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教案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意识的核心是对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教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式教学。
比如,在一堂课中,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的介绍中故意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问。
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创新意识。
二、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需要给予他们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纸质书籍、电子阅读材料、网络资源等等。
在教学教案中,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材料的选择、整理和应用中得到锻炼。
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成功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知和激发潜能。
三、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意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在教学教案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常常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和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
比如,在一些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并设立相应的任务和目标。
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探索创新的可能性,并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创新作品展示和分享创新的成果需要得到肯定和展示,因此,在教学教案中,我们可以设置展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新作品。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意识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本文通过探讨教学中几个关键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创新是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1. 创建鼓励探索的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有机会自由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提供资源支持: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并为他们开展创新项目提供支持。
3. 鼓励团队合作: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 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不限制思维的边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提供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思维。
这些任务可能需要学生做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或提出创新的观点。
三、引导学生实践创新创新意识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培养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引导学生实践创新:1. 开展创新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将创新意识付诸实践。
可以是科学实验、社会调研或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冒险,不怕犯错。
通过试验和实践,学生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创新想法。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如何在教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教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创新意识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在教学教案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将从提供启发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多元化解决方案和评价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提供启发性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可以在教学教案中提供一系列启发性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教学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鼓励多元化解决方案在教学教案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创新要求学生从创造性思维中提取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造。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点子。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培养他们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评价鼓励创新在教学教案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偏重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子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
总之,教学教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启发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多元化解决方案和评价鼓励创新等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案设计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科学实验启发创新思维引言: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学实验作为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在课堂上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视频或展示一个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器材,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展示和观察(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将一块钢板放到火上加热,然后将其放到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钢板放到水中会出现嘶嘶声?三、问题提出和探索(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索。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变换实验条件,并观察实验结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创新和扩展(20分钟)在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扩展。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讨论表现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情况来进行评估。
也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份评价表,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思考能力和创新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竞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他们的创新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结语:通过科学实验启发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如何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课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课程。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新始于发现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物理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如何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质疑和挑战现有观念。
一个好的方法是通过讨论和辩论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发生某个历史事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让学生展开辩论,充分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培养出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创新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合力创新。
例如,在语言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共同编写一个故事。
每个学生可以负责一个角色的发展,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并培养出创新的能力。
四、提供开放式探究的机会创新需要开放式的探究,而不仅仅是应对任务和考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探究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追求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深入研究。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实验课题,并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决定实验的方法和调查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探究,学生可以培养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实践创新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将创新付诸实践。
教案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案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案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案是教师为了达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不仅是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一、引入新颖的教学资源引入新颖的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热点话题、科技发展、社会问题等,为学生提供非传统的教学资源。
例如,通过展示与讨论最新的科技产品、引导学生参观创业公司或科技展览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埋下种子。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在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三、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课题,要求他们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在教案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自主选择课题、展开研究,并达成一定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科技展览或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发挥出自己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提供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学生需要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他们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从错误中学习。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选择权,例如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新通常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多个人共同协作完成的。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和合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团队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从其他成员的反馈中得到启发和改进。
同时,他们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不同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此外,提供实践机会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办法。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性的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和创客工作坊,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
这些实践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持续创新的动力。
最后,教师的充分激励和支持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力,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动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学活动设计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创意活动和开放性问题的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创意的活动。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某个寓言故事为基础,编写一个自己的结局。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需要动手动脑,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国王,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各种可能性,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这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互动。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要求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需要协同合作,相互讨论和交流,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时,小组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和展示自己创造性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意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活动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创意活动、开放性问题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案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案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案引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本教案中,我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供一些实际操作步骤。
一、目标设定通过本教案,我们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创新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3. 学生能够合作与分享,共同创造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对创新充满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引入真实案例:给学生展示一些创新的成功案例,例如科技领域的新发明、环保项目等。
这些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
- 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创新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对现实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2. 提供资源与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信息资源:向学生介绍有关创新的书籍、文章或视频资源,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创新的相关知识。
- 指导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3. 组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创新理念融入实际问题中,并与他人进行合作。
在这一阶段,可以考虑以下活动:- 创新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可以是一个小组作业或班级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 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
通过合作与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形成更好的创新方案。
4. 总结与评估在本教案的最后阶段,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总结和评估。
教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
教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合理的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二、设定情境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设定情境。
通过设定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关于环保的课程时,可以以一个垃圾分类的实际例子作为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环保问题。
三、提供启发性问题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四、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适当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五、提供资源和情境教案设计应该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情境,以支持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提供相关的案例和素材,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和研究。
同时,在教案设计中,可以创造一些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六、鼓励学生表达和展示教案设计中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和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
通过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多地思考和创新。
教师在评价学生成果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七、总结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怎样通过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怎样通过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而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其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怎样通过课堂设计来达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过去,许多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意味着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发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开放性和多样性。
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固定内容,而是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和问题。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提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科学课堂上,可以探讨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环境。
这些真实而又复杂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课堂活动的设计也是关键。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团队中相互交流、碰撞思想。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学生,他们在合作中能够互相启发,产生更多创新的想法。
例如,在语文写作课上,给出一个主题,让小组共同构思一篇文章,然后分享各自的创意和思路。
同时,要设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和项目。
比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设计一款未来的交通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开发一个具有独特功能的小程序。
这些任务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提问也是课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避免简单的是非题和记忆性问题。
例如,“如果地球没有了重力,会发生什么?”“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智能?”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活动。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利用教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利用教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教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工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课堂实施和评估等方面,介绍如何利用教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南,因此,在编写教案时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建议:1. 设计开放性问题: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添加创新性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创新性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的思考和实践。
这些任务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 引用实例和案例:在教案中引用一些有趣的实例和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并从中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
二、课堂实施课堂是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建议:1.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尝试和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2. 进行团队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资源支持: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支持,如图书、网络资料等,让学生更容易获取信息和知识。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创新思考和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评估方法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建议:1. 设计创新性评价任务: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评价任务,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思维导图、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师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无论是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教师教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设定启发式问题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问题是指那种无固定答案的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愿。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置类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一个启发式问题可以是:“如何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来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去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元素,通过开展实践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并运用各种能力的学习方式。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具体的实践项目,并规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项目可以是学生设计并创作一个剧本,然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创意的思考、团队的协作,通过不断尝试和修正来提高作品的质量。
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
在制定教案时,可以通过教师提问、问题导入、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者调查来寻找答案。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实验任务:“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和材料,尝试制作一种新的染料颜色。
利用创新项目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创新项目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正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利用创新项目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创新项目教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创新项目设计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个探索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发现解决方案。
在科学实验课上,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景点和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因此,在创新项目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组建小组或团队,学生可以分享知识、相互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团体性的学习环境也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想法和创新机会。
三、提供实践的机会创新意识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
因此,在创新项目教学设计中,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企业代表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为学生创新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四、提供创新资源和平台教育机构和学校应积极提供创新资源和平台,为学生的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例如,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购买创新教具和设备,提供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比赛、科技展览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和交流创新成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项目教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案编写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案编写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案编写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在教案编写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引入问题激发思考在编写教案时,可以通过引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将问题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另一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在编写教案时,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探索与实践。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创新。
3. 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在编写教案时,可以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课外书籍、网络资料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意识。
4. 培养合作学习氛围在教案编写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教案编写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6. 实践与应用在教案编写中,应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教案中,可以加入一些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教案编写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包括引入问题激发思考、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培养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以及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等。
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是创新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物理课上,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自主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实验,让他们自己发现运动的规律与因果关系。
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可以培养出质疑、探索的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包括文献、案例、影像等。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他们可以从中获取灵感,从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文化氛围,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进行思想的碰撞和火花的迸发。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项目,让学生分工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研究一个当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创新思维,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赋予学生自主权创新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英文新闻进行阅读,并写一篇相关评论。
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思维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中,学生的问题都应该受到认真对待。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探索的机会。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项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还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育方法。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各个学科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没有机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是复杂而多样化的,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
因此,我们应该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此外,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一些创新的活动,如科学实验、创意比赛等。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和家庭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轻易放弃。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企业、实习或者参与创业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创新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经常发生在实践中。
通过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家或者创新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从中汲取灵感和教训。
最后,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创新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
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展现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引言:在信息时代,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设计教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案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有趣的事例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和方法。
3. 提供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互联网内容等,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1.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象、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2. 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3. 提出挑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1.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作探究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2. 学生展示: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他们分享和交流彼此的创新思维。
3. 反馈评价: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1. 授予自主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自主思考和创新的乐趣。
2. 鼓励问题提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探索。
3. 赋予责任感: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设计出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教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者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创新的教育环境创新需要积极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创新的教育环境。
例如,学校可以创建创客空间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资源和设备,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实践和创造。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竞赛和科学展览,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成果。
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需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例如,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让他们学会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应对挑战。
此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关键,这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来实现。
三、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同时,将学生置于实践的环境中,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的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者应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例如,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五、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创新想法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表达和分享。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与他人分享。
例如,组织学生研讨会或讲座,让他们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和专家展示自己的创意。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创新源于对问题的思考和好奇心的驱动。
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知识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性实践。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容易觉得乏味,没有兴趣,这样就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的激发下产生问题的兴奋点,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
问题性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提问,引领学生进入问题解决过程。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能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能启发学生大胆探索,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精神。
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全面周密,做到以下几点:一、所提问题可具有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强调标准答案,答案可以不是惟一的。
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像力和创新性思维。
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思维余地狭窄,容纳不下多种思路,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多起点的思维活动。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使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
在解题中教师的提问可以引导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形式,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解决问题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于固有的方法,而寻求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在4、8、9、33、97、100这几个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
”有的学生说:“4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最小的合数。
”有的说:“97与众不同,因为它是100以内最大的质数。
”也有同学说,97是这几个数中惟一的质数,所以它与众不同;还有的说100与众不同,是惟一的三位数;有的说33与众不同,只有它有质因数11,又有的说9与众不同,因为它有2个质因数3……学生的这些较为巧妙的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特征的丰富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灵活、敏捷、多变的思维方式。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出现。
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像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二、所提问题可具有比较性这是指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优的答案。
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
比较式提问,能使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进行整合,加强分析对照,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得到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比较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方式之一。
用比较式的方法提问,学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进行思维发散,又进行思维聚合。
根据问题发散,再根据集中比较,这就易于打破定势的影响,在众多平凡的答案中产生出不平凡的答案。
这才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
三、所提问题可具有猜测性这是指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像、估计、推测出来的,是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的。
也就是说,在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根据已知想像未知,根据部分估计整体,根据条件推测结果,培养的正是直觉思维能力。
这种提问在课堂上往往造成一种特定的顿悟氛围。
由于是猜测,学生感兴趣,情绪兴奋——想猜;由于是猜测,学生能放开胆量,要冒险——敢猜;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是信口开河——能猜。
而猜测以后的思维状态是急切地盼望证实,进一步推动学生去探究、钻研。
所以证实猜测的过程显得极为重要,这就使得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都大大加强了。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
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以成为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需要证实的,也是本课需要学习的小数性质。
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猜测探究渐成习惯,强化了创新能力形成。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
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猜想时机,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带有猜测性提问的引导下,首先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为能正确猜测奠定知识基础。
其次是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像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发现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第三,培养了直觉思维能力。
四、所提问题应带有启发性这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功能和诱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
也就是说问题情境并不神秘,是学生生活范围中所感受到的,但又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
既熟悉又不能马上解决,才产生诱惑,引发思考,促进探索。
这不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他们将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才能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教学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作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转而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从反面入手,反而可能就会柳暗花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有假设、有分析,有正向思维、有逆向思维,而且都不超出学生知识经验的范围。
这样的提问,学生不能用现成的知识直接回答,而必须将学到的知识重新整合后,才能回答出来。
这个过程才能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启发式提问”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起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教师本身的创造性,一般的教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会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而好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问题,那才是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五、所提问题宜带有趣味性数学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情趣”与人文精神的。
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感受快乐与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激趣,能使学生开启情感参与的闸门迅速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所提问题要具有突破性这是指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可以引导出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用课本上的现成知识回答,而且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基础,根据自己收集和储存的知识储备,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回答问题。
其作用,一是开阔知识视野,处处留心皆学问。
二是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相信离开老师,自己也能获得知识。
三是提供一个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探索意识,保持学习热情,丰富知识基础,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课堂上适宜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知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撞击,相互吸收,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运用提问组织讨论教学中,对所提问题牵扯出的其他问题常常需要及时解决。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汽车上的测速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位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启发提出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测速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
适当的提问可以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打开思考之潮涌流的闸门,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