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数学上册命题定理与证明新华东师大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3.1命题、定理与证明2.定理与证明

13.1.2 定理与证明
探究问题二 证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 例 2 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 平分线互相平行. 解:已知:如图 13-1-6 所示,AB∥CD,直线 BC 截 AB,CD 于 B,C 两点,BE 平分∠ABC,CF 平分∠BCD. 求证:BE∥CF.
图 13-1-6
∴∠3=∠__1__(_两_ 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__).
∵∠3=∠__2_(__ 对顶角相等
__),
∴∠1=∠2(__ 等量代换
__).
你能体会到推理是怎么进行的吗?
◆知识链接——[新知梳理]知识点二
灿若寒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1.2 定理与证明
新知梳理
► 知识点一 定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 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 知识点二 证明 根据条件、定义以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绎推理,来 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命题“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两个角都是直_角_,结
论是_ 这两个角相等
___.
3.“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是
_假_ 命题,可举出反例:__直角的补角仍是直角__.
灿若寒星
13.1.2 定理与证明
活动2 教材导学 1.认识定理
图 13-1-3 完成下面填空,想想这些依据有什么共同点?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 13-1-3 放置.若 AE∥BC, 求∠AFD 的度数.在下面解答过程后面的括号里填写上根 据.
灿若寒星
13.1.2 定理与证明
证明:因为 AB∥CD,所以∠ABC=∠BCD. 又因为 BE 平分∠ABC, 所以∠1=12∠ABC.同理,∠2=12∠BCD, 所以∠1=∠2,所以 BE∥CF. [归纳总结] 证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的一般步骤:(1)分清 条件和结论;(2)画出图形;(3)根据条件写出已知,根据结论 写出求证;(4)证明.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2定理与证明 课件

巩固训练1
6.下面关于基本事实和定理的联系
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基本事实和定理都是真命题 B.基本事实就是定理,定理也是基本事实 C.基本事实和定理都可以作为推理论证的依据 D.基本事实的正确性不需证明,定理的正确性 需证明
探究二:用基本事实、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本第56-57页内容 时间:3分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数学(上册)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命题? 3、命题的分类
2、命题的结构 4、真、假命题的判断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命题?
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结构
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常可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3、命题的分类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A.定义
B.定理
C.基本事实
D.定义
巩固训练1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是( )
A.假命题
B.定义
C.基本事实 D.定理
巩固训练1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是( D )
A.假命题
B.定义
C.基本事实 D.定理
巩固训练1
4.下列命题中: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属于基本事实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巩固训练1
4.下列命题中: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属于基本事实的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命题课件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
结论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直角都相等.
这两个命题,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有些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可将它经过适当 变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情势.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直角都相等. ①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条件
结论
②如果给出的角是直角,那么这些角都相等.
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也就是 说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命题的判断方法: 真命题:用演绎推理论证; 假命题: “举反例”.
例题
【例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 (2)若a=b,则a+c=b+c; (3)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长 方形的面积相等. 分析:如果是真命题,给出理由即可,如果是 假命题,需要“举反例”.
练习
1.下列语句:①钝角大于90°;②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③希望明天下雨;④作AD⊥BC;⑤
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其中是命题
的是( B)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2.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的
条件是( D )
A.平行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例2中的命题,是正确的吗?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我们知道,例2的命题 是正确的. 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 命题,称为真命题.
思考
内错角相等. 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的和是平角. 这两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我们知道,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形成的内错角才 相等.所以第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 91°和1°的和不是平角,所以第二个命题也不 是真命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3.1.2 定理与证明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要求学生注意定理也是命题注意它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
2.能证明一个较简单的命题是真命题.
【拓展提升】
[厦门中考]A,B,C,D四支足球队分在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积分最高的两个队(有且只有两个队)出线.小组赛结束后,如果A队没有全胜,那么A队的积分至少要几分才能保证一定出线?请说明理由.
例如图13-1-,有下列三个条件:
图13-1-
①DE∥BC:②∠1=∠2;③∠B=∠C.
(1)若从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一共能组成几个命题,请你都写出来;
(2)请你就其中的一个真命题给出推理过程.
解:(1)一共能组成2个命题,它们是:题设:①②,结论:③;题设:①③,结论:②;
②[讲授效果反思]
A.重点□B.难点□C.易错点□
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帮助学困生,关注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证明过程的书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期望一节课上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
③[师生互动反思]
学生根据定理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图形会有较大的困难,师生共同完成.
④[习题反思]
教学
重点
对数学基本事实、定理的理解.
教学
难点
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一般方法.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问题1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定理与证明-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定理与证明-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正确运用定理和相关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证明;3.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定理的理解和运用;2.证明的方法与技巧;3.证明过程中思维的拓展。
三、教学内容1.定义:定理是一种真实的、重要的数学命题,需要经过证明才能成立;2.定理的分类:数形结合、解析几何、代数方程、数论等;3.定理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归谬法等;4.基本定理的讲解和运用:比如射影定理、等腰三角形定理、余弦定理等;5.综合运用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学生们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定理和证明方法,并举例说明其运用。
2. 讲解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0分钟)1.讲解定理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2.讲解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归谬法等;3.举例说明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3. 讲解基本定理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20分钟)1.介绍常见的基本定理,如射影定理、等腰三角形定理、余弦定理等;2.利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合作探究与案例演示(2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行查找和收集相关定理和证明的例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让其中一小组进行案例演示,展示其探究和归纳分析的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1.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2.强调掌握定理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提醒学生关注几何图形和代数方程的联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完成课后练习题;3.查找和阅读相关数学文献,了解更多有关定理和证明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数学中定理和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掌握了一些基本定理的运用和证明。
在教学设计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还需注意,在小组讨论和案例演示环节中,需关注每个小组的参与度和发言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提高教学效果。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定理与证明》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定理与证明》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定理与证明》这一章节中,主要向学生介绍定理与证明的概念、方法和过程。
本章内容是学生继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图形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理的定义、定理的证明、公理化体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逻辑论证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其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阅读和理解几何论证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几何论证过程的阅读和理解。
2.教学难点:定理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几何论证案例,使学生掌握定理与证明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几何论证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与证明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几何论证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定理与证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几何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几何论证的过程,引出本章内容——定理与证明。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课件 优秀课件PPT

你能举出一些命题吗? 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
练一练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猴子是动物的一种; 是 真命题
2、负数都小于零;
是 真命题
3、画一条直线;
不是
4、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是 假命题
5、今天会下雨吗?
不是
(√)
(4)如果a2=b2,那么a=b
(×)
(5)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 (×)
判断一件事情是正确或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正确或者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的分类: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 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 真命题
7、对顶角相等;
是 真命题
8、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是 假命题
9、美丽的天空。
不是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 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它的外角和等于360°
(3)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2)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 如果两个角互为余角,那么它们的和等于90°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那么它们相等。
例1:将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精品]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命题、定理与证明知识讲解
![[精品]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命题、定理与证明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77ac7f4b35eefdc9d33305.png)
命题、定理与证明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条件)和结论,会在简单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2.能用基本的逻辑术语、几何证明的步骤、格式和规范进行几何证明;3.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要点梳理】要点一、命题、基本事实与定理1. 命题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命题通常由条件、结论两个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得到的事项.通常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要点诠释:命题属于判断句或陈述句,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当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2.基本事实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依据,也可称为公理.如:(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3.定理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者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用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要点诠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其正确性可通过公理或其它真命题逻辑推理而得到.(2)其又可作为判断其它命题真假的依据.要点二、证明1.证明根据条件、定义以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绎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2.证明表述格式证明几何命题时,表述格式一般如下:(1)按题意画出图形;(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要点诠释: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添辅助线的过程要写入证明中,辅助线通常要画出虚线.【典型例题】类型一、命题1. 判断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做出判断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 ,b 两条直线平行吗?(5)鸟是动物; (6)若24a =,求a 的值;(7)若22a b =,则a =b .【答案与解析】句子(1)(3)(5)(7) 对事情作了判断,其中 (1)(3)(5)判断是正确的,(7)判断是错误的. 句子(2)(4)(6)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其中(2)属于操作性语句,(4)属于问句,都不是判断性语句.【总结升华】主要考察命题的定义.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若a b <,则<-b a -;(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3)在ΔABC 中,若AB >AC ,则∠C >∠B 吗?(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解方程2230x x --=;(6)1+2≠3.【答案】(1)(2)(4)(6)是命题,(3)(5)不是命题.2.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如果|a|=1,那么a=1B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 .如果a 为实数,那么a 是有理数D .有两边和一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C【解析】如果|a|=1,那么a=±1,故A 错误;如果a 为有理数,那么a 是实数,故C 错误;有两边和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 错误;而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判断正确;【总结升华】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定义.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①对顶角相等 ②同位角相等 ③4的平方根是2 ④若a >b ,则-2a >-2bA .3个B .1个C .4个D .2个【答案】B3.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3)对顶角相等;(4)同角的余角相等;【答案与解析】(1)“三条边对应相等”是对两个三角形来说的,因此写条件时最好把“两个三角形”这句话添加上去,即命题的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等角对等边含义”是指有两个角相等所对的两条边相等。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二课时 定理与证明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二课时定理与证明&.教学目标:1、理解公理与命题,公理与定理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定理的作用,并初步学会运用公理、定理或真命题来证明其他的真命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理、定理、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定理的作用。
难点:从公理、定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复习回顾:一个命题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填空.(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二、探究新知思考:上述三个命题是真命题吗?以上三个都是真命题,以上的三个真命题均作为本书的公理。
(引出标题)§.公理: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注意:(1)公理是真命题,而真命题不一定是公理。
(2)公理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探究定理的概念:观察下列判断真命题的推理过程,并在后面括号内填写适当的理由。
(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图所示,ab⊥,ac⊥.求证:cb//证明:∵ab⊥,ac⊥(已知)∴︒=∠901,︒=∠902(垂直的定义)∴21∠=∠(等量代换)a1 2b c∴c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所示,已知ABC Rt ∆中,︒=∠90C ,点D 为AB 上任一点,BC DE ⊥. 求证:A ∠=∠1证明:∵︒=∠90C ,BC DE ⊥(已知)∵DE AC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命题定理与证明课件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基本事实与定理
基本事实:数学中这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 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 依据,即出发点.这样的真命题视为基本事实.
例如 下列的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 这两条直线平行;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 写出已知和求证;
(3) 写出证明的过程
当堂练习
1. 已知:如图,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
A
D
∠AOC 与∠BOD 是对顶角.
求证:∠AOC =∠BOD.
O B
证明:∵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C O ( 已知 ),
∴ ∠AOC+∠AOD=180°,
∠BOD+∠AOD=180° ( 补角的定义 ).
∴ ∠AOC =∠BOD ( 同角的补角相等 ).
1.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演绎 推理加以论证;
2.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 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
(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比如(1)中若∠A = 120°,那么它的补角是 60°,从而 它的补角比∠A 小,所以(1)是假命题. 在数学中, 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证明的概念
定义:根据条件、定义以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 绎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 做证明.
例题精讲 例1
证明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已知:如图,在△ ABC 中,∠C = 90°.
求证:∠A +∠B = 90°. BB
A
A
CC
例题精讲
证明:∵∠A + ∠B + ∠C = 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又∵∠C = 90°(已知), ∴∠A +∠B = 180°-∠C = 90°(等式的性质).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知1-练
解:(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或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知1-练
1-1. 把命题“小数一定是有理数”改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为_如__果__一__个__数__是__小__数__,__那__么__这__个__数__一___ _定__是__有__理__数__.
知2-讲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 .
知2-讲
2. 定理 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 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 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否定的判断,故命题不能是祈使句或疑问句 .
2知. 命识题点的结构
知1-讲
命题由条件(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特别提醒 1. 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
果”后接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2. 有些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可将它经过适当变形,改写
条件:_①__A_D__∥_B_E__;__②__∠_1_=__∠__2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③__∠_A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你所构建的是真命题. 证明:∵AD∥BE,∴∠A=∠EBC. ∵∠1=∠2,∴DE∥BC. ∴∠E=∠EBC.∴∠A=∠E(等量代换).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课件 2024-2025学年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本课结束
【举一反三】 1.(2024·来宾期中)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B )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垂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 D.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2.(2024·吴忠期末)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两__个__角__是_等__角__的__余__角_____, 结论是___它__们__相__等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命题是定理,定理是命题 B.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定理不一定是命题 C.真命题有可能是定理,假命题不可能是定理 D.定理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3. 如 图 , 有 如 下 四 个 论 断 : ① AC ∥ DE; ② DC ∥ EF; ③ CD 平 分 ∠ BCA; ④ EF 平 分 ∠BED,请你选择四个论断中的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 确的数学命题并证明它.
5.(8分·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如图,有下列三个条件:①DE∥BC;②∠1=∠2; ③∠B=∠C. (1)若从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命题,一共能组成几个命题?请你都写出来; 【解析】(1)一共能组成三个命题: ①如果DE∥BC,∠1=∠2,那么∠B=∠C; ②如果DE∥BC,∠B=∠C,那么∠1=∠2; ③如果∠1=∠2,∠B=∠C,那么DE∥BC.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命题 2.定理与证明
基础 主干落实 重点 典例研析 素养 当堂测评
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条件 和结论,会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掌握已学的5个基本事实,理解定理的概念 3.理解证明的概念,掌握推理证明的格式,并会证明简单 命题的真假
2.五个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__线__段__最__短__; (3)过一点__有__且__只__有__一__条__直__线__与已知直线垂直; (4)过直线外一点__有__且__只__有__一__条__直__线__与这条 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 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平__行___.
课件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 命题、定理与证明 -课时ppt课件

(3)我们曾经通过计算四边形、五边形、六
2、边会运用形公理、、定理七进行简边单的真形命题等的证明的。 内角和,得到一个结论:n
∴∠1= ∠AOB, ∠2= ∠BOC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已知:如图,∠AOB、∠BOC互为邻补角,
6)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我们曾经通过计算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得到一个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第二课时 公理(正确性由实践总结)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会运用公理、定理进行简单的真命题的证明。 6)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举例说明一些公认的真命题(基本事实);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
督预示标
• 学习目标
• 1、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 2、会运用公理、定理进行简单的真命题的
因此: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结论,还需进一步加以 证实。
证明的定义
根据条件、定义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 过演绎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 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 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 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 两个锐角互余.
于是,他根据上面的结果并利用质数表得出结论:
从质数2开始,排在前面的任意多个质数的乘积加1一 定也是质数。
他的结论正确吗? 不正确
(2)如下图所示,一位同学在画图时发现: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 的内部。于是他得到结论:任何一个三角形三 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他的结论正确吗? 不正确
证明。
自学梳理
•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5--57页的内容,完成 下列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说课稿华东师大版.doc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命题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经过推理证实的命题如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所以认识命题的定义、结构、真假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正确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基础,特别是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和难以判断真假的命题,是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了解基本概念,不必深究,不钻难题。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能识别真假命题。
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命题的真假,培养分类思想。
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学生分析法。
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语言推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命题、定理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通过学习命题真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学习命题的构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四、教学难点:判定什么定义、命题、定理、公理,及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五、说教法学法通过“目标定向,自主合作”,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初步认识真、假命题。
因此就内容看来,可能会较为枯燥、单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命题的概念教学中,与以往直接的告知学生概念不同,采用了让学生对两组语句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生充分讨论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在提出命题的概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命题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学生举例来加强巩固概念。
在命题的构成这一环节中,通过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让学生了解到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同时感受到命题的常用表述形式,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最新华师版八上数学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上课课件(共43张PPT)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真命题
3. 如图,从① ∠1= ∠2;②∠C=∠D ;③∠A =∠F 三个条件
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
这些都是公认的真命题,我们把它视为基本事实.
基本事实:
公认的真命题视为基本事实. 它们是用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即出发点.
定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 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试一试
1. 下列命题中属于基本事实的是( C ) 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改写:直角都相等. 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例1 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 该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 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该命题的条件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 形是等边三角形”.
命题的分类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有些命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像这样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而有些命题,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 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真命题 同位角相等. 假命题
真假命题的判断:
(1)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 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条件而不符合 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