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氧枪系统枪位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枪枪位是一个相对量,其意义是喷头到液面的距离,一般很多钢厂有几种固定的吹炼模式,模式中枪位是不变的,但是实际中转炉炉型是变化的,吹炼的具体情况也是变化的,通过变动氧枪操作零位是调整整个熔池和氧枪的高度。我的问题是,枪位控制中,总该有个基准枪位吧,枪位高低也总是相对什么位置来说的,这个基准在什么地方,吹炼过程枪位高了活低了是相对什么来说?操作零位和液位是不是一个概念,差别在哪,有什么联系?
基准枪位,有二种方式来计算。一种是简单的经验方式,一种用比较复杂的公式来进行计算。应该说的事,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误差,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铁水温度、硅含量、铁水比、炉型(早期炉、晚期炉等)等具体的情况作微调。
简单的经验方法:
基准枪位=氧枪喷头出孔直径X28~30
例:我们62立方的项吹转炉,四孔喷头,喷孔出口直径(不是喉口)39mm,乘以28-30,等于1097-1170mm。我们取1100为基准枪位,在实际生产中没问题。在前期开吹的30-90秒内,以低枪位(拉碳枪位)1100mm吹氧,石灰化渣速度快,黄烟时间短。 但如果生产中以更低的1000mm、甚至900mm作基准枪位,则吃炉底的现象非常明显。
计算公式
有不少文献资料都列出了氧枪冲击坑的计算公式,以冲击比来确定基准枪位。但是因为公式传上来后,变形了,,而图片又传不上来,这里就不传了。
关于氧枪枪位的控制,大家可到QQ讲座第一期去看,,其中有<氧枪氧位控制>一节,当然,其中的公式,也在上传的过程中,变形了。 不过,可从文字的补充说明上去读。
公式中,有“熔池上涨高度”一词,我想了下,大致等于装入量(吨)乘以20%,得出的结果单位取mm,这样误差就很小了。比如,我们装入量85吨,乘以20%,得170mm, 我取150-200mm,在生产中运用,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冲击坑深时,熔池上涨会大一些,反之则小。
自由喷枪---转炉吹氧
转炉吹氧炼钢过程中,氧枪枪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炼钢过程中的脱碳效果。 冲击深度过浅,脱碳速度和氧的利用率降低,当冲击深度过深,有可能损坏炉底。氧枪的枪位又是一个难定的参数,随着炼钢炉次的增加,炉衬受到侵蚀不断变薄,炉容不断增大,因此,每隔一定炉次需对液面进行测定确定氧枪高度,而在两次测定期间,氧枪并不在最佳高度。同一炉次的吹氧过程,不同阶段氧枪最佳高度也难确定。
自由喷枪吹氧炼钢能够改变这一难题,无需利用外部的机械手段进行驱动,自由喷枪是靠它自身的气
体喷射来进行动作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将喷枪的顶端与万向节进行联接,使喷枪的底端可以在熔池中横向自由运动,当氧流量一定时, 自由喷枪的运动范围取决于喷头在熔池的位置, 所以氧枪高度和液面位置对自由喷枪来说并不重要,自由喷枪能在一定范围运动就是最佳高度。喷口的设计也可大大地简化,单口喷嘴可获得多口喷嘴相同的冲击面积增大的效果,氧射流的穿透能力不会减弱。不同炉次和同一炉次对自由氧枪都一样。
我相信能进入这个论坛的,书本理论应该都没有问题。但就实际操作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定之规。关键是化好渣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化渣、快脱碳,过程温度合适,以免影响炉体。我们的铁水很多还没有达到“三脱”,尤其铁水硅数有高有低。转炉兑完铁水氧枪下至吹炼点,枪位控制也到了起点。作为一个好的操作者早在下枪之前已经对影响枪位控制所需的参数了然于胸:铁水的成分(影响枪位控制的是Si、Mn、P)、温度,废钢比,氧压,钢种所需终点温度等等。吹炼过程的枪位控制有人说采用低高低,有人说采用高低高,我说那是理论——枪位控制就是一个个人手法。不管你是用渣料调整还是用氧枪调整,只要吹炼过程不出现“返干”就是枪位控制的根本。其实吹炼过程的枪位控制是与温度控制息息相关的。温度是化渣的关键,铁水硅低、温低,前期尽量采用低枪位,以利于尽快提温,为前期早化渣创造条件;铁水磷高,过程枪位稍高,把渣做“活”,利于最大限度脱磷;铁水锰高,易化渣,过程枪位稍低,可减少喷溅;废钢比大,过程尽可能低枪位,防止拉碳出现废钢没化完的现象,造成出钢成分温度的偏差。我觉得枪位高低的基准就在操作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