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醇复合技术经验
糖醇复合技术

糖醇复合技术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糖醇复合体技术简介1975年,科学家在植物的韧皮部汁液中发现糖醇物质,其浓度可高达100~300g/L,远远高于氨基酸的含量(5~40g/L)。
1980年美国布兰特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制开发糖醇物质,1992年相关产品问世。
但直到199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atrick Brown 教授才发现糖醇可作为硼等其它营养元素载体,携带矿质养分在植物韧皮部中快速运输,随后与布兰特公司合作研发糖醇复合体技术,并于2001年将糖醇系列微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从植株韧皮部天然提取的物质,主要包括甘露醇,山梨醇,卫矛醇等。
在糖醇复合体技术应用于叶面肥领域之前,由于其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同时具有保湿、保鲜、保色和保香的特性,作为甜味剂、“代甘油”、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合成原料而广泛应用在医药卫生、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二、糖醇复合体技术的优势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叶面肥品种包括无机盐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木质素类和人工螯合物,糖醇复合体类叶面肥与其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是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的良好络合剂,可与多种营养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体;2、是目前唯一能携带矿质养分在韧皮部中进行快速运输的物质;3、是植物韧皮部汁液中的天然提取物,无毒、对植物、人体无任何损伤;4、分子量低,很容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到植株体内容易降解释放出养分,耗能低;5、是一种天然湿润剂,具有保湿功能,能避免药液因在叶片迅速干燥而失效,延长叶片吸收营养元素的时间;6、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可使营养元素在整个叶片上扩展并均匀覆盖,提高叶片的吸收面积,同时避免由于微量营养局部浓度过高而灼伤叶片;7、以液态为稳定的存在形式,尤其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更高。
由于韧皮部内是碱性环境,大部分金属类矿质养分在碱性环境下溶解性和移动性都较差,而糖醇复合体更能体现其能携带矿质养分在韧皮部移动的优势;8、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糖醇的发酵生产技术

但
。
程是 通 过 磷 酸戊 糖 线 路 与 解 糖 系 的作 用
生 成 的 赤 薛 糖 一 4一 p 变 换 成 赤 醉 糖
耐 糖性
、
然后
,
也很 差
因此
通过红 外 线
, ,
r
线
C
线
赤 鲜糖 十 N 赤 鲜糖 醇
3
.
A D P H~
赤鲜 糖醇 的反 应
生成
及 变异 诱发剂综 合 利 用 获得 了可 由葡 萄糖 大盘 生 产 赤 辞糖 醇 的 菌株 泡
计) 从
.
0 0 14 一 0 0 7 9 9 /
.
.
乙醛含量 王 选 良摘 译 自
《 万 口 ”d b
o o
为
1 8 2 一 12 6 5 m g / ( 以
,
一 00 m l
残余还 原 糖 含 为
2
.
H S te
.
in
r k
n
a u s
量
葡萄 糖 或右 旋糖计)
5一
k
e
o
f
l
雌
di g
e n o u s
4 6一 0 一 亚
.
除 葡 萄糖
麦 芽糖
,
,
还含 有丙三 醇 甘露 醇 等 糖 醇
.
赤醉糖醇
阿 拉伯 糖 醇
、
.
前 者 为 内消 旋 酒 石 酸 还 原
一
,
对 发 酵 食 品 的 风 味带 来 了
, ,
乙 基一 D
、
葡萄 糖 氧 化
.
、
还 原及 二
极大的 影响
糖醇螯合技术 -回复

糖醇螯合技术-回复糖醇螯合技术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它使用糖醇作为螯合剂来分离和测定金属离子。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糖醇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通过选择性结合金属离子来实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介绍糖醇螯合技术的应用、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糖醇螯合技术的应用糖醇螯合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尤其是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生物医学等方面。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糖醇螯合技术可以用来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从而评估水的质量;在食品分析中,该技术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金属残留物,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在生物医学领域,糖醇螯合技术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重金属中毒的检测和金属离子药物的研究。
二、糖醇螯合技术的原理糖醇螯合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糖醇分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亲和力。
糖醇分子通常具有多个羟基官能团,这些羟基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糖醇的选择性配位能力使其能够优先与目标金属离子结合,并与其他干扰物质进行区分。
这种特性使得糖醇螯合技术在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和分离中具有很高的效果。
三、糖醇螯合技术的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糖醇螯合剂:根据需要分离和测定的金属离子种类,选择具有适当亲和力和选择性的糖醇螯合剂。
常见的糖醇螯合剂包括乙二醇、甘露醇和山梨醇等。
2. 准备样品和试剂:收集需要测定的样品,并将其处理成适合分析的形式。
同时,准备糖醇螯合剂溶液、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和分析用的溶剂。
3. 样品前处理:根据样品的特性,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前处理步骤,如过滤、稀释、酸化或碱化等。
4. 建立标准曲线:使用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然后,根据糖醇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或电信号。
5. 分析样品:将经过前处理的样品与糖醇螯合剂溶液混合,使其发生络合反应。
然后,根据所选择的分析方法(如光谱法、电化学法或色度法等),测定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四、糖醇螯合技术的注意事项1. 糖醇螯合技术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需保证反应环境的稳定性和恒定性。
一种含玉米肽的粒状复合糖醇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含玉米肽的粒状复合糖醇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79baec9da417866fb94a8e85.png)
专利名称:一种含玉米肽的粒状复合糖醇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郑毅,陈德水,廖承军,毛宝兴,毛晨建,胡军宏,罗国伟,江松涛
申请号:CN201610460774.1
申请日:20160621
公开号:CN106107926A
公开日:
201611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玉米肽的粒状复合糖醇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粒状复合糖醇中玉米肽的质量分数为0.1‑50%,所述粒状复合糖醇的流动性≤15s/100g,堆积密度为0.4‑0.8g/mL。
粒状复合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从玉米淀粉糖化液中分离得到玉米蛋白溶液;步骤2,在玉米蛋白溶液中加入蛋白酶进行酶解,得到玉米肽水溶液;步骤3,玉米肽水溶液经过精制后,浓缩得到质量分数为30‑80%的玉米肽浓缩液;步骤4,玉米肽浓缩液雾化后,与功能性糖醇粉末接触进行造粒,得到所述含玉米肽的粒状复合糖醇。
本发明生产的粒状复合糖醇的能量低,且具有醒酒、降血压等功效,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
申请人: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324302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华工路1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静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糖醇螯合技术 -回复

糖醇螯合技术-回复糖醇是一种具有甜味的化合物,常被用作食品和药品中的甜味剂和增稠剂。
然而,由于其甜度较低且对人体的代谢影响较小,糖醇在一些特殊应用中需要通过螯合技术来提高其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醇螯合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制备方法。
1. 糖醇螯合技术的原理:糖醇螯合技术通过将糖醇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提高糖醇的功能性和稳定性。
金属离子可以与糖醇中的羟基发生配位作用,形成金属-糖醇络合物。
由于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亲电性,这些络合物不容易被代谢酶降解,因此可以延长糖醇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并增强其生物活性。
2. 糖醇螯合技术的应用:糖醇螯合技术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糖醇螯合技术可用于制备低糖、低卡路里的食品产品,如糖醇甜味剂和增稠剂。
此外,糖醇螯合物还可用于制备水果风味的糖果、口香糖和饮料等产品,使其具有更好的风味和稳定性。
在药品领域,糖醇螯合技术可用于制备缓释药物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在化妆品领域,糖醇螯合技术可用于制备保湿剂和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保湿和抗衰老效果。
3. 糖醇螯合技术的制备方法:目前,常用的糖醇螯合技术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两种。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将金属盐和糖醇在溶液中反应得到络合物。
通常选择具有配位能力的金属盐,如Zn2+、Cu2+和Fe2+等。
反应条件一般要求温度适宜、pH值控制恰当、反应时间足够。
此外,另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化学修饰剂或功能基团与糖醇发生反应,形成特定结构的糖醇螯合物。
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催化反应来制备糖醇螯合物。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和选择性好的优点。
在微生物合成法中,糖醇螯合物的合成通常通过菌株的遗传改造或进化选育来实现。
酶催化反应则是利用特定的酶催化剂来催化糖醇和金属离子的反应。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选择性好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综上所述,糖醇螯合技术是一种将糖醇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方法,通过提高糖醇的功能性和稳定性来拓展其应用领域。
糖醇螯合技术

糖醇螯合技术
糖醇螯合技术是一种将糖醇物质与金属离子进行结合的技术。
由于糖醇分子具有多个羟基,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多个配位键,从而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这种技术常用于制备微量元素肥料、农药、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在制备微量元素肥料方面,糖醇螯合技术可以提高微量元素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同时,由于螯合物的稳定性高,可以减少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固定和流失,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在农药方面,糖醇螯合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靶向性、低残留、低毒性的新型农药。
通过糖醇螯合技术,可以将农药分子与糖醇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这种螯合物可以更好地渗透到植物体内,从而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糖醇螯合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食品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通过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可以提高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从而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和口感。
总之,糖醇螯合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研究

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伴随着吃甜食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健康食品市场逐渐兴起。
糖醇因自身的甜度和低热值等特性,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甜味剂。
然而,传统的糖醇生产工艺通常利用化学合成的方式,其生产过程存在诸多环境和健康隐患。
近年来,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也逐渐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糖醇生产的工艺流程1.传统糖醇生产工艺当前,传统的糖醇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原料制备、发酵和精制。
其中原料制备包括淀粉水解和氢氧化物加氢等过程。
在水解过程中,淀粉被酶分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之后经过氢氧化物加氢,得到的糖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精制过程才能得到产品。
由于传统的糖醇生产工艺存在环境和健康隐患,因此,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将目光转向了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
2.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通常采用淀粉酶和菌种发酵的方式,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原料制备:淀粉溶解,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并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2)发酵:将适量的淀粉糖化液加入到糖醇发酵罐中,引入带有菌种的空气或气体进行发酵。
(3)分离:经过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与固液分离,并进行干燥,得到糖醇产品。
二、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的发展前景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
除了可以根据生产车间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外,还可以轻松地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此外,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糖醇还可大量节约资源和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除了上述优势之外,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还体现出了对健康环保的追求,基于天然、健康、环保、可持续的基础上,有助于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美味食品的同时,也维护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总结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糖醇工艺相比,基于生物技术的糖醇生产工艺有着更为安全、环境友好以及健康的特性。
糖醇信息收集实训报告书

一、引言糖醇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醇的生产、应用及其市场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糖醇信息收集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全面收集糖醇的相关信息,为我国糖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糖醇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及应用领域。
2. 掌握糖醇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相关技术。
3. 了解糖醇的市场需求、市场供应、市场价格及竞争格局。
4. 分析糖醇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糖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训内容1. 糖醇基本概念及分类糖醇是一种具有甜味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和醇基。
糖醇分为天然糖醇和合成糖醇两大类。
天然糖醇主要来源于植物,如木糖醇、甘露醇等;合成糖醇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
2. 糖醇生产工艺及设备糖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发酵法、酶法、化学合成法等。
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将糖类转化为糖醇,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酶法是利用酶催化糖类转化为糖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糖醇,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糖醇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糖化设备、发酵设备、精制设备等。
糖化设备主要有糖化罐、糖化锅等;发酵设备主要有发酵罐、发酵池等;精制设备主要有离心机、干燥机、过滤器等。
3. 糖醇应用领域糖醇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领域,糖醇可作为甜味剂、增稠剂、保湿剂等;在医药领域,糖醇可作为药物载体、缓释剂等;在化工领域,糖醇可作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
4. 糖醇市场需求、市场供应、市场价格及竞争格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糖醇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我国糖醇市场供应充足,主要供应地区有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糖醇市场价格受原料价格、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竞争格局方面,国内糖醇企业众多,竞争激烈。
5. 糖醇产业发展趋势未来,糖醇产业发展趋势如下:(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生产成本逐步降低;(3)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样化;(4)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生产成为主流;(5)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食品用糖醇类物料粉体特性及高精度充填方式的研究

食品用糖醇类物料粉体特性及高精度充填方式的研究◎白依侬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对于健康更加关注,健康食品的产量也越来越多,粉体类保健食品、麦乳精、配方奶粉等高营养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精度、小包装、便携式保健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推进粉体类保健品产业化生产,研究食品用糖醇类粉体特性及充填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糖醇类物料的粉体特性1.颗粒半径分布。
现选用3个品牌的麦芽糊精,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来检测麦芽糊精的粒度。
经过分析,粒径为120-150μm 的三个样品分别为 4.7%、5.1%、7.0%;粒径为110-119μm 的三个样品分别为35.2%、37.6%、32.7%;100-109μm 的三个样品分别为45.4%、43.3%;100-109μm 的三个样品分别为45.4%、43.3%、47.6%;小于<100的三个样品分别为35.4%、37.9%、32.8%的占比。
2.颗粒的圆形度。
为观察颗粒的圆形度,可采用扫描电镜图来观察统计颗粒的圆形度。
通过观察,大部分颗粒呈边缘圆滑的块状,颗粒间中未明显发现过多的细粉。
3.颗粒的压缩度。
在粉料填充过程中,会对粉体进行施加一定的推动压力将粉体压缩度。
依据粉料输送过程的压力,测试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压缩测试,可以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压缩比增大。
粒径范围在120-150μm 的颗粒,压缩比约为0.12%,粒径范围在110-119μm 的颗粒,压缩比约为0.13%,粒径范围在100-109μm 的颗粒,压缩比约为0.19%,粒径范围在<100μm 的颗粒,压缩比约为0.21%。
压缩之后颗粒的压实密度分别为596.3kg/cm 3、577.4kg/cm 3、476.2kg/cm 3、527.5kg/cm 3。
三、螺杆式填充螺杆式充填机使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生成各种型号的螺杆,选择伺服电机驱动计量螺杆,利用伺服电机转动角度能够精确控制的特性,精确控制螺杆的转动,从而保证充填的精度。
关于糖醇复合技术

页眉内容
精心整理
一、糖醇复合体技术简介1975年,科学家在植物的韧皮部汁液中发现糖醇物质,其浓度可高达100~300g/L ,远远高于氨基酸的含量(5~40g/L )。
1980年美国布兰特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制开发糖醇物质,1992年相关产品问世。
但直到199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atrickBrown 教授才发现糖醇可作为硼等其它营养元素载体,携带矿质养分在植物韧皮部中快速运输,随后与布兰特公司合作研发糖醇复合体技
术,并于2001年将糖醇系列微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从植株韧皮部天然提取的物质,主要包括甘露醇,山梨醇,卫矛醇等。
在糖醇复合体技术应用于叶面肥领域之前,由于其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1
56、7大8干旱、。
糖醇在农业上的应用于优势

糖醇肥在农业上的应用及优势糖醇的作用糖醇整合液体肥料产品的主要成分就是糖醇物质,主要是由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丙三醇按特定比例与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形成的混合体。
根据作物对矿质养分的需求特点和规律,可以用糖醇复合体生产出含有镁、硼、锰、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液体肥料。
(1)分子量最低,这有利于养分进入叶片内部,比较容易在植株体内移动。
(2)迄今为止认为糖醇是唯一可以携带微量元素等养分在韧皮部中运输的物质。
(3)在植物体内的移动较快,可迅速将养分运输到作物需求部位,尤其是韧皮部分布较多的产品器官,减少养分在细胞空间的滞留。
(4)易于分解释放养分,消耗的能量和物质最少。
(5)糖醇是植物的光和代谢产物,产品为纯天然植物提取物,对动植物无任何毒性和损伤。
(6)糖醇本身具有营养功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由于糖醇鳌合液体肥料产品具有重要的养分高效吸收和运输优势,即便其在使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高的养分吸收效率也能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求,其增产优质的效果甚至超过同类高浓度叶面肥。
糖醇硼的作用“花前花后不补硼,一年瞎折腾!今日不补硼,明天泪两行!花前不补硼,采果悔断肠!”这些打油诗无一不是在印证硼的重要性。
那么,糖醇硼作用是什么?作用机理是啥呢?跟随耕种帮一起来看看吧!糖醇硼作用是什么?1.促开花,糖醇硼能促进作物开花授粉,尤其是对瓜果作物来讲利于授粉受精和小果的形成,能有效地防止落花、落果发生。
2.促代谢,能改善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愈合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促光合,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必不可少,对于一些植物因环境变化出现光合作用弱的问题可使用糖醇硼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叶绿素,促使新梢的成熟。
4.促分裂,硼元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防止作物生长点坏死,使得新芽更好的形成,提高对钙元素、氮元素以及磷钾元素的吸收。
糖醇硼作用机理1、解决硼在韧皮部固定和土壤中淋失问题,糖醇化工艺加速硼的运输,有机质酯化工艺延长硼的效果。
糖醇螯合液体肥料

糖醇螯合液体肥料
糖醇螯合液体肥料的主要成分是糖醇物质,具体是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丙三醇等按特定比例与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形成的混合体。
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初产物,由于其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和良好的金属络合能力,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和食品行业。
在农业领域,糖醇作为功能性物质,也显示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糖醇螯合液体肥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将糖醇与营养元素螯合,形成稳定的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可以保护营养元素在土壤中不被固定,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同时,糖醇还具有保湿、改善土壤环境等作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市场上,糖醇螯合液体肥料有多种品牌和规格可供选择。
由于其高效、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然而,使用糖醇螯合液体肥料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使用浓度、使用时期等,以避免对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糖醇螯合液体肥料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使用时,建议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规格,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一、糖醇复合体技术简介1975年,科学家在植物的韧皮部汁液中发现糖醇物质,其浓度可高达100~300g/L ,远远高于氨基酸的含量(5~40g/L )。
1980年美国布兰特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制开发糖醇物质,1992年相关产品问世。
但直到199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atrickBrown 教授才发现糖醇可作为硼等其它营养元素载体,携带矿质养分在植物韧皮部中快速运输,随后与布兰特公司合作研发糖醇复合体技术,并于2001年将糖醇系列微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从植株韧皮部天然提取的物质,主要包括甘露醇,山梨醇,卫矛醇等。
在糖醇复合体技术应用于叶面肥领域之前,由于其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同时具有保湿、保鲜、保色和保香的特性,作为甜味剂、“代甘油”、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合成原料而123456、7大8、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