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优秀教案大全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优秀教案大全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优秀教案大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是老师的传授和学习过程。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案来保证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对于准备参加小学数学教资面试的教师来说,掌握一些优秀的教案,一定可以中选。

一、小学数学教案1、加减法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教学是基础性的,因此优秀的加减法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来介绍一个优秀的加减法教案。

教案题目:探究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能够灵活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情境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认识加减法(引入)教师用趣味性语言简介加减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后面的教材做铺垫。

2、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实物按实际数量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展示,让学生认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3、加法的运算方法教师用实例简单易懂地展示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师用实例简单易懂地展示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5、综合练习教师让学生尝试综合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6、情境应用题教师用图表或图形展示情境应用题,并让学生根据图表或图形解决应用问题。

7、教学总结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过程回顾加减法的运用方法和解题思路。

8、教学作业布置练习作业,加深学生加减法的运用方法和解题思路。

二、小学数学面试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1、准备充分参加小学数学教育教资面试,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要匆匆参加,因为面试教育很重要,是有机会提高个人教育能力的。

要充分准备,积极寻找面试教学的材料,必要时,可以请教专业教师或其他教育专家。

2、选题合适在选择面试题目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题目。

在选择题目时,要考虑选择的难度、范围,还要考虑对象是学生还是老师。

3、操作要熟练进行面试教育时,应该充分理解试题,针对试题进行教育操作,操作环节须要自己掌握业务熟练,平时要加强实践和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锻炼操作能力,这对于面试成功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万能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万能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教案: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一元一次方程;3.学生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1.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计算器,教学板;学生: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解一下方程“2x+4=10”。

确定x的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方程,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

1.出示一道新的方程题给学生:“3x-5=7”,请问x等于多少?2.请学生尝试解答问题,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解题并解释解题方法。

Step 3:教学解法(15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来解方程,以求解方程“3x-5=7”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解题。

2.向学生解释如何通过运用加减法来消去等号两边的常数项,最终求解出x的值。

Step 4:巩固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

2.强调学生要理解题意,正确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题。

Step 5: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1.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李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一些蔬菜和一些水果,一共花了20元。

如果蔬菜的价格是x元,水果的价格是2元,蔬菜和水果加起来一共买了11个,求蔬菜和水果各自的数量。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蔬菜的数量为y,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出x和y的值。

Step 6: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1.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优秀15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优秀15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优秀15篇]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授课主题】加减法的运算准则【年级】一年级【授课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字符表示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准则3.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4.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授课步骤】Step 1 引入话题十以内的加减法1. 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文具,数量总计为7。

老师向学生出示另外3个文具,问学生一共有几个文具?2. 老师再出示两个文具,问现在有多少文具?还缺几个文具?3.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数字,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字符表示。

Step 2 讲解加法的运算准则1. 老师仔细讲解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加法的符号"+",以及加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2 +3 = 5; 5 + 1 = 6; 1 +4 = 5加法的运算法则是加数与被加数的顺序没有关系。

2. 老师以具体例子来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例如:在纸上画出若干个苹果,让学生数出苹果的数量,并根据要求计算出苹果的总数。

Step 3 讲解减法的运算准则1. 老师细致地介绍减法和减法的符号"-",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4 - 1 = 3;5 - 3 = 2;6 - 4 = 2减法的运算法则是减去某个数,相当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老师以具体例子来让学生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例如:问学生在棋盘上某格子有多少个棋子,再问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棋子,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数值来计算有些格子上没有棋子的个数。

Step 4 检验学生掌握情况1. 老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计算并口算回答。

例如:2 +3 = ? 5 - 2 = ? 1 + 3 = ?5 - 3 = ? 3 + 2 = ? 4 - 2 = ?2. 老师为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目,检验学生是否有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Step 5 结束课程1. 学生课堂反馈,老师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文章正文)一、数的认识与计数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了解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和学会计数。

教案名称:数的认识与计数教学目标:1. 认识自然数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计数方法进行简单计数。

3. 培养小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数的概念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1. 数的认识与数的概念的引入。

2. 计数方法的教学和运用。

3. 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和相应的书写工具。

2. 数的图形或图片。

3. 卡片,用于数的排列和比较。

教学过程:步骤一:数的引入(5分钟)1. 展示数的图形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对图形或图片中的物品进行计数,帮助学生逐渐认识数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数的比较和排序(10分钟)1.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数量的数字。

2.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观察,将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

3. 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排序规律。

步骤三:计数方法的教学(15分钟)1. 通过实际物品,引导学生使用一对一的计数方法。

2. 引导学生使用数的排列组合进行计数。

3.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数方法找到答案。

步骤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针对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设计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训练。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意义和应用,并展示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的认识得到了初步巩固和提升。

计数方法的引入和运用让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师生互动和实际操作的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文章结束)。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大全8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大全8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大全8篇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资小学数学教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基础的简单运用,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数学教师,持着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的态度。

写教案课件是每一个老师少不了的工作。

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篇1】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认识圆(1)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3、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二、新知探究(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2023教资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2023教资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2023教资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2023教资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教学是一种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教资五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教资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2~83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3、引入练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回顾。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十五第2-7题。

1、课件出示第2题这道练习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探索性。

学生审题后同桌商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指导学生先在课本上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对应高的长度,注意引导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边作底来求出面积。

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第3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学生可以依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答。

独立完成,然后同学自己点评。

板书:28÷7=4(m)或解: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x米。

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精选3篇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精选3篇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精选3篇小学数学教案报考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今天闽试教育给大家整理了3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分别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乘整数》和《认识周长》三篇试讲教案,打算参加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快来学习一下吧!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识别小数,会正确地读、写一、两位小数。

4、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1、大胆想象,类推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3、增强对大自然及珍稀动物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感受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各部分在价格和长度中的含义。

【教学关键】:理解小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课件等。

一、情景导入。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啊,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老师摘录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酷儿饮料2.5元奥利奥饼干12.12元可乐,4.05元,酸奶,2.60元。

师: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没有。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3.认识小数点(指导写法)。

师:我们知道在分数中有一条直线,叫做分数线。

猜猜看小数中的小圆点叫什么呢?生:小数点师:猜的真准。

他就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师:他的家就安在数字中间的左下角。

二、探索新知(一)小数的读写1.读写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

老师又有新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指生读刚才的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

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生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共13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共13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1. 能够认识并能正确读写0-1000的数字。

2. 能够辨认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行比较。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 数字的认识和打写。

2. 数字的大小比较。

3. 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三位数数字的读写。

2. 大小比较中的差异性。

3. 加减法运算中的借位与进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好铅笔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字卡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数字,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然后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二、正式教学(30分钟)1. 数字的认识和读写: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念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指向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2. 数字的大小比较:教师设计一些数字练习题,让学生比较大小,并将数字排列在正确的顺序上。

3. 加减法运算:教师向学生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示范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与检测(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2. 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完成,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

同时提醒学生第二天需要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读写0-1000的数字,能够辨认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口算和列竖式进行加减法运算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教学重点:
1. 两位数加法的计算
2. 两位数减法的计算
3. 口算和列竖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纸、圆珠笔
教学步骤:
一、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知识,通过口算的方式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新知:讲解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步骤。

三、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学生可以选择口算或者列竖式的方式进行计算。

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加减法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知识,例如在购物、做饭等场景中进行计算实践。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保持耐心和耐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202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5篇)

202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5篇)

202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5篇)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数学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苹果的图片,5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如计算苹果总数(6+6+6+6+6=6×5)。

接下来,教师提问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相当于拿出了这个篮子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如果从每个篮子里各拿出一个苹果,一共拿出了几分之几?给大家讨论的时间,适当提示学生,相当于拿出了几个1/6,列分数加法式(1/6+1/6+1/6+1/6+1/6) 得出结果,询问大家的计算方法,然后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并启发学生列式×5。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方法。

教师把×5改为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3、把苹果放回篮子,重新取出,每个篮子各取2个,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6×5),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

(有的会在算前约分,有的在算后约分)让同学讨论,哪个更简便。

这时可以出一些题,让同学竞赛计算,体会算前约分的重要性。

(7/30×10)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课本中试一试的习题,4/5×3=?,5×1/3=?学生掌握算法后,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应用。

拖拉机耕地,每小时耕这块地的1/9,一天工作7个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四、回顾总结让学生来总结今天的收获:1、分数乘整数的算法;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数学。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小学数学的加减法,通过举例排除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掌握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起加减法的基本知识点,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2. 讲解(20分钟)首先讲解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的定义及写法。

然后通过例题演示,展示加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接着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定义及写法。

同样通过例题演示,展示减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排除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老师可提供多种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不同的实例,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六、教学评价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反应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同时老师还会在总结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提醒或鼓励。

七、参考资料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 《小学数学教学辅导材料》以上是本次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模板,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提供一些参考。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课题名: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讲授新课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一、数的认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转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整数的认识1.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数的概念,并将正数的概念引入。

2. 向学生介绍整数的概念,即正数和负数的统称。

3.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意义,例如:有5元钱表示为+5,欠3元钱表示为-3等。

Step 2:分数的认识1. 提醒学生回忆分数的概念,即一个整体被等分为几份。

2.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母表示等分的份数,分子表示选取的份数。

3. 通过实际例子,如披萨、蛋糕等引导学生熟悉分数的表示方法。

Step 3:小数的认识1. 引导学生回忆小数的概念,即一个整体被等分为十份或百份。

2. 通过将分数改写为小数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实例,如长度、重量等引导学生熟悉小数的应用场景。

Step 4:分数和小数的转化1. 引导学生通过除法运算,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且给出具体步骤。

2. 引导学生通过小数转化为分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

Step 5:巩固练习1. 给学生一些小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 随堂反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Step 6: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和复习。

2. 鼓励学生提问、互相解答疑惑。

二、面积和周长的认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面积的认识1. 提醒学生回忆面积的概念,即平面上一个区域所包含的单位个数。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资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

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

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生:不能。

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生:爬楼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小学数学老师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五篇

小学数学老师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五篇

小学数学老师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五篇小学数学老师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五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下面就是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说课稿1一、教材说明1、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的内容。

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问: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资万能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教资万能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分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分数卡片。

3. 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如:一块蛋糕切成四份,吃掉了其中的两份,问吃掉了多少?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两份”?3. 引入分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2. 举例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frac{1}{2}$ 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3.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如:$\frac{1}{2}$ 读作“二分之一”。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分数卡片,进行分数的拼图游戏。

2.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分数,拼出相应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分数的读写、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实际应用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尝试用分数表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资数学教案

小学教资数学教案

小学教资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0-100,并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字0-100的认识。

2. 加法运算。

3. 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100。

2. 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3. 彩色纸和笔。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0-100,让学生认识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二、学习数字0-100(10分钟)
教师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帮助他们记忆和识别数字0-100。

三、加法运算(15分钟)
1. 教师用PPT展示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例如:2+3=?等。

四、减法运算(15分钟)
1. 教师用PPT展示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练习,例如:5-3=?等。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
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加减法练习,并相互交流答案。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加强巩固,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0-100的数字,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让他们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课堂探究与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题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学生猜测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
腿;……” 。

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教学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的3组题,并提问: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题单上完成。

(1)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

并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每个小题的规律或已知条件的含义。

(3)请学生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并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提问: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5)老师提问:下列a表示几?
1+a=30 1+a<100 1+a
学生思考后回答。

并提出质疑:同样表示未知数,为什么有时候a只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候
表示一些数,有时候表示任何数呢?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

2.出示幻灯片:人们常见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3.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请学生思考:用字母还能够表示什么?教师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下表。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文字叙述手写会用多长时间?比起用字母来表示,你们认为哪一种能更简洁、方便?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参与,并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师生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出示运算定律表:
教师提问: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能够记作“·”,也能够省略不写。

(3)请同学们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其它几个运算定律。

学生独立完成在题单上。

师生共同订正,并选择一两个运算定律说一说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再次强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三)巩固提高
1.请学生完成练习题:
你能正确认识它们吗?能够简写的,你能正确简写下面的题吗?
10×a= a÷χ = 4+c =
10÷a= a+χ = c×4 =
10+a = a×χ = 3×χ-53 =
10-a = a-χ = 26+m×0.6 =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简单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 n只青蛙n张嘴,2n眼睛,4n条腿。

2.下列a表示几?
1+a=30 1+a<100 1+a
3.优越性: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六、教学反思
(略)
《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
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