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学设计广东省珠海市第六中学语文科组招明乐

目的要求

一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以死报知己的思想感情及他超凡出众的智慧。

二了解本文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要点难点

一学习要点首先是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之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侯嬴,必须认识写侯嬴是为了写信陵君:以侯嬴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下士,以侯生在紧急时刻独出奇谋并杀身相报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弄清这种烘托手法,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的形象。

二学习难点是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评价。信陵君窃魏王兵符,然后“矫魏王令”“椎杀晋鄙”夺取兵权,有人认为是“目无君主”,只是为了个人姻亲而不是从赵魏利益出发。对这个问题,要分析战国末期六国的形势,认识救赵既是救魏也是救六国,从而认识信陵君这一行为的正确性。

三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也可能难以理解。侯嬴为什么要自杀?要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认识侯嬴是要以死报知

己,并用这种行动激励朱亥小心在意务必成功,并坚定信陵

君夺晋鄙军抗秦救赵的决心。

写作背景

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便应运而生。“士”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

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门客”在那个时期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

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

也要辩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

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

胜利的目的。

作者简介

《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作者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

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踪几遍全国,到处

考察民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任父职,为太史令,能够有机会读尽史官所藏图书,为他

后来写《史记》作了充分准备。后因替李陵辩解,获罪下狱,

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史籍《太史公书》,即后称《史记》的写作工作。这部著作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并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代史学有深远影响。其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儒学颇有相异之处。其对历史人物的叙述、描写,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特别擅长从正面用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和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展示人物的性格。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信陵君的身分和他“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影响。开头介绍身分是史传的体例。“仁而下士”为一篇之纲。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信陵君结交侯嬴和朱亥,为下文写侯嬴献策和朱亥椎杀晋鄙设伏。这是铺垫。

第三部分(5─12自然段)写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是文章的主体。

一(5自然段),交代秦围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事件背景)

二(6自然段),写平原君论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情节开端)

三(7-8自然段),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朱亥与公子俱行。(情节发展)

四(9自然段),写朱亥椎杀晋鄙。(高潮)

五(10自然段),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结局)

六(11-12自然段),写侯生北乡自刭,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尾声)

主题思想

课文记述信陵君礼遇隐士侯生,屠者朱亥的事迹,和依靠他们窃符救赵的经过,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和“能急人之困”的品德,同时表现出侯生等的智慧、勇敢和为知己献身效命的精神。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信陵君的身分和他“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影响。开头介绍身分是史传的体例。“仁而下士”为一篇之纲。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信陵君结交侯嬴和朱亥,为下文写侯嬴献策和朱亥椎杀晋鄙设伏。这是铺垫。

第三部分(5─12自然段)写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是文章的主体。

一(5自然段),交代秦围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事件背景)

二(6自然段),写平原君论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情节开端)

三(7-8自然段),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朱亥与公子俱行。(情节发展)

四(9自然段),写朱亥椎杀晋鄙。(高潮)

五(10自然段),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结局)

六(11-12自然段),写侯生北乡自刭,信陵君归军于

魏而自留赵。(尾声)

写作特点

以情缀文

鲁迅先生说,《史记》“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

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汉字学史纲要》)。司马迁对信

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难的侠义精神非常钦佩,他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里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

信陵君为能行之。”在本篇中,他连用了一百四十多个“公子”,在公子身上倾注了真挚而又深沉的崇敬爱戴之情,文

章中材料的取舍和剪削都从表现感情的需要出发。文章主要

写了信陵君一生中的两桩大事,一是救赵,二是存魏,因为

这两件事最能表现公子的侠义精神。其他的则一概剪去不提。可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公子与魏

王赌棋的故事。说“赌棋”,却又不讲二人棋艺高低、赌注

大小、胜负如何,很明显,这些与塑造公子的形象、表现作

者的感情关系不大。太史公紧紧抓住不放的是,在“北境传

举烽”的危急关头,兄弟二人的神情动作。尽管这个故事总

共才一百来字,作者还是剥茧抽丝般地写了魏王的“释”、“恐”、“惊”、“畏”,公子的“止王”、“复博”和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