅区域,使它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改造使这些房屋更加适应现代城市的生活和商业需求。

三、改造计划1. 重要改造为增强其文化价值,古南街正计划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

针对古南街建筑风格和周边情况,保护方案将采用综合治理和技术更新的方式。

2. 建筑改造在古南街中,许多房屋都需要进行修缮和改造,因此改造计划将首先着手改造建筑,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商业和住宅用途。

3. 提高基础设施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和商业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本的标准需要提高。

因此,政府将对古南街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改进和扩充计划,以便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古南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工作是必需的,为了实现它的保护和利用,政府和社会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公民的文化意识,保护和改造古南街,同时实现它的功能和价值利用。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决议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决议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2007.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决议(2007年10月31日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报告》和紫线划定成果(第一批)。

会议同意这个报告,认定紫线划定成果(第一批)。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长春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收到较好成效。

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珍贵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有的正逐渐被损毁,有的已经消失,历史文化保护的形势严峻。

为切实做好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特做如下决议:一、充分认清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风貌,延续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它既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的宝贵文化财富,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资源和优势基础。

切实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对维护长春特有城市风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延续长春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春市历经设治以后、伪满州国时期、新中国以来各个历史阶段。

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记忆,层次分明,形成了历史线索的会合,展现了以街路肌理为核心的独特城市风格。

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代表性建筑和文化街区,区分不同情况,分类采取措施,及时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毁,防止出现新的破坏,使现有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真实、完整地得到保护,使长春“疏朗、大气、通透、开放”的独特城市风貌得以延续和留传。

保护历史街区的纲领性文件

保护历史街区的纲领性文件

保护历史街区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方面颁布了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

法规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

另有一些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

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建规〔2017〕21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保护力度,坚决制止各类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应严格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拆除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经认定公布的历史建筑,不得随意拆除和损坏历史文化街区中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

历史街区的保护

历史街区的保护

历史街区的保护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历史街区的概念,但已经注意到了文物建筑以外的建筑环境的保护问题。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来势凶猛的旧城改建的热潮,国务院在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这标志着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得到了政府的确认。

1997年建设部转发了《黄山市屯溪老街保护管理办法》,这是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方法给予了行政法规的确认。

保护的基本原则:历史真实性原则。

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街道等必须是历史原物。

虽然在整个街区内允许有一些后人改动的建筑存在,但应只是小部分且风格上基本统一,一般情况下,历史街区中能体现传统风貌年代的历史建筑的数量或建筑面积占街区建筑总量的比例应达到50%左右。

生活真实性原则。

生活真实性原则要求历史街区不仅是过去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而且现在仍然并将继续发挥它的功能,是社会生活中自然而有机的组成部分。

生活真实性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原有居民的保有率,二是原有生活方式的保存度,即历史街区应该是该城市或地区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最有特色的地区。

一般来说,历史街区的人口保有率应在60%左右,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活结构和方式不被破坏,保持完整的社会网络。

风貌完整性原则。

要使历史街区能够形成一种环境,使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氛,就要有一定的规模,在该区域视野所及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有较完整和可整治的环境,但规模也不宜过大。

根据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一般状况,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在15-30ha,历史街区的总面积一般在30-50ha左右。

保护的基本方法:保护外貌,整修内部。

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大部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就不必像文物那样一切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的生活需要。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历史街区的主要功能还是满足人民的居住与生活。

基本的基础设施不能保证,不但影响到保护的积极性,而且势必导致街区失去活力和进一步的损坏,使原有居民大量流失,不能延续原有的社会生活信息。

南京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建筑保护

南京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建筑保护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

这些历史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建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二是传承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

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是指保持建筑物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不改变其原本的外观和结构。

这需要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修缮和维护,避免过度修缮和破坏历史建筑的原有特色。

传承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历史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

在保护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历史建筑的独特魅力。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还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学者和专家应该深入研究历史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增强公众对历史建筑的认知和重
视。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

只有通过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其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历史光芒。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让其成为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一环。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有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街区,那是属于城市的记忆,是文化的承载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根,对其保护与更新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须知历史街区是不可恢复的。

一旦破坏了,就不能挽回。

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我们的城市,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1 追溯历史街区保护的历史回顾历史,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个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1933年)中有一节专门讲述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这一概念,但仅仅针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能代表某时期的建筑物,可以教育人民者;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其保护古建筑和其历史街区是以对人的关注、对它所定义的城市四大功能之一的居住为前提的。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文物古迹概念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体现出对文物和建筑环境的重视。

现代街区的保护法规最早出现在法国,1962年的《马尔罗法令》(《历史街区保护法令》)率先制定了保护历史地段的规定。

1976年《内罗毕建议》是真正使历史街区保护达到国际公约,“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还包括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立法和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2 历史街区保护在中国当代中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民众混淆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和保护方法。

大部分人在认识上对“保护”所包涵的内容不够明确,存在误区,甚至是错误的,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和一些专家。

而保护需要有明确的基本认识:首先要把保护文物古迹与保护历史街区区别开来:文物古迹己念物(Monuments)是包括遗址、艺术、墓葬、石刻等建筑物,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与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发生直接的必然联系。

对于不同的历史街区中,包含四个要素:1)街区肌理,主要包括街巷格局、空问形态、历史名称、重要标志物和景观画面等;2)历史遗存,主要是指历史建筑,也包文献标识码:A括桥梁、河道、堤坝、遗址、古树等;3)风貌基调,主要包括建筑尺度、色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等;4)文化内涵,即非物质遗存,主要包括名人、名事、服饰、饮食、生活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街区保护文件回顾:1933年《雅典宪章》由CIAM编制关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的、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具有教育今人和后代的重要意义。

1964年《威尼斯宪章》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更明确提出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必须把文物建筑所在的地段当作专门注意的对象,要保护它们的整体性。

首次提出历史街区概念1976年《内罗毕建议》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拓展了保护的内涵,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作用和价值。

1987年《华盛顿宪章》ICOMOS(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会议)再次对保护“历史地段”的概念做了修正和补充,文件指明了“历史地段”应该保护的五项内容,即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该地段历史上的功能和作用。

1994年《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ICOMOS继《威尼斯宪章》后,再一次提出“原真性”一词。

将保护的范围扩展到非物质的层面。

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都包含着特定的形式和手段,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构成了某项遗产。

1999年《北京宪章》国际建筑师大会针对城市建设中的“大发展”和“大破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提倡“宜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

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国际社会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从纯粹的单体古建筑保护延伸到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原真性”保护。

在国内,对历史街区保护也经历了从“修旧如新’,到“修旧如旧”,再到“修旧如故”,从最初对实物遗存真实性保护到近年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习俗等生活真实性的关注.如有认为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生活形态的保护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核心性问题(张曦,葛听);历史街区保护应“保护原有社区网络结构和生活的真实性”(阮仪三,孙萌);“生活真实性”是历史街区真实性保护的前提和基本内容之一(杨新海)。

《巴拉宪章》前言考虑到《国际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五届全体大会决议》(1978年在莫斯科通过)的内容,澳大利亚ICOMOS(ICOMOS澳大利亚委员会)于1979年8月19日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巴拉正式通过了巴拉宪章,并于1981年2月23日、1988年4月23日和1999年11月26日通过了修订案。

巴拉宪章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它建立在澳大利亚ICOMOS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

保护是对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进行整体管理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持续的责任。

宪章的适用者本宪章旨在为那些需要就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提供建议、决策,或承担工作的人,如业主、管理者和监督者,制定一套实践标准。

宪章的使用方式本宪章是一个整体,许多条款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保护原则中的条款通常会在保护方法和保护实践部分作进一步阐释。

为使阅读流畅,宪章中已包含了标题,但这并不成为宪章的组成部分。

本宪章是独立的,但是它的使用和应用将在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的下列文件中作进一步解释:《巴拉宪章操作指南:文化意义》《巴拉宪章操作指南:保护措施》《巴拉宪章操作指南:从事研究和编写报告的程序》《与保护有重要意义地点相关的道德规范》宪章适用范围本宪章适用于各类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包括自然的、土著的以及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地点。

其它组织的标准可能也与此相关,包括《澳大利亚自然遗产宪章》、《关于保护、管理和使用土著民和拖雷斯海峡岛民文化遗产地的草案》。

为何保护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常常提供联系社区和景观、过去和以往经历的深层次的理解和灵感。

它们是历史的记录,这种记录作为澳大利亚人的认同和经验的有形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反映了我们社区的多样性,告诉我们自己是谁,也告诉我们那些构成了澳大利亚民族的和自然景观的历史。

它们无法替代,非常珍贵。

为了当代和下一代,这些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必须得到保护。

巴拉宪章主张采取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改变:即尽最大必要看护好这些地点,使其可加以利用,但这种改变又要尽可能少,以求保留其文化意义。

第一条定义1.1 地点(place)意指遗址、区域、陆地、自然景观、建筑、建筑群或其它,可能也包括其中的构件、所容之物、场所以及景观。

(地点这个概念应当作宽泛理解。

第一条1.1中描述的内容可以包括纪念碑、树木、园林、公园、历史事件发生地、城市地带、城镇、工业区、考古遗址、精神和宗教场所。

)1.2 文化意义(cultural significance)指的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世代的人具有美学、历史、科学、社会或者精神方面的价值。

文化意义体现于地点自身,以及它的构件、环境、用途、联系、内涵、记录以及相关地点和相关实物之中。

对不同个体或群体而言,地点可能有不同的价值。

(文化意义这一术语与“遗产价值”或“文化遗产价值”同义。

文化意义可能会在地点的连续历史过程中发生改变。

对文化意义的理解可能会因为一些新的信息而发生改变。

)1.3 构件(fabric)指地点所有的物理材料,包括其组成部分、固定设施、所容之物以及一些实物。

(构件包括建筑内部和地下的遗存,以及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材料。

构件可用来定义空间和那些地点意义的重要要素。

)1.4 保护(conservation)意指为保留一个地点的文化意义而采取的所有照管行动。

1.5 维护(maintenance)指对一个地点之构件与环境进行持续的保护与照管,它有别于维护(repair)。

维修涉及修复(restoration)和重建(reconstruction)。

(以房屋屋顶水槽为例,维护和维修的区别是指:维护——定期检查,清理水槽;涉及修复的维修——恢复已经淤积的水槽;涉及重建的维修——更换已被填没的水槽。

)1.6 保存(preservation)是指保持一个地点现有状态下的构件,延缓其恶化。

(大家公认,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地点及其组成部分都会以不同的速度发生改变。

)1.7 修复(restoration)是将一个地点现有的构件,通过拆除后来添加的部分或是在不采用新材料的情况下重新组装现存的组件,以恢复到已知的早期状态。

1.8 重建(reconstruction)是将一个地点恢复到已知的早期状态,它与修复的区别在于重建会将新材料引入构件之中。

(新材料可能包括从其它地点收集到的再利用的废料,此举不应当对文化意义的任何方面造成损害。

)1.9 改建(adaptation)指的是将一个地点作一些改动,以适合现在的用途或拟定的用途。

1.10 用途(use)是指地点的功能,以及可能发生在此处的活动或实践。

1.11 相容性用途(compatible use)指能够尊重一个地点之文化意义的用途。

这样的用途不影响该地点的文化意义,或者只是最小限度的影响。

1.12 环境(setting)指一个地点周围的区域,可能包括视野所及的范围。

1.13 相关地点(related place)是指对形成另一地点的文化意义具有辅助作用的地点。

1.14 相关实物(related object)指对形成一个地点的文化意义具有辅助作用,但其本身并不属于这个地点的实物。

1.15 联系(associations)指存在于人们和某一地点之间的特殊关系。

(联系包括某个地点对于人们的社会价值或精神价值,以及文化责任。

)1.16 内涵(meanings)表示一个地点所象征的、揭示的、引申出的或者是所要表达的内容。

(内涵通常涉及的是无形的方面,例如象征性和一些记忆。

)1.17 解释(interpretation)指展现一个地点文化意义的各种方式。

(解释可能是一种综合,包括对构件的处理(如维护、修复、重建),和该地点的使用与活动,以及引进的说明性材料的使用。

)保护原则第二条保护和管理2.1 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应当得到保护。

2.2 保护的目的是要保留一个地点的文化意义。

2.3 保护是妥善管理具有文化意义地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4 应当确保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的安全,不要让其处于危险或脆弱的状态。

第三条谨慎的方法3.1保护的基础是尊重现有构件、用途、联系和内涵,这要求采取一种谨慎的方法,只做最必要且尽可能少的改变。

(对一个地点的构件进行添加、更改以及早期的处理痕迹是其历史和用途的证据,这也可能是其意义的一部分。

保护行动应当有助于而不是妨碍对它们的理解。

)3.2 对一个地点的改变既不应当歪曲其所提供的自然的或者其它的证据,也不应当以猜想为基础。

第四条知识、技巧和技术4.1 保护应当利用所有有助于研究和保护特定地点的知识、技能和学科。

4.2 传统技术和材料应当优先用于保护有意义的构件。

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带来实质性保护裨益的现代技术和材料也可适当利用。

(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必须要有牢靠的科学依据或大量的经验支持。

)第五条价值5.1 保护一个地点应当区辨并考虑其文化与自然意义的所有方面,不得在损害其它方面价值的情况下无根据地强调任一方面的价值。

(对具有自然意义的地点的保护已经在《澳大利亚自然遗产宪章》中解释过。

该宪章将自然意义定义为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为保存它们所需的地理多样性的重要性,或是对当代或下代的科学、社会、美学以及生存价值。

)5.2 在一个地点,针对不同层级的文化意义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由于对文化意义的理解可能发生改变,所以要谨慎。

不应当用这一条来为那些不能保持文化意义的举措辩护。

)第六条巴拉宪章的程序6.1 在决策之前,应当按搜集和分析资料的顺序充分了解一个地点的文化意义以及其它影响其将来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该地点的文化意义,然后是制订策略方案,最后按策略方案管理该地点。

(巴拉宪章的程序,或调查、决策和行动的程序,详见随附的流程图。

)6.2 管理一个地点的策略方案必须以对其文化意义的理解为基础。

6.3 制订策略方案时应当考虑到对该地点的将来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业主的需要、财力、外部约束,以及该地点自身的物理状况。

第七条用途7.1 一个地点应当保留的文化意义就是该地点之用途所在。

7.2 一个地点应有一个相容性用途。

(策略方案应当确认一种或一组用途,或者是为保留该地点之文化意义而对其使用作出限制。

一个地点的新用途应当对原来有意义的构件和用途只作最小限度的改变;应当尊重原来的情感联系和意义;那些有助于保持其文化意义的实践才是恰当的。

)第八条环境保护应当保留适当的直观环境和其它对该地点文化意义有帮助的部分。

(直观环境包括用途、选址、大小、外观、规模、特征、颜色、质地和材料。

其它关联部分,诸如历史联系,可能有助于对该地点的理解、评估、欣赏或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