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合集下载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课件
中枢性高热为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 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 上,多为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温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 高,双侧皮温不对称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温有 一定疗效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5
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
中枢性高热可提高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 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在原有 脑出血脑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脑组织
治疗:
催醒药物:醒脑静、纳洛酮、纳美芬 化痰药物:氨溴索 抗感染药物:莫西沙星、 营养支持药物:15-双肽 改善循环药物:奥拉西坦
护理问题: 措施:
体温过高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完整性受损
的危险
护理
头置冰袋,冰毯物 理降温
拍背,吸痰,听诊 肺部,定期痰培养
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此类高热,降低 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氧量
实验表明,体温 每降低1度,脑血流量 平均减少6.7%,脑代谢率可降低5.5%
传统降温方法
1.冰袋(冰囊)的使用:将小冰块装入冰袋, 将冰袋逃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 前额、头顶不和大血管处
2.冰帽(冰槽)的使用:头部置冰帽中,让 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 绵,双耳塞脱脂棉,放置冰水流入耳内
6.冬眠:冬眠1号半量肌肉注射,每6~8小时一 次,体温保持在35℃左右 (亚冬眠低温:盐 酸异丙嗪25mg+盐酸氯丙嗪25mg+盐酸哌替啶 50mg肌肉注射,12小时一次),此疗法用于躁 动不安的高热病人,以抑制活动,减少热量 产生
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措施宜早,在高热未出现前,即 应采取降温措施,是脑部处于低温环 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 害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急救及护理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急救及护理

维普资讯
第 3 卷 1 2 2 O7年 第 3 2 2O 期
黑 龙

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 13 . o 3 o. 1 N .
Ma-2 i a .
H 0 I N ME I A 0 R AL EIL NG JA G D C LJ U N
脑 出血伴 中枢 性 高热 的急救 及护 理
掌心 、 股 沟 、 窝部 位 停 留的 时 间应 长 一些 , 至 腹 胭 直 皮肤 表面潮 红为止 , 更有效 地达 到散热 目的 。 可 2 2 药物 降温 . 22 1 冬眠药物 : .. 给予半量冬眠 I 号用于躁动不安 的高 热病人 , 以抑制 活动 , 减少 热量 的产 生 。 222 药物 灌肠 : .. 给予 阿司 匹林 10g 入 10m . 加 0 L 冰水 中灌肠 。此法一 般 用 于高 热 4  ̄ 0C以上 , 无低 血 压 且 清醒 的患 者 。 223 中药 : .. 给予牛 黄安宫 丸 , 2次/ , 次 1 , d每 丸 口 服, 有一定 的镇 静与降 温作用 。 23 降温注 意事项 . ① 降温 措 施宜 早 , 高热 未 出现 前 即应采 用 降 在 温措 施 , 脑部处 于低 温环境 , 使 以预防 中枢性 高热对 脑组 织 的损 害 ; ②降温 速度不 宜过 快 , 以每小 时降 低 2 ℃左 右 为宜 , 因降 温过 快 易使 病 人 出 现寒 战 , 加 增 脑 的耗氧 量而加重 病情 ; ③冷 敷部位 要定 时更 换 , 并 观察 皮肤有 无冻 伤 发生 ; 体 温 降至 3 ̄ 持 续 1 ④ 7C并 周 以上时 , 可将所 用降 温物 品逐渐撤 掉 , 但不 可一 次 性撤掉, 以免 因体温恢复过快而引起脑缺氧、 水肿等 不良反应 ; ⑤采用降温措施 3 i后 , 0mn 应测量体温 , 以观 察降温 效果 ; 中枢 性高 热伴抽 搐者 , 给予镇 ⑥ 应 静剂 , 应将 头偏 向一 侧并 及 时 清 除 口、 内分 泌 物 , 鼻 保 持 呼吸道通 畅 。

遇到中枢性高热,这 5 个处理方法需掌握

遇到中枢性高热,这 5 个处理方法需掌握

遇到中枢性高热,这5 个处理方法需掌握中枢性高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下丘脑前内侧区散热中枢损害、散热机制破坏后出现的发热。

发热特点骤然升高至40℃ 以上;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四肢厥冷;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处理方法人卫版神经病学(8 年制第2 版)第163 页写到,对于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目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头戴冰帽;四肢大血管冰敷;酒精擦浴;再或者直接上冰毯,同时冰盐水洗胃(即用20 mL 经鼻饲管灌入胃内,10~20 分钟后再抽出,反复进行) 等措施。

01「三明治」法冰毯降温在患者背部及前部均放置冰毯,前部冰毯接触部位为前胸(齐肩)、腹部、双下肢前面。

冰毯与皮肤之间用单层被单隔离。

该法降温效果好,可能与其增加了患者与冰毯接触的体表面积,加速了传导散热有关,而且两层冰毯使患者处于一个低温环境中,患者周围空气温度下降,加速了辐射散热。

但是由于冰毯过低的温度,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发红、腹泻、心律失常、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

02血管内降温优点:迅速、平稳、可控。

将葡萄糖、氯化钠等基础液放置于4℃ 冰箱中降温,然后将治疗药物配入低温液体中,配入后确认溶液内无结晶、沉淀及药物颗粒,然后用自制棉套包裹,给患者静脉输入,低温药液输入总量为1500~2000 ml,连续治疗3 天。

若体温连续24 小时在38.5℃ 以下,则停用低温药液。

但是有人提出虽然静脉输入4~20℃ 低温液体是一种有效诱导体温降低的方法,但是该技术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禁忌证及禁忌人群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03冬眠合剂氯丙嗪(冬眠灵)50 mg+哌替啶(度冷丁)100 mg+异丙嗪(非那根)50 mg,加入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哌替啶(杜冷丁)100 mg+异丙嗪(非那根)50 mg+乙酰丙嗪20 mg,加入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中枢性高热65例临床护理体会

中枢性高热65例临床护理体会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3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现代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共65例病人,其中男48例、女17例,脑血管意外23例、脑肿瘤17例、重型颅脑损伤25例。

对所有中枢性高热患者配合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低温输液方法降温,应用规范化护理,临床效果良好。

经冷敷和温水擦浴降至37.5℃的患者21例,冷敷、温水擦浴效果不明显,再加用酒精擦浴后降至37.5℃的患者33例,顽固高热患者11例,经静脉低温输液后降至37.5℃。

所有病员均采用冰帽亚低温脑保护。

2降温措施2.1物理降温冷敷降温:取冰袋放置在枕下、前额、颈部、双腋窝、双腘窝以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0min ,以免局部冻伤,也可以用冷水毛巾敷这些大血管走行处,每3~5分钟更换1次。

温水擦浴:用32~34℃左右的温水给病人擦浴,部位为四肢、颈部、腘窝、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

禁擦前胸、后背以及脚心,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酒精擦浴:利用酒精蒸发带走热量,并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禁擦前胸、后项、腹部及足心。

擦拭过程中脚部应放热水袋。

2.2冰帽亚低温脑保护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采用冰帽进行亚低温脑保护效果更好。

我科用颅脑降温治疗仪,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减轻脑的耗氧量,应用过程中还可达到检测体温的目的。

应用冰帽直至体温恢复正常范围3d 后撤掉。

2.3静脉低温输液经冷敷、温水擦浴及酒精擦浴后,体温仍高于39℃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液体温度在0~10℃,输入速度40~60滴/m in 。

高热患者体内代谢亢进,耗氧耗能增加,呼吸、心率、血压相应增高,输入低温液体后患者表现为体温下降,呼吸、心率减慢,体内代谢下降,耗氧耗能下降。

50岁以上以及小儿患者输入5~10℃500mL 液体、40滴/min,其余年龄输0~4℃1000mL 液体、60滴/min 。

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精选文档

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精选文档

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病人,男23例,女27 例;脑血管意外20例,脑肿瘤12 例,重型颅脑损伤18 例;其中经冷敷和温水擦浴降至37.5 C的病人26例,冷敷、温水擦浴效果不明显,再加用乙醇擦浴后降至37.5 C的病人24例,均采用冰帽亚低温脑保护。

2降温措施2.1物理降温:2.1.1冷敷降温:将冰块砸碎装入热水袋(热水袋大小可根据冷敷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冰块装至1/2 满时,加入少量凉水,以填充冰块空隙,排出袋内空气,拧紧袋口。

检查无漏水后可放置在前额、头顶部、颈部两侧、双腋窝、双?窝以及两侧腹股沟、肘窝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0 min,以免局部冻伤。

也可以用冷水毛巾敷这些大血管走行处,每3 min~5 min 更换1 次。

在冷敷的同时,可置热水袋于足底,促进足底局部末梢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

2.1.2擦浴:用32 C〜34 C的温水或是取30%〜50的乙醇250 mL,给病人全身拭浴,在擦拭四肢、颈部、?窝、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时,应适当延长时间,以助散热。

禁擦前胸、腹部、后项以及足底,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擦拭过程中注意为病人保暖,擦拭后为病人更换被服,半小时后测体温。

在拭浴同时,置冰袋于头部,以助降温,为防止由于擦拭时全身皮肤血管收缩使脑血流量突然增多而引起不良反应,可置热水袋于足底。

2.1.3 冰帽亚低温脑保护: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用冰帽进行亚低温脑保护效果更好。

应用过程中达到检测体温的目的,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减慢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脑的耗氧量,减轻脑细胞的缺氧。

应用冰帽直至体温恢复正常范围 3 d 后撤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3.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反应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同时出现“两慢一高”,即呼吸、脉搏慢,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

3.2加强口腔护理:高热病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引起口腔炎以及口腔黏膜糜烂。

中枢性高热降温治疗的方法及护理

中枢性高热降温治疗的方法及护理

文摘,2013,(7):223-224.[7] 李君丽,谭耀坤.跌倒护理评估在预防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的应用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574-575.[8] 吴美女,刘海平,陈华真,等.肺肿瘤患者跌倒坠床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8):362-362.(收稿日期:2014-07-16)编辑:王冰*通讯作者:王云霞(1964-),女,主任护师㊂研究方向:外科护理㊂【护 理】中枢性高热降温治疗的方法及护理潘晓培,王云霞*,李 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治疗护理㊂方法:依据体温高低采取适宜的降温方法,对症支持㊂回顾性分析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59例进行降温综合治疗护理㊂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㊂结果:34例患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后出院,11例患者自动出院,14例患者分别死于各脏器功能衰竭㊂结论:对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及护理㊂【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降温治疗;方法;护理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4.21.060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21-0106-02 中枢性高热是脑部体温中枢受到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12月ICU 收治的患者共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35~76岁㊂59例患者中,重型㊁特重型颅脑外伤26例,高血压并脑出血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㊂体温39~39.4℃者27例,高达39.7~41℃者17例,高达39.5~42℃者15例㊂住院时间3~21d,平均12d㊂1.2 结果 本组患者34例好转,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后出院,11例患者自动出院,14例患者分别死于各脏器功能衰竭㊂2 方法及护理2.1 降低室温保持病室内的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㊂2.2 物理降温2.2.1 松解盖被 只在患者的胸腹部盖一被套或床单㊂2.2.2 冰袋降温 给患者头部戴冰帽,腋窝㊁腹股沟㊁腘窝等大血管经过部位置冰袋,冰袋须加布套并定期更换部位㊂一般0.5h 更换部位一次,仔细观察冰袋放置处患者的皮肤循环情况,防止发生冻疮,老年人应慎用冰袋降温㊂每2h 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动作轻稳,防止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㊂使用冰袋的多少㊁时间的长短以患者的体温高低和退热效果而定,要特别重视患者头部的降温,以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㊂2.2.3 酒精擦浴法 用浓度为25%~35%,温度为32~37℃的酒精给患者擦浴㊂因为酒精温度略高于皮肤温度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以使患者的皮肤表面温度升高,增加汗腺分泌,出汗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而使机体温度下降[1]㊂2.2.4 冰毯设定目标控制温度为37℃,水温为20~25℃,一般每1h 降温0.5~1℃㊂若降温速度太快,患者对寒冷难以忍受㊂冰毯使用后30min 需观察患者体温,严密观察降温效果,及时记录降温的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㊂将冰毯铺在床单与气垫床之间,冰毯使用时间长的患者,应经常检查机器工作正常与否,如制冷水位有无缺失,管道是否扭曲,以免影响冰毯的连续使用㊂持续应用冰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应用到感染基本控制,可以实验性停机观察12~24h,若不再发热即可停用,若发热再起仍可继续应用[2]㊂2.3 药物降温2.3.1 静脉降温法 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放于冰箱,待温度降为5~10℃时取出,输入患者体内,其降温效果显著㊂液体量为500~1000ml,40~60滴/min㊂输注时需严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每10min 测一次体温㊂若体温降至37.5℃或收缩压低于100mmHg 以下时,应停止输601液㊂2.3.2 灌肠降温法 方法是500~1000ml生理盐水,温度28~32℃,按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把液体灌入患者直肠内,尽量保留30min㊂对无低血压,意识较清晰的患者可采用4℃的冰盐水100ml灌肠,降温效果快㊂2.3.3 应用糖皮质激素 对有明显脑水肿㊁呼吸循环及物理降温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以大量短时间应用,它可以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脑水肿;对躁动不安的患者,用冬眠1号半量以抑制其活动,减少热量;其他:辅助安宫牛黄丸㊁柴胡㊁消炎痛栓等药物治疗㊂2.4 亚低温治疗 即物理降温与冬眠药相结合,将患者的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㊂采用冬眠1号合剂即氯丙嗪50mg㊁异丙嗪5mg㊁杜冷丁100mg 加生理盐水至50ml,静脉以微量泵泵入,其用量根据患者血压㊁心率㊁肌张力情况进行调整㊂在患者进入镇静冬眠状态后再进行物理降温,以免因患者寒战而影响降温效果,降温速度一般控制在每2~4h 降低1℃,在4~12h将患者的肛温降至32~35℃,一般治疗3~7d㊂如病情危重可相应延长治疗时间,但一般不超过10d,因长时间的低温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继发感染等并发症[3]㊂2.5 全身冷疗法 用温度为32~34℃温水擦浴,擦至腋窝㊁肘窝㊁手心㊁腹股沟㊁腘窝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以促进散热㊂擦浴过程中注意为患者保暖,身体暴露部位不要太多,拭浴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30min后测量体温㊂擦浴时间:每侧(四肢㊁腰背部)3min,全过程20min以内㊂3 讨论降温措施宜早,掌握好降温时机㊁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从而降低病死率㊂降温速度不宜过快,降温过快易使患者出现寒战,从而增加脑的耗氧量而使患者病情加重㊂擦拭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寒战㊁面色苍白㊁脉搏㊁呼吸异常,若有异常,停止擦浴,及时处理㊂体温降到37℃持续1周以上时才可将所用的降温物品逐渐撤掉,以免因体温恢复过快而引起脑缺氧㊁水肿等不良反应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特别是神志㊁瞳孔㊁血氧饱和度㊁体温㊁心率㊁呼吸㊁血压㊁肢体活动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㊂低温状态下可引起血压降低㊁心率缓慢㊁呼吸变慢,对于老年患者更应注意㊂使用冰帽㊁冰枕时注意其颈㊁耳㊁肩部垫数层纱布㊂冰袋不得置于胸前㊁枕后㊁耳廓㊁阴囊㊁腹部及足底等对冷刺激敏感部位,以防发生冻伤㊁反射性心率减慢㊁腹泻㊁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等并发症㊂全身降温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并可出现某些并发症,须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温监测是降温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治疗是否有效,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㊂给冬眠药30min后,机体御寒反应消除,患者进入深睡状态,即可采用综合性物理降温措施,这样不会因寒战导致体温升高,但在30min内不宜翻身及搬动患者,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同时要酌情适用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以增强冬眠效果,减轻寒战反应㊂综合性物理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肛温32~34℃,过低易引起心律失常㊁低血压㊁凝血功能等并发症㊂冬眠恢复期复温要缓慢,先停用物理降温再逐渐减量冬眠药物至停用[4]㊂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抑制水肿形成,降低氧代谢率,但是亚低温治疗可以引起心肺功能异常㊁凝血功能异常㊁患者皮肤组织受损㊁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㊂亚低温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若收缩压低于100mmHg应停止冬眠治疗,应注意:①每日入液量应保持在1500ml左右,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鼻饲流质饮食;②冬眠药物可降低血管张力,使咳嗽反射减弱,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冬眠低温时角膜反射减弱,分泌物减少,要注意保护眼睛㊂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定时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㊂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防止褥疮发生[5]㊂冰毯机设有自动控温系统,降温效果持久而恒定,不易反弹,操作简单,从而减少护理劳动强度,较少护理所需的时间㊂参考文献[1] 王鲁群,杨玉萍,武翠萍.中枢性高热降温方法的比较[J].现代护理,2001,7(7):3-5.[2] 刘丽华,朱喜春,金小兵.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危重脑卒中发热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9. [3] 陈克芳,陈茂君.危重症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7.[4] 张建平.冬眠药物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4):355.[5] 靖伟,陈晓萌,姜永政.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17(17):102.(收稿日期:2014-06-28)编辑:王冰701。

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电冰毯的护理体会

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电冰毯的护理体会

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电冰毯的护理体会中枢性高热是—个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其持点是:温度常波动在40℃左右,躯干和肢体近侧大血管处皮肤灼热,四肢远端厥冷,肤色灰暗,静脉塌陷等,由于高热的作用,使脑组织代谢率增高,脑组织缺氧加重,使脑组织损害加剧,形成恶性循环,故对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

而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只是改变动脉血通过时的温度,不能彻底改变躯体高热症状和一般退热药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可减轻外源性、致热源产生的高热,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1]。

我科收治1例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通过电冰毯控制中枢性高热取得良好效果,身体恢复情况良好,护理介绍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4岁,退休。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无咳嗽,咳痰,曾到市级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予以“头孢”等治疗,热退,后第二日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8.3℃之间,6月21日在我院门诊行肺CT检查,提示“双肺纹理增多,考虑支气管炎”。

予对症、抗感染等治疗后仍有发热,无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近两天来,体温升高至39.1℃,伴头昏、喘气、四肢乏力,不能拿筷子吃饭,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因“发热10余天,四肢无力2天”于2012年6月25日以“颅内感染:小脑炎可能性大”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精神差、进食少,大小便可,体力较前明显下降。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159/75mmHg,否认心脏病、糖尿病史。

入院查体:T 38.2℃,P 96bpm,R20bpm,BP 118/75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明显啰音,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

神经系统查体:嗜睡,查体欠合作,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弱(右眼高度近视,多年如此),左侧瞳孔3.0mm,光反射可,颅神经(-),伸舌居中,颈强4指,骶尾部有压疮,病理征阴性,四肢共济运动不良,四肢肌力5级。

辅检:脑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可疑腔梗,脑萎缩,鼻窦炎。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

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

物理降温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

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

1 目的1.1为高热患者降温。

1.2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 开窗通风法患者体温在39℃以下,可将病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或者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机使室温下降,从而使患者体温自行调节,达到降温的目的。

3 冰袋冰囊降温法3.1评估3.1.1 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等情况。

3.1.2 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3.1.3 病人的心理状态。

3.2注意事项3.2.1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3.2.2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

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3.2.3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3.2.4 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3.2.5 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

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

4 温水擦浴法温水擦浴一般应使用低于患者皮肤温度的温水,即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很快将患者的皮肤温度传到散发。

在温水擦浴前最好先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这样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中枢性高热38例护理体会

中枢性高热38例护理体会

( 青岛市第八人 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0 ) 6 10
擦浴时表皮 血管 收缩 , 液集 中到头部 , 血 加重 脑水肿 。试腋
温 时 , 在 同侧 腋 窝 冰 袋 取 出 3 i 再 试 。冷 降 温 过 程 需 0r n后 a 中 应 注 意检 测 患 者 体 温 变 化 , 观 察 不 良反 应 , 患 者 出 现 并 如
护理体会 : ①冷降温措施 应用前 剪去 患者 长发 , 后枕 颈
中枢性高热 3 8例护理体会
王桂 清 。 肖雪英
部易受压部位垫以海绵 , 双耳用 不脱 脂棉 花塞住 , 防水 流 入
耳。注意防止冻伤皮肤 , 冰帽、 冰袋 不可 直接接 触皮 肤并及
时 更 换 , 加 隔 一 层 治 疗 巾或 毛 巾。 在 更 换 冰袋 时 可 用 乙醇 可 和 温 水 全 身 擦浴 以增 加 降 温 效 果 , 冰 帽 要 连 续 使 用 , 防 但 以
中枢性 高热患者 3 8例 , 现报告 护理 体会 。 临床 资料 : 中枢性 高热患者 3 8例 , 3 男 1例 , 7例 ; 女 年 龄 1 8 6~ 3岁 , 均 3 . 平 6 8岁。车 祸伤 3 4例 , 跌落 伤 4例 , 发
躁动 , 尤其是老年患者 , 引起重视 。② 应发现 ,D患者 血 液 中存 在氧 化应 激水 P 平 升 高 l , 示 氧 化 应 激 参 与 了多 巴胺 神 经 元 损 4提 J
伤 。绿 茶 多酚 组黑质 的氧 化 应激 标 志物 MD A水 平

护 理 园地 ・
理 想 的 温 度 (5— 7℃ )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出现 。 3 3 ,
[ ]A i R i P Snb a , t 1 o en e n bhv rn 3 va , el M , aaf e a lI l y i F .M d l g pr t eai i o a oi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学习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学习课件
11
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措施宜早,在高热未出现前,即 应采取降温措施,是脑部处于低温环 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 害
2.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 为宜,降温过快是病人出现寒战从而 增加脑的耗氧量加重病情
3.降温至37℃持续一周以上才可将所有 降温物品逐渐撤掉,不可去不一起撤 掉,一面因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水 肿,脑缺氧等不良反应
4
治疗:
催醒药物:醒脑静、纳洛酮、纳美芬 化痰药物:氨溴索 抗感染药物:莫西沙星、 营养支持药物:15-双肽 改善循环药物:奥拉西坦
5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完整性受损
的危险
头置冰袋,冰毯物 理降温
拍背,吸痰,听诊 肺部,定期痰培养
9
传统降温方法
1.冰袋(冰囊)的使用:将小冰块装入冰袋, 将冰袋逃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 前额、头顶不和大血管处
2.冰帽(冰槽)的使用:头部置冰帽中,让 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 绵,双耳塞脱脂棉,放置冰水流入耳内
3.擦浴法:达到全身用冷降温的目的,用 32-34℃的温水或30℃的25-35%乙醇200300ml擦浴,擦浴是冰袋置头顶,热水袋 置足底
中枢性高热为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 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 上,多为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温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 高,双侧皮温不对称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温有 一定疗效
8
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
中枢性高热可提高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 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在原有 脑出血脑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脑组织 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此类高热,降低 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氧量 实验表明,体温 每降低1度,脑血流量 平均减少6.7%,脑代谢率可降低5.5%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6 4 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患者身上 ,以防发生血管痉挛 。 . 6 5 术后 1d拆线 ,鼓励患者 练习肩关 节的旋转 、抬高 等 . 4 活动及肘关节 屈伸 ,前臂旋前 、旋 后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 。
7 功 能 锻 炼
后 3周对再造指进 行 功能锻炼 ,再 造 指的屈 伸锻炼 ,防止 关节的僵直及肌腱 粘 连 ,待再造 指 的指 骨链 接 ,克 氏针 拔 出后加大活动 量 ,要求 患者做 捏 、握 、抓 的锻 炼 ,以锻炼 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再造手指的触觉及灵敏度 。
23 2 降温速 度 不宜 过快 ,以每 小 时降低 2C左 右 为宜 。 ..  ̄ 降温过快易使病人 出现 寒 战,从 而增 加脑 的耗氧量 而加 重
病情 。
23 3 冷 敷 部 位 要 定 时 更 换 ,观 察 皮 肤 情 况 防止 冰 伤 ..
发生 。
2 34 降温至 3 ℃持续 1 以上时才可将所用降温 物品逐 .. 7 周
两 例 患 者 经 过 精 心 治 疗 、护 理 与 康 复 训 练 后 ,第 一 例 患 者 ,出 院 时 可 以 握 一 瓶 2 0 m 的 矿 泉 水 ,再 造 拇 指 可 以 50 l 对 及 食 、中 、环 、小 指 近 节 、 中 节 和 远 节 指 间 关 节 ;现 还 在 进 行 康 复治 疗 的 这 位 患 者 ,再 造 拇 指 的对 掌 对 指 功 能 非 常 好 ,可 以握 一 瓶 20 m 的矿 泉水 。 00 l
现之一 。为非感 染 性 高 热 ,多 无 寒 战 ,抗 生 素治 疗 无 效 ,
体 温在 发病 早 期 (8小 时 内 ) 可 聚然 升 高 至 3  ̄ 4 9C以上 ,热
样 才 能 更 有 效 地 达 到 散 热 目的 。

48例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

48例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
缩 压 低 于 1 mmHg 1 0 0 ( mmHg 0 1 k a 或 者 体 温 降 至 一 . 3 P ) 3 3 . ℃ 以下 时 , 停 止 冰 水 输 入 。一 般 输 注 1次 即有 效 果 。 75 应
3 加 强 基 础 护 理 。 防 并 发 症 预
3 1 严 密 观察 病 情 变 化 严 密 观 察 病 人 意识 状 态 、 孔 反 应 以 . 瞳
2 3 静 脉 低 温 输 液 疗 法 病 人 经 冷 敷 、 水 擦 浴 及 乙 醇 擦 浴 . 温 后 , 温仍 高于 3 体 9℃ 的病 人 , 给 予 静 脉 输 注低 温液 体 , 体 温 可 液 度 在 0℃ ~ 1 ,0gtmi ̄ 6 t mi 人 。高 热 病 人 体 内 0o 4 t C / n 0gt n输 /
冷 敷 部 位 的 不 同选 择 不 同 的 型 号 ) 冰 块 装 至 1 2满 时 , 入 少 , / 加
燥 , 引起 口腔 炎 以 及 口 腔 黏 膜 糜 烂 。 因 此 , 须 做 好 口 腔 护 易 必
量 凉 水 , 填充 冰块 空 隙 , 出 袋 内 空 气 , 紧 袋 口 。检 查 无 漏 以 排 拧 水后可放置在前额 、 头顶 部 、 部 两 侧 、 腋 窝 、 胭 窝 以及 两 侧 颈 双 双
腹 股 沟 、 窝等 血 管 丰 富 处 , 次 放 置 时 间不 可 超 过 2 i , 肘 每 0r n 以 a 免 局 部 冻 伤 。也 可 以 用 冷水 毛 巾敷这 些 大血 管走 行处 , 3m n 每 i- 5mi 更 换 1次 。在 冷 敷 的 同 时 , 置 热 水 袋 于 足 底 , 进 足 底 n 可 促 局部末梢血管扩张 , 有利 于 散 热 。 212 温水擦浴 . . 用 3 2℃ ~ 3 4℃的 温 水 给 病 人 全 身拭 浴 , 在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持输液通畅: • 保证通畅的静脉通道,准确记录出入量,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准备抢救。
---营养摄入:
• 高热使机体代谢增加,热量消耗增大,水 分排出多,易发生营养不良,须供给充足 水分,营养物质等。不能经口进食时,可 给予鼻饲流质,并做好鼻饲管道的护理。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注意事项:
• 保持降温过程的连续性,不随意间断和不 盲目停止,以防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
• 对冷敏感的病人不易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 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 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注意事项:
• 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的同时,都应在足 心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 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应重视,降头 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 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 为,体温下降1度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 颅内压可降低5.5%。所以,头部降温对颅 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
---冰盐水灌肠: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 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 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 治疗的目的。
目的:为高热病人降温
降温用温度28-32℃,超高热患者可用4℃ 等渗冰盐水。嘱患者做深呼吸,腹部放松, 保持灌肠液在肠道内停留片刻,降温效果 更佳。
中枢性 高热 的护 理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 脑外伤和脑手术:严重脑外伤和颅脑手术累 及垂体窝、三脑室部位、后颅窝等可引起发 热。尤其以往经三脑室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 后, 常发生中枢性高热及胃粘膜出血等并发 症。脑部手术侵袭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多发生 于术后数天内。

5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干预

5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干预
护理Nur s i ng
52例 急 性 脑 血 管 病 并 发 中 枢 性 高 热 的 护 理 干 预
刘翠华 ( 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山东广饶257300)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中枢性 高热:护理
中枢性高 热是急性脑血管病 的常见并发症。常 因下丘
2.2原发病的观察
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遭损 害后,造成体 温调节功能紊 乱,散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 人不断增多。而老年人身 例,DHS内 固定22例,住院天数7 ~70天。
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加上自身疾病( 如骨质疏松,糖尿 1.2 合并症冠心病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脑血
病等) 或者外力因素最易受损的部位是股骨颈及脊柱,股 管后遗症3例。
骨颈骨折是常见 的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其 发病率为股骨
52例患者经以 上护理措施的落实,15例好 转出院,19
耗氧量加 重病情。同时 严密监测生命 体征的变化。 体温监 例死于呼吸 衰竭和循环衰竭, 7例死于多脏器功能 衰竭,3
测以肛温为准。降温疗效显著,降温有效率高达100%。 2.1.4医用冰毯降温法 医用冰毯应用于I 临床患者后,
例死于肾功 能衰竭,l 例死于 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8例中枢
性高热后昏迷继续加深自动出院。

即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其降温效果又好。有效率高达
4讨论
100e/e 121。
脑卒中导致体 温调节中枢直接或间接受损 ,并可阻断
护理Nur si ng
老 年 股 骨颈 骨 折 围 手 术期 护 理
余艳 ( 浙江省台州 市黄岩中 医院五病 区318020)
【摘要】 目的为提高老年股 骨颈骨折手术治 疗的效果,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病人的生活质 量.方法术前加 强心理护理,消除 紧张情 绪, 术后 密切观 察病人 病情 变化及 预防 并发症 的发生 ,注 意体位 护理 ,重视 术后 功能锻 炼和出 院指 导.结 果术 后恢复 良好, 并发 症 发生率为6.3%。随诊1- 2年,大部病人生活能够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提高。结论通过对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精 心护理,减少了并 发症的发生,取得了预期的治 疗效果,为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提供 了有效保证.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进展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进展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进展一、概念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其发热特点:①体温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天,无寒战;②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③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四肢厥冷;④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有一定疗效;⑤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

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或总数虽高,分类无变化。

高热的危害: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高热以出血性多见,是由于出血和周围水肿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以及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脑外伤和脑手术:严重脑外伤和颅脑手术累及垂体窝、三脑室部位、后颅窝等可引起发热。

尤其以往经三脑室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后,常发生中枢性高热。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可引起发作后体温升高。

可能因肌肉持续性收缩使产热增加,以及癫痫发作使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短暂性功能紊乱,导致发热。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损伤中间外侧柱,使体温调节反射传出障碍,可引起发热。

体外循环术后,由于术中机器转流、血流降温与复温、全麻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等原因,极易发生体温不升、高热等体温异常变化。

酒精戒断:有报道长期酗酒者,在戒断后产生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高热的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

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

2.5mg/次,每日3次。

王振刚等将60例颅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行物理降温加嗅隐亭治疗,B组行物理降温加对乙酰氨基酚治疗,C组行单纯物理降温处理。

中枢性高热的处理

中枢性高热的处理
中枢性高热的治疗:
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41~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0.5℃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 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38.5℃,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2℃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 [1] 。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适应症:严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中暑及日射病;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严重烧伤;重症脑外伤或其他重症脑病;甲亢危象;子痫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危象;顽固性头疼,如AMI,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措施不能止痛;高度精神紧张
禁忌症:血容量显著减少,而未纠正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严重贫血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症状
中枢性高热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呕吐等。早期识别症状对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中枢性高热的诊断方法
中枢性高热的诊断通常依靠详细的病史、体温测量、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方法,如脑电图、脑核磁 共振等。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目标
1 稳定体温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体温至 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
2 缓解症状
减轻病人的不适感,如头 痛、呕吐等。
3 预防并发症
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中枢 性高热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措施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 以及其他相关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 解热药、抗惊厥药等。
物理降温
使用物理方法,如冷敷、温 水浴等,帮助降低体温。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PPT课件
中枢性高热是一种严重的病症,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其定义、原因、症状、诊 断方法以及详细的护理措施。
中枢性高热的定义
中枢性高热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
中枢性高热的原因
中枢性高热的原因可以是脑部损伤、感染、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因 素导致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环。
注意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注意事项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饮食;以及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 治疗计划。
危险因素
中枢性高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等,需要特别注意高危人 群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之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观察

脑血管意外之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 0 年 1 . 09 月至 21 00年 1 月收 治的脑血 管意外 并发 中枢性高热患者 5 ,男 3 例 , 8例 1 女2 7例;年龄最 小 3 5岁 ,最大 7 8岁,平均 6 . 25岁。 均 由C T确诊 。G ag w评分:<3分 1 ,3 分 3 lso 5例 ~8 l 例,9 2分 9例 ,>1 ~1 2分 3例 。出血量 为 5 0 。  ̄8ml 1 方法 将 5 . 2 8例患者随机分 为物理 降温护理组和药 物降温护理组各 2 例 , 9 物理降温 护理组应用物理降温护 理,药物降温护理组应用药物降温 护理 ,两 组热性 分布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O 5 。两组采取 降温 措施 .) 0 3 5 ,平均 7 ,使用 降温措施前体温均>3 ℃。4 ~1d d 9 h内 体温降至 3.℃ 以下为有效 , 75 并观察处理 7 的效果 。 d后 1 降温护理措施 - 3 1 . 物理降温护理 ①头部冰帽降温护理:将冰帽戴 .1 3 在患者头部 ,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降低脑 部温度 ,降 低脑组织耗氧量。 护理时注意将碎冰和冰水装入冰帽 内, 去除棱角 ,用薄毛 巾垫于冰帽 内层 以防其他部位冻伤 ,
( 本文校 对 :常风 嫒
收稿 日期 :2 1.33 ) 0 10.0
脑 血管意外之 中枢性高热 的护理观察
赵舜君 田浚弘 王功茴 陈 丽
摘要:目的 介绍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 年 1 09 月至 2 1 年 1 00 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
◎健 现D擞 D远O IUF  ̄CC -A意 N' 代程 qn CO EN
宜。 本组 有 1 出现颅 内出血 ,由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例 及 时发现颅 内出血 的发生 , 经及 时的治疗和细心 的护理 , 患者康 复。⑧预防继发性癫痫的发生 :脑 内肿瘤手术 患 者 由于神经 突然放 电引起 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大脑功 能 失调 而出现 继发性癫痫 。有癫痫症状的患者应按 时定量 服用 抗癫痫 药物,癫痫发作时常用安定静脉推注或肌 内 注射 。护理上应采 取安全保护措施 ,让患者平 卧,减少 声、光刺激 ,床旁备有开 口器 、舌钳 、压舌板 ,并有 专 人 陪护,保护患者避免受伤 ,并防止误 吸的发 生。本 组 2例 出现继 发性癫痫 , 经采取 以上 的护理措施后 , 1例 无 发 生护理并发症 ,遵医嘱继续服 药,以控制疾病 的再发 。 ④预 防脑积水的发生 :术后血性脑脊液刺激 、血凝块 堵 塞,使脑脊液通道粘连阻塞 ;脑 内血肿 或脑水肿 ,使脑 组织膨 出、移位 ,脑脊液循环受 阻,形成脑积 水。开颅 术后脑积水多发生在术后 2 w  ̄6 [。在护理过 程中,要 观 察患者的意识、瞳孔 、头痛 、呕吐和记忆力情 况,注 意有无抽搐 、步态不稳 、痴呆 、反应迟 钝和行 为异常等 神经 功能障碍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脑积 水可能发生 的时间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若 需进 行脑脊液引流 , 须妥善 固定引流管 ,保持 引流通 畅,注 意观 察引流液的 颜色、量、性质并及 时记录 。本组 3例 出现脑积水 ,经 内科保守治疗和细 心护理 后治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