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正确的试验设计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并获得正确可靠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方法应是同时遵循“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三原则的随机排列设计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随机区组法、拉丁方法、裂区法和条区法等几种。

不同的试验,可选用不同的方法设计。

随机区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单、复因素试验均可用此法进行设计,并且有较高的试验精确度。

其设计要点是:每一重复安排在一个区组内,同一区组内各处理小区的排列顺序随机而定;同一区组内各小区的非处理条件要尽量一致,不同区组之间允许有差异。

对同一区组各小区非处理条件一致性的控制,不是在试验实施中才开始进行,而是在试验设计时就应考虑,如试验场地、供试材料等试验条件的设定都应尽量一致。

这样才能减少这方面差异带来的试验误差,保证各处理间的可比性,从而判断出各处理的优劣,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

另外,由于园艺植物中的许多植株个体较大,在试验中常采用单株小区进行试验(如修剪、施肥等试验)。

因此,选择均匀一致的供试植株也是许多园艺植物试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生物统计的标准,各供试植株反映其生长基本情况的指标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实验材料:3年生盆栽梨树,每一行不少于12株。

用具:钢卷尺、细绳、直尺、木标牌、铅笔、计算器等。

四、实验内容对一假定田间试验进行设计,即根据试验方案选择相对一致的供试树,并绘制田间排列图。

假定的试验为肥料试验,单因素,有4个处理(A1,A2,A3,A4),7次重复,单株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法安排。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1.选择基质、微域气候和品种及树势等方面基本一致的6行盆栽梨树(每行不少于12株),作为7个区组的预备供试树。

记下各行在场地中的行序号,并编出区组号插上标牌。

2.在选定的7行树中,每行分别测量12株树的树干周长(一般从地上部5cm处测量)和冠径(东西径和南北径的平均值),并记录在表2-1中(注意:应标明被测量的12株树在该行中的排列序号,以使实施试验时不出差错)。

田间计划和育种试验

田间计划和育种试验

3、施肥与整地
必须注意肥料质量的一致性以及撒播时 的均匀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须使厩肥的 腐熟程度一样,并进行充分混合。
4、试验地段的划分
试验地平整好后,应按事先拟定的田间 设计图划分试验区,即划分出各重复区及每 重复中的不同小区,小区面积必须划分准确, 在各重复区间要留出小道,播种或定植时要 划分好相等的行距,保持整齐的播种量或株 距,然后在每个小区前钉上写有区号的木牌, 经与田间设计书核对无误后,即可进行播种 或定植。
B4
朝阳区绿化苗圃
(二)重复的设置
1. 田间设置重复
(1) 土 变
R1
壤化
肥方
R2
力向
R3
(3) 阳光
N
R1
R2
S
R3
(2) 坡向 R1 R2 R3
(4) 风力、风向
2. 重复的排列方式
1) 多排式排列
R1 R2 R3
2) 单排式排列
R1
R2
R3
3. 小区的排列方式
1) 顺序排列方式
1234
R1
克服试验误差的方法: 目力测定 试探播种
3、 克服土壤差异的主要方法 (1)合理整地;
(2)匀地播种; (3)应用适当合理的田间设计;
对于温室花卉进行育种试验时, 除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来克服差异外, 还应特别注意温室内不同部分光线、 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差异。
三、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的正确与否,关系着 整个试验的成败,因而在进行田间试验 以前,必须精细地设计,田间试验设计 应该建立在对试验目的有充分了解以及 对试验地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
四、试验设计的方法
要使试验获得预期的效果,正确地 设计试验是重要环节。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借助科学研究方法,利用试验设计,从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耕地利用等方面来进行试验。

通过科学设计和精密控制,从而研究各种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持续性等的影响以及改进技术、种植方式等。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特征是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模拟出来,以及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实施农业生产试验。

它由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结合各个专业知识,在田间事先安排试点,对比实施不同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措施,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结果。

在田间试验设计中,农学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试验方案,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以测定农作物产量、品质及可持续性能等农作物技术改进效果,提出更有效的技术改进方案,并指导农民实施。

在田间试验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条件、地形影响等;2)基础设施条件,包括水资源、熟肥等;3)生产方式,包括栽培方式、植保技术、肥料使用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农作物品质、病害防治、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更完善的科学试验以解决实际问题。

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和耕地利用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分析农作物栽培中的复杂因素,这有助于改进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质量等。

因此,田间试验设计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正确的试验设计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并获得正确可靠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方法应是同时遵循“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三原则的随机排列设计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随机区组法、拉丁方法、裂区法和条区法等几种。

不同的试验,可选用不同的方法设计。

随机区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单、复因素试验均可用此法进行设计,并且有较高的试验精确度。

其设计要点是:每一重复安排在一个区组内,同一区组内各处理小区的排列顺序随机而定;同一区组内各小区的非处理条件要尽量一致,不同区组之间允许有差异。

对同一区组各小区非处理条件一致性的控制,不是在试验实施中才开始进行,而是在试验设计时就应考虑,如试验场地、供试材料等试验条件的设定都应尽量一致。

这样才能减少这方面差异带来的试验误差,保证各处理间的可比性,从而判断出各处理的优劣,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

另外,由于园艺植物中的许多植株个体较大,在试验中常采用单株小区进行试验(如修剪、施肥等试验)。

因此,选择均匀一致的供试植株也是许多园艺植物试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生物统计的标准,各供试植株反映其生长基本情况的指标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实验材料:3年生盆栽梨树,每一行不少于12株。

用具:钢卷尺、细绳、直尺、木标牌、铅笔、计算器等。

四、实验内容对一假定田间试验进行设计,即根据试验方案选择相对一致的供试树,并绘制田间排列图。

假定的试验为肥料试验,单因素,有4个处理(A1,A2,A3,A4),7次重复,单株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法安排。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1.选择基质、微域气候和品种及树势等方面基本一致的6行盆栽梨树(每行不少于12株),作为7个区组的预备供试树。

记下各行在场地中的行序号,并编出区组号插上标牌。

2.在选定的7行树中,每行分别测量12株树的树干周长(一般从地上部5cm处测量)和冠径(东西径和南北径的平均值),并记录在表2-1中(注意:应标明被测量的12株树在该行中的排列序号,以使实施试验时不出差错)。

第2章 园艺植物试验设计技术

第2章 园艺植物试验设计技术

邮箱edsana@ 密码123edsana网盘课件第二章园艺植物试验设计技术第一节试验设计基础第二节试验误差及控制第三节试验方案第四节试验设计原则第五节常用试验设计第一节试验设计基础一、试验设计的意义二、常用术语4广义的试验设计:是指整个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试验方案的拟订,试验单位的选择,分组的排列,试验过程中生物性状和试验指标的观察记载,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

一、试验设计的意义狭义的试验设计:6合理的试验设计对科学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减少试验误差,无偏估计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取得真实可靠的试验资料,为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打下基础。

二、常用术语1.试验2.试验指标3.因素4.水平5.试验处理(单元)6.试验重复1.试验对被观察个体,人、动物或对象,施以处理后,测量有兴趣的变量的反应。

试验进行程序为:试验单位处理反应控制试验环境只允许有不同处理水平,以避免混合效应的情况。

例:不同激素配比诱导番茄子叶不定芽的产生2.试验指标(experimental index) 用来衡量试验结果的好坏或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体测定的性状或观测的项目称为试验指标。

株高、千粒重、亩产量、日增重、产奶量、产蛋率3.试验因素(experimental factor) 试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叫试验因素,简称因素。

如品种、施肥量、灌溉方式单因素试验与多因素试验试验因素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4.因素水平(level of factor)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称为因素水平,简称水平如比较3个品种亩产量的高低,这3个品种就是品种这个因素的3个水平因素水平用代表该因素的字母加添足标1,2,…,来表示,如A1 、A2 、…,B1 、B2、…,等(1)等差法:指相邻两个水平数量之差相等。

在选定中心处理之后,按照等差的差距向两端分别设置处理的方法。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田间试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寻找适合田间试验的设计因素;3. 进一步了解田间试验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农田试验地块;2. 灌溉系统;3. 种植工具;4. 常用化肥和农药。

三、实验步骤:1. 选择试验地块并清理杂草;2. 根据种植作物的要求,制定肥料和农药使用方案;3. 准备土壤,并进行土质分析和调整;4.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田间试验区域,并进行分组观察;5. 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安排施肥和农药使用计划;6. 在种植季节,按照试验计划进行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洒;7. 定期进行作物生长观察和数据收集;8. 结束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各组田间试验的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数据。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田间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种植方案的建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田间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巧。

实验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的数据,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对今后的田间试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试验组数不够多、数据统计不够全面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增加试验组数和扩大样本范围,同时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九、致谢: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

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备注:以上为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田间试验设计方案资料概述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中一种重要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以田间试验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方案旨在介绍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

设计原理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下进行试验,观察不同处理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优的处理组合。

其基本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 随机化: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将试验区划分为随机化的处理组合,使得各处理在试验区内的分布均匀。

- 重复性: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每个处理组合进行多次重复,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 控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合适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设计步骤田间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需要研究的农作物特性、处理变量以及研究目标。

2. 确定试验区域和时期: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和农作物生长季节,并考虑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

3. 设计处理组合: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测试的处理变量,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合。

应尽量考虑对照组和重复次数。

4. 随机化布局:将试验区域划分为随机化的小区块,使得每个处理组合在试验区内的分布均匀。

5. 实施试验:按照设计方案,在每个小区块内施加相应的处理,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适当的时期,收集各处理组合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常用设计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完全随机设计(CRD):处理组合随机分配在试验区域内,适用于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

- 区组设计(RCBD):将试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组,每个区组内处理组合随机分配,适用于处理间存在差异的情况。

- 分组区组设计(Split-Plot):将试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主区块和次区块,主区块中处理组合随机分配,次区块中子处理组合随机分配,适用于处理间和处理内存在差异的情况。

幼儿园大班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园艺试验田

幼儿园大班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园艺试验田

【幼儿园大班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园艺试验田】一、引言幼儿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其中的综合实践教学更是备受重视。

作为幼儿园大班教学的一部分,园艺试验田项目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案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园艺试验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它对幼儿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园艺试验田的设计1. 项目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综合实践教学中,园艺试验田项目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的成长环境,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目标通过园艺试验田项目,幼儿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项目内容园艺试验田项目的内容包括选择植物种子、准备土壤、播种、浇水、观察生长过程以及收获。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将参与其中,并逐步掌握园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园艺试验田的实施1. 选择种子在项目开始阶段,幼儿首先要和老师一起选择要种植的植物种子,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选择能力,还能让他们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

2. 播种与浇水接下来,幼儿将自己动手将种子撒在土壤中,并学会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3. 观察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将跟踪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逐渐形成对植物的爱护意识。

4. 收获与总结当植物长大后,幼儿可以亲手采摘,然后和老师一起总结这个园艺试验的过程和收获,从中获取成长的快乐。

四、园艺试验田的教育意义园艺试验田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大班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园艺试验田项目带给幼儿的乐趣和收获。

在项目中,幼儿可以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对园艺试验田项目的探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项目对幼儿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园艺植物种子检验—园艺植物种子田间检验

园艺植物种子检验—园艺植物种子田间检验
在上述检验的基础上,做出该种子田间生产的种子是否能作为种 子应用的结论。田间检验是确保生产种子质量的最重要环节。
任务二、种子田间检验
C目录 ONTENTS 01 田间检验的内容 02 田间检验的目的 03 田间检验的作用 04 田间检验的程序
任务二、种子田间检验
三、田间检验的作用
通过隔离条件的检查,防止外来花粉污染导致的品种纯度降低; 通过检查种子生产技术落实情况,指导田间去杂,去劣和去雄,防止杂株散粉和通
结果报告
基本情况:面积、位置、作物名、农户名 检查结果:隔离、真实性、纯度、合格与否 处理意见:隔离不合格、杂株
任务二、种子田间检验
五、田间检验重点
不同类型的作物种子,田间检测的侧重点不同。
常规种子
前作(上茬作物)、隔离条件; 品种真实性; 杂株百分率; 其他植物植株百分率; 种子田的总体状况(倒伏、健康 等情况)
杂交种子
隔离条件; 花粉扩散的适宜条件; 雄性不育程度; 串粉程度(散粉株率); 父母本的真实性、品种纯度; 适时先收获父本(或母本)
• 指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 程度。
• 指在种子收获过程中难以分离的及 有害的检疫性杂草。
• 指不同于本作物的其他作物。
任务二、种子田间检验
C目录 ONTENTS 01 田间检验的内容 02 田间检验的目的 03 田间检验的作用 04 田间检验的程序
任务二、种子田间检验
二、田间检验的目的
目的 ❖ 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 田间隔离情况 ❖ 有无有害杂草 ❖ 田间植株生长情况,种子成熟是否正常。
C目录 ONTENTS 01 田间检验的内容 02 田间检验的目的 03 田间检验的作用 04 田间检验的程序
任务二、种子田间检验

田间试验策划方案

田间试验策划方案

田间试验策划方案一、试验背景。

咱为啥要搞这个田间试验呢?还不是想让咱地里的产出更牛,作物长得更好嘛。

就像人想变得更厉害得锻炼,作物想高产就得搞搞试验,看看咋种、咋照顾它们最得劲儿。

二、试验目的。

1. 找出最适合咱这块地的农作物品种。

不能光听别人说哪个品种好,咱得自己试试,就像找对象,得看看哪个跟咱这块地最般配。

2. 测试不同施肥量和施肥种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肥料就像给作物吃的饭,吃多少、吃啥样的饭能让它们长得壮实又健康呢?这就是我们要探索的。

3.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溉量的效果。

水是生命之源,作物也得喝好水,啥时候浇、浇多少,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三、试验地点。

就选咱村那片大田地,这块地的土壤肥力啊、光照啊、排水啥的都比较有代表性,而且离家近,方便咱随时去瞅瞅那些作物宝宝。

四、试验时间。

从[具体开始日期]开始,到[具体结束日期]结束。

这期间要经历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就像陪着作物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样。

五、试验材料。

1. 农作物品种。

选上几种比较热门的品种,像[列举品种名称],每个品种都得多准备些种子,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氮肥、磷肥、钾肥咱都得有,还有有机肥,不同品牌、不同含量的也都来点儿,看看到底哪个最受作物欢迎。

3. 灌溉设备。

有传统的水桶、水瓢,也得有现代化的滴灌设备、喷灌设备,这样才能对比不同灌溉方式。

六、试验设计。

1. 品种对比试验。

把地分成几个大区,每个大区再分成几个小区。

每个小区种一种作物品种,然后按照相同的种植密度、施肥量和灌溉方式进行管理。

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出哪个品种在咱这块地表现最优秀了。

2. 施肥试验。

同样划分小区,在不同小区施不同量和种类的肥料。

比如这个小区施多些氮肥,那个小区施多些磷肥,还有只施有机肥的小区,其他管理都一样,就看作物对不同肥料的反应。

3. 灌溉试验。

设置滴灌小区、喷灌小区、大水漫灌小区和不同灌溉量的小区,然后观察作物在不同水分供应下的生长情况。

七、试验操作步骤。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1.引言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试验目标、选择试验因素、确定试验布置、确定样本容量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等内容。

2.确定试验目标在设计田间试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目标。

试验目标可以是确定一种新农药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或者测试不同施肥方案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根据试验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试验因素。

3.选择试验因素试验因素是指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可以是单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的组合。

在选择试验因素时,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试验目标,确定哪些因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可以忽略。

选择试验因素后,还需要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

4.确定试验布置试验布置是指如何将试验因素组合成试验处理的方式,常见的试验布置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等。

在确定试验布置时,需要考虑到试验因素的数量、试验场地的大小和其他实际因素。

5.确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是指试验中需要观测的样本数量。

确定样本容量需要考虑到试验目标的置信水平和效应大小等因素。

通常使用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容量,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

6.制定数据收集计划制定数据收集计划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确定数据的收集时机、数据的记录方式和数据的存储方式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采集中的错误。

7.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完成田间试验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呈现结果。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根据试验目标,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呈现。

8.结论本文档介绍了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试验目标、选择试验因素、确定试验布置、确定样本容量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等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验方案,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验2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2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2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正确的试验设计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并获得正确可靠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方法应是同时遵循“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三原则的随机排列设计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随机区组法、拉丁方法、裂区法和条区法等几种。

不同的试验,可选用不同的方法设计。

随机区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单、复因素试验均可用此法进行设计,并且有较高的试验精确度。

其设计要点是:每一重复安排在一个区组内,同一区组内各处理小区的排列顺序随机而定;同一区组内各小区的非处理条件要尽量一致,不同区组之间允许有差异。

对同一区组各小区非处理条件一致性的控制,不是在试验实施中才开始进行,而是在试验设计时就应考虑,如试验场地、供试材料等试验条件的设定都应尽量一致。

这样才能减少这方面差异带来的试验误差,保证各处理间的可比性,从而判断出各处理的优劣,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

另外,由于园艺植物中的许多植株个体较大,在试验中常采用单株小区进行试验(如修剪、施肥等试验)。

因此,选择均匀一致的供试植株也是许多园艺植物试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生物统计的标准,各供试植株反映其生长基本情况的指标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实验材料:3年生盆栽梨树,每一行不少于12株。

用具:钢卷尺、细绳、直尺、木标牌、铅笔、计算器等。

四、实验内容对一假定田间试验进行设计,即根据试验方案选择相对一致的供试树,并绘制田间排列图。

假定的试验为肥料试验,单因素,有4个处理(A1,A2,A3,A4),7次重复,单株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法安排。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1.选择基质、微域气候和品种及树势等方面基本一致的6行盆栽梨树(每行不少于12株),作为7个区组的预备供试树。

记下各行在场地中的行序号,并编出区组号插上标牌。

2.在选定的7行树中,每行分别测量12株树的树干周长(一般从地上部5cm处测量)和冠径(东西径和南北径的平均值),并记录在表2-1中(注意:应标明被测量的12株树在该行中的排列序号,以使实施试验时不出差错)。

植物田间实验报告

植物田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及根系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中等、土壤质地均匀的农田,面积为1000平方米。

2.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主栽玉米品种“XX玉米”。

3. 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氯化钾(含钾60%)。

三、实验设计1. 试验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NPK(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处理3:NP(尿素、过磷酸钙)- 处理4:NK(尿素、氯化钾)- 处理5:P(过磷酸钙)2.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种植20株玉米。

四、实验方法1. 试验地于播种前进行深耕、平整,然后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施肥。

2.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病虫害。

3. 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播种深度为5-7厘米。

4. 适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处理组 | 玉米产量(kg/亩) || ------ | ----------------- || 空白对照 | 350 || NPK | 680 || NP | 550 || NK | 530 || P | 400 |从表1可以看出,NPK处理组的产量最高,达到了680kg/亩,其次是NP处理组,产量为550kg/亩。

空白对照组产量最低,为350kg/亩。

2. 植株高度分析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植株高度的影响| 处理组 | 植株高度(cm) || ------ | -------------- || 空白对照 | 70 || NPK | 90 || NP | 85 || NK | 80 || P | 75 |从表2可以看出,NPK处理组的植株高度最高,达到了90cm,其次是NP处理组,植株高度为85cm。

空白对照组植株高度最低,为70cm。

植物田间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田间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本实验选取了常见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田间环境中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变化。

2. 分析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探讨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土壤、肥料、水等2. 实验方法(1)播种: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麦种子,按照一定的密度均匀撒播在实验基地,覆土后浇水。

(2)田间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3)观察记录:从播种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叶片数、分蘖数、穗数、产量等指标。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1. 播种期(1-2周)播种后,小麦种子开始发芽,出土的幼苗呈现出嫩绿色,茎干细弱,叶片较小。

2. 育苗期(3-4周)随着生长,小麦幼苗逐渐长大,茎干变粗,叶片增多,分蘖开始出现。

此时,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大,需要及时浇水、施肥。

3. 分蘖期(5-6周)小麦进入分蘖期,植株开始迅速生长,分蘖数量增多,株高逐渐增加。

此时,应注意控制水分和养分供应,防止植株徒长。

4. 拔节期(7-8周)小麦进入拔节期,茎干迅速伸长,叶片展开,分蘖数量达到高峰。

此时,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达到最高峰,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5. 孕穗期(9-10周)小麦进入孕穗期,穗部开始形成,植株高度达到最大。

此时,应注意防止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

6. 抽穗期(11-12周)小麦进入抽穗期,穗部逐渐展开,形成花药。

此时,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逐渐降低,应适当减少浇水、施肥。

7. 成熟期(13-14周)小麦进入成熟期,穗部逐渐变黄,籽粒饱满。

此时,应及时收获,防止籽粒脱落。

园艺植物研究方法实验

园艺植物研究方法实验

实验一试验资料的整理及计算器统计运算的方法一、目的要求学习试验资料制作次数分布表的过程并绘制次数分布图,重点掌握变数特征数的计算及特征数的意义。

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一组试验数据(连续性变数),普通计算器、尺、实验报告纸等。

三、实验内容(一)试验资料的整理1 .按照制作次数分布表和绘制次数分布图的要求,将所给的一组连续性变数资料(100个变量)制成次数分布表并绘出次数分布图。

2 .用直接法和加权法(根据次数分布表)计算该资料的特征值,即平均数和标准差。

3 .计算该资料的变异系数和平均数变异系数,并判断该资料平均数的代表性强弱。

(二)计算器统计功能使用1 .一个变数分析时的操作:很多计算器虽然型号不同,但只要具有统计运算功能,其基本操作方法大同小异。

现以 CASIOfx-8100 型号计算器为例说明其统计功能的应用。

操作步骤:按模式选择键(最上面一排白色键的最左边键),将计算器置于统计功能状态下,显示屏上出现 DEG SD 符号(有的计算器显示 STAT 符号)→顺序按INV 、 AC 键,进行“清零”。

每进行新的一项运算时都要进行此操作→进行变量输入。

按下一个变量值,再按变量输入键(最下面一排黑色键的最右边键,即data 键),依次将变量输完即可→直接按统计数值键(最下面一排灰色键)即2、、δ n (没使用自由度的标准差)、δ(使用、可依次读出Σx、Σx n-1n 的标准差)。

自由度 n-1平方和计算:2键(或按X、 = 键)将标准→按δ当输完一组变数之后,按键 x n-1即可得到该变数平方和。

df=n-1 →乘以该变数自由度差平方.错误纠正:第一种情况:在输入变量过程中,如果某个变量输错,但还未按下变量输入键时,可以按 C 键(部分清除键),然后再输入正确变量即可。

第二种情况:在输入变量过程中,如果某个变量输错,但已经按下变量输入键,这时可以依次按INV 键和变量输入键 data 即可剔除已输入的错误变量,然后再输入正确变量即可。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教案11-12.1用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教案11-12.1用

实验一植物种质资源圃的设计和建立一、实验目的了解建立种质资源圃的意义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种质资源圃田间试验设计原理;练习圃地总体规划、小区划分及试材的定植方法。

二、实验原理种质资源圃的建立是为了加深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育种的材料仓库。

虽对各种来源的种质资源及其特性有所了解,但可能尚不深入,有必要设置种质资源圃,对每份试材进行观察、研究和比较鉴定,全面地了解每份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育种所需要的原始材料或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

种质资源圃田间试验设计的原理是尽量减少非试验因子的干扰,提高田间试验的典型性、代表性、正确性和重演性。

小区面积大小应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具体确定,为了不造成基因流失或较少流失,需确保栽培株数(白菜、甘蓝、黄瓜、萝卜等需50~100株;茄子、番茄、辣椒30~50株;大葱、洋葱100株);在小区设置方面,一般每隔5~10个小区设1个对照小区;在每类蔬菜种植区两侧设置保护行,在试验田周围设置保护区。

田间道路的设置应较一般试验田宽一些,以便于观察、记载;应把同类或特性相近的种类归到一起;在每个种类内,把形态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品种、类型归到一起;对多年生或宿根类植物应另设一个种植区,不至于妨碍种质资源圃土地的合理轮作。

三、实验用品1、试材搜集到的各种蔬菜、花卉植物品种、类型,半栽培类型、野生植物种子或繁殖材料,以及实验区的平面图。

2、工具和用品整地作畦工具、皮卷尺、木质或塑料标牌、毛笔、变色油笔、墨汁、绘图纸等。

四、实验步骤将学生分成3~5人为一组1、种质资源的初步整理对搜集或引入的种质资源,根据其原始记录进行统一编号(永久性的编号)。

写明它的中文名、拉丁名、品种名(若是国外引进,应附上原文名称、来源和主要性状)。

在将各条途径搜集的品种类型,按各种植物归类之后,给每一份材料编一个小区号。

小区号的编法:前2位数是年份号(91);年份后是小区号。

小区号数的多少取决于当年种植的材料数,若在100以内为2位数,大于100则为3、4位数。

园艺植物试验设计技术

园艺植物试验设计技术

随机区组设计
2
最常用而最基本的设计 (1)设计简单,容易掌握; )设计简单,容易掌握; (2)富于伸缩性,单因素、多因素以及综 )富于伸缩性,单因素、 合性的试验都可应用; 合性的试验都可应用; (3)能无偏误差估计,并有效地减少单向 )能无偏误差估计, 的肥力差异,降低误差; 的肥力差异,降低误差; (4)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 )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设计不允许处理数太多,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设计不允许处理数太多, 一般不超过20个。 一般不超过 个
选 择
有代表性 质地均匀,肥力一致 地势 ,

园艺植物试验的基本过程
试验设计 试 验 验 间 环 案 境 划 设 计 计 置 理 布 管 记 载 息 设 区 施 测 信 实 观 据 方 试 田 验 样 取 数 试验实施 试 观测抽样 抽 获
1、目的 、 尽可能地降低随机误差 消除或提取系统误差
实 例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以田间为场所,以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以田间为场所, 植物为对象, 植物为对象,研究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有关问 题的科学实验活动。 题的科学实验活动。
1、特点: 、特点:
生物体: 生物体: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2、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
目的明确 条件有代表性 结果可靠 具重复( 具重复(演)性
3、试验误差的控制途径 、
选择纯合一致的实验材料 改进操作与管理技术:人员、实践、 改进操作与管理技术:人员、实践、质量 控制外界环境,主要是土壤差异 控制外界环境,主要是土壤差异
控制土壤差异的措施: 控制土壤差异的措施: 选好试验地 采用适当的小区控制技术 应用适当的试验设计
试验地的选择与培养
水 渠
四、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正确的试验设计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并获得正确可靠结果的基础和前提。园艺植物田间试验设计的方法应是同时遵循“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三原则的随机排列设计方法。常见的方法有随机区组法、拉丁方法、裂区法和条区法等几种。不同的试验,可选用不同的方法设计。随机区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单、复因素试验均可用此法进行设计,并且有较高的试验精确度。其设计要点是: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实验材料:3年生盆栽梨树,每一行不少于12株。
用具:
钢卷尺、细绳、直尺、木标牌、铅笔、计算器等。
四、实验内容
对一假定田间试验进行设计,即根据试验方案选择相对一致的供试树,并绘制田间排列图。
假定的试验为肥料试验,单因素,有4个处理(A1,A2,A3,A4),7次重复,单株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法安排。
4.按随机区组法将4个处理在7个区组中的排列顺序确定出来,并画出田间排列图。
要求在田间排列图中标明区组号及处理号,并清楚标出各区组,以及各区组中各处理植株在果园中的具体位置(行、列序号)。
表2-1试验树测量记录行区序组号Ⅰ选出的4株供试树指标
株序号
干周(cm)
冠径(cm)
株序号
干周(cm)
冠径(cm)
每一重复安排在一个区组内,同一区组内各处理小区的排列顺序随机而定;同一区组内各小区的非处理条件要尽量一致,不同区组之间允许有差异。
对同一区组各小区非处理条件一致性的控制,不是在试验实施中才开始进行,而是在试验设计时就应考虑,如试验场地、供试材料等试验条件的设定都应尽量一致。这样才能减少这方面差异带来的试验误差,保证各处理间的可比性,从而判断出各处理的优劣,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另外,由于园艺植物中的许多植株个体较大,在试验中常采用单株小区进行试验(如修剪、施肥等试验)。因此,选择均匀一致的供试植株也是许多园艺植物试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生物统计的标准,各供试植株反映其生长基本情况的指标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株序号
干周(cm)
冠径(cm)
株序号
干周(cm)
冠径(cm)
株序号
干周(cm)
冠径(cm)
xsC·VⅡⅢⅣ另一试验设计:
不同品种(甲、乙、丙)采用3种施肥量(高、中、低)来进行实验。本试验对品种的精度要求比施肥量高,试验地为梯级台地,重复4次。试问采用何种设计方法来安排本实验为宜,为什么?请画出田间排列图
应标明被测量的12株树在该行中的排列序号,以使实施试验时不出差错)。
3.分别从每行测量的植株中选出干周长和冠茎较为接近的4株树,计算其变异系数C·V。计算公式为:
C·V=s/x×100%
式中,C·V为变异系数;s为标准差;x为平均数。
S2=∑(X-x)/(n-1)2如果所计算的变异系数C·V≤10%,则可将这4株树作为供试树,在表2-1上做记号;如果C·V>10%,则应另选树(即重作1, 2, 3三个步骤)。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1.选择基质、微域气候和品种及树势等方面基本一致的6行盆栽梨树(每行不少于12株),作为7个区组的预备供试树。记下各行在场地中的行序号,并编出区组号插上标牌。
2.在选定的7行树中,每行分别测量12株树的树干周长(一般从地上部5cm处测量)和冠径(东西径和南北径的平均值),并记录在表2-1中(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