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元宵节习俗-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e6da4a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e.png)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一、引言天津,位于中国华北,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天津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天津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俗传统、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了解和介绍天津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传统节日天津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节日:2.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天津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天津会有各种庆祝活动,如花市、庙会、舞狮等。
除夕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并在午夜时分放鞭炮,以驱赶霉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天津人民热烈庆祝的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晚上,天津各个地方都会举办灯笼展览活动,人们会带着灯笼到公园中赏月、猜灯谜,同时还有热闹的龙舞和舞狮表演。
2.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天津也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天津的龙舟比赛非常有名,人们会组织队伍划龙舟,竞赛的同时还会有鞭炮、舞狮等表演活动。
三、传统习俗除了节日庆祝活动,天津还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
3.1剪纸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也是天津的民俗传统之一。
天津的剪纸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常常被用于装饰窗户、墙壁和礼品包装。
3.2豆腐豆腐是天津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
天津豆腐以其鲜嫩可口、口感细腻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传统饮食中,天津人常常用豆腐来做汤、炒、煎等各种菜品。
3.3天津鼓书天津鼓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是天津地区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天津的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会通过演奏鼓书来表达喜庆和祝福。
四、传统工艺天津的传统工艺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代表作品。
4.1刺绣刺绣是天津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天津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细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4.2糖画糖画是天津传统的手工艺品,以糖为原料制成各种立体造型的艺术品。
糖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作为糖果食用。
4.3泥塑泥塑是天津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用泥土塑造各种形象。
天津人过春节的风俗
![天津人过春节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e509885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5.png)
天津人过春节的风俗
在天津,过春节有很多风俗,比如:吃年夜饭、贴春联、放
鞭炮、守岁等。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吃年夜饭
天津人过年的时候,家里一般都会做一大桌子菜,一家人围
在一起吃年夜饭。
一般要做12道菜,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
寓意“年年有余”,代表着一家人的富裕。
贴春联
贴春联也是天津人过年必备的传统活动之一,家家户户都要
买来红纸来写春联,因为红纸寓意红红火火,所以大部分家庭都
会买红纸来写春联。
一般要从除夕开始一直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左右才能将春联
贴完。
这其中就有很多讲究,比如要先在门上贴门神、再在屋里
贴上福字、再挂灯笼和年画等。
放鞭炮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
这是为了驱赶一年中的
不吉利,寓意着新年大吉大利。
过年时的鞭炮也有很多品种,有
— 1 —
小鞭炮、大鞭炮、烟花等。
而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放烟花了,但是还是保留着放鞭炮的习俗。
守岁
天津人过年守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之一。
据说这个习俗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 2 —。
天津民俗资料
![天津民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d9a8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3.png)
天津民俗天津,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从古至今,天津一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中心,各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展。
天津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寓意团圆和美好未来的节日。
在天津,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尤为热闹。
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赏花灯、吃元宵。
同时,传统的龙灯舞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之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祖、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在天津,清明节的习俗包括祭拜祖先、踏青扫墓等。
这一天,天津的公园和墓地里人头攒动,人们手捧鲜花,缅怀逝去的亲人。
天津的民俗活动赶集赶集是天津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每逢赶集日,农民会带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前来集市买卖。
市井中人头攒动,赶集的人们互相交流着生活中的琐事,展现出了天津人豁达的性格。
喝茶喝茶是天津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之一。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在茶馆里聚会。
喝茶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交流和放松的方式。
在天津的茶馆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独特的茶叶,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
天津的传统手艺天津刺绣天津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以其精美细致、色彩鲜艳而著称。
天津刺绣不仅被用于服饰上,还可以用于装饰家具、工艺品等。
这一传统手艺代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手艺人在坚守这门技艺。
天津糖画天津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利用熬制的糖浆在瓷板上绘制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天津人民的喜爱,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在街头小巷观赏糖画师的表演。
天津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天津的民俗文化依然保持着活力,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会到岁月的温情。
天津的春节民俗
![天津的春节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5ff2697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7.png)
天津的春节民俗天津的春节民俗现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不知怎的,那一份沉淀着悠长岁月的年节气氛却越来越淡了,想是如今人们日子红火了,无需再像旧时代那般一年到头就盼着几天的“奢侈”,因此现要找寻点年味儿也就难了。
不过在像天津这样历史悠久的地界,过年总还是年味浓郁的,这也是天津卫迷人的所在。
腊月初八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去天津有“换饭”一说,早则腊八,晚则腊月廿三,各家顿顿改吃“好吃的”了。
当年有这么一句口号:“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后来又改了两个版本,一是“大嫂大嫂你别馋”,而我们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和腊八饭是进入腊月的第一道年食。
现在腊八粥还吃,做腊八饭的人家则少了。
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非遗”节目是泡腊八醋,经过二十多天的浸泡,到初一吃饺子时正好食用。
过了腊八这一天,年货该着上市了,各家开始忙年了,旧年风味也在天津街头展开了。
腊月廿三俗称小年。
是日,吃年糕,意为“年年高”。
天黑以后,放过了小年夜的鞭炮,供以糖瓜,糖瓜祭灶,祭灶时要叮嘱灶王爷:“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
”小孩们吃过了甜蜜的糖瓜,家大人正式宣布“换饭”,预备过年了。
人们还会去杨柳青去请灶王爷,买几张手绘的杨柳青缸鱼,选一些细活的剪纸和小年画。
腊月廿四廿四,扫房日,俗称“扫房过水”,去除秽气,万象迎新。
其实腊八之后,只要择一吉日,就可以刷浆扫房了。
腊月廿五廿五,糊窗户。
清代周宝善词曰:“先贴门笺次挂钱,撒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柬攒笤帚,扫房糊窗算过年。
”扫房之后,换窗纸,室内墙壁、顶棚也要换上新的粉连纸、炕围子,室内窗明几净,焕然一新。
腊月廿六廿六,熬鱼肉,后改为“二十六炖大肉,精米白面吃不够”。
屋子收拾好了,开始准备年菜,其中最重要的是熬鱼炖肉,备过年待客之用。
腊月廿七廿七,宰公鸡。
席面上鱼,寓意吉庆有余;上鸡,因“鸡”、“吉”谐音,大吉大利。
二十七不但要宰公鸡,还要备好家中的荤素吃食,装满家中的大缸小盆。
天津的传统风俗活动
![天津的传统风俗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d61e07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a.png)
天津的传统风俗活动
天津民俗有其独特的风格,其中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和信仰习俗更是丰富多彩,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了。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它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吃团圆饭、包饺子等,这些都是传统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这一天人们吃汤圆,点
花灯,猜灯谜,赏花灯。
天津地区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观灯会,在天津五大道、西康路和意式风情街都有灯展。
最具特色的要数大悲阁和金台公园了。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月节等,因常在端午节这天发布木兰辞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端午节的日期也不相同。
—— 1 —1 —。
天津的风俗作文500
![天津的风俗作文500](https://img.taocdn.com/s3/m/c613e1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8.png)
天津的风俗作文500
首先,天津的风俗文化体现在当地的传统节日中。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天津的传统节
日元宵节,人们会挂灯笼、放烟花、赏花灯、吃元宵、舞狮子,热闹非凡。
而七月初七是
天津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人们会庆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互相赠送礼物、祈福爱情。
另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天津传统的中元节,人们会祭祀祖先、祭拜地藏王菩萨,
还有神秘的水灯节活动,让人们感受古老的宗教文化和传统民俗。
其次,天津的风俗文化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例如,喝茶是天津人的一种传统习俗,下午茶在天津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家庭、朋友之间常常聚在茶馆或者餐厅,品茶聊天。
饮茶的同时还常常配上一些小吃点心,如麻花、瓜子、切糕等,这也是天津人重视和谐家庭、友谊的表现。
此外,天津人热爱打牌、下棋、唱戏曲,这些活动都是天津人日常生活
的一部分,寄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天津的风俗文化还表现在婚俗葬礼等重大场合上。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天津的结
婚习俗也充满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在天津,新人结婚时常会举行喜庆的婚礼,有着独特的
仪式和程序。
而葬礼也是天津人生死观的体现,天津的丧葬习俗包括丧事、祭祀、送葬等
环节,表现出对祖先的尊重和对亲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天津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千年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的习俗
和文化使天津成为了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百姓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
珍爱。
希望天津的风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座城市
的风俗文化。
4 中国北方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4 中国北方元宵节习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059f2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6.png)
中国北方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北方元宵节的习俗包括:
1. 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必备食品,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
2. 闹花灯:在北方,正月十五往往还闹花灯,舞龙、舞狮子。
3. 猜灯谜:人们会在元宵节的夜晚猜灯谜,这是一种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传统游戏。
4. 耍龙灯:龙是华夏的吉祥物,龙是华夏的象征。
北方人在元宵节会舞龙、耍龙灯,寓意着祈福和吉祥。
5. 踩高跷:高跷源于古代,人们把专供人们行走的木棍装在脚上,可以行走自如。
6. 祭门、祭户: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祭门、祭户,祈求阖家平安、身体健康。
7. 划旱船:划旱船是民间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多是在庭院、广场内进行表演。
8. 跑旱龙:是一种传自民间舞龙的表演形式。
9. 打太平鼓:这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广场舞蹈,同时还配合有鼓、锣等乐器伴奏。
总的来说,北方元宵节的习俗多种多样,涵盖了吃、玩、祭等多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天津春节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下册
![天津春节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deae4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2.png)
天津春节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下册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天津春节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下册篇1天津是我的家乡,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我爱我的家乡_天津!家乡的春节主要体现在饮食方面:在腊月初八那天,被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这一天也会泡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这样久放也不会坏的!在该过年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在新年显示出焕然一新的形象!在这些天里,孩子们个个都开心的不得了:像男孩子们都买一些爆竹在新年里和大人们一起庆贺新年!而女孩子们买一些小礼品作为新年礼物!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这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一天,鞭炮声处处都有,,这就是过年的'象征吧_尽管还没到,但却有了过年的气息!这天,在街上,有一些卖糖的,就是现在孩子们所说的“糖瓜”又甜又黏的,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吃它们!二十三一过去,就更忙了,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过年吃的食物都准备充足!在除夕这天,更是热闹的不得了。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人们都穿上了新衣,门外贴着福字,有正有倒,倒的福字意味着:福到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守岁的习俗,鞭炮声总在耳边响起,这才是过年的气氛嘛_这么的热闹!等到了正月初一那天_就是人们所说的春节。
在那天,人们都去拜年了,给亲戚,给朋友……在元宵节那天,又是春节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那天,人们都在叫家里吃元宵呢!一家人其乐融融……那天同样也是耳边总响起鞭炮声,小孩子们同样也燃放炮竹,只不过是那种小的花炮而已……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到这天为止,春节也就这样在欢笑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热闹的春节!天津春节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下册篇2标题:天津春节的风俗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
作为天津人,我最熟悉的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了。
在春节前夕,天津人都要忙着打扫卫生、购置年货。
天津民俗
![天津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86fa5024647d27284b735178.png)
天津民俗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亦称作“灯节”。
早晨要将前一天蒸出的“刺猬老鼠”供于神像前、窗台、门墩上,上午头向外,下午转向里,意为驮宝还家。
晚饭时即食汤元,并把汤元供奉在神佛祖先的像前。
大街上则处处张灯结彩,燃放烟火,热闹非凡。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此日为龙抬头,意为这一天龙要出来活动了。
家家户户均食烙饼、煎焖子、炒鸡蛋、炒绿豆菜(又称“龙须菜”)。
这一天还忌做针线,恐伤龙目。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用各种米豆、小料煮成的粥,在自己食用之外还要供奉于佛像前。
有的人家还在这天把大蒜浸入醋里,称为“腊八醋”,春节吃饺子时食用。
天后宫皇会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活动,由来以久,后因清康熙帝亲临天津欣赏天后宫花会,并钦赐了会旗,此后遂改名为“皇会”。
由于天津地处海边,世代多有靠海吃饭的人家,而航海又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所以在命运叵测的海上,人们只得祈求神灵的保佑。
天后娘娘即南方所称的“妈祖”,是海神,在天津香火很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
每到传说中的天后娘娘诞辰日,在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这些地方到处都有法鼓、狮子、中幡、花鼓等各种表演,有时会通宵达旦。
太平花鼓会相传最早出现于清咸丰年间,由凤阳人传到西沽,所以沾了“凤阳花鼓”的名儿。
行会时由8名十三四岁的少年依据水浒故事表演,台上4人为一班,轮流托唱,调子以凤阳花鼓调或昆曲为主,有时也唱新编的曲词,词意新奇有趣。
台后是伴奏的二锣、三锣、笛师和保护少年会众的武会众。
行会时的四对乐器分别为霸王鞭、小太平鼓、小锣和花鼓。
法鼓会原为佛教音乐,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组成。
演奏时,鼓在中央,两旁是钹和铙,铬子、铛子都在鼓后,开始时,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乐器按谱齐奏。
法鼓曲牌大约有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
天津市较著名的法鼓会还有龙亭的井音法鼓、芥园的花音法鼓、侯家的永音法鼓等。
五虎杠箱会剧情、人物装扮都以京剧“巴家五虎”为样本,五虎为护杠箱,与前来劫杠箱者捉对厮杀。
天津传统习俗作文
![天津传统习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f2dd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d.png)
天津传统习俗作文嘿,提起天津,那可真是座既古色古香又不乏生机的地方呢!这里的习俗多得就像麻花一样,一圈又一圈,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说,你听过"狗不理"包子吗?这可不是对狗狗的不满,而是一种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美食,天津人就好这口!这些习俗不单是历史的积淀,更透露着天津人的生活哲学和幽默感。
就像海河边上吹拉弹唱的老人,一边享受生活,一边用音乐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真实而有趣的生活片段,等你来细细品味哦!春节一到,天津就像被点燃了欢喜的鞭炮,家家户户都红火起来啦!你看那门上,贴满了喜庆的红色春联和福字,图的就是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福气满满。
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在餐桌旁,那叫一个热闹,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笑话段子飞来飞去,温馨又欢乐。
吃完这顿团圆饭,最让孩子们期待的环节来啦——大人掏出红包装压岁钱,孩子们眼睛都亮了,这不仅仅是钱,更是长辈们沉甸甸的祝福,希望小家伙们新的一年长得壮壮的,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举个例子吧,小李家去年春节,年夜饭上奶奶烧的鱼,那味道绝了,全家都夸。
饭后,爷爷拿出一个个红包,一边发一边说:“来,这个红包里装的是聪明,这个装的是健康,这个嘛,是快乐!”全家都被逗笑了,孩子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这场景,简直成了家里每年的固定节目了。
元宵节时,天津的传统习俗同样热闹非凡。
人们会品尝美味的元宵,欣赏五光十色的花灯和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
在这一天,天津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
除了春节和元宵节,天津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
例如,端午节时,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中秋节时,家人们会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团圆时光。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天津人民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嘿,你知道吗?除了美食和风景,天津还有超多酷炫的民间艺术呢!比如听起来就能让你心情大好的评剧,还有让人捧腹大笑的相声。
这些艺术形式在天津可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简直成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招牌菜”。
生活知识_天津春节特色风俗文化
![生活知识_天津春节特色风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6c45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天津春节特色风俗文化天津春节风俗习惯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
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
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
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天津春节的饮食习俗天津春节的时段广义上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
天津民间有“没出正月就算过年”的说法。
但狭义上讲,天津春節当天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天津春节习俗又称“天津年俗”,是指天津市在中国农历春节期间的社会风俗习惯。
由于天津卫自明代设立以来逐渐形成一个“人杂五方”的移民城市,因此天津的春节习俗融合了中国南北方的新春习俗特点,并在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
天津春节习俗春节期间,天津的饮食习俗有独特而又普遍的特点。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1332af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3.png)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有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习俗。
在北方,北京的元宵节热闹非凡。
传统的活动有赏花灯,灯会上各种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
除了花灯,还有猜灯谜,这是一项极富趣味和智慧的活动。
人们围在灯谜前,绞尽脑汁地思考答案,猜对了就能获得一份小奖品,其乐融融。
此外,老北京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煮熟后的元宵,白白胖胖,软糯香甜,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天津人过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还讲究“遛百病”。
正月十六这天晚上,人们结伴而行,出门游走,希望能把身上的病灾全部“遛”掉,保佑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另外,天津的灯节也十分有名,各种花灯造型别致,有动物形状的、神话人物的,还有展现现代科技的,璀璨夺目,美不胜收。
在东北地区,辽宁的元宵节有着独特的秧歌表演。
欢快的锣鼓声中,秧歌队的队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扭动着身姿,展现出东北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吉林的元宵节则有冰灯展览,在寒冷的冬天,晶莹剔透的冰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黑龙江的一些地方,还有放烟火的习俗,五彩斑斓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城市,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往南走,山东的元宵节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
济南的趵突泉灯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造型各异的花灯与清澈的泉水相互映衬,美轮美奂。
在淄博,有一种叫做“芯子”的民间艺术表演,将小孩装扮成各种戏曲人物,高高地站在架子上,由大人抬着行走,惊险又有趣。
此外,山东的一些地方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龙腾狮跃,热闹非凡。
河南的元宵节也别具特色。
在开封,有盛大的庙会,各种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洛阳的元宵夜,人们会去观赏牡丹花灯,以花为形,以灯为韵,展现出洛阳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安阳,有一种叫做“抬阁”的表演形式,表演者站在高高的架子上,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令人惊叹。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729ed1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f.png)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
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这个现代化大都市中,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习俗,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报告将介绍一些在天津常见的民俗风情。
首先,天津的年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庆祝春节外,天津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和习俗。
例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天津人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人们会点亮各种形状的彩灯,如花灯、龙灯和舞狮灯,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此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天津人还会举办祭祀活动,为祖先和亡灵祈福。
其次,天津还有独特的婚俗文化。
在天津,婚礼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
新郎会骑红马来接新娘,两人一同在路上穿过一座鸽子桥,这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幸福和美满。
在婚礼上还有绣球游戏,新郎需要找到特别的一颗绣球来赢得新娘的心。
婚礼上还有许多细节需要遵循,比如新娘必须穿上红色的婚纱,并戴上大红色的头饰,这代表着吉祥和祝福。
最后,天津还有自己独特的口头传统。
天津方言是当地的主要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天津人善于运用幽默的调侃和排比句式,以及一些特殊的俚语和词语,使得他们的交流更加风趣幽默。
此外,天津还有丰富的曲艺文化,如相声和快板,讲究口才和表演技巧,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总之,天津的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
了当地人民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民俗,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
未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传承天津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津年俗顺口溜
![天津年俗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32f9af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9.png)
天津年俗顺口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天津,一年中有着许多独特的年俗,这些传统习俗在当地人民中代代相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有一种形式特别有趣且易记的表达方式——顺口溜,让这些年俗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些关于天津年俗的顺口溜吧!一、春节:春节来临家家忙,大扫除熬年糕。
贴春联把窗花,一家团圆吃团圆。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的时候,无论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大扫除,熬年糕,贴春联,挂窗花,一家人团圆享受幸福时光。
二、元宵节:元宵节来灯会,猜灯谜迎光明。
吃汤圆迎春节,家家户户笑开颜。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去看灯会,猜灯谜,吃汤圆,寓意着迎接新春到来,家庭幸福美满。
三、清明节:清明时节祭英烈,烧纸钱送亲向。
扫墓祭祖务必做,传统风俗勿忘记。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会祭拜英烈,烧纸钱送亲人,扫墓祭祖,传统风俗要牢记,不忘传统文化。
四、端午节:五月初五端午至,吃粽子闹露天。
赛龙舟高歌笑,屈原忌恨心。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高歌欢笑,不忘屈原的奋斗精神。
五、中秋节:中秋节来吃月饼,拜月嫦娥传说细。
家人团聚敬月明,美满幸福围困里。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拜月嫦娥,享受团圆美满的时光,对月祭拜,祈求幸福美满。
六、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秋叶飞扬。
敬老爱幼庆长寿,祝福祖国繁荣昌。
重阳节是中国的敬老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秋,敬老爱幼,祈求长寿幸福,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七、腊八节:腊月初八腊八节,吃腊八粥布施愿。
喝腊八茶祈安康,纪念佛祖祈平安。
天津的年俗顺口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传统习俗,通过这些顺口溜,我们不仅可以记住年俗,还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传统习俗,传承下去,让天津的年俗顺口溜流传千秋!第二篇示例: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年俗也源远流长。
天津市家乡风俗作文
![天津市家乡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2265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d.png)
天津市家乡风俗作文
标题:《年年岁岁话津门——我家那些温馨的天津风俗》
每年春节临近,我的天津老家便开始弥漫起一股浓浓的年味儿,那是属于咱们天津卫特有的热闹与喜庆。
那个味道,就像糖炒栗子的香甜,又如同杨柳青年画中的欢声笑语,温润而又亲切。
那时的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会欢欢喜喜地过“小年”,也就是天津人口中的“祭灶”。
奶奶会在厨房的灶台上摆上糖瓜和水果,寓意甜甜蜜蜜,然后念叨着老一辈传下来的话:“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
”虽然我不太懂这个习俗背后的神话故事,但我知道这是大人们祈求来年顺遂安康的方式,那股庄重而又温情的气氛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等到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那是天津人的必备年夜饭项目。
爸爸擀皮儿,妈妈包馅儿,我则在一旁嬉笑着学做各种形状的饺子,有的像元宝,有的像小船,虽然手法稚嫩,却饱含了童年的乐趣和家庭的温暖。
而饺子里总会有几颗包着硬币的“幸运饺子”,吃到的人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这个小小的游戏,总能把欢乐推向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天津的民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看灯会、猜灯谜、吃汤圆,一家人挤在五彩斑斓的灯笼海洋里,感受着天津卫那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海河两岸的花灯,点亮了整座城市,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那津门独有的茶馆文化,爷爷时常带我去听相声,喝盖碗茶,
那种市井生活的惬意和悠然自得,让我从小就明白了什么是天津人的生活哲学,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就仿佛闻到了那熟悉的海河气息,听到了鼓楼的钟声,看到了古文化街的热闹非凡,感受到了天津人家那份淳朴的热情和深深的乡愁。
天津的春节民间风俗
![天津的春节民间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a4ba03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7.png)
天津的春节民间风俗
春节期间,天津的民众传统上庆祝元宵节,在当地人眼里,元宵就是“春节”。
天津民众在除夕之夜传统上会守夜。
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夜、看电视乐园圆界、守夜盛宴。
家人也会围在桌子旁吃元宵、唱歌跳舞,倾听“元宵之曲”,体会家庭团圆的欢乐。
在第二天到了小年,人们会到皮条市上购买元宵用料,等待着拜年。
通常,人们在元宵节当晚守在一起,侧坐于桌上,吃着馅饼,将桌面上放置的戒指、千灯、玉兔等物品旋转10次,以让团圆的祝福回响。
元宵佳节过后,祭祖拜年也即将到来,人们会继续购买拜年用料,做准备拜年庆典。
春节期间,天津人也会乘坐船只赴庙宇游礼,“拝斋”礼拜庙宇,游览景点,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还有灯火繁多的庆祝活动,如迎春活动、烟花秀、舞会等,以颂扬美好的春节。
天津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天津元宵节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ca95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5.png)
天津元宵节的风俗作文元宵节到了,天津有三个习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灯;3、放烟花,今天我就在这儿说一说。
元宵有很多种口味:黑芝麻、蓝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爱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听起来怎么那么像肥皂?)咬一口馅就出来了,不是那么甜得发腻,也没有那么淡。
好吃!嘻……我们也去看了花灯。
刚入广场大门,可以看到两只高抬着头的凤凰,下面整齐地站着卖荧光棒的小贩,嘴里不停喊着:"走过路过别错过!""走一走,看一看!"走到中间,看见一个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上面有一个个元宵,诱人啊……碗的下面还有还有"配餐":大葱、辣椒、彩椒、西红柿。
大碗的前面是一个小舞台,舞台后有八只张牙舞爪的长龙,威风凛凛。
大碗的后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风格的房屋,还插了一个牌子:小心有电!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这是老鼠还是松鼠?我一下看见了兔子,我指着喊"妈妈!"(我妈咪属兔的)妈妈笑着说:"小坏蛋!"大碗的右面也是小动物造型的灯。
晚上,我们看了烟花。
呵!从铁人广场一直排出两、三千米,这也验证了一个谜语:世界上最长的车是什么车?答:堵车。
我不耐烦了,和妈咪下车看。
烟花有红色、橙色、金黄色、绿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烟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个金黄色的烟花,形成了一个金黄色的树,漂亮极了。
还有"黄金瀑布"、"变色花"……今年,我们欢欢喜喜的闹了元宵节。
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我很高兴,就让妈妈教我包汤圆,妈妈同意了。
我看着妈妈把汤圆粉用温水和好,然后将一团和好的汤圆粉压成扁扁的圆形,将一些黑芝麻馅放在中间,最后将它包住,放在手心里滚来滚去,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包好了,妈妈把它轻轻地放在撒满汤圆粉的一个大盘子里。
我看完后满不在乎,说:“这么简单呀,我一看就会!”我照着妈妈的办法,先将汤圆皮捏成薄薄的一个片,将芝麻馅放在汤圆皮上,包的时候我用力一捏,馅全出来了。
天津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天津元宵节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22bc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d.png)
天津元宵节的风俗作文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
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
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
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
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天津习俗作文
![天津习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11dc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b.png)
天津习俗作文
标题:《津门风俗,韵味悠长》
天津,这座坐落在华北平原东北部的繁华都市,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世人,更以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的习俗,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承载着世代天津人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
逢年过节,天津的风俗习惯最为热闹非凡。
春节时,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贴上春联,寓意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元宵节时,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夜空,人们欢聚一堂,猜灯谜、吃元宵,共度佳节。
而在端午节,天津人则会举行龙舟竞渡,佩戴香包,煮食粽子,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承民族精神。
日常生活中,天津的民俗风情也别具一格。
清晨的茶馆里,老少爷们儿围坐一桌,品茗聊天,享受“早茶文化”的闲适与惬意;夜晚的海河边,市民们或悠闲漫步,或翩翩起舞,尽显生活的和谐与安宁。
此外,天津独有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民间艺术形式,更是将天津人民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天津的饮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这些闻名遐迩的特色小吃,不仅是天津人的味觉记忆,更是天津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的口感,吸引着八方来客,传递着天津的热情与好客。
总而言之,天津的习俗,如一幅生动鲜活的民俗画卷,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时代的创新。
它们是天津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在品味天津习俗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天津特有的风俗作文800字
![天津特有的风俗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c83159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8.png)
天津特有的风俗作文800字在天津,二月初春节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在春节的前几天,也就是腊八。
在腊八那天人们赶着做腊八粥。
无论爷爷做得多好吃,我就是不吃。
原因在那一天人们还要做腊八蒜。
爷爷先把蒜包好放在醋里,然后封起来,等到了春节那天用来蘸饺子吃。
虽然我不喜欢吃蒜,但我喜欢吃醋,因为蒜的味道真是太“好闻”了。
腊八醋做好了,人们开始忙着买东西。
大人们给孩子们买新红衣,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除此之外还要买一些鞭炮和大炮,在过年期间燃放。
老人们开始买一些吃的,比如开心果、大榛子、花生、瓜子、巧克力、大杏仁等等。
孩子们要买的东西可多了,首选的就是小花炮,其次是一些饮料,最后就是什么小零食啦。
除夕这天就更忙了,我奶奶忙着贴福字、对联、窗花、吊钱儿。
而爷爷忙着做中午的饭菜和晚上的饺子。
除夕夜可就热闹喽!家人们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和饺子。
一起赏烟花,一起看春晚。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为了防止年兽的到来,必须灯火通明,炮声不许间断。
这一晚必须要熬夜呀!大年初一人们要去拜年,所以手里都拿着满满的东西。
而且远方的亲戚也要来到兄弟姐妹家拜年。
元宵节这一天与除夕相比又是别有一番风味啦!这一天人们争先恐后的比谁的花灯漂亮、好看:有的是纸灯笼,有的是动物形状的灯笼,有的是奇怪形状的灯笼,有的是豪华炫丽的灯笼。
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元宵,一起赏花灯,企盼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虽然与春节那几天相比不那么热闹,但是有一种食物让我回忆不止,那就是焖子。
虽然以前没有吃过这种不透明的固体,但是自从我吃了爷爷做的之后,一直都忘不了它的味道,我觉得爷爷做的每一个焖子都有家的味道,都包含着浓浓的爱。
一眨眼,二月二也过完了,春节就正式结束了,人们都照常工作了,而我们,也要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但春节时的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游荡,久久不愿散去……我留恋花灯,留恋烟花,留恋春节时的每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元宵节习俗|
再过不久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在天津过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津元宵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天津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如论气氛,天津古文化街的庙会最浓,红灯笼、古幌子,“杨柳青”“泥人张”“崩豆张”,各种各样的传统商品、手艺、小吃及吆喝,让人回到过去。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老城东门外、海河三岔口地区,是集民俗、宗教、文化、商贸为一体的老街,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国家5A级景区的商街。
商街入口,地面上铸有历代古钱币,街上有年代久远的玉皇阁、天后宫,天津民俗博物馆也藏身其中。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样的说法流传至今。
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由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钟鼓楼、张仙阁和配殿等建筑组成,错落有致,气势不凡。
古文化街原称宫前大街,全长687米,现不仅保留了世界三大妈祖庙宇之一的天后宫,还整修了戏楼、玉皇阁,让游客深切感受到这里的古风古韵。
游客在这里可观赏到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京戏、评剧、梆子等表演。
北口的楼匾题有“津门故里”与另一边的“沽上艺苑”对仗。
入内,外檐的梁间,有以古代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油漆彩画,构图生动。
如南口集珍阁檐下枋间画,从最东的“桃园三结义”,接下去依次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蝉”“三顾茅庐”“当阳拒曹”“甘露寺刘备招亲”“夜战马超”“截江夺斗”8幅。
对面的梨园阁枋间也有8幅,画的是“张生惊艳”“张生普救寺借厢”“墙角遥见”“崔莺莺夜听琴”“张生跳墙”“书斋相
会”“拷打红娘”“长亭送别”。
除彩绘故事画外,还有砖、木雕刻装饰。
天津最著名的十大景观为:天塔旋云、黄崖关长城、盘山、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海河公园、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和旅馆街、水上公园、中环线。
除闻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老“三绝”食品外,1998年“猫不闻”饺子又被评为天津第四“绝”;还有张记果仁、曹记驴肉、大福来锅巴菜、石头门坎素包子、芝兰斋糕干以及贴饽饽熬小鱼等。
天津菜包括汉民菜、清真菜、素菜三部分,口味以咸鲜、清淡为主。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溜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最好过六座桥,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溜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节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
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
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