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溪风韵——时钧逸老师艺术之路

合集下载

中国花鸟画大师——侯钧

中国花鸟画大师——侯钧

侯钧,1983毕业于济宁师专艺术系,1988考取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国画院院委、临沂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临沂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淘艺宝签约艺术家。

历史参展1984.10丨作品《致富图》入选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与王亮先生合作)1986.02丨作品《同学》入选第一届山东省少数民族书画展1987.08丨作品《远去的足音》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1989.09丨作品《轻轻吹过耳畔的晨风》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1990.04丨作品《开蒙》入选中国现代绘画大赛获优秀奖1990.05丨作品《白马走过沼泽》参加山东省青年美术新作展1991.07丨作品《沂蒙脊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省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1992.05丨获1991年度沂蒙长青将艺术奖,同年当选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92.12丨在深圳博物馆举办山东三人画展,作品《兰亭论诗图》由深圳博物馆收藏1999.10丨作品《回归》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2007.06丨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并举办画展2009.03丨《中国书画报》专版推介候均作品2009.12丨在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1.08丨作品《生命》参加山东泰山文艺奖美术作品展览2011.09丨参加第九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画展2011.12丨在临沂展览馆举办(牧童短笛)个人画展,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12.05丨在山东省美术馆参加盛世百花----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七周年全国知名画家邀请展2012.07丨参加淮海经济协作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作品展2012.09丨参加第十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国际美术作品邀请展之北京汉方美术馆馆聘画家三人展2012.09丨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山东画院主办的齐鲁画派晋京展2012.09丨调入临沂市文化学艺术界联合会任专职副主席2012.11丨参加北京汉方美术馆全国名家作品提名展2012.12丨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大爱·感动中国—当代中国画名家救助贫困儿童作品展暨拍卖会2013.01丨应邀参加中央典时代书画频道与国家画院主办的(大美之春)全国书画艺术界新春团拜会2013.04丨在临沂市文化中心举办(艺道归一)临沂籍2011年度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五画家作品联展2013.09丨赴山东邹平参加《齐鲁翰墨情美丽中国梦》山东省国画名家提名展2013.09丨赴江苏徐州市参加《美丽徐州》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3.10丨赴北京参加《琅琊风骨》沂蒙书画名家作品晋京展2013.11丨赴山东青州市举办《沂蒙五家》走进青州画展2014.02丨赴山东泰安市参加《美丽山东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4.04丨在王羲之故居举办《沂蒙五家》画展2014.04丨参加山东美术双年展2014.09丨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大展》复评及展览工作2015.05丨在中信银行举办《香榭花卉候钧中国画展》2015.09丨在文心阁举办吉祥金秋候钧中国画新作展2015.10丨赴莱芜参加第八届山东大众艺术节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2015.10丨参加临沂第三届中国书画博览会2015.11丨参加香港云峰画苑主办的云峰画苑全国名家精品展2016.01丨赴日照市参加文心翰墨---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暨迎新春二零一六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6.01丨赴潍坊青州市参加水墨延神----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6.03丨参加一元复始-----临沂书画名家十一人春季邀请展2016.04丨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沂蒙墨香)临沂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式,作品《沂蒙山区好地方好地方》参加展览2016.05丨赴海南省海口市参加(海口、南昌、临沂三市书画作品联展),作品《兰亭漫步》参展2016.05丨中国画籍总部为四十件作品入籍认证2016.07丨赴东营参加二零一六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6.07丨参加山东美术名家走进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活动,作品《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雪不知寒》由山东省委党校收藏2016.08丨赴潍坊青州市参加全国三十一省市及山东省十七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展2016.08丨参加第十四届书圣文化节《好姿魅情,中国画名家青花雅集》创作活动2016.09丨赴东营出席《第三届东营艺术博览会》,六件花鸟画作品参展2016.10丨参加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走进临沂中国画名家青花雅集创作活动2016.10丨参加湖南省长沙市《全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2016.11丨赴河南省开封市参加全国九城市政协委员书画作品交流展2016.11丨赴潍坊青州市参加山东国画院成立暨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当选为山东国画院院委2017.01丨临沂市博物馆参加《中国梦,沂蒙行》全国优秀艺术家学术邀请展艺术风格与成就侯钧主张师古人、师造化、求学术,于人物画创作中融入了山水和花鸟画的笔墨元素,拓展了人物画的审美意境和品味,作品风格俊逸典雅,意境隽永,笔墨朴拙厚重,即彰显出传统笔墨的玄妙,又表达出时代的构成观念,法度严谨,静中求进,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形成了自己沉稳稚拙、浑厚自然的艺术特色。

逸气烟霞飞——冉令江书法品赏

逸气烟霞飞——冉令江书法品赏

逸气烟霞飞曾强新锐书法理论家冉令江出新著了!他寄给我盈逸着墨香的《从汉简到唐楷:中古时期书迹研究》的同时,还寄来一册书法集《冉令江书法艺术》和一联他的章草书法作品。

我一口气读罢沉甸甸的大著后,又开始仔细观赏他的书法作品。

看着看着,就想起2017年我们一起在沈阳参加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培训时他文质彬彬的青年学者模样;就恍惚感受到司马光《月下小饮》“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的雅致闲适;也就渐渐感觉到他虽然潜心于书法研究,“高情物累遣”,但是依然在书画中“逸气烟霞飞”(李峤诗句)的彬彬文质魅力……一在我印象中,冉令江一直搞书法理论,有着扎实的书法理论基础。

他本科学的是书画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研究书法理论,特别是奇峰迭出的中国书法史,后又攻读艺术学博士。

他多次主持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书法研究课题,学术论文屡次斩获大奖,并编著专著6部,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书法艺术不断得到重视,加之西方美学的浸润,书法技法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突破。

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据此认为,当代书法尚“技”。

其实,书法技法研究古已有之,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研究书写技法的。

但客观地说,古代的书法技法研究还是比较笼统、抽象的,可操作性较差。

冉令江最新出版的《从汉简到唐楷:中古时期书迹研究》中,最突出的一个理宋·曾公亮诗《宿甘露寺僧舍》 冉令江/作——冉令江书法品赏论观点是:笔法的改变引领着书法的改变。

他认为,唐代以前,基本是横向的“摆动用笔”,极其复杂;唐代开始,纵向“提按”用笔成为主导,确立了“盛唐气象”的楷书巅峰。

这种观点无疑是当代书法理论家的主流认识,也是当代书法技法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冉令江还写过一篇《“法”“道”之辨——书法文化谈》的文章。

这篇文章虽然比较短,但影响很大。

他在文章中指出,书法的核心是“道”,而非“法”的技术表象。

“书家的书写,是书家气质、人格和综合修养等的一种无法掩饰的外在、真实表现,也是书家对书法之‘道’、自然之‘道’、为人之‘道’的自然流露。

精雕细琢成大器

精雕细琢成大器

精雕細琢成大器----记扬州工艺美术大师时鹏成在古城扬州盐阜东路有一个工艺美术研究所,一走近大门,你就会看到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亲手书写的“逸雅轩”巨型匾额。

“逸雅轩”主人时鹏成,艺名玄清,号广陵逸人。

他从事根雕艺术创作近二十年,现已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扬州市赫赫有名的根雕大师。

日前,记者在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与时鹏成先生对坐在逸雅轩二楼临街的窗前,边品茗边交谈,听时鹏成先生讲述他跌宕多舛的从艺之旅。

人到中年的时鹏成出生在高邮市界首镇,从临泽中学毕业后,考取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设计专业。

正当亲朋好友向他道喜之时,时鹏成却并不十分高兴,反而陷入苦恼。

原来时鹏成从小就有艺术天赋,他喜欢画画,写美术字,并且聪颖好学,勤于动手,经常做些小工艺品。

然而,从事教师工作的父亲时金珠思想观念却十分守旧,他认为时鹏成的这些小绘画小制作都是雕虫小技,将来不足以立身,并一再叮嘱儿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而扼制了他的追求艺术的兴趣爱好。

1992年时鹏成高中毕业时,父亲只允许报考理工科。

时鹏成说,他也曾想偷偷地瞒着父亲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但一直很孝顺的他选择了顺从父亲心意。

因为他是家中长子,对家庭有一份责任担当。

但时鹏成在报考理工科专业时还是动了番脑筋的,他选择了机械设计专业,其实就是为今后从事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时鹏成在大学求学期间可谓是“身在理科,心系艺术”。

大学4年,他经常发表一些文学、美术及摄影作品,还成功地为多家企事业单位做过形象标志设计。

说起自己真正开始根雕艺术创作,时鹏成心中还有些隐隐作痛。

他说,那是他父亲去世后,才从父亲传统观念的桎梏中走出来。

他毅然辞去苏州国营企业的工作,专门从事孩提时代就魂牵梦绕的艺术创作。

从理工科转行出来的时鹏成,给自己的艺术定位就是进行根雕艺术创作。

他远赴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云南、贵州,跑进深山老林,寻找古香樟、阴沉木、朴树、紫薇等根材。

时鹏成说,在一些地区看到当地人将那些千姿百态的上好根料当柴火烧,心中十分不忍。

给竹子另一种风采

给竹子另一种风采

202005/VACATIONTOUR 张建平给竹子另一种风采徽州非遗之美/HUI ZHOUFEIYIZHIMEI认识俞日华老人后,我才意识到,有些传统手工艺虽然珍贵,但当我们意识到需要有人去传承时,它却已经再也无法传下去了。

14岁入门学徒,36岁削竹为丝,70岁的时候俞老却似乎只能等着这门手艺“绝于徽州”。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往往牵扯很多旁的技艺,竹编亦是。

俞老刚入匠门没多久,就开始为将来打算:为了能制作出满意的竹编,工作之余俞老会主动帮“漆匠”师傅打下手、学习漆艺。

篾匠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是个陌生的词语。

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与普及,篾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

现今除了些许对传统工艺有兴趣的人依旧关注精工篾制品外。

大多数人即使接触篾制品,也只是将其当做“塑料袋”使用。

但在三十多年前,由于国家的扶持、市场的需求,篾匠其实是一份“吃香喝辣的职业”,对于多数普通家庭而言,成为篾匠是“过上好日子”的选择之一。

第一次见俞老,聊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为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屯溪创建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时,俞老从卧室拿出了一份工资表给我。

用俞老的话说,虽然竹编很辛苦,但是当时想学竹编的年轻人却很多,因为大伙都知道,只要潜心努力就可以拿一份丰厚的薪水。

721987年俞老的工资单上,除去基础工资、奖金外,如果勤而好学,愿意向“漆匠”、“木匠”等师傅讨教,并且脑子够“灵光”,还能拿到额外收入。

俞老很自豪地说道,1981年他还未正式进入“研究所”时(车间工),自主设计的“公鸡冠、母鸡冠”套件就为自己带来了1000元的额外收入。

而当时屯溪老街的临街小铺租金每月约为1000元,现今临街小铺租金已涨至万元每月。

俞老的工资单最吸引我的是“甘而可”这个名字。

当年同为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职工,评价、工资待遇均不及俞老的甘而可先生,如今已成为中国漆器行业的大师级人物,甘老师的“漆器工艺品”单件价位业已逾数十万元,并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而俞老却依旧在一栋不起眼的民房中静静地做着竹编。

林风眠风景油画作品欣赏

林风眠风景油画作品欣赏

林风眠风景油画作品欣赏展开全文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

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高等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

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理事。

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

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山村秋色镜片连框设色纸本欣赏林风眠的作品,犹如享受音乐,不论其对线条的处理还是色彩的运用,皆让你感到那难以言明的韵律和淡淡的诗思之境。

从用笔方面来说,林风眠是近现代对传统笔墨贡献最大者。

他打破了将笔墨与“书法用笔”禁锢的锁链。

在他看来,那种违背物象本体,而徒然以抽象之观念,适合于书法的趣味的线条并不是用笔的唯一。

所以,从此图可以看出,林风眠对丛树以及山峦的描绘,一反传统,而以不同的匹配这些复杂自然形象的“林家笔墨”,给予出色的再现。

正是基于如此笔墨理念,林风眠超越了古人,而其绘画的精神又和传统一脉相承。

若此图常见之景,既得传统绘画审美情趣,又与当代赏者共鸣,而在古往今来的诸多画家中,至此境者寥寥无几。

枫林林风眠《枫林》一类风景的原初记忆,主要得之于1953年秋天苏州天平山之行。

天平山的枫林、松柏、池塘、小路和逆光的山体,给林风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识庐山真面目——谈解俊逸的写真艺术

也识庐山真面目——谈解俊逸的写真艺术

48画家解俊逸解俊逸,1996年生,安徽人,自由美术工作者。

也识庐山真面目——谈解俊逸的写真艺术在中国画的诸多领域中,人物画曾获得过长足的发展与繁荣,也诞生过一批令人顶礼的名作。

然而,在人物画的范畴里,“写真”这一门类虽然于明清两代热闹非凡,受到过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市民阶层的追捧,但清末以来,日益凋敝,成了中国画中的“冷门”。

真庐解俊逸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位在这“冷门”中坚持坐“冷板凳”的人。

因为一种奇妙的缘分,我于壬寅年初与真庐兄相识。

自那开始,我俩常常讨论作画的一些事宜,几次下来,我才知道他原来只潜心于“写真”并颇有一番自己的心得。

虽然因地域的隔绝,现实会面不易,但凭着一份“气味相投”,承他青目,于是他每有画成,常常示我,时间一长,我也就对他的艺术门径略知一二了。

粗粗想来,大约有这样几点。

首先,他接续了曾波臣以后凋敝的“墨骨”画风血脉。

我们知道,肖像画在两宋时期主要是依靠线条来表现形象,而曾波臣开创的“墨骨”画法,则在于用墨“助笔意之不能到耳”,他用皴擦及层层晕染的方法,丰富了一直以来较为单一的勾染技法。

波臣之后,追随者众,于是“波臣派”对后世画风产生了极大影响。

然而,入清以后,因为对西洋画法的过分吸收和整体审美水平的下降,“墨骨”画法日渐衰落,到民国以后几乎不存。

真庐兄初探写真时,受现代工笔的影响,融合了西方画法,也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但以传统审美来看,唯独缺少了中国画里最重要的气质。

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真庐兄开始做出改变,从曾波臣入手,潜心研究“墨骨”画法,再由此临摹经典宋明写真,于是画风为之一变,神韵自来,气息妙达。

对比他在宗法波臣前后的两幅写真,一幅是为友所作大影,一幅是自写小像。

前者身著明人衣冠,端坐于椅,衣纹和面部上色结合了西方的透视画法,运用冷暖对比来烘托体积感,显得过分饱满,整体看来,气息不贯通,虽可观然无古意;而后者微微侧立,右手置于身后,左手执铁如意,衣着用淡青色,面部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再用墨晕染出五官,最后用粉、用色层层旋起,显得双目炯炯有神,整体清秀,色彩柔和,气韵◆曹毕冉( 安徽 池州 )完足。

湿笔淡墨 飘逸俊美 画家林时熊作品解读

湿笔淡墨 飘逸俊美 画家林时熊作品解读

林时熊,字平凡,福建南安官桥镇人,1933年生于新加坡。

林时熊生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从小酷爱绘画,早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建筑艺术专业,后又考入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究生,先后拜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陈半丁、于非闇等为师。

潜心学习国画技法,不拘一格,遂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章法布局严谨,笔墨浑厚隽秀,构图新颖别致,色彩清新夺目,趣味浓郁。

线条轻快生动,自然流畅,浓、淡、干、湿、焦,运用自如,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无所不能,被业界称为画坛“怪杰”。

林时熊为人朴实谦逊,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光明磊落,从不以画示人,得到众多名家的好评。

林时熊把“满招损,谦受益”作为座佑铭,月号 总第41期林时熊的山水画也独树一帜。

他的山水画既得传统精华之要领,又具有个人独特风格,其特点在于大器、厚重、激情澎湃。

他的山水画气势磅礴,充满张力。

画面整体构图饱满,仿佛倾诉了他对千山万水的正气之歌。

无论是大山一隅,还是丛林一片,或是群山万岭都有各自的构图方式,使读者观画,总有立于山前的感觉,这就构成了他的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黄山曙光》、《夕阳已过万里山》、《漓江晚霞》等。

林时熊用画面语言充分体现整个画的“厚重”特征。

在他的山水画中,山即是树,树即是山;岩即是叶,叶即是岩;枝即是水,水即是枝。

给人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从浓淡相间的墨迹中,使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可以说他的画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了他热爱生活,讴歌生活的情操。

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如《雨过初晴虾正忙》中那一绺绺浸润着雨水的荷叶,自上而下疏疏密密地垂挂着,透过荷叶可见几朵小荷,小荷花被风吹倒后见到阳光,生机勃勃,含苞待放,几只小虾正嬉游觅食,整个画面诗意盎然。

难怪国画大师白石先生看后大加赞赏:“小林学弟,你是南虾,我是北虾。

”语意心长,情真意切。

由此观之,他画的艺术表现力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林时熊性格淳朴率真,为人朴实正直,我们从其画竹作品中就能体会到。

吴谦一位90后艺术新代际的维度抉择

吴谦一位90后艺术新代际的维度抉择

020吴谦:一位“90后”艺术新代际的维度抉择“水墨心境—吴谦作品展”是吴谦自2017年底回国后,走出家乡厦门至外地举办的第一次个展。

他选择的是上海。

此地既是中国抽象艺术之都,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和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战场之一。

策展人李晓峰在前言中写道:如果说厦门展是吴谦对家乡故里的一次深情汇报,这次的上海展就是他与前辈同道们的一次真挚交流。

这次的交流,充满诚意和匠心。

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二号厅,由艺界前辈、海派泰斗陈佩秋先生亲笔题写的展名“水墨心境”四字悬挂于入口处,醒目且点题。

吴谦近年创作的四十余件“墨系列”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如侠者恣意挥舞的剑气般纵横游走,若干充满哲思的话语点缀期间,踱步缓视,可观可思可游,磨剑成锋,破势如虹。

“水墨心境—吴谦作品展”展览现场相较之前,此次展览整体气势与韵律愈加浑厚灵动。

如既有长6.8米、宽2.2米的四拼作品《2020-24》独占墙面,气势憾人,尤是细看,斑驳细节深入骨髓;亦有旁边醒心慰藉的文本发馈:这不是平面的绘画,这是无尽的深渊。

观者闲步抑扬顿挫的黑白世界时,常会被吸引停足细品。

“我的画作很抽象,但我的情感很真实。

其实,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思考锤炼许久的结果,它们简明扼要又有力量,是我对艺术最深刻的理解和对自己创作的认识,希望跟每一位观者分享。

”故其言:“我的画作是平面的交响乐和静止的现代舞,你不要去看懂它,要去感受它。

”吴谦的笔下,澹泊的黑白东西遇合,层层叠加的综合材料,甚具禅意的象征性与悲剧精神默默溢出,如禅庄墨游,天人相融。

艺术,于他是信仰般的存在,每件作品的完成都是一场修行。

他视作画为日课,虽无具体场景,却承载着每时每刻的心路历程。

所以,他极少给画作命名,而多取创作年份加序号,如“2019-5”,即2019年完成的第5件作品,“看到它,我就能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状态,我把成长锤炼在画中,画的就是我自己的心路历程。

”艺术家吴谦与策展人李晓峰在展览现场艺术家吴谦在研讨会[艺术新代际的维度抉择]自2011年至今,吴谦躬耕艺林,诚意糅合着当代精神和传统美学,锻造着专属的艺术精蕴。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倪明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倪明简介

大写意岁月 大境界人生
明然岁月
—— 风骨飘逸·翰墨丹心
大师报道
唯留墨色绘花神 —— 访中国著名书画家倪明
记者:李哲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一)
采访之初,倪明先生就嘱咐道:“有几句话,你一定写出来。”开始我以为是座 右铭,没想到是黄镇涛先生——倪明先生的恩师谆谆教导他的话。“我的老师告诉我, ‘艺术无止境,处处有吾师。既然处处师,切莫为人师’。有时候,我看幼儿拿笔都 觉得有一股自在的天然值得我来学习。现在,承蒙业界朋友们的厚爱给了我很多称号, 什么‘梅王’啊,‘独一帜’啊。我想说的是,实不敢当。
大写意岁月 大境界人生
明然岁月
—— 风骨飘逸·翰墨丹心
大师报道
唯留墨色绘花神 —— 访中国著名书画家倪明 记者:李哲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在寒冬时节,梅花犹如一位粉面含笑的美 人为人们带来春的讯息。几千年来,梅花因凌霜怒放的坚强、俏不争春的谦虚、如 雪却溢香的高雅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它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 不息的精神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中不乏擅工梅花的 丹青高手,著名画家倪明舍五色独用墨色来表现梅的艺术形象,堪称艺苑奇葩。他 的墨梅清新淡雅,品格不俗。一枝一桠,或繁或简,一朵一丛,或颦或笑,或聚或 散,充满着变化更迭妙曼与庄严。其作品令观者在雅俗之间穿梭,在尘佛之中感悟。 就让我们走进倪明先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墨梅的独特清香。
大写意岁月 大境界人生
明然岁月
—— 风骨飘逸·翰墨丹心
大师报道
唯留墨色绘花神 —— 访中国著名书画家倪明
记者:李哲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二)
在艺术的海洋中,我辈‘欲穷千里目’还是‘更上一层楼’好啊!真要是到了顶

墨雨酣畅 山清水秀——王颜钧山水画艺术品鉴

墨雨酣畅 山清水秀——王颜钧山水画艺术品鉴

颜钧对中国山水化艺术有着一位深刻和独到的理解。

中国画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表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审观中国画的特质和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画的诸多特殊性,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不息血脉中去把握中国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来把握自己艺术创作的主旨。

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哲学,人类在针对关于宇宙和人类自身问题的探讨和解答过程中,由于东方和西方在哲学思考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差异性。

这种哲学思考的不同,直接对东西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艺术也是哲学的一种体现形式“儒”、“道”、“禅”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三者的交融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在中国哲学中把人与无限永恒的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看作是最高的境界,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王颜钧的山水画艺术,遵循这种思维模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模式。

他的山水画以“畅神”作为创作动因,登高远望,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整个身心深切地感受着茫茫天宇间自然万物生命的律动,在静观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意象既来自自然造化,又得自 “画外”的功夫,比如用笔是否具有书法趣味,作品是否具有书卷气和诗意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庸”思想、“禅”趣和“阴阳”理论等。

他把绘画作品看做艺术家文化修养的一种外在表象,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水平高下的体现。

在他的山水画中充满一个“气”字。

“气韵”、“气势”、“生气”等,这里说的“气”与中国哲学中“气”的范畴是相同的。

他在这样的思想境界中,率意造境,别构灵奇。

在虚与实,笔与墨的有无间,使自我的精神世界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他们创造的是艺术形象,但追求的终极目标却是一种道德境界与理想的人生境界。

在那些平凡的花草、山石背后,蕴文_贾福林墨雨酣畅 山清水秀——王颜钧山水画艺术品鉴王颜钧简介:王颜钧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2004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班,研究生学历,曾任职中国国家画院编辑、《中国艺术博览杂志》总监制、北大资源学院教授。

落墨传写平生逸——徐熙花鸟画“野逸”风格探析

落墨传写平生逸——徐熙花鸟画“野逸”风格探析

北宋理论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论徐黄二体》中就徐熙、黄筌二人花鸟画风评论:“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皆善画著名……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1]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郭熙、黄筌二人花鸟画风作评述,从绘画本体层面指出了徐、黄二人的不同之处。

后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一篇中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不惟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也。

”[2]1029在沈括的论述基础上,郭若虚对宋之前花鸟画两大代表风格进行概述,进一步从生平、环境、时代等社会学背景指出来黄、徐两种风格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中国传统绘画史的发展来看,对“黄徐体异”的认识和提出使得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像早已成熟的人物画创作与欣赏一般,从五代宋初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

具体来说,徐熙与黄筌二人不同花鸟风格的出现实际上使五代花鸟画与晋唐人物画一样也在风格上形成了“疏”“密”二体的分野,对宋以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但基于文人审美的历史和花鸟画发展的历史,徐熙的“野逸”风格在宋以后被视为更难得的一种。

如沈括立意于气韵之论,认为“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

在徐、黄二体的对比中,徐熙的“野逸”画风更胜一筹,其胜在有“意”“神气”或“气韵”。

当前学界对徐熙“野逸”画风的讨论多从两方面着手:一种是以上海博物馆藏徐熙(传)《雪竹图》(图1)为研究对象,从绘画本体的画法、技法使用等角度,结合绘画理论进行讨论分析,其重点多关注“落墨”之法与“殊草草”之法的使用或内在联系,亦有论者将之对立起来进行分析;一种是将徐熙的“野逸”作为一种个人的特别心性结合自然精神进行探讨。

由于徐熙存世作品寥寥无几,大部分讨论都选择《雪竹图》作为范本。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重点讨论徐熙“野逸”画风形成的内外原因,从生平之“逸”和落墨之“野”两个层面重新认识徐熙生平、境遇与其技法、画风之间的联系。

笔歌墨舞纪芳华

笔歌墨舞纪芳华

68书法家李红梅笔歌墨舞纪芳华◆王焕林( 吉首大学 )李红梅女士系中国音乐家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供职于湘西州群众艺术馆。

青年时代,音乐、舞蹈是她的专业,多年的辛勤耕耘,她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荣誉,共创作数十首歌曲和多篇论文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歌舞演出也曾在省、市各类活动中获奖。

2015年,因工作需要,在钟启和老师(时任湘西州群艺馆馆长)指导下,她改行从事书法艺术,朝夕染翰,笔歌墨舞,乐此不疲。

近年境界渐开,新作颇为可观。

现为湘西州群艺馆书法部主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湘西州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红梅女士的这一华丽转身,印证了诸艺互通之理。

就艺术原理而言,书法与音乐、舞蹈,确实关联密切。

书法艺术强调形势合一,亦即在连续书写的时间节奏中表现和完成空间造型。

故书法之美,可以归结于“形”“势”二维,“形”属空间范畴,舞蹈与此相类;“势”属时间范畴,音乐与此同理。

昔张旭观公孙剑舞,“草书大进”,信非虚言。

古希腊哲学家指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

唐代艺术家,称书法为“无声之音”。

当代著名书法家沃兴华先生对书法与音乐的关系,描述得最为具体,他在《书法技法通论》里说到,“线条越细越尖越快,音质就越高,书法的情感就越亢奋激昂;线条越粗越钝越慢,音质就越低,书法的情感就越深沉浑厚。

”确实,这种“通感”一经提示,很容易获得普遍认同。

红梅女士以自身的音乐、舞蹈修养倾注于书法,其临池体验应当更为细腻、真切。

从作品来看,单字的空间造型一直是其关注的焦点,追求单字之美,似乎已经固化为某种潜意识的书写习惯。

同时,在单字书写中,也很讲究点画轻重、粗细、缓急等时间节奏元素的表现与经营。

对“形”与“势”的敏感,或许可以说,是音乐和舞蹈对红梅女士的一份馈赠或回报吧!李红梅,现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群众艺术馆书法美术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系中国音乐家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女书法家协会会员、湘西州书法家协会会员、湘西州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论牧溪花鸟画的风格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论牧溪花鸟画的风格
关键词:牧溪 花鸟画 平淡 影响
一、牧溪其人
自我觉醒。在禅宗的思想境界里,最大的
牧溪也称法常,蜀(四川)人。对于他 敌人是自我,外界的一切都是“即心”的显
的记载可见于元末吴太素的《松斋梅谱》, 现,这极大地影响了牧溪绘画艺术风格的
在《方外缁黄》卷中,记录有“僧法常,蜀 形成。牧溪追求寓有忘物、静心思想的绘
院”的《花果翎毛图卷》。他的画作在日本 皇,勾染技法极其精湛,态度更是一丝不
收藏较多,包括《叭叭鸟图》《六柿图》等。 苟。而《叭叭鸟图》不染一点色彩,画面只
二、牧溪绘画风格的形成
讲究墨色和洒脱恣意的笔法的变化。牧
1.文人画思想的注入
溪作画喜欢用甘蔗渣或草结代替毛笔刷
牧溪年轻时的绘画风格受到同乡前 就。对于用毛笔绘画的时代,牧溪这种表
文、儒学、书法、绘画无一不精。他的思想 然的苍凉之感,仿佛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
对牧溪影响深远。禅宗不受教条礼法约 外。双猿只用淡墨敷色,体现了猿皮毛蓬
束,反逻辑、非神学、求直观,追求个人的 松的质感,揭示了温暖高洁的生灵本性之
爱。松树自古以来更是长寿的象征。松 树皮的粗糙、枝干的苍虬都通过书写点皴 表现出来,而背景大面积空白,体现了中 国画“计白当黑”的特点。
阐述者就是苏轼,他认为“形似”并不能够 子,只着墨色。其中一颗柿子在最前方,
作为评判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提出了 其他五颗排成一行,稍有错位,在它们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牧溪花鸟 外,宣纸上只有无尽的空白。而柿子用墨
画的绘画题材也大都是文人感兴趣的树 的浓淡干湿恰到好处,正中的一颗浓黑厚
石、猿鹤、龙虎、禽鸟等,由此可以窥见北 重,左右的墨色渐淡,最两边的柿子更是
辈文同的影响。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主 现手法可谓特立独行。由此可见,牧溪的

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展播(五)

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展播(五)

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展播(五)2016年8月31日,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式结束,展览组委会共计收到各地有效投稿作品1206幅,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9月1日,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征集作品评选工作于盛世丹青美术馆圆满结束。

全体专家评审组委会依据《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评选办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对投稿的1206幅书画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审议筛选,通过初评、复评,共评选出优秀入展书画作品157幅。

专家评审从表现主题、笔墨章法、传承创新、风格取向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量,力求呈现当代书画艺术家优秀文艺创作新成果。

即日起,我们将在盛世丹青书画网微信公众平台按作品投稿先后次序分期展出,欢迎大家指导交流!绘画作品吴山石溪山清韵136*68 吴山石,1963年生于山东夏津。

先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

现为中国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徐豪雪山春晖138*35 徐豪,1963生,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蚌埠市书画院院长,蚌埠市美协副主席。

曹福强山水137*69 山水137*69 曹福强,河北昌黎人。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艺术学硕士。

曾先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工作室、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书画学精英班龙瑞山水工作室。

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画系主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保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三秋国画140*70 朱三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200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进修于北京现代工笔画画院首届高研班,2012年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修班。

关山月

关山月
关山月在寻求中国画表现的手法中,尤其注重浓墨重彩的表现力,笔下凝重热烈、立意新颖、笔酣墨饱,画 中纵横恣肆的笔墨运动和浓烈斑谰的色彩铺陈,令人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大地、热爱大自然的澎湃激情,正 如其画语所云:“人间何处有此境,笔底随心化大千”,信笔而为,气象万千,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更为奔放纵 逸的风貌,墨彩相辉—是其中国画艺术的特征之一。
“关山月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画家,是个全才。”(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评)
“关山月既睿智,顾全大局,又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有很高的智慧。”(时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 湘波评)
“关山月作为一个大师,身体力行来教学,跟学生一起来共同创作,在教育上,他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 (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黎明评)
人物评价
“关山月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画家,是中国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巨 大影响的艺术家,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关山月的成就,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时任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评)
“关山月在简朴的生活、创作环境中,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并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时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副院长张彦评)
2013年,以关山月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会在广东成立。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总部设在广州,秘书处设在深 圳。
关山月故居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埠场镇那蓬村委会果园村。故居分为生活馆和展览馆,2012年被阳江市江城区 人民政府认定为阳江市江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两个展馆的占地面积均为120平方米。生活馆内保持房子原有的设 计结构和生活铺设。
个人生活
关山月出生于广东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自幼热爱绘画,只因家境贫寒,而郁郁不得志。少年时代虽又遭家 变,仍不改其志。凭借其过人的毅力暗自以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为师,苦苦临摹。终于,偶得高剑父赏识,被 收为入室弟子,得以迈进中国画创作领域。

徐熙野逸兼论落墨成格

徐熙野逸兼论落墨成格

天津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徐熙野逸兼论落墨成格姓名:颜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指导教师:@@绪论史家谈到艺术的辉煌,往往首推宋代,文学上的词,理学的程朱、山水、花鸟画的高度发展与成熟等等许多因素,让人们经常忽略一个混乱而重要的时期——五代。

五代时期,文学上出现于以李煜为代表的花间词派,艺术上山水画与花鸟画也各自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山水画在技法与理论上已臻完美。

同时,与独立的山水题材确立的同时,花鸟题材亦已创生。

史传唐人边鸾、薛稷之辈善花鸟,因实物无存,是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更渺小不可考,唐人描绘花鸟的水平,目前只能从《簪花仕女图》等画的衬景中略窥一二。

至五代宋初,史传中才有明确记载独立的花鸟画题材的画。

如郭若虚指出时人墨知的所谓“徐黄异体”之说。

“黄”指黄筌及其子黄居寀等,原为五代孟蜀的宫庭画师,后归宋入北宋画院后“多写樊禁所有珍禽、瑞鸟、奇花、奇石…”;而与之“体异”的徐熙的“野逸”画风则是“江南处士…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图画见闻志》卷一)。

徐熙画今已不存,无法与史传所说的情况相印证;黄氏的作品,现有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以及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可以为凭,根据这二幅作品,可以见到当时的描写水平较之唐朝画已有很大进步,这种所谓“黄体”明显的在形似上下很大的功夫,所画禽鸟的动态及形体毛羽等较为细微真实。

和唐代人物画中一些花鸟衬景的简略描绘已不可同日而语,从而奠定了两宋宫廷画的院中的工笔花鸟画的基础,然而设色还不如后世秾丽,生态的真实感亦尚有所欠缺。

黄氏一派画风,在当时成为主导,取得宫廷的信赖和支持,并占据主要地位一百多年,然而随着宋文人对绘画的兴趣发展和文人画的兴起,对徐熙画派和墨笔一路渐渐发展,以到在以后的数百年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因此对徐熙的研究,是打开中国墨笔花鸟画的一把钥匙。

第一章徐熙野逸考释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时振华 翰墨“时氏”山水梦

时振华 翰墨“时氏”山水梦

时振华翰墨“时氏”山水梦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20期凭借长期的写生经历,加之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精神追求,以及感知世界的敏感心灵,时振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文/张子涵段长青他是一位热情质朴的山东汉子,举手投足中透着一股儒家遗风。

他亦是一名虔诚信仰艺术的画家,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

他长期恪守在白描速写的根基上操练自己的造型能力,朴素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老老实实地描绘他所能接触到的那些浑实的山山水水。

观赏他的作品,在用笔的瞬间表现中能看出一名画家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文化修养、笔墨功力、用笔方法。

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画院院聘画家、北京凤凰岭书院院士时振华。

以“澄怀观道”之境界,实现人生梦想规律就是“道”,“道”就是规律。

自然界有规律,正如人生也有规律一样,画中国画也同样需要因循艺术的规律。

一直以来,时振华是当代画家中尊重现实,热爱生活,信奉写实精神的身体力行者。

无数次,他冒着风雨天,顶着烈日,背负起沉重的行囊,远赴茫茫草原、走进莽莽群山,潜心用中国画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法来完成每一次难忘的写生。

每当身处大自然,面对湍急的河流、蜿蜒的阡陌、星星点点的灌木丛……他用心触摸自然的脉落,用中国画的简练线条来描绘出胸中丘壑,体现出画家独特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也在创作的灵感中领受自然风光的深厚和博大,慢慢品味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魄。

“没有经过心源的洗涤和沉淀,画面本身有什么意义?”时振华经常这么说。

自然界中的山还不是画,有些地方还需要画家进行组合改造,就是要做艺术的编辑工作,而编辑工作既需要画家有传统法度,又离不开对物象特征的提炼。

而翻看时振华先生的每一幅画作,几乎都是硬笔下流动出来的线条之美,线条、线条、还是线条……从头到尾,看到的都是线在舞动,线在抒情,线在叙说。

粗细、长短、软硬、轻重、节奏、韵律、起伏、转折……似乎可以望到过去的五千年,或者是八千年,一直望到中华民族文明和艺术开始时的那些线:马家沟彩陶用火烧出来的线,殷墟甲骨文用刀刻出来的线,再到敦煌写经那些虔诚的线,宋元山水那些变化的线……按照陈岗先生对时振华的评论:“没有线,就没有中国的书法和绘画。

当代杰出艺术家系列报道

当代杰出艺术家系列报道

当代杰出艺术家系列报道原标题:当代杰出艺术家系列报道---时游泳时游泳,男,1975年4月出生,2004年齐鲁师范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系山东省临沭县人;又名时间,时鹤鸣、鹤中,字我予,号玉山居士。

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青年组一级书法培训师,获得中国教育部电化教育馆书画培训师资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级规范字讲师,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硬笔书法高级培训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山东工作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国硬笔书法山东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分会理事,北京墨正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墨正红教育时老师书法学校校长,乾坤格黄金首点练字法全国加盟总裁,山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沭县硬笔书法协会筹备委员会主席,临沭县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徽派盆景园艺师.时老师书法于2017年9月6日在北京注册北京墨正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时老师书法正式创办北京墨正红教育【时老师书法专题教学】,.十多年来,时老师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传承硬笔书法,传播和发扬中国规范汉字书写,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受益学员达十万多人。

由时老师自行设计了“乾坤格黄金首点练字法”,获得国家专利并颁发专利证书 .时游泳老师于2006年书写的《汉字组成笔画》和《偏旁部首》图版,在全县中小学校3000多个教室内悬挂,覆盖率达到98%。

2008年经过两次再版印刷校本教材字帖《中小学硬笔楷书基础教程与图解》十一万册,在临沂市各县区和江苏北部中小学校推广使用。

2014年经由临沭县教体局领导积极组织和大力倡导,时老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通书法教育远程微视频网络讲座,利用一年的时间录制并编辑视频讲座128讲,供学生每天观看,全程讲座学生可用四年的时间进行练习。

目前为止,观看时游泳老师网络视频的在校师生达到90000多人。

2017年时老师以128讲讲座视频为基础主线书写并亲自编纂了《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微视频同步字帖》12本系列全套字帖,于2017年10月份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并上架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钧逸,字:铭显,1966年出生于吉林省长白山下,自幼酷爱绘画艺术。

1989年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

2003年加入山东省美术家协会,2006年加入中美协。

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为“当下市场最关注的十位中青年画家”。

现为一级美术师,国际高级艺术家。

他的泼墨山水画倍受艺术爱好者青睐。

仰视君子,羡慕小人。

胸有济世志,手乏缚鸡力。

喜新又好古,性迁未敏求。

是时钧逸的--座右铭!
时钧逸先生曾任山东省美协美术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山水画工作室兼职副教授。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

时钧逸先生很早就已经成为山东省平度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平度市书画艺术联盟的理事。

时钧逸先生对艺术追求精益求精,做人非常低调,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获奖,深受国际友人喜爱,尤其他的泼墨画倍受欢迎,东欧多国领导人收藏了他的作品。

时钧逸先生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自己的灵魂与信仰!兼于他对泼墨艺术领域所做出的贡献,2018年被国际高端艺术联合委员会,授入国际级艺术家,终身艺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