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隔离制度(1)第五节消毒隔离制度一、消毒灭菌原则1.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3.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物品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时可选用化学方法。
4.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1)普通病人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清洗→干燥→消毒灭菌。
2)被可疑及确诊传染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和器材:消毒→清洗→干燥→消毒灭菌。
5. 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物品随时处理。
6. 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所有物品需清洁,必要时做消毒处理。
7. 严格准确执行各类消毒方法,注意消毒浓度与时间正确并按时更换消毒液。
8. 浸泡消毒时,物品浸泡于液面以下,关节打开,管腔内充满消毒液,必要时盛器加盖。
9. 不同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物品,分别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消毒。
二、消毒药械管理1. 消毒剂及医疗器械由药剂科和后保部统一进货,科室不得自行采购和进货,进货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进行审核。
2. 各类需稀释配置的消毒液使用时配置方法正确,容器专用。
容器上标签清晰,写明消毒液名称、浓度、用途、配置方法、作用时间、并有刻度线。
3. 各类消毒剂专柜集中放置,专人负责保管,标示清楚,无变色、无杂质。
含氯消毒液需单独放置。
4. 各类消毒剂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不得过期。
三、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与要求1. 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包要求1)无菌物品外包装(容器)应清洁、无损、无陈旧性污迹,并一用一清洗。
2)包外化学指示带贴在封口处(手术室系统统一贴在眉栏处);指示带上注明有效起止日期、打包者全名、物品名称。
3)高危险性物品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并置于包的中心位置。
4)高压蒸汽灭菌包有效期除每年梅雨季节(根据天气预报)为7天。
5)贮槽灭菌前打开底、侧孔,灭菌后关闭底、侧孔。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为确保医院检验室的质量和安全,消毒隔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的工作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确保医院检验室的规范化运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概述检验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工作对整个医院诊治及患者治疗至关重要。
检验科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操作过程的卫生和人员流动,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对患者的安全性。
二、消毒隔离工作1. 消毒消毒工作是医院检验室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医疗机构中,处于含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较多的检验仪器和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多次清洗、消毒也很难保证其高度的消毒效果。
因此,针对不同的检验仪器和医疗器械,应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2. 隔离检验科人员往往要处理来自其他科室的病毒、微生物等样本,为防止跨部门传染,为保证检验模型的独立性,要运用良好的隔离措施。
采取隔离的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工作制度1. 清洁制度清洁制度作为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规范、细致,清洁方式必须科学、有效、卫生,确保工作场所干净卫生,进入检验室前应接受手卫生的培训,并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
2. 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确保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人员管理制度应包括人员进出管理、人员休息时间、人员着装、人员出勤记录等方面,以确保检验科正常运营。
3. 医疗物资管理制度医疗物资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正常的医护工作者劳动生活是主要依靠医疗物资来支持的,对于消毒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需要设定一个标准的操作流程,以确保使用物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本文是对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的详细概述。
可以看出,对于医疗机构中检验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仅靠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和严格管理不足以保证检验室及人员的安全。
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规范化检验室的运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更多患者的健康。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
四、抽出的药液放置不得超过2小时,开启的静脉输用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原则是现配现用,特殊情况,按使用说明执行。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2次。
无菌器械保存液及每周更换2次。
置于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六、特殊区域:(一)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废物处置间、医疗废物暂存间、门诊注射室、产房、人流室等,每日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2次。
(二)手术室及ICU属洁净层流区,每周必须清洁回风口过滤网,收治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后应对回风口进行消毒,送风口过滤网根据要求及时更换(详见洁净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七、重点部门医务职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剂、消毒用品每季度一次生物监测,有记录。
8、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识明明,分别清洗,定点安排,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十、不明原因传染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被及特殊传染性衣物均应与其他衣物分开,单独用双层口袋密封,且注明疾病名称,运到指定地点放置并与洗涤公司交接清楚。
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换下的带有脓血、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标识清楚,运到指定地点放置。
十一、化验报告单实行远端打印方式或消毒后定点放置。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3.消毒要求3.1基本要求3.1.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3.1.2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3.1.3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3.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3.2.1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3.2.2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3.2.3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3.2.4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3.2.5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3.2.5.1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3.2.5.2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134℃、灭菌时间≥4分钟;●121℃、灭菌时间≥20分钟;●115℃、灭菌时间≥45分钟;3.2.5.3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3.2.5.4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4.消毒程序及方法4.1室内空气消毒4.1.1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4.2 表面消毒4.2.1 地面消毒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4.2.2 物体表面消毒4.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的消毒剂喷洒、擦拭;4.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有效氯浓度5g/L的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分钟;4.3 实验器材消毒4.3.1 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有器械和物品,如金属器材、玻璃器皿;4.3.2 玻璃器材: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装置洗涤、沥干,使用前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4.3.3 使用后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按实验废弃物处理;4.3.4 重复使用的耐热塑料器材可浸入0.1%~0.5%肥皂液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涤;沥干后,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处理;4.3.5 重复使用的不耐热的塑料器材可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然后清水洗涤沥干; 4.3.6 橡胶制品:污染的橡胶手套、吸液球等可用含肥皂液或洗涤剂的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涤、沥干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4.3.7 污染的棉制工作服、帽子、口罩等放入专用的污物袋内运送,使用专用设备洗涤,可选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消毒处理60分钟以上;污染严重时,随时喷洒消毒剂洗涤消毒或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4.3.8 需要保留被污染的纸张类文件时,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4.4 实验废弃物消毒必须经过必要的消毒,去除污染后按废弃物处理要求处理见废弃物管理规定和处理要求;。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的卫生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总则。
第二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是指对医院进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或杀灭,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三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医院环境的洁净与整洁。
第四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常态”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第五条医院应设置专门的消毒隔离科室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保证消毒隔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消毒隔离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隔离设备、器材的维护和检测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记录和存档。
第十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纠正。
第二章医院消毒管理第十一条医院消毒管理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合理布局消毒控制区域,设立不同等级的消毒区域。
第十二条医院应根据病房、手术室、检验室等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工作计划和程序。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中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第十四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器材,确保消毒工作的高效进行。
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施、器材和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其清洁卫生。
第十六条医院应备有足够的消毒药剂和杀菌剂,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消毒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技能和意识。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消毒用品的采购、储存和管理规范,严格执行规定标准,确保消毒用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九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建立健全的器械消毒记录和监测制度,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消毒隔离制度》课件
医疗器械是医疗过程中直接接触 患者伤口、血液等部位的物品, 因此医疗器械的消毒至关重要。
医疗器械消毒包括对手术刀、手 术钳、注射器等物品进行彻底清 洗和消毒,以消除微生物的污染
。
医疗器械消毒应遵循国家相关标 准和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手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 要措施。
04
问题四
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制度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培 训和教育。
消毒隔离制度的改进建议与未来发展
建议一
加强消毒剂的规范使用和管理,选择符合国 家标准的合格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进行操作。
建议三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 监测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 题。
建议二
医务人员手卫生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污染物后等情况下,使用洗手 液或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手部卫生符合要求,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
隔离病房管理
隔离病房是收治传染病患者的重要场所,因此隔离病房的管理至关重要 。
隔离病房管理包括对病房的清洁、消毒、通风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 及对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护理。
隔离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 配备必要的隔离设备,如隔离 帐篷、防护服等。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遵循 标准预防措施,佩戴必要的防 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监测与检测措施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消毒剂等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暴露和感染。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梃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起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医务人员须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适时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具,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额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注意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病人。
3、病区应配备充足安全的防护装备供工作人员使用,洁污不得混放。
4.小心处理锐器,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回套针帽等危险动作,防止锐器刺伤。
5、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技术,提高防护意识。
6、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风险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
7、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肿瘤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和报告。
医源性感染登记、暴发报告制度一、各科室医务人员要熟悉医源性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医源性感染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医源性感染控制水平。
二、疑是为医源性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质量,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本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
三、消毒隔离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的传播。
2. 按照不同区域的功能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 定期对环境、设备、物品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4. 加强生物安全防护,防止病原体的释放和传播。
四、具体措施1. 工作人员管理(1)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2)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到勤洗手、戴口罩、手套等。
(3) 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 环境管理(1) 检验科应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明确各区域的职能和界限。
(2) 清洁区包括值班室、仓库等,应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消毒。
(3) 半污染区包括血库、微生物室缓冲间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4) 污染区包括体液室、临检室、生化室、微生物室、采血室等,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 设备及物品管理(1) 检验设备及物品应按照使用频率和风险等级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 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性能良好。
(3) 检验物品应严格按照有效期和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保证物品质量。
4. 标本管理(1) 标本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运输、储存和处理,防止标本污染。
(2) 标本容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避免标本泄漏和污染。
(3) 标本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五、监督与考核1. 检验科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一、实验室消毒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中的器材、用具、工作台面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
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卫生环境,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实验室消毒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实验室消毒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并清除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体,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交叉感染。
2. 专业化管理:实验室消毒管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具备专业的消毒知识和技能,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安全第一:实验室消毒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 合理使用消毒剂:选择适合实验室消毒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5. 定期检测: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室消毒管理的具体措施1. 制定消毒计划:实验室应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时间、频率、范围、方法等内容,保障实验室的消毒工作有序进行。
2.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室工作台面、器材、用具等应定期清洁消毒,消除污染和病原微生物。
3. 个人防护:实验室人员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4. 废物处理:实验室废物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废物应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5. 紧急处理:实验室发生意外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6. 档案管理:实验室消毒管理工作应建立消毒档案,记录消毒的内容、时间、人员等信息,便于监督和查证。
四、实验室消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检查: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消毒效果。
2. 评估效果:实验室消毒工作的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消毒管理措施,提高实验室卫生水平。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针对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进行检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制度概述、制度目的、制度要求、制度措施、制度效果。
一、制度概述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卫生与员工健康安全,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以及保障患者的健康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的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检验科内的器械设备、工作区域和人员的卫生安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患者的健康。
三、制度要求1. 消毒要求:所有工作区域、器械设备和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下需加强消毒措施。
2. 隔离要求: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隔离处理,确保与其他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接触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个人卫生要求:严格遵守洗手规程,确保手部卫生,使用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减少感染风险。
4. 功能区划分: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保持清洁与无菌状态。
5. 废物管理: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进行分类清理,避免交叉感染。
6. 器械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功能完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四、制度措施1.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关于消毒隔离管理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工作区域、器械设备和员工个人卫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3. 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对于每一次消毒操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做到随时追溯。
4. 强化惩处措施:对于违反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以示警告和惩戒。
五、制度效果经过实施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卫生管理措施,对于保障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健康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建立健全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所,旨在规范消毒灭菌和隔离操作,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控制。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二、消毒灭菌管理要求1.消毒灭菌工作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消毒灭菌剂及设备的选择应当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确保其药效稳定和安全可靠。
3.消毒灭菌操作人员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技能达标。
4.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5.消毒灭菌后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测,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完全灭活。
6.对消毒灭菌设备和场所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保证其功能正常。
7.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结果负责,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三、消毒灭菌分类及要求1.物品消毒:对用具、器械、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物品表面的病原微生物被完全灭活。
2.空气消毒:对空间内的细菌、病毒进行消毒处理,应使用食品级或医用级的空气消毒剂,确保空气清洁无污染。
3.水质消毒:对水质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4.医疗器械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器械无菌。
5.食品消毒:对食品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食品级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四、隔离管理要求1.隔离病人:将感染传染病的病人单独隔离,避免交叉传染,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2.隔离病源:对带有传染性疾病的动植物进行隔离管理,避免传播给人类,确保公共安全。
3.隔离排放:对固废、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隔离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生态平衡。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二篇)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一、总则1.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内外环境的清洁、无菌,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与消毒隔离相关的工作、设备及人员。
二、消毒隔离室建设1. 消毒隔离室应建在医疗机构地下一层或其他合适位置,面积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2. 消毒隔离室应与医疗机构内设施相互独立,应具备明确的进出通道。
3. 消毒隔离室应配备适当的通风和空调设备,能够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适宜水平。
三、医疗废物管理1. 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分类进行处理,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
2. 感染性废物应采取自封、密封、红色标识袋包装,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集中收集和消毒处理。
3. 化学性废物应分类储存,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与其他废物混合处理。
4. 药物性废物应分类储存,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随意丢弃或外倾倒。
四、消毒操作流程1. 消毒操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和持有相关证书的人员进行。
2. 消毒操作前,应先进行手卫生,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子、口罩、手套等。
3. 消毒操作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消毒剂应储存在专用柜中。
4. 消毒操作应根据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方和用量进行操作。
5. 消毒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消毒剂残留,保持消毒区域干燥、通风。
五、隔离操作流程1. 隔离室进出通道应设立专门的隔离门,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2. 进入隔离室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隔离装备穿戴,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身体检查。
3. 隔离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4. 隔离室内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和处理。
5. 临床操作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保证医疗过程中的隔离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消毒隔离规范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 医疗器械的;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章 实验室感染控制
•第四十二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 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 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 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 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吸引瓶、吸痰器
• 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 0.2%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去污洗 净,晾干备用。
注意:电动吸引器吸引瓶消毒晾干 后,贮液瓶内放500ml清水备用。
编辑ppt
46
科室常用物品消毒
血压表及袖带、听诊器、手电 筒、B超探头、心电图夹子 :
•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 用干热灭菌。 – 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 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 灭菌等。 – 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 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编辑ppt
18
编辑ppt
19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 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 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 医院感染。
编辑ppt
20
• 国家法律法规对消毒隔离管理规 定
• 颁布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 消毒中存在的问题 • 消毒管理要求 • 消毒物品分类 •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 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隔离制度完整版
编辑ppt
6
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
程序
(消毒)--清洗—干燥—消毒/灭菌--(冲洗)--(干燥)--使用
1
2
3
4
5
6
7
1、非感染污染可以不做此步骤,但若是甲类传染病或HBV、 HIV、TB、炭疽等病人体液污染必须先做消毒处理后再
编辑ppt
12
消毒隔离制度
3、使用中消毒剂(酒精、碘酒、戊二醛等)每季 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培养)一次;化学监测(有 效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 周不少于一次。
4、要求每月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医疗用品、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等的监 测。
5、监测标本的采样必须按规范执行。
编辑ppt
20
消毒隔离制度
16、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进人病房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17、各科室抢救用的麻醉咽喉镜用后及时清洗,再 用 0.05% 含 氯 消 毒 液 擦 拭 , 掠 干 备 用 。 使 用 前 用 75%酒精擦拭。
编辑ppt
21
消毒隔离制度
六、内镜的清洗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
s
内四科
编辑ppt
1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两个基本的环节。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 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 消毒。
编辑ppt
2
基本概念
消毒 病原微生物—无害化
相对概念 人工染菌后杀灭率99.9% 自然菌杀灭率≥90%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内容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加强对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控制,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及个人在卫生保健、食品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消毒、隔离工作。
三、义务与责任1.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将其列入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 各部门要明确消毒隔离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3. 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隔离。
四、消毒管理1. 消毒对象(1)医疗机构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器械、床铺等。
(2)食品加工厂、餐饮服务场所等相关设施的操作台、餐具、厨房用具等。
(3)公共场所的座椅、扶手、洗手间等。
(4)个人日常用品和个人生活环境等。
2. 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紫外线照射等。
(2)化学消毒:如使用消毒水、酒精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3)生物消毒: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消毒。
3. 消毒原则(1)选择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
(2)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消毒操作。
(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安全规定使用消毒药剂。
(4)注意消毒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4. 消毒记录所有消毒工作都要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药剂、消毒时间等内容,以备查验。
五、隔离管理1. 隔离对象(1)感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感染者。
(2)接触到感染源的人员。
(3)疑似暴露于传染源的人员。
2. 隔离级别(1)一级隔离:对疑似感染者进行医学观察,限制其活动范围。
(2)二级隔离:对确诊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限制其与外界的接触。
(3)三级隔离:对疑似或确诊为一定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实行密切监测。
3. 隔离措施(1)生活隔离:提供独立空间和生活用具,避免与他人接触。
(2)医疗隔离:医院内设有专门的感染科病房,对感染者进行严格隔离治疗。
(3)社会隔离:政府部门对大范围感染人员进行封锁和隔离。
消毒隔离制度(五篇)
消毒隔离制度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特作以下规定: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房与普通病房要有严格区别,并设立明显标志,做好院内污水处理。
三、对有关科室的消毒必须做到四、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自行检查,每周一次,并做好消毒检测记录,每年接受防疫部门两次抽查。
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格查处,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或回收集中销毁。
六、玻璃针管.多用针头和浸泡的器械,使用高压灭菌消毒,夏季一天,冬季三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严防混浊变质。
七、消毒过的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盛器内,要有明显标志,不得与带菌物品同放。
清河区人民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二)XX公司消毒隔离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保障员工健康和企业运营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包括办公室人员、生产人员等。
二、消毒措施:1. 公共区域消毒:公司将定期对办公室、会议室、餐厅、厕所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消毒频率为每天至少一次,消毒剂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
2. 工作场所消毒:员工每日上班前、下班后需对自己的工作台、电脑、办公用品等进行消毒。
消毒剂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
3. 生产区域消毒:生产人员需在每个班次开始前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安全。
三、员工健康监测:1. 温度检测:员工每天上班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若发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暂停工作,进行相关健康检查。
2. 健康申报:员工每天上班前需填写健康申报表,包括身体状况、接触史等信息,如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或近期接触疫情地区人员,应主动向上级报告并暂停工作。
四、员工隔离:1. 出现疑似症状:如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前往指定医院进行就诊,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2. 接触疫情地区人员:如员工近期接触过疫情地区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进行居家隔离观察,确保自身及他人的健康安全。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七、止血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清洁消毒。
八、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血库冰箱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检验科消毒灭菌监测制度1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
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手部的再污染。
4、静脉穿刺时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手卫生设施1、流动水洗手,非手触式水龙头。
2、肥皂和皂液。
滤水功能肥皂盒;每周清洁,有污染随时清洁;皂液一次性包装。
3、热风吹干机。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理管理制度1、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当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检验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抽血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
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处理措施(在48h 内,最迟≤1周)。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标准一、定义1.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杀灭或去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到达高水平消毒制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
主要有碘伏、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
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
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外表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 碘伏是碘与外表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 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
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6、医治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天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
每一个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
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利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利用小包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为确保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职责
QC主管负责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的检查。
4、内容
4.1 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操作须穿洁净工作服,胶鞋,戴口罩、手套。
4.2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各种废弃样品应分类处理。
4.4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4.5 各种设备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紫外线消毒每日至少1次;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若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