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组成》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解决方案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和香精也可用作溶剂。
例如,汽油可以溶解油脂,香精可以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均匀性:溶液中所有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理解解决方案的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溶液是一种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3)溶液中同时存在多种溶质;(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四溶液为蓝色;(5)均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和液体(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
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
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
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如果水通常是液体,那么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名字。
溶液的名称通常是溶质的名称,然后是溶剂,也就是说,溶质排在第一位,溶剂排在第二位。
例如,在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的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
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如果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通常将最大量的溶液视为溶剂,将较小量的溶液视为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
《溶液的配制》课件
03
溶液的浓度
浓度的定义
浓度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 比,用特定符号表示。
理解要点
要明确溶质和溶液的概念,溶质 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而溶液 则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
浓度的表示方法
01
02
03
质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的质量表示。
质量-体积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的质量和体积表示。
溶液的组成
总结词
溶质和溶剂的组成
详细描述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 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和溶剂可以互相转化。
溶液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不同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不同,溶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当溶质是气体时,称为气溶胶;当溶质是固体时,称为 固溶体;当溶剂是水时,称为水溶液。此外,根据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分为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等。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需要准确 配制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以便计算 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在工业生产中,溶液的配制同样 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配制不同 组成的溶液,可以实现工业生产 中的各种工艺过程。
02
例如,在化学肥料的生产中,需 要配制不同比例的氮、磷、钾溶 液,以满足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 。
定容操作要准确
定容时要使用精度较高的刻度 吸管或滴定管,并确保溶液液 面与刻度线相切。
称量操作要准确
称量时要使用精度较高的天平 ,并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差 。
转移操作要小心
在转移溶液时,要保证溶液全 部转移到容量瓶中,避免损失 。
摇匀操作要规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讲义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讲义一、溶液的基本概念在我们开始定量研究溶液的组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比如说,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食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水、酒精溶液等,都属于溶液的范畴。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意味着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无论是浓度、密度还是化学性质;稳定性则表示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的现象。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定义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0%例如,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意味着其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20g,溶剂水的质量为 80g。
2、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其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单位通常是 mol/L。
比如说,有 1L 溶液中含有 1mol 的氯化钠,那么该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 1mol/L。
三、溶液的配制1、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以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为例:(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 × 10% = 10g,水的质量为100g 10g = 90g,水的体积约为 90m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 10g 氯化钠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 90mL 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4)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2、用浓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例如,用浓硫酸配制 500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 的稀硫酸。
化学-初三《溶液的组成与配制》
第1 讲溶液的组成与配制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知识梳理1.碘酒、医用酒精、石灰水、生理盐水、盐酸的溶质化学式分别、、、、;2.有些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有些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电解水的实验少量稀硫酸溶液目的是。
3.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凝固点。
用肥皂洗去油污是利用肥皂的现象。
4.用固体物质(或浓溶液)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所用仪器:。
5.提纯含少量NaCl的KNO3应采用结晶;提纯含少量KNO3的NaCl应采用结晶。
典型例题例1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例2图2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1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习目标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知道溶液配制的操作No. 1DateTimeName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中再加入15gKNO3固体,所得溶液仍不饱和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均为饱和溶液D.℃→℃可析出48.4gKNO3晶体效果检测一、单选题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使其浓度增大一倍,采用的方法达不到目的是(假设蒸发溶剂时没有晶体析出)()A. 将溶剂的质量蒸发掉一半B. 再加入溶质12.5gC. 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D. 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此溶液2.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①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溢出;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管刷洗后未干燥。
A. 仅①④B. 仅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3.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 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4.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A.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 溶质质量不变C. 溶液质量不变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5.对“10%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A. 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 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C. 将10g氯化钠溶解在90g水中所得的溶液D. 将食盐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2)学会使用适当的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测量;(3)能够运用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探究溶液组成的能力;(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溶液的表示方法;(3)溶液配制和测量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溶液配制和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2. 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探究溶液的组成:(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3. 学习溶液的配制:(1)教师演示溶液的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配制。
4. 学习溶液的测量:(1)教师演示溶液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测量。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溶液的组成、配制和测量知识;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溶液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环保等。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溶液的表示方法;(3)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溶液的配制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液组成;(2)学生能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对科学有热爱和探究精神;(2)学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篇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准确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假如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叙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许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叙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肯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其次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叙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肯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溶液》单元复习课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结晶
可以通过增加溶剂、降低温度或加入更多 的溶质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反 之亦然。
当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因蒸发溶剂或降温等 原因形成结晶析出时,剩余的溶液仍为饱 和溶液。
03 溶液的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
定义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 比。
计算公式
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100%。
应用
常用于表示固体溶解在液 体中的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 的量。
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物质的量 / 溶液体积)。
应用
常用于表示气体或溶液的浓度。
溶解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
计算公式
溶解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00g。
医疗中还需要用到各 种消毒液、清洗液等 ,这些也都是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酸碱 度等性质对药物的吸 收和药效有着重要的 影响。
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肥料和 农药,这些物质通常是以溶液 的形式施用的。
土壤酸碱度、水分含量等因素 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 响,而这些因素与溶液密切相 关。
农业中还需要用到各种植物生 长调节剂、杀虫剂等,这些也 都是溶液。
05 溶液的混合与分离
溶液的混合方法
01
020304 Nhomakorabea溶解法将一种或多种物质溶解于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
稀释法
将浓溶液加入到更多的溶剂中 ,使其浓度降低。
混合法
将两种或多种溶液直接混合在 一起,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1)定义式(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完整)第1课时 溶液 溶液的组成教案
第1课时溶液溶液的组成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人:审核:(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教师展示几种溶液: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液体是怎么得到的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溶液活动1:[设问]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实验]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A组加入的物质: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B组加入的物质:品红、蔗糖、锰酸钾C组加入的物质:氯化铁、氯化铜、纯碱活动2:[讨论交流]每组选一代表展示交流实验现象及由此所得的结论。
[提问]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归纳]它们都是由于固体小颗粒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
[课件演示]以蔗糖、食盐为例,多媒体演示并讲解蔗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活动4:[提问]1.上述实验形成的每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颜色是否一样?家中配制的糖水,充分搅拌后,上下各部分糖水是否一样甜?2.上述实验形成的溶液中是否有固体?即所加固体物质有没有分离出来?3.上述实验过程,每种溶液中最少有几种物质?[归纳] 把一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粒子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点拨]溶液的三大特征:均一性:溶液各处性质和组成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各成分不分离.混合物:至少含两物质.二、溶液的组成活动5:?白糖,凉了一会后,发现杯子底部仍有许多固体白糖,喝这杯糖水时,刚开始喝时,感觉比较淡,后来越喝越甜。
因此认为并不是所有溶液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
请你们分析一下小江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小江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因为白糖向水中溶解需要一段时间,小江开始喝糖水中,溶解进去的糖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水中溶解进去的糖越来越多,所以小江越喝感到越甜。
[设问]上述实验中,水叫什么?水有什么能力?糖、食盐等物质被水分散、被水溶解,那么糖、食盐等物质叫什么?[归纳]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2. 教学课件3. 案例材料4. 小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
提问:溶液的组成如何表示?2. 知识讲解讲解溶液的概念,阐述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重点讲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3.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材料,让学生计算案例中溶液的浓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围绕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组成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注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溶液概念和组成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溶液组成表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溶液组成的理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1) 摩尔浓度(mol/L):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比。
(3)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体积占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难点: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性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
2. 讲解溶液的组成:讲解溶剂和溶质的概念,阐述溶液的均匀性。
3. 学习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1) 摩尔浓度:介绍摩尔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质量分数:介绍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体积分数:介绍体积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溶液组成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8.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10.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实验报告评价内容:1. 溶液的概念的理解程度2. 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展现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等3. 练习题库4. 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八、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 引入新课,讲解溶液的概念(20分钟)2. 讲解溶液的组成,学习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20分钟)3. 实例分析,运用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解决问题(20分钟)第二课时:1. 课堂小结,回顾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的重要性(10分钟)2. 实验环节,进行溶液组成的实验(30分钟)3.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10分钟)4. 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10分钟)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时,注意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溶液的组成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
;
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 ;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
时的特点
。
Na+
Cl-
化学反应后形成 溶液的组成分析
1、分析溶质的种类,溶质的质量 2、求溶液的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各组份质量之和 -m气体 -m沉淀(包括不溶杂质
14.4g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 与100g稀盐酸正好反应,产生 4.4g的二氧化碳。求:
(Na2CO3+2HCl=2NaCl+H2O+CO2↑)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 质量分数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g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 不溶于水)的锌样品,与一定的稀 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 为80.5g,同时产生0.4g氢气。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形成
化学计算之五— 数据分析与应用
1、方法: ①比较相邻两组数据的异同点。
②注意数据的变化规律。
比较、分析每一组数据,得出 : (1)哪组物质的量正好完全反应。 (2)每一组中哪种物质已反应完;
哪种物质有剩余。 2、应用:
用已经反应完全的哪种物质的
量来解决有关问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 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 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的稀硫 酸与铁样品恰好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某温度下的硫酸铜溶液160g, 其质量分数为25%
⑴该溶液中有硫酸铜多少克? ⑵需加多少克铁粉才能将该溶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 溶液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
2. 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定义、特点及组成。
3. 课堂讲解: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的理解。
(2) 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与应用。
(3) 实验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相关动画、图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 第3-4课时: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 第5-6课时:实验演示及练习。
初中化学《溶液》章节知识
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液的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1: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一、溶液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 物。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定义:
2、组成:
V溶液≠V溶质+V溶剂
(溶质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里的那
部分)
体系
气+液 固+液
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液+液
无水
有水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数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错 (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 盐则不是溶液了。 错 (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错
[能力提高] 1.将过量的锌粒投入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掉 ZnCl2 ,溶剂是H 2O 固体残渣,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_______ 。 2.将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投入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 ;将 Ca(OH)2 . 少量氧化钙投入水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溶质是
练习3、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 液的有( BD ) A、泥沙 B、酒精 C、汽油 D、蔗糖
练习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溶液中的溶质可是固体、液体,也可是气体 D、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判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溶液溶质的判断,提高锻炼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溶质、溶剂的理解,树立辨正分析问题的意识,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难点】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常见的溶液。
【学生回答】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比如:糖水,碳酸饮料等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溶液是混合物,那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多媒体展示】常见几种溶液的组成,并让学生思考溶液由几部分组成?
【教师讲解】所有的溶液都由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如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思考并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师归纳】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做溶剂。
注意:根据名称,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水作溶剂时一般省略不写;通常把量多的看作是溶剂;不指明溶剂的,一般溶剂是水;习惯上不论水有多少,水是溶剂。
【提出问题】葡萄糖溶液中溶剂和溶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溶剂是水,溶质是葡萄糖。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那么从量的角度分析,三者有什么关系呢?(提示:质量、体积)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溶液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和。
【教师讲解】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但是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和,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环节三:巩固提高
锌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答案为氯化锌)
【教师总结】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要根据生成的新物质来确定。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概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作业:
课后习题:下列溶液中,溶质是固体的有( ),溶质是液体的有( )。
A.75%的消毒酒精
B.医用葡萄糖溶液
C.20%的氢氧化钠溶液
D.98%的硫酸溶液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