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中轴线申遗的看法

中轴线申遗的看法

中轴线申遗的看法中轴线是指中国北京市的一条东西向中心线,以天安门为中心,向东延伸至东直门外,向西延伸至西直门外。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轴线。

中轴线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如故宫、天坛、北海公园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申遗是指将某个地方或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过程。

中轴线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申遗是实现其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

申遗不仅能够增加中轴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保护,为中轴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申遗中轴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第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中轴线上的历史遗址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通过申遗中轴线,可以加强对这些历史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且通过旅游等形式,将其历史文化价值传播给更多的人。

第二,促进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它的申遗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

中轴线上的历史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第三,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轴线的申遗可以使得更多的国际游客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世界遗产共同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为世界各国的人民共同拥有和保护。

综上所述,申遗中轴线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中轴线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使中轴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并为中轴线的申遗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

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和传承中轴线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走进北京中轴线

走进北京中轴线

走进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北京中轴线概述 (2)二、北京中轴线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2)2.1 地理概述与北京城的布局 (4)2.1.1 地理特点与环境影响 (4)2.1.2 北京城的规划与布局 (6)2.2 文化与宗教的融合与碰撞 (7)2.2.1 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群 (8)2.2.2 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体现 (9)三、北京中轴线的主要建筑物 (10)3.1 天安门与长安街 (11)3.1.1 天安门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12)3.1.2 长安街的现代与文化交流 (14)3.2 天坛与祈年殿 (15)3.2.1 天坛的历史与建筑设计 (15)3.2.2 祈年殿的建筑美学与文化涵义 (17)3.3 紫禁城与故宫 (17)3.3.1 故宫的规模与建筑特点 (19)3.3.2 太和殿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20)四、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管理 (21)4.1 保护措施与现状评估 (23)4.1.1 中轴线保护的法律法规 (24)4.1.2 现存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25)4.2 管理策略与发展规划 (26)4.2.1 界面与区域划分管理 (28)4.2.2 协同发展与未来规划 (29)五、北京中轴线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前景 (30)5.1 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新中轴线 (31)5.1.1 现代丘比特溢现代风貌 (32)5.1.2 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结合 (33)5.2 全球视野下的中轴线与城市发展 (34)5.2.1 与其他中轴线城市的对比 (35)5.2.2 全球文化交流的前景与中轴线未来的责任与挑战 (37)一、北京中轴线概述北京中轴线,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地带,是一条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的历史名街。

它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之一。

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等,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繁荣与辉煌。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化内涵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化内涵1.城市中轴线的类型城市轴线体系的特征,其具有着不同等级、不同职能、不同形态的特征。

本节将从等级、职能、形态三⽅⾯对城市中轴线的类型进⾏详细分析。

1)中轴线的等级类型城市中轴线包含城市主体中轴线、城市局部中轴线和城市节点中轴线三⼤类型。

城市主体中轴线,⼜可以称为城市主轴,是架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主轴,贯穿城市主要区域。

主体中轴线是城市的重要发展轴线,也是串联城市重要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的主轴线。

例如北京城市南北中轴线,起始点为景⼭公园,⾃隋开始,便成为北京城市的中央轴线。

西安则是以钟楼为中⼼点的主体中轴线。

另外还有唐长安以朱雀⼤街为中轴的城市主体中轴线等。

城市局部中轴线,⼜可以称为城市次轴,是架构城市局部⽚区空间结构的主轴,具有特定的职能,常见与城市分区的中轴线。

如华盛顿中轴线,是典型的政治中轴线。

西安的各⼤遗址中轴线均为局部中轴线。

城市节点中轴线,⼜可以成为城市⽀轴,是城市中⼼区、城市公园、城市住区、⼤学校园、产业园等功能空间的中⼼轴线,其具有着明确的职能属性,以重要建筑为依托,驾驭着这些重要空间单元的中轴线。

在西安如兴庆宫公园中轴线,慈恩寺中轴线、青龙寺中轴线、兴善寺中轴线等。

2)中轴线的性质类型城市中轴线具有着多种性质类型,包括政治中轴线、经济中轴线、历史⽂化中轴线、功能中轴线、景观中轴线、交通中轴线等。

a.政治中轴线政治中轴线是⾏政权⼒⼲预下的中轴线,如北京传统中轴线、华盛顿中轴线、巴西利亚中轴线等。

政治中轴线⼀般出现在⼀个国家的⾸都,作为是政府体现统治权⼒和民族凝聚⼒的重要⼿段。

中国古都政治中轴线的规划,彰显了“皇权⾄尊”、“中庸和谐”、“奉天承运”的统治思想,是统治者维护统治服务的。

中国古代的中轴线,⼀直与神权、皇权和维护专制统治秩序有关。

如中轴线“敬天法祖”的宗教祭祀功能,“天⼈合⼀”的伦理与⽂化功能,“前朝后市”的政治经济功能。

⽽西⽅典型的政治中轴线则是体现⾏政体制的重要⼿段。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元代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

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

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

这个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明清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可以明显发现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桥(1934年拆除)、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1954年拆除)、万宁桥、鼓楼和钟楼。

从北往南依次为,钟楼、鼓楼、万宁桥、地安门、景山(寿皇殿、寿皇门、万春亭、绮望楼、景山门、北上门)、故宫(神武门、顺贞门、钦安殿、御花园、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正阳桥坊、天桥、永定门城楼和永定门箭楼。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三座门─西三座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故宫的建筑多数东西对称。

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

北京中轴线名词解释

北京中轴线名词解释

北京中轴线名词解释
北京中轴线是指横贯北京市中心的一条直线,连接了市区内的多个重要历史文
化景点和建筑物,形成了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

它是一条以故宫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轴线,横跨北海、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国家大剧院和西单等著名地标。

作为北京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中轴线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连接
了北京的北部和南部,也连接了东西两侧,将城市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和功能。

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和景点代表着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政治、文化和艺术成就,展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重要地位。

中轴线的南端是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包括了数百间殿宇和庭院。

故宫内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从故宫向南延伸,就是天安门广场,是中国人民政治活动的中心。

广场上庄严
肃穆地矗立着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人民群众纪念和庆祝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

中轴线北端的北海是一个古老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

北海
园内有湖泊、岛屿、古建筑和幽静的花园,是人们休闲散步和欣赏自然风景的好地方。

中轴线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建筑物,如中南海、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博物
馆等。

这些建筑物的存在丰富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景观,成为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之一。

北京中轴线作为一条成功的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不仅连接了北京市区的重要
景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底蕴。

它对于理解和欣赏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领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中轴线调研报告

城市中轴线调研报告

从新旧城市中轴线看广州的发展--广州市城市中轴线认知考察思考由于地理位置临近和平时生活的原因,我们小组的成员有不少的机会接触到广州城市中轴线,但对中轴线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周边的某些地标建筑,景观,没有过多的思考和了解。

所以我们小组决定选择城市中轴线的主题进行调研,并于11月17日在广州新中轴线进行实地考察,参考搜集到的资料,最后得出我们的调研成果。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概况和历史背景城市中轴线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被视为城市脊梁。

它是城市历史最深厚的积淀,赋予城市独特的人文内涵,它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支撑。

城市中轴线的规划是一项城市设计的系统工程。

它涵盖了诸多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并影响到城市总体轮廓及系统环境的框架关系。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自建城以来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城市发展的两千多年来,城市中心发展稳定,一直没有移动过,在城市这是较为独特的。

城市中轴线是历代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设计的产物,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标志,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变迁,乃至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品味。

广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至今形成了传统中轴线和新中轴线两条城市中轴线,承载着不同的城市发展故事,也承担着不同的城市功能。

传统中轴线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有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大楼、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人民公园、广州城市原点标志、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桥等。

传统中轴线的萌生可追溯到秦代番禺城建立之初(今越秀区),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旧城区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其周边地区存留着广州最丰富的古代及现代早期的历史文化陈迹,是广州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

传统中轴线上的节点大多具有深刻的政治及历史意味,是广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该轴线通过白云山脉、纪念性建筑与珠江水域的串联,建立了“山、城、水”一体的传统城市结构基本构架,形成张弛有序的空间结构,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绿化建设以及旧城改建纳为同一体系,体现了广州“历史、风景、街市、生活”的城市设计理念。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北京中轴线的定义与特点 (3)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 (4)2.1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 (5)2.2 现代对北京中轴线的认识与发展 (7)三、北京中轴线的构成要素 (8)3.1 地理位置与空间布局 (9)3.2 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10)3.3 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 (11)四、北京中轴线的城市影响 (12)4.1 城市形象与品牌塑造 (13)4.2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15)4.3 社会文化与旅游体验 (16)五、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 (16)5.1 保护规划与政策支持 (18)5.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8)5.3 传承与发展策略 (20)六、结论与展望 (21)6.1 研究成果总结 (2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中轴线作为北京古城的核心规划,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显著特色。

文章详细分析了中轴线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象征,揭示了中轴线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轴线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唤起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并探讨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它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北京中轴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现状评估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深层价值,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京中轴线,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线路,起始于元大都的丽正门,终止于明清两朝的钟鼓楼,全长约公里。

浅谈北京城中轴线

浅谈北京城中轴线

万 春亭 是 北京 城 中轴线 的 中心建 筑 。在 万 春 亭 以南 , 史 上北 京 城 中轴线 上 的建筑 依 次 有 : 历 景
山绮 望楼 、 山万 岁 门 、 景 北上 门 、 宫神 武 门、 贞 故 顺 门、 承光 门 、 钦安 殿 、 一 门 、 宁 门 、 宁 宫 、 泰 天 坤 坤 交
北 京 园林 /第 2 卷 , 7 总第 9 8期 / 0 1 21
景 山南 北建 筑 遥遥 呼应 .成 为 中 国古代 唯一 留存
的最 为经 典 的城 市规 划成果 。站 在景 山之巅 , 到 看
古 老 的城 池 和 辉煌 的建 筑 在 不 断 地 向天 边 延 展 ,
给 人 以无 限 的遐想 。
京城 中轴 线 所涵 盖 的历 史建 筑 、 家 园林 、 教 场 寺 为代 表 的 民族 大一 统 文化 、以 景 山为标 皇 宗 所 、文化 街 市 和人 文景 观 等是 构 成北 京 古都 文 化 城 风水 文 化 、以皇史 宸 和 中 国第 一历 史 档 的脊 梁 。北 京 城 中轴线 的建筑 景 观设 计 对 于北 京 核心 的皇 家 档案 文化 、 以京 师 图 书馆 为代
和 国家博 物馆 都 被排 斥 在北 京城 中轴线 “ 申遗 ” 的 涵 的文 化 真谛 。既包 括蕴 涵 于 每一 座 文物 范 围之外 , 京城 中轴线 “ 北 申遗 ” 没有任 何意义 。 文 化 ,也包 括 由北 京 城 中轴 线 所构 成 的北 将
22 北 京 Leabharlann 中轴 线 的 无 形 范 畴 .
殿 、 清宫、 乾 乾清 门 、 和殿 、 保 中和殿 、 和 殿 、 和 太 太 门、 内金水 桥 、 门、 门 、 午 端 天安 门 、 外金 水 桥 、 中华 门 、 阳门 、 阳 门箭 楼 、 阳门桥 、 牌楼 、 正 正 正 五 天桥 、 永定门、 永定 门箭楼 、 定 门桥等 。在 万春 亭 以北 , 永 历 史 上北 京 城 中轴线 上 的建筑 依 次有 :景 山 寿皇

北京中轴线的三重社会价值

北京中轴线的三重社会价值

北京中轴线的三重社会价值北京中轴线的三重社会价值北京中轴线是中国首都北京市的一条重要历史文化街道,是北京城市规划中的核心轴线,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中轴线一直是京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中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北京中轴线的三重社会价值。

首先,北京中轴线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帝王们为了显示皇权而修建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中的故宫、天安门、天坛等建筑群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和祭祀场所,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国家历史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中轴线的建筑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

其次,北京中轴线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中轴线的保存中,古建筑被保留下来,不仅让后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例如,保护中轴线的建筑群可以作为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用于展示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

此外,中轴线上的传统庙宇和社区,也是传承中国传统信仰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庆典、展览和演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北京中轴线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轴线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连接了政治、文化和商业的核心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中轴线上有许多著名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消费。

这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生活的机会。

同时,中轴线周边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中轴线的名胜古迹,给当地的旅游行业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此外,中轴线还是政务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政府机关和文化机构都设在周边区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和服务。

北京中轴线: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脊梁

北京中轴线: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脊梁

历史新史记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北京独有的神韵。

没有这神韵,北京与其他大城市也许没什么分别,而支撑起北京文化风貌的恰是中轴线。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达钟楼,全长7.8公里。

梁思成先生曾赞美说:“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中轴线的历史沿革在国家形成之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观念就已经存在。

城市的中轴线体现到城市规划中,目前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

到了周代,《周礼·考工记》则明确规定了都城的结构、建筑的内容和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但实际上,直到唐代以后,我国都城才出现了明显的南北中轴线。

北宋都城开封则将此理想的都城营造规划落为现实。

北京的中轴线起源于金中都城市中轴线,距今860多年。

金朝海陵王弑君篡位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将其改名为中都大兴府,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形成了一条南起金中都城丰宜门,北止通玄门的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宣阳门、应天门、大安殿、仁政殿等。

这种建筑规模和形式是金朝向宋朝仿效的结果,亦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文化的结果。

元朝军队攻入金中都后,将金朝的宫殿付之一炬,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因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至元四年(1267年),刘秉忠、也黑迭尔奉元世祖之命,开始在金中都城的东北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号称元大都。

这次都城的营建恪守《周礼·考工记》的规定,真正地将“左祖右社”的观念落实到了建设中。

在城东齐化门(今朝阳门)修建了太庙,在城西平则门(今阜成门)修建了社稷坛,凸显了中原文化“忠”和“孝”的观念。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将大都降格为了北北京中轴线: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脊梁│文庞博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城楼。

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

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

精彩摘录
书中还强调了中轴线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的骨架, 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建筑智慧,体现了中 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通过对中轴线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 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精彩摘录
《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一书为我们揭示了中轴线的深 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中轴线的文化精髓,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 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感受
书中还提到了中轴线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北京的城市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轴线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它是北京城市规划的灵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保护和传承中轴线文化, 对于维护北京的历史风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感受
总体来说,《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这本书是一本深入 挖掘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和内涵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中轴线和中华 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热爱中华文化、城市 发展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精彩摘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 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一书 中,作者深入挖掘了中轴线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中轴线的独特 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摘要
本书强调了北京中轴线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尽管时代变迁,但中轴线所承载的中华传 统文化精髓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本书认为,中轴线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思想对于现代城 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轴线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也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重要资源。 《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这本书通过对北京中轴线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展示 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对于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何嘉宁1.城市轴线案例研究北京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但北京的传统轴线与西方城市轴线不同,巨大尺度的轴线在空间上存在,但被紫禁城和景山隔断,南北难以穿越,除非从空中鸟瞰,否则不易为人所感知。

解放后,由于城墙和永定门等城门的拆除,北京轴线在前门以南和景山以北的轴线逐渐模糊,但故宫前的中段轴线由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并使原先封闭的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的新的空间特点。

与此同时,东西向的长安街逐渐成为北京城的又一主要轴线,首都重要机关和建筑沿此轴线布置,阅兵式等重要政治仪式亦沿长安街行进。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成功申奥后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以及即将动工的永定门复建工程将又一次强化北京原有南北轴线。

巴黎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渐扩大形成的。

公元888年,法兰西王国成立,以巴黎为首都。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经历了大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香榭丽舍大道构成的主轴线初步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奥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和绿地,许多新的轴线形成,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2024年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与文化魅力》范文

《2024年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与文化魅力》范文

《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与文化魅力》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中,北京中轴线是这座古都的灵魂,一条穿越历史长河的壮美秩序。

它不仅代表了北京城市规划的智慧,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探讨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与文化魅力。

二、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北京中轴线,起自永定门,贯穿南北,直达钟鼓楼,形成了一条笔直、壮观的视觉轴线。

其壮美秩序体现在城市规划的严谨性、建筑风格的统一性以及空间布局的和谐性上。

1. 城市规划的严谨性北京中轴线的规划严格遵循了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在保持南北中轴线的同时,东西两侧的建筑与景观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特点。

这种严谨的城市规划,使北京中轴线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壮美秩序。

2. 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风格多样,但都以传统建筑为主,如宫殿、庙宇、城墙等。

这些建筑在风格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无论是紫禁城的金碧辉煌,还是太庙的庄严肃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3. 空间布局的和谐性北京中轴线的空间布局讲究和谐统一。

在视觉上,中轴线上的建筑与景观呈现出一种连续性和层次感。

从南到北,空间逐渐开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空间布局的和谐性,使北京中轴线成为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三、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不仅具有壮美的秩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1. 历史文化的积淀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

从元朝的皇宫到明清的紫禁城,再到近现代的北京城,中轴线始终是城市的核心。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2. 传统文化的传承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民俗文化的展示北京中轴线还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介绍最美中轴线某一景观

介绍最美中轴线某一景观

介绍最美中轴线某一景观【引言】提到我国最美的中轴线景观,很多人会想到北京的长安街、南京的玄武湖、杭州的西湖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美丽的轴线,领略其中独特的韵味。

【最美中轴线景观简介】这条中轴线景观位于我国某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它始建于上世纪末,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这里融合了古今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景观特色】一、建筑风格中轴线景观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既有古老的宫殿、庙宇,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

这些建筑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古今交融,相得益彰。

二、绿化环境在这条中轴线上,绿化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卉繁多。

春天,樱花盛开;夏天,荷花争艳;秋天,菊花斗艳;冬天,腊梅飘香。

四季更替,美景如画。

三、人文底蕴中轴线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是其魅力所在。

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轴线景观的意义】一、城市规划的象征这条中轴线景观是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作,展现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

它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的象征。

二、文化传承的载体中轴线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后人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领略到文化的魅力。

三、民众休闲的好去处这条景观带不仅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名片,更是民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美景,享受休闲时光。

【最美中轴线景观的亮点】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轴线景观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城市发展的脉络。

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共存,相互辉映。

二、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中轴线景观人文底蕴深厚,同时又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三、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每逢佳节,中轴线景观会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灯会、庙会等。

这些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

【游客游玩建议】一、最佳游览时间中轴线景观四季皆宜游玩,但最佳游览时间为春季和秋季,此时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作者:李建平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涉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都城营建实践。

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遗存有两条城市中轴线,一条是金中都城市中轴线,虽然地面上无建筑遗存,却有800多年的历史;另一条是由元大都营建时确定的城市中轴线,历经明北京城向南拓展、清北京城进一步完善、民国北京城的城市改造、新中国天安门广场改造,成为有750多年历史的城市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作为今日北京城市的脊梁与灵魂,仍呈现活态的文化遗产状态,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揭示其文化内涵。

为此,本文从现存活态的北京中轴线与都城的关系、中轴线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特别是建筑名称和建筑匾额所提示的文化寓意入手,梳理其文化内涵,提出“中正和谐”这一文化现象,作为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的精髓。

[关键词]北京城;中轴线;中正和谐;文化内涵与精髓[中图分类号] 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20)04-0001-07一、北京有两条中轴线北京城有两条中轴线,一条在今广安门外滨河路,是金中都城市中轴线,距今有860多年,是北京地区第一次大规模营建都城——金中都留下的城市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南北走向,南起金中都城丰宜门,北止通玄门,主要建筑有丰宜门、龙津桥、宣阳门、应天门、大安殿、仁政殿、拱辰门、通玄门等。

这条中轴线因地上建筑都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勘探找到其遗迹,一般人们很少提及和了解它。

经过北京市文物局对金中都遗址的努力保护和2004年西城区人民政府大量投入修建金中都公园,现在人们能够在广安门滨河绿化带看到金中都宫城大安殿遗址以及白纸坊立交桥西鱼藻池遗址等。

其中大安殿遗址建有青铜纪念阙,鱼藻池遗址立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标识。

最重要的是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撰写了《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简介》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图说北京城市中轴线

图说北京城市中轴线

城市中轴线是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贯穿城市古今的重要文脉,作为古代都城规划和历史文化的结晶,侯仁之先生认为中轴线代表了北京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

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建中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并形成了“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北京城格局。

对于这样一条重要的城市轴线,其形象不仅出现在明清两代的宫廷绘画中,也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的基础以及无与伦比的魅力城市风貌。

清代帝王南巡图中的京师气象以元大都的兴建为契机,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肇始于元代,至明清臻于成熟,北京城的格局也在明清正式形成。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宫城内的景象并不为普通民众所见所知,民众能了解的仅有永定门至前门段以及钟鼓楼一带,也不包括皇家坛庙,表现较完整的京城图像多出现于由明清两朝宫廷画师所描绘的宫廷绘画尤其是记录帝王巡幸、庆典等的叙事性绘画中。

在描绘清代帝王出行的《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以下简称《南巡图》)中,以中轴线贯穿的城市整体形象尤为突出。

在康熙和乾隆朝完成的两幅清帝《南巡图》中,如果将整幅图比作一首恢宏壮阔、起伏跌宕的乐曲,那么“序幕”和“终曲”均为由中轴线奠定的壮丽北京城,《南巡图》中渐次展开的不同地理形貌、各式建筑、民俗百态都成为居于天下之中的京城的延伸和注脚,直至皇帝结束南巡回銮,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太和殿、金水桥、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正阳门(前门)、永定门■晏晨康熙回銮经过正阳门五牌楼〔源自《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局部(清)王翚〕档案文化50随着视野逐渐出现,京城中轴壮美秩序再一次展现。

为何在以南方为表现主题的帝王南巡图中要突出展现中轴引导的京城景象?这就要从清朝的“中央—地方、帝京—江南”的对应关系中寻找答案。

南方(江南)在清王朝的统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位置,它不仅在地理上与京师形成对峙,更关键的是作为一种正统的汉文化意象对来自关外的满族统治者构成隐含潜在威胁,因而必然成为被朝廷压制征服的对象,而帝王南巡正是君临南方、皇权一统的实际行动表达。

轴线

轴线

3.适度运用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有助于在一定的规 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地块的空间结构,体现建设的 意图。 4. 轴线的魅力和完美,主要体现在其轴向空间系统 与周边建筑规划建设在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 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滥用轴线规划手法是很危 险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后期难以普及实施就 是典型一例。在当今中国,一些城市发展建设中, 动辄数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开发动议, 在很多情况下都反映了决策者忽视城市发展规律、 追求短期政绩和终端纪念碑式的建设蓝图的意向, 其中以轴线方式来实现控制城市设计效果最为常见。 难怪一些学者惊呼,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 将在中国出现,这是值得警惕的。
(2)关系变异


关系变异指在设计中轴线系统的整体关系,如系统中的元素对应、系统 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设计对象的形式、空间乃至整体布局的变化,产生 活跃的、多层次的、新奇的设计形式。其中包括插入活跃元、轴线隐现。 插入活跃元:在严谨、工整的轴线方案中引入某种异质元素,如斜线、 曲线、突出的点等,打破过长毫无生气的直线、打破拘谨的格局,使原 方案中缺乏生气的部分变得生动。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强调城市空间 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采取环形加放射的城市道路格局,为许多中世纪 的欧洲城市增添了轴向延展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原有城市空 间的尺度。 轴线隐现:在一些设计中,轴线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保持明确,连续的 体系,它可以是时隐时现,也可以是轴线本身的残隐残现。轴线隐现就 类似于电影艺术手法中的蒙太奇,即剪接手法,以表达思维中的黑箱中 断。
从景观特征划分
1.实体轴线:轴线由建筑或建筑群构成,轴
线的形成是依靠建筑体量或建筑群间组合。 如北京故宫的中轴线。 2.硬质导向轴线:以广场或道路等人工要素 构成,并具有明显导向性的轴线。 3.软质导向轴线:以人工塑造的自然要素构 成,并具有明显导向性的轴线。以绿地和树 林作为介质。

北京中轴线空间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北京中轴线空间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城市景观,它跨越了城市的中心地带,串联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标志性建筑。

在中轴线上,保存了大量古代建筑和宫殿,是我国古代皇城建筑的代表之一。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对中轴线的空间设计和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展开探讨。

一、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北京中轴线作为北京城的主要文化景观轴线,其空间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文化传承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古代皇城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空间设计理念应当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尊重历史,保护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使中轴线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2. 城市景观塑造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应当突出其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线,成为国际知名的城市文化景观。

3. 人文环境营造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还应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此得到愉悦和启发,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设计原则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设计原则是在空间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实现空间设计理念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规范。

1. 尊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轴线的空间设计原则首先是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应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2. 注重环境景观的融合中轴线的空间设计原则还包括注重环境景观的融合。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使环境景观与中轴线的人文景观相融合,产生和谐的整体效果。

3. 保持城市风貌的一致性在中轴线的空间设计中,应当保持城市风貌的一致性。

中轴线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轴线,其整体风貌应当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一致,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

4. 体现文化氛围中轴线的空间设计还要体现文化氛围。

通过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设计,使中轴线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成为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看北京城之中轴线

看北京城之中轴线

中轴线北京城有一条了不起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城市整体布局的基准,也是见证老北京文明并展现新北京发展的脉络。

我认为中轴线的“中”字很有讲究,“中”在方位里指的是居于中心,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里,“中”这个字包含了很多的意义,儒家推崇“中庸”,古人讲究“中正”“中和”,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字表现的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代表了突出的核心的地位。

中轴线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了这个“中”字。

老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稍微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的布局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

中轴线纵贯全城,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

全长7.8千米。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开始于金代,到了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是依据儒家传统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建城原则建设的。

《周礼•考工记》篇中这样规定周代都城的形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也就是说,匠人规划和营建都城,都城的规模是九里见方的正方形,每面开有三个城门,城内南北和东西道路各有九条街道,每条街道的宽度为九轨(轨宽为8尺)。

城内帝王的祖庙(即太庙)在左边居东,社稷坛在右边居西,朝廷在前(即南部),商市即市场居后(即北部),王朝宫室居正中心。

就是我们说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有关中轴线的文章

有关中轴线的文章

有关中轴线的文章
中轴线是指北京市中心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也被称为“长安街”。

该道路全长7.8公里,是中国最著名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轴线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但真正成为北京的标志性景观是在清朝康熙年间。

当时的皇帝命令修建宽阔的大街,并沿途设置了众多的重要官衙、寺庙和陵墓,构成了中轴线的独特风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轴线也经历了数次的改造和扩建,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和旅游景点之一。

中轴线既是一条道路,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轴线上,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中国建筑,如故宫、天坛、钟鼓楼等,这些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美学理念。

此外,中轴线还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象征,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中轴线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规划的精髓,同时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轴线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1.城市中轴线的类型
城市轴线体系的特征,其具有着不同等级、不同职能、不同形态的特征。

本节将从等级、职能、形态三方面对城市中轴线的类型进行详细分析。

1)中轴线的等级类型
城市中轴线包含城市主体中轴线、城市局部中轴线和城市节点中轴线三大类型。

城市主体中轴线,又可以称为城市主轴,是架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主轴,贯穿城市主要区域。

主体中轴线是城市的重要发展轴线,也是串联城市重要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的主轴线。

例如北京城市南北中轴线,起始点为景山公园,自隋开始,便成为北京城市的中央轴线。

西安则是以钟楼为中心点的主体中轴线。

另外还有唐长安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的城市主体中轴线等。

城市局部中轴线,又可以称为城市次轴,是架构城市局部片区空间结构的主轴,具有特定的职能,常见与城市分区的中轴线。

如华盛顿中轴线,是典型的政治中轴线。

西安的各大遗址中轴线均为局部中轴线。

城市节点中轴线,又可以成为城市支轴,是城市中心区、城市公园、城市住区、大学校园、产业园等功能空间的中心轴线,其具有着明确的职能属性,以重要建筑为依托,驾驭着这些重要空间单元的中轴线。

在西安如兴庆宫公园中轴线,慈恩寺中轴线、青龙寺中轴线、兴善寺中轴线等。

2)中轴线的性质类型
城市中轴线具有着多种性质类型,包括政治中轴线、经济中轴线、历史文化中轴线、功能中轴线、景观中轴线、交通中轴线等。

a.政治中轴线
政治中轴线是行政权力干预下的中轴线,如北京传统中轴线、华盛顿中轴线、巴西利亚中轴线等。

政治中轴线一般出现在一个国家的首都,作为是政府体现统治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都政治中轴线的规划,彰显了“皇权至尊”、“中庸和谐”、“奉天承运”的统治思想,是统治者维护统治服务的。

中国古代的中轴线,一直与神权、皇权和维护专制统治秩序有关。

如中轴线“敬天法祖”
的宗教祭祀功能,“天人合一”的伦理与文化功能,“前朝后市”的政治经济功能。

而西方典型的政治中轴线则是体现行政体制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中轴线的政治功能集中体现在勾通天地、具有象征意义的众多建筑上——天坛、地坛、天桥、天阙、天市、钟楼、鼓楼等。

除了体现在封建礼制上,还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统治者通过晨钟暮鼓来管理人民的行为,以实现社会安定的政治目的。

西方中轴线的政治功能则集中体现在一些重要的行政建筑之上。

如朗方设计的华盛顿中轴线,体现了三权分立的行政体制。

他将三权分立中最重要的立法机构所在——国会大厦,放在国会山的高地上,作为东西轴线的东端,西端则为林肯纪念堂。

而南北短轴则由白宫和杰佛逊纪念亭组成,两条轴线的交点耸立着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市政府规定中心区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国会大厦的高度,强调了华盛顿纪念碑等中心建筑的地位。

b.经济中轴线
经济中轴线多分布着城市众多的商业空间。

中国古都中的“市”,自周礼“前朝后市”的思想至今已有三千年,如元大都的“钟楼市”,明北京的“棋盘街市”等。

唐长安的东西市虽未按前朝后市的思想布局,但其基于朱雀大街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也强化了中轴线的经济功能。

巴黎中轴线的香榭丽舍大街,则是世界有名的商业中心。

西安的两大商业中心——钟楼商圈和小寨商圈均位于西安城市主体中轴线上。

c.历史文化中轴线
历史文化中轴线多为城市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遗留下来的中轴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轴线的文化功能在历史上主要体现为祭祀文化、庙堂文化、市井文化。

而如今则体现在重要的遗产上,即对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旅游价值的再认识。

西安的各大遗址遗留的中轴线具有历史文化职能。

d.功能中轴线
功能中轴线是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城市中轴线。

功能中轴线往往不是单一的功能,其可能具有两种或以上的功能。

功能中轴线是城市中重要建筑和设施的汇聚地。

最为典型的是城市纪念轴线,其汇聚了城市重要的纪念建筑和公共建筑,是城市最重要的纪念性场所。

e.景观中轴线
景观中轴线汇聚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城市公共形象的突出体现。

其对城市景观体系起着支配作用,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走廊。

景观中轴线多设置与城市重点空间,如火车站前、城市公共中心等。

f.交通中轴线
交通中轴线是一个城市或一个片区交通的大动脉。

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走廊,其交通职能在城市或片区中起着主导地位,连接着城市多个组团和片区。

西安的主体中轴线则具有典型的交通职能,分布着以西安地铁二号线、未央路—南北大街—长安路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线路。

3)中轴线的形态类型
中轴线具有着多样的形态类型。

从虚实关系上讲,分为实中轴线和虚中轴线;从形态多样性上讲分为单一型中轴线和复合型中轴线。

a.实中轴线与虚中轴线
中轴线的虚实关系基本上可以从可否通行角度来讲。

虚中轴线是不可通行的,如北京的传统中轴线段落。

中轴线上分布着众多宫殿,游客的游览路线也是从宫殿周围绕行。

再如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中轴线,坐落着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等重要建筑。

而中轴线两端则为重要的交通路径。

实中轴线是可通行的,多以交通路径为依托,建筑和场地则沿路径而建。

虚中轴线多具有着通透视廊,强化视线上的通透性,多以标志性建筑为重要节点,其上分布着众多开敞空间,是市民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

西安历史上的阿房宫宫殿就有“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的说法,印证了阿房宫中轴线的规划依然注重视线的通透性。

西安中轴线以钟楼为核心标志物,南北交通大道上分布了若干标志性建筑,强调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对话。

西方的虚中轴线如巴黎中轴线,以凯旋门为中心,连接卢浮宫、星形广场、德方斯等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强调不同历史时期空间的对话。

典型的还有华盛顿中轴线。

b.单一型中轴线与复合型中轴线
城市中轴线的形态具有着多样性。

笔者总结为单一型中轴线和复合型中轴线两类。

单一型中轴线是基本的线形中轴线,多由一条直线构成,具有着单一的方向
性。

中国古代传统的中轴线多为单一型中轴线,而且是典型的直线单一型中轴线,这多由中国古代传统“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礼制思想影响。

而西方的则并非直线型单一中轴线,如巴黎中轴线,则有着转折空间。

复合型中轴线是由多条线形组成的中轴线,这些线形一般垂直交叉,具有多重方向性。

包括形态复合型中轴线与功能复合型中轴线。

典型的形态复合型中轴线为华盛顿中轴线,其由东西向长轴和南北向短轴构成。

复合型中轴线由于其职能属性、空间特征等均一致,因而不能理解为多条中轴线。

功能复合型中轴线多由多条不同功能的轴线复合形成的中轴线,多为广义层面的中轴线。

2.城市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1)“中”的解读
“中”字在《辞海》中意为:“(1)中间,当中;(2)内里;(3)中国的简称,如中医,中文。

(4)半,如中途;(5)不高不下,如中等;(6)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字之意主要表现在时空观上。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有“南上北下“、”天南地北”的认知。

故“下上通”代表着远古时期人们的时空认识而产生的哲学观念,是连接时空的永恒不变的子午线,即是承接天意的中轴线。

“中”字之意还表现在精神层面上。

“中”是连接时空永恒不变的轨道、天街、子午线,成为承接天意的中轴线,成为君权神授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中”字之意还表现在方位上。

即东南西北四方之中,来彰显其“中心”、“中央”、“中轴”、“中国”的作用,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2)中轴线的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
古代中轴线是人与天“对话”和承接天意的通道,并通过中轴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通过中轴线获取了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认为中轴线可以获取天意,因而将祭天的祭坛、祭祀上帝的明堂以及皇族的居所宫城规划在中轴线上。

“中”是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最密切相关的一个字。

在《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一书中写道:“古代人仿照天上星宿的位置,在中轴线上规划了“紫微宫”,引“龙津”以象“天汉”,做“周桥”以法“牵牛”,筑“土丘”以象“北斗”。

故将中轴线规划成北有“北斗”、中有“紫薇”、南有
“天汉”“牵牛”的“天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