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合集下载

【精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精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经济学授课教师:xxx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姓名:xxxxxxx日期:xxxx年12月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特别重要。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

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调整对策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

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

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

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

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哪个阶段

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哪个阶段

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哪个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但总的来看任以比较传统的产业为主,存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较低、服务业比重低、产业总体水平不高的现象。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后半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一定技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在产业结构中为主体地位。

由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二产业在GDP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传统的农业却后继乏力,比重持续下降。

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对的距离,我国近几年第三产业比重在30%~40%这间徘徊。

但是存在都在相对的提升的趋势。

从整体主导产业来看工业化进程中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

轻工业从1992年的49.9%下降到2009的29.4%,而重工业由1992年的50.1%增加到2009年的70.6%。

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明显拉大,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显著。

综上所诉: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

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发展;正文:中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就是工业化的深入。

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伴随而来的经济效率的提升。

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转变,主要是工业部门的产值份额迅速提高,这是量的层面的变化;二是经济效率的提升,即所有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这是质的层面的变化。

只有量和质两个层面的同步推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如果用“产业结构高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这两个层面的变化,它应该既是各产业的份额和比例关系的一种度量,同时也是各产业的经济效率的衡量。

因此,产业结构高度的度量本质上必须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衡量。

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所占的份额较大,才能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提升的真实性。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一)以需求拉动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渐得到提升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多年来,按照国家统计局现在估算的数据,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以上,这一速度虽远低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率,但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属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的实际发展并没有数据上表现得这么明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虽然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有了更大的关注。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巨轮的驱动下,中国经济已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点之一,同时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

本文通过对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浅谈我国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一、何为第三产业(一)第三产业实质第三产业即是服务业,经济产业的结构分类之一。

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蘸偷刂士辈橐担?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大力发展推动第三产业首先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其次,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最后,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同时还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在过去的20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渐增加,但是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这一点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在2013年第一产业总之大概有50000亿元,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相比,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始终是最重要部门,第二产业的产值始终高于另外两个产业。

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工业化实现的,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依赖高储蓄、高投资,通过大力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经济连续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

但是,当前和今后原有发展动力机制遇到了严峻挑战,必须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源泉,这就是加快推进城镇化。

一、传统增长动力机制受到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32年获得年均9.9%的高速增长速度。

由此,中国gdp总量由1978年排位世界第10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人均gni已从低收入水平成功迈进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主要是依靠改革开放,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了战略性调整。

从供给角度看,调整工业化战略,利用传统产业部门劳动力无限供给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制造业快速增长,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从需求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出口导向型”和“投资导向型”特征,就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上升,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赖度不断攀高。

但是,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既有发展动力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劳动力供给优势正在减弱。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增长幅度在逐年下降,预计到2016年新增劳动力将为零。

另一方面,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升值,都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赢利空间在不断被压缩,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处于微利甚至零利润水平。

显然,在此情况下,继续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将越来越不具备竞争优势。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原有供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度调整,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去杠杆化,纷纷改变过去那种高负债的消费方式,政府在财政赤字压力下大幅度缩减公共支出,居民在高失业率压力下不断降低消费率,由此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下降,这给中国继续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

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

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 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流变30年——中国就业30年改革发展回顾

流变30年——中国就业30年改革发展回顾

号 文 中提 出 “ 劳动 者 自主择 业 、 场调 节就 业、 府 促进 就 市 政 业” 的新 时期就 业方针 , 明确 建立 市场 导向 的就 业机 制 。随 着 《 就业 促进 法》 《 动 合 同法 》的施 行 , 将 对市 场 导 劳 必
我国有

13
亿 多人



是世 界上 人
新机 制基 本形 成


就 业 渠道和 方式 日

和 劳 动 力最 多 的 国 家

努 力扩 大 就
莫荣 人 力 资源 和社 会 保 障 部 劳 动 科 学研 究 所 副 所 长

益 多 元 化 就 业 服 务体 系 不 断 完 善 促
进 就 业 的 法 律体 系 基 本 形 成
康 发展 的 同 时 , 过 实施 积 极 的就 业 通
政 策 , 我 国就 业 总 量 保 持 了持 续 稳 使 步 增长 。2 0 0 7年 , 国 全部 就 业 人 员 我 有 7 90万 人 , 1 7 69 比 9 8年 的 4 1 2万 05
程 中, 业 的工 资分 配 制 度 同 市场 接 企


满 足 劳 动者就 业 需 求是 我 国在较

长 时 期 内所 面 临 的 重 要 任 务
特别是

本刊策划

党的十 六大 以来 , 中央 、 党 国务 院更 加
关注 民生 , 就 业 工 作 摆在 经 济 社 会 将
发展 的突 出位 置, 经 济持 续 快 速 健 在
就业制度实现跨跃, 探索建立 城 乡统一人力资源市场
城 乡 就 业 , 进 农 村 促
自实 施 改 革开 放 政 策 以 来 , 国 我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
中国人均GDP变化 中国人均GDP变化 GDP
宏观经济学课堂展示
前言
•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是从 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封 闭型的经济转向跟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开 放。 • 随着农村与城市改革的成功,资本终于在 国内盘活了,市场终于被打开了。国民经 济开始了驶入了正常的轨道,国家一步一 步地富强起来,人民的腰包开始丰满起来 • 下面我们就用直观的数据和图标作为支撑 ,从GDP这个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某种 程度的分析。
1982年至1986年以来,中国人均 GDP一直在上升,1982年至1984 年人均GDP增长率也一直上升, 在1984年为繁荣状态,1984至 1986年人均GDP增长率下降,为 衰退时期。 由国际情形可知,1983年世界经 济开始复苏。1984年世界经济回 升达到高峰,虽然1985年世界经 济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 低于1984年。因此我国国际市场 的开拓一直在发展,但发展力度 在下降,具体也表现在1984年后 人均GDP增长率的下降。
2.1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原动 力。因此,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载体等指标都能突出 反映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表现为:
• 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 • 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化程度不高 • 经济载体方面,城市化程度不高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00%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 随着2009年中国GDP赶超日本, 成为世界排名第二,无疑吸引了 国内国际各界的目光;然而,在 如此大的总量之下,中国的人均 GDP却一直在世界100名左右徘 徊。“国富民穷”的现状一直是 老生常谈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 看看具体的数据和对这个现状的 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分析及GDP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分析及GDP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探究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以及第三产业对GDP的影响摘要: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影响第三产业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利用SPSS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对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显著性变量。

再通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这些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出每个影响因素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并对所得的模型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显著性;因子分析背景: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6月16日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确定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是:争取用十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或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发展我国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一、引言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

第三产业的总量及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的因素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组成。

中国科技服务业30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趋势

中国科技服务业30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趋势

中国科技服务业30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也不断得到深化,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经过30年的发展,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技术变革和技术融合的推动下,科技服务业内部不断滋生新的产业分支,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得到深化,行业本身得以壮大和充实,产业内部的活力也不断得到激发。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历程我国科技服务业几乎涵盖了我国科技工作的所有领域和全部过程。

科学研究主要是指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中既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而技术服务主要是指与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有关的、有助于科技知识的产生、传播及应用的活动。

(一)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定位长期以来,科技服务业与教育、文化等行业的部门在我国一直都属于公益性、事业性部门。

1992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下面称《决定》),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将现有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逐步向经营型转变。

这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科技领域的改革也得以推进。

《决定》还明确指出,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主要是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等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

1992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意见”,提出重点发展以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简称科技服务业)为主的新型服务行业,指出科技服务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也是从事富有创造性劳动的智力密集型行业。

要大力发展为决策的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服务的软科学研究,兴办科技咨询信息业、技术转让中介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积极支持并参与工程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以及法律、财务、经济等与科技进步相关领域的咨询业;通过提供科技情报、图书、档案、专利、数据收集与处理,以及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等方式,向全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面向企业、农村及广大消费者,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课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课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1985.4.5 中国建立第三产业统计 1992.6.1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2001年,国务院转发国家计委《“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四、 解放思想 加快发展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1.从旧的产品观、产业观和财富观中解放出来,提高对服务产品、服务产业和服务财富的认识。 树立新的价值观、产业观、财富观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Hale Waihona Puke 2.从工农业是“当家长子”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提高对第三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 在分析服务业演变历史、趋势和成因的基础上,把握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规律
14132
3416
382
33639
25040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呈现明显的升级趋势。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1991-2003中国第三产业四层次增加值比重(%)
年份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1991
48.4
32.3
9.3
9.2
1994
45.1
35.8
9.5
8.6
*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一、发展历程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
第三产业: 指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1935 A. G. Fisher:《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提出 1940 Colin Clark:《经济进步的条件》 推介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再转移到服务业 克拉克大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 50年代 西方普遍接受 苏联 东欧 中国长期抵制 批判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部门,包括商业、服务、金融、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

以下是我对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一、消费升级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升级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将推动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增长。

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32.4%增长到2019年的53.5%,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未来几年,服务业的发展将更加迅猛。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兴服务业也将崛起,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将给第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二、创新驱动下的服务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将加速推动中国第三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服务业的创新与升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服务业的运作方式和提供方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服务业将更加高效、便捷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如在线金融、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同时,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升级。

人工智能可以为服务业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替代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服务效率。

例如,智能客服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无人超市的兴起,都是服务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体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商贸、金融、信息技术、旅游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首先,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第二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远高于制造业和农业。

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其次,第三产业的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就业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吸纳到服务业中。

餐饮、零售、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第三点是第三产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用明显。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于各类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

旅游、娱乐、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服务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小微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面临着竞争压力较大的问题。

同时,服务业中的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规范管理。

此外,一些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需求,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力度。

例如,电商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冲击,需要转型升级达到更高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发展现状较为良好。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第三产业是指除了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其他产业部门,包括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

近年来,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已经超过了50%,持续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到了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

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服务领域,比如旅游、餐饮、教育等。

其次,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加。

相比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部门,第三产业更加依赖人力资源,对就业的需求更大。

据统计,中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服务业的就业机会相对更多。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业发展迅速。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服务业和消费升级更加便捷。

通过手机和电脑等终端设备,人们可以轻松地购物、预约、支付等,为第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比如电商、共享经济等。

然而,中国第三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但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尽管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一些服务领域的品质和效率并不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此外,一些传统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较慢,面临着竞争压力。

为了促进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和创新。

其次,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改善营商环境,打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最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世界发展背景是:18世纪,世界工业化从西欧国家起步,历经200多年,到20世纪70-80年代,当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五次经济长周期的前期,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成为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一支巨大的新生力量。

中国用30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世界工业化200多年产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

当前,世界工业化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五次长周期的成熟阶段。

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赶超世界工业化,时至今日,中国在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上已逼近世界工业化的前沿。

在中国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开始突出地呈现出来。

因此,当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必须从世界工业化的宽广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前进方向。

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路径经济史学家对世界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有两种较典型的分期法。

一种分期法是将18世纪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第一次产业(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开始的电气化和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称为第二次产业(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时期称为第三次产业革命。

另一种分期法是按照由技术革命决定的经济波动长周期的表现,将世界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

按照这种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1)实验室发明阶段,即一种新技术产生最初的原型,在小范围内被证明具有应用前途。

(2)技术和商业可行性的得到决定性证明阶段,即新技术被广泛地认识到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爆炸性的起飞和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新的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极大变化,并往往导致产生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4)持续高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技术系统被普遍使用,成为常识并主导了世界经济领先国家的技术体制;应用该技术的产业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5)增长减缓,利润率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技术系统趋向成熟并产生新技术的挑战,往往引发新的结构调整危机和社会冲突。

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30Observation 观察本刊记者/王希 刘铮 郭信峰 高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2013年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3年中国GDP 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7.7%。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2204亿元,增长8.3%。

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随着中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推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2013“年报”出炉,最大的亮点其实并不在于GDP 增速保持稳定,而是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

进,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速总体持续放缓,而第三产业节节加速,积累到2013年终于使得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

统计显示,第三产业的壮大发展,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最鲜明的特征。

1979年至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8%,高出同期GDP 增速1个百分点。

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第三产业企业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1.9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单位GDP就业更多、更稳定,消耗能源资源更少,同时也有利于国内消费的扩大与升级。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中国第三产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GDP 占比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012年年底出台的国内首部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0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0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08-12-11 22:07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

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目标

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目标

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目标中国未来30年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视力保护色:••••••2013-9-24在未来30年,我们需要考虑三方面:一是怎么让农村居民自由流动;二是怎样的政策可以让移民和城市居民融合;最后是让大家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养老金等可以随着人的移动而流动“城市化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与中国经济的许多结构性问题都息息相关。

”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陆铭说。

这也是把“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定为“公共利益论坛·改革对话”主题之一的原因。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唯一的支持媒体,全程参与了由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主办的系列活动。

这场以“中国城市化的未来”为题的对话,由陆铭教授主持,发言者是三位来自世界银行[微博]的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吴卓瑾(Chorching Goh),世界银行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哈南·雅各比(Hanan Jacoby),以及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徐立新。

陆铭:城市化的“四大鸿沟”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演讲之前,我将给大家总结四个关于城市化的特征事实,我把它们称为“四大鸿沟”。

讨论城市化问题之前,需要知道几个最基本的事实。

第一个鸿沟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鸿沟。

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已经超过90%,但以城市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只有50%左右。

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之间存在高达40%的差距。

这是大家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鸿沟,也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二个鸿沟是“人的城市化”和“地的城市化”之间的鸿沟。

地的城市化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的城市化速度。

城市面积的扩张要比快于城市人口的扩张。

第三个鸿沟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展经验。

我们希望我们的报告既可以记录中国的问题,也可以提供中国的发展经验,让世界其他国家和中国互相学习。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一个挑战是地的城市化。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本章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

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本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未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见图14.1)。

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h
9
提示
(1)第三产业的名义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
三产比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由服务价格较快上升引 起
服务价格随市场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使以现价计 算的三产比重比以计划经济时代服务价格计算的三 产比重提高
广州公交车票价 1978年:4-7-11-13分,现1元,增长24~8倍 理发价 1978年:广州最高档的北秀理发店:5角,现30元,增59倍 服务价格价格提高改变了服务供不应求状况:交通、通信、住宿、理发
一、发展历程
25.11.2020
25.11.2020
h
2
第三产业: 指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1935 A. G. Fisher:《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提出 1940 Colin Clark:《经济进步的条件》 推介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
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再转移到服务业 克拉克大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 50年代 西方普遍接受 苏联 东欧 中国长期抵制 批判
h
7
1978-2006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当年价)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第一产业比重 28.2 31.3 30.2 31.9 33.4 33.2 32.1 28.4 27.1 26.8 25.7 25.1 27.1 24.5 21.8 19.7 19.9 20 19.7 18.3 17.6 16.5 15.1 14.4 13.7 12.8 13.4 12.5 11.7 第二产业比重 47.9 47.1 48.2 46.1 44.8 44.4 43.1 42.9 43.7 43.6 43.8 42.8 41.3 41.8 43.5 46.6 46.6 47.2 47.5 47.5 46.2 45.8 45.9 45.2 44.8 46 46.2 47.5 48.9 第三产业比重 23.9 21.6 21.6 22 21.8 22.4 24.8 28.7 29.1 29.6 30.5 32.1 31.5 33.7 34.8 33.7 33.6 32.9 32.8 34.2 36.2 37.8 39 40.5 41.5 41.2 40.4 39.9 39.3
h
4
1985.4.5 中国建立第三产业统计 1992.6.1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
三产业的决定》 2001年,国务院转发国家计委《“十五”期间
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 意见》
h
5
二、发展特征
h
6
1.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价比重大幅 度提高,可比价比重升幅很小。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during 30 Years
李江帆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LI Jiangfan Professor & PhD China Center for Service Sector Research Sun Yat-sen University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h
8
1978-2006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可比价)
70
60
50
实际比重(%)
40
30
20
10
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第一产业比重 28.2 27.8 25.5 25.9 26.5 25.9 25.3 22.6 21.4 20 18.3 18.1 18.8 17.5 15.8 14.4 13.1 12.3 11.7 11 10.6 10.1 9.47 8.98 8.44 7.8 7.51 7.13 6.7 第二产业比重 47.9 48.2 50.9 49.3 47.7 47.4 47.1 48.8 49.3 50.1 51.3 51.2 50.9 52.6 55.1 57.3 59.4 60.6 61.5 61.9 62.3 62.4 62.8 62.8 63.1 64.1 64.5 64.9 65.6 第三产业比重 23.9 24 23.7 24.8 25.8 26.7 27.6 28.6 29.3 30 30.3 30.7 30.3 29.9 29.1 28.3 27.6 27.1 26.9 27.1 27.1 27.5 27.7 28.2 28.5 28.1研:第三门类 第三部门 1981年上半年 中国第三产业宣传高潮:解决 就业 天安门大碗茶
1981年下半年—84年上半年 打进冷宫 1984年 下半年 中央领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85年中共中央文件首次出现第三产业概念
1986年中国第五年计划首次出现“第三产业” 概念
服务产品需求坚挺支撑着其价格高位:旅游
经营垄断维持着服务高价
– 国际长途:1996中国28元,美0.7美元,2006纽约电话卡:400分钟3美 元
– 民航:1996 上海-哈佛:1100美元单程,美-香港 800美元双程
h
10
三产实际比重提升不大反映三产没发展,基本 靠价格涨出来的?
不。服务供给量即使按计划价格算也大幅度提 高(如理发、交通、住宿)
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 工业生产率提高较快,价格上升小甚至下降,
使第二产业实际比重高于其名义比重的幅度不 大。 服务产品的价格上升比实物产品快
h
11
(2)第三产业占GDP的实际比重增幅很小是在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第二产业更快增长”的 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