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学考试要点

教育学考试要点

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1.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3.课程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课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

由于不同的教育主张和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课程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概括起来,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1)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

课程是所有学科(教育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的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其缺陷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学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这种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个人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除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

教育学考试要点

教育学考试要点

1、《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培根(1632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康德(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提出教师中心说)在赫尔巴特之后,还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写出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如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尔》等。

2、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31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13、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动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

31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的非预期的功能。

324、个体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本体功能、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衍生功能、工具功能。

6、个体发展的含义:个体发展通常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7、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8、个体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使个体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学会同身份和在每一场下自己所外的角色。

349、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0、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11、教育的社会功能: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学自学考试重点资料整理

教育学自学考试重点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P4-5:“教育学”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属于一级学科;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该课程也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

2、教育P36,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者P38,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与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P38,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5、教育影响P3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学校教育P38: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学校P66,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与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8、学制P67,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9、管理P85,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

10、学校文化P7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与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重点

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重点

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重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学科,其综合理论是教育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的重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通过对教育的研究和分析,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和培育优秀的人才。

二、教育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其中,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核心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等基本原理。

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能力、品德和知识,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2.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等。

其中,文化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和技能,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体育教育是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3.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教育规律和原理,提出新的教育理论。

五、教育学的发展与挑战教育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育学还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保障等。

六、教育学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研究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提高教育管理效益;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有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意义在于:⑴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⑵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水平。

2.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⑵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⑷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3.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⑴具有复杂性;⑵具有创造性;⑶具有示范性;⑷具有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4.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1)高尚的职业道德。

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个体与集体,教师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

(2)合理的知识结构。

从内容上说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从试试形成的类型来说,包括间接知识和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从功能来说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3)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包括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教育机智;教学监控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4)良好的身心素质。

健康良好是身心素质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怎么分析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所教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高校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搞清这段教材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训练有哪些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与特征。

包括分析所教教材与前后所学教材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段教材的知识类型,以便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

包括分析所学教材涉及哪些技能和能力、分析通过这段教材学习要培养、训练高校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第一章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4.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5.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2)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6.教育学的萌芽: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教育学的创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康德论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马德》教育学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7.实用主义教育学: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部应该有其他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章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3.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8.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为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哲学教育学、实证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三个阶段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目的论原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论原理:人是有自己的本性和潜能的。

•社会历史论原理: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领域。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派•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西方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罗素教育思想等。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等。

•国内教育学派: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实事求是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五、教育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趋势•新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育评估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新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多元智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发展趋势。

六、当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异、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

•教育质量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评价等问题。

•教育机制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培养机制等问题。

•教育创新和改革: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

以上为教育学原理的期末考试重点内容,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及题库

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及题库

选择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正确答案)
B. 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
C. 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
D. 教育历史和教育理论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环境(正确答案)
关于教育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育目的是一成不变的
B. 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正确答案)
C. 教育目的只受个人意愿的影响
D.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无关
下列哪项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A. 教育终身化(正确答案)
B. 教育等级化
C. 教育封闭化
D. 教育单一化
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学生
B. 教师(正确答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
下列哪项不属于德育的基本方法?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重复练习法(正确答案)
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B. 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 课程只包含学科课程(正确答案)
D.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下列哪项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A. 选拔功能
B. 甄别功能
C. 导向功能(正确答案)
D. 惩罚功能
在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猜测法(正确答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填空题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教育规律的⼀门学科。

2.教育学是⼀门社会学科,是研究教育学科中得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性的特点。

3.教育学的产⽣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阶段、多样化阶段、深化阶段。

4.反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推《论语》《学记》。

5.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

6.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个⽐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应受到不同的教育。

7.昆体良的《雄辩术理论》⽐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童教育的问题。

8.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的⼀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门独⽴学科的代表作。

10.美国实⽤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第《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及⽣活”“教育及⽣长”“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提倡⼉童中⼼,经验中⼼,活动中⼼。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活服务,即教育及⽣活。

11.美国教育⼼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主张让学⽣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倡导“发现法”。

12.前苏联杰出教育理论学加和实践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全⾯”“和谐”是⼉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

13.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14.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动研究法。

16.17.18.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措施、受教育者。

19.教育者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桥梁;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20.关于教育的产⽣和发展理论,最具有影响⼒的学说有:⽣物起源说、⼼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
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理论:关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学说和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2. 教育心理学:重点了解学生发展及其心理特点,包括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和成人心理等。

3. 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
教育法等。

5. 教育管理学:关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另一个重点科目,主要内容如下:
1. 教育技术原理: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教育
技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多媒体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PPT制作、影音资料运用等。

3. 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包括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

4. 教育软件应用:关注教育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了解电子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

5. 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等。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
归纳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

P29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解释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

4.教育学的独立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6.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P178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

8.“教学”二字最早出现于《尚书》。

9.赫尔巴特“三个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

P17810.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P17811.“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P18912.1963由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P19013.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既重视内容,又重视结构。

P19014.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P221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44(列出三种)1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P264(列出三种)1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授课。

19.教学活动的补充环节:课外活动。

2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P26821.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P29022.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作出评价。

P29023.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史: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态度。

4.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教师权益与义务、学生权益保护。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及其优缺点。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安排、教学评价方法。

3.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互动与参与。

4.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1.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

2.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评价。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4.教育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预。

2.教育社会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五、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原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2.德育实践: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六、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1.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

2.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

3.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七、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培训与进修。

3.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推广。

以上是教育教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

绪论教育与教学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学校即社会)。

教育是对人的引导活动。

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3、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

4、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萌芽阶段5、世界最早教育著作:《学记》国外最早: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语》20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

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表现——孔子能深刻、全面了解学生,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他们的特点,知道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启发诱导的原则;学思结合的方法;谦虚笃实的方法。

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持志养气、反求诸己、动心忍性8、《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论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豫时孙摩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谓摩,包含四项原则:预防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集体教育原则)、课内外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9、苏格拉底“产婆术”: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谈话法)10、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的主张昆体良:古罗马著名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教育学创立阶段1、从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索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代表人物:孔子《论语》,韩愈《师说》等。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柏拉图《理想国》等。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2、卢梭(法国):1762年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主义思想,高度尊重儿童。

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斯宾塞:《教育论》(实证主义者),他提出教育任务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2、杜威(实用主义):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倡导儿童,活动,经验三个中心,是传统教育思想转向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

教育领域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格局。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布鲁姆(美国):1956年《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2、布鲁纳:1963年《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法,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3、赞科夫(苏联):《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实验教学论,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的质的特点:1、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性: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在夏朝已有名为“庠”“序”“校”的施教机构。

●学校自产生之时起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二章●人的发展的整体性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规律性:P32(1)顺序性: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抓住发展的关键期(3)阶段性:有针对性的教育(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整体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环境是认得发展的外部条件;b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个体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环境决定论)b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c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a.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b.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c.学校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三章●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a.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c.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a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水平;b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背景与模式;c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a.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b.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c.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教育的政治功能:a.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b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c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d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教育的生态功能:a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b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4、教育的文化功能:a.教育对文化的传递;b.教育对文化的选择;c.教育对文化的发展5、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a教育已成为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b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c教育深刻影响社会公平。

(横向流动功能:根据社会需要,更换工作地点,改变环境而不提升地位。

纵向流动功能: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b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c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第四章●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与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时无关紧要的):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主要观点:a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c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潜在本能2、社会本为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要是无关紧要的):涂尔干、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主要观点: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b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c 教育的结果和效果是以及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3、杜威企图实现二者的兼顾和协调●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有:a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b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c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于:培养智、德、美、体、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组成部分第五章●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一)社会因素:a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b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c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二)个人因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a西欧双轨学制(双轨学制具有阶级性。

双轨制是两个平行的系列(一轨从中学开始基于家庭教育,一轨最初只有小学。

),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者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不民主) 双轨制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连接。

b美国单轨学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有利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c苏联的分支制学制。

●我国是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1922年11月1日颁布“壬戌学制”(单轨制),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一直沿用到1951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国今天仍沿用了该学制的许多合理因素(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学习苏联。

●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改革内容:a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b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c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d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e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f 加快发展继续教●现代学校系统的发展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条自上而下的发展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学前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第六章课程一、广义的课程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

p120二、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以及对育人活动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就必须抓好三件事编制好三个相互怜惜,相互制约的文本即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p1241、课程方案: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2、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靠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目标与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4、西方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最早提及“课程”一词。

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出版,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

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柏屈。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美)。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强调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永恒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1949年拉尔夫·泰勒(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的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c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d我们怎样才能确认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三、斯宾塞主张学校应该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实质学科。

(实质教育课理论)杜威发表的儿童与课程是影响深远的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的著作。

对用动态的知识观来阐释儿童现有经验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博比特的《课程》出版,该书被看做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

《课程》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课程论诞生了。

博比特的方法论,注重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出版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人们把泰勒的这些理论称为泰勒原理器课程开发模式称为目标模式。

四、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博比特等。

学科课程的特点:a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做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b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c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