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13年文学类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
(选四个每题六分)
万叶集,自然主义,诗界革命,互文说,南渡四大家,性灵说
简答
(选三个每个12分)
1,分析奥德修斯的形象
2,卢梭《新爱洛伊丝》对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3,《史记》和《汉书》在艺术成就上的异同
4,沦陷区剧场运动繁盛的原因(貌似是,没记准)
5,老舍对当代小说的艺术成就的突出贡献
6,貌似是文概,具体忘了,可能是简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述
(选三个每个30分)
1,陶渊明《饮酒》自序和《五柳先生传》中小序表明了什么
2,分析勃洛克的一首诗《黑夜,街道,路灯,药房》。
黑夜,街道,路灯,药房。
莫名的昏暗灯光。
哪怕再活四分之一个世纪,
一切仍将如此,没有终场。
死去,还要重新开始,
一切循环往复,保持原样。
黑夜,运河上冻结的波纹,
街道,路灯,药房。
3,文学经典的形成有怎样的特点和价值,结合作品分析
4,文学接受中读者是怎样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作品分析
5,鲁迅为什么说《野草》是只属于他自己的诗集,不适合青年看。
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全部内容。
上海大学历年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分析:08年文学史:一、谈谈对五四后“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理解。
(35分)分析:考察“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主要从转变的背景入手,可以以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为讨论对象。
答题要点可以看王光东的论著《现代乡土民间》中对郭沫若的论述以及《三十年》中的论述;二、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历程,并阐述其基本特点. 35分)分析:详见陈平原论著《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间》,钱理群《三十年》曹禺部分.(注意: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个人每年都会涉及至少其中一位。
初试是必考的,比如2012年第一题,复试也必考。
要加大复习力度);三、谈谈你对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35分)分析:这一题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大学对于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出来的作家及流派的重视(详细见洪子成教材上对于重写文学史的论述);四、试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作品为例,说说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点. 35分)分析:答题要点既可以是陈思和教材上对与《一地鸡毛》的分析(这一题和2012年的最后一题都凸显了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王光东论著《朴素之约》和《现代浪漫民间》上对于新写实小说的解读以及蔡翔论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这一题也凸显了导师论文和论著的极端重要性);作文:就你熟悉的作家或作品,或某种社会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2013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康熙字典
2.前四史
3.四呼
4.语义单位
5.古典主义
6.普遍唯理语法
7.狂飙突进运动
8.以史证诗
9.意图谬见
二、填空
1.王国维论述文学史的一篇论文,受了德国哲学家的影响。
2.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的,鲁迅的两篇文言文论文、。
3.欧阳修谥号;王安石谥号;朱熹谥号;苏轼谥号。
4.王安忆在80、90年代与21世纪的三个长篇小说、、。
5.《乐府》诗集里面提到的清商三调是、、。
6.第一部词集,李煜字。
三、简答
1.骈文的体制与发展过程。
2.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联系与本质性区别。
3.神话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4.《人间喜剧》的内部结构。
5.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
6.试论80、90年代作家对于中国现代史的想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中国语言文学真题2013+年.doc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中国语言文学真题2013 年(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分钟)填空1.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研,其中广州话属于粤方言,南京话属于 1方言。
(分数:1.00)2.yuàn 这个音节的声母是 1。
(分数:1.00)3.补语可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看清楚”中的“清楚”是 1补语。
(分数:1.00)4.《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有解题的 1。
(分数:1.00)5.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 1。
(分数:1.00)6.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是 1。
(分数:1.00)7.南朝刘勰的《 1 》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
(分数:1.00)8.咏梅诗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初隐士诗人 1的《山园小梅》。
(分数:1.00)9.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1。
(分数:1.00)10.丁玲的长篇小说《 1》是1940年代解放军“土改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分数:1.00)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5.00)11.词形聚合表(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表音文字(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公使库本(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七发》(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永州八记”(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南戏(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雨巷》(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红高粱》(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创作动机(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艺摹仿说(分数:3.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文标点、释词、翻译(共15分)(总题数:1,分数:15.00)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分数:15.00)(1).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____》中。
【答案】淮南子【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今存内二十一篇。
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______。
【答案】笙诗【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3.《庄子》作为创作方法的“三言”是指卮言、重言、______。
【答案】寓言【解析】《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4.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目录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精品资料目录大纲一、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汇编0.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2001-2003、(回忆版)2012-2014、2018年考研真题1.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2012-2014年真题答案。
二、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3年西北大学文学院618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西北大学文学院618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3年西北大学文学院618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35分)1.今古文《尚书》2.永明体3.玉台新咏4.词“别是一家”5.侠义公案小说二、简答论述(60分)1.简述先秦寓言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简述农事诗和田园诗的区别与联系3.谈谈你对“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理解与评价三、诗词赏析(20分)贺铸《踏莎行·芳心苦》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四、论述题(二选一35分)1.试以三首以上的作品为例,说明魏晋南北朝以来,迁徙类主题作品的特点。
2.试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及其文化内涵。
2013年西北大学文学院618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今古文《尚书》答:《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
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
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被发现(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并未在秦代的焚书中烧毁),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这16篇后来亡逸了。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
2.永明体答:“永明体”亦称“新体诗”,因为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代表诗人有沈约、阴铿、谢朓等。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玉台新咏》答:《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汉族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
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为10卷。
2013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首先说一下真题上午考的作文两个题任选一个写不少于1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1 写自己2012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2 写写自己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下午考的古代文学史一判断题(15分)正确的写是,错误的写否。
记不全了1蔡邕生活于公元一世纪;2李白生活于公元八世纪;3《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户”指户外; 4《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写罗敷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5近代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海上花系列》《官场现形记》;6二、写出下列作品或诗句的作者(15分)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西风紧,北燕南飞”4《单刀会》的一句话;5《长亭送别》的一段话;6江湖夜雨十年灯三名词解释(40分)1前四史2竹林七贤3《桃花扇》4元曲四大家4《四库全书总目》四论述题(80分)三选二;1《诗经》的内容,语言,形式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2欧阳修散文变革的原因,代表作及对后世的影响,举例说明。
3以《世说新语》为例,分析笔记小说的发展。
经验教训1写作文时我直接跨过了3,4 页。
我最后不得已返回来把3,4页又写满了,必须看清答题纸的页码,望大家借鉴。
2我做政治时将报考学校写成了我的本科院校,望大家借鉴。
3虽然料到今年题会大变,还是没能复习到位,所以希望大家广泛涉猎,仔细看书本。
考的很细。
如果还有想起来的我马上给大家补充,希望可以给大家帮上一点小忙。
【本试题由热心网友“gpc213 ”回忆,在此表示非常感谢,祝好人一生平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前四史
答:“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是由西汉的司马迁所著,记叙了从黄帝到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汉书》是东汉班固的作品,记叙了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后汉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撰写,记叙了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6年的史事;《三国志》由晋朝的陈寿编撰,记叙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
2.竹林七贤
答: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元曲四大家
答: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马致远的《汉宫秋》、《陈抟高卧》等都是元曲的代表作。
4.《桃花扇》
答:《桃花扇》是由清初戏曲家孔尚任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清代传奇。
塑造了侯方域、李香君、阮大钺、柳敬亭、苏昆生等一系列经典戏曲形象。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5.《四库全书》
答:《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由纪昀主持、众多学者参与编撰、费时十三年编成的大型丛书,因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虽然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甚至查毁禁书等过错,但是在古籍的整理、辑佚、校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古籍整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论述题
1.《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影响。
答:(1)《诗经》的内容
《诗经》《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也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如描写了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②农事诗
《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
其中《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③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如《小雅·鹿鸣》。
周统治者往往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在这些宴饮中,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有某种政治目的。
④怨刺诗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
如大雅中的《板》、《荡》、《桑柔》,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小旻》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齐风·南山》等。
⑤战争徭役诗
a.战争诗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诗经》战争诗往往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而更多地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b.徭役诗
《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
如《唐风·鸨羽》、《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
⑥婚姻爱情诗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a.情诗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子衿》、《齐风·南山》、《鄘风·柏舟》。
b.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
c.弃妇诗,如《邶风·绿衣》、《邶风·谷风》和《卫风·氓》等。
《诗经》305篇作品包括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如《王风·黍离》描写故国之思,《鄘风·载驰》抒发爱国之情,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2)《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
②《诗经》的句式和章法
a.句式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b.章法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苢》。
《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周南·汉广》。
叠字和双声叠韵《诗经》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
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双声叠韵使《诗经》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
双声如“参差”、“踊跃”等等,叠韵如“委蛇”、“差池”等等,还有些双声叠韵用在诗句的第一字第三字或第二字第四字上。
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使用,使《诗经》节奏舒卷徐缓,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c.押韵《诗经》常见的押韵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中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如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③《诗经》的语言
a.《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其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如《芣苢》中动词的运用。
刘勰评价《诗经》为“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b.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又有所不同。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富于变化的语气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兮”、“之”、“止”等,这些在雅、颂中运用较少。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3)《诗经》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①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
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②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也成为后世诗人进行文学革新的依据。
③比兴的垂范
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它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