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研究进展与应用
IoT中的数据关联与场景感知技术研究
IoT中的数据关联与场景感知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与传感器连接到网络上,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场景感知和数据关联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本文将探讨IoT中的数据关联与场景感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数据关联技术在IoT中,不同设备和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源头,并且可能具有不同的格式和结构。
数据关联技术的目标是将这些异构数据进行整合和关联,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数据。
1.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关联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噪声、填补缺失数据、处理异常数据等。
通过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可以提高后续数据关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数据模型与语义建模数据模型与语义建模是数据关联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数据进行建模和语义标注,可以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统一和标准化。
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统一建模语言(UML)和资源描述框架(RDF)等。
3. 数据集成与融合数据集成与融合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集成与融合方法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算法、图匹配算法等。
通过数据集成与融合,可以得到更加完整和全面的数据信息。
4. 数据关联与推理数据关联与推理是将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关联和推理的过程。
这涉及到数据关联规则的定义和应用,以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推理。
通过数据关联与推理,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
二、场景感知技术场景感知技术是对环境和用户行为进行感知和理解的技术。
在IoT中,通过传感器和设备获取的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场景感知,以实现更智能和自动化的服务。
1. 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实现场景感知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环境中的不同信息,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通过将多个传感器网络进行组合和整合,可以实现对复杂场景的感知和监测。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场景感知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浅析物联网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浅析物联网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物联网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用于实验数据采集、实验室环境监测、科学仪器设备控制、科研团队协作和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方面。
物联网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使科学家能够更快捷地获取数据、监测环境、控制设备、协作合作和分析数据。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在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科学家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科学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学进步和发现。
【关键词】物联网、科学研究、数据采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控制、团队协作、数据分析、便利、效率提升、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朮、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任何物体与网络的连接,使其具备识别、定位、追踪、监控、管理等功能,以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在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物联网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数据采集、实验室环境监测、科学仪器设备控制、科研团队协作和科学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物联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它将继续在科学研究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突破。
1.2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可以推动科技进步。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是源于科学家们对物理世界的研究和探索。
科学研究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规律和现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4年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研究》范文
《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无线频率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联网感知技术,RFID技术在数据传输、实时定位、安全防伪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对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RFID技术概述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和识别的技术。
它通过无线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追踪。
RFID技术具有读取速度快、识别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物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应用1. 数据传输:RFID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为物联网提供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手段。
在物流、仓储等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追踪和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2. 实时定位:RFID技术可以通过标签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差等信息实现物品的实时定位。
在医疗、安防等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病人的追踪和定位,提高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 安全防伪:RFID技术可以与加密算法相结合,实现物品的安全防伪。
在商品追溯、版权保护等领域,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四、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RFID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标签芯片的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标签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但性能却越来越强大。
新型的标签芯片可以实现更远的识别距离和更高的读取速度。
2. 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为了提高RFID技术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正在不断优化信号处理技术。
包括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信号的解码算法等。
3. 物联网与RFID的融合研究: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RFID技术与物联网的其他技术(如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应用与研究进展1.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概述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al Information NeuralNetworks,PINNs)是一种将物理学原理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这种方法利用了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以及对非线性、时变和非高斯数据的处理能力。
PINNs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气象预测、地震预测、流体力学、电磁场分析等。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核心思想是将物理系统中的观测数据作为输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这些数据的内在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提取数据中的复杂特征,从而提高问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
与传统的数值方法相比,PINNs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可以在更广泛的物理场景中发挥作用。
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和优化的方法,如自适应正则化、多模态融合、集成学习等,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如何将物理信息神经网络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问题求解。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方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将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物理信息的定义与分类基础物理信息:包括温度、压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基本测量数据,这些基础物理信息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结构物理信息:涉及物质的结构信息,如晶格结构、分子结构等,这些信息对于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尤为重要。
动态物理信息:描述物质世界的动态变化过程,如波动现象、电磁场变化等,对于研究物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复合物理信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由多种物理量共同作用产生的复合信息,如热力学中的热质传递过程涉及到的热量与物质的交互作用等。
这类信息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和模拟非常重要。
1.2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它由大量的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与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与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
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
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含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能够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估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进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
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
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与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进展重点。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察……………………….
物联 网技 术及其 应 用研 究进展
天 津市公安局 科技管理处
【 摘要】本文综述 了近几年物联 网技术 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总结 了物联网遇到的问题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 了展望。
李
洋 王 雯君
【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技术;云计算
1 . 前 言
2 . 5 G P S
候 、 高效率 、 多功 能、操 作 简单 、应用 广 泛 集和 处 理农业 现场 和养 殖业 及其 相应 病 虫害 等 特 点为物 联 网 中的定位 追踪 提供 了便 捷 的 的各 种信 息 物联 网在 现代 农业 领域 的应 用 服 务,使物联 网功能 更加 完备 。 包括 :监视农 作物 灌溉 情况 、牲 畜 的环境 状 2 . 6 云计算技术 况 、土壤 气候 变更 以及 大面 积 的地表 监测 , 云 计 算 是 分 布 式 计 算 技 术 的一 种 , 是 收集 温度 、风 力 、湿度 、大 气 、降 雨量等 , 当前计 算机 应 用的技 术 ,其基 本 工作流 程 如 从而进 行科学预测 ,帮助农 民减灾预 灾 。 下 :通 过 网络将 庞 大的 需求 分析 处理程 序 自 4 . 物联 网遇到的 问题 动 拆分 成无 数个 小 的子 程序 ,再经 众 多服 务 由于 物 联 网 的技 术 覆 盖特 性 ,其 带 来 器所 组成 的庞 大系 统经 搜寻 、计 算分 析 ,最 的社会 问题 比互 联网 更 多、更广 ,后果 更加 后将 处理 结果 返 回给用 户 。当物 联 网具备 一 严 重 。一是 由于 采用 了R F I D 、无线 数据 通信 定 的规模 后 ,如何 处理 庞大 的数 据量 是 一个 技 术 ,通过 单一 的商 品就 可获 得全 部 的商业 关键 的 问题 ,如果 数据 得不 到及 时 的处 理 , 信 息 ,使得 信息 窃取 手段 更加 方便 ,更 为 隐 便 有 丢 失 的 可 能 ; 而 如 果 暂 存 未 处 理 的 数 蔽 。二 是物 联 网的 目的是 整合 全球 的商 品供 据 ,那么 海量 的数 据所 需 的更 大的存 储 空间 应 链 ,因此 其 出现 问题 时所造 成 的经济 损失 也是 无法 预知 的 。因此 ,云计 算便 成为物 联 更 为 巨大 。三是 由于 物联 网涵 盖范 围更 为广 网 中处 理数 据的 强大 的工 具 ,于是 可视 之为 泛 ,信息 窃取手 段更 为方 便 ,从而 对 社会 国 物联 网的 “ 大脑 ” 。 家安全威胁 更加 巨大 。 5 . 建议和展 望 3 . 物联 网的应 用 物 联 网能满 足我们 对 生产 过程 、家 居生 物 联 网 固 然 给 我 们 构 建 了一 个 十 分 美 活 监控 、指 挥调度 、远程 数据 采集 和测 量 、 好 的蓝 图,我 国无 论是 政府 层面 还是相 关 的 远 程诊 断等 方面 的信 息化 需求 及机 器设 备 的 企业 和研 究领 域机 构在 物联 网 的研 究 和发展 智 能报 警和 控制 。 随着物 联 网规模 的不 断 的 上也 取得 了很 大 的进 展 ,但 物联 网的 实现还 扩大 ,它在各 行业将可 以被广泛应用 。 面临 着诸 多 问题 。首先 资金 和成 本的 问题 是 3 . I建 筑消 防 阻碍 物联 网 发展 最直接 的 因素 ,其次 包括 通 消防安 全系 统 由感 知层 、网络 层 、应用 信 的距离 、外部环 境指 标及 网络 安全 在 内的 层 组成 ,感 知层 由各种 具有感 知 能力 的设 备 应 用 技 术 问题 、标 准 的 制 定 也 是 急 迫 需 要 组 成 ,这一 部分 主 要实 现感 知和 识别物 体 , 解 决 的。此 外物联 网 的发展 必然 要经 过产 业 采 集和 捕获 各种 使 用场 景产 生 的相 关信 息 , 化 的历程 ,物 联 网的产 业链 机制 的研 究 和完 同时执 行接 受 的各 项命 令 。网络 则是通 过 有 善有 待 时 日,物 联网 的发展 还 需要考 虑 隐私 线 和无 线 网络将 感 知层 的险 情隐 患传 递到应 保护 、云计 算、环 境保 护等 等若 干 问题 的影 用层 ,并将 应 用层 的消 防指 令传 回感 知层 。 响。 应用 层则 是包 含消 防部 门、防火 重 点部 门、 管理 人 员及火 灾相 关人 员 的信 息系 统 。应 用 参 考 文 献 【 1 】 吴乐南. 从采集型 多媒体 通信定义物联 网【 C 】 . 第六届 层信息丰 富 J 。 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 HM E 2 O 1 0 ) , 2 O 1 O . 3 . 2军事应 用 2 】 沈 阳, 吴 菲菲. 物联 网在建 筑物 消防 安金 中的应 用 美 军 近 几 年 来 连 续 启 动 一 系 列 的 研 究 【 q. 2 0 1 1 中国消防协会科 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 0 1 1 计划 ,探 索无 线传 感器 网络 在未 来 战争 中的 [ 3 ] 王培国, 林 红卫. 物联 网技术及 其军事应用探析【 C 1 . 四 应 用 。 美 国 国 防 部 高 级 研 究 计 划 局 自组 的 【 0 1 0 年学术年会论 文集 1 O . S e n s l T 项 目,通过 部署 在 战场 上的 不 同类型 川省通信学会2 周逢权, 李瑞生, 陈辉, 等. 面向智能 电网的物联 网应用 传感 器 组成 的传感 器 网络 ,使 士兵 可迅 速 、 分析 [ q. 中国智能 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0 1 1 . 全面 的 获得 战场 实况信 息 。在 实 际的应 用 中 5 1 潘 明, 钟锋. 物联 网在 现代农业上 的应 用研究Ⅱ 】 . 现代 应该 采2 o i I ( 0 . 不 同传 感器数据 分析应用 场景 j 。 3 . 3智 能电网 智 能 电 网之 所 以 能 够 实 现 电 网 的智 能 化 ,其 关键 意义在 于对 整 个 电网信 息 的充分 和及 时 的掌 握 。而 电网信 息 的充 分掌握 ,则 需要 良好 的通信 线路 和大 量 的终端 信 息采集 应用 ,使数 据安 全稳 定传 输 ,提升 数据 交换 的可靠 性 ��
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研究综述
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研究综述引言: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的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网络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
然而,在物联网环境下,由于网络不稳定、设备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挑战。
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研究和应用数据容错技术。
本文将综述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物联网数据容错技术的概述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旨在解决数据丢失、数据错误和数据完整性等问题。
通常,数据容错技术包括冗余数据存储、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校验和恢复等方法。
冗余数据存储通过在不同的节点或服务器上存储多个副本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采用各种算法和编码方法,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数据校验和恢复技术则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并在数据损坏或丢失时恢复数据。
二、物联网数据容错技术的研究进展1. 冗余数据存储冗余数据存储技术是数据容错的关键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多个设备或服务器上保存数据的多个备份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冗余数据存储技术包括主-备份复制、多副本一致性和数据片散列等方法。
主-备份复制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主节点和备份节点上,一旦主节点故障,备份节点即可接管并提供数据。
多副本一致性技术通过协议和算法来保持多个副本之间的一致性,以提供高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数据存储。
数据片散列技术通过将数据切分成多个片段,并在不同节点上进行存储,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分布性。
2. 错误检测和纠正在物联网环境下,数据传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位错误、丢包和重复数据等。
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旨在检测并纠正这些错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奇偶校验技术通过计算数据中的奇数位或偶数位的总和,并与存储的奇偶校验位进行比较,来检测错误。
CRC技术则采用多项式除法的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校验码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位错误。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那么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是怎样的,它的前景如何,和其他国家相比又是怎样的那?关键词:物联网国际中国前景正文:一、国际物联网产业相关动态1.美国:抛出“智慧地球”理念,引起全球物联网产业界高度关注。
美国是物联网技术的主导和先行国之一,较早开展了物联网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据美国科学时报报道,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马萨诸塞州剑桥城于2007年就着手打造全球第一个全城无线传感网。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并建议美国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
奥巴马对此给予积极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此后,物联网产业引发全美工商界的高度关注。
2.日本:信息战略升级,确保日本国际竞争地位。
日本政府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u-Japan”计划,着力于发展泛在网及相关产业,并希望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
在2009年8月,日本又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将传感网列为其国家重点战略之一,致力于构建一个个性化的物联网智能服务体系,充分调动日本电子信息企业积极性。
同时,日本政府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减轻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负担。
3.韩国:出台专项规划,瞄准一流信息强国。
在2004年韩国几乎与日本同步提出了“u-Korea”战略,并制定了详尽的“IT839战略”,重点支持泛在网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远程手术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远程手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医疗在智慧医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远程手术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应用,正在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创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远程手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医疗资源能够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分布,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远程手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远程手术的定义和意义远程手术,即通过网络连接远距离操作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是一种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患者和医生连接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
其核心是将医生的操作指令传输给手术机器人,使其可以在患者身上进行精准的手术。
远程手术的意义在于,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使各地区的患者都能够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减少了医生的物理负荷和压力。
二、物联网技术在远程手术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远程手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的远程视频传输,使远程医生可以通过摄像头和显示屏实时观察手术现场。
其次,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医生的操作指令传输给手术机器人,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再者,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患者生命体征的远程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手术器械的远程操作和医疗设备的远程管理,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三、远程手术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手术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远程手术已经在实际临床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例如,美国的达文波特手术系统和中国的翔驰手术机器人等远程手术系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多台远程手术,证明了其在临床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其次,研究人员还在远程手术技术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手术机器人的自主操作和智能导航,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效率。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型的远程手术系统,如通过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医生的操作指令以直观的方式传输给手术机器人,提高手术的人机交互性和操作体验。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摘要】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实物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为例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展望,旨在全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进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正文】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出一种智能网络,将万物互联起来,实现各种数据的互通和互联。
早在 196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就提出了“智能空间” (Intelligent Space) 的概念,这可以说是物联网技术的雏形。
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实验室主任 Kelvin Ashton 提出了物联网技术这一概念。
2008 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T 第一次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标准。
随着各大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投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二、物联网技术的技术特点1.网络化:物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通信,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2.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作出响应。
3.集成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整合在一起,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
4.安全性:8物联网技术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防护。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1.智慧家居: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家电设备集成起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实现家居生活自动化。
2.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系统性。
3.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流量。
四、物联网技术的前景展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
物联网领域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
DCWTechnology Application技术应用131数字通信世界2024.04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物联网通过连接各种物理设备,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并交换数据,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会并解决棘手的问题。
而通信工程技术作为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能力,还提升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推动了物联网应用的广泛实施。
1 通信工程技术概述1.1 通信工程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信工程技术是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信息源到接收端的整个通信过程的所有方面。
简单来说,通信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传输和处理信息,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信道的复用和分用等。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将需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并在接收端将这些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
1.2 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烽火通信,但真正的技术进步始于近现代。
19世纪中叶,电报的发明标志着通信工程技术的初步发展。
20世纪初,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使得语音通信成为可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相继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崛起,通信工程技术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3 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物联网作为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智能家居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物联网领域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邱平平(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文章围绕物联网领域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通信工程技术的核心原理以及它们在物联网领域的关键作用。
然后,详细探讨了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以及感知层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一、综述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正逐渐改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科学家Kevin Ashton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旨在解决物品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问题。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物联网的发展背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普及。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不断成熟和进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规模不断拓展。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渗透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工业等诸多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企业界和学术界也积极参与到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来。
物联网技术不仅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智能化升级的机会,也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技术支持。
研究和掌握物联网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对于理解物联网技术的本质和应用前景,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将关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为推动构建智慧社会贡献力量。
1. 物联网的概念界定英文全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科技概念,它代表着第三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核心方向。
从概念层面来讲,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使得这些物体能够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实现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调研报告
1物联网1.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内涵是起源于由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对客观物体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这一概念,并不断扩充、延展、完善而逐步形成的。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
1.1.1MIT Auto—ID研究中心的定义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
具体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16]1999年时,Auto-ID研究中心希望能发明一个能让电脑与各种物件连结的网络,但是到了2003年时,该中心研究人员发现真正的目标是要发明一个让任何物件可以彼此互相连结的网络,也就是物联网。
Auto-ID研究中心设计的物联网涵盖了几类技术,包括支援的硬件、网络软件和通讯协议、以及一套各种电脑通用的物体描述语言。
通过这些技术,Auto-ID研究中心希望现有的网际网络可以增加物品追踪和物品分享资讯的能力。
2003年时,最可能实现物联网计划的技术是RFID标识技术。
1.1.2ITU 2005互联网报告的定义[14]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早晨出门时,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这是国际电信联盟2 0 0 5年1份报告中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
教育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研究
院 ( I) Kv st 于 1 9 提出 , MT 的 ei Ah n 9 年 n o 9 其定义是把所有 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 实 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 别装置 ( FD) 红外感 应 器 、 球定 位 系统 、 RI 、 全 激光 扫描 器 等装置与互 联网结合起 来而形 成一个 巨大 网络。其 目的 是让所有物品都与网 络连接在 一起 , 系统可 以 自动、 时 实 地对物体进行识别、 定位、 追踪、 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本 文基于对物联 网的特 点 、 术 以及研 究 进展 等 方 面的认 技 识, 试论物联 网在教育领域 的应用 。
第 1 卷第 2 5 期
21 0 1年 6月
岱 宗 学 刊
J OUR NAL OF DAI ONG Z
Vo _ 5 NO. I1 2
J r 2 l uL O1
教 育领 域 的 物联 网应 用 研 究
代 慧 卿
( 解放 军外 国语学院 , 南 洛 阳 4 10 ) 河 703
第1 卷 5
四、 物联 网在教 育 领域 的 应用
( 构建智能教 学环境 一)
1传统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 环境 , 它是 指与 教学有 关 , 响 影 教学并通过教学影 响人 的因素 的总体 。具体 指学校 教学 活动的时空条 件 、 各种 教 学 设备 、 校风 班 风 、 生关 系等 师 等 。本文所讨论 的教学 环境 主要是 指 开展教 学 的时空条 件和教学设备等物质基础环境。传统课堂教学的物理环 境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 虚拟学习环境又缺乏与现 实世界 的交互 , 而物理教学环境与 虚拟 学习环境的整合 也 不是很理想 。实验环境作 为教学环境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因 为存在安全性问题或是缺乏 实验器材 , 许多实验无法让学
物联网技术及具体应用
浅析物联网技术及具体应用摘要: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网络技术,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它被认为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又一个机遇与挑战,也被誉为是人类生活改变与提升的技术首要选择。
目前,物联网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其影响力也正在不断的扩展到多个行业与领域,物联网技术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一、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正式提出,又名传感网,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主要是指将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信息传感装置与设备同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巨大网络,以实现管理与识别的智能化,这种新兴技术在业界得到了普遍而广泛的关注。
物联网主要包含两层基本涵义:1.物联网得以实现与发展的基础为当前的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这三大网络,并在这三大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2.物联网可将物体智能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用户端由人和人的信息交流、通信拓展逐渐向人和物、物与物、物和人之间的连接与沟通的转变。
“物联网”的出现,是对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分离的传统思想的打破与提升,它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技术创新点,得到国际与国内的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可。
二、物联网的网络和服务体系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物联网结构主要有日本支持的ubiquitous id(uid)物联以及欧美支持的epc giobal体系架构,而作为国际标准化团体,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推进rfid的标准化,中国也正在积极努力的进行参与和制定。
(一)epc global体系架构具有非营利性质,于2003年9月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gg),国际物品编码歇会(ean)共同成立。
epc系统构成主要有三部分:epc编码体系(包括epc代码和标签,用以对目标的特定代码进行标识)、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读写器和epc中间件,对epc标签进行识读)及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和epc信息服务,主要对epc系统进行软件支持)。
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对高效、稳定、安全的通信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5G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高速、低时延和大容量等优势,正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
本文将就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体现在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不同对象之间互相连接并实现信息交换的技术,其关键在于大规模连接和高效传输。
5G通信技术通过其高速、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为物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5G通信技术的应用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次,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体现在无线通信领域。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带宽、速度、信号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5G通信技术通过其高速、低延迟的特点,实现了更为稳定和高效的无线通信。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而5G通信技术的应用使这些领域的通信更加快速和便捷。
此外,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还体现在网络安全领域。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严重。
5G通信技术通过其更加安全的通信协议和加密技术,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安全监控、数据保护、入侵检测等方面,5G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防范网络攻击和保护信息安全。
另外,5G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智能制造领域。
智能制造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制造模式,其关键在于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和远程控制。
而5G通信技术的高速、低时延的特点,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更好的通信支持。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等,5G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智能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分析罗新皓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摘要: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具体化应用和智慧化服务之上的,不仅是未来互联网的重要特征,还是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物联网不断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催生出的一些新兴业态和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426.6;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356-02物联网正如其字面意思,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成分。
其以互联网作为基础与核心,并且拓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
物联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物物相连,提高了不同行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了人为干预的因素,使运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因此,在许多行业具体应用中,物联网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最早是1991年由Kevin Ash-ton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的第一本书《未来之路》出版,在书中亦提及了这个名词,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以物流领域为背景,首次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概念,阐明了物联网的具体含义,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方面的峰会上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在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从此物联网便逐渐由人们所熟知。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M2M、低功耗蓝牙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物联网技术依赖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与传统产业服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对传统产业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既满足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又有力的促进社会服务的整体进步。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我国从开始就高度重视物联网方面的发展,1999年,中科院就开始了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具体研究,历经数年的尝试与努力,在传感器终端机、无线智能化网络通信技术、移动基站、微型传感器等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指将各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方面的应用。
以下是各个领域的具体进展。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并根据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和决策。
最近,研究人员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首先是机器学习领域的进展。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让机器从大量数据中学习,不断改进算法和模型,使其具备智能决策和行为的能力。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甚至超越了人类的表现。
其次是深度学习的应用。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通过使用多层神经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强化学习的应用。
强化学习是让机器根据环境反馈来学习和改进决策策略的机制。
最新的研究表明,强化学习在复杂游戏、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望在未来的自主智能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是指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的技术和方法。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大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如何高效处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分布式大数据存储和计算。
为了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研究人员引入了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模型,如Hadoop和Spark等。
这些模型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利用并行计算的方式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其次是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七章
相较于传统网络,物联网的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的环境,具有能力脆弱、资源受限等特点,并且 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从而使得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具有特殊性。
7.1 物联网安全概述
1 从物联网的构成要素分析
物联网的构成要素包括传感器、传输系统(泛在网)及处理系统,因此 物联网的安全形态表现在这3个要素上。就物理安全而言,主要表现在传感器 的安全方面,包括对传感器的干扰、屏蔽、信号截获等。就运行安全而言, 则存在于各个要素中,即涉及传感器、传输系统及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这 方面与传统的信息安全基本相同。数据安全也是存在于各个要素中,要求在 传感器、传输系统、处理系统中的信息不会出现被窃取、被篡改、被伪造、 被抵赖等。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问题比传统的信息安全更为复 杂,因为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会因为能量受限的问题而不能运行过 于复杂的保护体系。
7.1 物联网安全概述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这些应用在应用层 又没有统一的安全平台和标准,因此,各物联网企业在应用 层方面的研究也各有特点。应用层是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 顶层,主要对感知层所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 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进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物联网的处理应用层主要是云计算平台及其服务,包括大数 据处理。因此物联网处理应用层的安全就是处理平台本身的 安全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安全。在这方面,几乎每个物联网 处理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
7.1 物联网安全概述
7
物联网的安全需求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一般IT系统的安全基本一样,主要有8个尺度:
读Hale Waihona Puke 控制隐私保护用户认证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它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呢?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从而对物品和过程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有了关于物联网的初步概念和相关技术的研究。
但在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物联网的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传感器技术的提高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如今,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智能家居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门锁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管理。
比如,当我们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提前打开空调,调节到适宜的温度,到家就能享受到舒适的环境。
智能音箱也能根据我们的语音指令,播放音乐、查询天气、设置闹钟等。
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道路上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路况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交通疏导,优化信号灯设置,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同时,车辆上的物联网设备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也带来了诸多便利。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我们的心率、血压、睡眠等健康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中的医疗设备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实现了智能化的制造和管理。
工厂中的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故障隐患,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研究进展与应用摘要:简单介绍了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与研究进展,以及物联网在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一些不足之处,使人们对物联网的相关方面有一个较为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架构;应用;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91-03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产业浪潮。
一时之间,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进行相关技术与产业的研究与开发。
继美国推出“智慧地球”的战略计划之后,我国也相应的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口号,并上升到战略地位。
一、物联网的起源1.物联网的由来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物”相联的物联网雏形。
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比尔·盖茨关于物联网的设想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1998年,英国工程师kevin ashton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认为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因特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1]。
之后,在保洁公司和吉列公司的赞助下,kevin ashton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位专家一起创立了一个rfid研究机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补充。
他们提出,在因特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传感网络、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物联网”,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须人为干预[1]。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itu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通信时代的边缘,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目标已经从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发展到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
2.物联网的概念目前,不同国家和机构组织对物联网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我国对物联网的定义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3]。
简而言之,其实质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4]。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互联网在现实世界的延伸和扩展,在利用原有的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给现实中的事物贴上标签,利用各种标识和传感技术,把现实事物的动态信息虚拟化;然后,利用互联网把这些虚拟化的信息传送到特定主机上去;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分析、处理;最后,向原标识标签做出反应,从而达到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目的。
也即,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的物物相连,物物相通[5]。
二、物联网体系架构目前公认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3层结构;感知层用来感知事物的实时数据,网络层用于传输数据,应用层则是面向各种用户需求的应用。
1.感知层信息感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信息来源,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
数据收集是感知数据从感知节点汇集到汇聚节点的过程[6]。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感知技术(rfid、二维码、传感器技术等)感知物体,采集物体的实时状态数据。
在传感技术方面,目前的传感器件是依靠敏感器件,而距离广泛应用要求还远远没有达到,解决传感器件朝着功耗更低、敏感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是现在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一物联网体系架构简图2.网络层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实现互联。
感知层感知到的大量信息都需要通过网络层进行传输,才能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以达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的目的。
物联网的核心应是以ipv6为基础的互联网,但不排除物联网节点能通过互联网的双向翻译网关或隧道机制与传统的ipv4终端主机通信[7]。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基本上能够满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需要。
3.应用层伴随着物联网在不同领域中的普及,网络中的数据量将成几何倍数增长,应用层必须提高对这些数据的及时计算和反馈。
如何有效的改进已有的技术和方法或提出新的技术和方法来高效地管理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将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融合、推理和决策的关键[8]。
应用层是物联网与用户的接口,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开发各种不同的应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实现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手机钱包、智能家电、绿色农业、智能交通等。
三、物联网研究进展1.国内研究进展2005年,我国rfid产业联盟正事宣布成立;2008年无锡市与中科院共同组建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09年6月,中科院发布了“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描述了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图;2010年3月,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基地和高端物联网产业链的中国首个物联网中心——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成立;2011年3月,重庆市首个国家级物联网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南岸茶园新区。
从2009年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的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但是,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观念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应该做好长期、持久的准备,切勿急功近利[1];技术问题:物联网是一个现有技术的融合,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把它与现有的技术分离开来,在现有传感器等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与完善各种感知、通信技术,实现物物相连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9];导向问题:物联网是一个涵盖全球的计划,对于物联网的大的发展方向,政府应该起到导向的作用。
然后在各个行业、领域内得到完善,逐步实现由小到大、由具体领域到全行业的推广实施,最后发展到全球化的物联网。
2.国外研究进展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将下一代的it技术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的铁路、电网、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将整个“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最终形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地球”[10]。
美国政府对此给予积极回应,将发展物联网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经济复苏的钥匙。
2009年6月,欧盟宣布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11]。
2009年10月,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线路图》,提出到2010年、2015年、2020年的三个阶段的物联网研发路线图,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医药、能源等18个领域的应用[9]。
“u-japan”后提出了“i-japan”2009年8月,日本在继“e-japan”、的国家信息化战略,主要目的是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12]。
韩国也相应的提出了“u-korea”战略,建立有智能网络、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13]。
四、物联网的应用1.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14]在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可以看成一个大的智能物流。
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如下四大领域:一是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等。
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二是智能配送的可视化治理网络,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治理的系统。
很多先进的物流公司都建立与配备了这一网络系统,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治理;三是基于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纵的网络。
如货物拆卸与码垛是码垛机器人,搬运车是激光或电磁到人的无人搬运小车,分拣与输送是自动化的输送分拣线作业、进库与出库作业是自动化的堆垛机自动化的操纵,整个物流作业系统与环境完全实现了全自动与智能化,是各项基础集成应用的专业网络系统;四是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
2.物联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物联网在车辆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智能图书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车辆监管中的应用,通过传感器设备对城市车辆实时数据(包括道路运行车辆和停车场静止车辆)进行收集,并在已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套牌、超速、限行等多种违法车辆的自动识别计算。
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在于安全事故的提前预警,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做出及时的处理。
瑞丰集团的化工生产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红外设防、温湿度、烟感、水浸、电源、易燃气体、重要生产设备等安全实时监控,系统采用b/s结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pc机、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浏览器登录系统管理界面实时监控,当出现问题时,分析系统根据问题的级别选择不同的报警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处理,并且分析系统也会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免事故的发生。
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传统的条形码识别与磁条以及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借还、查找、乱架图书的整理等。
首先,感知层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智能识别以及信息跟踪,并且在各个书库通过安装rfid芯片组成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控馆内的环境情况;然后,接入层利用现有的各种通信技术(3g网络、wifi等)对实时监测的信息进行交互,实现“物与物的交流”,汇总传输到管内机房并更新数据;再次,智能信息处理层负责物联网的云图书馆系统的管理、维护、操作等;最后,应用层提供图书馆业务的管理、维护、操作等web借口,如:图书编目、图书归架、自助图书借还等功能。
五、总结与展望1.总结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对物联网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没有达成统一,物联网的系统架构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我国再次迎来物联网时代的挑战。
从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来看,物联网的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走一些的弯路。
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持开放的姿态,坚持对外合作。
物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它是关系到全世界70多亿人口的事情,只有保持对外开放,吸收各国先进研究成果的同时,努力在关键技术上攻破难关,才能使自己在物联网时代的前沿保持不败之地;第二、保持国家重视,上升到战略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