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一组有关环保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熊猫》、《鸟儿的家》。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地球资源的珍惜,也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对鸟类栖息地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环保的概念,但对环保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环保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环保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环保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地球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关注环境保护。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讨论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出课文的环保观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包括了两篇课文《麻雀》和《月光曲》,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动物故事,又有音乐故事,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适当的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复习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进行适当的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课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概览,初步感知本单元单元内容,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
3.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学时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读书方法,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学时课的兴趣。
难点: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1.首学单; 2.小组任务单;3.课件;4.小组问题清单学生:1.概览单元,完成首学单。
【教学流程】一、读篇章页,揭示主题(首学)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开启七单元的学习之旅,这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有什么不同呢,又会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呢?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单元篇章页。
你从这一页读到了哪些信息?生交流,师相机点拨评价。
揭示“家国情怀”并板书2.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才会学得更好,一起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读!(引导学生大声读)3.师小结: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原来这一页里不仅通过文字和图片为我们揭示了人文主题,还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蕴藏的学问可真多!(PPT显示: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二、整体概览知内容(首学)1.那这个单元还有哪些内容呢?赶快去翻一翻。
2. 生汇报,师出示ppt3.小结过渡:这些就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都被你们一一找出来了,不错哦。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将从这些内容(贴板书:知内容)中去充分感受什么是“家国情怀”,期不期待?三、扫清字词习方法(互学群学)(一)预学检测扫清字词1.先别着急,昨天我们进行了单元首学,老师来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拿出首学单,读一读你收录的字词并考一考你的同桌。
易读错:出塞长征惩罚崛起宁可延安易写错:严肃赞叹催促训斥左顾右盼○1易读错:刚刚,何老师巡视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大家容易读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成长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 5课时
单元测试 3课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一、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课件出示: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板书:盼望英雄追求和平)
师:对朝庭的失望
生6: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言表达、文本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主要讲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热爱祖国、为中华崛起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对本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华之崛起”的含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中华之崛起”的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周恩来这位伟人可能不是很熟悉,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2.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之崛起”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精神。
3.自主合作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周恩来生平事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周恩来这位伟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课文,引出本课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它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点、难点】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部分课文的标题,启发学生回忆文章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观潮》《梅兰芳蓄须》《普罗米修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几篇文章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大家应该还记得它们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吧。
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呢?预设1:《观潮》是我们这本书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我印象很深刻,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预设2:《梅兰芳蓄须》是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所以我对它的印象很深,课文讲述了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他蓄须明志,我感受到梅兰芳先生深深地爱国情怀。
预设3:《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勇敢盗取火种的故事。
教师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能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知,能够快速理解文章,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怎么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把握下列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吧。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总结填表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怎么样?小组讨论出怎样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呢?预设1:《观潮》我通过题目就能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事情,所以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要以观潮为主。
很多课文通过题目就大概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等。
预设2:在学习《普罗米修斯》时,我们是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进行总结概括,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3.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乡之苦。
2.找出共同点时,可引导学生从题材方面入手。
3.小组背诵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导书写,朗读延伸(用时:8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杰、亦、雄、项。
2.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6.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7.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8.引导学生交流获得的新感受。
9.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两首诗。
10.指导背诵古诗。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开火车读词语。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等词语。
1.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2)朗读诗句,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加强汉字书写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基础,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表达和阅读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能够写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作文。
4.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2.阅读理解: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
3.写作:如何文章结构,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汉字书写:如何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特别是是一些复杂的汉字。
五. 教学方法1.口语交际: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
2.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3.写作:通过例文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并进行反复练习。
4.汉字书写:通过临摹、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PPT或投影片。
3.练习题:针对本单元内容的练习题和写作题目。
4.参考资料:相关阅读材料和写作范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投影片,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
3.练习写作。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仿照例文的格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一封信。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顺口溜:称呼顶格写,后面用冒号。问候空两格,谦虚有礼貌。正文空两格,内容最重要。结尾另起段,祝福不可少。署名右下方,不要太潦草。日期写精确,标于右下角。
②内容方面:书信的目的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那么内容就应该是告知收信人自己的消息,询问收信人的相关情况,传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感情,所有自己想知道的或想让对方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信中。
3.再读范文,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书信的正确格式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它的正文部分才是我们的写作重点。那么书信的正文部分该怎么写呢?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吗?还是说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范文,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处理书信正文的。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这封信的正文部分有三段,第一段是回复收信人寄书的消息,第二段是告知自己搬进新的校园,最后一段是询问收信人过年是否回来。从内容上可以看出,第二段写得最为详细,这也是该信的重点内容。作者先讲述好消息是什么,再描述新校园设施齐全、先进,最后写大家的感受,内容具体,情感真挚。而每一段的内容都饱含着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体会到了小作者与叔叔之间浓厚的亲情。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书信范文,分组讨论。
思考:(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交代了什么内容?
(2)信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这封信是小杰写给自己的叔叔的,他告诉叔叔自己搬进了新校园,很开心,同时传达了家人对叔叔的问候。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包含了本单元的生字词、重点课文、语文园地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生字词、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好。
但部分学生在语文园地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熟练掌握语文园地的各项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2.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3.语文园地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问答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识记和复习。
2.准备课文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3.准备语文园地相关资料,用于学生实践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针对生字词,设计一些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生字词。
5.拓展(10分钟)利用语文园地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生字词掌握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语文园地的运用上还需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把握古诗的意象和主旨,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鉴赏和分析诗歌的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古人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诗词体会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识字与词语理解: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异乡”、“明月”、“客愁”等。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应能够初步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差异,进一步了解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诗歌朗诵技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朗诵节奏、语调、语速等技巧,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通过模仿示范、分角色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化知识积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或简短对话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讲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准确、语速适当。
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词汇和难句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整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通过讨论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古诗的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1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第一课时出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
课型:新授课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7单元教案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
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出示课件相关诗句)
课件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4)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两句诗: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们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教师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课件出示诗句)
1.再读古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从内容看,编者选取了从古至今、各个阶层的爱国之情和为国为民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使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初步感受到身为中国娃的责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学习了“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
上述两个单元的课文从头到尾都只讲了一件事,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相对容易,而本单元一篇课文中同时讲了几件事,学生要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再把每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的意思,在能力上有所升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续须》一课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平台”用对话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书信”,属于应用文方面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书信和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教材在此之前有关于写留言条等方面的练习,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从课文的写法与书信格式要求上看,本单元的习作和阅读训练要素好像没有关联。
但是,学生从单元课文中读到的爱国故事和感受到的爱国情怀,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信中交流的内容之一。
这种内容上的联系也是读写互促的一种方式,阅读为习作提供素材习作,促进文本阅读理解的内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
坚持才有故事
不屈才有灵魂
无论岁月如何蹂腻你
都不要忘了
生命的那束光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破釜沉舟
拼它个日出日落
背水一战
干它个无怨无悔
你还年轻
不能轻易认输
更不能纵身一跃
你还年轻
不懂得饥寒交迫
不懂得生活心酸
不知道什么叫做扁担把脊背压弯
不懂得什么叫做脚板把木屐磨穿
又怎么有资格去纵身一跳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你每天起床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盖着被子去做你没有做完的梦一个是掀开被子去做你没有完成的梦想你每天起床还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拿着手机去玩你没有玩完的游戏一个是拿着书本去走读没有读完的书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世上不爱的理由和借口有很多
忙、累、没感觉、不合适、为你好……而爱的表现只有一个:就想和你在一起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
常折射出另一个你自己
愿你能被岁月反复打磨
去掉铜锈
亮出一颗初心
在步履不停的路上
成为了一个你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