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

合集下载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本病是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是哺乳仔猪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阻碍着养猪业的发展,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全窝死亡,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24h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有1~3头仔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它仔猪相继发病。

主要症状排黄色稀粪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病猪精神沉郁,停止吃奶,脱水,迅速消瘦,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的丧失,病猪双眼下陷,腹下皮肤呈现紫红色,昏迷死亡。

2病理变化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皮下水肿,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腺区有出血点,小肠粘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尤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

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

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3防治3.1加强饲养管理,彻底清除粪便和用绿威霸消毒液消毒圈舍,每天2次,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卫生、空气新鲜,并要重视仔猪的保温。

最好母猪在产前一个月及半个月分别肌肉注射黄白痢菌苗。

3.2治疗。

仔猪全部注射特效绝妙(主要成分为环丙杀星等),按每公斤体重0.2ml;口服特效肠炎久安(主要成分为诺氟杀星),每头仔猪口服1~2ml,每天2次,连用3d。

重病猪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方剂:白头翁2g、黄连1g、黄柏2g、秦皮1g、丹皮1g,水煎分2次口服,连用3天。

同时给母猪口服中药,方剂: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20g、黄芩20g、金银花20g、诃子20g、乌梅20g、神曲10g、山楂10g、甘草5g,研磨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1次,连用3d。

4小结4.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试验实检验结合综合诊断,诊断为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养猪技术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仔猪黄痢病是乳猪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高。

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率极少。

该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1、流行病学猪的易感性。

该病常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于5日龄的仔猪很少患病。

仔猪对该病的易感性与年龄有关,与母猪也有密切关系。

曾有人将某窝初生数头仔猪至于另一窝中寄养,原窝仔猪虽全窝发病,而带入的仔猪仍然无病。

人工接种试验发现,已经吃初乳的仔猪,有时能抵抗人工感染,而未吃初乳的仔猪复制该病,则往往很容易成功。

可见黄痢的发生与母猪初乳内抗体的有无及浓度有直接关系。

在天然情况下,母猪在不断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抗原后,由于初乳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分泌型抗体,而使仔猪免于感染发病。

仔猪的易感性随仔猪日龄的增长而递减,出生后24 h以内发病者,其死亡率常为100%。

大于5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也能免于死亡。

死亡率。

仔猪的死亡率因发病日龄的大小而不同,出生后24 h左右,即发病的仔猪如不予治疗,其死亡率往往接近100%;病程超过3~4天者,有的虽可能耐过,但多发育不良或转成白痢。

传染。

该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早已存在于猪舍周围环境中和母猪肠道内,当仔猪产出时,可能立即被感染。

在母猪的皮毛及阴道内可发现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仔猪在经产道时即由口吞入致病性大肠杆菌。

对原来没有黄痢的某猪场调查发现,该场黄痢之所以能突然发生,与新引进一批母猪有关。

因此,在一个猪场内,仔猪黄痢的突然暴发一般与新的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传入有直接关系。

2、发病机理仔猪黄痢基本上是一种肠道感染,肠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腔及绒毛上皮表面大量繁殖,但很少侵入黏膜深层或血液。

病猪所表现的水泻和脱水性病变主要是由病原菌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上皮大量分泌液体所致。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养猪技术仔猪黄痢多发病于封闭式的规模养猪场,并在出生1周龄的新生猪多发,其中以1~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个猪场一旦感染该病常会连窝经消化道传染至其他猪群。

饲养管理、饲养卫生条件、气温骤变,防疫意识淡薄等外在条件极易导致该病的暴发。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1、流行特点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流行,且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新生至5日龄阶段容易感染,其中1~3日龄最容易发病,大于7日龄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会感染该病。

在产仔季节,有时会出现多窝仔猪一起发病的现象,发病率能够高达100%,尤其是初产母猪所产的后代仔猪最容易感染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仔猪通常在出生大约24 h出现发病,开始时1窝仔猪中有1~3头患病。

新生仔猪发病后,最急性型通常没有表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数小时就突然发生死亡。

急性型,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体质衰弱,部分仔猪甚至在感染后会具有几小时的潜伏期。

接着会排出白色或者黄色水样粪便,其中混杂小气泡或者乳状凝块,且散发腥臭味;肛门失禁,出现明显的脱水现象,机体快速消瘦,主要是由于严重脱水而流失过多的电解质,导致其在短时时间内发生死亡。

另外,仔猪还会具有腹部皮肤变紫、双眼凹陷的症状。

此外,该病能够从一窝患病仔猪快速蔓延至另一窝仔猪。

3、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患病仔猪的小肠前部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内容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箱中进行24 h培养,通过观察,挑取不透明的圆形菌落再次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两次分离纯化。

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不透明的白色圆形菌落,直径为2~3 mm,边缘整齐,表面闪光,略微突起;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β-溶血环。

涂片、镜检。

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进行涂片,接着通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接近球杆状的红色细菌,菌体两端钝圆,初步判断是大肠杆菌。

怎样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

怎样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

怎样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
怎样诊断猪大肠杆菌病?不同年龄的仔猪由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疾病,猪大肠杆菌病分三种病型,即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

本文介绍一下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

一、仔猪黄痢病
从出生到7日龄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通常叫仔猪黄痢病。

其症状主要是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其中含有乳凝块,有气泡并带腥臭味.精神沉郁,吃奶减少或不吃,脱水、消瘦、全身衰弱,严重时昏迷死亡。

二、仔猪白痢病
从7-30日龄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又叫仔猪白痢病。

其主要症状是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便,病猪怕冷、寒颤,喜钻草堆,病程较长。

此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僵猪”。

三、仔猪水肿病
在30日龄以上,直至断奶前后发生的大肠杆菌病,多为水肿病,又称胃肠水肿病或肿头病,它是由特定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

其主要特征是头部水肿,以额部及跟睑水肿最明显,严重时上下跟脸间仅现一小缝隙。

行走不稳,触之敏感,叫声嘶哑。

严重时后肢麻痹,不能站立。

心跳加快,体温一般不高。

剖检变化,胃壁及肠系膜水肿最为典型。

切开胃壁可见无色清亮或淡黄色胶冻样液体。

整个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

肠系膜淋巴结明显水肿、充血,出血,胃肠道有弥漫性出血。

多数病例自肠系膜淋巴结中可分离到溶血性大肠杆菌。

本病主要发生子吃得多、长得快、膘情好及断奶不久的仔猪。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 和预警系统,及时发 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的 技术研究,提高仔猪 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 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临床症状
观察仔猪是否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以 初步判断是否患有仔猪黄痢。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仔猪的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 测,以确定病因及病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如仔猪白痢、猪瘟 等,以避免误诊。
04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仔猪黄痢的疫苗主要包括K88、K99、987P和F41等菌苗。
接种时间
在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疫苗接种,以保障初生仔猪能够通过母体获 得足够的抗体。
接种方法
母猪接种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建议使用多价苗进行接种,以 覆盖更多菌株。
药物防治
药物选择
01
可选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具体方法需根
防治措施
针对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增强母猪的免疫力 ;2.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菌滋生;3.对初生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4.对 已经发病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 黄痢的发病机制,探 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措施;
案例三
总结词
环境卫生问题导致的病菌传播。
详细描述
如果猪场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如粪便清理不彻底、消毒不严格等,这会为黄痢病菌的传播提供媒介,使猪崽容易 感染黄痢。
06
结论
总结病因与防治措施
病因分析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及治疗技术刘贵祥仔猪黄痢以及仔猪白痢疾病,亦被称之为仔猪黄白痢疾病,主要是通过大肠杆菌感染导致,是肠道感染疾病的一种,多出现在哺乳期仔猪。

当仔猪出现黄色或是白色浆状粪便,或是产生仔猪死亡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能够初步分析判断属于仔猪黄白痢疾病。

目前,不论是规模化养殖还是农户自行进行小范围养殖,仔猪黄白痢疾病均属于较为常见且普遍存在的疾病,具有较大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若不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导致仔猪的大量损失,对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1、发病原因(1)大肠杆菌污染猪场养殖区域受到边缘性大肠杆菌造成的污染,由于引种阶段携带菌种猪,未能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处理,导致病原出现传播扩散情况。

病原性大肠杆菌主要是通过带菌母猪排除,并产生快速传播扩散现象,最为关键的则为,对母猪乳头以及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仔猪进食阶段通过吸吮或接触皮肤,从而造成食入感染。

(2)应激因素仔猪黄白痢病的产生同各类应激因素存在关系,比如气候变化异常,阴雨潮湿环境,温度情况变化起伏,饲养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卫生环境情况恶劣,饲料质量明显较差,配比错误或是突然出现调整,母猪乳汁过于浓稠或是量不足甚至无乳汁的等情况,均是产生仔猪黄白痢病的影响因素。

(3)母猪感染存在严重污染情况的猪场养殖区域,并未对妊娠母猪采取黄白痢疫苗的有效接种,同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防治措施,致使仔猪出生之后,通过吸吮初乳或是接触皮肤,导致食入污染细菌从而产生疾病。

2、临床症状(1)仔猪黄痢仔猪出生之后一天左右即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全部刚出生仔猪中若存在少数几头仔猪存在疾病,仔猪无精神,出现衰弱现象,并出现死亡情况,与此同时,导致剩余仔猪开始产生病症。

通常情况下,症状为排除黄色稀粪,或是水样粪,并存在凝乳状小块以及小气泡,并存在较大的腥臭味,肛门出现失禁现象,病猪精神萎靡不振,不进食,并存在脱水现象,快速出现消瘦,双眼下陷,并产生昏迷现象,最终导致出现死亡情况。

仔猪黄痢防止措施

仔猪黄痢防止措施

仔猪黄痢防止措施简介仔猪黄痢是仔猪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弯曲菌引起。

该疾病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降低了生产效益。

为了减少仔猪黄痢的发生率,养殖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对仔猪黄痢的防止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仔猪黄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选择疫苗时,可以咨询兽医师或者畜牧专家的意见。

疫苗的使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包括接种时间和剂量。

2.使用合格的疫苗,具有保质期内的疫苗应当存放在适当的环境中。

3.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操作,保证接种的质量和安全性。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仔猪黄痢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保持饲料卫生。

仔猪经常吃饲料,因此需要保证饲料的卫生。

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槽、饮水器等设备,确保饲料的质量。

2.合理饲喂。

仔猪的饲喂要注意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充分营养的摄入。

避免过量或不足的饲养,保持饲料的稳定性。

3.温度调控。

仔猪对温度非常敏感,过低或者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养殖者应该确保仔猪的生活环境温度适宜。

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仔猪黄痢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清理猪舍。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污物和粪便,保持猪舍的干燥和卫生。

2.消毒猪舍。

定期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消毒,杀死病原菌,预防黄痢病的传播。

3.隔离病猪。

如果发现有仔猪患黄痢病,应立即将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仔猪。

生物安全措施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减少病原菌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1.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区域。

外来人员易带入病原菌,应设立警示标志并制定相应规定。

2.对外来猪只进行检疫。

引进新的猪只时,需要对其进行检疫,并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3.限制猪只交往。

不同养殖户之间应限制猪只的交往,防止疾病的传播。

总结仔猪黄痢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仔猪黄痢,养殖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疫苗预防、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措施。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食 入 病 原 菌 , I 感 染 。这 是 弓 发 其所 生 仔 猪 也 易 发 生 仔猪 黄 白痢 。 弓起 I
结 有 弥 漫 性 小 出血 点 。 2仔 猪 白痢 : 床 特 征 为 仔 猪 . 临
仔 猪 黄 白痢 的主 要 原 因 。
2 仔 猪 本 身 的 生 理 特 点 : 生 . 初
机 能 不 完 善 , 受 外 界 环 境 因素 影 死 亡 率高 达 3 %。 易 0 响 , 气 候 突 变 、 雨 潮 湿 、 乳 质 如 阴 母
于 垫 草 中 , 终 因极 度 衰 弱 而死 。 最 剖
2 仔 猪 白 痢 : 又 称 迟 发 性 大 解 变 化 为 外 表 苍 白消 瘦 , 水 严 重 , . 其 脱
▲听 老 公 讲 城里 的故 事

寅峰


猪 皮下脂肪厚 , 汗腺不发达 , 不善于通过皮肤散
热, 体热 散发较 慢 , 怕 热的动 物 。 是 其最 适温 度随 体重 和 年 龄 增 加 而 下 降 ,初 生 仔 猪 的 适 宜 温度 为 2 ~ 7 2 ℃ ,断奶 仔 猪 为 2 — 2 ,生 长 育 肥 猪 为 1 . 9 1 5- 2  ̄ , 仔和 哺乳 母猪 为 1 — 1 ℃。 5C 产 6 8 当环 境 温度超 过 最 适温 度 范围 , 的产 热 大于 散 热 , 果过 多 的产 热 猪 如 蓄 积在 体 内不 能 散 出 , 易使 体 温 居高 不 下 , 致猪 则 导
效 措施 进 行 科 学 防 治 。 1加 强 饲 养 管理 : 真 搞 好 环 . 认 境 卫生 , 舍饲 养密 度 不 宜 过 高 , 猪 注
意 保 暖通 风 。采 用 “ 自繁 自养 ” “ 、全

仔猪黄痢的防治及类症鉴别

仔猪黄痢的防治及类症鉴别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养殖业 ・
仔猪 黄痢 的防治及 类症鉴别
黎 晓 娟
( 龙 江 省 孙 吴 县 畜牧 局 14 0 ) 黑 6 2 0
仔 猪 黄 痢 又 称 新 生 仔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或 早 发 性 大 肠 杆 菌 病 , 仔 猪 较 易 患 的 一 种 肠 道 急 性 、 死 性 很 强 的 是 致 传染病 , 以排 黄 色 稀 便 为 其 临 床 特 征 。在 冬 季 该病 发 病 率 极高 可造 成新 生仔 猪 大批 死亡 、 发育 不 良或 育 成率 低 。若 防 治 不及 时 , 造 成 严 重 的经 济损 失 。 可 1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仔 猪 常 在 出生 后 几 小 时 至 7 内发 病 , 2 d 常 d 以 ~4 最 见 。经 调查 1 窝经 产母 猪 中 , 3 仔猪 部分 发病 , 5 有 窝 达 2 %的 窝发 病率 ;窝 初产 母猪 中 , 窝猪 崽发 病 , 0 5 有3 达 6 % 的 窝 发 病 率 。天 气 骤 冷 、 湿 时 , 病 率 会 上 升 。 0 潮 发 2 临诊症状 最 急 性 型 , 不 到 明 显 症 状 , 出 生 后 1h 然 死 看 于 0突 亡 , 快 同窝其 他猪也相 继发病 。排黄色糊 状稀便 , 很 含 有小气 泡或凝乳 块 , 腥臭 味 , 扑捉 、 扎 和呜 叫时 , 有 在 挣 肛 门 冒 出 黄 色 稀 粪 。肛 门 松 弛 , 由 自主 流 出 稀 粪 , 不 病 猪 迅 速 消 瘦 、 水 , 神 沉 郁 , 吃奶 , 后 站 立 不 动 , 脱 精 不 最 走 路摇晃 , 终衰竭死亡 。 最 3 病理变化 剖检 濒死 的仔猪常 见 胃、 肠黏膜 急性卡 他性炎症 , 以十二 指肠最为严重 , 其次是空肠 、 回肠 , 内容物为酸臭 味 且 较 稀 薄 。 胃 壁 黏 膜 水 肿 , 面 附 着 多 量 黏 液 ; 脏 表 肝 常 有瘀血 , 紫色或 黄色相 间的嵌纹状 色彩 , 肿 大 。 呈 稍 肾脏 不 肿 大 , 膜 光 滑 易 剥 离 , 泽 略 苍 白 , 他脏 器 无 被 色 其 明显 的 眼 观 变 化 。 4 实验室诊断 4 1 细 菌 分 离 培 养 无 菌 采 取 病 仔 猪 的 小肠 前 部 . 内容 物 接 种 于 普 通 琼 脂 平 板 和 血琼 脂 平 板 , 3 ℃ 温 箱 置 7 中培 养2 h 观察 结果 。将血琼脂 平板有 p一溶血环 的 4, 菌落再接种分离纯化2 。 次 4 2 涂 片 、 检 挑 取 培 养 基 上 的 菌 落 涂 片 , 兰 . 镜 革 氏 染 色 后 镜 检 , 见 红 色 、 端 钝 圆近 似 球 杆 状 的 细 菌 , 可 两 初步判断为大肠杆菌 。 5 防 治 5 1 预 防 . 母 猪 在 产 前 4 d 2 d 射 K8 、 9 肠 杆 菌 苗 。 0和 0 注 8 K9 大 每 周 对 猪 舍 内进 行 两 次 消 毒 , 场 每 周 用 11 0 的 菌 毒 猪 :00 杀 液 进 行 一 次 大 消 毒 。 母 猪 产 仔 前 要 做 好 乳 房 的 清 洗 和 消 毒 。母 猪 产 前 的7 内 , 其饲 料 中 拌 人 土 霉 素 。母 d 在 猪喂优质全价饲料 , 证 蛋白和粗纤维的供应 。 保 做 好 仔 猪 的 保 暖 防 寒 产 房 温 度 应 保 持 在 2  ̄ ~2 0 C 5 ℃ , 暖箱 中温度保持在2 ℃~3 ℃ 。如果仔猪没有合 保 8 0 适的环境温度 , 很难 防止黄痢的发生 。 使 初 生 仔 猪 尽 早 吃 上 初 乳 , 尽 量 保 持 乳 汁 充 足 出 并 生后第3 , d 补充铁硒制 剂, 仔猪7 日龄开始用优质乳猪颗 粒 料 引诱 仔 猪 尽 早 开 食 吃料 。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仔猪黄白痢又叫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下痢、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以肠炎为特征。

仔猪黄白痢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当栏舍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增加.仔猪黄白痢长期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黄白痢主要是3-20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都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

仔猪患有黄痢的主要特征是腹泻,排出黄色的粪便,初期呈糊状,之后逐渐呈稀液状,往往从肛门突然排出大量稀粪,大量脱水,体质快速消瘦,最终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仔猪患有白痢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糊状、浆状粪便,且粪便中混杂气泡,并散发特殊的腥臭味,经过若干天,就会导致被毛失去光泽,结膜呈苍白色,怕冷,然后形成僵猪,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2、病理变化患有黄痢的病死猪往往由于严重脱水而导致尸体过于干瘦,皮肤发生明显皱缩,肛门松弛,并有黄色稀粪附着在肛门周围,最明显的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发生变性和坏死。

胃部明显膨胀,胃内含有大量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发生潮红,有些会形成出血斑,表面覆盖有大量的黏液。

通过镜检,发现胃黏膜上皮发生脱落,固有层发生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胃腺腺体和腺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液化性坏死,最终脱落;严重时腺管只具有框架,即整个腺管成为没有结构的状物。

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发生膨胀,肠壁明显变薄,黏膜和浆膜都发生充血、水肿,肠腔内含有大量的黄白色、黄色稀薄内容物,并散发腥臭味,有时混杂血液、气泡和凝乳块;而回肠、空肠发生轻微病变,但肠内发生非常明显的臌气。

大肠壁发生轻微病变,肠腔内含有大量的稀薄内容物,通过镜检发现肠黏膜上皮完全发生脱落,露出绒毛,固有层发生水肿,肠腺有所萎缩,腺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严重时会发生液化性坏死,形成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主题策划FEATURE仔猪黄痢及其防治王超新(广东恩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恩平529400)摘要:仔猪黄痢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不同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病,根据粪便的颜色分为仔猪黄痢和白痢。

在自然界中大肠杆菌病原分布广泛,加上仔猪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对外界致病菌的抵抗力较弱。

仔猪黄痢以3日龄以内的哺乳猪为重点发病群,病猪粪便呈黄色,发病急,病死率高,接近100%。

临床预防本病主要依靠免疫接种,还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使用抗生素、加强场内消毒(尤其是产房和待产母猪)、提高猪场管理等措施。

病猪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口服抗生素,同时配合止泻、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和矿物元素等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仔猪;大肠杆菌;黄痢;防治措施Piglet yellow scour and its prevention l|IChaoxin Wang(Guangdong Enpin Animal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Enping,Guangdong529400,China)Abstract:Piglet yellow scour is an acute jnfectious disease,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fection with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ff.Piglets of different ages can be affected.It is gen e rally n a med according to the color of feces.The pathogen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coupled with the immune system of piglets is imperfect,so the resistance to external pathogenic bacteria is weak.Piglet yellow diarrhea is mainly affected by pigs within3days of age.The feces of sick pigs are yellow,and the disease is acute which the fatality rate is high(close to100%).The clinical prevention of this disease mainly depends on immunization,and it can also be used by oral probiotics antibiotics,strengthening on-site disinfection(especially for farrowing rooms and sows waiting for delivery),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pig farms.The best way to treat the sick pigs is to take antibiotics orally,together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antidiarrheal,and supplementation of water and mineral trace elements lost by the body.Key words:Piglet;Escherichia coli\Yellow scour;Control measures 诜避曲W K 淋好S 羊薄咬总(泮M)龙声步刮牺2參程仔猪黄痢的病原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肠埃希氏菌,这些菌株大多数能形成肠毒素,可以引起仔猪发病和死亡。

仔猪黄、白、红痢__仔猪黄、白、

仔猪黄、白、红痢__仔猪黄、白、
2、仔猪白痢:主要感染10-30日龄的仔猪。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粥样,有腥臭味,有时粪便中混有气泡。初期体温不高,精神尚好,如治疗不及时,有下痢加剧、食欲废绝、走路不稳、寒颤、喜钻入垫草中。如发生肺炎,经5-8天死亡。主要病变为胃肠粘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明显,上附粘液;肠内容物呈黄色,稀粥状;肠壁菲薄而透明,部分粘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和胆囊稍肿大,肾呈苍白色,病久可见肺炎症状。
2、加强仔、母猪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仔猪提前补饲,增加胃肠消化功能,仔猪保暖。
3、母猪产前3天和产后3天用易美强或止痢散按100克加100公斤饲料投喂,病仔猪可灌服希玛止泄宝。锋杀百治注射液,按0.05ml/kg体重肌肉注射,一日两次。
仔猪黄、白、红痢
仔猪黄、白、红痢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两种常见传染病。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杆菌引起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一、临床症状及病变
1、仔猪黄痢:主要感染10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主要是拉黄痢,粪便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块,顺脏门流下;捕捉、挣扎或鸣叫时,粪便常由肛门冒出。精神沉郁、不食、脱水、昏迷而死。急者不见下痢,倒地而死。小肠卡他性炎症,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肠璧变薄、松弛,胃粘膜红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3、仔猪红痢:主要感染1周龄内的仔猪。临床发病快,出生后数小时就可出现,从发病至死亡很少超过3天;被感染后,排红色粘液状粪便,死前全身震颤、抽搐;以空肠的病变最明显,呈红色,粘膜下广泛出血。
二、防制措施
1、怀孕母猪产前40天及15天各接种一次K88、K99双价或多价基因工程菌苗对黄、白痢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用C型魏氏杆菌苗对仔猪红痢进行预防,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仔猪黄痢病症及治疗方案

仔猪黄痢病症及治疗方案

仔猪黄痢又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以排出黄色稀粪为特征。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环境卫生不好的,可能多发;以第一胎母猪所产铒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2)临诊症状最急性的,仔猪于生后数小时突然死亡,看不到症状。

多见1~3日龄仔猪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昀被忽视。

腹泻重时,小母猪阴户端和后肢被粪液沾污,病猪减吃或不吃奶,精神差,肛门松驰,排粪失禁,脱水消瘦,最后倒地昏迷死亡。

(3)剖检病变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肠壁变薄,松驰,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色淡或呈黄色,质地柔软而脆弱,有的表面有弥温性小点出血,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治疗方案:给母猪打30ml痢米欣过奶止痢小猪严重的可口服痢米欣
预防方案:
1、改进母猪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常源舒1000克+免疫肽500克/吨饲料
产前产后净菌:
产前:呼特加400g+清毒速健1000g,(添加5-7天)
产后:优舒克500g+清毒速健1000g,(添加5-7天)
2、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保暖,每周至少消毒1次
3、出生3、10天,肌肉注射血元素1-2ml/每头另一侧注射特效康米先0.3ml、0.5ml。

仔猪拉黄痢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仔猪拉黄痢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仔猪拉黄痢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对全窝的猪仔使用氯霉素、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等药物。

在使用药物之前,分离仔猪的大肠杆菌做实验,选出仔猪敏感的药物使用。

2、保持好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定时对猪舍进行清理和消毒。

做好母猪的产房卫生和母猪的产后护理。

3、给仔猪肌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根据体重每千克注射10mg-15mg,连续注射3天,每天注射2次。

一、仔猪拉黄痢怎么办1、在仔猪刚开始出现拉黄痢的时候,对全窝的猪仔使用氯霉素、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等药物。

在使用药物之前,先分离仔猪的大肠杆菌做药敏实验,选出仔猪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抗药性。

2、保持好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定时对猪舍进行清理和消毒。

做好母猪的产房卫生和母猪的产后护理。

在仔猪拉黄痢的多发地区,给产前一个月的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K99。

在仔猪出生后使其全窝服用抗菌药物,或者注射淘汰母猪的血清。

3、给仔猪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根据体重每千克注射10mg-15mg,连续注射3天,每天注射2次。

对于拉黄痢严重的仔猪,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腹泻康和氧氟沙星的混合液,每次注射3ml-5ml,要同时喂仔猪服用含少量食盐的葡萄糖液。

二、仔猪拉黄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消化功能仔猪的猪胃肠为缺少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很难消化蛋白质,饲料中的蛋白进入仔猪的肠道后就容易发生腐败,对仔猪的消化器官造成伤害,肠内的物质腐败发酵,就会引发消化不良、拉黄痢等症状。

2、应激反应仔猪在被断奶后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会降低仔猪体内的抵抗力,尤其是有可能造成仔猪肠胃功能的紊乱,破坏其肠内的微生态平衡,促进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其毒素被吸入血液聚集在仔猪体内,引起仔猪发病拉黄痢。

3、饲料养殖场的养殖者给仔猪喂大量的精饲料,但是仔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不能够很好的消化吸收精饲料,从未产生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者氨基酸进入肠道,破坏肠道内部平衡,诱发仔猪拉黄痢。

仔猪黄痢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痢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痢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 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5日龄内仔猪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主要症状以拉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有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主要的血清型是:08,0138,0141,0115,0149,0147,0101、045等,这些菌株大多数具有K88,能产生肠毒素,有黏附因子,引起仔猪发病和死亡。

一、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是中等大小(0.4~O.7µm×2~3µm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

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

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所有的菌株能迅速分解包括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

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

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柠檬酸盐。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有其特殊的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较为复杂,根据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荚膜抗原(K)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

现已知O抗原有173种,H抗原64种,K抗原103种。

血清型用O:K:H表示,如08:K25:H9,08:K88,0166:H27等。

近些年,菌毛抗原也用于血清型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987P,现分别命名为F4、F5、F6。

在引起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用什么药最好?.doc

仔猪黄痢用什么药最好?.doc

仔猪黄痢用什么药最好?概述:仔猪指的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猪,这种猪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身体各部位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因此仔猪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仔猪身上就常见的一种疾病,那就是仔猪黄痢病,这是一种肠胃疾病,多发于幼年猪身上,发病时间短,多以急性病出现。

那么,仔猪黄痢用什么药最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仔猪黄痢用什么药最好?如果1窝仔猪中发现1头仔猪患黄痢,就应对全窝仔猪用药。

适用药物有土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

⑴每天每头仔猪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连用2-3天。

⑵每公斤猪体重用痢菌净20-25毫克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⑶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1毫升,每天2次,连用2天。

⑷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0.5毫升,每天2次。

病情严重的可选用上述药物进行腹腔注射。

用药的同时不能使用微生物制剂,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菌株,宜交替使用药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

用药治疗的同时要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母猪喂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头和乳房。

仔猪黄痢的病因是什么?仔猪黄痢的病因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二是由病毒引起(如伪狂犬),三是由寄生虫引起(如球虫).1.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主要表现在小猪出生后7天之内。

小猪出生后环境很重要,环境太潮湿是引起大肠杆菌的主要原因。

母猪产子后,先把乳房用消毒液洗干净,然后再让小猪吃初乳,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也可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黄痢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有一头小猪先出现症状,过一天就可以把整群猪都传染上.主要表现为排黄色浆状稀便,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剖检尸体可见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2.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新生子猪和妊娠母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管扩张血管充血,内有黄色液体
胃底部潮红充血
胃内常见多量奶块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伴有下痢的新生仔猪脱水症状严重 小肠膨胀充满黄色浆液性内容物,成泡沫状。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情况,特有的临床症状,即以5日龄以内的乳猪大批的 发病,排出黄色稀粪,以及特有的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诊断。
治疗方法: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若发现1头出生不久的乳猪发病,则应坚决的将病猪淘汰,同时 全窝乳猪立即进行预防性治疗,如土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 脒等,并辅以对症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7日龄以上乳猪发病较少。往往 一窝一窝的发生,不仅同窝乳猪都发病,而且继续分娩的乳猪 也几乎都感染发病。目前认为,隐性感染的母猪是发生本病的 重要来源,其次是发病的乳猪。
病原随母猪和有病的乳猪粪便排出,散布于周围的环境中,重 要的污染母猪的奶头和皮肤 ,当乳猪在吃奶或在舔食母猪的 皮肤时病原随之进入肠道。如果母猪初乳中缺乏对该病原菌的 特异性抗体时,病原菌即可在乳猪小肠黏膜上皮定植,产生毒 素,导致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率可达 90% 以上, 死亡率很高,有时高达100%。
小肠内充满黄色黏稠内容物,发酵积气,肠腔扩张,肠壁变薄, 呈伴透明状。剪开肠管,肠黏膜肿胀,湿润而富有光泽,常有 多少不一的点状出血,黏膜上有较多暗红色的黏液。病程严重 或发生继发感染时,可见肠壁出血明显,常常发生出血性肠炎 病变。 眼观出血的肠管呈鲜红或暗红色,肠内常因发酵和消化不良积 有大量的气体。剪开肠管,肠内容物呈红豆水样或红酱样,肠 黏膜肿胀,黏膜上有大量红色黏液。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使用活菌制剂,如促菌生、乳康生和调痢生等治疗仔猪黄痢, 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将链霉素溶于水后,经口投入,每次5万-10万IU,每日两次, 连续3天以上,可获的较好的疗效 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腹腔注射50%葡萄糖盐水20ml,每日1-2 次。甲硝唑20-40mg/Kg体重,肌注,连用两次,疗效可达95%; 促菌生每日每千克体重投服3亿-10亿活菌,连用3-6天,也有很 好的疗效。
病死猪严重脱水,干而消瘦,眼窝下陷
粪便黄色、呈水样下痢
粪便黄色
病理特征: 尸体呈严重的脱水状态,干而消瘦,体表常被黄色的稀便污染。 主要病理性变化为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少数为出血性胃肠炎。 病变通常以十二指常最为严重,空肠及回肠次之,结肠比较轻 微。 眼观,胃显著膨胀,胃内充满带有酸臭味的白色、黄白色以至 混有暗红色血液的凝固的乳块,胃壁黏膜水肿,表面附有多量 黏液。胃底部黏液呈红色或暗红色。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短,出生后12小时内即可发病,长者也仅有1-3天。 最急性发病者,通常看不到明显的临床症状,于出生后十多小时 突然死亡。 一般情况是一窝乳猪出生时体况正常,经一定时日,突然有1-2头 乳猪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乳猪相继发病。出生2-3 天发病的乳猪,病程稍长。
急性发病: 病猪精神不振,体温较高,常离群呆立,吃奶量减少,腹泻 较重,臀部、后肢、会阴部及尾跟部常被稀便污染。 病猪排出的稀便呈黄色,糨糊状,含有大量未被消化完的乳 凝快。继之,病猪病情加重,精神明显沉郁,不吃奶,腹泻 加重,肛门松弛,很快脱水消瘦,眼球下陷。 最后病猪衰竭,不能站立,全身常被稀粪污染,终因严重脱 水、营养不良、自体中毒而心衰死亡。
预防措施: 控制本病重在预防,母猪产房在临产前必须清扫、冲洗消毒、 垫干净的垫草。 用0.1%的高锰酸钾把母猪的乳头、乳房、胸部和腹部洗净消毒, 挤掉头几滴奶,再固定奶头喂奶。 其它的预防措施同仔猪白痢。
我国对本病的预防非常重视,现以相继研究出大肠杆菌K88-LTB 双价基因工程苗,新生猪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 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给怀孕母猪免疫后, 均可使哺乳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效果。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出生后几小时 到一周龄乳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 以排黄色稀粪为临床特征;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是养猪常见的传染病 预防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主要是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本菌为中等 大小的杆菌,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阴性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