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打印完整版
物理化学-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1. 一隔板将一刚性决热容器分为左右两侧,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
现将隔板抽去左、右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
若以全部气体作为体系,则ΔU 、Q 、W 为正?为负?或为零?解:0===∆W Q U2. 试证明1mol 理想气体在衡压下升温1K 时,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等于摩尔气体常数R 。
证明:R T nR V V p W =∆=-=)(123. 已知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0.92×103kg·m -3,现有1mol 的水发生如下变化: (1) 在100o C ,101.325kPa 下蒸发为水蒸气,且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2) 在0 o C 、101.325kPa 下变为冰。
试求上述过程体系所作的体积功。
解:(1) )(m 1096.11092.010183633--⨯⨯⨯==冰V )(m 1096.1100.110183633--⨯⨯⨯==水V )(10101.3373314.81)(3J nRT V V p W e ⨯=⨯⨯===冰水- (2) )(16.0)108.11096.1(101325)(55J V V p W e =⨯-⨯⨯=-=--水冰4. 若一封闭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
(1) Q 、W 、Q -W 、ΔU 是否已经完全确定。
(2) 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则(1)中的各量是否已完全确定?为什么?解:(1) Q -W 与ΔU 完全确定。
(2) Q 、W 、Q -W 及ΔU 均确定。
5. 1mol 理想气体从100o C 、0.025m 3 经过下述四个过程变为100o C 、0.1m 3: (1) 恒温可逆膨胀; (2) 向真空膨胀;(3) 恒外压为终态压力下膨胀;(4) 恒温下先以恒外压等于气体体积为0.05m 3时的压力膨胀至0.05 m 3,再以恒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至0.1m 3。
物理化学 pdf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凝聚态物理、电化学等。
在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研究了能量转化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性质,如热容、熵、焓以及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
热力学还研究了热力学平衡条件和热力学系统的稳定性。
动力学研究了物质内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它包括了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方程、催化作用等内容。
动力学可以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帮助理解反应进行的机理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量子化学是物理化学中关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领域。
它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释原子和分子的光谱特性、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凝聚态物理研究了固体和液体物质的性质,如晶体结构、磁性、超导性等。
这涉及到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等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
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系统的学科。
它研究了化学反应如
何受到电场和电流的影响,以及电化学中的离子传输、电化学电极反应等。
总的来说,物理化学通过研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对我们理解和应用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类)(第.pdf

p.14
8
p.36
倒7
p.46
倒 17
p.60
倒 10
p.61
15
p.70
15
p.70
18
p.70
20
p.90
倒6
p.101
1
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类)(第 2 版,2007 年第 1 次印刷) 勘误表
错误
ΔU = Q-W 膨
η = W ' = 1 + Q1' = ...
Q'2
Q2'
δQ = dU + δW
设各为 1mol 的苯与甲苯在 298K、pθ 下形成理想溶液
将 1mol 纯苯转移到上述苯-甲苯溶液中去
将 1mol 纯苯转移到大量的等摩尔混合的苯-甲苯溶液中去
…>0
删去“>0”
水的临界点(647.2 K, 220 kPa) c / (g ⋅ 100 cm-3)
水的临界点(647.2 K, 22.1 MPa) c / (g ⋅ (100 cm3)-1)
3
p.344 题 1 p.344 题 2 p.344 题 8
1.4 J⋅K-1
1281.6 J⋅mol-1
ΔrGm = -66.83 kJ (1) ΔrGmθ = -7296.4 J (2) ΔrGmθ = -18708 J
(1) 8537 J (2) -1883 J (3) 6654 J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变化到 298 K、100 kPa
第1章 第2章
(3)计算体系可能作的最大功
正确
ΔU = Q+W 膨
η = − W ' = 1 + Q1' = ...
物理化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Physical Chemistry
1
绪论
Preface
2
一、什么是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高分子化学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 3
温度变化 压力变化 体积变化 状态变化
热
电
化学反应
原子、分子间的分离与组合
化学
密 不 可 分
物理学
光
磁
热学、电学、光学、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 8
十九世纪中叶形成:
1887年俄国科学家W.Ostwald(1853~1932)和荷兰科学家 J.H.van’t Hoff (1852~1911)合办了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 。
W. Ostwald
J. H. van’t Hoff
(1853~1932)
(1852~1911)
理想气体定义: 服从 pV=nRT 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或服从理想气体模型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低压气体)p0 理想气体
20
3. 摩尔气体常数 R mole gas constant R
R 是通过实验测定确定出来的
例:测300 K时,N2、He、 CH4 pVm ~ p 关系,作图
p0时:
5000
(1)分子间力
吸引力 分子相距较远时,有范德华力;
排斥力 分子相距较近时,电子云及核产生排斥作用。
E吸引 -1/r 6
E排斥 1/r n
Lennard-Jones理论:n = 12
E总
E吸
引+E排
斥=
-A r6
B r 12
式中:A-吸引常数;B-排斥常数
物理化学电子版本

热化学反应 (1)反应质点必须接触 (2)电子转移路径短,
且电子无规则运动 (3)活化能来自于分子
碰撞,反应速率取 决于温度。 (4)释放能量的形式:热 无非体积功
电化学反应 反应质点彼此分开 电子转移路径长,且是有 序运动 活化能来自于电能,反应 速率取决于电势
释放能量的形式:电能(有 用功)
电化学与化学热力学的联系
电池的电功 we nFE
等温等压下
we rG nEF rG
对可逆电池等号成立
nFE rG zEF rGm
§1 可逆电池和不可逆电池
可逆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 电解池
• 电化学反应可逆充、放电时,电池(极)反应必 须正好相反。
(2) 能量可逆工作时 I→0,电池(极)反应处于电化 学平衡。
(3) 电池中无其它不可逆过程。
严格说来,只有单液电池才可能成为可逆电池。
1.电化学反应可逆
(1) Zn
E外 Cu
对电池(1)
Zn2+ Cu2+
放电时: (-) Zn →Zn2+ + 2e(+) Cu2+ + 2e- →Cu
Zn + Cu2+ →Zn2+ + Cu
充电时: (-) Zn2+ + 2e- →Zn (+) Cu→Cu2+ + 2e-
Cu + Zn2+ →Cu2+ + Zn
电池(1)具备可逆电池条件
(2) Zn
E外 Cu
H2SO4
对电池(2)
放电:
充电:
Zn + 2H+ →Zn2+ + H2 Cu + 2H+ → Cu2+ + H2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公式大全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W Q U +=∆或 'ambδδδd δdU Q W Q p V W =+=-+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
上式适用于封闭体系的一切过程。
2. 焓的定义式3. 焓变(1) )(pV U H ∆+∆=∆式中)(pV ∆为pV 乘积的增量,只有恒压下)()(12V V p pV -=∆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 2,m 1d p H nC T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体、固体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4. 热力学能(又称内能)变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的一切过程。
5. 恒容热和恒压热V Q U =∆ (d 0,'0)V W == p Q H =∆ (d 0,'0)p W == 6. 热容的定义式(1)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δ/d (/)p p pC Q T H T ==∂∂δ/d (/)V V V C Q T U T ==∂∂(2)摩尔定压热容和摩尔定容热容,m m /(/)p p p C C n H T ==∂∂ ,m m /(/)V V V C C n U T ==∂∂上式分别适用于无相变变化、无化学变化、非体积功为零的恒压和恒容过程。
(3)质量定压热容(比定压热容)式中m 和M 分别为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
,m//p p p c C m CM==pVU H +=2,m 1d V U nC T∆=⎰(4) ,m ,m p V C C R -=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7. 摩尔蒸发焓与温度的关系21vap m 2vap m 1vap ,m ()()d T p TH T H T C T ∆=∆+∆⎰式中 vap ,m p C ∆ = ,m p C (g) —,m p C (l),上式适用于恒压蒸发过程。
8. 体积功(1)定义式 V p W d amb -=∂ 或 V p W d amb ∑-=(2) )()(1221T T nR V V p W --=--= 适用于理想气体恒压过程。
大学物理化学教程.pdf

物理化学(Ⅰ)11---付献彩---------Atkins--------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唐有棋)----2化学体系的平衡性质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其他分支学科还包括:电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光化学等3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唯象规律的建立19世纪中叶:1850:1879:1889:1887:1906 -1912:由于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各领域向更深度和广度发展当前的前沿领域4561教材:推荐参考书3226********************.cn 4自第三次测验起,试题用英文8第一章气体的性质(properties of gases )1-1 理想气体(Ideal gas or perfect gas )1RT pV nRT pV m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1 热力学概述(Introduction of thermodynamics) 1.122.1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32-2. 热力学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thermodynamics) 1.2.而且当此系统与环境隔离后,也不会引起系统任何性质的变化,则称该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1如果没有绝热壁存在,系统内各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温度的差别如果系统A与系统B成热平衡,系统B与系统C成热平衡,则系统A与系统C也必然成热平衡。
2如果没有刚性壁存在,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不平衡的力存在3.定义2分类:2.18101113物理化学(Ⅰ)24.T 1= T2= T环p1= p2= p外5.6.本书规定。
物理化学pdf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交叉学科,主要关注物质的结构、能量和变化规律。
它是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用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特性,解决物理与化学问题。
物理化学的基础在于原子结构。
根据原子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可以计算出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结构、电化学和表面化学等。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的学科,它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过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关于能量的基本原理,表示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换成其他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热力学反应的方向性和热动力学循环过程的效率等问题,它是所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变化速率的学科,它包括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学科,它涉及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常数等。
化学平衡是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的学科,它包括化学平衡定律、平衡常数等。
结构是研究物质内部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分子结构、材料结构和表面结构等。
分子结构是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和三维空间构型的研究,它决定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材料结构是研究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结构性质的学科,它研究了电子结构和晶体缺陷等。
表面结构是研究物质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和表面反应的学科,它解释了许多表面现象,如电化学等。
电化学是研究电子传递和物体中任意化学反应的性质、机制和热力学的学科。
电化学反应存在于各种形式的化学反应中,例如电解水、电镀、电池等。
同时,电化学也是重要的生命科学中的学科,例如神经元、酶活性和肽和蛋白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物理化学是解决一系列工业、能源、环境和医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例如,物理化学的研究可以用于改良材料、开发新药和其他化学工艺,同时也可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例如能源储存,气候变化和污染控制等。
总之,物理化学是旨在开发量化分析工具解决物理和化学问题的研究领域。
物理化学 第六版 下册.pdf

物理化学第六版下册.pdf简介《物理化学第六版下册.pdf》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本教材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下册的内容。
本文档将对该教材的主要章节进行概述和分析。
目录1.第1章液体的物理性质– 1.1 液体的结构– 1.2 液体的表面性质– 1.3 液体的黏度– 1.4 液体的表面张力2.第2章固体的性质– 2.1 固体的结构和晶体结构– 2.2 固体的缺陷和非晶态– 2.3 固体的热性质– 2.4 固体的力学性质3.第3章电解质溶液– 3.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3.2 电解质溶液的溶剂化– 3.3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 3.4 电解质溶液的电动力学性质4.第4章化学动力学– 4.1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4.2 反应机理和活化能– 4.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4 催化剂5.第5章化学平衡– 5.1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 5.2 平衡的位置和平衡常数– 5.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5.4 平衡的移动和平衡常数6.第6章非均相体系– 6.1 液体-液体体系– 6.2 气体-液体体系– 6.3 气体-固体体系– 6.4 固体-固体体系7.第7章电化学–7.1 电解池和电解反应–7.2 电动势和电极电势–7.3 电化学动力学–7.4 电化学应用第1章液体的物理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液体的结构、表面性质、黏度和表面张力等方面的知识。
液体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密度。
液体的结构与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液体的表面性质涉及到液体与固体或气体界面的相互作用,如液体的湿润性、液滴的形状等。
液体的黏度是指液体流动的阻力,常用来描述液体的流动性质。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液体表面的形状和液滴的形成。
第2章固体的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固体的结构、缺陷、热性质和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固体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体积的物质状态,在物理化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物理化学打印完整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P13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 ,右球的温度为293 K 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K 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P241. 在两个容积均为V 的烧杯中装有氮气,烧瓶之间有细管相通,细管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若将两烧杯均浸入373 K 的开水中,测得气体压力为60 kPa 。
若一只烧瓶浸在273 K的冰水中,另外一只仍然浸在373 K 的开水中,达到平衡后,求这时气体的压力。
设气体可以视为理想气体。
解: 12n n n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21122p V p V p V RT RT RT =+ 化简得: 12112211()p p T T T =+ 221212732260 kPa 50.7 kPa 273373T p p T T =⨯=⨯⨯=++ 5. 有氮气和甲烷(均为气体)的气体混合物100 g ,已知含氮气的质量分数为0.31。
在420 K 和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为9.953dm 。
求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组分的分压。
假定混合气体遵守Dalton 分压定律。
已知氮气和甲烷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81g mol -⋅和161g mol -⋅。
解:()210.31100 g N 1.11 mol 28 g molm n M -⨯===⋅ 41(10.31)100 g (CH ) 4.31 mol 16 g mol n --⨯==⋅ 1133(1.11+4.31) mol 8.314 J mol K 420 K 1902 kPa 9.9510 mnRT p V ---⨯⋅⋅⨯===⨯ 2224(N ) 1.11(N )1902 kPa=389.5 kPa (N )(CH ) 1.11 4.31n p p n n =⨯=⨯++ 4(CH )(1902389.5) kPa=1512.5 kPa p =-P65一、思考题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的依据(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初中物理化学最新人教版目录(打印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征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 溶解度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 盐化肥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寄语同学们。
(完整word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课件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H 2O (l ,1 mol ,-5℃ ,θp)2O(s ,1 mol ,-5℃,θp ) ↓△H 2 ↑△H 4H 2O (l,1 mol , 0℃,θp 2O (s ,1 mol ,0℃,θp ) ∴ △H 1=△H 2+△H 3+△H 4例题3 在 298。
15K 时,使 5。
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
50kJ 的热量。
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m c H ∆.(2) 已知298.15K 时 H 2O (l) 和CO 2(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1、-393.51 kJ·mol-1,计算CH 3OH(l)的θ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
27kJ·mol -1,计算CH 3OH (g) 的θ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 (l ) +23O 2(g) → CO 2(g ) + 2H 2O(l ) Q V =θm c U ∆=-119.50 kJ/(5。
27/32)mol =-725.62 kJ·mol -1Q p =θm c H ∆=θm c U ∆+∑RT v)g (B= (-725。
(完整版)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重点题目2-5 始态为25℃,200kPa 的5 mol 某理想气体,经a ,b 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
途径a 先经绝热膨胀到 – 28.57℃,100kPa ,步骤的功W a = - 5.57kJ ;在恒容加热到压力200 kPa 的末态,步骤的热Q a = 25.42kJ 。
途径b 为恒压加热过程。
求途径b 的W b 及Q b 。
解:过程为:200,42.25200,57.51020*******.285200255V kPa C t mol V kPa C mol V kPa C mol a aa aW kJ Q Q kJ W −−−−−→−-−−−−−→−=''=''='-='途径b33111062.0)10200(15.2983145.85/m p nRT V =⨯÷⨯⨯==33222102.0)10100()15.27357.28(3145.85/m p nRT V =⨯÷+-⨯⨯==kJ J V V p W amb b 0.88000)062.0102.0(10200)(312-=-=-⨯⨯-=--=kJ W W W a a a 57.5057.5-=+-=''+'= kJ Q Q Q a aa 42.2542.250=+=''+'= 因两条途径的始末态相同,故有△U a =△Ub ,则 b b a a W Q W Q +=+ kJ W W Q Q b a a b 85.270.857.542.25=+-=-+=2-8 某理想气体, 1.5V m C R =。
今有该气体5 mol 在恒容下温度升高50℃,求过程的W ,Q ,△H 和△U 。
解:恒容:W=0;kJJ K nC T K T nC dT nC U m V m V K T Tm V 118.33118503145.823550 )50(,,50,==⨯⨯⨯=⨯=-+==∆⎰+kJJ KR C n T K T nC dT nC H m V m p KT Tm p 196.55196503145.8255 50)()50(,,5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0,故有Q=△U=3.118kJ2-10 2mol 某理想气体,R C m P 27,=。
最新物理化学打印完整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1 P132 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3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4 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5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6 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 ,右球的温度为293 K 时,汞滴7 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8 (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9 (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10 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11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起始温12 度低,升高10 K 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13 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14 P2415 1. 在两个容积均为V 的烧杯中装有氮气,烧瓶之间有细管相通,细管的体积16 可以忽略不计。
若将两烧杯均浸入373 K 的开水中,测得气体压力为60 kPa 。
17 若一只烧瓶浸在273 K 的冰水中,另外一只仍然浸在373 K 的开水中,达到平衡18 后,求这时气体的压力。
设气体可以视为理想气体。
19 解: 12n n n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01221122p V p V p V RT RT RT =+ 化简得: 12112211()p p T T T =+ 21 221212732260 kPa 50.7 kPa 273373T p p T T =⨯=⨯⨯=++ 225. 有氮气和甲烷(均为气体)的气体混合物100 g ,已知含氮气的质量分数23 为0.31。
在420 K 和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为9.953dm 。
求混合气体的24 总压力和各组分的分压。
假定混合气体遵守Dalton 分压定律。
初三物理化学知识点(含目录,精编打印版)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第三章声现象 (1)第四章热现象 (1)第五章光的反射 (2)第六章光的折射 (3)第七章质量和密度 (4)第八章力 (4)第九章力和运动 (5)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6)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6)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7)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7)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8)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9)第九单元溶液 (10)第十单元酸和碱 (10)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1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11)初中化学知识小辑 (11)基本概念: (13)基本知识、理论: (14)第二章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择的标准物体。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5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计算公式是:v=s/t7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样的运动叫--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
第三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
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
最少也要0.1秒。
5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7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P13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 ,右球的温度为293 K 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 K 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P241. 在两个容积均为V 的烧杯中装有氮气,烧瓶之间有细管相通,细管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若将两烧杯均浸入373 K 的开水中,测得气体压力为60 kPa 。
若一只烧瓶浸在273 K的冰水中,另外一只仍然浸在373 K 的开水中,达到平衡后,求这时气体的压力。
设气体可以视为理想气体。
解: 12n n n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221122p V p V p V RT RT RT =+ 化简得: 12112211()p p T T T =+ 221212732260 kPa 50.7 kPa 273373T p p T T =⨯=⨯⨯=++ 5. 有氮气和甲烷(均为气体)的气体混合物100 g ,已知含氮气的质量分数为0.31。
在420 K 和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为9.953dm 。
求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组分的分压。
假定混合气体遵守Dalton 分压定律。
已知氮气和甲烷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81g mol -⋅和161g mol -⋅。
解:()210.31100 g N 1.11 mol 28 g molm n M -⨯===⋅ 41(10.31)100 g (CH ) 4.31 mol 16 g mol n --⨯==⋅ 1133(1.11+4.31) mol 8.314 J mol K 420 K 1902 kPa 9.9510 mnRT p V ---⨯⋅⋅⨯===⨯ 2224(N ) 1.11(N )1902 kPa=389.5 kPa (N )(CH ) 1.11 4.31n p p n n =⨯=⨯++ 4(CH )(1902389.5) kPa=1512.5 kPa p =-P65一、思考题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的依据(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答:是对的。
因为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答:是错的。
因为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变了,状态也就变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得变。
(3)因为ΔU =Q V ,ΔH =Q p ,所以Q V ,Q p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这种说法对吗?答:是对的。
∆U ,∆H 本身不是状态函数,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与Q V ,Q p 的数值相等,所以Q V ,Q p 不是状态函数。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如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是错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它不仅说明热力学能(ΔU )、热(Q )和功(W )之间可以转化,有表述了它们转化是的定量关系,即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功的转化形式不仅有热,也可转化为热力学能系。
(5)在等压下,用机械搅拌某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是液体的温度上升,这时ΔH =Q p =0答:是错的。
这虽然是一个等压过程,而此过程存在机械功,即W f ≠0,所以ΔH ≠Q p 。
(6)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热效应为Q 1,焓变为ΔH 1。
如将化学反应安排成反应相同的可逆电池,使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形同,这时热效应为Q 2,焓变为ΔH 2,则ΔH1=ΔH2。
答:是对的。
Q是非状态函数,由于经过的途径不同,则Q值不同,焓(H)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考虑所经过的过程,则两焓变值∆H1和∆H2相等。
5. 用热力学概念判断下列各过程中功、热、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
第一定律数学表示式为ΔU = Q + W。
(1)理想气体自由膨胀(2)van der Waals气体等温自由膨胀(3)Zn(s)+ 2HCl(l)= ZnCl2 + H2 (g)进行非绝热等压反应(4)H2(g)+ Cl2(g)= 2HCl(g)在绝热钢瓶中进行(5)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273.15 K,101.325kPa)答:(1)W = 0 因为自由膨胀外压为零。
Q = 0 理想气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体积增大分子间势能不增加,保持温度不变,不必从环境吸热。
∆U = 0 因为温度不变,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仅是温度的函数。
∆H = 0 因为温度不变,理想气体的焓也仅是温度的函数。
(2)W = 0 因为自由膨胀外压为零。
Q> 0 范氐气体分子间有引力。
体积增大分子间势能增加,为了保持温度不变,必须从环境吸热。
∆U >0 因为从环境所吸的热使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H >0 根据焓的定义式可判断,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焓值也增加。
(3)W <0 放出的氢气推动活塞,系统克服外压对环境作功。
Q <0 反应是放热反应。
∆U <0 系统既放热又对外作功,热力学能下降。
∆H < 0 因为这是不做非膨胀功的等压反应,∆H = Q p。
(4)W = 0 在刚性容器中是恒容反应,不作膨胀功。
Q = 0 因为用的是绝热钢瓶∆U =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能不变。
∆H >0 因为是在绝热刚瓶中发生的放热反应,气体分子数没有减少,钢瓶内温度升高,压力也增高,根据焓的定义式可判断焓值是增加的。
(5)W <0 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体积变大,系统克服外压对环境作功。
Q < 0 水结成冰是放热过程。
∆U < 0 系统既放热又对外作功,热力学能下降。
∆H < 0 因为这是等压相变,∆H = Q p 。
P683. 在373 K 恒温条件下,计算1 mol 理想气体在下列四个过程中所做的膨胀功。
已知始、终态体积分别为25 dm 3和100 dm 3 。
(1)向真空膨胀;(2)等温可逆膨胀;(3)在外压恒定为气体终态压力下膨胀;(4)先外压恒定为体积等于50 dm 3 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当膨胀到50 dm 3以后,再在外压等于100 dm 3 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
试比较四个过程的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解:(1)向真空膨胀,外压为零,所以20W =(2)等温可逆膨胀1111225ln 1 mol 8.314 J mol K 373 K ln 4299 J 100V W nRT V --==⨯⋅⋅⨯⨯=- (3)恒外压膨胀3e 21221212()()()nRT W p V V p V V V V V =--=--=-- 11331 mol 8.314 J mol K 373 K (0.10.025)m 2326 J 0.1 m--⨯⋅⋅⨯=-⨯-=- (4)分两步恒外压膨胀4e,121e,232213223()()()()nRT nRT W p V V p V V V V V V V V =----=---- 12232550(11)(2)50100V V nRT nRT nRT V V =-+-=+-=- 111 mol 8.314 J mol K 373 K 3101 J --=-⨯⋅⋅⨯=-说明作功与过程有关,系统与环境压差越小,膨胀次数越多,做的功也越大。
8. 设有300 K 的1 mol 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起始压力为1500kPa,终态体积为10 dm 3。
试计算该过程的Q ,W ,∆U 和 ∆H 。
解:该过程是理想气体等温过程,故 ΔU =ΔH = 0始态体积 V 1为: 113111 1 mol 8.314 J mol K 300 K 1.66 dm 15100 kPanRT V p --⨯⋅⋅⨯===⨯ 1112 1.66 ln 1 mol 8.314 J mol K 300 K ln 4.48 kJ 10V W nRT V --==⨯⋅⋅⨯⨯=- 4.48 kJ Q W =-=11. 有1 m 3的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始态为273 K ,1000kPa 。
现分别经(1)等温可逆膨胀;(2)绝热可逆膨胀;(3)绝热等外压膨胀,到达相同的终态压力100 kPa 。
请分别计算终态温度T 2、终态体积V 2和所做的功。
解:(1)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过程,pV =常数,则有: T 2=T 1=273K 32112m 010100011000..p V p V =⨯== mol 584402733148011010003111...RT V p n =⨯⨯⨯== W = -12ln V V nRT = -21ln p p nRT ∴ W = -440.58×8.314×273×1001000ln = -2302.6kJ (2)绝热可逆膨胀, Q =0,则有ΔU = W 。
R C m V 23=,,R C m p 25=,,则35==mV m p C C ,,γ 又 ∵ γγγγ221111T p T p --=,则11212T p p T γγ-⎪⎪⎭⎫ ⎝⎛=∴ 11212T p p T γγ-⎪⎪⎭⎫ ⎝⎛==273100100035351⨯⎪⎭⎫ ⎝⎛-// = 108.6KW =ΔU = nC V,m ( T 2 -T 1) = 440.58×23×8.314×( 108.6 -273) = -903.3 kJ (3)绝热恒外压膨胀, Q =0,则有ΔU = W 。
即 -p e (V 2-V 1) = nC V,m ( T 2 -T 1)-2p (22p nRT -11p nRT ) = nC V,m ( T 2 -T 1) 则有:- (2T -112p T p ) = 23×( T 2 -T 1) - (2T -1000273100⨯) = 23×( T 2 -273) T 2 =174.7K 33222m 46101007174314858440....p nRT V =⨯⨯⨯== W =ΔU = nC V,m ( T 2 -T 1) = 440.58×23×8.314×( 174.7 -273) = -540.1 kJ 12.在373K 和101.325kPa 时,有1molH 2O (l )可逆蒸发成同温、同压的H 2O (g ),已知H 2O (l )的摩尔气化焓Δvap H m =40.66kJ ·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