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习题教学课件12.3.2 机械效率的测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3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课件(共22张PPT)
【结论】使用不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相同,动滑 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W有 Gh G (不计绳重和摩擦,考虑动滑轮重)
W总 Fs nF
G
G
n
1(G n
G动)
G
G动
1
1 G动 G
动滑轮重相同,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物重相同,动滑轮越重越大越好,那么,怎 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呢? 自学教材87页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D.更换车把手的塑料套
5.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缓__慢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 小为___2_.4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 测力计向上移动__2_4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__8_3_.3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 率将__增__大___(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D.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小钩码的重力来实现
2.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因素”。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测算 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由①、②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绳子的绕法无关 B.由②、③两次实验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C.由该同学的探究结论可知,通过适当增大物重可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D.为使实验的结论更具可靠性,应换用不同的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 普遍规律
W总 Fs 3F 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无影响
G/N h/m W有/J F/N s/m W总/J η/%
1 2
0.5 1.0
W有 Gh G (不计绳重和摩擦,考虑动滑轮重)
W总 Fs nF
G
G
n
1(G n
G动)
G
G动
1
1 G动 G
动滑轮重相同,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物重相同,动滑轮越重越大越好,那么,怎 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呢? 自学教材87页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D.更换车把手的塑料套
5.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缓__慢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 小为___2_.4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 测力计向上移动__2_4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__8_3_.3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 率将__增__大___(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D.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小钩码的重力来实现
2.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因素”。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测算 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由①、②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绳子的绕法无关 B.由②、③两次实验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C.由该同学的探究结论可知,通过适当增大物重可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D.为使实验的结论更具可靠性,应换用不同的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 普遍规律
W总 Fs 3F 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无影响
G/N h/m W有/J F/N s/m W总/J η/%
1 2
0.5 1.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新知探究 斜面的特点
光滑的斜面
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Gl h—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新知探究
典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 C.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轮的半径就是动力臂 D.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轮轴不一定省力,关键看动力 作用在轮上还是轴上
他的目的是: 把沙子运上三楼
• 对沙子做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 对空桶做功 •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有用功 并不需要做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
3 自主学习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1): W总 = W有 + W额
第12章 第2节
滑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掌握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并能根 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及根据情况分析滑轮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省力,不改变施力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方向
新知探究 典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重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 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4N C.10N
B.6N D.14N
新知探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 机械效率 课件(共45张PPT)
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 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移
数 /N
度/cm
示数/N
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知识拓展
1、如何测量有用功? 2、额外功来自哪里?
W有
W总
W有用 = Gh
要克服物体与斜面之间 的摩擦力做功
3、如何测量总功?
W有 Gh
• A. 40% B. 50% C. 80% D. 100%
•5、小刚同学的体重为600N,当他使用如图所示的 滑轮组在10s内,匀速的把水中的重物A提升2m时 (重物始终未露出水面),对绳自由端的拉力500N。 已知A重800N,体积为0.01m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g=10N/kg。 求(1)重物A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是为了提水,则机械效率
为
,若此人的目的是
为了捞桶,则机械效率
为
.
• 2.某人用机械做了6000J
的功,其中额外功是有用
功的1/3,那么该机械做
的有用功是
J,
机械效率是
.
• 3.用一个滑轮组把80N的 重物匀速提升4m时,在绳 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 40N,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 12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 为_____J,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__.
• 4.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
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
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
是
J,总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为
.
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100N的物 体匀速提升0.5m,所用的拉力是8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次 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移
数 /N
度/cm
示数/N
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知识拓展
1、如何测量有用功? 2、额外功来自哪里?
W有
W总
W有用 = Gh
要克服物体与斜面之间 的摩擦力做功
3、如何测量总功?
W有 Gh
• A. 40% B. 50% C. 80% D. 100%
•5、小刚同学的体重为600N,当他使用如图所示的 滑轮组在10s内,匀速的把水中的重物A提升2m时 (重物始终未露出水面),对绳自由端的拉力500N。 已知A重800N,体积为0.01m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g=10N/kg。 求(1)重物A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是为了提水,则机械效率
为
,若此人的目的是
为了捞桶,则机械效率
为
.
• 2.某人用机械做了6000J
的功,其中额外功是有用
功的1/3,那么该机械做
的有用功是
J,
机械效率是
.
• 3.用一个滑轮组把80N的 重物匀速提升4m时,在绳 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 40N,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 12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 为_____J,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__.
• 4.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
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
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
是
J,总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为
.
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100N的物 体匀速提升0.5m,所用的拉力是8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 12.3 机械效率 课件ppt(共22页ppt)
3
对口袋做功 对滑轮做功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 W):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有
额外功( W):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额 总功( W):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 总 W总=W有+W额
想一想
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有用功是什么? 额外功是什么?
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桶做的功为额外功
C、总功是有用功的3倍;
D、额外功占总功的3/4。
3、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做法中 正确的是:( D )
A、以较快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B、以较慢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C、增加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D、把滑轮做得更轻巧,减小滑轮在转动过程 中的摩擦;
本课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W有 2、机械效率: W总
第四节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
1、功的计算式是什么? W = Fs
2、你如何理解功的原理?
想一想:
你会采用哪种方法?
分析 对沙子做功
1
对桶做功 克服重力做功 对沙子做功 对桶做功 对滑轮做功
2
对沙子做功
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则有 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
对桶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请分别计算出三种情况下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
少?
请算出刚才的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
二、机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W有 2.表达式: W总
因为机械效率是两个功的比值,因此没有单位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1《机械效率》课件(共16页)
W总
5、理解:
(实际情况)W额外 0…… 1
思考:
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
机械效率总小于1。 2)怎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效率? 减少额外功 改进结构,使其合理、轻巧
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16
对重物(沙子)做的功。
有用功:满足我们做功的目的,对我们有价值的
功.
计作:W有用
问题2:哪些功对我们没有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1..桶、动滑轮、口袋等也随重物一起上升,也提升了它们. 克服这些重力做的功 2.此外,机械运转时都有摩擦克服机械的摩擦做的功
额外功:对我们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计作:W额外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动滑轮重1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子做功 600J
额外功: =160J
对桶做功
120J
对动滑轮做功 60J
总功: 人拉滑轮做功 780J
砂子重100N 动滑轮重10N 口袋重5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子做功 600J
额外功: =90J 对口袋做功 30J 对动滑轮做功 60J
算一算:算出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分别是多少?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人重40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做功
600J
额外功: =2520J
对桶做功
120J
总功
克服自重 做功 2400J =312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子做功 600J 额外功: 对桶做功 120J 总功: 人拉滑轮做功 720J
一想、一有想用:功有、哪额些外办功法、可总以功将沙子运上三
5、理解:
(实际情况)W额外 0…… 1
思考:
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
机械效率总小于1。 2)怎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效率? 减少额外功 改进结构,使其合理、轻巧
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16
对重物(沙子)做的功。
有用功:满足我们做功的目的,对我们有价值的
功.
计作:W有用
问题2:哪些功对我们没有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1..桶、动滑轮、口袋等也随重物一起上升,也提升了它们. 克服这些重力做的功 2.此外,机械运转时都有摩擦克服机械的摩擦做的功
额外功:对我们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计作:W额外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动滑轮重1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子做功 600J
额外功: =160J
对桶做功
120J
对动滑轮做功 60J
总功: 人拉滑轮做功 780J
砂子重100N 动滑轮重10N 口袋重5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子做功 600J
额外功: =90J 对口袋做功 30J 对动滑轮做功 60J
算一算:算出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分别是多少?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人重40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做功
600J
额外功: =2520J
对桶做功
120J
总功
克服自重 做功 2400J =312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有用功: 对砂子做功 600J 额外功: 对桶做功 120J 总功: 人拉滑轮做功 720J
一想、一有想用:功有、哪额些外办功法、可总以功将沙子运上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同步教学课件12.3机械效率(共14张PPT)
S=2h=2×2m=4m W用机械=FS=60N×4m=240J
(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的功是
W手=Gh=100N×2m=200J
为什么利用实际机械做的功大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呢 ?
机 械效率
二
三
一
一 人 提 沙 子 做 功
1、对砂子做的功
2、对桶做的功 3、克服自重做的功
二 人 拉 滑 轮 做 功
小 结 有用功 W 有用 :对人们有用的功 :
额外功W 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 W 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的定义 : 有用功跟总动的比值 公式: W 有
W总
W有 W总 ∴ 永远小于1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2日星期六2022/4/22022/4/22022/4/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22022/4/22022/4/24/2/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22022/4/2April 2,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
它表示什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是6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
%是额外功.ຫໍສະໝຸດ 例 用一动滑轮将重2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 所用力是120N,求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第12章 第3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PPT课件
(3)若要进一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滑轮 组的绳子绕法有关,在图乙中画出滑轮组和绳子的绕法.
解:(3)如图.
5.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拉力 F 所做的 功为 0.24 J.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 .(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
9.(2018·西宁)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 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 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 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 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 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A
B
C
D
7.(2018·襄阳)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把重 7.2 N 的物体吊在滑 轮上,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上升高度和 绳端移动距离分别为 0.1 m 和 0.3 m.图中弹簧测力计示 数为 3 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80 %.如果用此滑 轮组提升另一重为 10 N 的物体,它的机械效率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斜面机械效率测量的实验原理为 η =GF··hs
.斜面
的机械效率与 斜面的粗糙程度 和 斜面的坡度
有关,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坡度越大 ,机械效
率越大.
2.滑轮组机械效率测量的实验原理为 η =GF··hs 或 η =n×GF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有动滑轮 重 、 货物重 、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货 物被举高的高度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无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课件
___拉__力__F_____、拉力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6.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 的___粗__糙__程__度___。
7.(中考·荆州)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 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 物体 物重 斜面高 沿斜面的 斜面长 机械效 次数 种类 G/N h/cm 拉力F/N s/cm 率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合作探究
知识点 1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要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 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每个量怎样测量?
【设计实验】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W有=Gh,W总=Fs,所以需要测 出物重、拉力、物体上升的高度、绳子前进的距离。
η= W有用 100% Gh 100% 4N 0.1m 100%
W总
Fs
1.6N 0.5m
=50%由计算可知,第5组比第4组滑轮组省力,但
机械效率更低,所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
越高”的说法不正确。
新知小结
此题是“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考查了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数据分析影响滑轮组机 械效率的因素,同时考查了有关滑轮组的组装及弹簧 测力计的读数问题,要细心分析每一个问题。
3. 有用功和总功的认识:
机械 杠杆 滑轮组 斜面 滑轮组
做功目的
有用功(W有)
使物体上升一定
的高度
Gh
使物体水平前进
fs物
总功(W总) Fs FsF
课堂练习
1 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起重机做的有用
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 率是多少?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6.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 的___粗__糙__程__度___。
7.(中考·荆州)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 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 物体 物重 斜面高 沿斜面的 斜面长 机械效 次数 种类 G/N h/cm 拉力F/N s/cm 率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合作探究
知识点 1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要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 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每个量怎样测量?
【设计实验】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W有=Gh,W总=Fs,所以需要测 出物重、拉力、物体上升的高度、绳子前进的距离。
η= W有用 100% Gh 100% 4N 0.1m 100%
W总
Fs
1.6N 0.5m
=50%由计算可知,第5组比第4组滑轮组省力,但
机械效率更低,所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
越高”的说法不正确。
新知小结
此题是“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考查了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数据分析影响滑轮组机 械效率的因素,同时考查了有关滑轮组的组装及弹簧 测力计的读数问题,要细心分析每一个问题。
3. 有用功和总功的认识:
机械 杠杆 滑轮组 斜面 滑轮组
做功目的
有用功(W有)
使物体上升一定
的高度
Gh
使物体水平前进
fs物
总功(W总) Fs FsF
课堂练习
1 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起重机做的有用
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 率是多少?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PPT课件 (共24张PPT)
2、(2017•潍坊)(6分)如图所示,斜面长s=1.5m, 高h=0.3m。建筑工人将重G=500N的货物箱,用绳子 从地面匀速拉到顶端时,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50N。 忽略绳子重力。求:
(1)该过程拉力F做的功; (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3)货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
3.(2017•德州)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 小强用6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的物体, 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 效率分别是( C )
W总=FS绳=120N×8m×2=1920J
η=W有/W总=1600J/1920J ≈83.3%
解法二: η=
G =200N/(2×120N)≈83.3﹪
nF
答:李师傅做功的机械效率是 83.3﹪。
二、机械效率
2. 探究实验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1. 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 照图组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 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竖直提升物体或使用斜面: W有 = Gh
水平匀速拉动物体:
W有 = f S物
2. 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使用滑轮: W总 = F拉 S绳 使用斜面: W总 = f L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η= W有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 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2.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2).pptx
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 重600N的货物匀速
提高,所用的拉力 是375N,求这个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1、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越简单, 机械效率越高。 2、在使用同一滑轮组时,物体越 重,机械效率越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改变的)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减小机械自重 2.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
1.某机械的效率为75%,已知所做的有用功是 600J,则总功是____J,额外功是____J.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重为100N的重 物,所用的拉力F大小为60N.如果物体上升1m, 则W总=____J,W有用=____J,η=______, 如果不计任何摩擦,则动滑轮的重 G动=____N.
判断:下面说法中是否正确
1.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2.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3.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4.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5.用不同的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时,机械效率 一定相同() 6.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7.做的额外功一定时,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8.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9. 机械效率高的机械省功() 10.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有用功占总功比值大()
机械效率(2)
1.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W有 W总
(2)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G
,,钩,码需上升要高计度算h
拉力F 绳端移动距离s
的物理量有,,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3)所用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外,还需
要和。刻度尺
W总=W有用+W额外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 习题课件(共18张PPT)
4.在科学探究课中,实验小组同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前他们分析: “由于斜面不是光滑的,沿斜面向上拉物体,必定要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斜面 的机械效率一定受摩擦力的影响”。于是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光滑程 度一样而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上匀速直线拉动物块,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1 2 3
(3)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必须是拉动绳子匀速上升过程中的示数,不能用滑轮组处于
静止状态的示数;
(4)在实验中,如果没有刻度尺,只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拉力和物重,也可以计算
W有 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即 η=
W总
=GFhs
=nGF
;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无关,与提升的速度无关。
基础达标练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典题精研析
类型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典题】(2021·遂宁中考改编)涪江六桥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
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
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
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 钩码 钩码上升 绳端 绳端移动 机械 次数 重G/N 高度h/m 拉力F/N 距离s/m 效率η
机械效率η=___5_0_%____。
(2)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___越__高____。
(3)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
___2_.2___N。
(4)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 C )
A.动滑轮的重力
机械 效率 平均值
(1)如图所示第三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3_.2___N。 (2)小兰在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是: ___斜__面__的__机__械__效__率__是__变__化__的__,__不__应__计__算__平__均__值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复习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是什么?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什么是机械效率,表达式是什么?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
➢ 摩擦、绳重(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 物重 (物重增加,机械效率提高)
➢ 动滑轮重 (动滑轮重减小,机械效率提高)
讲授新课
关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几点说明:
Gh η= =
Fs
Gh = G Fnh nF
即:η= G nF
0.4
斜面长 s/m
0.82
有用功 W有/J (Gh)
0.1
总功 W总/J (Fs)
0.33
较陡 1.7
0.1
0.5
0.82 0.17 0.41
最陡 1.7
0.14
0.6
0.82 0.24 0.49
机械效 率η
30 % 41% 49 %
讲授新课
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1.斜面的倾斜程度 (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斜面的粗糙程度 (倾斜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5
1.5
20
讲授新课
二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W有=Gh W总 =Fs
η= W有用 ×100% W总
讲授新课
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复习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是什么?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什么是机械效率,表达式是什么?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
➢ 摩擦、绳重(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 物重 (物重增加,机械效率提高)
➢ 动滑轮重 (动滑轮重减小,机械效率提高)
讲授新课
关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几点说明:
Gh η= =
Fs
Gh = G Fnh nF
即:η= G nF
0.4
斜面长 s/m
0.82
有用功 W有/J (Gh)
0.1
总功 W总/J (Fs)
0.33
较陡 1.7
0.1
0.5
0.82 0.17 0.41
最陡 1.7
0.14
0.6
0.82 0.24 0.49
机械效 率η
30 % 41% 49 %
讲授新课
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1.斜面的倾斜程度 (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斜面的粗糙程度 (倾斜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5
1.5
20
讲授新课
二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W有=Gh W总 =Fs
η= W有用 ×100% W总
讲授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滑轮的总重力为:
G
动
=W额=W总-
h
h
W有=16
000
J-10 10 m
000
J=600
N。
绳重和摩擦不计,用此装置匀速提起 1 200 N 的重物,则此时的
拉力:F′=n1(G′+G 动)=14×(1 200 N+600 N)=450 N。
课后训练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为___0_._5___N,钩码总重力G为1.0 N,钩码上升高度h为 0.1 m,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 率为___6_6_.7_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 因:_使__用__杠__杆__时__需__要__克__服__杠__杆__自__重__等__做__功____。
为__9_5_._2___%。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 相同时,__摩__擦__力__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0_._4___N。
课后训练
8.(中考·江苏)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 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 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____
课堂导练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乙中画出实验时绳子的绕 法(要求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使钩码升高)。 【点拨】由1、2中数据知,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为钩码 上升高度h的2倍,所以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
如图所示。
课堂导练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的拉力是___1_._2___ N(结
果 精 确 到 0.1 N) ; 第 二 次 实 验 时 滑 轮 组 的 机 械 效 率 是
2 B 点 2.0 0.15 1.2 0.30 83.3
课后训练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重 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___不__能___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__两__次__实__验__时__钩__码__没__有__挂__在__同__一__位__置________________; ②__仅__根__据__一__次__实__验__所__得__结__论__不__可__靠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习题链接
1 见习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见习题
2 物体;动滑轮
8 见习题
3 见习题
9 AB
4 见习题
10 D
5 见习题
11 见习题
6 粗糙程度
答案呈现
课堂导练
W有 1.(1)实验原理:η=___W__总___。 (2)实验器材:__直__尺___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细线、滑轮、钩
课后训练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
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
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数据:
实验 次数
钩码 悬挂点
钩码总 重 G/N
钩码移 动距离
h/m
拉力 F/N
弹簧测力 计移动距
离 s/m
机械效 率 η/%
1 A 点 1.5 0.10 0.7 0.30 71.4
JJ=62.5%。
课后训练
(2)若用此装置匀速提起1 200 N的重物,则拉力又为多少。
【思路点拨】若绳重和摩擦不计,则提升物体时对动滑轮 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则可根据公式 W 额=G 动 h 的变形式求 出动滑轮的重力;再根据 F=n1(G′+G 动)可求拉力。
课后训练
绳重和摩擦不计,则 W 额=G 动 h,
实验 物体 物重 斜面高 沿斜面的 斜面长 机械效 次数 种类 G/N h/cm 拉力F/N s/cm 率η/%
1 木块 4 15
1.1
90 60.6
2 小车 4 15
90
课堂导练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匀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 (2)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___9_1_%___(结果精确到1%)。
【点拨】根据
η=W有 W总
=GFhs 可
得第一次实验时的拉力
F1=
G1h1=2.0 N×0.02 η1s1 83%×0.04
m m ≈1.2
N;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
η2=WW有 总=GF22hs22=42..20
N×0.03 N×0.06
mm≈91%。
课后训练
解:由图可知,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 4,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4h=4×10 m=40 m,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 W 有=Gh=1 000 N×10 m=10 000 J,
拉力做的功 W 总=Fs=400 N×40 m=16 000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W有总=1106
000 000
课堂导练
(2) 小 明 实 验 小 组 又 用 图 乙 的 实 验 装 置 进 行 实 验 , 实 验 数 据 记录在表中。
实验 钩码重 钩码上升 拉力 绳端移动的 机械效
次数 力G/N 高度h/m F/N 距离s/m 率η
1 2.0
0.02 ____ 0.04
83%
2 4.0
0.03 2.2
0.06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高度 h 无关,故 D 错误。 【答案】AB
课后训练
10.(2020·甘孜州)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 个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 相同高度,F1和F2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 B.力F1和F2做的总功相同 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码。 (3)测量的物理量:物__体__的__重__力__G__、物体上升的高度h、
___拉__力__F___、拉力移动的距离s。
课堂导练
2 . 影 响 滑 轮 组 机 械 效 率 的 因 素 : ___物__体___ 的 重 力 、 _动__滑__轮___的重力、动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力。
课堂导练
课堂导练
(2)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2_.4___N。
【点拨】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 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示 数为2.4 N。
课堂导练
(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7_6_._9_%__。(保留一位 小数)
【点拨】第 3 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W有总=GFhs = 26.6NN××00.1.3mm≈76.9%。
课后训练
甲、乙两滑轮组提升的物重 G 相同,设一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G 动,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甲=WW有 总=W有W+有W额= Gh+GhG动h=G+GG动,乙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同理可得,乙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乙=G+G2G动,所以 η 甲>η 乙, 故 C 错误,D 正确。 【答案】D
3.(2019·潜江)小明实验小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 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 力计,使钩码从A处升高 到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 ________ N,钩码上升的 高度为________ cm。
课堂导练
【点拨】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 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 N,每一个小格代表0.2 N,示数为 0.8 N,钩码上升的高度为5 cm。 【答案】匀速;0.8;5
课堂导练
(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 N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 能是____C____(填序号)。
A.60% B.70% C.80%
【点拨】由表中数据知,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 效率越高,故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 N的重物,则 它的机械效率要大于76.9%,故可能是80%,选C。
课堂导练
W有 5.(1)实验原理:η=___W__总___。 (2)实验器材:__直__尺____、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_、细线、斜面、
课后训练
9.(2019·河南,多选)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时间t
内,将重为G的货物匀速提升了h,人对绳子竖直向下
的拉力恒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
F
的功率为2Fh t
B.额外功为(2F-G)h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3GF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 h 的增大而增大
课后训练
【点拨】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 n=2,绳端移动的
带钩的木块、钩码。 (3)测量的物理量:物__体__的__重__力__G__、物体上升的高度h、
___拉__力__F_____、拉力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课堂导练
6.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 的___粗__糙__程__度___。
课堂导练
7.(中考·荆州)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 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 物重 物体上升 拉力 F 绳子自由端移 机械 次数 G/N 高度 h/m /N 动距离 s/m 效率
14 25 36
0.1
2.0
0.1
0.1
2.6
0.3
66.7%
0.3
69.4%
0.3
课堂导练
(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_匀__速____拉动弹簧测 力计。
【点拨】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 力计。
课后训练
【点拨】由图知,甲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3,乙滑 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4。 若重物上升高度为 h,则两滑轮组中绳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s 甲 =3h,s 乙=4h;甲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为 W 甲总=F1·3h,乙滑 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为 W 乙总=F2·4h, 已知 F1=F2,所以 W 甲总<W 乙总,故 B 错误; 已知时间相同,由公式 P=Wt 知,P 甲总<P 乙总,故 A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