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绿色植物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绿色植物的作用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2、绿色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2)水分的运输途径: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部,通过根表皮以内的细胞,进入成熟区的导管,然后进入茎的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的导管,到达叶肉细胞,通过气孔蒸发出去。

无机盐溶解于水中,随水分子进入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叶片的基本结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上有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户,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水分从活得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

(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

(4)蒸腾作用过程: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5)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可降低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

②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表达式:(场所:叶绿体)(3)在农业上的应用:间作套种与合理密植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作用表达式:(场所:线粒体)(3)意义: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1)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2)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3)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重点难点总结一、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①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随之增强②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③温度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范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相关知识链接1.从人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血液属于组织,其中的细胞为血细胞。

2.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进行运输的。

教材51页资料分析——分析血液的成分(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的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

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

(抗凝剂是指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或称抗凝物质)(2)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对血液成分进行的化验检查,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

一般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上注明了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的测定值和正常参考值。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1.成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其次是血浆蛋白(约占7%),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

2.主要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教材52页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重点、难点)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①将显微镜对好光,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名师点津】 熊猫血
熊猫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Rh阴性血比较罕见,在我国仅占0.3%,是非常稀 有的血液种类,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
【知识点二】倡导无偿献血(P70~P71) 1.无偿献血制度: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_1_8_~_5_5_周岁的健康公民 _自__愿__献__血__。 2.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量为_2_0_0_~_3_0_0_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生活微思考】
一次性失血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超过_8_0_0_~_1_0_0_0_毫升 超过_1_2_0_0_~_1__5_0_0_毫升
对身体的影响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 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 和出冷汗等症状
会发生生命危险
4.ABO血型:ABO血型是最早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 分为四种类型,即_A_型__、__B__型__、__A_B_型__和__O__型__。 5.输血原则: (1)基本原则:安全输血应以输_同__型__血__为原则。 (2)异型输血: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 入少量的_O_型__血__;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少量的_O_型__、__A__型__、__B_型__的血。 (3)成分输血:如果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输血,可以根据“缺 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__择__性___地输入某__一__成__分___。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探核心·思维养成 研重点·素养提升 提能力·层级演练
探核心·思维养成
【知识点一】血量、血型和安全输血(教材P69~P70) 1.血量: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7_%__~_8_%__。 2.意义: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_人__体__生__命__活__动__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3.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生活在草地进化现代人类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森林古猿生活在森林进化现代类人猿二、人的生殖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2.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精子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分娩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完成受精形成组织和器官怀孕八周左右卵细胞 1在母体子宫内发育40周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三、青春期1.青春期身体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着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3、青春期的卫生: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卫生保健: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 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卫生保健: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四、计划生育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量;能源物质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2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非能源物质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无机盐的作用:二、消化和吸收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30—31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 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粪便由此排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内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3.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酶胃液、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3功能:气体交换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氧气外界空气肺泡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完成2.体内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静脉血动脉血氧气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动脉血静脉血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血液循环系统血管心脏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二、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房心室动脉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2.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毛细血管---------------------------------------------------------------------------------------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脉右心室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输血与血量1、血量:占体重的7-8%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尿道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四、尿的排出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五、人粪尿的处理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建沼气池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1.结构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神经突起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轴突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髓鞘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二.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外膜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眼球中膜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晶状体: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容物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1.视觉的形成: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形成视觉: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2.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2.耳的结构和功能:耳郭外耳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1中耳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半规管内耳前庭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沿外耳道沿着听小骨传导沿着听觉神经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的听觉中枢3形成听觉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应激性2.膝跳反射的实验:P101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神经中枢: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102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4.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四激素调节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2、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书P115.117新中考P60.11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见书P118新中考P63.33题水污染:太湖水滋生大量蓝藻,湖水变臭类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控制措施:书P118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噪音污染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保护森林和植被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例2 (2017四川宜宾中考)如图4-3-2,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 上,AB=DE,∠A=∠D,AC∥DF.试说明:BE=CF.
图4-3-2 分析 由AC∥DF可得∠ACB=∠F,又∠A=∠D,AB=DE,可以利用AAS 得到△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C=EF,都减 去EC即可得BE=CF.
AD BC,
因为DAB CBA,所以△ABD≌△BAC(SAS).
AB AB,
知识点一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如图4-3-1,在△ABC和△FED中,AC=FD,BC=ED,要利用“SSS”来判 定△ABC和△FED全等,下面的4个条件中:①AE=FB;②AB=FE;③AE= BE;④BF=BE,可利用的是 ( )
AB=DE,BC=EF (2)已知两角
思路一(找第三边)
思路二(找角)
首先找出AC=DF,然后应用“SSS”判定全等
①找夹角:首先找出∠B=∠E,然后应用 “SAS”判定全等;②找直角用“HL”判定 全等(后面会学到)
思路一(找夹边)
思路二(找角的对边)
首先找出AB=DE,然后应用“ASA”判定全 等
A.①或②
B.②或③
图4-3-1 C.①或③ D.①或④
答案 A 由题意可得,要用“SSS”进行△ABC和△FED全等的判定, 只需AB=FE,若添加①AE=FB,则可得AE+BE=FB+BE,即AB=FE,故①可 以;显然②可以;若添加③AE=BE或④BF=BE,均不能得出AB=FE,故③④ 不可以,故选A.
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
图4-3-5
A.0 解析 答案
B.1 C.2 D.3 连接AC或BD,构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发展出语言等特。

2. 胎儿发育的条件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胎儿
3. 青春期特点及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特点:身体外型改变、体内机能改变、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六大营养物质。

2. 消化和吸收
3. 关注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 呼吸废物的排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动周期→心房、心室交替收缩和舒张。

4. 输血与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尿的形成和排出。

2.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调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和卫生
1.细胞生命周期、组成及功能
2.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生殖
3.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4.保持身体健康的小窍门
5.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生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第三章: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功能
3.植物生长的条件
4.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5.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传播
第四章:动物调节和支持系统
1.动物的体内环境
2.调节体内环境的方式
3.人体的调节和支持系统
4.骨骼和关节
5.运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第五章:动物间的相互作用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类
3.群落内的相互关系
4.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
5.自然界中物种数量和种类分布的规律
第六章:遗传和基因工程
1.遗传及其规律
2.数学遗传学
3.基因工程的发展和意义
4.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5.克隆技术和遗传咨询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资源保护
1.稀缺性和资源
2.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4.经济活动和生态问题的关系
5.环保行动的意义和方法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达标检测)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达标检测)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达标检测)4.1.1认识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1)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

2)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达标提升】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⑥总结:1、2、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4.1.2几何图形立体图形转化平面图形1: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达标提升】1.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A.B.C.D.2.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现实物体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看外形4.1.3几何图形(一)、立体图形的展开1、试一试:在你想象的基础上,请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纸盒剪开展平,看看与下面的展开图一样吗?圆柱圆锥三棱柱长方体思考:请你指出上面展开图各部分与几何体的哪一部分相对应?2、剪一剪、画一画:动手把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再将所有的展开图画出来,以上画出了部分了展开图,除此之外还有5种,共有11种,请你画出其余5种。

(二)、立体图形的折叠探究: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做一做:下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么?【达标提升】1.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12122.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A.和B.谐C.沾D.益4.2.1点、线、面、体1.几何体的概念(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还学过哪些几何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2.面的分类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得出面的分类:____面和___面。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归纳升华】 快速辨别三种血管的方法
(1)从管壁特点区分:管壁最厚的是动脉;管壁较薄的是静脉;管壁最薄,只由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的是毛细血管。 (2)从血流快慢区分:血流速度最快的是动脉;血流速度较慢的是静脉;血流速度最 慢的是毛细血管。 (3)从血流方向区分(如图):
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 的是毛细血管。
10.下列有关动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动脉管壁较厚,弹性较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动脉
C.动脉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D.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动脉
11.内表面常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的血管是 ( C )
A.大动脉
B.小动脉
C.四肢静脉
D.毛细血管
【关键能力练】 12.(2019·广东学业考)a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对材料处理的 示意图,b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湿棉絮包裹鳃盖和躯干部维持正常呼吸 B.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C.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的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D.图中血管①和血管③分别属于静脉和动脉
有的较深,有的较浅
2.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生活微思考】 输液治疗,为什么选择静脉注射? 提示:静脉管腔较大,管壁较薄,血流速度较慢,有些静脉分布较浅,这些都有利于 针头的刺入。另外,静脉中血液流向心脏,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 血。 【记忆口诀】
毛细血管的特点 数量最多,分布广;管壁最薄,管径小; 红细胞单行能通过;血流最慢,易交换。
13.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解剖图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多变。

(风和日丽、阴转多云)气候的特点:多年、相对稳定。

(四季如春)2、卫星云图: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可能下雨)黄色—沙尘暴。

3、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越新鲜。

4、天气符号见P68二、气温和降水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

用℃表示2、气温的测量:仪器:百叶箱或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3、日平均气温的测量:测4次,分别是2时、8时、14时、20时,算出平均值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从低纬度地区(赤道)向高纬度地区(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高海深,冬季陆低海高)(海陆因素)(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形因素)5、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最炎热的大洲—非洲,最寒冷的大洲—南极洲。

6、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原因:南半球大部分面积是海洋。

7、北半球的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夏季),最冷月出现在1月(冬季)。

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1)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2)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降水的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

10、降水的测量仪器:雨量器,单位:毫米mm11、气温日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地球的形状(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2)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从赤道向两极,纬度越来越高,太阳辐射越来越弱,所以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七年级数学期末复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1.几何图形①定义: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

②分类: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③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如直线、三角形等。

④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圆柱体。

2.常见的立体图形①柱体:A棱柱,B圆柱。

②椎体:A棱锥,B圆锥,球体等。

3.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出三张所看到的图(分别叫做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这样就可以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①会观察小正方体堆积图形画出三视图。

②会根据三视图知道堆积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4.立体图形的展开图①圆柱的平面展开图是矩形。

②圆锥的平面展开图是扇形。

③ n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n个形,n棱柱有个底面,都是n边形,n棱柱的平面展开图是多边形。

④ n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n个形,n棱锥有个底面,是n 边形,n棱锥的平面展开图是多边形。

⑤正方体的展开图共分四类。

①掌握在正方体展开图中找相对面的方法。

②会根据展开图中的图案判断是哪个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几何图形的组成:由点、线、面、体组成。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6.直线①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一种关系: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点;第二种关系: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点。

②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平行和相交。

②当两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8.射线①表示方法: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

②判断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的方法:它们有一个公共端点,并且在这个公共端点的一侧的点相同。

9.线段①基本性质: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全)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全)

第四章 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三条重要线段 中线高线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三角形 SAS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SAAASHL (适用于Rt Δ)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作三角形一、三角形概念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Δ”表示。

2、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ΔABC ”,读作“三角形ABC ”。

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 、BC 、AC ,有时也用a ,b ,c 来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来表示;4、∠A 、∠B 、∠C 为ΔABC 的三个内角。

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 ;a-b<c,a-c<b,b-c<a 。

2、判断三条线段a,b,c 能否组成三角形: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 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 所对的边AB 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a b c a b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是指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七年级地理第4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4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4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和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它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身边的环境。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第4章涵盖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依次进行介绍。

一、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大气、陆地、生物生态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

其中天气和气候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其区别在于前者通常指24小时内的气候变化,后者则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点。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例如大气中的污染物、城市化带来的土地消耗等。

二、地球的人文环境地球上的文明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从始至终都在建造城市、开垦耕地、修建路桥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大大减少,但是由此产生的消耗和污染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此外,文化和历史也是人文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符号,而历史则记录了人类文明不同阶段的进程。

三、自然灾害与防范自然灾害是指地球环境中由各种自然现象引起的灾害,例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洪水等。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这些灾害会对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引起人员伤亡和损失。

因此,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矿产资源及利用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最大财富之一,矿产资源的类型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类矿产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定要注意环保和可持续性,以免造成环境问题。

五、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规划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城市的建设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一、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

2.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使食物变得细小,便于吞咽和消化。

化学消化是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 食物经过消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然后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消化酶
1.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分泌的,能够催化食物分解的酶。

这些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的分解,胃中的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催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解。

三、营养物质
1.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够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维生素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等作用。

无机盐是人体中含量较少的物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 (2)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 (2)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一、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

植物的繁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两个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生殖。

在植物中,有性生殖通常涉及到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产生花粉和卵细胞的器官分别称为雄蕊和雌蕊。

有性生殖在植物中的过程如下: - 雄蕊产生花粉,花粉落在雌蕊上; - 花粉管从花粉中延伸出来,穿过花蕊,在雌蕊中找到卵细胞; - 花粉管将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种子长出新的植物。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由一个生物个体产生的繁殖。

在植物中,无性生殖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接触生殖、出芽和分株等。

•接触生殖:植物的茎或叶子接触到地面后会产生新的根和茎,形成新的植物。

•出芽:植物的茎、根或叶子上产生新的小植物,然后从原植物上分离出来,独立成长。

•分株:植物的根茎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可以分离出新的植物。

二、植物的繁殖适应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是根据它们所处的环境和特定的生存需求而发展的。

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使植物能够生存和繁衍后代。

1. 风媒传播有些植物,如杨树和小麦,通过风媒传播进行繁殖。

它们产生大量的花粉,花粉随风飘散,并随着风的方向传播到其他地方。

一旦花粉落在其他植物的雌蕊上,就会进行受精,产生新的种子。

2. 动物传播一些植物依赖于动物进行传播,如葡萄和黄秧。

这些植物的花朵通常鲜艳且香气浓郁,吸引了昆虫、鸟类等动物前来取食花蜜或果实,同时也会带走花粉,这种方式被称为动物传播。

3. 水传播水传播是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适用于以水生长的植物。

这些植物通常在水中产生花粉和卵细胞,并与水相联系。

当水体流动时,花粉和卵细胞会被带到其他地方进行受精,形成新的种子。

4. 无性繁殖在某些情况下,植物无法依赖有性生殖进行繁殖,而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从一个个体中分离出一个或多个新个体的过程,如接触生殖、出芽和分株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自然资源,而纸张、钢铁等则不是。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如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

3.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多少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

空间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因此华北和西北缺水。

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淡水短缺原因包括储量有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和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包括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污染、减少浪费等。

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4.分布方面,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东部的种植业区主要包括南方的水田(种植水稻)和北方的旱地(种植棉花、小麦、玉米)。

6.西部主要是草地,以畜牧业为主,分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发生在光球层。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发生在色球层。

③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的,使太阳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

发生在色球层。

3、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③间接影响到地球上的各种灾害,如水灾、旱灾。

④产生磁暴,极光,影响地磁场,指南针无法工作。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4、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5、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6、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7、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

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8、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9、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
10、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11、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2、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
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
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4、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
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15、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
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6、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17、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18、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19、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20、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月相变化规律
2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满月);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满月)22、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注:①记忆口诀: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③与诗句相应的月相(明月一般指满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声到客船。

(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满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峨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注:①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②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太阳为体积质量最大的天体),卫星最多(66颗)
③土星:体积、质量第二的行星,卫星第二(62颗),土星的光环主要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④金星:又名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唯一逆向自转行星
⑤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⑦星体运行的轨道一般都为椭圆形(包括行星,卫星,彗星)
⑧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
⑨太阳系中最大天体是:太阳;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第七节、探索宇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