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教师培训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备考学生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高三历史备考学生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高三历史备考学生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

1998年高考历史取消了填空题,加大了选择题的力度,1999年高考试卷又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题量和难度大大增加,2003年高考选择题由30题减少为25题,分值由每小题分增加为3分,总分值不变仍为75分。

选择题得分的高与低,对于保证高考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题主要有哪些类型?学生常见的错误到底有哪些?如何解决学生的常见错误,提高学生选择题的得分呢?笔者根据这几年的高三历史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根据近几年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和常考题型,选择题的题型主要分七类:1.排列选择题近几年排列选择题的排列一般分三种:按某一类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

按历史地理知识的排列。

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

例如: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两种情况: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形式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在考查原因时常用的概念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思想原因等。

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形式为题干是因,备选项是果。

例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动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3.程度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这种题型的题干往往设置一个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要”、“最重大”等等,其考查往往侧重于因果关系,考查范围往往注重于历史结论。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关卡,而历史作为文科中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在解答高考历史题目时,考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常见失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知识是解答历史题目的基石。

如果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经过和影响等基本要素记忆模糊或理解偏差,就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失误。

例如,在回答有关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可能回答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改进方法:1、构建知识体系: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顺序、专题等方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2、多轮复习:通过反复记忆和回顾,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制作知识卡片:将容易混淆或遗忘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复习。

二、审题不清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但很多考生在这方面容易出现失误。

有的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导致对题目要求理解错误;有的考生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导致答题方向偏离。

比如,题目要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而考生却回答了其消极影响;或者题目中明确提到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而考生却忽略了这一要求。

改进方法: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答题前,至少将题目阅读两遍,确保理解题意。

2、圈画关键词: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语等进行圈画,提醒自己注意。

3、分析题目类型:明确题目是考查原因、影响、特点还是其他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三、材料分析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材料分析题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然而,部分考生在分析材料时缺乏方法和技巧,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对于文言文材料,有的考生因为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对于图表材料,有的考生不能正确解读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改进方法: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平时多阅读一些古代文献,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

高考历史的答题失误汇总

高考历史的答题失误汇总

高考历史的答题失误汇总高考历史的答题失误汇总1.审题不仔细高考中有一类学生叫“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往往是由审题不仔细、眼高手低造成的。

题是一套卷子的眼,题本身还有题眼,很多关键信息、答案都是从题中来,到脑袋中,与自身知识储备融合后生成符合要求的答题内容。

所以,做题先审题,一定要审仔细。

(1)看错题目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是选单项还是选多项;写作文作文要看清楚是要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是否允许诗歌等要求。

看错题目的考生,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很容易发现“正确答案”,二是死活找不到“正确答案”。

比如有的题目让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考生惯性思可嫩会选成正确的,如果只有一个选项不正确,其他三个都是正确的,很容易一找就找到正确的选项了。

但其实人家要的是“不正确的选项”。

(2)看漏信息有些题目本身较长,包含信息较多,一些考生因为着急或慌乱就匆匆忙忙看过去了,结果只看到了题目中的部分信息,导致在答题的时候变得吃力或答不完整,甚至因为部分信息的缺失对题目的理解出现偏差。

(3)理解表面化高考会通过设置题目梯度来拉开考生分数,所以有一部分题是浅显易懂很直观的题,还有一部分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或者很复杂的题目,这时候就考察不同考生的理解能力、细心程度了。

考生要注意发现题目中藏着的小心机,看准一道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尤其是分值较高的大题,要学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

2.答题不认真答题不认真包括四个方面:(1)答非所问高考答题时间有限,每道题目的答题空间也有限,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写着写着就跑偏,答不相干的内容;或者不对应题目,完全自己天马行空的在跑。

这种答非所问的结果是费时费力却没有任何效果。

(2)答题不完整一种是一道大题往往有多个层次,要解答的问题不止一个。

一些考生只看见了其中一层、其中一个问题,就会只答这一部分。

这和我们前面说到的审题有关,这会直接导致答题完整的。

另一种是一个题目,一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分析解答。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在高考历史的战场上,许多同学都曾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而错失分数。

了解并纠正这些常见失误,对于提升成绩至关重要。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的失误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石,然而不少同学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1、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等关键要素记忆模糊。

比如,分不清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间顺序,或者记错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家。

这种失误会直接导致在选择题中选错答案,或者在材料分析题中无法准确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2、对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

例如,不清楚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概念的内涵和区别。

这使得在解答概念辨析类题目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

改进方法:1、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按照时间轴或者专题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

2、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口诀、与同学互相提问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结合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生动的形式,增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阅读和分析材料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的材料类型多样,包括文字、图表、地图等。

1、阅读速度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这导致在答题时花费过多时间在阅读材料上,影响了后续的思考和作答。

2、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结合。

比如,看到一段关于古代经济发展的材料,却无法从中总结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和相互关系。

改进方法:1、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材料的结构和逻辑,抓住关键词、句,总结材料的中心思想。

3、多做材料分析题,积累经验,提高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应对能力。

三、答题思路不清晰1、没有明确的答题框架和逻辑,想到哪写到哪。

在论述题中,表现为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论证过程混乱。

2、答题角度单一,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

例如,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时,只看到了积极方面,忽略了消极方面。

改进方法:1、学习和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模板和思路,如原因类、影响类、比较类等。

高中历史试题典型错例分析与对策.doc

高中历史试题典型错例分析与对策.doc

高中历史试题典型错例分析与对策一、典型错例分析1・错例。

材料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

苏联《牛态灭绝》朵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

”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根据材料,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学生答案: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原因:国家领导的高度集中,指令性的经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观点: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期严重破坏环境,会因为这导致灭亡。

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大跃进” 运动中,由于大炼钢铁,不仅没有超英赶美,还使中国的经济倒退,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对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损害,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莫解体的唯一因素。

2•分析。

学生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题干并未问特点,但学生画蛇添足答了特点。

第二,答原因时没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一一答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等史实,但却未能根据史实得出结论,这说明学生在论从史岀基本方法上的欠缺。

第三,答认识时,审题不清,把认识答成了启示。

其实,答题时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①对专业术语名词不熟悉、对概念不清晰、对时段不清楚。

高三历史1月统考问题分析及对策 - 副本

高三历史1月统考问题分析及对策 - 副本

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问题分析及今后复习措施本次考试,历史科成绩上线人数正常,高分层较好,但也暴露出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力争找到症结,对症下药,争取使学生的历史成绩,特别是顶尖层的历史分数达到要求。

一.暴露的问题:
1.一轮资料较好,但学生落实不到位。

2.部分学生文综、周练题没有真正理解落实,训练过题目仍然出错。

3.限时训练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文综考试中历史题做不完现象较
普遍。

4.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本延伸知识把握不好。

5.学生提取材料信息不全、不准,把握不住命题意图,做题要点不
全,语言表达不能准确到位。

6. 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不足。

7. 41题如何应对还需研讨。

二.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注重基础抓落实。

2.文综、周练精选精练精讲。

3.限时训练要突出准确、规范、速度。

4.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知识延伸,拓展知识面。

5.对图表材料题进行专项训练。

6.文综41题模式、答题模式、评卷标准进行研究探讨。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分析1、目标定位不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过分追求题目的一步到位,甚至出现一步越位的现象,将学生引入学习误区,本末倒置。

有的甚至认为,难度上不去,就意味着教师水平不高,课堂效率不高,严重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这样做的结果,削弱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深化理解和灵活应用,忽视了对物理基本解题方法的归纳、指导和训练,没有对知识的内在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深刻体悟,单元知识整合不到位,后续复习成绩的提升受到极大的制约。

2、计划执行不力总体来说,各校计划安排都是比较合理的,但有些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内容过多过难、学校临时安排阶段考试等),导致教学计划不能落实,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昆、或过快、或过慢。

再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单元章节的复习无稳定的程序,随意性太大,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复习的节拍。

3、导学案不尽如人意预习案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设计单调无创意,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或问题的设计不够恰当,仅仅以填空的形式进行简单罗列,是对新授课内容的机械重复,体现不出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建构。

学生自主预习案完成后,课堂上教师对双基的复习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不清楚该再讲些什么,往往导致课堂效益低下。

课堂探究案中所选例题典型不够,代表性不强,母题的意味不浓。

对题目类型的梳理不够科学,过于勉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

练习题的选取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难易度把握不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体现不出分类要求。

4、难度拿捏不准,学情缺少把握两个极端:一是过。

表现为对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导致学生产生新的不必要的困惑。

再就是所选题目过于繁、难、偏、怪,造成对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甚至产生挫折感。

二是不及。

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没有思维含量,重点不突出,疑点不清楚,难点一带而过,学生期待的不讲,学生明白的大讲,讲不到点子上,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复习建议通过近两个月的复习,高三历史的一轮复习任务现已经过半了。

一轮复习是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

高考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轮复习质量的好坏。

但是,在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月考检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坚实:前面必修课程一政治史的知识点无法及时备考稳固,忘却较多,影响了必修课程二经济史内容的自学;一些关键的历史概念和关键性标志性事件认知不妥当,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新旧民主革命的分割,“一国两制”的全面认知,美国的美苏政策等内容;由于初中没自学世界史,必修课程一第二、三、五、八单元的世界政治史内容基础薄弱,和必修课程二世界经济史的第二、六、七、八单元联系更为困难,世界史的时段分割和阶段特征难以认知和把握住,对近现代历史影响很大的两次世界大战在必修课程教材中不自学,也影响了许多科学知识的自学和认知。

2、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欠缺审题和解题缺少方法和技巧: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审题不仔细、答偏、答漏、答错,读不懂题目,不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不知道考什么。

这导致选择题出错率高,非选择题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答案,尤其是忽视材料中的信息,照搬笔记和教材观点,答非所问。

规范答题上,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作答,不使用历史术语、逻辑不严谨、缺乏层次性、不少答案没有序号、没有段落、思维混乱。

3、自学习惯上:课堂自学效率不低,课后及时备考比较,知识点忘却率为低。

高三一轮复习内容多任务轻,课余时间又紧绷。

许多学生既对课堂自学比较注重,又无法努力做到课后及时备考,许多该记忆掌控的知识点越积越多,慢慢丧失了自学的基础和兴趣。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二、对今后一阶段知识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11、准确掌握知识体系和时代特征,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必修课程二经济史部分就是中考考查内容中最惨的一部分,内容小事,经济理论性弱。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常见问题及对策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常见问题及对策》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三一轮复习是高中复习教学的奠基工程。

从内容看知识点庞杂,记忆量大,遗忘率高;从学生水平看参差不齐。

复习时如何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循序渐进、...高三一轮复习是高中复习教学的奠基工程。

从内容看知识点庞杂,记忆量大,遗忘率高;从学生水平看参差不齐。

复习时如何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情感教育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与提高高三复习的整体效益?经过几年实践摸索,笔者认为采用主题教学法能更好的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一轮复习效率,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一、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

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大部分现在的高三学生来说,还是茫然无措的。

如果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

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

很多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把学习历史等同于完全的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没有积极主动的请教、咨问,而是采取放任、得过且过的态度。

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三,复习方法不明确,不得学习要领。

虽然经过了高一、高二的历史学习,但如何才能高效的应对高三的历史学习呢?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的高三学生来讲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仍处于摸索阶段。

学习方法不明确,茫然无措,直接导致学习兴趣消减,成绩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第四,应考能力有限,解题技巧缺乏。

通过高三上半学期的几次考试卷面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在对考试时间的总体把握、考试过程的心理调适、阅题解题的思维能力、历史语言的组织表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改错分析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改错分析

3. 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C.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D.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江浙地区是宋代的产粮大区,故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明代主要的产粮区转移至湖广地区,民谚改称“湖广熟天下足”。

其中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4.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

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 错误。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错误。

D项经济发展停滞错误。

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7.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容易排除B、D两项,这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复习呈现一种以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的状况,这是面临目前历史学习的一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

一方面,高三历史学习质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有关国情、政治形势等方面知识的不熟悉,对历史观点不能正确理解,逻辑衔接整合连贯性不强等。

其原因在于过去太多重复
练习,而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学习任务太多,范围跨度太大,学习时间有限;在复习过程
中没有建立认识框架,也没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等。

此外,高三复习过程中受到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十分吃力。

受当时资讯环境影响,学
生在复习历史时,会被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使历史学习质量直线下降;还有就是大量的
媒体信息,以及虚假、夸大的言论等,影响到考生的思维导向;复习模式跟着老师前进,
没有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索等。

总的来说,高三历史复习存在的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复习
过程中的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

对策方面,要坚持正确学习思想和方法,认真钻研和学
习历史知识,用心比较、概括和总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其次,要加大信息净化力度,注重师生之间心理和言行间的联系,平衡学科和其他活动;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激发学习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历史的复习质量的提升,衡量的准则无法用价值判断传统的观点来替代,因而,要想
获得更好的历史复习成果,就必须引入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克服复习中的各种问题,才能
使高三历史复习真正成为一次高效的学习。

高中历史备考中常见的错误

高中历史备考中常见的错误

高中历史备考中常见的错误在高中历史备考中,学生们常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进程,还可能影响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

下面从教育角度出发,来探讨几个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许多学生倾向于只记忆历史事件和日期,而忽略了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连贯性。

这就像试图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却忘了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和故事。

历史并非简单的事实和日期的堆砌,而是一系列因果关系和影响的复杂网络。

因此,学生们应该通过阅读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历史发展的长远趋势和转折点,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其次,许多学生在备考中过于依赖于单一的学习资源,比如仅仅依赖课本或者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

这就如同在建造一座房子时只使用一种材料,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历史学科是多元的,不同的教材、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源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补充信息。

因此,学生们应该广泛涉猎各种资源,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历史事件,这样才能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另外,许多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忽略了历史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这就像学习弹钢琴只是死记硬背每个音符的位置,而不理解音乐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历史学科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来建立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而不仅仅是机械性地记忆。

因此,学生们应该通过讨论、写作和解答历史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许多学生在备考中忽视了历史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就好比学习游泳只是在教室里听讲解,而没有真正下水练习一样。

历史学科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学生们应该通过解答历史案例分析题、写作历史论文等方式,来将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高中历史备考中常见的错误往往源于学生们对历史学科本质的误解和学习方法的不当运用。

通过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连贯性,广泛涉猎多种学习资源,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以及注重历史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历史学科的备考挑战,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江苏省南京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教师培训名师课件

江苏省南京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教师培训名师课件
•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具有亮点的题目!
• 以书本知识为依托,但又是全新的情境, 将历史阐释和论证能力、人文价值导向融 于一体,见微知著,折射了19世纪末中国 社会的转型,也蕴含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社 会热点,展示历史学科特有的借鉴功能, 这种命题的巧妙立意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
•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 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 性体现在哪里?(3分)
• 面对这种类型,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能做到 有话可写,重要的是能否找出材料中蕴含 的观点,并契合书本的知识。
• 2、依托书本型,以材料组合的形式对书本 观点进行深化或重组,创设一个看似独立于 教材知识的新情境,将观点和材料直接浓缩 在题目内。
• 此类型题目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对学生能力 要求也较高,有些题目几乎是一个全新的情 境,看似与平时的教学无关。
化学生的思维 • 要注重审题训练,尤其是“中心词” • 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 要注重对高思维含量 题目的精选、精练、
精讲
主观题部分(22、24B)
22.小论文
• 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 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 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 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 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 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
龚照瑗
科学)类
为最要论。
教育类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 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 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 刘坤一 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 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 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常见症结及对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常见症结及对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常见症结及对策作者:谢庚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2期[摘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有知识散、内容繁、审题难、迁移差、答题乱等五大常见症结。

为此,教师应积极寻找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与新授的最佳结合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线索;旧知新学[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8802在多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轮复习常见的症结主要有以下五点。

(1)知识散。

“纵向几千年,横向万事联”的历史浓缩在几本教科书中,要想记得准、理得清、说得出、用得上绝非易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怎样把散乱的历史纵成线、横成链?(2)内容繁。

必修模块加选修模块几十个单元的知识用半年的时间复习完,同时还需学通学透同步学习时遗留下的盲点,打通各模块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

有限的时间、繁重的任务足以让一线备考的师生备感压力。

如何安排好复习计划,让历史一轮复习做到忙而有序、快而有效?(3)审题难。

历史高考题不会直截了当地发问,都是穿着“马甲”的。

解题失误主要是因为考生看不穿史料,看穿了则非常简单。

因此,审题快、析题准是保障考出高分的关键因素。

怎样提高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4)迁移差。

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鉴古识今。

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让原来“固化”的历史更加鲜活,让高考命题更加灵活。

考生受所学知识和惯性思维所限,面对具有新材料、新史论、新史观的开放性考题,不会灵活迁移,往往会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之中。

怎样提高考生活学活用历史的能力?(5)答题乱。

造成历史主观题失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不会答,乱写一通;二是会答,但答不全;三是能想全,但表述不规范。

怎样提高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让考生答题答到点子上?怎样解决以上五大症结?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一改过去一成不变的教法,寻觅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与新授(文理分科前已经学习一遍)的最佳结合点。

历史备考中常见错误与避免方法

历史备考中常见错误与避免方法

历史备考中常见错误与避免方法在历史备考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陷入各种误区,就像一位迷路的旅人,面对繁多的道路选择,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些常见的错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对历史的兴趣逐渐减弱。

然而,只要能够识别这些误区,并采取有效的避免方法,学生们就能更轻松地走向成功。

首先,很多学生在复习历史时,往往忽视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他们倾向于将每个事件孤立看待,像是在拼图中遗漏了重要的边角。

这种片面的理解使得他们在回答综合性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避免这一错误,学生们应当在复习时建立起事件之间的关联。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进行对比,理解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形成历史的脉络。

利用思维导图或时间线工具,有助于清晰地展示这些联系。

其次,记忆的方式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备考失利的重要原因。

有些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使得知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这样的策略就像是种植了一棵只会迎合应试的“植物”,而未能培养出扎根于理解和思考的“树木”。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生们可以尝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此外,结合历史小说、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另外,许多学生在备考时过于依赖课本和笔记,而忽视了其他学习资源的价值。

正如一个过于依赖单一食物的人,最终无法获得全面的养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们应当广泛阅读,涉猎不同的历史书籍、论文和资料。

通过多角度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还能在考试中展现出更为全面的理解。

此外,时间管理也是历史备考中的一大挑战。

学生们常常在某一部分内容上投入过多时间,却忽略了其他重要内容的复习,导致临考时出现知识盲区。

为了有效管理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学生们可以根据重要性和难度,将历史事件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在复习中均衡分配时间。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备考历史辨析题易错要点总结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备考历史辨析题易错要点总结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备考历史辨析题易错要点总结高考历史辨析题,作为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备考历史辨析题的关键在于了解题型特点、把握方法技巧,并针对易错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复习。

本文将针对高考历史辨析题的备考进行详细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辨析题的特点分析在备考历史辨析题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一题型的特点。

高考历史辨析题一般给出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选择正确答案或进行论述。

辨析题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备考历史辨析题的方法技巧1. 熟悉基础知识备考历史辨析题的首要任务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熟悉。

必须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背景、内涵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才能进行准确的辨析。

2. 整体分析与细节比较在进行历史辨析题答题之前,要先对所给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进行整体分析。

了解各个事件或人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然后再对细节进行比较,找出具体的区别和联系。

3. 运用历史方法备考历史辨析题的过程中,要运用历史方法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因果推理、综合分析等方法来解答问题。

运用历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从而选择正确答案。

三、易错点总结备考历史辨析题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易错点,以避免在考试中出现错误。

下面是一些易错点的总结。

1. 理解题干关键词在做历史辨析题时,要准确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

比如,题目中出现的“与”,表示要求对两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对比,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而“比较”则强调对两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差异等。

2. 掌握历史事实备考历史辨析题时,要准确掌握历史事实。

例如,对于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和结果等,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只有对历史事实掌握准确,才能在辨析题中进行正确选择或论述。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的历史思维性失误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的历史思维性失误

[键入文字]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的历史思维性失误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一个良好的复习技巧和把握住复习重点很重要。

历史对于文科生来说一门重要学科,需要记录背诵的内容很多。

如何把握好高考历史的复习? 以下是常见的历史思维性失误,请考生在复习中注意。

1.思维僵化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

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用时,常常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思考问题时只朝一个思路发展,而没有宏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力争做到思维活动的开阔性、广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观臆断假设不当
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观设想的情况展开,结果造成失误。

我们提倡积极思维,批判性的思维,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而合理的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即平常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用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正确的史实来论证假设的可行性,才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5.思维内敛发散不开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要注意思维的规范性,又要保证答案组织准确到位,通常表现出思维内敛。

对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
1。

浅谈高考历史复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高考历史复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高考历史复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在高考历史复习中,普遍存在着三大误区。

针对这些误区,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误区;策略从近几年的高考卷来看,试题设计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突出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主要以材料题的形式来呈现。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文化常识从无到有,并且呈现增多的趋势。

针对高考的命题趋势,笔者认为,在目前的高考复习中,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1.过分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2.史料使用过泛,而且所用史料不严谨、不科学、不典型。

3.过分追求文化常识的教学和片面追求社会热点。

针对这些误区,笔者试图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一、加强主干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在兼顾知识与能力培养过程中,对主干知识的鉴定就显得犹为重要。

从操作层面上来看,笔者认为,必须参照《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高考大纲》,以及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卷。

在确定主干知识以后,怎样在基础知识落实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呢?1.从历史概念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规律性。

例如,在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时候,引导学生比较“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所拥有的权力,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内阁制度形成过程中国王权力变化,最后由学生在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2.在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主干知识的纵向联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历史考试复习中的常见错误

历史考试复习中的常见错误

历史考试复习中的常见错误在历史考试复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却常常影响考试成绩的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会拖慢复习的进度,还可能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

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复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及其解决策略。

首先,许多学生在复习历史时,容易将大量时间花在记忆琐碎的细节上,而忽视了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

复习时,仅仅记住年份、人物名字和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并不足以真正理解历史的脉络。

历史是一条长河,重要的不是单个的细节,而是这些细节如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应该注重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主要背景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依赖课本是另一种常见的复习错误。

虽然课本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但仅仅依赖课本进行复习会限制学生的视野。

课本中的内容往往是经过简化和编排的,可能遗漏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或角度。

为了补充课本内容,学生可以参考多种资料,例如历史参考书、相关的学术文章、纪录片等。

这些额外的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

再者,时间管理不当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学生常常会在复习的初期阶段过于投入,而在考试临近时却发现进度缓慢。

历史学科的复习需要系统化的计划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按照时间表逐步推进各个知识点,能够有效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尤其是在考试前几周,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策略,将重点放在自己薄弱的领域,以提高整体的复习效率。

此外,单一的复习方式也容易造成效果不佳。

有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运用。

复习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将记忆的内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通过做模拟题、编写历史论文、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有,忽略错题和总结也是常见的错误。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对这些错误视而不见,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

对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

对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

对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错误”的认识及纠错技巧再探讨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及后续复习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

一、对错误的查找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各种题型,容易出现许多错误。

错题代表没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复习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此时有计划、针对性地分析整理平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或错误,反思错因,这样脑海里就会对“错题”、“错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让自己及时扫除知识盲点、漏点,避免再次犯错。

本人觉得应该着重收集整理这样一些错题,如上课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日常作业和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大型模拟考试中暴露的错误;等等。

二、对错误的归因大多数学生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错误,可从如下几方面归因:1、历史概念把握不准或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史实记忆不清、对历史现象理解不准确、知识迁移运用不到位等。

2、思路错误或审阅题目不仔细。

有些学生对题目所问不能准确把握,且不明确题目所指,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许多失误。

3、粗心大意。

粗心是同类问题不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出错更能反映出更多的深层次东西,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人心态等。

三、纠错整改的技巧刚进入高三,我校大部分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有效运用错题本。

即使手头上已经拥有一本纠错本,但是对于错题本的价值、纠错技巧及对错题本在今后的有效复习中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针对这种现状,本人结合以往的复习经验,总结如下几点纠错技巧,以为借鉴。

1、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纠错本和书写工具。

例如,选用活页夹,便于添加和翻阅查找经典的例题。

在书写方面,选用多种颜色书写整理比较醒目。

以笔者的习惯和经验为例,在书写题目时可选用蓝色签字笔,书写答案时可用黑色签字笔,书写解析或个人心得体会时可选用红色签字笔。

这样,不仅防止串行混乱,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类整理。

目前,我校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打破了现有教材专题编排的体例,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次序,采用通史复习法,同时中西对比复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 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精品课件
• 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 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
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
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

•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 C. 揶揄上帝 教
精品课件
• 3、试卷全部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 出新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 论证观点的能力。情景材料基本沿袭传统 的文本形式为主,兼有表格形式(如15、 22、24A题)、漫画(第6题)、印章(第 11题)。试题设问取消了组合选择题和否 定式选择题。主观题指向明确,注重内在 的逻辑梯度。
发展;海禁政策 2.中国近代史部分: • 鸦片战争;近代社会习俗变迁;自然经济
解体 3.中国现代史部分: • 新中国民主政治;万隆会议;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教育现代化 精品课件
4.世界古代史 • 罗马法(公民法) 5.世界近代史 • 人文主义思是想;德意志代议制;近代自
然科学;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 6.世界现代史 • 罗斯福新政;世纪之交政治格局;经济全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
D
精品课件
• 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 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 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 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 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
龚照瑗
科学)类
为最要论。
教育类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 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 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 刘坤一 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 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 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 A.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 念
• B.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 的观念
• C.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 自由
D • D.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 保障中得到解放” 精品课件
• 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
对选择题训练的几点看法
• 要在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思想 • 要注重知识的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 • 要提倡创新、提倡提升能力,不要简单固
化学生的思维 • 要注重审题训练,尤其是“中心词” • 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 要注重对高思维含量 题目的精选、精练、精讲精品课件源自主观题部分(22、24B)
2014江苏高考历史卷典型错误 分析及对策研究
精品课件
总的印象
• 1、“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 原则,知识和能力结构分布合理,不刻意 “追热点”,内容均是平时教学考中常见 的主干知识,没有出现“偏题”、“怪 题”。
• 2、通过试题材料的选取和设问角度的变化, 体现厚重的历史学科特色。主观题谨慎开 放,梯度明显,蕴含现实热点,彰显试卷 活力,展示学科魅力。
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
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
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
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 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 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 B. 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 C. 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 D. 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A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具有亮点的题目!
• 以书本知识为依托,但又是全新的情境, 将历史阐释和论证能力、人文价值导向融 于一体,见微知著,折射了19世纪末中国 社会的转型,也蕴含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社 会热点,展示历史学科特有的借鉴功能, 这种命题的巧妙立意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
精品课件
•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 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 性体现在哪里?(3分)
球化
精品课件
• 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
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
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
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A
•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 答案: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 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 传统性:坚持纲常政教
精品课件
• 4、选修内容的考查突出必修与选修之间的 关联度,且比较单一。
精品课件
客观题部分
精品课件
选择题分布情况:
中古史 中近史 中现史 世古史 世近史 世现史
4题 3题 4题 1题 5题 3题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6题 8题 6题
精品课件
客观题涉及的考点
1. 中国古代史部分: • 儒家民本思想;雕版印刷术;市的建立与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精其品新课件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 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 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 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 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 庭矣。 •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精品课件
• 4.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
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
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
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 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 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精品课件
22.小论文
• 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 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 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 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 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 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精品课件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