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数据通信与物理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信息产业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方案
信息产业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方案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 (3)1.1 数据通信概述 (3)1.2 数据通信技术 (3)1.2.1 传输介质 (3)1.2.2 传输技术 (3)1.2.3 交换技术 (3)1.3 数据通信协议 (4)1.3.1 物理层协议 (4)1.3.2 数据链路层协议 (4)1.3.3 网络层协议 (4)1.3.4 传输层协议 (4)1.3.5 应用层协议 (4)第二章网络架构与设计 (4)2.1 网络拓扑结构 (4)2.2 网络设备选型 (5)2.3 网络设计原则 (5)第三章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 (6)3.1 数据传输方式 (6)3.1.1 并行传输 (6)3.1.2 串行传输 (6)3.1.3 同步传输 (6)3.1.4 异步传输 (6)3.2 交换技术概述 (6)3.2.1 电路交换 (6)3.2.2 报文交换 (7)3.2.3 分组交换 (7)3.2.4 光交换 (7)3.3 传输介质与设备 (7)3.3.1 传输介质 (7)3.3.2 传输设备 (7)第四章网络安全概述 (7)4.1 网络安全概念 (7)4.2 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 (8)4.3 网络安全策略 (8)第五章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8)5.1 防火墙概述 (9)5.2 防火墙技术分类 (9)5.2.1 包过滤防火墙 (9)5.2.2 状态检测防火墙 (9)5.2.3 应用层代理防火墙 (9)5.2.4 混合型防火墙 (9)5.3.1 部署策略 (9)5.3.2 配置要点 (10)第六章虚拟专用网络(VPN) (10)6.1 VPN概述 (10)6.2 VPN技术原理 (10)6.2.1 加密技术 (10)6.2.2 隧道技术 (10)6.2.3 身份认证技术 (11)6.2.4 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PDN) (11)6.3 VPN部署与管理 (11)6.3.1 VPN部署 (11)6.3.2 VPN管理 (11)第七章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 (11)7.1 数据加密概述 (11)7.2 加密算法与应用 (12)7.2.1 对称加密算法 (12)7.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12)7.2.3 混合加密算法 (12)7.3 认证技术与应用 (12)7.3.1 数字签名 (12)7.3.2 数字证书 (13)7.3.3 MAC (13)第八章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护 (13)8.1 入侵检测概述 (13)8.2 入侵检测系统 (13)8.2.1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3)8.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13)8.3 防护措施与策略 (14)8.3.1 防火墙 (14)8.3.2 入侵检测系统 (14)8.3.3 安全策略 (14)8.3.4 安全培训与意识 (14)8.3.5 安全审计 (14)8.3.6 应急响应 (14)第九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4)9.1 数据备份概述 (15)9.2 数据备份策略 (15)9.2.1 备份类型 (15)9.2.2 备份介质 (15)9.2.3 备份频率 (15)9.2.4 备份方式 (15)9.3 数据恢复技术 (15)9.3.1 文件级恢复 (16)9.3.3 数据库级恢复 (16)9.3.4 分布式系统恢复 (16)9.3.5 云存储恢复 (16)第十章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16)10.1 风险管理概述 (16)10.2 风险评估与识别 (16)10.2.1 风险评估 (16)10.2.2 风险识别 (17)10.3 风险防范与控制 (17)10.3.1 风险防范 (17)10.3.2 风险控制 (17)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1.1 数据通信概述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网络工程师教程6
第6章广域网基本要求:了解广域网的特点、服务类型及实现方式;了解常见的广域网设备;了解若干典型的广域网协议和技术,包括PPP、ISDN、ATM、帧中继和SDH技术等。
本章难点:无教学时数与实验:3-4学时,无实验。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关于局域网的知识,本章将介绍有关广域网技术的知识。
广域网是一个地理覆盖范围超过局域网的数据通信网络。
如果说局域网技术主要是为实现共享资源这个目标而服务,那么广域网则主要是为了实现广大范围内的远距离数据通信,因此广域网在网络特性和技术实现上与局域网存在明显的差异。
6.1广域网概述6.1.1 广域网的特点与局域网相比,广域网的特点非常明显。
首先是广域网的地理覆盖范围至少在上百公里以上,远远超出局域网通常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小覆盖范围;其次,如前所述,局域网主要是为了实现小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而设计的,而广域网则主要用于互连广泛地理范围内的局域网;第三,局域网通常采用基带传输方式,而广域网为了实现远距离通信通常要采用载波形式的频带传输或光传输。
第四,与局域网的私有性不同,广域网通常是由公共通信部门来建设和管理的,他们利用各自的广域网资源向用户提供收费的广域网数据传输服务,所以其又被称为网络服务提供商,用户如需要此类服务需要向广域网的服务提供商提出申请;第五,在网络拓扑结构上,广域网更多的采用网状拓扑,其原因在于广域网由于其地理覆盖范围广,因此网络中两个节点在进行通信时,数据一般要经过较长的通信线路和较多的中间节点,这样以来中间节点设备的处理速度、线路的质量以及传输环境的噪声都会影响广域网的可靠性,采用基于网状拓扑的网络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广域网链路的容错性。
6.1.2 广域网服务的实现模型当用户向服务提供商申请广域网服务时,需要购买一些连接广域网所需的基本设备,图6.1给出了实现广域网服务的一般模型,图中相关设备和术语的说明如下:z用户端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物理上放置在用户一侧的设备,包括属于用户的设备或服务提供商放置在用户侧的设备。
第6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Type5 FF HES (H2)
其 它
HART适用于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过渡性产品 LonWorks广泛应用于楼宇自动化、能源计量管理、交通运输等行业
CAN广泛应用于离散控制领域,如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间的数据通信
7. 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
7.1 FCS与DCS的比较
FCS是在DC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CS顺应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潮流, 这已是业内人士和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FCS在开放性、控制分散等诸多方面都优于传统DCS,代表着自动控制 系统的发展方向与潮流。 DCS则代表传统与成熟,DCS以其成熟的发展、完备的功能及广泛的应 用而占居着一个尚不可完全替代的地位。 ① 技术原因 影响FCS发展、制约FCS应用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H2(HSE)
PLC等其 它控制站
网桥
H1低速现场总线
Type1 FCS结构示意图
FF是Type1的一个子集。
主要应用于啤酒、食 品、农业和饲养业等 Type4 P-Net Type6 SwiftNet Type2 ControlNet Type3 ProfiBus Type7 WorldFIP Type8 InterBus Type1 IEC总线(H1)
2.现场总线的发展
(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正是顺应了上述的用户要求,采用了 现场总线这一开放的、可互连的网络技术将现场的各种控制器和仪表 设备相互连接,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护 费用。因此,FCS 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可以互连的、低成本的、 彻底分散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1984年,美国仪表协会(ISA)下属的标准与实施工作组中的 ISA/SP50开始制定现场总线标准;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决定 由Proway Working Group负责现场总线体系结构与标准的研究制定 工作;1986年,德国开始制定过程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bus)标 准,简称为PROFIBUS,由此拉开了现场总线标准制定及其产品开发 的序幕。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组织或机构(如WorldFip等)也开始从 事现场总线标准的制定和研究。
第6章计算机网络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
各层次最主要功能归纳
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 么?”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轮 到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即相当于“ 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交换和路由选择,即相当于“走哪条路可 到达该处?”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即相当于“每 一步该怎么走?”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即相当于“对 上一层的每一步应该怎样利用物理媒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4.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介质中的红外线、激光、微波或其他无 线电波由于不需要任何物理介质,非常适用于特殊场 合。它们的通信频率都很高,理论上都可以承担很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 (1)无线电短波通信 (2)微波传输 (3)红外线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6.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总线型结构 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局域网的各结点都连接 到一条单一连续的物理线路上,如图2-2所示。网上 任何一个结点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传 输扩散,并且能被总线中任何一个结点所接受。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灵活 方便设备扩充 网络速度很快 设备量较少 价格低廉 安装方便 共享资源能力强 便于广播式工作 缺点: 对线路故障敏感 只能有一个节 点来发送数据 线路上任何一处 故障会导致整个 网络的瘫痪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6.1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6.1.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网络设备和通讯线路把分布在 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运行网络 系统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通信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
习题解答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习题中的某些问答题是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理解书本知识,并不一定适合作为考试题目,给出的答案也仅供参考,学生不应该死记硬背。
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
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
1-3试从建立连接、何时需要地址、是否独占链路、网络拥塞、数据是否会失序、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适用的数据传输类型等多个方面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特点。
解答: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解答: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解答: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课程代码: ZB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学分: 4 学时: 64开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订人:谭晓东制订日期: 2011-11-20审核人:审核日期:审定人: 审定日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的性质《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
(二)课程的目的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及网络应用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及应用技术,具备较强的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运用能力,从而为后续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操作系统、数据通信、计算机组成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方法及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3)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OSI模型和TCP/IP模型、协议的构成要素、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用户的概念;(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时延等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TCP/IP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时延的计算。
【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第二节因特网概述;第三节因特网的组成;第四节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第五节计算机网络的类别第六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第七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教学要求】(1)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点、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数字系列SDH和宽带接入技术;(2)理解物理层基本概念、基带传输及接口标准;(3)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数据交换技术分类与特点。
《计算机网络》第6章课后习题
1.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较小的地域范围。
2)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
3)通常为一个单位所建,并自行管理和使用。
4)可使用的传输介质较丰富。
5)较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6)有限的站点数量。
2. 局域网的3个关键技术是什么?试分析10BASE-T以太网所采用的技术。
参考答案:局域网的三个关键技术是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形式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0BASE-T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为星型(逻辑拓扑结构为总线型),采用基带传输,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以太网与总线网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总线网是指拓扑结构为总线的网络,而以太网是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早期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采用了总线型拓扑,也属于总线型网络,但现在的以太网大多为星型拓扑。
4.以太网与IEEE802.3网络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二者都采用了总线型拓扑结构和基带传输方法,并且都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不同之处主要有:1)帧结构有些细微的差别:帧首部的第13-14位的定义不同,IEEE802.3定义为数据字段的长度,而DIX Ethernet II定义为网络层协议类型;2)介质稍有不同,IEEE802.3标准定义了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三种介质,而DIX Ethernet II只使用同轴电缆。
5.IEEE 802标准规定了哪些层次?参考答案:IEEE 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
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子层。
6.试分析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中。
CSMA/CD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介质:①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②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介质空闲,就立即发送;③站点在发送帧的同时需要继续监听是否发生冲突(碰撞),若在帧发送期间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串阻塞信号以强化冲突,保证让总线上的其他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④发送了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返回步骤①重试。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述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播送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假设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那么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 因特网开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开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局部、核心局部。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效劳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局部最重要的功能。
1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12.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面向连接的〕1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5. 路由器那么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 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似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局部〕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9.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本文所有的习题均来自教师上课布置的题目和书上,答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1.术语解释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以一个你所熟悉的因特网应用为例,说明你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请分别举出一个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5.何为计算机网络的二级子网结构?请说明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6.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图。
7.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8.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解释下列术语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封装数据解封装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C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属于 OSI 模型的功能。
BA.网络层 B.表示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4.O SI 参考模型包括哪 7 层?5.同一台计算机之间相邻层如何通信?6.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如何通信?7.简述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8.简述数据发送方封装的过程。
9.O SI 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数据单元分别是什么?10.在 TCP/IP协议中各层有哪些主要协议?11.试说明层次、协议、服务和接口的关系12.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13.试比较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2.81.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解析: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就相当于生活中的电话系统和普通邮政系统所提供服务。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业控制⽹络》课程教学⼤纲《⼯业控制⽹络》课程教学⼤纲课程编码:T1060260课程中⽂名称:⼯业控制⽹络课程英⽂名称: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总学时:40讲课学时:28实验学时:12学分:2.5授课对象:电⽓⼯程及其⾃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路集成电⼦技术嵌⼊式系统原理及应⽤⼀、课程教学⽬的⼯业控制⽹络即现场总线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技术发展汇集成的结合点,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络发展到现场的结果。
现场总线是⾃动化及电⽓⼯程领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热点。
现场总线已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防领域中获得了⼴泛应⽤,⽽且应⽤得越来越普遍。
例如,对于电⽓⼯程领域,在现代电机驱动与控制装置(如变频器)中、在数字化变电站、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在智能电器中、在楼宇⾃动化装置中,⼏乎均要求配置现场总线通信接⼝;对于国防领域,在航空航天设备、舰船、装甲车辆中均使⽤了现场总线系统。
本课程以现场总线基本技术及其节点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是使学⽣掌握现场总线通信与⽹络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并理解现场总线协议/规范,能够设计⼀般设备的现场总线通信接⼝,掌握典型现场总线系统的基本应⽤技术,并为学⽣进⾏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和现场总线分析奠定⼀定的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络与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国际标准现场总线及其它主流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现场总线节点设计以及现场总线系统应⽤技术基础。
第1章绪论现场总线的发展历程、概念、组成、技术特点与优点,标准及应⽤领域。
第2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络基础数据编码⽅式、信号传输⽅式、通信⽅式等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硬件组成与介质访问控制⽅式等计算机⽹络基础知识;协议分层、接⼝和服务、服务原语等计算机⽹络基本理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及其优缺点,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较。
什么是物理层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什么是物理层协议篇一:计算机网络原理物理层接口与协议计算机网络原理物理层接口与协议物理层位于osi参与模型的最低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
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
物理层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连接和释放物理信道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和程性的特性。
其作用是确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图3-1dtc-dce接口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做的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5建议书第一级(物理级)中也做了类似的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这里的dte(dateterminal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它们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如计算机、终端等;dce(date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或datecommunications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等。
dte-dce的接口框如图3-1所示,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上是dte和dce或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主要解决网络节点与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电气信号特性、信号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不同的制造厂家能够根据公认的标准各自独立地制造设备。
使各个厂家的产品都能够相互兼容。
1.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
个人公众号:飞享第一章: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2.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计算机连在一起。
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通常称为主机。
3.互联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用来通信。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服务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4.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5.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6.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约定。
由语法,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者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7.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8.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P2P)。
9.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组成。
运输层最重要的协议是TCP和UDP协议,而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协议。
10.分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最常用的分组交换是使用无连接的IP 协议,数据传输过程,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1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整个通信的过程,通信的双方自始至终占用着所使用的物理信道。
12.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整个报文在网络的结点中存储下来,然后再转发出去。
13.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14.带宽:网络的通信链路传送数据的能力,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复习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本章要点: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相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的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本章要求熟悉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发展过程等内容,同时还要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层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掌握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强,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用处,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它用来快速传送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闻消息、咨询信息、图片资料、报纸版面等。
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将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单位或部门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调配、控制和管理。
“资源”指的是网络中所有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
当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或该计算机正在处理某项工作时,网络可将新任务转交给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处理能均衡各计算机的负载,提高处理问题的实时性。
2、网络与因特网的概念网络是把许多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
因特网:网络的网络3、因特网的发展:ARPAnet;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比较一、填空题1、网络是把许多具有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2、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指的是。
3、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
4、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用处,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以及。
5、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和两个部分。
6、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
第6章(1)计算机网络概述
28
网络体系结构:指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和在各层上使用的全部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框架,它使这些用不同媒介连接起来的不同 设备和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可实现互操作,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 求。任何厂商的任何产品、以及任何技术只要遵守这个空间的行为规则, 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处理方法解决问题,把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划 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在不同层上予以解决。
29
接口:
每层都是建筑在它的前一层的基础上,每层间有相应的通信协议,相 邻层之间的通信约束称为接口。 接口用于说明上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
服务:
在分层处理后,相似的功能出现在同一层内,每一层仅与其相邻上、 下层通过接口通信,该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服务用于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
上、下层之间的关系是下层对上层服务,上层是下层的用户。
30
相关国际机构简介: 在计算机网络标准领域中,有各种类型的组织参与标准的指定和推广。
1.国际标准领域: 国际标准组织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位于瑞士的日内瓦,有100多个国家加入。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国家性民间组织,ANSI标准常常被ISO采纳为国际标准 电子及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 术组织之一,拥有来自175个国家的36万会员(到2005年)。
通信原理ch6_OSI模型
OSI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高层协议:负责 面向用户的信息 处理 高层与低层之间的接口, 负责将其连接起来
传输层
网络层Leabharlann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低层协议:负责底 层设备间的通信
18
OSI模型
Application Layer Presentation Layer Sess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Layer Physical Layer
11
面向连接服务
E 虚电路 A
12
面向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以邮政系统为模式。
每个报文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并且每一个报 文都独立于其他报文,经由系统选定的路线传 递。 正常情况下,当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时, 先发的先收到。但是,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出 现,而这种情况在面向连接的服务中是绝对不 可能发生的。
30
IEEE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
(二)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
(1)帧同步 (2)寻址(最近结点和下一结点地址包含在报 头和尾部中) (3)访问控制
(5)差错控制 (6)链路管理 (7)链路管理透明传输
(4) 流量控制
31
(三)网络层
网络层的特点: 负责将信息从一台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 台网络设备 决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即进行路 由选择。 设备建立一般被视为无连接 (connection-less),不需要进行连 接的建立和维护。
常见的协议:IP协议
34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第六章
第6章一.选择题1.如果要在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联网,一般应采用()的技术方案。
A:广域网B:局域网C:城域网D:ATM网答案:B2.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根据()的观点来定义的。
A:用户透明B:广义C:资源共享D:狭义答案:C3.()的特点是结构简单。
传输延时确定,但系统维护工作复杂。
A:环型拓扑B:树型拓扑C:星型拓扑D:网状拓扑答案:A4.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与()。
A:主机B:数据C:通信信道D:外设答案:B5.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处理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A:主计算机B:通信控制处理机C:通信线路D:终端答案:B6.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宽带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A:同轴电缆B:双绞线C:无线信道D:光缆答案:D7.()是指将模拟信号转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A:调制B:解调C:采样D:压缩答案:B8.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
A:bps B:MBC: bit D:byte答案:A9.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传输()代码比特序列。
A:十进制 B:二进制C:八进制D:十六进制答案:B10.Internet 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包括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
A:交换机B:数据库C:通信线路D:管理者答案:C二.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如何?答: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全的产物,是随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面发展起来的。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分布式处理的整个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实现,为用户构造分布式的网络计算提供了基础。
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较高级和昂贵,如巨型计算机、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部件,高分辨率的源光打印机、大型绘图仪以及大容量的外部存储器等。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
实用文档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基本概念第3章OSI模型第4章信号第5章编码第6章数字数据传输:接口和调制解调器第7章传输媒介第8章复用第9章错误检测与纠正第10章数据链路控制第11章数据链路协议第12章局域网第13章城域网第14章交换:一个网络层功能第15章综合业务数字网第16章X.25第17章帧中继第18章A TM第19章SONET/SDH第20章网际互连和网络设备第21章传输层第22章OSI高层第23章TCP/IP第1章绪论1.3 习题一、填空题1.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传递和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三网合一”的“三网”是指电信网、___________和计算机网。
二、选择题1.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资源共享,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
A.大型机B.通信系统C.服务器D.数据3.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
A.系统物理结构B.系统高层软件C.传输介质D.服务器类型4.网络协议中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的部分称为()。
A.语法部分B.语义部分C.定时关系D.以上都不是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A.工作原理B.时序C.进程D.传输服务三、简答题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异同点?3.什么是网络协议?它由哪几个要素组成?1.4 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资源共享2. 有线电视网二、选择题1. C2. D3. B4. B5. B三、简答题1. (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提高系统处理能力(4)分担负荷,提高效率(5)提高可靠性2. 共同点:一般的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所以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基本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3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数据 0
1
0
0
1
0
1
1
(a)非归零码
同步时钟
(b)曼彻斯特编码
(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数字编码方法
6.3.4 脉冲编码调制方法
模拟语音信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脉冲编码调制(PCM)
PCM的工作原理
数字语音信号
6.3.4 脉冲编码调制方法 采样、量化、编码
A 1.5 1.28≈1.3 1.0
//
时间t
6.7.2 时分多路复用 同步时分
T 主机A A 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CC D
T 主机A A 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CC D
T 1
B
B
D
t2
t3
A 第1帧
A 第2帧
t4
t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T 1
B
B
D
t2 t3 t4
AACCDBDB
第1帧
第2帧
t (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C 第3帧
信道1 信道2 信道3
//
60
64
68
72
频率(Hz) (c)
6.7.4 波分多路复用 ❖ 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光的频分多路复用) ❖ 共享光纤远距离传输
光纤1 功率
波长λ1 光纤2
功率
波长λ2
共享光纤 的波谱
功率
光栅
波长λ1 共享光纤
光栅
光纤3 功率
波长λ1 光纤4
功率
波长λ2
第3帧
CD t
第4帧
t 第4帧
6.7.3 频分多路复用 ❖ 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 ❖ 每个信道中心频率不同,各信道频率范围互不重叠 ❖ 一条通信线路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信道1 1-
信道2 1-
信道3 1-
300
3100
频率(Hz) (a)
信道1
//
信道2
//
信道3
//
60
64
68
72
频率(Hz) (b)
6.1.2物理层协议的类型 1.点-点通信线路物理层协议 ❖ 为建立、维护、释放数据链路之间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机械、电气、功能、规程) ❖ EIA-232-C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串行通信接口与调制解调器之间物理接口(机械、电气、功能、规
程)具体参数与工作流程 ❖ 家庭接入通过ADSL物理层协议(上行/下行传输速率标准、传输信号编码格式、电平、同步方
6.2.2 信号与信道 ❖ 通信系统数据:数字数据(离散值,如0、1比特数)、模拟数据(具有连续变化值,如音频数据) ❖ 电信:数字信号(离散信号,比特0、1表示不同电平信号)、模拟信号(电平幅度连续变化)
v(t)
v(t)
t a)数字信号
t b)模拟信号
6.3 数据编码技术 6.3.1 数据编码类型
无线电
微波
红外
x射线
γ射线
f(Hz)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双绞线
卫星通信
同轴电缆
地面微波通信
无线电(AM) 无线电(FM)
电视频道
光纤
频段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6.5.4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无线通信
编码信号
6.4 数据通信系统结构与通信方式 6.4.1 数据通信系统结构
发送的二进制 比特流
在通信线路上 传输的数字信号
接收的 数字信号
接收的 二进制比特流
发送方 计算机
信源
数据信号 编码器
数据信号 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
通信线路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数据信号 接收设备
数据信号 解码器
接收设备
1.52≈1.5 1.26≈1.3
0.73≈0.7
0.5 0.27≈0.3
0
D8
D7
D6
D5
0.41≈0.4 0.12≈0.1
D4
D3
D2
D1
样本 D1 D2 D3 D4 D5 D6 D7
t D8
量化级 1 4 7 13 15 13 6 3
二进制编码 0001 0100 0111 1101 1111 1101 0110 0011
接收方 计算机
信宿
6.4.2 数据通信方式 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 串行通信:收发双方建立一条信道 ❖ 并行通信:收发双方建立多条信道
发送端
0 1 00 1 10 1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串行通信信道 (a) 串行通信方式
接收端
发送端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图9-18 蜂窝移动通信的结构
6.5.4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5.卫星通信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
发送站
地球表面 接收站
(a)点-点通信线路
接收站 接收站
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
发送站 (b)广播通信线路
接收站 接收站
6.6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6.6.1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 数据传输速率:S=1/T(T 发送每个比特所需时间),网络系统重要标志 ❖ 每秒传输数据代码比特数(bit/s,bps) 注意几点: ❖ 指结点向传输介质发送数据速率,即为发送速率 ❖ 计算速率使用十进制,1kbps = 1000bps ≠ 1024bps(存储计算用二进制) ❖ 比特率B(波特):用于模拟信号传输(每秒载波调制变化数,1/s) 数据传输速率S(bps)、波特率B(baud)关系 S = B·log2 k
第6章数据通信与物理层协议
❖ 物理层协议主要功能 ❖ ❖ 信息、数据、信号之间关系 ❖ ❖ 传输介质类型及主要特征 ❖ ❖ 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 ❖ 数据通信速率和带宽的定义 ❖ ❖ 数据传输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基本概念 ❖
6.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6.1.1 物理层的主要服务功能 ❖ 处于网络体系结构最底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 ❖ 数据链路通过物理层接口传送比特流数据 ❖ 将比特流进行编码,信号通过传输介质传输给下一个结点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 ❖ 物理连接建立 ❖ 维护与释放 ❖ 比特流传输
6.6.1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波特率(baud) 1200 1200 1200 1200
多相调制的相数 二相调制(k=2) 四相调制(k=4) 八相调制(k=8) 十六相调制(k=16)
数据传输速率(bps) 1200 2400 3600 4800
第9章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
6.6.2 信道带宽与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在有随机热噪声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传输速率Rmax为: Rmax=B·log2(1+S/N)(bps) B:信道带宽(Hz)、S/N:信噪比 ❖ 香农定理给出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极限值 ❖ 最大传输速率与带宽之间存在明确关系,可以用“带宽”表示“传输速率”
接收 发送
6.4.2 数据通信方式 3.同步传输、异步传输
t
SYN SYN
一个或多个 SYN字符
控制字符
… 数据字符 控制字符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起始位 (逻辑“1”)
终止位 (逻辑“0”)
同步传输工作原理
异步传输工作原理
6.5 传输介质 6.5.1 双绞线的主要特性
铜线 绝缘层
6.3.2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 ❖ 移幅键控ASK ❖ 移频键控FSK ❖ 移相键控PSK 绝对调相 相对调相 多相调制
b0 0
数据
(a)ASK
ω2 (b)FSK
b1
b2
b3
1
0
0
ω
ω1
ω2
ω2
b4
b5
1
0
ω
ω1
ω2
π
0
π
π
0
π
(c)PSK(绝对)
+0
+π
+0
+0
+π
+0
(d)PSK(相对)
模拟数据信号编码方法
输入
发送端 光电转换
(b)传输原理
光纤结构与传输原理
光纤
LED
光信号
光纤传输系统结构
涂覆层 包层
纤芯
接收端 光电转换 PIN
输出
6.5.4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1.电磁波谱与移动通信
可见光
紫外线
f(Hz) 100 102
104 106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1022 1024
射与接收功率、同步方式
6.2 信息、数据与信号 6.2.1 信息与数据 ❖ 通信目的:交换信息(信息载体是文字、语音、图形、图像 ❖ 数据通信: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比特流模拟/数字信号传输) ❖ 数据:信息的载体(涉及事物表示形式,数据所表示内容的解释) ❖ 数据通信:传输二进制代码比特流(而不是解释代码所表示的内容) 3种数据编码: ❖ CCITT国际编码(5bit字符) ❖ 扩充的二-十进制交换码(EBCDIC码) ❖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ASCII码)
式、连接接口等内容) ❖ 线缆调制解调器(有线电视线缆接入)物理层标准有:“线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DOCSIS”、
IEEE802.14物理层标准
6.1.2物理层协议的类型 2.广播通信线路物理层协议 ❖ 广播通信线路:有线、无线 ❖ 有线传输介质(以太网802.3协议)包括多个物理层协议 ❖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物理层标准: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 ❖ 无线个人区域网(IEEE802.15.4)物理层标准:无 线信道频段、调制方式、信号编码方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