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目标检测电子版和答案

合集下载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复习资料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C6H12O6(葡萄糖)+6O2 62+6H2OB. 332O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 + 1/2O2(g) △H = +241.8/H2(g)+ 1/2O2(g) =H2O(1) △H = -285.8/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吸热88 B.吸热2.44 C.放热44 D.吸热44 4.已知:H2(g)+F2(g) 2(g) △H=-2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B.1氢气与1氟气反应生成2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C.在相同条件下,1氢气与1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的氢气和1的氟气放出270热量5.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C.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一定相等D.此反应一定有热量的变化6.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1)2H2(l)2(g)2H2O(l)△H1= 1• 1(2)2H2(g)2(g)2H2O(l)△H1= 2• 1酶- 1 - / 4(3)2H2(l)2(g)2H2O(g)△H1= 3• 1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Q12<Q3B. Q2> Q1>Q3C. Q3> Q2> Q1D. Q123二、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一章第1节 反应热第1课时(解析版)人教版(2019版)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1节 反应热第1课时(解析版)人教版(2019版)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1节 反应热第1课时 反应热及其测定 【随堂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浓硫酸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 2O(l),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2)同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与酸碱的用量有关(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的玻璃搅拌器换成铜质搅拌器效果更好( )(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将50 mL 0.55 mol ·L -1 NaOH 溶液分多次倒入小烧杯( )(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测定盐酸后的温度计没有冲洗干净,立即测NaOH 溶液的温度( )(6)已知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 ·mol -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 )答案 (1)× (2)× (3)× (4)× (5)× (6)×2.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反应中用的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B .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碱适当过量答案 C解析 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

3.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 溶液(碱稍过量)反应生成1 mol 水的反应热ΔH =-52.3 kJ ·mol -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 .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C .分多次将NaOH 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D .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 溶液的温度答案 B解析 若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会造成较多的热量损失,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A 项可能;仰视读数时,实际量取的溶液体积多于应该量取的溶液体积,会导致放出的热量变多,B 项不可能;C 项操作会导致较多的热量损失,C 项可能;D 项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 溶液的初始温度偏高,最后计算出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实际放出的热量少,D 项可能。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1、2节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1、2节测试题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调研高二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第Ⅰ卷(必做题 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2.温总理曾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4.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一个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解池跟外电源连接后,电子从外电源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作用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6.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g)+ B(g)=2C(g);△H=a(a>0)B.2A(g)+ B(g)=2C(g);△H=a(a<0)C.2A + B=2 C;△H=a(a<0)D.2C=2A +B;△H=a(a>0)7.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C(s)+O2 (g) == CO2 (g) H=-393.5 kJ/mol 2.5 mol C 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 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 的燃烧热为H S(s)+O2 (g) == SO2 (g) 32 g/mol H 4g -37 kJ 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H 1g -55.6 kJ 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H 2.00 g -99.6 kJ 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2 7. 已知1 kg 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 能量,行走1 km 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 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 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 5 m3×1.8×104kJ/m3=9×104 kJ 聚丙烯40 m3×1.5×104 kJ/m3=60×104 kJ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21×104 kJ+80×104 kJ+9×104 kJ+60×104 kJ=170×104 kJ=1.7×106 kJ 3 第二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 略. 2. 1:3:2. 3. (1)A; (2)C; (3)B. 4. D. 5. A.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1)加快.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没有加快.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降低.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不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加快.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2CO2迅速进行.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第三节化学平衡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2. 3.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 ,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不能使. 4. (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5. B; 6. C;7. C; 8. C. 9. 设:CO 的消耗浓度为x.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 铵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 4 发生反应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 2. 在封闭体系中焓减和熵增的反应是容易自发发生的.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焓变ΔH<0或熵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5 第三单元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 2. 氨水中存在的粒子:NH3H2O,NH4+,OH氯水中存在的粒子:Cl2,Cl-,H+,ClO3. (1) 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2) 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 (3) 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 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 浓度降低不到一半. + (4) 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 ※(5) 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 4(1) 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 (2) 4.18×10 4 mol/L 5. (1) 略; (2) 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2. NH+4,OH-,NH3H2O,H+. 3. C;4A;5D;6D;7A;8A,D. 9. 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 可能不尽相同. 10. 6 11. 图略.(1) 酸性(2) 10, 1×10-4 (3) 9 mL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 D; 2. B;3. C; 4. D. + 5. 乙,如果是弱酸,所生成的盐电离出的A-会部分地与水电离出的H 结合成HA,则c(A - + )≠c(M ) . - + - - 3+ 6. >,Al +2SO42 +2Ba2 +4OH = 2BaSO4↓+AlO2 +2H2O; + - + - =,2Al3 +3SO42 +3Ba2 +6OH = 3BaSO4↓+2Al(OH)3↓ - - - + - 7. CO32 +H2O=HCO3 +OH , Ca2 +CO32 =CaCO3↓ - - 8. 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3 电离成CO32 比由H2CO3电离成- HCO3 更难,即Na2CO3与NaHCO3是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 9. (1) SOCl2 +H2O SO2↑+ 2HCl↑ (2) 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 H2O 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 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 气体. ,加氨水可中和水解反应生成的HCl,以10. 加水的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应的反应物c(SbCl3) + 减少生成物c(H ) ,两项操作的作用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水解反应的方向移动. ※11. 受热时,MgCl26H2O 水解反应的生成物HCl 逸出反应体系,相当于不断减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MgSO47H2O 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的情况.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 文字描述略. 2. C; 3. D; 4. C. 7 5. (1) S2 与H 作用生成的H2S 气体会逸出反应体系,使FeS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 硫酸钙也难溶于水,因此向碳酸钙中加硫酸是沉淀转化的问题,但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 碳酸钙,转化不能实现.醋酸钙溶于水,且醋酸提供的H 与碳酸钙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32作用,可生成CO2逸出反应体系,使其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 硫酸溶液中的SO42-对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有促进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6. 略. - + 8 第四单元第一节原电池 1.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2. 铜,Cu-2e == Cu ;银,Ag +e == Ag. 3. a,c,d,b. 4. B; 5. B,D. 2+ + - 图4-2锌铁原电池装置6. 装置如图4-2所示. 负极:Zn-2e == Zn 2+ 2+ 正极:Fe +2e == Fe 第二节化学电源1. A; 2. C; 3. C. 4.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SO4 (aq)-2e == PbSO4(s) 正极:PbO2 (s)+4H (aq)+SO4 (aq)+2e == PbSO4 (s)+2H2O(l) 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 22- 9 阴极:PbSO4 (s)+2e == Pb(s)+SO4 (aq) 阳极:PbSO4 (s)+2H2O(l)-2e == PbO2(s)+4H (aq)+SO4 (aq) 总反应方程式: + 2- - 2- 第三节电解池1. A; 2. D. 3.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例如锌铜原电池,在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在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 负极:Zn-2e == Zn (氧化反应) 正极:Cu +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解池:以CuCl2溶液的电解装置为例.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 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Cu +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阳极流向阴极. 4. 电镀是把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精炼铜是把纯铜板作阴极,粗铜板作阳极, 通过类似电镀的方法把铜电镀到纯铜板上去, 而粗铜中的杂质留在阳极泥或电解液中,从而达到精炼铜的目的.其电极主要反应如下: 阳极(粗铜) :Cu-2e == Cu (氧化反应) 阴极(纯铜) :Cu +2e == Cu(还原反应) 补充:若粗铜中含有锌,镍,银,金等杂质,则在阳极锌,镍等比铜活泼的金属也会被氧化: 阳极(粗铜) :Zn-2e = Zn 2+ 2+ 2+ 2+ 2+ 2+ 10 Ni—2e = Ni - 2+ 由于附着在粗铜片上银,金等金属杂质不如铜活泼,不会在阳极被氧化,所以当铜氧化后,这些微小的杂质颗粒就会掉进电解质溶液中,沉积在阳极附近(即"阳极泥",成为提炼贵重金属的原料) . 在阴极,电解质溶液中Zn 和Ni 的氧化性又不如Cu 强,难以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 故Zn 和Ni 被滞留在溶液中.因此,在阴极只有Cu 被还原并沉积在纯铜片上,从而达到了通过精炼提纯铜的目的. 5.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2H +2e == H2↑(还原反应) 或阴极:2H2O+2e == H2↑+2OH (还原反应) 总反应:2NaCl+2H2O == 2NaOH+H2↑+Cl2↑ 在阴极析出 1. 42 L H2,同时在阳极也析出1.42 L Cl2. 6. 依题意,电解XCl2溶液时发生了如下变化: + 2+ 2+ 2+ 2+ 2+ 2+ M(X)=3.2 g×22.4 L/(1 mol×1.12 L)=64 g/mol 即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又因为2Cl - 2e == Cl2↑ 2 mol n(e ) - 22.4L 1.12L n(e )=2 mol×1.12 L/22.4 L=0.1 mol 即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有0.1 mol.11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 负极; Fe-2e- == Fe2+; 正极; 析氢腐蚀: ++2e- == H2↑, 2H 析氧腐蚀: 2O+O2+4e- == 4OH2H 2. (1)电化腐蚀,铁和铁中的杂质碳以及残留盐溶液形成了原电池. (2)提示:主要是析氧腐蚀.2Fe-4e- == 2Fe2+;2H2O+O2+4e- == 4OHFe2++2OH- == Fe(OH)2,4Fe(OH) 2+O2+2H2O == 4Fe(OH) 3 3. C; 4. B,D; 5. A,C; 6. A,D. 7. 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如O2,Cl2,SO2)或非电解质液体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造成的危害甚大,它能使仪表失灵,机器设备报废,桥梁,建筑物坍塌,给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8. 当钢铁的表面有一层水膜时,水中溶解有电解质,它跟钢铁中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电解质溶液的H+在正极放电,放出H2,因此这样的电化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如果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Fe-4e- == 2Fe2+ 正极:2H2O+O2+4e- == 4OH- 总反应:2Fe+2H2O+O2 == 2Fe(OH) 2 9. 镀锌铁板更耐腐蚀.当镀锌铁板出现划痕时,暴露出来的铁将与锌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且锌为负极,铁为正极,故铁板上的镀锌层将先被腐蚀,镀锌层腐蚀完后才腐蚀铁板本身.镀锡铁板如有划痕,锡将成为原电池的正极,铁为负极,这样就会加速铁的腐蚀. 可设计如下实验: 取有划痕的镀锌铁片和镀锡铁片各一块, 放在经过酸化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儿, 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见到镀锡铁片表面较快出现锈斑,而镀锌铁片没有锈斑.即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

鲁科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鲁科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鲁科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2 .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A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B .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电解Cu+ H2SO4 CuS04+ H2f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D .整个电解过程中,H +的浓度会减小3.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B .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单元测试题的是(D •电解时电解池的阴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化学试题第1页(共7页)5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6 •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 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7.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化学反应原理各章节全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各章节全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基础知识】1.人们把能够发生叫做活化分子,同时把称做活化能。

2.我们用ΔH表示,其单位常用。

放热反应的ΔH为(填正或负)值。

3.能表示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只表示分子的个数B.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 l )+O2( g ) = SO2( g ) ΔH =-293.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s)+O2( g ) = SO2( g ),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kJ/molB.S( g )+O2( g ) = SO2( g ),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kJ/molC.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D.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质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第1页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第2页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最少的是( )A .2A ( l ) +B ( l ) = 2C ( g ) ΔH 1B .2A ( g ) + B ( g ) = 2C ( g ) ΔH 2C .2A ( g ) + B ( g ) = 2C ( l ) ΔH 3D .2A ( l ) + B ( l ) = 2C ( l ) ΔH 46.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 .分子个数B .原子个数C .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7.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 硫分别在纯氧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令前者热效应为 ΔH 1,后者热效应为ΔH 2,则关于ΔH 1和ΔH 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是( )A .ΔH 1=ΔH 2B .ΔH 1>ΔH 2C .ΔH 1<ΔH 2D .无法判断 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SO 2 + O 2 2SO 3 ΔH =-196.6 kJ/molB .H 2(g )+21O 2(g )= H 2O( l ) ΔH =-285.8 kJ/mol C .2H 2 ( g ) + O 2 ( g ) = 2H 2O ( l ) ΔH =+571.6 kJ/molD .C (s )+ O 2 ( g ) = CO 2(g ) ΔH =+393.5 kJ/mol9.已知在1×105 Pa ,298 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 2O ( g ) = H 2 ( g ) + 21O 2 ( g ) ΔH = +242 kJ/mol B .2H 2 ( g ) + O 2 ( g ) = 2H 2O ( l ) ΔH =-484 kJ/molC .H 2 ( g ) + 21O 2 ( g ) = H 2O ( g ) ΔH =-242 kJ/mol D .2H 2 ( g ) + O 2 ( g ) = 2H 2O ( g ) ΔH =+484 kJ/mol10.有如下三个反应方程式( )H 2(g )+21O 2(g )=H 2O (g ) ΔH =a kJ/molH 2(g )+21O 2(g )=H 2O( l ) ΔH =b kJ/mol 2H 2(g )+O 2(g )=2H 2O( l ) ΔH =c kJ/mol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 .a 、b 、c 均为正值C .a =bD .2b =c 催化剂加热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第3页11.含NaOH 20.0g 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ΔH =+28.7kJ/molB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ΔH =-28.7kJ/molC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ΔH =+57.4kJ/molD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ΔH =-57.4kJ/mol12.已知方程式2H 2(g )+O 2(g )=2H 2O (l )ΔH 1=-571.6kJ/mol ,则关于方程式 2H 2O (l )=2H 2(g )+O 2(g ); Δ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 .该反应的ΔH 2大于零C .该反应ΔH 2=-571.6kJ/molD .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3.断裂以下的物质需要能量最多的是( )A .HClB .HBrC .HID .HAt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实现H 2→H+H 的变化,要放出能量B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要吸收能量C .金刚石在一定条件变成石墨要吸收能量D .CaO 和水反应过程中焓变大于015.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像是( )16.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 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矶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 、①④⑤B 、①②④C 、②③D 、②④ 2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Q>Q i 的是()A 、 2H(g)+O 2(g)=2H 20(g) △ H== - Q i ;2H 2(g)+O 2(g)=2H 20(1) △ H== - Q 2B 、 S(g)+O 2(g)=SO 2(g) A H== - Q i S(s)+0 2(g)=SO 2(g) A H== - Q 2A H== - Q i 1/2H 2(g)+1/2CI 2(g)= HCI(g) A H== - Q 23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 2H(g) + Q(g)===2l4O(g) A H= — 483.6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 为 241.8 kJ/molB.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A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含2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表示该 反应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 HCI(aq)===NaCI(aq) + H 2O(l) A H = — 57.4kJ/molD. 已知 2C(s) + 2Q(g)===2CQ(g) A Hi , ; 2C(s) + Q(g)===2CO(g) A H;贝U A Hi>A H 24 .已知:2CO(g)+Q(g)=2CO 2(g) A H= —566 kJ/mol1N&Q(s)+CO 2(g)=Na 2CO(s)+ -O 2(g) A H= 226 kJ/m2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的燃烧热为566 kJ/molB. 右图可表示由CC 生成CO 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cbQ(s)+2CO 2(s)=2Na 2CO(s)+O 2(g) A H> 452 kJ/molD. CQ(g)与NaO 2(s)反应放出452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 x 1024 (个)5 .已知胆矶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 1mol 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 热量为QkJ,又知胆矶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5HO(s) ===CuSQs)+5H 2。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 第一章 仲秋节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N :14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 .25℃、101 kPa 时,1 mol S 和2 mol S 的燃烧热相等C .CO 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 2,所以CO 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01 kPa 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2.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N —H 键能为391 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g)+3H 2(g) 催化剂加热 2NH 3(g) ΔH =-92.4 kJ/mol ,则N ≡N 键的键能是 ( )A .431 kJ/molB .946 kJ/molC .649 kJ/molD .896 kJ/mol3.已知:H 2O(g)===H 2O(l) ΔH=-Q 1 kJ/molC 2H 5OH(g)===C 2H 5OH(l) ΔH=-Q 2 kJ/molC 2H 5OH(g)+3O 2(g)===2CO 2(g)+3H 2O(g) ΔH =-Q 3 kJ/mol若使46 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Q 1+Q 2+Q 3) kJB .0.5(Q 1+Q 2+Q 3) kJC .(0.5Q 1-1.5Q 2+0.5Q 3) kJD .(3Q 1-Q 2+Q 3) kJ4.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s) + O 2(g) = CO 2(g) ΔH 1=–393.5 kJ/mol(2)H 2(g) + 21O 2(g) =H 2O(l) ΔH 2=–285.8 kJ/mol(3)CH 3COOH(l) +2O 2(g)=2CO 2 (g) + 2H 2O(l) ΔH 3=–870.3kJ/mol可以计算出2C(s) + 2H 2(g)+ O 2(g)=CH 3COOH(l)的反应热为( )A .ΔH =244.1kJ/molB .ΔH =-488.3kJ/molC .ΔH =-996.6kJ/molD .ΔH =996.6kJ/mol kJ/mol5.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4Al(s)+3O 2(g)===2Al 2O 3(s)ΔH =-2834.9 kJ/mol4Al(s)+2O3(g)===2Al2O3(s)ΔH=-3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6、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2009年春,全国众多省份遭遇旱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B.用电解熔融态的AlCl3来制备金属铝C.废弃的干电池不能随意丢弃,但可以土埋处理D.电工操作中,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线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即ΔH>0,反应吸热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8.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铜层,以下电镀方案中正确的是()A.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Fe2+B.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Cu2+C.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Fe3+D.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Cu2+ 9.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少量浓盐酸B.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0、下列关于化学电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普通锌锰干电池中碳棒为正极B.铅蓄电池中覆盖着PbO2的电极板是负极板C.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是通入氧气的那一极D.碱性锌锰干电池单位质量输出的电能比普通锌锰干电池多11、“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2 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答:如果反应物严格按照化学反应式一步直接转化生成产物,该反应是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1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高出值。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该反应的反应分子数。

一切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决定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经验数值,决定了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敏感程度。

3若将反应速率写成tc rd d AA -=-,有什么条件? 答:化学反应的进行不引起物系体积的变化,即恒容。

4 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答:在间歇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是动力学方程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和投料量无关。

5 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 ↔C A+C ↔ D (2)A+2B ↔C B+C ↔D C+D →E(3)2A+2B ↔CA+C ↔D 解(1)D4C A 3D D 4C A 3C 22BA 1C C22B A 1B D 4C A 3C 22B A 1A 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2)E6D C 5D 4C B 3D E 6D C 5D 4C B 3C 22BA 1C D4C B 3C 22B A 1B C22B A 1A 22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3)D4C A 3D D 4C A 3C 22B2A 1C C22B 2A 1B D4C A 3C 22B 2A 1A 22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6 气相基元反应A+2B →2P 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c =2。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目标检测电子版及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目标检测电子版及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焓变、反应热【知识与方法】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分子拆成原子D .原子组成分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C .一些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D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3.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 .反应物量的多少C .反应物的性质D .反应的快慢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 .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D .食物腐烂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 ·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 =-192.9 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B .CH 3OH 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 放出的热量比192.9kJ 要少6.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反应X+Y= 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向盛有X 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U 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

下列说法能正确解释该现象的是①反应为放热反应; ( )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④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视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O 和O 生成CO 2是放热反应B .该过程中,CO 没有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解析:选D 状态Ⅰ的能量大于状态Ⅲ,所以状态Ⅰ→状态Ⅲ的过程即CO 和O 生成CO 2的过程,是放热过程,A 正确;由图可知不存在CO 断键的过程,B 正确;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 2,形成了C===O 极性共价键,C 正确;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O 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O 2反应,D 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B .热化学方程式中,假如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解析:选C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的个数,故A 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假如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常温、常压下测得的数据,故B 错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 正确;大多数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但有的不是,比如C +CO 2=====高温2CO 是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有的不是,如2H 2O 2===2H 2O +O 2↑是放热反应,故D 错误。

3.KI 可催化H 2O 2分解,机理为①H 2O 2+I -―→H 2O +IO -;②H 2O 2+IO -―→H 2O +O 2↑+I -。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反应吸热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C. 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C. 原电池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 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3.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C. 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D. 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4.根据如下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C(g)与1molO2(g)的能量之和为393.5kJB. 反应2CO(g)+O2(g)=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 由C→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kJ·mol-1D. 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CO热值ΔH=-10.1 kJ·mol-15.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 kJ·2Ag(s)+1/2O2(g)=Ag2O(s)ΔH=﹣31.0 kJ·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A. ﹣317.3 kJ·B. ﹣379.3 kJ·C. ﹣332.8 kJ·D. +317.3 kJ·6.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②③④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 反应③也是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的D. 反应的7.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章测评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章测评

第1章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2.(北京延庆高二期末统考)C和H2在生产、生活、科技中是重要的燃料。

①2C(s)+O2(g)2CO(g) ΔH1=-220 kJ·mol-1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s)的燃烧热为220 kJ·mol-1B.2H2(g)+O2(g)2H2O(g) ΔH2=+480 kJ·mol-1C.C(s)+H2O(g)CO(g)+H2(g) ΔH3=+130 kJ·mol-1D.欲分解2 mol H2O(l),至少需要提供4×462 kJ的热量3.近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它用磺酸(强酸)类质子作为溶剂,在200 ℃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

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B.1 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 mol电子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4.已知3.6 g碳在6.4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a kJ。

O2(g)又知12.0 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b kJ。

则热化学方程式C(s)+12CO(g) ΔH=Q中Q等于( )A.-(a-b)kJ·mol-1B.-(a+b)kJ·mol-1C.-(5a-0.5b)kJ·mol-1D.-(10a-b)kJ·mol-1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如下: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1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②CH3OH(g)+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摩尔燃烧焓ΔH=-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O2(g)CO2(g)+2H2(g)的ΔH>-192.9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kJ·mol-16.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精品讲学案(整理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精品讲学案(整理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讲学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案例探究下图是一种“即热饭盒”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饭盒携带方便,可随吃随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常被用于野外郊游。

进餐时撤去底部的厚纸板,几分钟后,由于在铁粉的催化作用下,镁粉很容易跟水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提供的热量使饭菜变热,人们就可以进食了。

即热饭盒的结构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铁粉?在该反应中铁粉的作用是什么?2.实际上,该过程构成了原电池,试分析该原电池的阴极、阳极,并写出各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铁粉还可以用什么物质代替?试写出几种替代物质,并对该替代物质的性质做一总结。

实际上,医用即热式加热棒(用于打点滴时对药液的加热)的原理与该饭盒结构和原理相似。

一般由铁粉、碳粉和水构成,使用前隔绝空气。

若使用时,把外层塑料膜撕开即可,然后缠绕在吊瓶的输液管上,即可起到对药液加热的作用。

自学导引1.化学变化与能量(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表现出来。

当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反应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________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___________为基础。

答案:(1)热能电能光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物质能量发生变化的物质物质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2.反应热,焓变(1)________________,叫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符号用________表示,其单位常采用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鲁科版选修4

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鲁科版选修4

2022年鲁科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一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O2g===CO2g ΔH1C+错误!O2g===COg ΔH2②H2g+错误!O2g===H2O ΔH32H2g+O2g===2H2O ΔH4③CaCO3===CaO+CO2g ΔH5CaO+H2O===CaOH2ΔH6A.只有①B.只有③C.②③ D.①②解析:选C。

碳与氧气反应放热,即ΔH1ΔH4;碳酸钙分解吸收热量,ΔH5>0,CaO与H2O 反应放出热量,ΔH6ΔH6,故本题答案为C。

2.已知Zn+错误!O2g===ZnO ΔH=-350 J/mo,则1 g Zn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A. J B.350 JC. J D. J解析:选A。

由热化学方程式:Zn+错误!O2g===ZnO ΔH=-350 J/mo65 g 350 J1 g QQ=错误!= J,故A正确。

3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图示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A→FΔH=-ΔH6B.ΔH1+ΔH2+ΔH3+ΔH4+ΔH5+ΔH6=1C.C→F|ΔH|=|ΔH1+ΔH2+ΔH6|D.|ΔH1+ΔH2+ΔH3|=|ΔH4+ΔH5+ΔH6|解析:选B。

F→A,ΔH=ΔH6,则A→F,ΔH=-ΔH6;6个ΔH全部相加,是A→A的ΔH,应等于零;F→C的ΔH=ΔH6+ΔH1+ΔH2,则C→F的ΔH=-ΔH6+ΔH1+ΔH2;A→D的ΔH =ΔH1+ΔH2+ΔH3,D→A的ΔH=ΔH4+ΔH5+ΔH6,二者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4.2022年高考广东卷在298 K、100 o-1o-1O错误!o-1则反应O2g+o-1。

解析:给所给三个反应分别编号为①、②、③,依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反应O2g +o-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焓变、反应热【知识与方法】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分子拆成原子D .原子组成分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C .一些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D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3.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 .反应物量的多少C .反应物的性质D .反应的快慢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 .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D .食物腐烂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 ·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 =-192.9 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B .CH 3OH 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 放出的热量比192.9kJ 要少6.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反应X+Y= 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向盛有X 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U 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

下列说法能正确解释该现象的是①反应为放热反应; ( )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④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在一定条件下A 与B 反应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图:(1)下列有关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若有能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该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遵循能量守恒(2)若E1<E2,则生成物的总能量(填“>”、“<”或“=”)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能力与探究】1.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 + 3F2(g) === SF6(g)的反应热△H为A.-1780kJ/mol B.-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2.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3.实验测得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的热量,则反应H2(g)+0.5O2(g)=H2O(g) 的△H=________ __ kJ/mol,若1 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反应H2(g)+0.5O2(g)=H2O(l) 的△H=_________ __ kJ/mol。

4.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kJ,则1 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H= 。

第二课时二、热化学方程式【知识与方法】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 CO(g)+H2(g) △H = +131.3 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放出131.3 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 kJ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 kJ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 值也不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 △H=-297.23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g)+O2(g)=SO2(l) |△H|>297.23 kJ/molB.S(g)+O2(g)=SO2(l) |△H|<297.23 kJ/molC.1 mol SO2(g)的键能总和大于1 mol S(g)和1 mol O2(g)键能之和D.1 mol SO2(g)的键能总和小于1 mol S(g)和1 mol O2(g)键能之和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 + O2 ==2SO3 △H = ―196.6 kJ/molB.N2(g)+2O2(g)=2NO2(g) △H = +67.7 kJ/molC.C(s)+O2(g)=CO2(g) △H = +393.5 kJ/molD.H2O(l)== H2(g)+1/2O2(g)△H = +285.8 kJ/mol5.已知2H2(g)+ O2(g)=2H2O(g) △H = ─ 484 kJ/mol,则反应:H2O(g)= H2(g)+1/2O2(g)的△H为()A.─484 kJ/mol B.+484 kJ/mol C.─242 kJ/mol D.+242 kJ/mol6.根据所给信息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H2和O2生成1 mol液体水放出热量286 kJ。

(2)C(s)和1 mol水蒸气生成H2和CO时吸收131.5 kJ。

7.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

请写出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又已知:H2O(l)→H2O(g) △H=+44 kJ/mol,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8.50mL 0.5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 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

(3)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 4.18 J/(g·℃)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ΔH=____________;(6)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5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7)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9.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一定92.0 kJ(填“>” “==”或“<”)。

【能力与探究】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1Q3Q2 C.Q3Q2Q1D.Q2Q1Q3 2..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H4(g) + 2O2(g)=CO2(g) + 2H2O(l) △H=—890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4N 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890 kJ的能量B.有N A个C—H共价键断裂时,放出890 kJ的能量C.有2N A个水分子生成且水为液体时,放出890 kJ的能量D.有N A个C、O间的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890 kJ的能量3.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l) ∆H =-2878 kJ/mol (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l) ∆H =-286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4.已知白磷(P 4)和(P 4O 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 P —P 为198 kJ /mol ,P —O 为360 kJ /mol/mol 。

则反应P 4(白磷)+ 3O 2(g )=== P 4O 6(s )的反应热△H 为 ( )A .-126 kJ /molB .+1638 kJ /molC .+126 kJ /molD .-1638 kJ /mol5.已知:在热力学标准态(298K 、1.01×105Pa )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 mol 化合物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H )。

右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 、b 、c 、d (分别代表H 2Te 、H 2Se 、H 2S 、H 2O )的生成热 数据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反 应热△H 的关系 。

(2)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知识与方法】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 .石油B .煤C .植物秸秆D .天然气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