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晋商大院.doc

合集下载

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

山西在春秋时期,是晋国的领地,所以称为晋,就像现在的齐鲁大地山东一样。

下面由我来讲一下山西的大院文化。

提到大院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晋商以及各个大院。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以经营票号最为出名。

著名的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参观完晋商大院后,感慨万分。

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写到:“在上世纪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是山西。

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旧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

”北京、上海、广州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上,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

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

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

1985年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05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

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

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

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

我们来了解一下乔家发家史,乔贵发是乔家的开创者,乔全美是一个发展者,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乔致广英年早逝,二儿子致庸继承家业,在他的手上,乔家度过了最辉煌的时期。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是晋商商人在山西太原建造的传统大院,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晋商文化的象征。

在晋商大院中,雕刻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装饰中。

建筑物的外墙经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

这些雕刻艺术品常常以传统的千层雕、栏板雕和门雕等形式呈现,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在雕刻的设计中,常常包含了对自然界万物的描绘,如花卉、鸟兽、山水等,也有一些雕刻是对古代文学和历史故事的表现。

这些雕刻艺术品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精神内涵,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精深。

在晋商大院的内部装饰中,雕刻艺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木雕装饰常常用于大厅、走廊、梁柱等场所,经常以各种各样的花朵、鸟兽、人物等为主题,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而且,多数木雕花纹的构思和深刻都显示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态度。

在晋商大院的家具上,也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和镶嵌艺术。

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雕花榫卯、锁坛和木雕镶嵌坛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晋商大院内部的装饰品。

这些木雕和镶嵌艺术,不仅体现了晋商大院主人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木工技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美学。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还与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大量的雕刻艺术品以佛教和道教为主题,通过雕刻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中国古代人对于宗教信仰的崇敬和虔诚。

晋商大院的牌坊和门前经常会有石雕的或木雕的佛像和神像,供人们祈福和崇拜。

这些雕刻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通过形象、意境和构思,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人文和宗教信仰的丰富内涵。

这些雕刻艺术品不仅体现了晋商大院主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摘要:晋商大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其中的雕刻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晋商大院的历史背景和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然后详细展示了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表现和特点,探讨了雕刻艺术与建筑结构、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最后总结指出,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晋商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关键词】晋商大院、雕刻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地位、表现、特点、建筑结构、宗教信仰、传承、精髓、记忆、重要意义。

1. 引言1.1 晋商大院的历史背景晋商大院,是指位于山西晋中地区的大型民居建筑群,是晋商文化的代表之一。

晋商,是指明清时期在山西一带兴起的商业家族,以其发达的商业贸易和慈善事业而闻名。

晋商大院经常被称为“中国古代民居博物馆”,其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晋商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山西地区因煤矿资源丰富而吸引了大批商贾前来发展。

这些商贾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大院,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

这些大院不仅是商人的居所,更是展示他们财富和品味的场所,也是他们对家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地。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晋商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通过对雕刻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深远的启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课文注释:晋商大院明清时期,晋商逐渐崛起,一批富商相继在家乡大兴土木,扩建家园,形成了今天的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带。

除去书中所提的乔家堡,还有以下几个: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城内,距乔家大院5公里,为清代金融资本家渠本翘的宅院。

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就是以渠家为原型创作拍摄的。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5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 200平方米,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共有3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典雅精巧。

现在渠家大院成为晋商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采用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结合的办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了晋商辉煌的历史文化内涵。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北氵光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著名晋商曹三喜所建。

曹家大院俗称“三多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

“三多堂”的建筑风格独特。

这组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达6 468平方米,院落南北长98米,东西宽66米,呈“寿”字形结构。

院落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了3个穿堂大院,其建筑风格是高耸、厚重、古朴。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黄土丘上。

该大院号称华夏第一宅,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

总面积为34 450平方米,相当于乔家大院的4倍,为清代商人少有的院落。

王家大院布局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

从屋檐、斗拱、影壁、兽吻,到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

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并且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身,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商大院文化中的又一奇葩。

此外,榆次的常家大院和太谷的孔家大院也各具特色,属于我国清末民居建筑中的珍品。

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

划分时段
第一时段 自明初至清朝中叶300多年间,是平阳帮一枝独秀的年代。这一时期平阳帮的突出代表是临汾亢 家。亢家既是大盐商,又是大票商、大粮商和大地主,其生意垄断华北,辐射全国。据《清稗类钞》记 载‚亢氏为山西巨富,自明已然。‛《中国经济全书》称:‚亢氏……,凡二百余年,其家运之隆盛, 可谓极矣。‛许指严所撰的《象齿焚身录》记载,乾隆皇帝曾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 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马国翰《竹如意》记载:‚山右亢某,家巨富,仓庾多至数千, 人以‘百万’呼之,恃富骄悖,好为狂言。时晋省大旱,郡县祈祷,人心惶惶。亢独施施然,对众扬 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第二时段 自清朝中叶至清末一百多年间,是‚北号南庄‛,或者叫平祁太介帮与平阳帮两大商业劲旅竞辉 并存的年代。正象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胡平所说:‚北方有票号,南方有钱庄,这预示着近代文明进 入中国。这个东西呢,是土生土长的,我们的票号、钱庄还开到外国去呢,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有 它历史上的功劳,在中国是首创的。‛当时的平祁太介帮主要从事大西北、东北、内外蒙古、俄罗斯 一带的生意,而平阳帮则称雄于江淮、苏杭、中原、西南、西北及京师一带。 第三时段 清末、民国至建国初期公私合营之前,是平阳帮依旧辉煌的年代。晋中票号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先 后倒闭,而晋南许多钱庄、商号却一直延续到公私合营之前。近代史称‚京师大贾数晋人‛—北京资 本最多、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临汾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北京的油盐酒店,多为襄陵人经营; 北京的布行多为翼城人经营,鲜鱼口往西有布巷,全为翼城人;临汾赵家创自明朝正统元年(公元 1436年)的著名老字号‚六必居‛,距今已有570年的历史;临汾、浮山人在北京经营的‚万全堂‛、 ‚都一处‛、‚乐仁堂‛等著名老字号也历久不衰;襄汾人姜赞堂在前门外兴隆街开的‚敬记纸庄‛, 是北京最早经销平阳麻纸和西洋纸张的店铺,业务联通海外诸国,货源来自美国、朝鲜、瑞典、菲律 宾等,分号遍布上海、西安、张家口、天津各大城市,一度占领全国纸业半壁江山。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是指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及周边地区的一批以山西籍商人为主建造的府第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一般都是由一个大门进入,内部由前殿、中殿、后殿及两侧配殿组成,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四合院”,而这些大院中蕴藏着丰富的雕刻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以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探讨其在晋商大院中的表现和意义。

一、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上。

首先说说木雕艺术,晋商大院中的木雕主要体现在建筑的门楼、脊饰、梁枋、栏杆和门窗等部位,其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工艺精湛。

大门上的门楼常常雕刻有神兽、花草或者吉祥的图案,表现出主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祈求。

在脊饰和梁枋的雕刻上,则常常表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家族的荣耀,有的雕刻中还会出现龙、凤等神话中的动物,寓意吉祥和权势。

门窗的雕刻则多是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以及一些寓意吉祥的符号,给人以美好的心情。

而在一些内部的雕刻上,则表现出了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对家族传统的继承,往往细腻柔美,反映了主人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

二、晋商大院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家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

首先说说建筑风格,晋商大院的建筑风格多采取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其次说说家族文化,晋商大院一般都是由一个大门进入,内部由前殿、中殿、后殿及两侧配殿组成,有着浓厚的家族色彩,是晋商家族的象征和精神寄托,蕴含着晋商家族的家族文化和家族传统。

最后说说生活习俗,晋商大院的主人多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统的晋商籍商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许多中国传统的生活习俗,如过年时的祭祖活动、春节时的贴春联、端午节时的包粽子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共同展示了晋商大院主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晋商大院文化中的谐音现象

晋商大院文化中的谐音现象
10015957200904009403山西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灵石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
20 09年 7月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hn i o l nvrt( oi c neE io ) orl f ax N r ie i Sc l i c dt n n S ma U sy aSe i
鱼, 鱼者 , 义在谐音“ 义。人们祈愿吉祥有余 、 余” 岁 岁有余。因此辞旧迎新之际 , 鱼( ) 尤为珍贵。 “ 余 ” 这 是汉语 方 言中共有 的现象 。 语 言事 实告诉我 们 , 与义 之间并 无必然 联 系 , 音 而是约定俗成 的。《 苟子 ・ 正名篇》 所谓 “ 名无 固 宜 , 之 以命 , 定 俗 成 谓 之 宜 , 于 约 则 谓 之 不 约 约 异 宜” 4 (40 。音 、 之 间既 为约 定俗 成 , 么 有关 []P2) 义 那
声的重 要语言 工具 。 [ ] P4 并且 , 方言 本身 就是 ” 1 (9 ) “

种 民俗和语 言 的混 合体 ” 2 ( 4 ) 由此看来 , [] P5 。 将
晋 中大院 所处 各 县 的方 言 与 当地 民俗 结 合 起 来 考 察 , 能对其 文化 中的谐 音现象 进行更 深入 的解读 。 才
语 言 的崇 拜 与禁忌 , 是 民俗赋 予 语 音 的意 义 比其 则
约定俗 成之义 具有更 深一 层 的含义 。民 间吉利话 是

谈 到方言 中 的“ 音 ” 象 , 谐 现 就必 然 要涉 及 到 当 地 的民俗 。“ 言 是 民俗 文化 的 主要 载 体 和 形 式 , 方 也是揭 开 民俗 文化 之 谜 的一 把 钥匙 , 探 测 人 们心 是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晋商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

明清晋商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早已离我们远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述的不断问世,才使得今天的晋人了解到先辈的业绩,余秋雨的《抱愧山西》更是通俗浅显地将晋商介绍给了全国的读者。

如今,山西晋中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晋商文化旅游区,因为那里是晋商的起源地,更重要的是,当地集中着五座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

明清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

典型晋商大院简介其实,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的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但不是所有的晋商大院都能够保存到今天,有的大院虽然依旧能够找寻,但颓垣残壁之间,早已难觅当年的风采,譬如祁县城的何家大院、阳泉的银元山庄、碛口西湾陈氏民居等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五座晋大院,虽然这些力求恢复原貌的修复工程并不能完全还原旧日景象,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遗憾,但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最直观去感受晋商文化。

这五座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

晋西南丁村民居、晋东南皇城相府、晋北阎锡山故居等山西民宅各具特色,驰名中外,亦可笼统称之为大院,然宅主不具那个时代的晋商明显的特征,故不赘述。

①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是山西晋商的代表性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雕刻艺术更是独特而丰富,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晋商的风采。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雕刻,二是物件雕刻。

建筑雕刻是指在大院的门楼、门额、廊柱、檐口等建筑部分进行的雕刻工艺。

物件雕刻则是指在大院内的各种家具、器皿、屏风、门窗等物件上进行的雕刻工艺。

这些雕刻工艺不仅注重艺术表现,更多的是体现晋商的家族、商业和宗教信仰。

晋商大院的建筑雕刻以木质雕刻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

在门楼上,可以看到瑞兽、神兽、花鸟等各种雕刻形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门额的雕刻则多以家族的名字、宗谱等内容为主题,体现了晋商对家族血脉的重视。

廊柱的雕刻则以花鸟、人物等形象为主,以及一些吉祥纹样,增加了艺术的美感。

檐口的雕刻则更加精细,以人物、动物等形象为主题,展现出浓厚的民俗色彩。

晋商大院中的物件雕刻同样充满了艺术气息。

家具是大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桌椅、床铺、柜子等都有着精细的雕刻工艺。

家具的雕刻多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为主题,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

这些雕刻不仅增加了家具的美观度,更体现了晋商对生活的品位追求。

大院内还有一些屏风、门窗等物件,同样进行了精美的雕刻。

屏风的雕刻多以故事、传说等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如意。

门窗的雕刻则以花卉、植物等为主题,形象逼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延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它既传统又现代,既朴实又华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晋商的独特魅力。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它们共同塑造了晋商大院的独特风格,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

通过欣赏和研究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更能体验到晋商文化的卓越成就。

从晋商剧看“大院文化”

从晋商剧看“大院文化”

从晋商剧看“大院文化”[摘要]《昌晋源票号》《驼道》《龙票》《白银谷》《乔家大院》《走西口》……这些荧屏界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晋商题材电视剧的代表之作。

在晋商剧十余年来兴盛不衰的创作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把拍摄视点对准了坐落在山西的一座座晋商大院,不仅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还传递出韵味深远的“大院文化”和民俗风情。

从晋商剧看“大院文化”,无疑是电视剧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审美和观察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晋商剧;大院建筑;“大院文化”;民俗风情从1994年播出的第一部反映晋商的电视剧《昌晋源票号》,并获得第15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开始,晋商题材就成为电视剧界兴盛不衰的历史题材,十几年来优秀作品不断涌现:1995年的《驼道》、2004年的《龙票》、2005年的《白银谷》、2006年的《乔家大院》,2009年的《走西口》《大盛魁》……尽管有关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水准和收视争议起起伏伏,有涨有落。

但毫无疑问,晋商这一凝聚着特殊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帮,已经成为电视工作者们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为了营造真实感,更好地表达晋商历史,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们都纷纷把视点对准山西大院的实地拍摄,并以一座座晋商大院为中心,进行了山西商人家族兴衰和民俗风情的展现和挖掘。

这一座座堪称建筑博物馆的晋商大院,以其优美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也形成了独具审美价值的“大院文化”,共同丰富着晋商剧的文化内涵。

一、实地拍摄:呈现大院建筑艺术作为一种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商史剧,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们都无一例外把拍摄地点定在了晋商的发源地:山西大院。

大院作为一种建筑艺术,表述了文字语言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

住宅作为人类实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制度、观念和社会习俗的承载物,是历史文化的依托形式。

从晋商优美的建筑艺术当中,我们可以获取对晋商地域文化最直观的印象。

在《昌晋源票号中》中,“板胡、唢呐奏起高亢、优美的梆子曲,把我们带到具有独特风格的晋中建筑群中来。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是我国山西省晋城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明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业街区之一。

在晋商大院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雕刻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木雕。

晋商大院中的木雕由明代晋商木雕大师刘天泉和其门生所创作,几乎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各种题材。

这些木雕作品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晋商大院中最著名的木雕作品之一是“四季花卉图”,这是晋商大院中的一个重要景点。

这一组木雕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优美的四季花卉。

每副木雕均包含了四季不同品种的花卉,每朵花卉都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这一组木雕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花卉的种类,也表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除了木雕,晋商大院中还有大量的石雕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门旁的双龙戏珠石雕,这一造型十分精美。

双龙环绕一颗珠子,呈现出优美而流畅的曲线,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双龙戏珠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常常被使用。

在晋商大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的木雕屏风,这些屏风除了具有实用性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其中最著名的是“极乐净土屏”,这是一组由刘天泉亲自设计的屏风。

屏风上采用了大量的彩绘和木雕技法,构成了一幅宏伟的极乐净土图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世界中。

总之,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

通过欣赏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商建筑文化

晋商建筑文化
博物馆内,馆藏文物达1110件,仅古字画一项,就达500件, 而且为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名作,多属珍 品。
三多堂博物馆简介
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汪村,傍依108国道。 太谷三多堂博物馆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万平方米, 构 独特,雄伟高大,堪称"中华民宅之奇葩"。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多堂博物馆主要陈展有曹家经商史、明清古旧家俱展、瓷器展、珍宝馆等四大 项目。 曹家经商史主要反映了曹家历代从艰辛的创业到创造辉煌和走向衰落的过程,
王家大院建筑风格与 民俗文化心理
静升是山西省灵石县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发掘,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遗址,说明很早以前就 有先民在这里居住生息。商代古墓群出土的大批彝器,是青铜 时代的珍贵文物,秦汉文物更多。现在静升村尚保存有元代建 筑多处,计有至元二年(1265年)兴建的文庙大成殿及其附属建 筑鲤鱼跃龙门大型石雕午壁、魁星阁、文笔塔、后土庙正殿、 献亭等。王家大院是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宅建筑群,传统色彩非 常浓厚,在中华民族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晋商曾创造过富甲天下的辉煌。而 晋商的聪明才智又集中体现在其建筑上。晋中 是晋商大院的荟萃之地,四合院、穿心院、偏 心院、角道院、套院,匠心独具,谱写出了中 国民居建筑史上的鸿篇巨制。观榆次常家庄园、 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和太谷曹家大院 等建筑,无不能感受到其文化的厚重、规模的 宏大、雕饰的精微和意境的空灵。凝重的建筑 唤起的是文化认同的理念,秀美的园林寄托的 是如诗如画的情怀,艺术的构造留下的是醉人 心灵的愉悦,厚重的文化牵连的是无穷无尽的 遐思。那处处散发出的华夏文明饱经沧桑积淀 的气息令人心醉。如果说历史是民族的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那么建筑则可说是民族的 象征。游晋商故里,不仅能领略晋商崛起之秘 诀,体味晋商精神之精华,还可以欣赏到中国 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

晋商大院历史文化积淀

晋商大院历史文化积淀

形、 曹家大院呈“ 字形、 寿” 王家大院呈“ 字形 , 王” 取
[ 收稿 日期 ]0 0 0 — 4 2 1— 1 0
期北方民居的极好范例。
[ 作者简介 ] 王锦 萍(90 , , 17 一)女 山西和顺人 , 中职业技术 学院经贸旅游 系, 晋 讲师 , 研究方向: 历史文化。

4 . 0
化 值得我 们探 寻与 思索。
关 键 词 : 商 大 院 ; 史 文 化 ; 淀 晋 历 积 中图分类号 : 2 G1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8 8 2 1 )2 0 4 - 4 1 7 -1 0 ( 0 0 0 - 0 0 0
随着《 白银谷》 乔家大院》 走西 口》 《 《 等影视剧 的热播 , 晋商及晋商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 点。 晋商这个曾经在中国明清商界驰骋五百年之久
第 2 卷第 2期 7
21 00年 4月






Vo .7 NO2 1 2 . Ap . 2 1 r 00
J u a o Jn h n U iest o r l f izo g nv ri n y
晋 商大院历史文化积淀
王锦 萍
( 中职 业技术学院 经贸旅游 系, 晋 山西 晋 中 00 0 ) 3 60
摘 要 : 商 是 中 国明 清 时 代 富 有 传 奇 色彩 的 商 帮 , 们 不仅 缔 造 了辉 煌 的 商 业 帝 国 , 晋 他 而
且 创 造 了深 邃 的晋 商 文 化 和 精 神 。在 拥 有 富 - g 国的 巨大 资 财后 , 些 晋 商 回 归故 里 修 筑 的  ̄ o T- 这 深 宅 大 院 就 成 为他 们 财 富 与 地 位 的 象 征 , 多地 凝 聚 了 丰 富 的 历 史文 化 内 涵— — 建 筑 形 态 典 更 型化、 意识 形 态儒 学化 、 法观 念 形 象 化 、 会 思 想传 统 化 。 晋 商 大 院 深 处 积 淀 的 厚 重 历 史 文 宗 社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是山西晋城市标志性的建筑群,汇聚了晋商巨富的财富和文化传承。

该建筑群以其开放式庭院和独特的雕刻艺术而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展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境界。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主要集中在建筑、窗户和门头上,表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首先,晋商大院的建筑雕刻揉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风格,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和历史变迁的演变。

例如,在大门上方的石雕中,神兽、渡船和货车等物象生动传神,反映了晋商大院一带作为商业要地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其次,晋商大院的窗户雕刻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和地方文化特色。

在窗户上方,常见的雕刻是神话故事或传统民俗图案,如蟠龙、百鸟朝凤、剪纸等,这些图案传达出的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机。

最后,门头雕刻则是晋商大院雕刻艺术的一大特色,通常以“福”字为主题,并以木雕、石雕、泥塑等方式表现,寓意着家庭幸福、事业兴旺等愿景,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吉祥祥瑞、注重人文情感的精神。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紧密,凝聚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和山西文化的特点,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文化意义,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认知历史、珍视文化、弘扬文明的机会和平台。

因此,晋商大院雕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共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是山西晋中地区的独特建筑群,其建筑风格独特,装饰华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晋商大院中,尤其是在其雕刻艺术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装饰上,如门楼、廊檐、窗棂等,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常见的是各类浮雕和木雕作品。

浮雕是一种将图案浮现在立体平面上的雕刻技法,它在晋商大院中被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还展示了晋商对美的追求。

而木雕则是以木材为基础材料,通过雕刻、镂空、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其纹饰繁复,造型精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柱礅、翘角、垂檐等元素,以及精美的各种纹饰图案。

这些图案多以花卉、鸟兽等自然景物为主题,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还融合了佛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如在建筑物上雕刻佛像、神兽、龙凤等形象,展示了晋商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崇拜。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展示了晋商的商业智慧和家族荣耀。

在晋商大院中,往往能看到大量的商标、商号和商标,这些商号代表了晋商家族的身份和地位,也是晋商文化的独特标志。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还体现了晋商家族对家族荣誉的追求,如在建筑物上雕刻家族的族谱、家训等,以彰显家族的尊严和荣耀。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欣赏的宝贵资源。

通过对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晋商文化的精髓和卓越的商业智慧,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保护晋商大院的我们也要加强对其雕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以便让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美学理念,还融合了佛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展示了晋商的商业智慧和家族荣耀。

论晋商大院的忠义文化

论晋商大院的忠义文化

论晋商大院的忠义文化作者:张巧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1期摘要:晋商是明清时期兴起的山西商帮的简称,素以忠义著称。

并且将关羽视为忠义的代表,现如今山西境内仍然能看到许现存的关帝庙,是人们对忠义精神的尊崇。

商人重利是人们对商人普遍看法,但是作为山西商人,在追求子孙昌盛,商业繁荣之时,忠义之心永远摆在利益的首位。

这些从现存的晋商大院一些匾额,对联中可以看到。

关键词:明清;曹家大院;晋商;信义一、引言自古以来,以利为先、奸诈、狡猾是人们对商人的固有印象。

商人长期以来被冠以见利忘义、满身铜臭、无奸不商、精于算计、精打细算等形象。

并且,在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士农工商是人们固有的等级观念,商人被其他阶级视为最下等的阶层,从商是人们迫于生活压力无路可走的选择,甚至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描述。

但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晋商,改变了人们对商人的看法,他们以义为利,做人做事以利为先,从而使商业扩展至全国。

他们这种忠义精神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二、诚信发家明末清初,曹家发迹于曹三喜在东北三座塔村种植蔬菜及大豆。

其后开始养猪、酿酒、卖豆腐,开店铺,经过多年努力,曹氏在关外不断扩展。

清军入关后,抓住机遇在关内发展,并且在原籍太谷设号,后其商业不断扩大。

曾有俗语说: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店。

可见当时曹家生意的繁荣程度。

晋南的申家大院也有同样的规模,当时在潞州府地区流传着出门不住旁家店。

晋商的发家起源于忠义诚信二字,至今仍流传着一个小故事:一位山西商人在行商途中遇到一位老者让他帮忙看管一下自己的三块金砖,老者有急事需要外出,许多天过去了这位商人一直在原地等待着老者回来拿自己的金砖,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并且在其去世时嘱咐自己的后代如果将来有人来寻找这三块金砖,一定原物奉还。

故事的真假无从去考证,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晋商这种诚信精神的推崇。

商业兴起离不开信义二字,如果一个商人不讲信义,不可能将生意做大做远。

山西大院文化简介

山西大院文化简介

山西大院文化简介
山西大院文化是晋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商文化的物质载体。

山西大院是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文化的结晶,是晋商文化的缩影。

山西大院大都依山而建,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并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其建筑艺术水平之高、规模之大、装饰之精、布局之美、内涵之深,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山西大院多建于明清时期,其中尤以晋中一带最为集中。

晋中一带位于山西中部偏西,包括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四个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

因此晋中一带植被繁茂,林木茂盛。

这些树林和树木给晋中人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晋中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木材和药材资源。

山西大院有两大特点:一是建筑风格多样;二是建筑材料丰富。

山西大院建筑材料分为砖木结构和木结构两种。

砖木结构多为大户人家所用,木结构则多为普通民宅所用。

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在建筑中各有利弊,但以砖木结构最为普遍。

—— 1 —1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以下是国学频道我为您整理的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供您参考,()查看。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一】山西的“大院文化”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

光是看屋顶的形制就极丰富,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各不相同。

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

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

院内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异常精美,建筑构建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

尚在修整中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气势宏伟,不日即可向游人开放。

这些宅院被称赞“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

伦理学、民俗学的缩影在建筑中无处不在。

大院封闭的整体结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房舍布局,都能在封建意识形态的礼制、等级、纲常中找到对应。

大院里也有民俗风情的尽情展示:寓意富贵吉祥的装饰图案花样层出不穷,包涵儒家教化内容的传说故事场景无处不在。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这些精美恢弘的大院都密集于晋中盆地。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

晋商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经营,留家眷在原籍,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大院,它们的豪华气派是晋商实力最好的证明。

也有人从大院高墙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晋商的保守自闭、墨守成规。

实际上,营造豪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处致命伤:晋商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

尽管有着让今人也赞叹不已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但明清晋商终究是封建商人,遭遇纷乱的时代,衰落不可避免。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二】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

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

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

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

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

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

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

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

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

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

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

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

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

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

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

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

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

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

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

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

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

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

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

”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

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

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

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

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

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

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

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

上有阳台走廊。

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

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

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

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

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

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

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

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

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

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

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

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

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

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

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大门顶端正中嵌青石—块,上书“古风”。

雄健的笔力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质朴生活作风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寻味。

大门对面的掩壁上,刻有砖雕“百寿图”,一字一个样,字字有风采。

掩壁两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题赠的一付意味深长的篆体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楹额是“履和”。

这同作为巨商大贾的乔家所秉承的和为贵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

进入大门,走完那长长的甬道,西尽头处是雕龙画栋的乔氏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

祠堂装点得十分讲究,三级台阶,庙宇结构,以狮子头柱,汉白玉石雕,寿字扶栏,通天棂门木雕夹扇。

出檐以四条柱子承顶,两明两暗。

柱头有玉树交荣、兰馨桂馥、藤罗绕松的镂空木雕,装饰精彩,富丽堂皇。

额头有匾,上书“仁周义溥”四字,李鸿章所题。

祠堂里原陈列着木刻精雕的三层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北面三个大院均为开间暗棂柱走廊出檐大门,便于车、轿出入。

大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

从东往西数,一、二院为三进五联环套院,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里外有穿心过厅相连。

里院北面为主房,二层楼,和外院门道楼相对应,宏伟壮观。

从进正院门到上面正房,需连登三次台阶,它不但寓示着“连升三级”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层次结构的科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