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仔猪黄痢症状和病原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症状和病原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症状和病原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仔猪黄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临床特征为病猪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的病原
不同地区和猪群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菌株不尽相同,大部分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型溶血。

本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等如前述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
最急性的仔猪常在出生后十几小时即要可发病,有时看不到明显症状即发生死亡。

仔猪出生后2~3天以上发病,病程稍长,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内含凝乳小块的稀粪。

病情严重的仔猪,肛门松弛,大便失禁,阴门尖端发红,口渴,精神沉郁,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眼球凹陷,衰竭死亡。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一定要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发现l头猪,应全窝进行预防性治疗,若待发病后再治,往往疗效不佳。

1、氟哌酸或吡哌酸口服,既可治疗,又可预防,治疗量均为每千克体重0.1~0.2克体重,1日两次,连用3天。

2、抗生素或磺胺药治疗:以氯霉素肌肉注射击,每0.l25克,每日2次,连用3天,土霉素、磺胺脒等片剂口服,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4~ll毫克,每天2次,口服。

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法
1、药物预防,氟哌酸或吡哌酸及其他抗生素均可从母猪产仔前l周拌料喂给。

2、圈舍保持清洁卫生,喂乳前将母猪乳房、乳头洗净消毒,挤掉头几滴奶,再固定乳头喂奶,并使仔猪及时吃到初乳。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养猪技术仔猪黄痢多发病于封闭式的规模养猪场,并在出生1周龄的新生猪多发,其中以1~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个猪场一旦感染该病常会连窝经消化道传染至其他猪群。

饲养管理、饲养卫生条件、气温骤变,防疫意识淡薄等外在条件极易导致该病的暴发。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1、流行特点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流行,且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新生至5日龄阶段容易感染,其中1~3日龄最容易发病,大于7日龄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会感染该病。

在产仔季节,有时会出现多窝仔猪一起发病的现象,发病率能够高达100%,尤其是初产母猪所产的后代仔猪最容易感染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仔猪通常在出生大约24 h出现发病,开始时1窝仔猪中有1~3头患病。

新生仔猪发病后,最急性型通常没有表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数小时就突然发生死亡。

急性型,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体质衰弱,部分仔猪甚至在感染后会具有几小时的潜伏期。

接着会排出白色或者黄色水样粪便,其中混杂小气泡或者乳状凝块,且散发腥臭味;肛门失禁,出现明显的脱水现象,机体快速消瘦,主要是由于严重脱水而流失过多的电解质,导致其在短时时间内发生死亡。

另外,仔猪还会具有腹部皮肤变紫、双眼凹陷的症状。

此外,该病能够从一窝患病仔猪快速蔓延至另一窝仔猪。

3、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患病仔猪的小肠前部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内容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箱中进行24 h培养,通过观察,挑取不透明的圆形菌落再次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两次分离纯化。

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不透明的白色圆形菌落,直径为2~3 mm,边缘整齐,表面闪光,略微突起;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β-溶血环。

涂片、镜检。

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进行涂片,接着通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接近球杆状的红色细菌,菌体两端钝圆,初步判断是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2012年第2期感染。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临床上经常与猪瘟、链球菌病、弓形虫病混合感染,以及继发感染肠炎、肺炎等疾病,治疗时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继发病和并发症进行治疗,才可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或新生仔猪腹泻,是发生在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以内的仔猪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后1周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中96%以上发病,死亡率高,可达100%。

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易感,母猪在产仔前未曾接触过致病性大肠杆菌所产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其次是感染过本病的断乳小猪。

本病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只有食人大量大肠杆菌才能产生腹泻,带菌母猪的粪便污染自身的皮肤与乳头后,仔猪吮乳或舐母猪皮肤时进入肠道引起发病。

下痢仔猪由粪便排出大量细菌,污染外界环境,通过水、饲料和用具传染给其他母猪,成为新的传染源。

本病无季节性流行,但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多发,一般在猪场流行1次后,经久不断,只是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下降,一般不会自行消失。

2临床症状仔猪在出生时体况正常,最早可于出生2~3h 后发病,1窝仔猪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应发生腹泻,粪便颜色不一,从清亮到白色稍带程度不一的棕色,或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小片。

捕捉时,在挣扎和呜叫中常由肛门冒出稀粪,粪便也可能仅从肛门滴落到会阴部,须经过会阴部的仔细检查才可见到。

在严重流行时,少量病猪可能呕吐,由于体液流进肠管可迅速消瘦,体重下降30%~40%,并伴发脱水症状,腹肌松弛、无力,精神沉郁、迟钝,眼睛无光,皮肤蓝灰色,干燥无光泽,体重下降,不久死亡。

慢性或不严重时,病猪肛门和会阴部可能由于与碱性粪便接触而发炎,脱水不严重的病猪可能还可以饮水,治疗及时可以恢复。

3病理变化很少有特异性病变,大体病变包括死亡仔猪脱水干瘦,皮肤皱缩,肛门裂开,周围粘有黄色粪便,显著的变化是胃肠道黏膜上皮的变性和坏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由黄白痢弧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其特点是呈现黄色稀便和脱水
症状。

以下是关于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的一些内容。

1. 诊断:
- 临床表现:仔猪出现黄色稀便,伴随着腹泻和脱水症状,食欲减退等。

- 病原学检查:从感染仔猪的粪便中采集样本,经过菌落特征、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凝集试验、PCR等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认是否感染黄白痢弧菌。

-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仔猪进行尸检,观察肠道的炎症变化和病原菌感染情况。

2. 防治:
- 疫苗预防:黄白痢可通过疫苗预防和控制。

定期为仔猪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清理粪便和废
弃物,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

- 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充足的饮水和清洁的水源,加强仔猪的管理
和护理,增强抵抗力。

- 病死仔猪的处理:及时处理病死仔猪,避免尸体滞留在饲养环境中,防止病原
菌的传播。

- 人员卫生防护:人员接触病猪后要及时清洗双手,避免病原菌传播,使用个人
防护用品。

黄白痢是一种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疾病,对于猪场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

采取综
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黄白痢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及时对疑似感染黄白
痢的仔猪进行隔离和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预防和控制措施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01
02
03
疫苗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流行病学特 征的疫苗,以预防仔猪黄 痢。
免疫时间
在母猪产前4周和产前2周 分别进行两次疫苗接种, 以确保母猪在哺乳期间有 足够的免疫力。
免疫效果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母猪 的抗体水平,并通过哺乳 将抗体传递给仔猪,以预 防仔猪黄痢的发生。
生物安全和隔离措施
生物安全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实施全进全出制度等,以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
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在猪群中扩散。同时,对接触过病猪的人员和物品进行 严格消毒。
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措施
药物需注意 耐药性的问题。
发病机制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感染,释放毒素,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
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
传播途径
仔猪黄痢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 触病猪或污染的环境,如母猪的乳头、 饲料、水源等。
VS
存活时间
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很长时 间,但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失活。
03
案例二
某农村散养户,母猪产仔后,部分仔猪出现 黄色稀便、脱水、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确诊为仔猪黄痢。
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最新研究发现,仔猪黄痢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杆菌 K88、K99、987P等菌株,这些菌株在国内外猪场广 泛流行,对仔猪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际上针对仔猪黄痢的防治技术主要是疫苗免 疫和抗菌药物使用,但疫苗免疫的效果并不稳定,抗 菌药物的使用也容易引起耐药性。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

集约化猪场仔猪黄痢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集约化猪场仔猪黄痢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 场 7 日龄 以 内仔 猪 发 生 以 腹 泻 , 排 黄 色 液 状 粪 便 为 特 征 的 疾 病 , 初 期 以
腹 泻 为 主 ,之 后仔 猪 不 吃 奶 ,消瘦 ,
从 而 给 养 猪 业 生 产 造 成 严 重 损 失 . 甚
至 带 来 毁 灭 性 的 打 击 。 同 时 , 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茵 能 引 起 人 和 动 物 的 多 种 传
以此为我师的防控提供依据 。
1 流 行病 学调 查
续 发 病 ,先 腹 泻 ,不 食 , 因 脱 水 而 死
引 进 , 我 区 养 猪 事 业 发 展 迅 猛 , 但 是
随 着 各 猪 场 种 猪 之 间 的 相 互 调 动7 内 全 部 死 亡 。 d 该 病 主 要 表 现 为 1周 龄 以 内 仔 猪 发 病 , 以 23 ~ d为 发 病 高 峰 ,发 病 初 期 仔 猪 排 出 稀 软 的 糊 状 黄 色 粪 便 ,随 着 病 势 发 展 ,粪 便 成 为 半 透 明 的 腥 臭 黄 色 液 体 , 糊 于 肛 门 周 围 及 尾 根 部 ;严 重 的 病 猪
肛 门 松 弛 .排 粪 失 禁 。 在 排 出 的 粪 便
流 ,加 速 了猪 病 的 传 播 。 特 别 是 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茵 引 起 的 仔 猪 黄 痢 ,在 我 区多 次发 生 ,导 致仔 猪 的 大 量 死 亡 ,
20 0 9年 2 4月 ,农 五 师 开 发 区某
急 性 卡 他 性 炎 症 变 化 . 以 十 二 指 肠 的
分 离鉴 定 出 大肠 埃 希 菌 .通 过 药 敏 试
验 , 并 依 据 流 行 病 学 特 点 制 定 了控 制
措 施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 和预警系统,及时发 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的 技术研究,提高仔猪 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 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临床症状
观察仔猪是否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以 初步判断是否患有仔猪黄痢。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仔猪的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 测,以确定病因及病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如仔猪白痢、猪瘟 等,以避免误诊。
04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仔猪黄痢的疫苗主要包括K88、K99、987P和F41等菌苗。
接种时间
在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疫苗接种,以保障初生仔猪能够通过母体获 得足够的抗体。
接种方法
母猪接种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建议使用多价苗进行接种,以 覆盖更多菌株。
药物防治
药物选择
01
可选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具体方法需根
防治措施
针对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增强母猪的免疫力 ;2.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菌滋生;3.对初生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4.对 已经发病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 黄痢的发病机制,探 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措施;
案例三
总结词
环境卫生问题导致的病菌传播。
详细描述
如果猪场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如粪便清理不彻底、消毒不严格等,这会为黄痢病菌的传播提供媒介,使猪崽容易 感染黄痢。
06
结论
总结病因与防治措施
病因分析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

剖检有肠炎和败血症变化,有的无明显病变。

本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常见的有:O8:K88,K99,O60:K88,O138:K81,O139:K82,O141:K88,K85,O45,O115,O147,O101,O149等血清型,这些菌株大多数能形成肠毒素,可以引起仔猪发病和死亡。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见发病;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每窝仔猪发明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2、临诊症状仔猪出生时尚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

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

下痢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粪液沾污;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昏迷而死。

急者不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3、剖检变化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性炎症。

表现为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胃粘膜红肿;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4、细菌分离与鉴定取新鲜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培养基上,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或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血清型。

防治方法1、开始发病时,立即对全窝仔猪给药,常用药物有氯霉素、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

由于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最好先分离出大肠杆菌做纸片药敏试验,以选出最敏感的治疗药品用于治疗,方能收到好的疗效。

2、平时做好圈舍及环境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产房及母猪的清洁卫生和护理工作。

3、常发地区,可用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给产前一个月怀孕母猪注射,以通过母乳获得被动保护,防止发病。

仔猪“三痢”鉴别及其防治技术

仔猪“三痢”鉴别及其防治技术

仔猪“三痢”鉴别及其防治技术一、仔猪黄痢:该病是一种血清型的溶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泻性传染病。

发病特点: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7日龄以后仔猪发病较少。

往往因1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症状: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黄,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

剖解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明显。

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二、仔猪白痢: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特点: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主要症状:腹泻突然,无呕吐,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有腥臭味,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

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

病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

剖解可见病变卡他性肠炎,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三、仔猪红痢: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叫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等。

发病特点:主要对3日龄内仔猪危害大,一旦发病,常年在产仔季节暴发,死亡率甚高。

7日龄后仔猪发病很少。

主要症状:病猪偶有呕吐,主要以排红色黏液稀便为特征,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高。

剖解后可见腹腔积液呈红色,空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混有多量小气泡,淋巴结肿大、出血。

四、防治办法:以上各症均为细菌性腹泻,因此,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在母猪产前,猪舍应彻底清扫、消毒,消毒时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

其次仔猪出生后要尽早让其吃上初乳,以增强仔猪免疫力,吃初乳前每头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2毫升,7日龄开始补饲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痢特灵或土霉素预防。

其三,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他药物。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仔猪黄白痢又叫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下痢、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以肠炎为特征。

仔猪黄白痢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当栏舍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增加.仔猪黄白痢长期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黄白痢主要是3-20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都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

仔猪患有黄痢的主要特征是腹泻,排出黄色的粪便,初期呈糊状,之后逐渐呈稀液状,往往从肛门突然排出大量稀粪,大量脱水,体质快速消瘦,最终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仔猪患有白痢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糊状、浆状粪便,且粪便中混杂气泡,并散发特殊的腥臭味,经过若干天,就会导致被毛失去光泽,结膜呈苍白色,怕冷,然后形成僵猪,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2、病理变化患有黄痢的病死猪往往由于严重脱水而导致尸体过于干瘦,皮肤发生明显皱缩,肛门松弛,并有黄色稀粪附着在肛门周围,最明显的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发生变性和坏死。

胃部明显膨胀,胃内含有大量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发生潮红,有些会形成出血斑,表面覆盖有大量的黏液。

通过镜检,发现胃黏膜上皮发生脱落,固有层发生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胃腺腺体和腺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液化性坏死,最终脱落;严重时腺管只具有框架,即整个腺管成为没有结构的状物。

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发生膨胀,肠壁明显变薄,黏膜和浆膜都发生充血、水肿,肠腔内含有大量的黄白色、黄色稀薄内容物,并散发腥臭味,有时混杂血液、气泡和凝乳块;而回肠、空肠发生轻微病变,但肠内发生非常明显的臌气。

大肠壁发生轻微病变,肠腔内含有大量的稀薄内容物,通过镜检发现肠黏膜上皮完全发生脱落,露出绒毛,固有层发生水肿,肠腺有所萎缩,腺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严重时会发生液化性坏死,形成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

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危害幼畜,临床上常表现为腹泻,发生败血症。

仔猪黄痢常感染1周龄以内的仔猪,出生8h 及以上的仔猪便可感染仔猪黄痢,1~3日龄左右的仔猪最易发病,发病率最高。

并且在一些自繁自养的猪场中,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最易发病,但母猪以及邻近密切接触的仔猪可能不发病。

由于该病能够引发大量仔猪患病和死亡,所以是仔猪主要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1仔猪黄痢的病因1.1诱发因素由于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其能够形成抗体并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特异性结合,在初生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正常运转和发育不成熟时,能够避免仔猪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若母猪初乳中没有可形成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或者新生仔猪未及时采食初乳,饥饿或过饱时,会导致仔猪腹腔不具备免疫力或是免疫力不足,从而无法低抗致病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诱发感染,产生疾病。

1.2环境因素饲养环境不适宜是产生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首先,若猪场面积过小,仔猪群密度过大,猪场卫生环境较差时,容易造成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聚集,尤其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积累。

猪场用具、饲喂工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也是仔猪黄痢病快速流行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其次,若猪舍通风不良,环境温度过低,湿度和压力等因素不适合,均可诱发致病菌的产生。

最后,若母猪携带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其能够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使猪舍地面及垫料,母猪的皮肤,尤其是乳头受到污染,从而使仔猪通过采食母乳感染致病菌。

1.3自身因素新生仔猪多种身体机能均未发育完全,机体抵抗力弱,最易发生疾病,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新生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较成年猪来说,相对稚嫩,无法正常低抗病原侵入;②新生仔猪消化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各项消化因子分泌不足,尚未完全建立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无法控制有害菌群在胃肠道中发育繁殖,从而引发胃肠道系统功能紊乱,最易感染疾病;③仔猪尚不具备完全的体温调节功能,所以一旦环境温度过低,仔猪无法抵御严寒的侵袭,机体受寒而发生疾病[1]。

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仔猪黄痢症状及防治方法!

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仔猪黄痢症状及防治方法!

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有哪些?仔猪黄痢症状及防治方法!畜牧堂徐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一、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小猪崽最容易引发此病,感染黄痢严重的仔猪会有较高的死亡率。

引发仔猪黄痢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环境因素。

天气多变,忽冷忽热,多阴雨多,猪舍环境差,也是诱发仔猪黄痢的致病因素。

2、母猪因素。

当母猪管理不当或营养不均衡,导致仔猪缺乏营养,抵抗力下降会诱发此病。

以及带菌母猪通过乳头、皮肤和周围环境也会传染给仔猪。

3、引种问题。

如果引种时不留意,引进了有患病史猪,也会造成传播,从而导致仔猪诱发此病。

二、仔猪黄痢的症状表现1、慢性型。

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天左右发病,腹泻症状明显,仔猪粪便为黄色稀粪,发病时间会长些。

发病严重的会腹泻至脱水,口渴不食,若不治疗病仔猪会越来越瘦弱,继而死亡。

2、急性型。

仔猪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就会发病,但很少发现发病症状,而是当发现时仔猪已经发病死亡了。

总之,对于黄痢病,仔猪不仅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发病率也非常高。

所以,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及疫区,很有必要做好防控。

三、仔猪黄痢的防控1、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

要为新生仔猪提供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在仔猪吃奶时要注意观察,避免有仔猪吃不上奶,保证仔猪有充足的营养,且要提高仔猪抵抗力。

(2)药物预防。

对于有必要的情况,可对仔猪进行药物预防。

预防可用氟哌酸、吡哌酸、抗生素等拌料给仔猪服用。

(3)疫苗免疫。

这个是每个猪场,在仔猪出生前,就应该对怀孕期的母猪进行疫苗免疫,一般在产前1个月,可用来预防避免产后的仔猪因母猪因素而感染此病。

2、治疗方案方案1:对发病仔猪注射百痢康0.1-0.15ml/kg体重,每天1次,病情严重的和搭配其它药物的都要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方案2:也可以用止痢神针0.1ml/kg体重,对患病仔猪进行肌注治疗。

一天1次,**次药量加倍,病情严重的连用3天左右。

畜牧堂,10万养殖人都在用的动物问诊平台。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作者:辛颖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仔猪黄痢也叫做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于感染某些产毒型大肠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通常是小于1周龄的初生仔猪易发,尤其是1~3日龄更易发生,而大于1周龄的仔猪基本不会发生。

病猪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排出黄色稀便和急性死亡。

该病是仔猪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如果没有合理防治,常造成整窝死亡,且可能持续发生,严重危害仔猪生产,并导致猪场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因此要加以防控。

关键词:仔猪;黄痢;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 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110-021;流行特点该病具有很短的潜伏期,仔猪在出生后12 h内就会出现发病,长时也只有1~3天,而育肥猪以及成年公母猪感染后不会出现发病。

在产仔季节往往是多窝仔猪同时发病,有时甚至整窝都出现发病。

一般来说,初产母猪产出的仔猪具有最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也较高。

2;临床症状新生仔猪开始时体况正常,但有些会突然出现发病和死亡。

患病仔猪主要表现出从肛门流出浆状的黄色稀粪,其中混杂凝乳小片,但肛门四周基本不会出现粪迹,往往被忽视。

另外,患病仔猪拒绝吮乳,体型快速消瘦,脱水,陷入昏迷而死。

3;剖检变化剖检可见病死猪尸体严重脱水,皮下往往发生水肿,肠道由于存在大量的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导致膨胀,肠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肠膜淋巴结发生肿大、充血,且切面湿润、多汁;胃黏膜变得红肿;肝脏、肾脏存在凝固性小坏死灶,严重时存在出血点。

4;诊断4.1;临床诊断4.1.1;流行特点通常是新生的哺乳仔猪易发,往往在出生几小时至3日龄出现发病,且有时每窝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0%。

4.1.2;症状特点哺乳仔猪突然出现发病,排出水样稀粪,其中混杂凝乳状小片,呈现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病死率高的特点。

浅谈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浅谈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连用 3 d 。对 仔 猪 排 出水 样 的严 重 的黄 痢 病 ,可 用 氧 氟 沙 星 注 射 液 ,肌 肉注 射 ,一 次 量 3 - 5 m 1 ,并 喂 服 葡 萄 糖 液 ( 添 加 少 量精盐 ) ,或 应 用 庆 大 霉 素 8万 单 位 稀 释 于 5 % 的糖 盐 水 中 , 2 0 m l 腹 腔 注射 , l d 2次 ,连 用 2 d 。 ( 5 )定 期 给 母 猪 注 射 大 肠 杆 菌 疫 苗 ( 例如 K 8 8 、K 9 9 , 根 据 实 际情 况 选 择 疫 苗 ) 。
水 。昏迷 而 死 。
1 . 3 剖 检 变化
( 4 ) 抗生 素 和 磺 胺 药 物 疗 法 :庆 大 霉 素 注射 液 ,肌 肉 注 射 ,一 次 量 每 头 8万 单 位 , l d 2次 ,连 用 3 d 。硫 酸 卡 那霉 素 注 射 液 ,肌 肉注 射 ,一 次 量 每 千 克 体 重 1 0 — 1 5 m g ,l d 2次 ,
不 良影 响 。
以第 一 胎 母 猪 所 产 仔 猪 发 病 率 最 高 。死亡 率 也 高 。
1 . 2 临诊 症 状
仔 猪 出生 时 体 况 正 常 ,快 者 突 然 发 病 和 死 亡 。 主 要 症 状
是 排 出 黄色 浆状 稀 粪 , 内含 凝 乳 小 片 ,顺 肛 门流 下 ,其 周 围 多 不 留 粪 迹 ,易 被 忽 视 。病 仔 猪 不 愿 吃 奶 ,很 快 消 瘦 、 脱
剖 检 尸 体 脱 水 严 重 ,皮 下 常有 水 肿 ,肠 道 膨 胀 ,有 多 量 黄 色液 状 内 容 物 和 气 体 ,肠 粘 膜 呈 急 性 卡 他 性 炎 症 变 化 ; 胃 粘 膜 红 肿 ;肠膜 淋 巴结 充 血 肿 大 ,切 面 多 汁 ;肝 、 肾 有 凝 固

新生仔猪黄痢的防治措施

新生仔猪黄痢的防治措施

42 疫 苗 预 防 .
选用 大肠 杆菌 K 8 K 9 9 7 F 8 、 9 、8 P 4 1四价 苗 ,初 产
猪 ,其 次 是 感 染 过 本 病 的 断 - /  ̄ J L, 猪 。本 病 主要 是经 消化 道传 播 , 只 有 食 人 大 量 大 肠 杆 菌 才 能 产 生 腹 泻, 带菌母 猪 的粪 便 污染 自身 的皮
时使 用 。
境 , 过水 、 料 和 用 具 传 染 给其 通 饲
他母猪 , 成为新 的传染源。本病无 季 节性 流行 , 在低 温 和潮 湿 的 环 但 境 下 多 发 ,一 般 在 猪 场 流 行 1次
后 , 久不 断 , 是 发 病 率 与 死 亡 经 只
率 有所 下降 , 一般 不 会 自行 消 失 。
糖 生 理盐 水 , 效 地 预 防和治 疗 腹泻 脱 水 , 少仔 猪 有 减
腹 泻造 成 的经济 损 失 。 口服 补液 盐 的 配方 为 氯 化钠
不 严重 的病 猪 可
35克 , 酸 氢 钠 25克 , 化 钾 1 . 碳 . 氯 . , 5克 口服 葡萄 糖 2 0克 , 加水 至 1 0 升 。严 重脱 水 时 , 液 总剂 量 0毫 0 补 按 每 千 克体 重 4 — 0毫升 , 4 8小 时 内 自由饮 水 , 05 在  ̄
45 补 液 .
可灌服 “ 口服补 液 盐 ”或通 过 腹腔 注 射 5 %葡 萄
钝 , 睛无 光 , 眼 皮肤 蓝 灰 色 , 干燥 无 光 泽 , 重 下 降 , 体 不 久死亡 。慢性 或不严 重 时 , 猪J.I 会 阴部可 能 病 l1和 T- '
… … — ; lM … l ¨ l
生 后 几 小 时 到 1 期 以 内 的仔 猪 星 胃内充满酸臭和凝乳块 , 胃底部黏膜潮红 , 部分病例 王 学 一 黑龙江省木兰县东有 出血斑 块 , 面 有多量 粘一 盖 。小肠 尤其 是 十二 兴镇畜牧发展中 心 p ∽ 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 表 液覆

仔猪黄痢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痢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痢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 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5日龄内仔猪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主要症状以拉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有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主要的血清型是:08,0138,0141,0115,0149,0147,0101、045等,这些菌株大多数具有K88,能产生肠毒素,有黏附因子,引起仔猪发病和死亡。

一、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是中等大小(0.4~O.7µm×2~3µm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

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

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所有的菌株能迅速分解包括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

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

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柠檬酸盐。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有其特殊的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较为复杂,根据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荚膜抗原(K)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

现已知O抗原有173种,H抗原64种,K抗原103种。

血清型用O:K:H表示,如08:K25:H9,08:K88,0166:H27等。

近些年,菌毛抗原也用于血清型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987P,现分别命名为F4、F5、F6。

在引起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2 流行特点 仔 猪黄痢也称 新生仔 猪大肠杆 菌病或早 发性大肠 杆菌
每段分别注射待检菌及用作 对照的生理盐水各 l m L , 每份样
品以随机方式 注射 2个肠段 , 2 4 h扑杀动 物 , 取 出结 扎肠 段 ,
如肠段膨胀 、 臌气 、 积液 , 且肠段积液达 1 m L / c m, 即可确诊。
4 剖 检 变 化
仔 猪黄痢的病死猪严重脱水 , 皮下水肿 。剖解病变 主要 是 胃肠 道 ,胃内充满多量酸臭气体 和少量黄 白色凝固乳块 ,
小肠鼓胀 , 内有 大量黄 白液 态 内容物 和气体 , 十二 指肠黏膜
后仔猪 1  ̄ 2日龄及 1 0日龄 注射仔猪黄痢疫苗 , 1 5日龄 注射
( 3 )吸着 因子 的检查 将 回肠 前段反 复用无菌生理 盐水 冲 洗, 用接种环从黏膜取材做细菌涂片 , 染色镜检 。 如发现片 中 每个视野均有大量大肠杆菌状细菌则 为阳性 。 如视野 中基本 没有细菌 , 为阴性。因为没有吸着 因子 的大肠杆菌被 冲洗干 净, 有吸着 因子 的大肠杆 菌 , 一 般都能产 生热敏肠 毒素。 因 此, 查 出大肠杆菌 的吸着 因子 , 一般就能证 明是致病菌。
僵猪 。本病流行无 明显季节性 , 但春 、 秋最为易发。
3 临床症状
本病 主要发生在 1 周龄 以内 的乳猪 , 1 - 3日龄 多发 。带
搞好 产房卫生消毒 工作 。 临产前 , 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 ,
然后用 0 . 5 %~ 1 . O %聚维酮碘 溶液或 2 %~ 3 %的苛性钠 溶液
发生和流行 。
妊娠母猪 于产前 1 2 d , 每头皮下 注射阿维菌 素 , 按 l g , k g 计算 , 并驱虫 1 次。 母 猪分娩前用 温水清洗猪体 , 对腹部和乳 房用 消毒剂清洗 , 并按揉乳房和腹部皮肤约 1 0 mi n , 连用 3 d 。 用含 碘消毒剂 对猪体进行喷雾消毒 , 母猪产仔时乳房及乳头 用 0 . 1 %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 。 产前 4 5 d 、 1 5 d各 用 埃 希 氏菌 苗 四价 灭 活 疫 苗 1头 份 ( 2 mL/头 ) , 产前 1 0 d注射 仔猪黄 痢灭 活疫 苗 4 m L , 使仔 猪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白痢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另一种仔猪腹泻病,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稀便,有腥臭味。与黄痢的区别在于粪便颜色和病 原菌不同。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所有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 。与黄痢的区别在于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不同。
04
仔猪黄痢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03
04
精神沉郁
仔猪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食欲 减退或废绝。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仔猪的临床表现,如 腹泻、脱水、精神沉郁等, 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猪粪便或肠道内容 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 鉴定病原菌,进一步确诊。
鉴别诊断
与仔猪白痢、猪流行性腹 泻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避免误诊误治。
鉴别诊断
环境因素
如气候突变、圈舍潮湿、 卫生条件差等也可诱发本 病。
病原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黄痢 的主要病原菌,通过消化 道感染。
病理变化
肠道病变
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主要在肠 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肠道 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粘膜充血、 水肿、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黄
色稀便。
脱水与酸中毒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腹泻,大量水 分和电解质丢失,引起仔猪脱水
液免疫。但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菌的清除能力有限,
因此易导致感染加重。
03
仔猪黄痢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脱水
由于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仔 猪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 性降低等脱水症状。
生长发育受阻
长期腹泻导致仔猪营养不良,生 长发育受阻,体重下降。
01
02
腹泻
仔猪出现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 ,有时带有黏液和气泡。

仔猪黄 白痢的临床诊断及疫苗推广应用

仔猪黄 白痢的临床诊断及疫苗推广应用

1、疫苗保存条件
仔猪黄、白痢疫苗应在2-8℃的冷藏环境下保存,避免高温和冷冻环境。
2、接种剂量
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接种剂量进行接种,避免过量或不足。
3、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如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如 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结论
仔猪黄、白痢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生产的两种肠道传染病。通过临床诊断和疫 苗推广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重视疫 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免疫效果最大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 更多新型疫苗面世,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中草药制 剂在防治仔猪黄、白痢方面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未来,中草药制剂的研究将更 加注重药效的机制研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中草药的作用机理,为中草药的 开发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此外,随着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 展,中草药制剂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与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推动防治仔猪黄、 白痢的绿色环保新技术的研发。
谢谢观看
引言:仔猪黄、白痢是养猪业中常见的两种疾病,严重影响着仔猪的生长发 育和养殖效益。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对养殖 业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品成为防治仔猪黄、白痢的重要 研究方向。中草药制剂作为一种天然、环保、副作用小的绿色添加剂,越来越受 到广泛。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草药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趋势。
结论:本次演示总结了中草药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趋势。中草药制剂作为一种天然、环保、副作用小的绿色添加剂,在防治仔猪黄、 白痢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中草药制剂的研究仍存在机制不明、 药效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中草药制剂在防治仔猪黄、白痢方面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 绿色环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仔猪黄痢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措施

仔猪黄痢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措施

仔猪黄痢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措施作者:徐建云,刘晓芳,许干华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1期摘要: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生于初生仔猪,病程短而致死率高。

本病以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为其特征。

在分散饲养条件下,发病较少,而在猪只比较集中的养猪场则较常见。

本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仔猪一般都是通过吮乳或舔食污染的物体、饲料而经消化道传染。

防治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补糖补液、特异性治疗和中草药处方这四种方式。

关键词:仔猪;黄痢;流行;诊断;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 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1-0151-01l 病原和流行该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但其血清型与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不尽相同。

该病分泌毒素和胃肠道发酵腐败的产物一起引起仔猪肠毒血症,使仔猪发病或死亡。

该病主要发生在l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1~3日龄的更多发。

猪群中一旦发病,很快传播开,一窝仔猪中的发病率可达50%~90%,病死率有的可高达100%。

猪场卫生条件不良,仔猪密集,互相窜动,都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临床特征最急性的病仔猪常于分娩后lOh左右突然死亡。

2~3日龄仔猪感染时,病程稍长,腹泻是其主要症状。

排粪次数增加,th内数次。

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糊状,含有凝乳小块。

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全身衰弱,终因脱水、衰竭而死。

通常根据上述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特别是仔猪排出的便粪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

如需确诊,应采取病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或粪便送兽医检验部门作细菌学检验。

3 病理变化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颈部、腹部的皮下常有水肿。

兽医剖检可见,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肠道内充满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有弥散性小点状出血;肝、肾常有小的坏死灶。

4诊断要点根据发病日龄、腹泻、排黄色稀粪、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急性死亡等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作者:谭艳王桂香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仔猪黄痢也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容易发生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

仔猪感染该病后,往往会扩散至整窝仔猪,使其存活率降低,增加饲养成本,即使能够耐过也会呈现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率下降,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黄痢;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78-01
1 流行病学
该病通常在炎热夏季、寒冷冬季多雨潮湿季节发生,而在春、秋季节较少发生。

易感性最高的是新生仔猪,通常在出生后的3天内出现发病,最晚会在7天出现发病。

一般来说,初产母猪产出的后代仔猪患病后症状最为严重,而经产母猪产出的后代产仔猪症状相对较轻,这主要是由于母猪长时间感染大肠杆菌而导致机体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

另外,新猪场相比于老猪场发病更加严重。

该病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不同猪场具有不同病因。

母猪自身携带大肠杆菌,并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母猪的皮肤,特别是乳房,在仔猪吮乳时就会被感染;外界环境较差,如阴雨潮湿、圈舍污秽、温差较大等,会造成仔猪自身的抵抗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发病;另外接种疫苗不及时,或母猪饲养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该病。

2 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一窝仔猪中最初只有1~2头出现发病,但很快就会扩散至整窝以及周围仔栏内的仔猪,有时也会全窝仔猪一起发病。

仔猪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2~3 h内发生腹泻,腹泻时排出黄色的稀粪,并污染肛门周围,逐渐引起发炎、形成结痂,症状严重的病猪会在腹泻时直接排出水样粪便,有些仔猪还伴有呕吐症状,腹泻严重时会引起脱水,另外,患病
仔猪的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皮肤呈蓝灰色,双眼无光,拒绝吮乳,机体快速消瘦,最后由于衰竭而死亡。

3 剖检变化
胃肠道黏膜上皮组织发生变性、坏死;胃部明显膨胀,里面含有大量的凝乳块,并散发酸臭味;胃底部黏膜变得潮红,表面覆盖大量黏液,有时会存在出血斑块。

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明显膨胀,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发生水肿、充血;肠腔内含有大量黄色、黄白色的稀薄内容物,有时混有凝乳块、气泡和血液,并散发腥臭味;回肠、空肠一般发生轻微病变,但发生非常明显的臌气。

大肠壁发生轻微变化,肠腔也含有大量的稀薄内容物,结肠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大、充血,切面多汁。

心脏、肝脏、肾脏表现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且伴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脑部发生充血或出现小点状出血,个别脑实质会存在小液化灶。

4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

无菌条件下取发病仔猪或刚死病猪的小肠前部内容物,为防止污染杂菌,最好取肠系膜淋巴结以及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用于病原分离。

以上病料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上以划线方式接种,置于37℃下进行24 h培养。

结果可见普通营养琼脂上长出圆形的半透明淡灰色菌落,直径在2 mm左右,表面湿润、光滑,明显隆起;麦康凯琼脂上长出红色菌落;有些致病性菌株能够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发生β溶血。

挑取疑似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如果是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则要进行纯培养,并接种生化管进行生化鉴定。

如果可使葡萄糖、乳糖产气产酸,β-半乳糖苷酶试验呈阳性,并生成吲哚,MR呈阳性,VP呈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菌体能够运动,且在含有KCN的培养基上无法生长,由此可鉴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

动物试验。

取分离的菌株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18 h后给未吮食初乳的新生仔猪口服0.5 mL肉汤培养物,如果其能够发生腹泻,并排出特有的黄色稀粪,即可确诊为该病。

5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

取2 mL庆大霉素和2 mL硫酸黄连素,混合均匀后给病猪灌服,每天2次;肌肉注射1.0~1.5 mL 5%恩诺沙星,每天3次;将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加热至30~40℃,每头腹腔注射20—40 mL。

严重脱水时要供给补液盐,任其自由饮用。

加强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特别是妊娠后期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以使所产仔猪能够吮食富含营养的初乳,使其抵抗力和免疫力良好。

采取预防性用药,如在饲料中添加高利霉素预混剂或氟苯尼考粉混饲,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母猪分娩前40天和15天分别接种1次大肠杆菌多价苗。

新生仔猪要及时剪断脐带,并对断端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让其尽快吮食充足初乳,注意要先对母猪乳房整体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并挤去积存在乳头中的一些乳汁,接着才可让仔猪吮吸。

另外,仔猪在3日龄要补充适量的铁制剂,
2天之后再使用1次。

调控保温箱和猪舍内的温度适宜,一般l—3日龄温度适宜控制在32℃,4~7日龄适宜控制在25—28℃。

及时清除粪便,且圈舍要定期或不定期使用3%来苏儿或5%—10%的漂白粉进行严格消毒,确保圈舍干燥舒适、清洁卫生、适当通风,防止潮湿、阴暗和过于拥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