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思、苦索、顿悟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备课讲稿
这句话什么意思?
一首词是要以有没有境界为 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自 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而 然出现有名的句子。五代、北宋 的词(风格、格调)独特的原因
就在这里。
何为境界?请从十则中找 出能阐释境界内涵的一则。
6.境非独谓景 物也,喜怒哀乐亦 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傅雷家书》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作于1908~1910年。 作者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
பைடு நூலகம்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 批评中。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 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 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这是一首怀人词。
凤栖梧 柳 永:
(蝶 恋 花)
青 玉 案 辛 弃 疾: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 树。更吹落,星如 雨。宝马雕车香满 路。凤箫声动,玉 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 金缕,笑语盈盈暗 香去。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元夕:元宵节的夜上称元夕或元 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华美的车马。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龙灯。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一、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 乡 。 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第一章:初境界——顿悟之境在生命的早期,我们刚刚觉醒,开始感知世界的存在。
这个阶段,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扩大,逐渐理解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的探索和成长,悟出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和真理。
1.1 自我认知与认知世界在初境界中,我们开始对自己进行认知。
我们深入思考自己是谁,我们有哪些特点和潜能。
同时,我们也开始认知世界,观察和思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我们学会了欣赏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宏伟和复杂。
1.2 情感与人际关系初境界中,我们对于情感和人际关系的认知也日益深入。
我们开始发展友谊和爱情关系,体验到了情感的美妙与复杂。
我们学会了理解他人,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并逐渐培养起了同理心和包容心。
1.3 理想和信念在初境界中,我们开始明确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我们学会了坚持和努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第二章:中境界——净化之境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和经历的积累,我们进入了人生的中境界。
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们渐渐摆脱了过去的迷茫和困惑,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净化。
2.1 感悟人生的矛盾和挫折在中境界中,我们开始意识到人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挫折。
我们明白了人生没有完美的答案,也体验过失败和失望的滋味。
但我们在这个阶段学会了接受困境和磨难,懂得忍耐和等待。
2.2 求索真理的光明与黑暗在中境界中,我们对于真理和道德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善恶和道义。
我们体验到了道德与利益的冲突,也感受到了真理的光明和黑暗。
我们坚守着内心的道德底线,并努力寻求真理的指引。
2.3 超越物质与追求精神升华在中境界中,我们开始超越对物质的追求,追寻心灵的升华。
我们对于美的追求更加纯粹和深入,欣赏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智慧。
中医故事(20)– 蝉蜕篇
中医故事(20)–蝉蜕篇蝉蜕篇蝉蜕的七大功用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艾一边吟着这咏蝉的诗,一边跟着爷爷在野外的森林里头拾蝉蜕。
蝉最后一次脱下来的衣服就叫做蝉蜕。
小艾边捡蝉蜕,边在想蝉蜕的各种功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退翳明目,息风止痉,止小儿夜啼。
这么多作用,如何从这小小的蝉壳子里头体现出来呢?老爷爷说,蝉潜伏在地底多年才钻出地面,脱下衣服,谓之蝉蜕。
这蝉蜕是甘寒的,你看放在手里一掂,轻如纸。
小艾便说,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这蝉是飞天的,它脱下的衣服又质轻,所以很明显应该是归肺经,走上焦肌表。
由于它是凉的,所以它是疏散肌表风热的药,风热感冒,可以用它。
老爷爷又说,这蝉蜕你看它是一个中空脱落之象,蝉白天声音极其嘹亮,它又是入肺经的,肺直接通气于咽喉,所以咽喉部如果有瘀浊挡道,影响到声音,使声音沙哑,甚至失音,就可以通过蝉蜕这个脱落之象,令咽喉部浊阴脱落下来,使咽喉恢复中空,声音恢复嘹亮。
小艾说,透疹止痒,为何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可以用蝉蜕,而且我发现爷爷喜欢用蝉蜕配合薄荷,治疗各类风热皮肤瘙痒?老爷爷笑了笑说,是啊,两个药物都善于疏散上焦风热,都质轻,上浮,都能开肺盖。
肺主皮毛,肺盖一开,皮毛的风热透出去,自然疹消痒止。
小艾又说,这个明白,但蝉蜕是归肺经,它又如何退翳明目?老爷爷说,蝉自始至终都以肝木为生,所以蝉蜕归肝经,它附于木体之上,又是一个脱落之象,而且质地轻飘,所以它善于走肝经,借着轻飘之性,直接上达于清窍眼目,然后利用这股脱落之象,把眼目中的浊阴翳障脱下来。
小艾又说,那息风止痉呢?老先生说,蝉蜕入肝,它偏于凉,能够凉肝。
凡肝经热盛,风动者,或者小儿惊风抽搐,可以用蝉蜕来息风止痉,凉肝退热。
小艾又说,蝉蜕止夜啼,小孩子晚上啼哭不安可以用,是何道理?老爷爷说,蝉白天鸣叫最为嘹亮,蝉蜕可以利咽开音,蝉晚上安伏一声不响,蝉蜕能够让娃子夜啼安静下来,此大自然造化之理也。
读书的三种境界
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第一境界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三境界---飞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似乎 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 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知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行
得
人生境界
五、课外拓展
共性: 怀人之作.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 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 欧诸公所不许也。
五 经 义 此 只 十 无 世 欠 之 再 变 一 年 死 辱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尽,“境 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成的。 但不论是客观的“景”,还是主观的“情”, 都是“观”——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情”, “景”这种特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 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王国维之死
他自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长期思想上 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世,挚友绝交, 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50 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悲剧色彩的 “谜案”。 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 人惋惜。
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用通 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地准确、鲜明、生动, 带有动态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 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 “把春天的景象‘全部呈现给了人的意识’”
青玉案 解析
《青玉案·元夕》赏析案《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衬托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为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跳出教育的盒子读后感
《跳出教育的盒子》读后感数学班:谭世碧我很有幸的是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建三江高级研修班在哈市的长周期全脱产的教师培训学习,特别是在理论研修阶段老师们给我们推荐了一些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在此翻看期间我就被其中的一本书名吸引,去读一本美国老师写的书。
跳出去思考问题,走出教育的藩篱,将原有禁锢的理论、方法富以全新的思索。
约翰逊老师将从教的经验倾囊相授,造就了一本成就超级棒教师的必备手册。
叹服于约翰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工作的那份干劲;惊叹于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细枝末节的教育细节都考虑到位;钦佩于约翰逊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放眼学生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发展。
在第二章《老师也要做作业》中到,期末约翰逊让学生从老师的角度去描述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给自己打分数,而且还要有充分的理由。
对学生的评价是我们教改中正在不断讨论修正的问题。
约翰逊老师的这一做法转换了自己的视角,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在学生的描述中包含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甚至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方面的内涵。
)老师能够全方位的去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
同时,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这何尝不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自尊心的一种有意尝试呢?约翰逊老师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即使是你最不喜欢的学生。
同时她也告诫学生每个人都应该自我尊重,自我承担。
这点特别值得学习和实践的。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先尊重学生,只有真正地平等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才会聆听你的教育,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陋习。
我也曾经遇到过学生不尊重老师的情况,我会把他叫到走廊里去谈话,但前提是我用尊重的态度跟他对话,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比较理想。
我觉得只有当教师的出发点是希望去改变、塑造或挽救学生时,学生们才会真心地接受你的教育,会尊重自己的老师。
在维持班级纪律这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中,首先也要做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为我们控制的是课堂而非学生,约翰逊老师是这样叙述的。
军用文书写作的“三重境界”
军用文书写作的“三重境界”晚清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摘引于宋代三位大词人的词作,后人用来形容求学治学“悬思--苦索--顿悟”的三重境界。
笔者认为,军队机关干部从事文书写作也可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面似”----善于模仿文章有法,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实际上,许多“老机关”在初写公文时,常常也是从模仿他人例文开始的。
在比着葫芦画瓢中渐渐达到“面似”。
善于模仿不只是简单的照抄照搬、拷贝粘贴,主要是通过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练习,逐步找到写作的窍门。
初始撰写时,要尽快达到“面似”,通常有四种方法:一是借用“填词法”。
有的机关常用文书,其格式和基本要索相对固定,只要填进所要表达的可变内容就行,主要是命令、通知、请示等文种。
如拟制会议通知,只要将何时、何地开什么会,哪些人参加、做什么准备,具体哪个机关、什么时间发出通知等填上相应的内容,就基本拟制好了。
二是巧用“搬家法”。
把单位过去材料中的一些特色做法搬过来使用,把近期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政策法规中的具体规定运用到所要起草的材料。
如“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政工条例》、《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等方面的内容,起草材料时完全可以搬用,不必煞费苦心另想一套。
三是善用“听录法”。
实际上就是文书起草者记录并整理相关会议主要内容的成文,整理会议纪要通常采取此方法。
它要求起草者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准确书写概括能力、扎实写作功底,还要领会党委首长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及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较好地反映党委首长基本思想意图。
四是套用“仿写法”。
“仿写法”重要环节就是对照范文寻找窍门。
机关在拟制常用公文时,可以把上级、同级或友邻单位的同类文书找出来,从框架、结构、层次的构思中去仿照,仔细看一看,看别人是按什么思想来组织材料的?其思想观点是怎样提出的?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怎样选材,如何叙述?因为这类文书的指导思想、体裁结构和表达方法都类似,只要对现有的材料按照新的要求,结合单位具体情况,突出单位工作特点和重点,重新调整组合使用即可行。
治学三境界与机要精神
治学三境界与机要保密精神覃小强机要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事关最高利益的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机要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机要保密就是保质量,保发展;就国家的某些特殊领域而言,机要保密工作仍然不失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新形势下的国家、企业、部门和单位机要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国家和企业、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安全,局面稳定,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
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机要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更加艰巨的新问题,新挑战,秘密的载体由纸介质为主扩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
这使得机要保密工作的要求更宽,科技含量要求更高,工作要求更严。
但是,与机要保密现实要求相反的情况却是:机要保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动向,新的状况。
王国维是近代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他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也。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其实,各级机要保密干部是这三种境界的真正推崇者和实践者,治学要如此,机要保密工作也要如此。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机要人员对事业和对学问的追求,应有登高望远的眼光,目极天涯的视野和望眼欲穿的执着。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课外文言文译文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
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
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
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女萝覆盖了小路。
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
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江天一传》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他)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启示: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
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
“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
王国维
王国维
平生经历
1、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 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 举。
2、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 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 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 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 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其间,著有 《人间词话》等名著。
4
3.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
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其时,在学术 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22年受 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 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 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4、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1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12
解析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 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 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 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 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 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 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 创者”。
“
19
作业
• 针对人生三大境界,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 收集人生三大境界的词,并背诵 • 阅读《人间词话》
20
21
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 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情,因阻于家人 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 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
人生三大境界诗句理解
人生三大境界诗句理解【篇一:人生三大境界诗句理解】第一句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一作《鹊踏枝》)第二句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第三局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人间词话》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之一。
而我看的版本是这个,以下答案基本均来自于这本书——。
另外,关于这三句话,我觉得写尽了人在学习,探索,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
其实本身这三种境界就是王国维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来的。
换句话说,这是王国维的境界。
后面我会详细说。
他最初用于文学或者艺术创作,并没有升华到人生上面。
但既然王国维可以提出这样的境界,并被广泛认同,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境界放到其他领域。
当然,前提是不要生搬硬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放在人生,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设定目标理想。
为了梦想而去拼搏。
最后不论梦生梦死,纵然无悔。
这便是境界。
说到境界,这里就有更多需要说的了。
在这里我简单的杂糅综合一下其他大家所言,因为一一引用太过繁杂,内容太多。
我就精炼一下语言好了,明确指出,以下的观点都是大家所言,我只是综述以下。
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都会说我该观点从何处得出。
也望知友指正。
你可以把a看成把眼光放的长远,立定目标。
而b则当做是一种不断去追求探索,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而c则是一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那种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成功。
但是呢,这种想法并非当时的词者,像晏殊也好,欧阳修也好,辛弃疾也好,初心肯定不是这样考虑的。
或者说,本身就是王国维凭借自己欣赏所创造出的一种最高享受。
这个观点在李广田先生的《谈文艺欣赏》中有论述过。
佛雏在《评王国维的“三境”说》中,说了这样的观点。
就文艺上来讲,“三境”说讲的是艺术家修养与创作的阶段性与艰苦性。
其中涉及到了思维形象的飞跃。
三种境界分别从最初的酝酿,中间反复的推敲,最后通过艺术实践达到一个圆满飞跃的创作过程。
宋代经济史
学习《宋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首先很感谢老师的期末考试可以以心得体会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
毕竟正襟危坐的写一篇学术性的论文对于本人来讲,还是件非常艰辛的任务,即使有老师质疑我们已经有三年的功底,但却仍是没有达到厚积薄发的理想状态。
学习《宋代经济史》,本人想套用王国维学习的三种境界来阐述对学习《宋代经济史》的新的和体会。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上课有听过老师讲解宋朝纸币的出现及其影响,毋庸置疑,影响是质的飞跃。
在感慨其先进的货币思想之时,也对交子产生的社会背景产生了兴趣。
在追究其起源的时候,翻阅的资料必定得有一定的说服力,虽然没秉着做大学问的心态,但执着追求一窥到底的明确目标还是确定的。
究其原因,钱荒是影响交子出现的重要原因。
“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铁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①有些史料证实交子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铁钱沉重,面值小,购买力低下,不便使用。
“蜀用铁钱,其大者以二十五斤为一千,其中者以十三斤为一千,行旅赍持不便,故当时之券会生于铁钱不便,缘轻重之推移,不可以挟持”。
②此外,还有脱脱的《宋史·食货志》,费著的《楮币谱》,曾巩的《隆平集》,章如愚的《山堂群书考索》等也是持此说法。
本人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符合宋朝的历史史实,都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的重要原因。
钱荒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货币危机现象。
钱荒需要加大社会供给量,而且不能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这就为交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宋朝经济比较发达,商品贸易活动频繁。
这就为货币的需求量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宋以前都用贵重的金属作为货币的等价交换,昂贵遭盗贼的觊觎,贵重不易携带,而且交通也不如今日的高速便捷,这种不方便给商品的贸易带来困难。
当商品贸易的繁荣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商业贸易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仿市遗迹荡然无存,外贸亦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趋势,北宋政府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秀洲、密州等地设置市舶司,宋初市舶收入总计达三十至五十万贯,占总税收的百分之二、三。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说一说“学”
张庆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北宋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北宋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三句情话,相思的佳句,王国维先生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语言新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重境界是说,做学问者,要执着的追求,要目标明确,要了解事物的概貌,登高望远是也。
第二重境界是说,要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在所不惜,此“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也。
第三重境界是说,经历多次磨砺,就逐渐成熟,最终达到豁然顿悟,明察秋毫之地步。
水到渠成是也。
对于强项实验学校的莘莘学子而言,“想学——能学——会学——学好”是应该弄明白的思想。
“想学”,即有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有兴趣,有动力,有欲望。
“能学”,即可以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学起来,有学习的成功的体验。
“会学”,即按照各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学科规律来学习。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好”,即学精,学懂。
由前面的三个阶段“想学——能学——会学”而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即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顿悟也。
就现阶段而言,“想学——能学”尤为重要,真心希望同学们学起来吧!。
《人间词话》
•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D ( 属“无我之境”的是: BC ( A B C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
无可奈何的伤感。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人, 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 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 (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 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 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 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 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 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 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 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 和探索的期望。
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 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 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 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 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 无悔。
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 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 神。这是第二阶段。“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治学三境界:悬思——苦索——顿悟”2.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
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
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第一境界: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王国维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论诗词创作三个境界
论诗词创作三个境界神一、神什么是神?就是主题,就是我们上学时学课文所说的中心思想。
你想要表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这个至关重要。
以诗词为例,神既诗的主旨。
也就是你写这首诗的目的。
神是内在的,其它都是外在的,为了表达中心情感所叙述的事件、运用的事例、所描写的景物,所做的铺垫,一切为了表达主旨情感服务,不能为其服务的,再美都要删去。
主旨确定了,然后就要确定体裁。
是写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怀人诗、咏物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或者是某一词牌。
体裁选的恰当可以使神升华。
如何使诗词有神,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透彻的,因为它涵盖了个人的基础知识、文学修养、人生阅历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认知程度。
但是,我想说的是,诗词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形式,它是一切文学的发端,一切纯文学中都有诗的特质。
人们评价好文章一般都会说他,写的传神。
也就是说你把你文章的主旨写的很透彻,让大家明白了你的神。
因此,我觉着好文章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你的文章能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不单单是把你的写作目的表现出来,更要把你思想的神韵通过文章传递给别人,这样才算是好文章。
有句话叫诗言志,还有一句话叫文品即人品。
人品不好你是写不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的。
我认为,写作的过程中也是自身修养进步和升华的过程。
立品、立德,然后才能立言。
品德既立,言必有神。
韵二、韵在古代,人们把不押韵的称为诗,把押韵的称为歌,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的定义涵盖了古风、律诗、词、曲、自由体等诸多文体。
诗歌是有韵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或者是自由体,都要押韵,也有人把押韵的文体称为韵文。
我深觉有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押韵是韵文最主要的特征,一般的韵文均要用韵。
诗而无韵,就失去音乐美。
不懂押韵,则无资格作古诗词。
有人曾经说《诗经》305篇,有7篇不用韵。
我对《诗经》研究较少不敢妄断,但我认为这七篇可能是由于古音和今音的差别而产生不押韵的现象。
王国维“三种之境界”课件
晏殊《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 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 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 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 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 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三种之境界”
王国维
•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三境也。
解读
第一种境界的词句,本意是书写词人在深秋 时节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惆怅,在这里却被用 来表明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向往。 第二种境界的词句,原意是抒发恋人的别后 相思之情,在这里则用来表明追求人生目标的艰 辛和执着。 第三种境界的词句,本意是些历经千辛万苦 之后突然相见的喜悦,在这里则表明历经艰辛、 实现人生目标后的惊喜。
解读
• 治学三境界: • 悬思 • 苦索 • 顿悟
解读
• 读书逐渐深入的过程 • 知之 • 好之 • 乐之
解读
•知 •行 •得
解读
• 理想 • 事业 • 爱情
解读
• 一段恋情的三个阶段 • 初期:热恋 • 中期:沉默期 • 后期:默契期
解读
•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
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 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青玉案元夕的点评赏析及名家点评
青玉案元夕的点评赏析及名家点评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
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思、苦索、顿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中描述着王国维当时的心境,王国维独在悲壮,执意不同流俗。
里面还有释迦牟尼问各大菩萨如何开悟,观世音的回答如何开悟,比王国维的三境界诠释更清晰。
我弱弱的想到了:1、题。
自己应该说做了大量的中考、调研、模拟卷的试题,从看题、做题、选题、组题、编题、到创题的努力中,感觉就是经历了这三境界,虽然目前主体还值处在第二境界的苦索中,但能感受到王国维的三重境界。
近期,由于要上网络课堂,在家不断的翻看和研究往年的期末卷和调研卷,再从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似乎明白了一些。
今天在办公室,我让一位年轻教师准备圆中的内容,结果她忘记去准备圆中的复习卷了,下午在办公室一直在找和备,问我怎么备。
我当时随口说了几句:圆中的内容其实很好备的呀,假如你是命题者,你肯定会出一些圆中常见的概念辨析,这类题目学生很容易出错;第二关于圆中计算的题目,无非就是垂径定理的使用和圆中角的计算;第三,点、线、圆的位置关系中,选择、填空以考两圆位置的相切居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从无锡中考往年的做法就是属于运动类的大题,压轴题,这个需要专题进行研究一课时;还有就是中等类型题目的大题,第一步去证明相切,第二步求线段长度,最多第三步去求阴影部分面积;至于圆锥(圆柱)等弧长、面积、侧面展开等计算,这属于简单的常规题。
当时一口气的把这个要求说了出来,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方向是否正确,还待验证。
纯属胡言。
2、课。
我马上想到了前期和浦叙德浦师交流过程中聊到的一类程序性的代数课型,用浦师的话来说:不光要教实,教活,更要明理。
当时对这句话不明白,刚好有好几次活动在一起学习,死缠烂打的缠住浦师进行不断的追问,终于弄明白了。
当我看到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头脑中就马上想到浦师对我说的实—活---明理,其实这个明理就是“顿悟”境界。
课堂一切都要回归本源,课堂里,一类教师在淡化通解通法,拼命讲解技巧,把题讲活,可以在学生面前显示教师魅力,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必须要学生知道每一步的来源,既明理,而明理的过程实质就是通过讲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属性,通过通解通法得以显性。
这样对于自己的课堂,特别是新课就很明确了,课堂必须返璞归真,在明理的基础上教实,技巧不足一谈。
记得在前几天,我把我自己备的网络课堂里面关于直线和抛物线的综合题共享给组内其它老师使用,直线和抛物线的这类题,其实只要套套模式,关键只要学生理解线(直线、曲线)上的点会用坐标表示就可以,和坐标轴不平行的线,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进行转化、或者通过相似就行。
我们一位同事在讲解抛物线里面求面积最大时,讲解了4种方法,利用分割、补,平行相切,转化到坐标轴及我课件上的通法,结果周练上出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没有几个学生做对,我就在思考这个原因,和学校一位老教师谈到这个问题,我就说:我们带学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必须先带他们走同一条路线,反复走几回,等学生熟悉了,适度渗透其它方法,或者学生自己去摸索还有其它捷径路可走,而这些必须建立在通解通法的基础上,不然学生还是迷路的多,带学生去陌生的地方,一下子给学生指出有很多路,绝大多数学生会迷茫,当然有聪明的孩子会优化道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差生队伍的庞大。
这就让我想起自己早期听一些大师的课,感觉他们的课很一般,有些完全可以玩技巧的方法却不讲解,课堂里多的是师生对话,课堂题量很小,感觉很一般。
现在回头去想想,是自己的幼稚,或许人必须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可以悟道。
如此想来,技巧不足道耶!玩技巧,在章节复习课
上应该可以玩一下,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新授课更多的应该是玩概念,即对概念进行多元呈现概念的表征,进行同质变式,而不应该进行深层变式,深层变式应该在复习课进行。
我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等明天问问我敬畏的朋友们。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我真是羡慕哪些在名校的同行们,他们可以有大师在指导、引领,而自己却只能自我领悟,四处挖井,还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确,经过悬思、苦索后,也只是草根顿悟,在别人眼里不值一谈的顿悟。
高楼何在?看不到天涯路,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却不能回首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