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

合集下载

《那树》的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那树》的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那树》的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恰当的仿写和续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正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课文的讨论和交流。

4. 写作练习:仿写或续写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那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答案。

3.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或续写,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意性,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和反思(那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第十课(那树)。

这篇课文是X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曾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而且这篇散文丰富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品味、观赏。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开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的开展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亦应受到关注。

文章采纳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表达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一、教材分析:本文不仅是一篇非常好的语文学习材料,同时也是一篇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其中的思想价值、感情价值、审美价值、文学价值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运用发挥。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开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的感慨。

文章以第三人称客观的表达,按大树的生命顺序表达了这棵千年古树的凄惨遭遇。

作者分别描写了大树早期,近期,现时三个阶段的故事,中间穿插传闻,感人心魄,启人深思。

文章写作思路清楚、明澈。

描写和表达为主,少有议论。

文章言语生动、老练、简洁,描写性和形象性很强,言语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感情色彩强烈,表情达意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罪恶行径的批判与憎恶。

本文在言语、写作思路等方面都值得学生品味学习,其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尤为深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累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绩。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渐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那树》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听毛阿敏的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检查字词和诵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根据那树的经历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四、赏析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交代了早期的大树的哪些情况?概括那树曾经是一棵怎样的树?
2.后来树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3. 什么引起了树的变化?树有什么遭遇?
4. 作者对树的被砍伐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哪些句子看出?
五、思考感悟
1.思考:树的最终消失,仅仅是树的消失吗?
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
六、拓展延伸
1.从文中你认为作者对人和自然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是不是反对现代文明?
2.想象蚂蚁王国参加葬礼的场面,蚂蚁和树互相倾诉了什么?如果你是一棵树,自己的“兄
弟姐妹”不断倒下,面对人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七、作业
从书中或网上读一读王鼎钧的其他作品,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学设计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学设计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学设计反思三、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生字词语2、划分段落层次,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思考: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用简明的一段话讲述那树的故事。

3、师:我们听了那树的故事,了解了它的付出,能引起我们怎样的感情呢?⑴请大家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如“那树啊!”)⑵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红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4、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棵大树的?1,以交通专家为代表的人类,如计程车司机、伐木工人等.2,以老太太为代表的普通人,诸如清道妇.3,还有蚂蚁.4,千万别忘记还有作者。

四、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看来大家都很认真的阅读了课文,深刻的理解了那树的形象,那树是大自然的强者,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然而,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其他所有生物都要为人类让步,于是在高楼林立,车流汹涌的现代都市里,那树成为交通的障碍,交通专家向它发出了死亡通知书。

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如:“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的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能说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类文明发展速度之快呢?(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老师问: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数词,并且重叠使用,写出人类发展之快)除了数量词,还有……?老师:请选择一个赏析一下。

“挨”用得好。

写出公寓楼房整齐而紧密地特点,整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人类文明发展排山倒海般地不断破坏自然环境,富有气势。

老师:那么大树的生长速度怎么样呢?哪一句可以体现?学生找出之后,齐读:“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2、文明的发展如此迅猛,那树是难逃浩劫了,下面请同学们用破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并朗读;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如: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请学生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

10 那树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 紊乱( ) 踝骨( )引颈受戮( ) 周道如坻()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引颈受戮:豁然开阔:徒劳无用:周道如砥: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

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课内精读: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请用原文回答)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试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6、树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绿色是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当我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当我们周围的绿色越来越黯淡的时候,你想对周围的人说点什么?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吧。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教学反思 .doc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教学反思 .doc

《那树》教学反思湖南东安县井头圩中学胡国华《那树》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的能力,课上学生思维积极,注意力比较集中,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用三个关键词语贯穿全文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三个词语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暗示了“那树”早期、近期和现实的命运,“佝偻”是早期“那树”留给人们的容貌,“引颈受戮”是近期“那树”悲惨命运的写照,“周道如砥”是现时“那树”的灰飞烟灭,选择这三个关键词由理解它们的语境义入手,生发出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完善那树的形象,课堂结构清晰,流畅。

本文的主题是重点引导学生对都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矛盾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在理解“周道如砥”这个词时可以在第三个问题前这样增设这样两个问题:人类追求“周道如砥”有没有错?为了达到“周道如砥”的目的杀死了“那树”值不值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个词基本上都是由理解语境义入手进而生发出一系列问题,显得程式化,可以尝试着二三两个词让学生自己提问,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自问自答自评,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贵多思,学贵多问。

但仔细想想,本课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例如: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

读好文本是对话的基础。

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

而本节课上,为了节约时间,我只给了学生四分钟的默读时间,在这四分钟里,学生要读完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还要勾画和批注,外加思考,这怎么让他们去感知大树的形象呢?难怪学生发言不够踊跃了,而在后来追加的课堂中,学生还是能够说出来的呀。

同样在“品读体会”环节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我范读过文章之后,就直接进入到交流听读体会环节,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发言的时候,只有感受,但却不知道怎么来的。

这一感受是我通过诵读强加给他们的,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此时若能给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品读,自己思考,我想想他们一定也能分析出来。

初中语文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那树》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那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是以“生命、自然”为专题,选编的四篇课文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反映了面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抒写感悟。

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面对此类的思考;二是继续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整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楚,作者独具匠心的描写文段、情感的表达等可以让学生朗读、分析、临摹运用。

2.本课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的名作。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通过细致的描绘,多种写法的应用,充分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3.本文情感丰沛,思想深邃。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

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思想启迪,指导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没有太多相关情感,经历和体验也很不足。

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

教学要务必深入文本,深入领会树的品质,结合学生有限的经历,延伸拓展,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的共鸣,并联系自己身边的实事,体会作者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本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学生积累了一些散文阅读经验, 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非遗的申报等新闻使学生已经对这一话题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而且,我们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自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模式训练,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他们基本能够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并能够和小组成员一起落实和掌握预习内容。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发展与文明关系的的思考,懂得通过呵护美好来热爱家园、乡土、和国家。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听毛阿敏的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

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

到台湾后,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工作。

王鼎钧的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小品、电视剧、影评、小说批评等。

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包括《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3.检查字词和诵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根据那树的经历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5)早期的大树第二部分(6-8)近期的大树第三部分(9-11)现在的大树四、赏析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交代了早期的大树的哪些情况?概括那树曾经是一棵怎样的树?生活环境:泥泞的小路、驶过第一辆车、老式平房,远离现代文明形象:佝偻、露出老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老态茂盛,坚固稳定。

经历:台风后仍然屹立不动,连树叶都没掉。

生命力强。

贡献:让人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给人阴凉清净;让鸟儿栖身;给情侣温馨……无私奉献。

2.后来树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树发生了什么变化?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计程车、公共汽车。

树的清阴不再有用处,树的内心矛盾冲突——人们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

面临受戮,却不能迁移。

忍辱负重、心胸豁达。

3. 什么引起了树的变化?树有什么遭遇?醉酒的驾驶者撞树死去。

电锯锯树、挖树根平路面。

4. 作者对树的被砍伐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哪些句子看出?①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课题:10、《那树》主备:罗有志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老练、简洁的特点。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一一作者简介。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

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1、注音并释词坍():萌庇( ):引颈受戮:虫L 须( ):周道如砥():2、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二、探究展示: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4、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

请揣摩在“绿着生” “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

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6、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 一个司机喃喃。

“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乘客也喃喃。

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

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他们(伐木的工人)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层柏油下闷死。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学反思

《那树》教学反思《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那树的描写,体现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呼唤人们关注环境问题。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生动形象、意蕴丰厚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播放VCD碟,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通过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纠正字音和解释词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那树的价值及其不幸命运,以及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通过品味文章中生动形象、意蕴丰厚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品味语言环节中,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深入,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另外,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我过于强调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以及珍爱自然的必要性,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为了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注重评价与反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那树》这篇课文让我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学习散文的一些方法。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与热爱。

【学习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学习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学法指导】本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需要反复阅读和认真揣摩、品味。

既要把它当做语文材料来看待,学习它的遣词造句、精妙构思,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看待,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由于本文思想深刻,感情含蓄,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而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因此要注意把握情感分寸。

【课时安排】2课时【自主预习案】一、走近作者1.作者介绍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

1927年生。

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

王鼎钧创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本、影评、小说批评等等。

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2、了解背景: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文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日渐严重。

作者深刻透彻的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两重性,写了不少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那树》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佝偻..()()倒坍.()旋.涡()虬.须()引颈受戮.()毫不紊.乱()周道如砥.()2、解释词语倒坍:周道如砥:引颈受戮:星临万户:三、至少读三、四遍课文,把不懂的部分画出来,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

【课内探究案】一、谈生命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标清段落和画出不懂的字词及语段。

2、检查预习情况。

3思考:(1)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大树悲惨的一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10那树楼德镇初级中学陈静教师寄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一一《格言联璧?处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倒坍()紊乱()踝骨()引颈受戮()周道如堆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引颈受戮:豁然开阔:徒劳无用:周道如砥: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 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

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课内精读: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 撒了一白森森的骨粉。

初中语文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那树》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那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是以“生命、自然”为专题,选编的四篇课文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反映了面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抒写感悟。

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面对此类的思考;二是继续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整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楚,作者独具匠心的描写文段、情感的表达等可以让学生朗读、分析、临摹运用。

2.本课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的名作。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通过细致的描绘,多种写法的应用,充分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3.本文情感丰沛,思想深邃。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

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思想启迪,指导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没有太多相关情感,经历和体验也很不足。

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

教学要务必深入文本,深入领会树的品质,结合学生有限的经历,延伸拓展,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的共鸣,并联系自己身边的实事,体会作者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本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学生积累了一些散文阅读经验, 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非遗的申报等新闻使学生已经对这一话题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而且,我们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自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模式训练,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他们基本能够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并能够和小组成员一起落实和掌握预习内容。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发展与文明关系的的思考,懂得通过呵护美好来热爱家园、乡土、和国家。

《那树》的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那树》的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那树》,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环保意识。

2. 学习并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环保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课文《那树》的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环保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谈论环保问题。

2. 提问:你们对环保有什么看法?你们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那树》。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3: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Step 4: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或诗歌。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二、导学案及答案:【导学案】1. 阅读课文《那树》,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答案】1. 文章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一棵大树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提醒人们要关注环保,保护自然环境。

2. 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的大树象征着大自然,作者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大树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那树》,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那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那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那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知识FI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FI标2、培养学牛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F1标3、培养学牛对文本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牛命及人与周围牛物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老树的命运。

教学难点:从老树的命运屮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教师引导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牛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分析:《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那树用自己的牛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牛,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牛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

另外,还应引导学牛联系牛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站读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谈话:课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出示课题:那树。

文屮的树是一棵怎样的老树,最后它的命运如何?(它是一棵这么古老的,坚固的,茂盛的,给人带来荫蔽的树,)引导:作者是如何表现那树的特点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对社会文明发展利弊的思考,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本环节就是要教学生从文题入手分析课文。

让他们对本节课要学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二、站读赏析体味情感(一)学课文的第九到十二段。

过渡:就是那株长久地造福于人类的老树最后又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学牛读书后举手回答。

人教版初三下册《那树》反思体验,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三下册《那树》反思体验,教案设计

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那树》反思体验,教案设计
1、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你认为,人类文明是否应以牺牲自然为前提?请简单地谈谈。

2、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众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及答案
教案教学反思
10那树
楼德镇初级中学陈静
教师寄语: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一一
《格言联璧?处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
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倒坍()紊乱
()踝骨()
引颈受戮()周道如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
引颈受戮:
豁然开阔:
徒劳无用:
周道如砥: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 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
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
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
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
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
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

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
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
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
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
课内精读: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
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
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 撒了一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试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 6、树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绿色是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当我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当我们周围的绿色越来越黯淡的时候,你想对周围的人说点什么?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吧。

拓展迁移:
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