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应对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人类行为受历史过去和当前社会文化环境联系紧密,因此,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只有让学生深入研习、理解历史,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更好的做好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学生的历史知识是衔接的基础,因此,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文本、图片、地图和地理等多种教学手段,以由浅入深的程序,教学内容覆盖从初中到高中历史,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应该突出历史现代性。
教师要通过课程安排,引导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让学生知道历史中的演变、规律,了解历史文化中的影响和象征,让他们意识到历史继承的影响以及当代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而使学生理解历史的现实意义,拥抱未来,真正进行历史思维。
此外,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还应该鼓励学生展开针对性思考,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理解。
教师要把手段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讨论、问答、探究、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以个人的角度思考历史,从宏大的影响中拓展出丰富的联想,对历史经典文化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把古人的智慧经验渊源应用于当今。
最后,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做研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深入研究、理解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现场考察,给予学生相关的参考研究资料,从而开阔学生思维,拓展视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历史学习的目标。
总之,为了让学生全面、有效地学习历史,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突出历史现代性、鼓励学生展开针对性思考以及参与实践、做研究等多种方式,大力启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拥有有效的学习方式、避免学习困难,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可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首先,为了保证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进行评估。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时期展开,而高中历史教学则主要以现代史作为教学内容。
因此,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评估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重要人物的认知程度等方面的知识点,以便制定更为细致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其次,需要建立起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桥梁”,以便更好地将历史知识进行有序、连贯的教学。
这个“桥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链式教学”,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接触高中所需学习的历史知识,让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能够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方面是“梳理历史大图景”,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大图景及其演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了解历史知识的延伸。
第三方面是“过渡性教学”,即在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交接环节中,应适当增加过渡时期的历史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加顺畅地过渡到高中历史教学阶段。
最后,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性较强的个别辅导、小组协作呈现、多媒体互动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初高中历史教学。
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之,初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专业素养来完成教育和教学的使命。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应积极寻找把握有效衔接的策略,增加一定量的历史知识,探索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让每一位学生在历史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摘要】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探讨了教学目标的衔接策略。
其次提出了统一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实践案例、重要性、研究方向、差异分析、衔接策略、统一化、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历史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当前,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普遍感到,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十分顺畅,存在着一定的断裂感。
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结束后面对高中历史知识时出现了适应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加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探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入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关系到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化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
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目标、手段、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衔接,有助于减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断层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效。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与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互补与融合,为学生顺利过渡和适应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历史教育在初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学生对过去了解的一种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
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在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和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出现断档和阻碍,教师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来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了解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记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教师需要在制定教学策略时明确两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和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之间有一个顺畅的衔接。
教师需要保持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
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难度和考核方式都不相同,这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压力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保持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一些历史知识竞赛或历史知识游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策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连续性和顺畅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高中历史课程之间的过渡。
只有如此,学生的历史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责任做好铺垫。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是指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以古代史、近现代史为主,高中历史教学则比较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教学。
由于这两个阶段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使得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衍变。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而高中历史教学则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逐渐过渡到鼓励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训练。
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需要注重教学工具和手段的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层出不穷,这为历史教学的衔接提供了新的可能。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设备,为历史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提供更多的可能。
需要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交流与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教学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等多方共同合作。
教师可以加强学科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借鉴;学校可以建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顺畅的历史学科过渡;教育部门可以加强相关政策和规划,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不断完善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008-2022年第14期(总第318期)理论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为落实加强中小学三科教材建设的要求,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组织统编了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推广使用。
许多学校根据相关政策的要求,在其新课程的框架内,逐步推进初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
教育既要立足当前,也要面向未来。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改革,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在新教材实施的进程中,基层教师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有效发挥了教科书的教学作用,拉近了教科书编者与中学生之间的距离,开阔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1]。
(二)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要求教育部要求各学段、各学校在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特点的前提下,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依次递进,有序过渡,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按照年龄划分,初中与高中的学生皆在教育心理学的形式运算阶段,但被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不同阶段。
这使初中、高中教学长久以来处于相对独立的局面,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并不畅通,造成中学两个阶段的教师各自完成相对高度的教学目标,而中间衔接处却出现断层这样的教学局面。
中学历史教师要运用学生的常识和认知经验架桥铺路,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找到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通向实践的历史学科人文素养[3]。
(三)学科基本素质的实际要求历史是一门基本的人类社会科学。
学校在中学开设浅易的历史课程,向学生普及历史事实,使学生理解历史结论,从而获得历史认知,发展历史思维能力,获得对人生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益启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部分地区,初中历史属于非闭卷考试学科或者考试分值较低的学科。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不够重视历史学科,忽略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果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历史学习方法不当,那么其步入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学习强度大的高中阶段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现象,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中学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已在初中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若高中历史教师能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仅能省却很多“重复劳动”,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甚至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把握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与初中历史教材相比,高中历史教材一是增加了大量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历史现象的史料及其评价;二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侧重点不同,高中重理性分析,初中则重感性描述;三是高中历史是中国近代现代史内容,注重中外历史结合,初中有关中外历史的学习内容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四是在能力要求上,高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能力要求等均有明显提高。
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初中水平,其心智也未完全成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全脱离初中的基础,学生会无法适应;而一味迁就学生的基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提出新的要求和进行有计划的能力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处理好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
二、增强高中教师的衔接意识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准确掌握学生初中所学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历史知识的实际情况,提高历史教学的连续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多与初中历史教师沟通交流,相互听课,了解兩者的差异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心理品格衔接高中新生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并存,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同在;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共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封闭也在这一群体中矛盾且统一。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旨在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体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高 中新 教材 的学 习 。 ( 作者 单 位 :山 东省淄 博市 临淄 区 第三 中学 历史组 )
2 l  ̄5J 第l期 ( 第19 ) 0o F 上 3 总 9期
一
22 进行 学情 调 查与 分析 ,确 定教 学 内容 与方法 .
了解 学 生 各 方 面 的情 况 , 是 进 行 教 学 与 设 计 的 一 得 出结论 ;布 置作 业 时要 设置 一些 开放性 试题 ,等等 。 种 依据 。 了解学 生 初 中 学 习 的 内容 ,清 楚 学 生 的知 识储 3 小 结 备 ,对 较 好 地处 理 高 中 教材 内容 、选 择 教 学 方法 ,进 行 有 的放 矢 的 教学 是 有 帮助 的 。高 一教 师 可 以依据 课 标 、 “ 路漫 漫 其 修远 兮 ,吾 将 上 下而 求 索 。 ” 以上 是笔 者 对 初 高 中历 史 教 学衔 接 问题 的探 究 还 是 浅层 次 的 ,今
自然 忘 记 。 因此 学 生历 史 基础 知识 薄 弱 ,缺 乏 高 中 新教 习 技 巧 的 点拨 非 常重 要 。比如 研 究 问题 要 论 从 史 出, 史
材预 设 的基 础 知识 ,一 些常 识性 的 东西根 本不 知道 。 论 结合 ; 比如 原 因分 析 法 ,要 关 注 分析 的角 度 ,可 从 政
要 关注 。指 导 学 生上 课 时做 到眼 、 脑 、手 、 口并用 , 既 2 引 导 学 生 掌握 一 般 历 史 学 习 方 法 。 高 一 新 生对 )
识的衔接 和过渡 , 认为所讲 内容非常基 础 , 生在 初中肯 定 本 环 节 。新 教 材信 息 量 大 , 呈现 方 式 多样 ,有 文字 、 图 学 已经掌握 了 孰知学生根 本就不知道 , , 教学双方都很 困惑。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应对策略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连接的应付策略漳浦二中杨爱川新课改以来,初高中教材连接问题向来备受一线教师及教研员的关注,甚至有的学科还成书特意议论,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今年是自己从事高中开端年段新课程教课的第二次,对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连接问题很有感想,经过仔细的商讨及借鉴识人的经验,在教课实践中,能较好地解决教材连接问题。
利用此次教研的时机,把初高中历史教材连接上的一些做法及不行熟的看法表现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熟习初中历史知识,认识初高中课程的不一样,找出连接点,以便拟订详细可行的教课方案,缩短学生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时间。
(一)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和形式的不一样高中历史新课程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分三个学习模块,包含25 个古今贯穿、中外关系的学习专题,教材的表现形式是模块加专题。
初中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
这类课标下的教材表现形式其实是通史加主题的形式。
课程标准的不一样,决定了初、高中教材体例、教材内容、教材难易、教材繁简、教材资料选取以及教课形式的不一样。
(二)课程目标的差别与联系阶段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初中 1. 在知识方面,主要要修业生在主要让学生形成主要从宏观角度入研究与合作学习和积健全的人品、科学的手,兼备了历史知识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态度和必定的国际意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知历史、对历史的发识。
2. 在能力方面,展形成初步的认识。
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方:正确计算历史年月、辨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术、办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说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徙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必定的归纳、剖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 1. 在知识方面,要点重申掌握历重申了对人文主选用微观和宏观双方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面纵深发展的知识,主要包含:历史唯物意识的培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育和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初高中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衔接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了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为了更好地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对初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要求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实现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历史知识能够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需要兼顾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内容的跳跃感,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在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做到以下几点:1. 整合课程内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求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设计要围绕课程标准,将初中学阶段的历史知识有机地贯穿到高中历史学习之中,确保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2. 统一教学观念: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体化设计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教学观念,共同努力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历史学习基础。
3. 针对教学特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过渡和衔接。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另一个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 任务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的习得和应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是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历史知识的延续性和深化程度。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如何进行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需要教师们有一套科学的策略。
本文将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以期为中学历史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关注初中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初中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
初中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但相对比较基础和系统。
在衔接到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们要重点关注初中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要求学生对初中历史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后续的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在关注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通常以史实的记载为主,强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记忆。
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维度解读。
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他们站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贯通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在进行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贯通性,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同时能够回顾和延伸初中历史的知识。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初中历史知识点,或者将初中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作为高中历史的前置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时能够有所联系和延伸。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课程通常以讲述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历史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一、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和变化。
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首先需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和体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确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在高中阶段所需要达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打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渐进式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可以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阶段,可以深化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注重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文献来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在政治课上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四、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形成闭环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反复梳理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和对策探讨-精选教育文档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学习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性分析第一,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以专题与模块为主,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而初中历史教材主要以历史框架知识为主,主要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其形式为主题与通史,内容相对浅显,知识也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第二,由于受教材形式、教学要求和教学地位等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不是重点,课时安排较少,教师为了赶进度会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高中阶段,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史学科十分重要,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第三,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主要是比较简单的历史事件与结论,以及对历史规律及概念的解释与定义,并且是副科,在考试中的地位不是很重要,师生不够重视,且以记忆为主,从而导致高一新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有限,历史思维能力一般;但是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较多,内容深奥,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要能灵活学习历史知识,善于预习和勤于复习,积极思考。
二、处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1.比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找出二者的衔接点高一新生在心理和环境上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渡期,所以,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学生固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信心。
另外,通过对学生回忆初中历史知识的考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使初中的历史知识与高一历史知识相衔接,清晰教学思路,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过渡。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春秋战国历史,包括西周的形成,诸侯割据产生的原因,以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等,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从群雄割据到秦朝统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时期。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愈发重要。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连贯性,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梳理教材知识体系首先,应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材进行梳理,包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不同层级之间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样的梳理,可以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和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
例如,在古代历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之间,应注意强调其历史联系和演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注意同一时期或同一主题的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老师讲解之前,可以预设一些问题或者小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内容背后的联系。
二、注意知识深度的拓展其次,应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度的拓展,以便为高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相较于初中历史知识等多一点深度和复杂度,因此,初中历史课程的深度拓展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文化、制度、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打破纯粹事实式的学习模式,提倡学生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人民群众与政治统治者、制度变革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主题展开深度的思考与研究。
此外,还可以采用讲座、实践考察、作品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对历史事件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培养历史思维最后,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该注意到历史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不仅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历史学科属于一门以研究过去为主的学科,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历史学科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关键。
因此,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文献、调查历史事件、讲述历史故事、复原历史场景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历史思维训练,以便让学生习得更加敏锐、批判和全面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和判断力,培养面对未知问题时的自信和无畏精神。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了
解人类文化遗产,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
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有很多关联,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研究历史。
以下是怎样学好高中历史的建议:
1. 建立历史知识框架
在研究高中历史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初中历史知识,建
立起历史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高中历史的内容。
同时,在研究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回顾、巩固初中历史知识。
2. 多阅读历史书籍和材料
阅读历史书籍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和认识。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但是只有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和材料,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 了解历史事件背景和影响
研究历史不仅是研究历史事件本身,更是研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
4.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材料
历史事件和材料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材料,掌握历史的思维方法和逻辑。
5. 多做历史练题和试卷
学好历史需要不断地练,多做历史练题和试卷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做历史试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考试的形式和题型,为历史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材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但是学好历史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好这些建议,掌握好历史知识,取得好成绩!。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介绍和记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度探讨和分析,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这种差异给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带来了挑战,如何使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特点、高中历史教学特点以及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难点与策略,可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良好历史素养的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其跨学段学习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良好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研究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2. 正文2.1 初中历史教学特点1. 知识系统性较强: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展开,内容较为系统和完整,学生需要掌握大量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脉络。
2. 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学习: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古代文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等,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3. 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学注重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呈现历史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
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是历史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基础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的理解,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试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学校历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教学内容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和过渡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重内容的衔接性和渗透性。
初中历史教学以古代史为主,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等,而高中历史教学则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内容。
在初中教学中,应当对一些必要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铺垫和引导,让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和认知,从而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延伸,使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有所巩固和提升。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当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连续性的认知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初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当进行相应的转变。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古代历史知识的基本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讲授和课本解读为主。
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调研论文、课外读物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
三、鼓励跨学科教学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还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来进行。
谈基于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
谈基于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一、知识衔接策略:1. 教师要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和梳理,明确初中历史内容与高中历史内容之间的关联和衔接点。
2.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提前介绍一些高中历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要回顾和巩固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能力培养策略:1. 初中历史教学强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记忆,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解读和评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能力,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策略:1. 教师要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合理设置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查阅和分析,进行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剧本创作等,以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与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演练和实践,进行历史人物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等,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结合学科素养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知识衔接、能力培养和课程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应对策略
漳浦二中杨爱川
新课改以来,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一直备受一线教师及教研员的关注,甚至有的学科还成书专门讨论,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今年是本人从事高中起始年段新课程教学的第二次,对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问题颇有感触,通过认真的探讨及借鉴别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能较好地解决教材衔接问题。
利用这次教研的机会,把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上的一些做法及不成熟的看法呈现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熟悉初中历史知识,了解初高中课程的不同,找出衔接点,以便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缩短学生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时间。
(一)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和形式的不同
高中历史新课程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分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教材的呈现形式是模块加专题。
初中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
这种课标下的教材呈现形式实际上是通史加主题的形式。
课程标准的不同,决定了初、高中教材体例、教材内容、教材难易、教材繁简、教材资料选取以及教学形式的不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都强调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同时,强调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三)课程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初中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在主题形式的同时,初中历史还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线索性。
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历史内容的呈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
其中必修包括3大模块,主要涉及政治(9个专题)、经济(8个专题)、文化(8个专题);选修共6个模块,包括历史上重大的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减负,一般只选取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模块)。
这样,避免了初中和高中历史知识的简单重复,更有利于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要求不同
初中历史学习只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
高中历史学习则要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
二.根据学生学习成长规律,依据课程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施教。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跟之前相比,在学习上,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一)学习心理方面:学生变得爱学习和更自信了。
由于新课程历史教材内容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这种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历史学习的热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质疑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对历史学习不再只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拓展、延伸到课外。
他们学会了自己动手搜集各种历史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历史课程学习资源。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
课堂上,他们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和同伴一起探讨问题,交流彼此的看法。
学生们的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
学生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不少学生具有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三)
学习方式方面: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了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
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上也要体现出与时俱进,适时而变。
针对学生学习上的变化,教学上应做到:(一)明确目标,挖掘教材,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使教学更为形象和生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利用当地地方资源,培养学生动手习惯和探究能力;(三)改革师生互动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四)改变定性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应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并及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三.了解初高中考试形式及考查要求的不同,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寻求教学方法上的改变。
从前年开始,漳州市已把历史学科纳入中考且计入中考总分,此举大大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
不过,它所采用的是开卷考试,这种考查方式难免使学生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但也反映了考查要求提升到能力层次,这对高中历史教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中生所面临的考试包括高二年级的基础会考及高三年级的选拔考试—高考,面对不同的考查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应做必要的调整:
其一,在贯彻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分层次教学。
其二,重视材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唐纳德·汤普森学者认为:“教师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筛选和精简资料,对资料进行相当专业的评价,以便适用于学生,使他们能够对资料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提出他们的想法时有效地运用资料。
”不同的版本,相同的试卷,运用史料命制试题是最佳、也是最公平的选择。
其三,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倡导主动学习,要求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讲求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将在教学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积极改革历史学科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成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因此,学生应积极顺应这种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尽可能地利用包括图书馆、社区、互联网、历史文化遗存在内的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以培养自己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实现初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
本着全面性原则,对高一年全体新生进行教材衔接教学,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配套光碟“课程配套资料”,把其中的“历史长廊”(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按重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别设置了具体时间及相关图片)分两个阶段进行展示和讲解(期初,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然后由师生共同完成关于中国史知识的衔接任务;学习必修一第六个专题之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世界史知识的衔接任务。
),很自然地通过帮助学生回顾、整理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实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为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
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使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高中历史学习,但只要我们能主动积极去帮助他们实现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索及思维方式的改变,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信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