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8.26月光曲》第一课时课件

我会读
谱写 传说 莱茵河 幽静 入场券 蜡烛 失明 陌生 盲姑娘 纯熟 清幽 琴键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霎时间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读准“啊”的变调: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na)!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 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 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ua)!”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 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na)!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 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 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ua)!”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 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 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 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 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 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 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 大海。
谱写 传说 莱茵河 幽静 入场券 蜡烛 失明 陌生 盲姑娘 纯熟 清幽 琴键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霎时间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我会读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月光曲》第一课时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能分辨事物和联想。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点: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1、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录音磁带,投影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情。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
(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2、介绍贝多芬: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贝多芬的资料,下面请把你们搜集来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26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或听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三、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其它段落,找出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多读几遍,想象描绘的景象。
(第九自然段)3、画出描写皮鞋匠联想的句子。
4、体会感悟。
(1)课件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大大的眼睛。
(2)请学生自由读这个句子,大家读了觉得怎么样?还美吗?我们来读这些联想的句子。
a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洒遍银光。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3)汇报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4)欣赏画面,倾听音乐,感情朗读(5)指导朗读这段课文,并初步背诵。
五、结束语: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26月光曲(第1课时)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到七自然段。
板
书
设
计
26月光曲
散步(听)谈话(同情)
贝多芬
走近(弹)曲子(激动)
布置
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后记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能够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
2、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
3、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3、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检查预习。
26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6 月光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事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重点难点】1.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事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准备】1.搜集贝多芬的资料。
2.乐曲《月光曲》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喜欢)2、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认真听一听。
【播放音乐】3、刚才大家听的音乐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26 月光曲】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内容。
1、请大家打开课本P139,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思考)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2)4、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弹了第一首曲子的?(学生找文段句子)5【出示兄妹的对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通过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兄妹俩很穷,妹妹渴望听贝多芬弹奏乐曲,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她为什么要对哥哥这么说?(姑娘这样说是对哥哥的劝慰,她怕哥哥因为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
小学语文六上26月光曲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想到。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结合学生回答作画:"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涌向岸边"
指点:可见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
人激动的情景。
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旬里可以看出?("他飞奔口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小云"吗?从整个句子看,是"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一想,这儿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缕一缕"的微云又是什么样儿的,你们说老师画。
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怎么样?
(4)第三幅画面:
描述: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相关事迹,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才华。
2.理解课文《月光曲》的内容,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才华。
2.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描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片段。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贝多芬的相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才华。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片段让你感受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五、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片段,巩固记忆。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贝多芬及《月光曲》。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月光曲》的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谁来说说贝多芬的音乐才华?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片段让你感受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艰辛?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四、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月光曲》的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6.月光曲-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

26月光曲【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木课生字、词语。
3.研读第1——7小节,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第一次弹奏曲子的过程。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同学们,听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
这是100多年前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2.出示课题:26月光曲3.(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图像)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 12. 16—1827. 03. 26),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重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4.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对音乐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开始走近这首乐曲。
在导入课题时,对作者贝多芬的简单了解,以此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1.(出示媒体)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乞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2)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哪首是《月光曲》?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哪首是《月光曲》?贝多芬弹奏了两首曲子,第二首是《月光曲》说明:在自学中通过初读感知,对整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研读课文做好准备。
月光曲第一课时

月光曲作者: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小学金婉贞何丽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文章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同时使人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实践中相机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让学生在文本阅读探究中知情,在展开想象中悟情,在师生对话中融情,在读写练笔中传情,感受曲之妙,人之美。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体现语文教学本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看《贝多芬传》;预习《月光曲》,自学课文中的8个生字和15个新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并能背诵。
3.会选用几个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学会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并尝试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重点: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音乐导入,介绍背景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深沉地)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26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 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 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 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自主学习 读悟结合
默读1-5自然段,思考:
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了一 首曲子?说说你的体会。
重点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na
26 月光曲
贝 多 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 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跟父亲学音 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 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 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 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 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他一生 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 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月光曲》就 是其中的一首。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幽静、蜡烛、 恬静、琴键、陶醉、微波粼粼”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 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音乐 的魅力, 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 民的博大高尚的情怀。
我记得这些词语
莱茵河 蜡烛
陌生 盲姑娘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 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 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ua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 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 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记录
恬静 幽静 清幽
谱写 失明 纯熟 陶醉 飞奔 苏醒
选词填空 寂静 幽静 清幽 恬静 安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6 月光曲 (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艺术家。
2. 认写11个生字,理解“幽静,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研读课文,体会两次感动。
(走进茅屋后的感动、弹完一曲后的感动。
)教学重点:体会贝多芬的两次感动。
(走进茅屋后的感动、弹完一曲后的感动。
)教学难点: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
(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可课件准备:幻灯片、音乐《月光曲》。
课前激趣播放《月光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说说你的感受。
师:音乐总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听着美妙的音乐,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PPT2:贝多芬名言)师:通过读这句话,谁来说说贝多芬的幸福是什么?(为穷人造福。
用音乐为穷人造福。
用他的音乐给穷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觉。
)师: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他是否是这样做的呢?通过学习今天的课文,你将会对贝多芬有更多的了解。
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月光曲》。
(板书课题:月光曲)师:齐读课题师:《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大家了解贝多芬吗?(学生简单汇报交流,【出示课件3:贝多芬的简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板书:贝多芬)师:同学们,《月光曲》的谱成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欣赏贝多芬艺术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去感受贝多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吧!现在请同学打开书,小组里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
(出示课件:读前温馨小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3、把打动你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生: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巡视)师:看到同学读书专注的神情,听到笔在纸上流动的“沙沙”声。
老师真的很欣慰。
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5:生字词】莱茵河盲姑娘蜡烛琴键谱成波光粼粼霎时间记录陌生陶醉纯熟幽静生:读(请2名学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第1课时】》课件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易读错字
莱茵河(yīn
•
√ 霎时(shà • √
yīng) 波光粼粼(lín
chà)
•
√
nín)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多音字
qū(曲线 曲解) sàn(散步) 散 曲 qǔ(歌曲 戏曲) sǎn(散漫) 弹
tán(弹琴) dàn(子弹)
传
chuán(传说 流传) zhuàn(自传 水浒传)
√
(2)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 dí)人的(de
√
√
dí)
√
确是贝多芬。 (3)盲姑娘从美妙的乐(yuè lè)声中感受到了快乐(yuè lè)。
√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là zhú mò shēnɡ shà shí qín jiàn
蜡 烛
陌 生
霎 时
蕴 含
3.比一比, 再组成词语。 茵( 绿茵茵 ) 菌( 细菌 ) 育( 教育 ) 盲( 盲人 )
书写指导:艹的横长盖住下 部,“因”外部方正,里面 不宜太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là
蜡
结构:左右 音序:L 组词:蜡烛 部首:虫 蜡笔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 “昔”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造句:老师就像蜡烛,点 燃自己,照亮别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mò
陌
结构:左右 音序:M 部首:阝 组词:陌生 阡陌 造句:陌生的城市中,一 切都是那么新奇。
书写指导:“艹”左边窄长, 右边稍宽“百”第一横较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mánɡ
盲
结构:上下 音序:M 部首:目 组词:盲姑娘 盲人 造句:小华今天中午扶一 位盲人过马路。 书写指导:上横最长, “目”和上部的竖折同宽。
26《月光曲》第一课时

2.说说你对贝多芬的了解。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注意音难:“券”“霎”“茵”的读音。形难:“幽”的笔顺;“券”和“卷”的区别
“粼”的左边要写清楚,“盲”不要多写一点)
(完成随堂笔记一)
1.快速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课文哪部分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内容?
3、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导学准备】
贝多芬的资料和《月光曲》的音像资料。摘抄卡。
【导学流程】
课堂
元素
导学
流程
智导自探
10分钟
合作探究
12分钟
展示评价
10分钟
学习检测
5分钟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回归整体,合作交流
1.《月光曲》是本课的课题,它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
2.带着大家读词语,说词义。
展示二:
展示交流各组提出疑问,不能解决的疑问留给下节课。
随堂笔记一
我能正确美观地把生字写一遍: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券()盲()
卷()育()
茵()腊()
菌()蜡()
随堂笔记二
课文主要讲了国著名音乐家谱写的过程,全文可分为
段,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等级评定:
总结课文(3分钟):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心学校“三环两线”责任课堂语文导学稿
编号:6161主备教师:____日期:班级:姓名:审核:
导学课题:26《月光曲》(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26.月光曲第一课时

累计第(81)节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本课8个生字词,提醒学生读准“茵”“霎”“粼”的读音,注意“盲”字的书写,读准“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读法。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
)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
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
曲子写好
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六课《月光曲》课件(第一课时)

课后作业
1、会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月光曲此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sh霎时jin琴键mng盲人粼粼点击记录词语学习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波光粼粼初读感知跟着课文朗读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月光曲
(第一课时)
学习导航
初读感知 生字学习
词语学习 课后作业
初读感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生字学习
点击
茵 yīn 陌 mò n 键 jià 霎 shà
绿茵 陌生 琴键 霎时
蜡烛 蜡 là ng 盲人 盲 má n 粼粼 粼 lí 录 lù 记录词语学习谱写源自幽静蜡烛失明
纯熟
陌生
记录
清幽
莱茵河
琴键
霎时
陶醉
飞奔
波光粼粼
初读感知
跟着课文朗读再次朗读课文,说 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参考《月光曲》课文朗读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幽静、蜡烛、 恬静、微波粼粼、琴键、陶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初读感知
•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著名作曲家。
• 他的作品,在欧洲音乐 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 《月光曲》此曲是贝多芬 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 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围绕《月光曲》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自主学习——完成问题。
研:轻轻说,仔细听,我研讨,我进步!
合作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展、练:大胆说,勇敢辩,我展示,我自信!
集体交流:汇报习所得。
巩固提升-----入情入景,欣赏音乐。
初听音乐,初步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兄妹对话——进屋弹奏
巧遇知音——再弹一首
课后反思:
学习重点: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学习策略:扎实预习,积极交流,阅读梳理概括。
教学流程
教学调整
温故知新——检测旧知
1、读写下列词语。
莱茵河蜡烛陌生盲姑娘琴键波光粼粼霎时
2、交流课前搜集的贝多芬资料。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继续扎实字词基础,了解贝多芬
资料。)
导学释疑——顺学而导
导:(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策略、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学习策略:扎实预习,积极交流,阅读梳理概括。
(设计意图:初听音乐,感受音乐魅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检测反馈——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
继续阅读课文,了解《月光曲》表现的意境。
作业设计:
继续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板书设计:(知识梳理)
26.月光曲
听到琴声——走进茅屋
定边镇学区学校发展共同体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26.月光曲
所属单元
第八单元
本课教学总共2课时,第1课时。
主备人
左志旌
参加人
王红艳 郑小丽王海嫣 薛翠
审核组
六年级语文组
审核
领导
白树旺杜勰王蓉
分享
学校
分享人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