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3)意义: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政局稳定。
②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流官制取代世官制;
地缘国家取代血缘国家。)
③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了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
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汉武帝设立内外朝改革中枢体制、颁布《推恩令》与《附益之法》 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时期:“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监察制度。
【把握主线】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奠定基础。
(4)社会心理:人民渴望统一。墨子“非攻”代表平民要求
(5)秦的优势: 商鞅变法 ,使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之一;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2.概况:
(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定都咸阳。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三、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4.监察制度:
(1)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立刺史(中央派到地方监察
官,监察地方(郡守、国)
(2)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京城周边的地方官。
5.选官制度:
(1)内容: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以德行和才能为主要标准。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社会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阶段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
世袭制 内外 服制
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距今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1万年 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神话传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元谋人 北京人
生产 工具 旧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
三皇 五帝
夏朝 建立
商朝 西周 西周 建立 建立 灭亡
青铜时代
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到1万年前) 一、整体 (1)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这种划分是依据生产工具(生产力)标准来划分。 (2)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 老的文明之一。这表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性特征。 (3)中国早期人类分布广泛(南北东西)且遗址数量数百处。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广泛性。 二、具体 (1)大致时间:距今约300万到1万年前。 (2)主要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 万年的北京人。 (3)生活方式: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学会用火。 (4)社会组织:过着群居生活。 (5)发展程度: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共劳、 共享、共葬。
“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 一、整体 (1)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 万多处, 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2)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 邦”时代(国家初始形态)。 “万邦时代”:中国历史上的“万邦时代”大约是指 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春秋战国——萌芽 秦汉——确立 唐宋——成熟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中央 集权制雏形形成(郡县长 官由国君任免),部分诸 侯国开始用家臣管理国事。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
官吏任命取代世卿 出现,使得官僚政治逐渐
世禄制,官僚政治 制度化、决策和选官日益
确立。
科学化、规范化。
明清——极端
公元前202年,大汉帝国建立,
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汉采取一系列 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经济、军事、
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 文化)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 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中外朝制度也削弱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秦的统一:BC221
(历程;原因;意义)
(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交融,有利于增强中民族凝聚力,推 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 会的发展。
(3)秦朝确立的 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 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基础提升: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基础
政治 需要 思想基础
封建小农经济 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儒法结合
制 政治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度 之
和发展;奠定后世基本政治框架。
经济 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封建
经济的发展。
利 文化 有利于推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
拓展研究:秦的道路交通和“弱关东强关中”政策
思维提升:秦朝的道路交通
秦朝的“弱关东强关中”的政策
① 概况:主要有四类即驰道、 (1)表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考向4 主干知识:汉代的“抑商”政策
(2017·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5)《汉书· 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
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
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
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解析 答案
考向5 获取材料信息——汉代的教育体系 (2018· 全国 100 所名校高考冲刺三, 26)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 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
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 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 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单元综合提升
知识结构
内容索引
专题知识纵横 热考命题聚焦
专题知识纵横
专题一 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 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
袭为官。
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一编 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知识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统一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2.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知识点二汉代和魏晋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2.中央集权的发展3.选官制度的发展(1)察举征辟制:汉代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2)推恩王侯子弟,进一步解决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
(3)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
(4)惩治地方豪族,对于抑压地方豪族的猖獗气焰,提高专制皇权,起了显著的作用。
(5)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主题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和中外朝制度秦王朝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多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汉武帝统治时期,建立了中外朝制度,它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显示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走向,即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史料一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精品001
4.评价
中央集权 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 __________ 国家统一 的新 (1) 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 _________
纪元。
(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耦犁 ①西汉赵过推广______,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1)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②汉朝以后,__________
3.古代商业
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1)商业发展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______________ 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 丞相 汇报工作。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_____ ③郡县制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皇帝 直接任命。 郡守和县令均由______ 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决策失误 。 __________ ②实现了对__________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 (2)影响 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________ 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2)耕作技术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一年一熟 为主。 (3)耕作制度:以_________
①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4)水利灌溉 翻车 ②曹魏时改制的______用于灌溉。
2.手工业的进步
官办 。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_____
历史高考大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2
——《墨子》
史料三 “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 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 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 势也”。
——《韩非子》 史料四 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 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 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 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 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 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 主张。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兼爱,提出尚贤、 尚同的治国理念。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4.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 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
主题一 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 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 请勿疑!”。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资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 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
┃运用史料┃
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 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答案 (1)儒家的“仁”“仁政”“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 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 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 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2)儒家的“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 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 的思想工具。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一单
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 民间 消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
商品出卖。
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1)纺织业 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②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冶铸业 ①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 青铜 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 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②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③战国中期后炼钢和 淬火 工艺有所发展。
史料实证 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显著特点 ”这一
结论。
史料一 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备注
春秋
战国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
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
4.土地制度的变革
(1)商周时期:实行 井田制 ,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
土地不能随便买卖、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
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贵族、平民。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 占有。 (3)土地兼并及影响 ①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 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②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 平均 ”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疑难问答
问: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指同一种经济形态
吗?为什么? 答: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 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6.商周社会经济 (1)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2)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__井__田__制__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3)手工业:_青__铜__铸__造_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 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7. 部落联盟时期 (1)炎黄时期: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炎黄二帝被后世共尊为 华夏始 祖 。 (2)尧舜禹时期:实行 禅让制 ,即用推举的方法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3)“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 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 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日趋 文化
成熟
3.部落时代 (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期 ①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_华__夏__始__祖_。 ②尧、舜实行“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3)“万邦”时代: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都城规模 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__国__家____的初始 形态。
概况 汤讨桀灭夏;公元前 镐京;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
1046年灭亡
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项目 商朝
西周
政治
(1)制度: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国家机构
(2)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 更加完善;
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商周政体中, 国家管理
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 实行内外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通史复习
了。
—考古家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二重证据法
把发掘的出土 文物和史书的 记载相互验证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上吻合 时间上吻合 文字的证明 ??
遗憾:缺少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
夏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周早期国家
(一)、商朝(约前1600-1046年)
1.建立:约1600年商汤建商,都城:殷(河南安阳)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2070年)
1、生活状况:
大量使用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双耳彩陶罐 (大汶口文化)
早期约7000-5000年
2、代表遗存:黄河:仰韶文化化
大汶口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化
晚期:约5000年 黄河:龙山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3、分布特点: 满天星斗 多元一体 中原核心
于人武 商王 郊戎 牧时车 野甲三 ,子百 乃昧两 誓爽, 。,虎
王贲 朝三 至
《尚书・牧誓》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 相互印证
二重证据法
甲骨文
中国考证发现第一久的文字 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位于殷墟遗址内的一处甲骨窟穴
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 的部分历史记载
殷墟出土刻有文字 的龟甲、兽骨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万邦时代
奴隶社会
--770
--221
奴隶制瓦解 封建确立
仰姜 大 河 龙红良 三民 陶 夏
韶 文
寨 聚
汶 口 文
姆 渡 文
化落化 化
山山渚 皇主 寺 文文文 五禅 遗 化化化 帝让 址
朝 开 始
商 西 春 礼 战卿 商 百
朝 发
周 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大单元教学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逐渐发展 (4)生产力进步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男女地位变化、贫富分化出现、
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开始时间 原始社会初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代表性遗 址
元谋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等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生产工具只有简
基本特征
陋的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母权制;生产力 十分低下,氏族 成员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父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 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 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 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 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构专题知识体系 达纲举目张之效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何
尊
:
这
里
有
中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
国
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
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变化: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已被破坏,出现较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 分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
封建国家逐渐形成
秦朝(前221-前207)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两汉(前202-22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素养考向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 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 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4.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从 “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 政治特点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 约170万年前有了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原始 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主要耕作方 式是刀耕火种,原始手工业、商业出现并发展;原始绘画和原始宗教歌 舞出现;原始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后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文化,为国家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目标定位·明考向 主干梳理·理思路 考点探究·释难点 典例研析·立标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 国表境格内有代表性的文 化遗存,认识它们与 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 有制、阶级和国家产 生的关系;通过甲骨 文、青铜铭文及其他 文献记载,了解私有 制、阶级和早期国家 的特征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主干梳理·理思路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
中华文明西来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 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 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主张将仁政与法政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皇权专 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 (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仁政”“民本”为新儒不实质性继承;根本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 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热考命题聚焦
考向1 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看本质 (2017·武汉四调, 25)有学者曾提到,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 数目繁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俯视阿 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石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 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反映了秦朝
√A.皇权的至高无上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解析 答案
考向5 获取材料信息 ——汉代的教育体系 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 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C.按军功授予爵位
B.神权色彩明显 D.人文气息浓厚
解析 答案
考向2 秦代中央集权统治对儒家思想的吸收 秦始皇亲近法家,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 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 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单元综合提升
? 知识结构
内容索引
专题知识纵横 热考命题聚焦
专题知识纵横
专题一 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
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 袭为官。 3.春秋战国时期军功授爵制:典型为商鞅变法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 (公元前 134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 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 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 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专题三 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
秦朝 于上、行政体制分
权于下的体制
地方体制
创立郡县制,用封建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选官体制
推行军功制度,秦 朝以吏为师
首创在正式行政体 西汉 制之外另设机构,
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 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 构的主体
首创察举制,有利 于人才选拔,但也 存在一定问题
解析 答案
考向3 以图证史 ——汉代的农业耕作方式 (2017·郑州二模)据东汉崔蹇记载: “(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 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
解析 答案
考向4 主干知识:汉代的 “抑商”政策 (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 25)《汉书 ·食货志》记载: “孝惠、高后时, 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 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 “吏道益杂不选 而多贾人 ”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 (1)特点 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 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 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 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维 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