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症状和病原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症状和病原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仔猪黄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临床特征为病猪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的病原
不同地区和猪群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菌株不尽相同,大部分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型溶血。
本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等如前述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
最急性的仔猪常在出生后十几小时即要可发病,有时看不到明显症状即发生死亡。
仔猪出生后2~3天以上发病,病程稍长,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内含凝乳小块的稀粪。
病情严重的仔猪,肛门松弛,大便失禁,阴门尖端发红,口渴,精神沉郁,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眼球凹陷,衰竭死亡。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一定要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发现l头猪,应全窝进行预防性治疗,若待发病后再治,往往疗效不佳。
1、氟哌酸或吡哌酸口服,既可治疗,又可预防,治疗量均为每千克体重0.1~0.2克体重,1日两次,连用3天。
2、抗生素或磺胺药治疗:以氯霉素肌肉注射击,每0.l25克,每日2次,连用3天,土霉素、磺胺脒等片剂口服,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4~ll毫克,每天2次,口服。
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法
1、药物预防,氟哌酸或吡哌酸及其他抗生素均可从母猪产仔前l周拌料喂给。
2、圈舍保持清洁卫生,喂乳前将母猪乳房、乳头洗净消毒,挤掉头几滴奶,再固定乳头喂奶,并使仔猪及时吃到初乳。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本病是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是哺乳仔猪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阻碍着养猪业的发展,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全窝死亡,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24h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有1~3头仔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它仔猪相继发病。
主要症状排黄色稀粪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病猪精神沉郁,停止吃奶,脱水,迅速消瘦,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的丧失,病猪双眼下陷,腹下皮肤呈现紫红色,昏迷死亡。
2病理变化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皮下水肿,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腺区有出血点,小肠粘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尤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
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
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3防治3.1加强饲养管理,彻底清除粪便和用绿威霸消毒液消毒圈舍,每天2次,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卫生、空气新鲜,并要重视仔猪的保温。
最好母猪在产前一个月及半个月分别肌肉注射黄白痢菌苗。
3.2治疗。
仔猪全部注射特效绝妙(主要成分为环丙杀星等),按每公斤体重0.2ml;口服特效肠炎久安(主要成分为诺氟杀星),每头仔猪口服1~2ml,每天2次,连用3d。
重病猪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方剂:白头翁2g、黄连1g、黄柏2g、秦皮1g、丹皮1g,水煎分2次口服,连用3天。
同时给母猪口服中药,方剂: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20g、黄芩20g、金银花20g、诃子20g、乌梅20g、神曲10g、山楂10g、甘草5g,研磨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1次,连用3d。
4小结4.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试验实检验结合综合诊断,诊断为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养猪技术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仔猪黄痢病是乳猪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高。
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率极少。
该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1、流行病学猪的易感性。
该病常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于5日龄的仔猪很少患病。
仔猪对该病的易感性与年龄有关,与母猪也有密切关系。
曾有人将某窝初生数头仔猪至于另一窝中寄养,原窝仔猪虽全窝发病,而带入的仔猪仍然无病。
人工接种试验发现,已经吃初乳的仔猪,有时能抵抗人工感染,而未吃初乳的仔猪复制该病,则往往很容易成功。
可见黄痢的发生与母猪初乳内抗体的有无及浓度有直接关系。
在天然情况下,母猪在不断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抗原后,由于初乳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分泌型抗体,而使仔猪免于感染发病。
仔猪的易感性随仔猪日龄的增长而递减,出生后24 h以内发病者,其死亡率常为100%。
大于5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也能免于死亡。
死亡率。
仔猪的死亡率因发病日龄的大小而不同,出生后24 h左右,即发病的仔猪如不予治疗,其死亡率往往接近100%;病程超过3~4天者,有的虽可能耐过,但多发育不良或转成白痢。
传染。
该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早已存在于猪舍周围环境中和母猪肠道内,当仔猪产出时,可能立即被感染。
在母猪的皮毛及阴道内可发现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仔猪在经产道时即由口吞入致病性大肠杆菌。
对原来没有黄痢的某猪场调查发现,该场黄痢之所以能突然发生,与新引进一批母猪有关。
因此,在一个猪场内,仔猪黄痢的突然暴发一般与新的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传入有直接关系。
2、发病机理仔猪黄痢基本上是一种肠道感染,肠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腔及绒毛上皮表面大量繁殖,但很少侵入黏膜深层或血液。
病猪所表现的水泻和脱水性病变主要是由病原菌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上皮大量分泌液体所致。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01
02
03
疫苗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流行病学特 征的疫苗,以预防仔猪黄 痢。
免疫时间
在母猪产前4周和产前2周 分别进行两次疫苗接种, 以确保母猪在哺乳期间有 足够的免疫力。
免疫效果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母猪 的抗体水平,并通过哺乳 将抗体传递给仔猪,以预 防仔猪黄痢的发生。
生物安全和隔离措施
生物安全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实施全进全出制度等,以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
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在猪群中扩散。同时,对接触过病猪的人员和物品进行 严格消毒。
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措施
药物需注意 耐药性的问题。
发病机制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感染,释放毒素,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
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
传播途径
仔猪黄痢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 触病猪或污染的环境,如母猪的乳头、 饲料、水源等。
VS
存活时间
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很长时 间,但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失活。
03
案例二
某农村散养户,母猪产仔后,部分仔猪出现 黄色稀便、脱水、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确诊为仔猪黄痢。
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最新研究发现,仔猪黄痢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杆菌 K88、K99、987P等菌株,这些菌株在国内外猪场广 泛流行,对仔猪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际上针对仔猪黄痢的防治技术主要是疫苗免 疫和抗菌药物使用,但疫苗免疫的效果并不稳定,抗 菌药物的使用也容易引起耐药性。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 和预警系统,及时发 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的 技术研究,提高仔猪 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 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临床症状
观察仔猪是否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以 初步判断是否患有仔猪黄痢。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仔猪的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 测,以确定病因及病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如仔猪白痢、猪瘟 等,以避免误诊。
04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仔猪黄痢的疫苗主要包括K88、K99、987P和F41等菌苗。
接种时间
在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疫苗接种,以保障初生仔猪能够通过母体获 得足够的抗体。
接种方法
母猪接种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建议使用多价苗进行接种,以 覆盖更多菌株。
药物防治
药物选择
01
可选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具体方法需根
防治措施
针对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增强母猪的免疫力 ;2.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菌滋生;3.对初生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4.对 已经发病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 黄痢的发病机制,探 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措施;
案例三
总结词
环境卫生问题导致的病菌传播。
详细描述
如果猪场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如粪便清理不彻底、消毒不严格等,这会为黄痢病菌的传播提供媒介,使猪崽容易 感染黄痢。
06
结论
总结病因与防治措施
病因分析
仔猪“三痢”鉴别及其防治技术
仔猪“三痢”鉴别及其防治技术一、仔猪黄痢:该病是一种血清型的溶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泻性传染病。
发病特点: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7日龄以后仔猪发病较少。
往往因1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症状: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黄,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
剖解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明显。
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二、仔猪白痢: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特点: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主要症状:腹泻突然,无呕吐,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有腥臭味,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
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
病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
剖解可见病变卡他性肠炎,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三、仔猪红痢: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叫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等。
发病特点:主要对3日龄内仔猪危害大,一旦发病,常年在产仔季节暴发,死亡率甚高。
7日龄后仔猪发病很少。
主要症状:病猪偶有呕吐,主要以排红色黏液稀便为特征,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高。
剖解后可见腹腔积液呈红色,空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混有多量小气泡,淋巴结肿大、出血。
四、防治办法:以上各症均为细菌性腹泻,因此,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在母猪产前,猪舍应彻底清扫、消毒,消毒时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
其次仔猪出生后要尽早让其吃上初乳,以增强仔猪免疫力,吃初乳前每头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2毫升,7日龄开始补饲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痢特灵或土霉素预防。
其三,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他药物。
仔猪黄痢的防治及类症鉴别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养殖业 ・
仔猪 黄痢 的防治及 类症鉴别
黎 晓 娟
( 龙 江 省 孙 吴 县 畜牧 局 14 0 ) 黑 6 2 0
仔 猪 黄 痢 又 称 新 生 仔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或 早 发 性 大 肠 杆 菌 病 , 仔 猪 较 易 患 的 一 种 肠 道 急 性 、 死 性 很 强 的 是 致 传染病 , 以排 黄 色 稀 便 为 其 临 床 特 征 。在 冬 季 该病 发 病 率 极高 可造 成新 生仔 猪 大批 死亡 、 发育 不 良或 育 成率 低 。若 防 治 不及 时 , 造 成 严 重 的经 济损 失 。 可 1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仔 猪 常 在 出生 后 几 小 时 至 7 内发 病 , 2 d 常 d 以 ~4 最 见 。经 调查 1 窝经 产母 猪 中 , 3 仔猪 部分 发病 , 5 有 窝 达 2 %的 窝发 病率 ;窝 初产 母猪 中 , 窝猪 崽发 病 , 0 5 有3 达 6 % 的 窝 发 病 率 。天 气 骤 冷 、 湿 时 , 病 率 会 上 升 。 0 潮 发 2 临诊症状 最 急 性 型 , 不 到 明 显 症 状 , 出 生 后 1h 然 死 看 于 0突 亡 , 快 同窝其 他猪也相 继发病 。排黄色糊 状稀便 , 很 含 有小气 泡或凝乳 块 , 腥臭 味 , 扑捉 、 扎 和呜 叫时 , 有 在 挣 肛 门 冒 出 黄 色 稀 粪 。肛 门 松 弛 , 由 自主 流 出 稀 粪 , 不 病 猪 迅 速 消 瘦 、 水 , 神 沉 郁 , 吃奶 , 后 站 立 不 动 , 脱 精 不 最 走 路摇晃 , 终衰竭死亡 。 最 3 病理变化 剖检 濒死 的仔猪常 见 胃、 肠黏膜 急性卡 他性炎症 , 以十二 指肠最为严重 , 其次是空肠 、 回肠 , 内容物为酸臭 味 且 较 稀 薄 。 胃 壁 黏 膜 水 肿 , 面 附 着 多 量 黏 液 ; 脏 表 肝 常 有瘀血 , 紫色或 黄色相 间的嵌纹状 色彩 , 肿 大 。 呈 稍 肾脏 不 肿 大 , 膜 光 滑 易 剥 离 , 泽 略 苍 白 , 他脏 器 无 被 色 其 明显 的 眼 观 变 化 。 4 实验室诊断 4 1 细 菌 分 离 培 养 无 菌 采 取 病 仔 猪 的 小肠 前 部 . 内容 物 接 种 于 普 通 琼 脂 平 板 和 血琼 脂 平 板 , 3 ℃ 温 箱 置 7 中培 养2 h 观察 结果 。将血琼脂 平板有 p一溶血环 的 4, 菌落再接种分离纯化2 。 次 4 2 涂 片 、 检 挑 取 培 养 基 上 的 菌 落 涂 片 , 兰 . 镜 革 氏 染 色 后 镜 检 , 见 红 色 、 端 钝 圆近 似 球 杆 状 的 细 菌 , 可 两 初步判断为大肠杆菌 。 5 防 治 5 1 预 防 . 母 猪 在 产 前 4 d 2 d 射 K8 、 9 肠 杆 菌 苗 。 0和 0 注 8 K9 大 每 周 对 猪 舍 内进 行 两 次 消 毒 , 场 每 周 用 11 0 的 菌 毒 猪 :00 杀 液 进 行 一 次 大 消 毒 。 母 猪 产 仔 前 要 做 好 乳 房 的 清 洗 和 消 毒 。母 猪 产 前 的7 内 , 其饲 料 中 拌 人 土 霉 素 。母 d 在 猪喂优质全价饲料 , 证 蛋白和粗纤维的供应 。 保 做 好 仔 猪 的 保 暖 防 寒 产 房 温 度 应 保 持 在 2  ̄ ~2 0 C 5 ℃ , 暖箱 中温度保持在2 ℃~3 ℃ 。如果仔猪没有合 保 8 0 适的环境温度 , 很难 防止黄痢的发生 。 使 初 生 仔 猪 尽 早 吃 上 初 乳 , 尽 量 保 持 乳 汁 充 足 出 并 生后第3 , d 补充铁硒制 剂, 仔猪7 日龄开始用优质乳猪颗 粒 料 引诱 仔 猪 尽 早 开 食 吃料 。
仔猪黄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痢的综合防治仔猪黄痢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仔猪急性死亡和排黄色液状粪便为特征,仔猪黄痢中包括了其发病速度快,病程较短,有效高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对猪场的危害非常严重。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畸形、致死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以急性死亡和排黄色稀便为特征。
该病多发于3 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12~24 h。
带菌母猪和患病仔猪是主要传染源。
1 病原特点仔猪黄痢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该菌结构复杂,但大多数都能产生肠毒素。
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菌毛、有荚膜,无芽孢。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长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
主要含有O 抗原、H 抗原和K 抗原。
该菌产生的肠毒素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肠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可分为耐热肠毒素和热敏肠毒素。
两种肠毒素都可刺激肠腺细胞分泌水平升高,致使小肠内肠液大量集聚而引发腹泻。
2 流行特点仔猪黄痢大多发生育1 周龄左右的仔猪,其中以1~3 日龄的仔猪最多,窝发病100%,且发病后快速死亡。
但7 日龄以上仔猪少有发病症状。
传播途径较多:(1)接触传染,由于黄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呈现同窝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很强,在健康仔猪圈中在投入黄痢患猪后,健康猪很快感染。
(2)交配传染,一些黄痢康复仔猪用于繁殖交配,黄痢的传播效率会大大提升,康复仔猪已经没有黄痢的病症,但仍带有大肠杆菌,会在交配过程中,会将大肠杆菌传染给别的健康猪,从而使该病扩散。
(3)引种带菌,从病场引入断奶仔猪可能会携带病原体,导致自产仔猪感染黄痢。
(4)带菌母猪,是黄痢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带菌母猪通过排放粪便将病原体散布在猪场中,随后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而传染给仔猪,仔猪再传染给没有感染的母猪,从而使黄痢病情进一步的扩大。
3 临床特征感染仔猪临床表现猪腹泻,其腹泻程度取决于感染仔猪的年龄和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当仔猪年龄较小,大肠杆菌毒力因子较强,刚出生12 h 仔猪会死于黄痢发病。
猪的疾病 仔猪黄痢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仔猪黄痢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 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5日龄内仔猪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主要症状以拉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有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主要的血清型是:08,0138,0141,0115,0149,0147,0101、045等,这些菌株大多数具有K88,能产生肠毒素,有黏附因子,引起仔猪发病和死亡。
二、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是中等大小(0.4~O.7µm×2~3µm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
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
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所有的菌株能迅速分解包括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
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
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柠檬酸盐。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有其特殊的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较为复杂,根据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荚膜抗原(K)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
现已知O抗原有173种,H抗原64种,K抗原103种。
血清型用O:K:H表示,如08:K25:H9,08:K88,0166:H27等。
近些年,菌毛抗原也用于血清型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987P,现分别命名为F4、F5、F6。
在引起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仔猪黄白痢又叫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下痢、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以肠炎为特征。
仔猪黄白痢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当栏舍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增加.仔猪黄白痢长期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黄白痢主要是3-20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都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
仔猪患有黄痢的主要特征是腹泻,排出黄色的粪便,初期呈糊状,之后逐渐呈稀液状,往往从肛门突然排出大量稀粪,大量脱水,体质快速消瘦,最终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仔猪患有白痢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糊状、浆状粪便,且粪便中混杂气泡,并散发特殊的腥臭味,经过若干天,就会导致被毛失去光泽,结膜呈苍白色,怕冷,然后形成僵猪,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2、病理变化患有黄痢的病死猪往往由于严重脱水而导致尸体过于干瘦,皮肤发生明显皱缩,肛门松弛,并有黄色稀粪附着在肛门周围,最明显的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发生变性和坏死。
胃部明显膨胀,胃内含有大量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发生潮红,有些会形成出血斑,表面覆盖有大量的黏液。
通过镜检,发现胃黏膜上皮发生脱落,固有层发生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胃腺腺体和腺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液化性坏死,最终脱落;严重时腺管只具有框架,即整个腺管成为没有结构的状物。
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发生膨胀,肠壁明显变薄,黏膜和浆膜都发生充血、水肿,肠腔内含有大量的黄白色、黄色稀薄内容物,并散发腥臭味,有时混杂血液、气泡和凝乳块;而回肠、空肠发生轻微病变,但肠内发生非常明显的臌气。
大肠壁发生轻微病变,肠腔内含有大量的稀薄内容物,通过镜检发现肠黏膜上皮完全发生脱落,露出绒毛,固有层发生水肿,肠腺有所萎缩,腺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严重时会发生液化性坏死,形成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最新猪传染病防治技术- 仔猪黄痢【动植物养殖】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排黄色稀粪为其临床特征。
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很高。
本病是养猪场常见的传染病。
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本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致。
2.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
7日龄以上的乳猪极少发病。
往往一窝一窝的发生,不仅同窝乳猪都发病,以后继续分娩的乳猪也几乎都感染发病。
环境卫生不好的,可能发病;环境卫生良好的也常有发生。
因此,有人认为,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3.临床症状最急性的,看不到明显症状,于生后10多小时突然死亡。
生后2~3天以上发病的仔猪,病程稍长,排黄色稀粪,含有凝乳小片,肛门松驰,捕捉时从肛门冒出稀粪。
病猪精神不振,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衰竭而死。
4.解剖病理改变颈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肿,肠内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与气体,肠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肠腔扩张,肠壁很薄,肠黏液呈红色。
病变以12指肠最严重,空肠与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肝、肾有小的坏死灶。
5.诊断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解剖病理改变可做出初步诊断。
6.预防平时应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合理搭配日粮,保持环境卫生与产房温度。
我国已研制出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天注射,使母猪血清与初乳中有较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抗体,能使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保护率。
7.治疗(1)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用4~11毫克,1日2次,口服;每千克体重用4~7毫克,1日1次,肌肉注射。
(2)壮观霉素:每千克体重用25毫克,1日2次,口服。
(3)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用15~25毫克,分2次口服。
(4)青霉素:用8万单位,加链霉素80毫克,1次内服,每日2次。
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
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简介仔猪黄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特征是仔猪出现黄色稀便,并伴有腹泻、厌食、发热等症状。
黄痢对猪场的生产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保障猪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仔猪黄痢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并提供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
病因仔猪黄痢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体感染:仔猪黄痢主要由福氏痢疾弧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常通过食物、水源或者直接接触传播。
2.环境因素:饲养环境的不卫生、水源污染等也可能导致黄痢的发生。
3.免疫力低下:身体抵抗力降低的仔猪更容易感染黄痢。
症状仔猪黄痢的主要症状包括:1.黄色稀便:黄痢的明显特征是仔猪排出黄色稀便,常伴有恶臭味。
2.腹泻:由于病原体的感染,仔猪常出现腹泻现象,并且排便频率增加。
3.厌食:黄痢发病后,仔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停止进食。
4.发热: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仔猪体温升高。
5.贫血:长期腹泻会导致仔猪贫血,体重下降。
诊断对于仔猪黄痢的诊断,一般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临床检查:包括观察猪只的粪便特征、食欲情况、体温变化等。
2.病原学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黄痢病原体的存在来确认诊断。
3.病理学检查:对已死亡的仔猪进行尸检,观察病变情况。
治疗方案针对仔猪黄痢,下面是一套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案:1.抗生素治疗:给予仔猪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土霉素、通宵霉素等。
但需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以免造成药物抗性问题。
2.补液与营养支持:由于仔猪常伴有腹泻和厌食症状,应给予补液和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3.饲养环境改善:对于仔猪的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尽量减少病原体的存在。
4.免疫增强:通过疫苗接种等方法,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5.疫情监测与控制:对猪场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的仔猪,控制疫情的扩散。
仔猪黄痢病症及治疗方案
仔猪黄痢又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以排出黄色稀粪为特征。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环境卫生不好的,可能多发;以第一胎母猪所产铒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2)临诊症状最急性的,仔猪于生后数小时突然死亡,看不到症状。
多见1~3日龄仔猪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昀被忽视。
腹泻重时,小母猪阴户端和后肢被粪液沾污,病猪减吃或不吃奶,精神差,肛门松驰,排粪失禁,脱水消瘦,最后倒地昏迷死亡。
(3)剖检病变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肠壁变薄,松驰,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色淡或呈黄色,质地柔软而脆弱,有的表面有弥温性小点出血,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治疗方案:给母猪打30ml痢米欣过奶止痢小猪严重的可口服痢米欣
预防方案:
1、改进母猪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常源舒1000克+免疫肽500克/吨饲料
产前产后净菌:
产前:呼特加400g+清毒速健1000g,(添加5-7天)
产后:优舒克500g+清毒速健1000g,(添加5-7天)
2、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保暖,每周至少消毒1次
3、出生3、10天,肌肉注射血元素1-2ml/每头另一侧注射特效康米先0.3ml、0.5ml。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仔猪黄痢病概述•常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措施•预防和控制策略•结论和展望01仔猪黄痢病概述仔猪黄痢病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幼猪身上。
定义该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通常是通过受污染的母猪乳汁或环境传染给仔猪。
病因定义和病因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产生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吸收障碍,严重时引发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全身症状。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断仔猪出现黄色水样腹泻,伴有恶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脱水等症状。
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如粪便检查发现大量大肠杆菌,可确诊该病。
02常规治疗方法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疗法某些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调理肠胃的作用,如黄连、黄柏等。
可将中草药制成煎剂或散剂,通过口服或灌服的方式给予病猪,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草药治疗药物治疗口服补液针对脱水症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静脉输液对于严重脱水的病猪,应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快速补充体液,提高治疗效果。
液体疗法减少饲料摄入量,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减轻肠胃负担,促进病猪康复。
饲料调整加强猪舍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清洁,降低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风险。
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
环境卫生将病猪及时隔离,避免与健康猪接触,防止病情扩散。
同时,对接触过病猪的健康猪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治疗饲养管理03其他治疗措施补充有益菌群,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使用含有益生菌的微生态制剂给病猪口服或添加到饲料中,帮助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缓解黄痢症状。
描述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以产生有益代谢产物,调节肠道pH值,增强肠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病猪的生长状况。
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一
的棕色 , 或粪便呈黄 色浆状 , 含有凝乳小片 。捕捉时 , 在挣
剂, 在仔猪吃奶前喂服 , 然后 在肠道暂时定 殖 , 消耗氧气 , 促 进厌氧菌 的生 长 , 有利 于肠道正 常菌群 的建 立与恢复 , 提高
扎和 呜叫中常 由肛 门冒出稀粪 , 粪便 也可能仅 从肛门滴 落到 会 阴部 , 须经过会 阴部 的仔细检查才可见 到。 在严重 流行时 , 少量 病猪可能呕 吐, 由于体 液流进肠管 可迅速消瘦 , 重下 体 降 3 %~ 0 , 0 4 % 并伴发脱水症状 , 腹肌松弛 、 无力 , 精神沉郁 、 迟钝 , 眼睛无光 , 皮肤蓝灰色 , 干燥无光泽 , 体重下降 , 不久死 亡。慢性或不严重 时, 病猪肛门和会阴部可能 由于与碱性粪 便 接触而发炎 , 脱水不严 重的病猪可 能还可 以饮水 , 治疗及
5 防 治
便排出大量细菌 , 污染外界环境 , 通过水 、 饲料 和用具传染给 其他母猪 , 成为新 的传染源。 本病无季节性 流行 , 在低温和 但
潮湿的环境下多发 , 一般在猪场流行 1 次后 , 经久不断 , 只是
5 加 强饲养管理 . 1
注意清洁卫生 , 时清粪 , 持圈舍干 及 保
时 可 以恢 复 。
3 病 理 变 化
定殖抗力 , 有效地防治腹泻 , 但不能与抗生素 同时使用 。
5 . 药物治疗 4 丁胺 卡那 霉素 、 头孢 噻呋 、 恩诺 沙星 、 哌 吡
酸、 庆大霉素、 新霉素、 增效磺胺甲基异嗯 唑、 安普霉素等均
为敏感药物。 但是 , 由于长期使用上述药物 , 大肠杆菌对之普 遍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 , 有些菌株 同时耐受多种药物 , 因此 , 为 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每隔一段 时间进行 1次大肠 杆菌 应
仔猪黄痢的诊断及防治
每段分别注射待检菌及用作 对照的生理盐水各 l m L , 每份样
品以随机方式 注射 2个肠段 , 2 4 h扑杀动 物 , 取 出结 扎肠 段 ,
如肠段膨胀 、 臌气 、 积液 , 且肠段积液达 1 m L / c m, 即可确诊。
4 剖 检 变 化
仔 猪黄痢的病死猪严重脱水 , 皮下水肿 。剖解病变 主要 是 胃肠 道 ,胃内充满多量酸臭气体 和少量黄 白色凝固乳块 ,
小肠鼓胀 , 内有 大量黄 白液 态 内容物 和气体 , 十二 指肠黏膜
后仔猪 1  ̄ 2日龄及 1 0日龄 注射仔猪黄痢疫苗 , 1 5日龄 注射
( 3 )吸着 因子 的检查 将 回肠 前段反 复用无菌生理 盐水 冲 洗, 用接种环从黏膜取材做细菌涂片 , 染色镜检 。 如发现片 中 每个视野均有大量大肠杆菌状细菌则 为阳性 。 如视野 中基本 没有细菌 , 为阴性。因为没有吸着 因子 的大肠杆菌被 冲洗干 净, 有吸着 因子 的大肠杆 菌 , 一 般都能产 生热敏肠 毒素。 因 此, 查 出大肠杆菌 的吸着 因子 , 一般就能证 明是致病菌。
僵猪 。本病流行无 明显季节性 , 但春 、 秋最为易发。
3 临床症状
本病 主要发生在 1 周龄 以内 的乳猪 , 1 - 3日龄 多发 。带
搞好 产房卫生消毒 工作 。 临产前 , 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 ,
然后用 0 . 5 %~ 1 . O %聚维酮碘 溶液或 2 %~ 3 %的苛性钠 溶液
发生和流行 。
妊娠母猪 于产前 1 2 d , 每头皮下 注射阿维菌 素 , 按 l g , k g 计算 , 并驱虫 1 次。 母 猪分娩前用 温水清洗猪体 , 对腹部和乳 房用 消毒剂清洗 , 并按揉乳房和腹部皮肤约 1 0 mi n , 连用 3 d 。 用含 碘消毒剂 对猪体进行喷雾消毒 , 母猪产仔时乳房及乳头 用 0 . 1 %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 。 产前 4 5 d 、 1 5 d各 用 埃 希 氏菌 苗 四价 灭 活 疫 苗 1头 份 ( 2 mL/头 ) , 产前 1 0 d注射 仔猪黄 痢灭 活疫 苗 4 m L , 使仔 猪
常见猪病防治--仔猪黄痢
定期检查
定期对母猪和仔猪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人员培训
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仔猪黄痢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
未来防治展望
新技术应用
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疫苗、新型抗菌药物等, 以提高防治效果。
联合防控
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实现联合防控。
防疫政策
建立健康档案
对每只猪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 疾病传播。
疫情上报制度
一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及 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消毒制度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杀灭病菌,预防疾病 发生。
04
案例分析
发病情况
地点:某农村养殖场
病理变化
肠道炎症明显,肠黏膜充 血、水肿、出血和溃疡等 。
实验室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病原体, 如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 等,可以确诊疾病。
03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猪舍
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 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细菌滋
生。
合理饲养
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均衡,避 免饲料发霉变质。同时,保持 饮水清洁,防止水源污染。
持续监测
对仔猪黄痢的发病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制 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病理变化
01
02
03
肠道炎症
仔猪黄痢的主要病理变化 为肠道炎症,表现为肠道 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和 溃疡等。
脱水与酸中毒
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仔 猪容易发生脱水、酸中毒 和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 导致死亡。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新生仔猪,尤其是出生 后1-3日龄的仔猪最易感
。
传染源
带菌母猪,其粪便和乳 汁中均含有病原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环 境和母猪的乳房传播。
流行特点
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 气候变化、环境卫生差 、饲养管理不善等均可
诱发该病。
临床症状
01
潜伏期
一般为1-3日。
全身无力,不吃初乳,很快排出黄色稀粪,严重 者呈喷射状排出,粪中含凝乳小片。病仔猪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最终死亡。
病变
剖检可见肠道膨胀,内有大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充血、出 血、水肿,有时可见小出血点或溃疡灶。肝、肾等实质器官变性。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仔猪黄痢的概述 • 仔猪黄痢的病因与病理 • 防治技术 • 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
01
仔猪黄痢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仔猪黄痢是一种由特定血清型的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侵 害1周龄以内新生仔猪的急性、高 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点
02
仔猪黄痢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母源抗体不足
新生仔猪无法从母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对黄 痢病菌的抵抗力较弱。
环境卫生差
养殖场环境卫生差,病原菌容易滋生和传播。
饲养管理不当
如饲料营养不均衡、饮水不洁等,影响仔猪的抵 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
诊断和防治-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多发病于封闭式的规模养猪场,并在出生1周龄的新生猪多发,其中以1~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个猪场一旦感染该病常会连窝经消化道传染至其他猪群。
饲养管理、饲养卫生条件、气温骤变,防疫意识淡薄等外在条件极易导致该病的暴发。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1、流行特点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流行,且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新生至5日龄阶段容易感染,其中1~3日龄最容易发病,大于7日龄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会感染该病。
在产仔季节,有时会出现多窝仔猪一起发病的现象,发病率能够高达100%,尤其是初产母猪所产的后代仔猪最容易感染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仔猪通常在出生大约24 h出现发病,开始时1窝仔猪中有1~3头患病。
新生仔猪发病后,最急性型通常没有表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数小时就突然发生死亡。
急性型,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体质衰弱,部分仔猪甚至在感染后会具有几小时的潜伏期。
接着会排出白色或者黄色水样粪便,其中混杂小气泡或者乳状凝块,且散发腥臭味;肛门失禁,出现明显的脱水现象,机体快速消瘦,主要是由于严重脱水而流失过多的电解质,导致其在短时时间内发生死亡。
另外,仔猪还会具有腹部皮肤变紫、双眼凹陷的症状。
此外,该病能够从一窝患病仔猪快速蔓延至另一窝仔猪。
3、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患病仔猪
的小肠前部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内容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箱中进行24 h培养,通过观察,挑取不透明的圆形菌落再次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两次分离纯化。
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不透明的白色圆形菌落,直径为2~3 mm,边缘整齐,表面闪光,略微突起;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β-溶血环。
涂片、镜检。
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进行涂片,接着通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接近球杆状的红色细菌,菌体两端钝圆,初步判断是大肠杆菌。
生化试验。
分离得到的菌落分别接种在三个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分别含有麦芽糖、乳糖、葡萄糖,发现都会产气产酸;但在含有木糖、甘露醇的试管中接种却不会产生发酵。
吲哚试验和MR试验都呈阳性,VP试验呈阴性。
挑取乳糖发酵菌落分别使用多价OK抗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发现0141抗血清凝集明显。
4、防治措施疫苗免疫。
目前,免疫接种疫苗时防控仔猪黄痢的有效措施,主要选择使用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灭活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注射剂量较大,且需要多次注射,从而容易使猪群发生应激反应,为此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发出基因工程疫苗,其具有免疫针对性强、安全性好、效价高等优点,如大肠杆菌K99基因工程疫苗。
一般来说,妊娠母猪要在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适量疫苗,从而使后代仔猪经由吮食母乳而获得被动免疫。
加强仔猪管理。
对于新生仔猪,要在距离肚脐3~4 cm处剪短脐带,接着使用5%碘酊进行消毒。
仔猪要及时吮食初乳,如有需要可人为助力仔猪找寻乳头。
另外,仔猪出生后的第2天,可每头补充2 mL铁制剂,避免发生缺
铁性贫血,提高机体抵抗力。
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新生仔猪最好放人保温箱内,且使用灯泡加热,确保温度达到28~32℃;当环境闷热时,要及时将风扇打开,促使空气流通,尽量避免滋生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排出的粪便要立即进行清理,并冲洗干净,确保栏内卫生良好。
药物疗法。
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庆大霉素,病猪按体重口服4~11 mg/kg,每天2次,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4—7 mg/kg,每天1次。
卡那霉素,病猪按体重肌肉注射5~15 mg/kg,每天2次。
乙基环丙沙星,病猪按体重肌肉注射2.5~10.O mg/kg,每天2次。
病猪内服80 mg硫酸链霉素和8万IU青霉素,每天2次。
还可按体重口服0.2 mL/kg庆增安注射液,每天2次。
另外,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取2g
黄柏、lg秦皮、lg黄连、lg丹皮、2g白头翁,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2次给病猪口服,连续使用3天。
哺乳母猪也要口服中药,即取20 g黄芩、10 g黄连、10 g神曲、20 g金银花、20 g黄柏、20 g 乌梅、10 g山楂、20 g白头翁、5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后分成2次喂服,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天。
微生态制剂疗法。
仔猪可在吮乳前2~3 h喂服促菌生,其中含有3亿活菌,之后每天1次,连续使用3次,如果配合喂服药用酵母,能够增强疗效;也可在出生后喂服乳康生,每头每次用量为0.5 g,每天早晚都使用1次,连续使用2天,之后每间隔1周喂服1次;也可使用调痢生,按体重喂服0. 10~0. 15 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需要注意的是,仔猪服用微生态制剂过程中不允许服用抗菌药物。
仔猪黄痢的诊断要点1、流
行特点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见发病;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2、临诊症状仔猪出生时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
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
下痢重时,后肢被粪液沾污;从肛门冒出稀粪。
病仔猪不愿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病仔猪精。
急者不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3、剖检变化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性炎症。
表现为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胃粘膜红肿;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4、细菌分离与鉴定取新鲜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培养基上,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或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血清型。
防治方法1、开始发病时,立即对全窝仔猪给药,常用药物有氯霉素、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
由于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最好先分离出大肠杆菌做纸片药敏试验,以选出最敏感的治疗药品用于治疗,方能收到好的疗效,2、平时做好圈舍及环境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产房及母猪的清洁卫生和护理工作。
3、常发地区,可用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 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给产前一个月怀孕母猪注射,以通过母乳获得被动保护,防止发病.4、国内有的猪场,在仔猪出生后即全窝用抗菌药物口服,连用3天,以防止发病;也有
采用本场淘汰母猪的全血或血清,给初生仔猪口服或注射进行预防,据称有一定效果。
5、抗生素和磺胺药物疗法: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头8万单位,1天2次,连用3天。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1天2次,连用3天。
对仔猪排出水样的严重的黄痢病,可用“腹泻康”与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肌肉注射,一次量3—5毫升,并喂服葡萄糖液(添加少量精盐),或应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于5%的糖盐水中,20毫升腹腔注射,1天2次,连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