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完美版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生活的场景和生活方式。
2.熟练掌握《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如调性、节奏、语气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和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歌曲演唱技巧的讲解与操作。
2.教学难点1.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歌曲的表情和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播放《牧场上的家》的音频或A面CD,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的旋律,并引导学生了解牧场生活的情景和生活方式。
2.学唱歌曲(1)歌曲练嗓教师根据歌曲的调性、难度和节奏逐句讲解,让学生练习口型、发音和声调等,掌握歌曲的语言特点和音乐表现形式。
可适当使用数字音阶,要求学生提高发声和吟唱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歌曲演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演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和协调合唱,注重音乐节奏、表情和感情的表现。
可尝试“带唱”、“分组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
3.肢体表演(1)形体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歌曲表情和动作的理解,形成表演形式和自身艺术风格。
可结合形体转换、动态拉伸、呼吸练习等方法进行。
(2)动作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歌曲的动作和表现方式,并根据歌曲的流畅度、情感表达和学生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择。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创新和突出个性,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
4.综合表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表演展示,并评选出最佳组合和最佳表演者。
同时,加强学生与观众的互动和分享,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表现和满足,增进集体合作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歌曲演唱和表演的集体评估和个人点评,同时考虑学生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水平,发现个人短板和优势,予以扬长避短。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演唱 牧场上的家-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牧场上的家》-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学生群体分析本教案适用于五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年龄段、音乐素养水平和情感需求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音乐感受。
2. 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了解牧场和家庭的特点和情感内涵;•用音乐表现出人与自然、家庭、友情的情感;•演唱《牧场上的家》- 人音版。
3. 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牧场上的家》歌曲的欣赏;•通过歌词了解牧场和家庭的特点;•用音乐表现出人与自然、家庭、友情的情感;•掌握人音唱法基本技巧;•学习合唱,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人音唱法基本技巧;•合唱的节奏、和声协调。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 人音版,让学生先听歌曲,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谈一谈对这首歌曲的第一感受,分小组讨论。
3.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牧场和家庭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牧场和家庭的特点以及牧场生活的情景。
4.阅读《牧场上的家》歌词,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涵。
5.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录制跟唱视频,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音唱法表达情感。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合唱,强化合唱的节奏和和声协调。
7.课堂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完成《牧场上的家》跟唱视频的练习。
第二课时1.教师播放学生录制的跟唱视频,并进行点评和提问,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2.设计个性化练习,以检验和加强学生的人音唱法表现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的排练。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5. 学生评价方式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听取学生反馈方式进行评价,或采用成绩单、考试和展示等方式进行多方面评估。
6. 教材与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和资源:•人音唱法教学视频;•《牧场上的家》歌曲音频;•牧场与家庭图片;•课堂视频录制设备。
7. 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2个课时。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教师手册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4)教师手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能够唱出整首歌曲2. 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情感3. 能够使用人声模拟出牧场上的自然声音,如小鸟的叫声,牛羊的叫声等教学重点:1. 理解歌曲《牧场上的家》所表达的情感2. 使用人声来模拟自然声音教学难点:1. 将自然声音模拟出来,使之与歌曲融为一体2. 在表现歌曲情感的同时,要注意对人声的掌控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先用人声模拟一下牧场上的自然声音,如小鸟的叫声,牛羊的叫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 教师可用一些图片或短片来展示牧场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牧场二、学习歌曲1. 教师播放由人声模拟的自然声音,请学生听一遍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原唱版本2. 教师再请学生跟着原唱试唱一遍,让学生熟悉歌曲3. 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并且让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注意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三、练习人声模拟自然声音1. 教师请学生分组,每组来模拟一种自然声音,并用该声音来配合歌曲的演唱2. 教师可在模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让他们的演唱更加准确、合理四、演出1. 经过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已经可以将人声模拟的自然声音融入到歌曲演唱中,同时也能够表现出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感情2. 教师可以在学校的音乐会上或其他的校内活动中安排学生演出,让他们自己制定舞台剧本,演唱歌曲,并配合人声模拟的自然声音,完整地呈现出牧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五、总结1. 教师在演出结束后,可以请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演唱过程,回顾自己的优缺点,为下次的演出做出更好的准备2.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演出录制下来,让他们在媒体上展示自己的表演,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校和学生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4)教师手册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们有所帮助,让他们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这首歌曲,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表演技巧。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音乐符号的认识:熟悉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附点音符、休止符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合唱技巧的运用:学习分声部合唱技巧,培养学生和声感,提高集体协作演唱的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或录音带,让学生反复听唱歌曲旋律,强调旋律中的关键音高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它是一首描绘牧场美景和思乡情的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情感,是我们学习音乐和表达情感的好教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通过聆听和分析,我们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学唱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把握和情感投入,我会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中的某个音乐元素或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分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音乐符号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视唱时忘记音乐符号的意义,如附点音符延长音的效果,导致节奏不准确。
举例:针对音准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音阶练习,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低音的转换。对于情感投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牧场,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在分声部合唱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练习各声部,再逐步合练,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协调。至于音乐符号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问答,加强学生对符号的记忆和应用。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牧场上的家一、教学背景这份教学设计适用于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本次教学的主题为《牧场上的家》。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并且在接触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意识。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牧场上的生活,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识别歌曲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听牧场上的歌曲,了解牧场上的生活。
2.能够正确识别歌曲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歌曲的形式感受音乐。
2.能够配合歌曲的节奏做出正确的动作。
情感目标1.通过歌曲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
2.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鉴赏与理解。
2.歌曲的节奏感受,配合正确的动作。
教学难点1.歌曲节奏的理解与感受。
2.团队合作中个人表现的注意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回答牧场上都有哪些动物。
2. 正文(35分钟)步骤1:歌曲欣赏让学生们先听一遍《牧场上的家》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步骤2:歌曲鉴赏老师放歌曲,并播放歌曲的MV。
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MV,理解歌曲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3:歌曲尝试老师提醒学生们听歌曲,感受到歌词和旋律,做出正确的动作,最后跟随老师一起唱出歌曲。
步骤4:课外拓展学生们可以在家中练习歌曲,然后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汇报。
3. 总结(5分钟)老师请学生们快速回答下列问题:1.歌曲的主题是什么?2.歌曲的歌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3.你通过歌曲学到了什么?4. 课后习题(10分钟)老师布置下列习题:1.用一句话概括歌曲《牧场上的家》的主题。
2.画出你喜欢的牧场画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学习了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表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学生们更加感性地了解到了牧场上动物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歌曲鉴赏,培养了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2)]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牧场上的家-人音版(2022)]4牧场上的家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使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家园情境中,感受家的温馨与可爱,并且用歌声表达出对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趣味聆听、接龙演唱、分组识谱、师生互动等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学唱歌曲,通过师生交流和演唱实践增强歌曲表现力。
(三)“与技能”目标1、了解弱起小节,认识反复跳越记号,并在歌曲中运用。
2、歌曲中五度、六度大跳音程演唱准确。
3、能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情感投入地演唱。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能够感受音乐中力度、速度、节拍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他们乐于大胆、自信演唱歌曲,并且能够情感投入的演唱。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
具体分析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优势与困难:优势:1、学生能够识读G大调五线谱,了解四三拍并能够按指挥图示划拍。
2、学生通过一年的练习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识读五线谱。
按照学生学习音乐能力的高低不同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8-9人,其中由学校金帆合唱团团员作为组长与骨干带领组员练习,学习钢琴的学生作为键盘手找音高,其他同学参与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四步学习法:读节奏——找音高——慢速唱——原速唱,每个小组要注意控制本组的声音,小声交流,大声演唱,学习中遇到问题组长随时指导练习,同学们能够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动机,自主识读乐谱能够有效完成。
3、学生比较喜欢学唱表现“家与爱”的歌曲,之前学习过两首美国歌曲《原谅我》《苏珊娜》,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困难:1、弱起小节学生会有些问题,之前演唱过四二拍的弱起节奏。
2、旋律中出现了五度、六度大跳,学生演唱的音准会有困难。
3、歌曲第二部分高音区要演唱准确并且要保持,学生演唱起来会有困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 人音版
牧场上的家1教学目标1,能哼唱《回家》的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歌词,能听辨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听辨出演奏《可爱的家》的主奏乐器,并背唱主题旋律。
3,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牧场上的家》。
2学情分析1.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四年级有进步,学生基本上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
2.有一部分学生乐感不错,能够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基本的视谱都不会。
在这节课中以听带学,再多听的基础上,用“lu”“lv”进行模唱,然后逐步递进。
3.在学习中我重点强调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注意弱起拍的节奏等。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和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3重点难点1,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的学唱。
2,哼唱《回家》、《可爱的家》的主题旋律。
3,学会用三拍子进行指挥。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唱,抒发学生内心对牧场、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3.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学时重点教学重点:歌曲学唱学时难点教学难点:弱起拍、渐强、一音多字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牧场上的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谈话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语文学得怎么样?要求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有句诗是这样写道的:“天苍苍,野茫茫”那下一句是什么呢?生:风吹草低见牛羊师:看来你们都读过,没难到你们啊,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吗?生:(大草原)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恭喜,答对!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就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去感受感受如何第一站内蒙古大草原课件出示——听背景音乐欣赏草原图片师:聆听着音乐,欣赏着美景聆听音乐,音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可以从节奏、旋律上判断生: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师:你们回答的真好,这首歌叫《草原上》,描绘辽阔、浩瀚、一望无边的草原,抒发牧民对家乡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情感,这是三年级上册的歌曲,到了草原上,不会唱点草原上的歌可不行,那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学唱一下吧!(学唱草原上)师:出示课件,学唱歌谱,用LU音模唱,体会草原辽阔无边的意境(完毕)师:师范唱第一段,学生用第二段歌词直接填进去。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培养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喜欢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歌曲内涵,用感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上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上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演唱,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册《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册《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充满美国乡土气息的抒情民歌,AABA的结构,3/4拍,节奏舒缓、悠扬。
它的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幅在美丽的牧场上,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1.情感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2)在聆听表演的基础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赞美的情感。
2.知识目标:理解3/4拍强弱规律,认识并唱准弱起小节。
3.能力目标:体会美国乡村音乐歌曲的演唱风格。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掌握歌曲特点的基础上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一音多字的对齐、弱起和长音的拖足。
【教学方法】: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听唱教学法。
适当地加入启发、引导。
学法: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了模仿、体验等方法感受音乐,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群体协调能力。
【教具准备】:钢琴,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轻松导课。
1.出示QQ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牧场;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QQ牧场。
2.跟随《牧场上的家》弦乐四重奏纯音乐,师生律动,在师生的交流中自然的感受3拍子的强弱规律;师:蓝天、白云、牧草、牛羊,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
(师跟学生按照3拍子的节奏摇晃身体)微风吹过,小草轻轻的摇动。
(轻拍手),踮起脚尖,运用舞蹈的感觉去感受3拍子。
【设计意图】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在这个环节很重要,它可以激发和带动学生们的兴趣点,营造抒情安静的氛围。
二、情景教学,歌曲新授。
1.教师范唱《牧场上的家》,用钢琴自弹自唱。
师:牧场上的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的歌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
老师想用歌声表达对牧场的赞美,你们想听吗?2.播放《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一、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能正确演唱一音多字的乐句,且唱足带有连音线的音的拍数(每一句尾音)。
三、能看懂图示法所表示的音乐技能:弱起小节和连音线。
教学重点: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一音多字和每一乐句的尾音音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移动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聆听三拍子的钢琴曲《蓝色多瑙河》,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同时让学生轻松自如的进入音乐教学。
二、新课导入(一)、欣赏九幅图片并说出分别是什么?(水牛、奶牛、小鹿、羚羊、绵羊、辽阔的天空、壮丽的星空、月亮、牧场)(二)、聆听歌曲《牧场上的家》,找出相关的图片。
(水牛、小鹿、羚羊、辽阔的天空、壮丽的星空、牧场)(三)、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旋律优美、抒情)(四)、跟琴轻声慢速的哼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三、学唱新歌(一)、分析歌曲1、弱起小节:让学生知道从第三拍起唱。
(用简单的图形谱来表示)2、尾音处理:唱足连音线的音。
(在图形中可以表示)3、一音多字:在一个音当中均匀的唱两个字。
(二)、轻声演唱第一段歌词。
(唱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三)、强调歌唱时(尤其是高音)的正确发声位置与方法。
(四)、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五)、独立完成第二段歌词,老师点评。
(六)、完整演唱全曲。
(七)、如还有时间唱一唱简谱。
四、知识拓展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五、课堂小结学完了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美国民歌,描绘了美丽的牧场、清澈的小河、鸟儿的歌唱以及家人的温馨。
歌曲采用六八拍,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教学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充满好奇。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感受美国田园风光,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2.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六八拍节奏特点。
2.音准、音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六八拍节奏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4.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歌曲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牧场上的家》音频、视频资料。
2.乐谱:五线谱、简谱。
3.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六八拍节奏特点。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如音准、音色、情感表达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如《四季歌》、《田园牧歌》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六八拍节奏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体验牧场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一同学习了《牧场上的家》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让学生想象牧场生活的情景,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牧场文化和音乐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美妙的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情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复杂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牧场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牧场的生态环境、牧民的生活方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展现歌曲的美。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美国民歌。
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欢乐的生活。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旋律易于学唱。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喜欢唱歌,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符号、节奏和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个别音准的把握。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演唱。
3.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美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乐谱:打印歌曲《牧场上的家》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
4.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每人一句,相互唱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合唱歌曲,加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记忆。
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和交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歌曲中部分旋律较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2)合唱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音色、音量配合存在难度。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举例:
-音准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练习、借助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部分。
-合唱难点:教师可以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配合,再进行整体合唱,逐步提高协调性。
(2)情感表达:通过歌曲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合唱技巧:学习简单的合唱编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
-学生的音准、节奏把握: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歌曲。
-歌词记忆:强调歌词中表达家乡情感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合唱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提高情感素养。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6.结合歌曲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掌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上的家》这一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那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回顾和总结中来。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反馈问题,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b.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歌曲描绘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a.重点: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认识附点音符,掌握节奏型。
b.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演唱,保持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性。
本节课内容与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相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符合教学实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理解难点:通过图示、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如何延长前面的音符时值。
-演唱难点:在歌曲中准确演唱附点音符,特别是在节奏复杂的部分。
b.音准的准确性: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耳朵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音高的辨识能力。
-演唱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身体姿势、口型等调整来保持音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它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
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
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
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2、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3、创编歌词。
和同桌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