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中医学源远流长,其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法。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来治疗儿童身体上出现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中医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所采用的独特疗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儿童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提升机体自愈能力的效果。

相比于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一些儿童慢性疾病的治疗,如小儿哮喘、遗尿症等。

同时,在儿科病症的预防上,针灸也被广泛应用。

二、中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是中医儿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激发机体自愈能力,对儿童疾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中草药具有疗效稳定、温和安全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儿童。

在中医儿科中,常用的中草药包括枸杞子、白术、黄芪、柴胡等,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通过对儿童身体的按揉、摩擦、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康复。

推拿疗法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运动障碍等疾病。

它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四、食疗疗法食疗疗法是中医儿科中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

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疾病特点,中医医师制定相应的食谱,通过合理的食物组合和烹饪方法,调节儿童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治疗小儿腮腺炎时,中医医师会建议患儿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清热解毒的食材,如苦瓜、西瓜等,以帮助儿童清除体内湿热。

五、养生保健中医儿科强调疾病的防治兼顾,提倡养生保健的理念。

通过调整儿童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膳食、增强体育锻炼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预防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儿科还特别重视季节保健,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起居习惯,从而提升儿童的自我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在治疗儿童常见疾病上拥有独特的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疾病常常是家长们最为担忧的问题。

而中医在儿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法,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认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器官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但又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潜力。

因此,在治疗儿科疾病时,中医会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采取温和、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疗法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但与成人用药不同,儿科用药讲究剂量精准、药性平和。

比如,对于小儿感冒,可能会使用一些疏风解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这些中药经过合理的配伍和剂量调整,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而且,中药不仅可以煎服,还可以制成口感较好的糖浆、颗粒等剂型,方便孩子服用。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外治法。

小儿推拿就是备受家长们欢迎的一种。

通过按摩孩子身体上的特定穴位和经络,能够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比如,对于小儿积食,推拿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对于小儿咳嗽,推拿相应的穴位可以宣肺止咳。

而且,小儿推拿操作简单,家长经过学习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进行日常保健。

针灸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但因为孩子对针刺可能会有恐惧心理,所以多采用较为温和的艾灸。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对于小儿遗尿、寒性腹痛等病症,艾灸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中医儿科中,饮食调理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病情,给予合适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体质偏热的孩子,可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对于体质虚寒的孩子,则适宜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同时,中医还会强调饮食的规律和均衡,避免孩子挑食、偏食。

在治疗儿科常见疾病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

比如,小儿哮喘,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最新儿童中医药疗法介绍

最新儿童中医药疗法介绍

最新儿童中医药疗法介绍简介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历史悠久且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

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儿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小。

本文将介绍几种最新的儿童中医药疗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选用适合儿童的中医药疗法。

疗法一:针灸针灸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程度适度的针刺,调节人体的阴阳失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儿童来说,针灸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且疗效显著。

例如,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哮喘、腹泻等疾病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疗法二:中药药膳中药药膳是利用中药煮制的食物,通过调理脾胃,增强儿童体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药药膳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安全、易吸收、副作用小。

例如,常用的中药药膳包括党参粥、枸杞鸡蛋羹等,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问题。

疗法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使用手法按摩儿童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作用的疗法。

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儿童经络的畅通,调整气血的流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推拿按摩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睡眠问题等。

疗法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部位放置形成负压,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的疗法。

对于儿童来说,拔罐疗法安全、无痛,可以有效改善儿童慢性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加速疾病的康复。

注意事项在选用儿童中医药疗法时,有几点需要注意:1. 选择合适的医院和中医师:确保选用儿童中医药疗法的医院和医师具有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2. 个体化治疗:儿童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3. 安全性:儿童的身体较为娇嫩,使用儿童中医药疗法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最新的儿童中医药疗法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帮助儿童增强免疫力,强健体魄。

然而,在使用儿童中医药疗法前,建议与专业的中医师咨询,确保选用适合儿童的疗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辅助治疗常用于儿科常见病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例和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儿童感冒
症状特点
- 发热,
- 流鼻涕,
- 咳嗽,
- 喉咙痛。

中医辅助治疗方案
- 中药汤剂:根据病情,可选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药物。

- 穴位按摩:可按摩迎香穴、风池穴等穴位,促进病程缩短。

小儿肺炎
症状特点
- 发热,
- 咳嗽,
- 呼吸急促,
- 胸闷。

中医辅助治疗方案
- 中药汤剂:可以使用黄连解毒片、葛根黄连汤等药物,帮助
清热解毒。

- 刮痧疗法:对背部进行刮痧,促进气血循环,加速病情康复。

儿童腹泻
症状特点
- 大便次数增多,
- 呈水样或稀糊状,
- 伴有腹痛。

中医辅助治疗方案
- 中成药:可以使用山梨酒炒薏苡仁、六神丸等药物,有助于止泻、健脾。

- 饮食调理:适当避免生冷食物,增加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

儿童哮喘
症状特点
- 呼吸困难,
- 喘息声,
- 咳嗽。

中医辅助治疗方案
- 中药汤剂: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汤、葱白豉汤等药物,有助于平喘化痰。

- 穴位按摩:可按摩太渊穴、百虚穴等穴位,缓解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辅助治疗方案,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
据患儿年龄、病情和中医师的建议来确定。

务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确保与专业中医师进行咨询。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独特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一、中医儿科特色疗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等,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和贴敷等。

中药汤剂是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配制而成,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颗粒剂则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达到遏制疾病发展的效果。

贴敷方法则是使用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等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儿科疾病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中医儿科中,通过对儿童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以调理儿童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儿童的不适症状。

在实践中,中医针灸常用于儿童的消化不良、失眠多梦、抵抗力低下等疾病的治疗。

针灸疗法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操作,确保使用安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是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

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免疫系统发育等,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

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摩腹、点穴等,通过按摩可以调理儿童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二、中医儿科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对于儿科疾病的调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通过对儿童体质和疾病的辨证施治,推荐特定的饮食调理方案。

例如,对于脾虚型的儿童常见的食欲不振、便溏等问题,中医会建议适度进食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小米粥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儿童的肠胃造成伤害。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儿童的身体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治疗儿童常
见病时,需要采用专门的中医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调理
方法,用于治疗儿童常见病。

儿童感冒
-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草药来提高免
疫力,缓解感冒症状。

同时,中药也可以改善儿童的抵抗力,促进
康复。

- 食疗调理:多喝温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绿豆
汤等,有助于清热解毒,缓解儿童感冒。

儿童腹泻
-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山楂等中药来调理儿童腹泻。

这些中药可以收敛肠道,止泻,并有助于恢复肠胃功能。

- 饮食调理:可以给儿童吃一些清淡食物,如稀饭、蒸蛋羹等,避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减轻腹泻症状。

儿童过敏性皮肤炎
-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黄连、苦参等中药外用,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减轻儿童过敏性皮肤炎的症状。

- 保湿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给儿童使用保湿霜或者天然的植物油来保护皮肤,可以减轻瘙痒感和发炎现象。

儿童哮喘
-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枇杷叶、百部等草药来舒缓儿童哮喘的症状。

这些中药可以舒张支气管,减轻儿童呼吸困难。

- 环境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烟尘、毛发等,在预防哮喘发作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儿科疾病的中医调理方法,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在应用这些方法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1. 引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2. 儿童感冒
儿童感冒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方面主要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邪的中药,如羌活、薄荷等。

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促进病人体内的阳气运行,增强抵抗力。

3. 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儿科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贴敷和按摩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健脾、止泻、消炎作用的中药,如生姜、白术等。

贴敷疗法可以使用适宜的药物贴敷在腹部区域,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

按摩疗法则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等穴位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4.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和艾灸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润燥、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如川贝、杏仁等。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呼吸系统功能,缓解哮喘发作。

艾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将艾条点燃并熏热患者特定的穴位,以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止咳的作用。

5. 结论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然而,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应确保患儿的安全性和用药指导,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同时,中医药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对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精)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精)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一、拇中指十穴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婴幼儿湿疹是临床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目前虽然中西医方法较多, 短期疗效较好, 但往往疗效不巩固, 易反复发作或加重, 很难从根本上治疗,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 由于小儿皮肤较嫩,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 全身长时间应用经吸收可产生柯兴氏综合征,免疫抑制,皮肤干燥及刺痛感等副作用,而该病的中成药味苦,口感不佳,婴儿拒服,喂药非常困难,使家长为难。

近年来由于药费不断上升, 毒副作用的增加, 人们越来越推崇和喜爱传统的推拿疗法,其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并以经络的传导理论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与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点部位, 激发经络传导感性增强, 以利于疏通经络, 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康复之目的。

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湿诊,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特点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备,不受时间的限制,便于操作,既减少患儿服药的痛苦, 易取得患儿配合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湿疹的同时,使皮疹得到改善,其脾、胃、肠都得以保健,免疫力增强了。

二、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即西医的“小儿腹泻” 。

小儿“脾常不足”常常因饮食稍不注意而产生如积滞、泄泻等疾病。

推拿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 通过调整经络运行,从而达到运脾化滞,分清止泻的效果,常用方法如补脾法、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疗。

三、刺四缝或推拿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

四、贴敷疗法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过敏体质患儿。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目录1. 拔罐法 (2)2. 耳穴压豆 (5)3. 穴位敷贴 (7)4. 中药灌肠 (9)5. 中药夕卜敷 (12)6. 艾灸 (14)7. 雾化吸入 (17)8. 针灸疗法 (19)9. 熏洗 (23)10. 推拿 (25)11. 刮痧 (28)12. 换药 (30)1. 拔罐法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1.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 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5. 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二)目的1. 缓解急慢性疼痛2. 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 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2. 感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痛(四)禁忌症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五)告知1. 由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大小相关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2. 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六)物品准备1. 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玻璃管、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小口瓶、纱布2. 治疗单、手消毒剂(七)操作程序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 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者信息3.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4. 在选好的部位进行拔罐,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5. 常规留罐10-15min 后起罐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7.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8. 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3.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4. 乙醇棉球勿过湿,避免烫伤5.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6. 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料7. 使用过的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2. 耳穴压豆概述: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学中的儿科治疗,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平衡、顺畅人体的气血运行为治疗重点,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中常见的儿科疾病治疗方法。

一、风热感冒治疗风热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风邪侵袭导致体内火气上升引起该病。

治疗时,应以清热、解表为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薄荷等,可将其煎煮后服用,或制成药物糖浆、颗粒等形式。

此外,中医还强调在生活中应避免寒冷刺激,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加速病情的康复。

二、脾胃功能不佳治疗儿童常见的脾胃功能不佳疾病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的调理尤为重要。

治疗时,可采用中药调理脾胃,如白术、砂仁等,以及合理的饮食调配。

避免吃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和调节脾胃功能。

三、小儿哮喘治疗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主张治疗应从整体上调理体质和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儿茶、石膏等,可用煎剂或制成丸剂、颗粒等形式服用。

此外,中医强调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源等,有助于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四、小儿湿疹治疗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

治疗时,应以祛湿、清热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玄参、苦参等,可用煎剂外用或制成药物膏剂。

另外,在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有助于减轻湿疹的发作和症状。

五、小儿肺炎治疗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肺主呼吸,治疗时应以清热、化痰为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桑白皮等,可用煎剂或制成药物颗粒等形式服用。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寒冷和过度干燥刺激,有助于加速康复。

中医儿科学的独特疗法针灸推拿中药

中医儿科学的独特疗法针灸推拿中药

中医儿科学的独特疗法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儿科学历史悠久,其疗法丰富多样,其中针灸、推拿和中药更是独具特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针灸疗法在中医儿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儿童而言,针灸的应用需要特别谨慎和精准。

由于儿童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穴位的定位和针刺的深度、手法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儿童中,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毫针、三棱针、耳针等。

毫针疗法适用于多种儿科病症。

比如,对于小儿遗尿症,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关元、中极、肾俞等,可以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增强其约束能力,从而改善遗尿症状。

再如,对于小儿抽动症,针刺风池、百会、合谷等穴位,能够起到平肝熄风、镇静安神的作用,缓解抽动症状。

三棱针常用于放血疗法,对于小儿发热、咽喉肿痛等实热证有较好的疗效。

比如,在少商穴、商阳穴放血,可以清热利咽,缓解咽喉疼痛。

耳针则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治疗疾病。

儿童常见的消化不良、失眠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耳针来调理。

比如,在耳穴中的脾、胃、神门等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定时按压,能够促进脾胃运化,改善睡眠。

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学中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一种治疗方式。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

小儿推拿的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推、揉、按、摩、捏等。

对于小儿感冒,可采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手法,疏风解表,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对于小儿积食,通过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等手法,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小儿推拿在保健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比如,经常给孩子捏脊,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还有摩腹,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肠道蠕动,防治便秘;逆时针摩腹则能止泻。

中药在中医儿科学中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入。

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剂型和药物的性味。

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中药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等。

汤剂吸收快,疗效迅速,适用于急性病症。

散剂服用方便,便于加减,常用于慢性病的调理。

丸剂则药力持久,适合长期服用。

对于小儿咳嗽,若为风寒咳嗽,常用麻黄、杏仁、紫苏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中药;若为风热咳嗽,则选用桑叶、菊花、连翘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品。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最新资料推荐------------------------------------------------------儿科中医特色疗法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1、针剂疗法:适用于上感、肺炎恢复、泄泻等 2、推拿捏脊疗法:适用于脾虚泄泻脑炎恢复期治疗 3、拔火罐法:适用于外感风寒等 4、脉冲空位治疗:适用于肺炎及泄泻的恢复治疗 5、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壅肺证、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 1.般护理 1.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 咳嗽严重者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1 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1/ 6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2 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3 痰呈黄绿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4 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3.1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3.2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店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4.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4.3 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

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

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

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

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

中医儿科技法

中医儿科技法

中医儿科技法
中医儿科技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指通过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儿科技法:
- 熏洗法:利用中药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促进气血畅达、腠理疏通,多用于小儿出疹性疾病、汗证、皮肤病及局部肿胀疼痛等病证。

- 涂敷法: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或中成药粉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患处,多用于痄腮、疮疡、哮喘、肺炎喘嗽等病证。

- 罨包法:将药物置于皮肤局部,并加以包扎,多用于汗证、积滞等病证。

- 热熨法:将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盐、姜、葱)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患部或腧穴,有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等作用,常在寒证、虚证或气滞引起的多种痛证中使用。

- 敷贴法: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多用于泄泻、哮喘、遗尿等病证。

- 擦拭法: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主要用于小儿口腔、鼻腔及皮肤,有活血止痛、祛风止痊等治疗作用。

- 药袋法:将药物研末,装入袋中,做成香袋佩挂于小儿胸部,或做成肚兜系于腹部,或做成药枕当枕头,或做成马夹、背心穿戴,用以防治小儿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技法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建议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

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

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

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

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在当前良好的大环境,县级医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医院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建设,其中儿科主要是采用穴位敷贴、中药汤剂、针刺、推拿等特色疗法,针对哮喘、厌食、温热病、泄泻等疾病进行治疗,今天主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1、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中医疗法的原则是通过纠正人体生理活动(包含中医辨证的八岗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等方面,场所是经络、五脏六腑)的偏差,来恢复机体自身抵抗、消灭入侵者的能力。

其运用到现实当中有两个特点,即整体观念(治疗疾病时从全身入手)、辨证论治(治疗是从证候出发,会有不同疾病使用同一疗法、同一疾病使用不同疗法的现象),从而来帮助患者去除疾病、促进身体恢复健康等。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于中医中医辨证论治,药材通常来源于自然界、不是化学合成的,副作用极小,常用剂型包括汤剂、丹、散、丸、膏以及外用的酊剂等,服用方式包含内用与外用两种。

非药物治疗就是使用药物以外的其它方式(通过对人体穴位、经络等使用物理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疾病进行治疗。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脏腑形态都没有发育成熟,具有脏腑娇嫩、稚阳未充、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而儿科主要是研究孩子的疾病防治、保健以及身心发育,含有三方面的基本特点: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大;疾病对身体造成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自身防护能力也较弱。

此外小儿属于稚阴稚阳,通常容易发病、变化迅速,所以孩子生病后要及时进行诊断并结合孩子的情况、病症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疾病诊治、预防保健、生长发育的一门学科,其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以针灸、贴敷、拔罐、中药、推拿、刮痧等疗法为主要手段。

2、关于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的基本概述中医穴位贴敷的目的是扶正固本,其属于中医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它的基础是经络理论(包含穴位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整体观等理论),穴位贴敷具有疏通经络、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如三九贴、三伏贴等,其治疗简单易行、副作用少、效果好等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儿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儿科注重整体观察和治疗,以及个体化的调理方法,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下面将从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医儿科的优势1.病因辨证:中医儿科注重病因的辨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儿童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比西医诊疗,中医儿科更关注病因,通过辨证施治,既能治疗疾病,又能调理机体。

2.调理防病:中医儿科注重调理防病,强调“治未病”。

中医儿科通过调整儿童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的儿童保健,注重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调节,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药食同源:中医儿科注重药食同源,强调食疗保健。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与中华饮食文化相结合,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调方法,调养儿童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例如,冬天食用姜汤、红糖水等温补食物,可增强儿童的阳气,提高抗寒能力。

二、中医儿科的特色1.温和治疗:中医儿科强调温和治疗,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和刺激性的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煎剂等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减少对儿童的伤害,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感。

2.个体化调理:中医儿科强调个体化调理,因人而异。

每个儿童的体质和疾病表现各不相同,中医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调养。

3.综合疗法:中医儿科倡导综合疗法,综合运用中医的多种疗法。

中医儿科常常将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可以同时采用中药内服和针灸配合使用,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调整机体功能。

4.重视心理健康:中医儿科注重心理健康,认为情志与疾病密切相关。

中医儿科医生会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和情志调理,缓解儿童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儿科特色治疗PPT课件

儿科特色治疗PPT课件
我科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不同的发病类型在辨证施治兼用西药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有穴位贴敷小儿推拿捏脊等多项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并研制出止咳贴清热贴止痛贴止泻贴等多种内病外治的中药贴敷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好评
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1
在儿科特色治疗室内,不少患儿家长在陪 宝宝来接受小儿中医特色治疗。我科根据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不同的发病类型, 在辨证施治、兼用西药的基础上,开设了 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有穴位贴敷、小儿 推拿捏脊、等多项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 术,并研制出止咳贴、清热贴、止痛贴、 止泻贴等多种内病外治的中药贴敷,得到 广大患儿家长的好评。
13
清热解毒贴:适用于疱疹性咽炎、 扁桃体炎、上感等咽部感染者,对 慢性咽炎亦有效 。
14
腹痛贴:适用于腹痛患儿,排除外 科疾病的患儿 。
15
腹泻贴:适用于腹泻患儿,包括感 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
16
9
常见病的推拿疗法
咳嗽—小儿推拿可摩腹、捏脊、按 揉足三里,运内八卦宽胸利膈、理 气化痰、行滞消食,既能宣肺止咳 化痰,又能健脾消食行滞,对脾、 肺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10
常见病的推拿疗法
感冒—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小儿一年2-3次感冒属正常,但 很多小儿频繁感冒,甚者一月一次, 小儿推拿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 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在小儿 体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 治感冒的目的。
2
中医特色治疗之小儿 捏脊篇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 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 以又称“捏积疗法”,它具有疏通 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 力等作用。
3
捏脊适用于:腹泻、便秘、发热咳 喘、小儿斜颈、夜啼、厌食、增强 免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目录1.拔罐法 (2)2.耳穴压豆 (5)3.穴位敷贴 (7)4.中药灌肠 (9)5.中药外敷 (12)6.艾灸 (14)7.雾化吸入 (17)8.针灸疗法 (19)9.熏洗 (23)10.推拿 (25)11.刮痧 (28)12.换药 (30)1.拔罐法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凝血机制是否正常5.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二)目的1.缓解急慢性疼痛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2.感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痛(四)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五)告知1.由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大小相关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2.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六)物品准备1.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玻璃管、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小口瓶、纱布2.治疗单、手消毒剂(七)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者信息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4.在选好的部位进行拔罐,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5.常规留罐10-15min后起罐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7.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8.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4.乙醇棉球勿过湿,避免烫伤5.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6.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料7.使用过的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2.耳穴压豆概述: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5.心理状况(二)目的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三)适应症1.胆石症、胆囊炎、胃痛、腹痛2.冠心病、高血压病、失眠、眩晕、水肿、颈椎病、腰痛、月经不调、支气管哮喘(四)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五)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菜籽、王不留行籽、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一镊子夹住菜籽、王不留行籽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留豆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埋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3.穴位敷贴概述: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有独特的疗效。

(一)评估1.当前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3.实施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二)目的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肠炎、痢疾、腹胀、腹痛、腹泻、便秘2.咳嗽、哮喘、痹症(四)禁忌症1.孕妇腹部2.对药物过敏者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皮疹者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使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皮肤红肿(六)物品准备碘酒、酒精、敷贴用药、纱布袋(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敷贴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敷贴部位4.敷贴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敷贴部位皮肤情况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凡用膏药贴敷,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绷布固定贴敷药物3.贴敷当天避免贪凉4.注意室内通风,适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5.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6.贴敷部位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

4.中药灌肠概述: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评估1.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2.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3.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二)目的解除或缓解各种肠道疾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肠道内毒素血症(三)适应症急慢性肠炎、便秘、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等(四)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的病人;腹痛、胃肠道出血及严重心脏疾患不宜灌肠。

(五)告知1.灌肠后有便意,应尽量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避免立即排出2.可使原有腹痛等症状加重,应嘱患者尽量忍耐(六)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水温计、注洗器、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钳、止血夹、一次性中单、卫生纸、垫枕、便盆、中药液(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2.测量药液温度,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3.摆好体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 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4.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5-20cm,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再注入温开水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5.擦净肛门并在肛门处轻轻按揉6.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5.中药外敷概述: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中药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心理状况(二)目的缓解或解除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节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的功能(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症(四)禁忌症1.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该药2.皮肤溃疡、水肿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治疗处皮肤瘙痒(六)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漏敷药部位3.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4.药末经清水、或醋、蜂蜜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4.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6.艾灸概述:是指将艾条点燃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反复熏烤,以达到温经通络、趋势散寒的目的。

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有独特的疗效。

(一)评估1.当前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3.实施艾灸部位的皮肤情况(二)目的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肝炎、肝硬化、肝癌、肠炎、痢疾、腹胀、腹痛、腹泻、便秘2.咳嗽、哮喘、痹症(四)禁忌症1.孕妇腹部2.对药物过敏者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皮疹者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使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皮肤红肿(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镊子、凡士林、小口瓶、以及根据医嘱患者所需要的中药药丸、必要时备屏风和浴巾。

(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施灸部位4.施灸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敷贴部位皮肤情况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凡用药丸施灸,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在点燃艾条距离皮肤3公分处施灸,及时除掉艾灰,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避免灼伤。

3.施灸当天避免贪凉4.注意室内通风,适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5.施灸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6.施灸部位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

7.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法主要是通过超声波能将药液变成微小的药物颗粒,悬浮于空气当中,随患者的呼吸达到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评估】1、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2、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治疗计划的了解,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3、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

【准备】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冷蒸馏水、安尔碘、棉签、一次性敷贴、污物缸、锐器盒,注射器、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盛治疗巾、螺纹管和一次口含嘴)、超声雾化、吸入器、快速手消、治疗车下层0.05%的含氯消毒液、污物桶。

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方法】接到医嘱,处置医嘱→携用物(护理记录单、手消、治疗盘、手电筒)对病人进行评估→核对床位号-评估解释→手消治疗室洗手、戴口罩→检查雾化吸入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取下储药罐水槽内加入冷的蒸馏水至水位线→倒蒸馏水于雾化罐内(检查透声膜是否完好)→核对药液、检查药液外包装→检查液体名称、浓度、有效期、有无沉浊、变色、瓶颈有无松动→开瓶塞→消毒瓶口→检查注射器→抽吸药液于雾化罐内→再次消毒瓶口→取封口贴贴于瓶口→写上开瓶时间、签名→安装雾化罐→再次核对安瓿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置雾化吸入器于床旁→连接电源,打开开关→安置合适体位→铺治疗巾与患者颌下→连接螺纹管道及一次性口含嘴→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调节时间(15~20分钟),调节雾量→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也可用面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元→手消→记录结束雾化取下口含嘴→擦干患者面部→分离螺纹管与一次性口含嘴,口含嘴丢于污物桶内→关闭电源→将螺纹管浸泡于0.05%含氯消毒液中→取下治疗巾→整理床单元→解释手消→记录携用物回治疗室8.针灸儿科常见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亦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兹综述如下:1 遗尿付氏[1]等头针组取穴顶中线(百会→前顶),体针组取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三阴交穴,都使用G6805治疗仪,以2次/s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强度以患儿能忍受为宜,每次治疗15min,结果显示2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组优于体针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