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下《黄土高原》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

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板书: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2.地形:高原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我们通过25页的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看看这些“黄土风情”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

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通过播视频,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对黄土高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展示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题。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③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④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⑤黄土高原上有黄河流过,⑥黄土高原上主要作物是谷子,⑦黄土高原熟制大多一年一熟,⑧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窑洞,⑨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季风,通过预习展示,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等情况有了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版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版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版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 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图片、视频资料。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黄土高原的宣传片,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貌特征?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如风化作用、流水侵蚀等。

2. 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 讲解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水土流失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2. 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

2. 讲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案例,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建议。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区、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 黄土高原的特点4.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5.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及环境问题。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生态环境等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授知识点:2.1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2 阐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3 介绍黄土高原的特点。

3. 分析环境问题:3.1 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环境问题。

3.2 讲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 讲解治理措施:4.1 介绍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政策。

4.2 分析治理措施的作用及其效果。

5. 小组讨论:5.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5.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课程:6.1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6.2 强调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7. 布置作业:7.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源,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治理的案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保持展览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治理工作的理解。

3. 开展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三节黄土高原。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等较复杂问题,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情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题。

3.准备好黄土高原相关知识的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看关于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

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通过播视频,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对黄土高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展示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题。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③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④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⑤黄土高原上有黄河流过,⑥黄土高原上主要作物是谷子,⑦黄土高原熟制大多一年一熟,⑧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窑洞,⑨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季风,通过预习展示,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等情况有了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第1课时)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第1课时)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2)知道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4)知道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运用地图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与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人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多样的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本节课就是以多样的黄土风情为出发点,从位置范围、黄土的来源以及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等几方面展开学习。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风名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在了解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为后续“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两个标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中国地理总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

因此本节课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主读图、分析、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化的认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4. 黄土高原地区文化特点5. 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地貌、生态环境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利用地图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4.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5. 总结: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意义,提醒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教师详细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课堂总结】教师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意义,提醒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篇一: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cai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1]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2.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介绍至少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论述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提出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
3.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和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围绕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5.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理解,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图,标注出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地理位置,并简要说明各类地貌的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幻灯片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黄土风情
教师:小明在游玩的过程中拍摄了许多有趣的照片,淘气的小明想考考大家,你认识以下这些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吗?并给大家做一下解释。
三、小组活动——我来当老师
教师:小明在黄土高原住了几天回来后一直对黄土高原的窑洞念念不忘,非要他的爸爸给他建一个窑洞,你觉得小明的要求合理吗?如果你是小明的爸爸你会怎么说服小明呢?
播放《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图片导入新课
了解黄
一、自主学习——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
土高原概况
领略黄土高原景观
探究黄土高原形成学说
黄土地貌解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探究
小明同学回校以后,想为同学们做一个关于黄土高原的讲座,请各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课本18页,从位置与X围、地形、气候、河流和土壤等五个方面为小明拟定一份讲演稿。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 讨论探究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将学生分成每组6人(若干个小组)
学生准备
搜集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环保宣言
教师:现在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家住某某的小明利用假期的时间到黄土高原游玩了一番,以下是他在游玩过程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多媒体展示小明在旅行过程中拍摄的部分照片;
让我们一块走进档案馆来听听专家的看法,请大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探究:
阅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闻报道资料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
七、满目疮痍的黄土高原——观看黄土高原保护宣传片
八、课堂巩固提升
巩固练习;
小组展示:
请各组上台指图(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为小明准备的演讲稿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三、教学难点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

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承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3.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4.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危害5.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等现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2.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结合地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3. 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讲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4. 探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地区造成的危害。

5. 讲解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介绍黄土高原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的理解程度。

3. 检查学生作业中的地形图绘制和治理小论文,以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遥感图像和视频资料。

2.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研究和新闻报道。

3. 学生作业模板,包括地形图绘制和治理小论文的示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答;黄土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北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自然原因: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危害: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2.难点: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三、教学流程(一)导:播放歌曲和图片导入(二)学:1、认识黄土高原(1)读“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99页图8-64),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风成说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可.;黄土高原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黄土高原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地区,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2)观看视频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并认识黄土高原的多种地表形态(三)本节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合作探究一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小组讨论交流三组示意图,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讨论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活动结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课
课标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陕北风俗图片导入课件展示
图片
要求:边
欣赏边思
考图中是
那个地区

欣赏图片,感受传统文化
得出是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
通过欣赏
图片,让
学生感受
陕北的民
风民俗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
趣。

引入:以上图片都是陕北的民风民俗,尤其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建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黄土高原
展示目标用展示本
课学习目

找学生读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
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
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
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明确学习
目标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说明学习
任务,学
生根据任
务进行自
主学习。

互动1
描一描
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
巡视借助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图文资料师生互动:
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描一描:把7.1图上的红色小圆点用线连起来,了
解黄土高原的轮廓及所在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山脉以西,以东,
以北,以南,是世界
上的黄土堆积区,位于阶梯。

通过动手
描一描让
学生动手
课堂气氛
活跃,增
强知识记
忆。

慧眼识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件总结
得出
互动2
找一找
黄土高原
所跨哪几
个省区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培养学生
的识图能

过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过渡性
想一想
出示进行
总结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自主学习、思考
小组内交流完成p33“活动”
总结:
地形: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
气候:从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
农业生产: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培养学习独
立学习、思
考能力及合
作意识
能手填图练一练
要求自主
完成
记一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过渡性
练一练:当堂达标第5题
在识记的基
础上进一步
掌握知识。

过渡: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证据最为充分。

互动3 黄土高原的形成
观看视频蓝猫三千问《黄土高原的形成》
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在
看视频的基
础上进一步
戈壁沙漠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蒙古
过渡: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带走大量泥沙,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冲刷使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黄土塬、墚、峁、川等地貌。

说一说 示进行总结 塬墚峁黄土塬、墚、峁、川等地貌 自主学习完成思考: 塬、墚、峁、川几种黄土地貌之间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 黄土塬
黄土墚黄土峁
黄土川
黄土地貌景观
通过图片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概况能力。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地表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水土流失)我们来看看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互动4 观察实验 出示课件 任务二:水土流失严重及治理 1、完成20页“活动” 水土流失小实验参照以下示意图,准备相关的材料、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对比实验一植被疏密对比实验二水土流失小实验
活动,准备相关的材料、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实验。

一植被疏密对比实验二降水强度
对比实验三坡度大小实验目标导引:某地水土
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
实验目标导引: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那些因素
通过实验
材料让学
生知道水 土流失的 原因,培
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
动脑、动
C、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地形支离破碎
C、饲养牲畜
D、黄土结果疏松
3、黄土高原在农业上的过渡性表现为()
A、林业向牧业过渡
B、水田向旱地过渡
C、牧业向渔业过渡
D、农耕区向牧业过渡
4、黄土高原所拥有的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5.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 (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
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
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
置看,位于_____ ______地区;从阶
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的优点是:1、通过学生描一描、找一找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气氛浓厚。

本节课教学过程需要注意: 1、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一节课的时间完不成任务,最好用1.5节,能达到讲练结合效果会更好。

2、水土流失的实验,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效果会更直接、更形象,但是难度较大。

3、在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环节方面还要多样化,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