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蛮族入侵与东方游牧民族入侵产生不同后果的原因 (1)
你知道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恐惧的历史根源吗
西方人对于东方,对于中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恐惧,害怕中国强大起来,所以不断的有人鼓吹中国威胁论和黄祸。
这固然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此打击中国,但归根到底还是他们惧怕中国强大,因为在骨子里西方人对于东方对于中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恐惧,而其历史根源或许就是欧洲曾被三个来自东方的民族蹂躏过。
入侵欧洲的第一个东方民族是匈奴。
一队骑兵从天而降,他们身材矮小面貌丑陋(匈奴人的习俗,男孩子一出生就要用刀子把脸割花),他们远射近砍,迅速灭亡了东哥特王国。
他们就是来自中国北方草原的匈奴人。
在中国北方被汉朝打败之后,一部份匈奴人西迁,经过两个世纪的迁徙,他们来到了欧洲东部,在欧洲,匈奴人重新找回了他们的荣耀,看到那水草丰盛的匈牙利大平原,面对着那些尚未开化不堪一击的欧洲人,想想当初在中国北方和汉朝拼死拼活打了那么多年是多么的愚蠢。
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日耳曼人各部族被打得鸡飞狗跳,纷纷投降或往西逃窜,西哥特人逃到了现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盎格鲁-撒克森人(也就是英国佬的祖先)逃到了英伦三岛,几乎所有的日耳曼部族都被驱动了起来,形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迁徙。
就连西方人引以为傲的罗马帝国也不得不向匈奴人纳贡臣服,整个欧洲在匈奴人的面前战抖。
匈奴大单于乌尔丁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的总督说,凡是太阳能照射得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都可以征服。
匈奴大帝阿提拉统治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历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让罗马人蒙羞,让日尔曼人恐惧。
罗马人和日尔曼人把他和他的匈奴铁骑称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先后对东欧和北欧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日尔曼人和斯拉夫人各部族纷纷战败投降之后,他开始率大军攻打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接连战败,东罗马皇帝只好和匈奴人签订和约,赔偿巨额的黄金,同时增加每年进贡黄金的数额。
由此看来签订不平等和约和赔款这种事并非是西方殖民者首创。
在劫掠了东罗马帝国之后,阿提拉又将矛头直指西罗马帝国。
他要求娶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同时狮子大开口的要西罗马帝国割让一半的国土作为公主的嫁妆,在遭到拒绝后便以此为由对西罗马帝国战争。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中国经历了漫长而辛苦的历史,其中,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侵略所留下的印记深远而又不可磨灭。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列强自认为拥有文明和技术优势,纷纷侵略中国,甚至瓜分中国的领土,这些行为既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也对中华民族心灵的创伤至今仍未痊愈。
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1.经济上的因素在19世纪初,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曾经辉煌一时,而此时的西方列强却在经济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这促使西方列强不断寻求新的经济渠道,其中,中国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成为了西方列强扩张经济领域的重要目标。
2.政治上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在清朝晚期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国的政治体系已经变得相当腐败,国力逐渐下降。
这使得各种地方势力的兴起,分裂了中国。
西方列强因此抓住了这一机会,对中国进行了瓜分和殖民。
3.文化和宗教上的原因西方列强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他们试图把自己的观念和文化传递给中国。
他们对中国进行了殖民,不仅割去了中国大量的领土,而且试图摧毁中国的文化系统,推广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意义1.现代化的理念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推行殖民统治,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强引入了一系列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2.国家意识觉醒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不仅让中华民族深受创伤,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意识到建立富强民主的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华民族开始不断地认识自身的弱势和存亡之道,同时也开始不断寻找自我实现和强大的途径。
3.历史启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通过敕勒川之战、黄埔海战、山海关大捷等一系列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华民族不仅表现了坚定的护国决心,也展现了无比坚强的反抗精神。
这些历史事实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心中,激励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保卫祖国。
欧洲殖民扩张与原住民的命运
欧洲殖民扩张与原住民的命运欧洲殖民扩张是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对于原住民群体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欧洲殖民扩张对原住民的影响,以及原住民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命运。
一、经济影响欧洲殖民扩张给原住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殖民者的到来往往伴随着对土地和资源的掠夺。
原住民的土地被剥夺、被侵占,导致他们失去了生存和生产所需的土地资源。
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引进了自己的农业种植体系和生产方式,不断扩大他们的经济利益。
原住民往往被迫从事殖民者指定的农业或劳动工作,无法发展自己的经济独立性。
二、政治压迫欧洲殖民者在扩张过程中使用了各种手段实施政治压迫。
他们建立了殖民地体系,将原住民置于殖民地的统治之下。
原住民被迫接受殖民者的政治体系和法律制度,从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自治权和权益。
殖民者在殖民地中建立了官员机构,强制原住民向他们纳税,并压迫原住民服从他们的命令和规则。
政治压迫使得原住民在欧洲殖民体系下失去了自主权和社会地位。
三、文化冲击欧洲殖民扩张对原住民的文化产生了极大冲击。
欧洲殖民者将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原住民群体,剥夺了他们的文化传承和自我认同。
原住民的宗教信仰被禁止或抑制,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扭曲和改变。
欧洲的科技和教育体系也被引入到殖民地,这使得原住民的传统知识和技能不再被重视和传承,他们面临着文化边缘化和文化灭绝的风险。
原住民在欧洲殖民扩张中的命运是多样的。
一些原住民群体因为殖民者的侵略性和剥削性而遭受到了灭绝的命运,他们的土地和资源完全被掠夺殆尽。
另一些原住民则选择与殖民者合作或通过其他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但无论如何,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无法忽视,它对原住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改变,留下了持久的痕迹。
总结起来,欧洲殖民扩张对原住民的命运带来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以及文化上的冲击,使原住民群体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民族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民族迁移的原因与影响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民族迁移引起了极大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这些民族迁移都经历了长达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历史演变,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性。
本篇文章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民族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一、东夷西戎南蛮的扩张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东部地区的东夷族已经开始对中原王朝发起攻击。
周代,卫、魏等国不断与东夷族发生战争。
西戎族则是指散居在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羌族、突厥等。
古代的南蛮大致指包括岛国和南方地区蛮族。
这些扩张都是受到历史进程的推动,东夷西戎南蛮的扩张引起巨大影响,如中原地区度过了长达七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也由此而来。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北方地区,游牧民族居住于大草原,他们通常骑马、猎杀、放牧,是典型的游牧文明。
他们的崛起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之上的,并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南北地区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扩张。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从东周末年开始,匈奴逐渐壮大,在汉武帝时期曾经袭击长城,直到唐朝安史之乱都仍旧是中国的威胁。
同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也对中原地区发起了进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著名的有元朝、金朝和蒙古帝国的建立。
三、南方民族的反抗中国历史上,南方地区也发生了重大民族迁移,这些南方民族的反抗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南方地区多山区和水路交通,因而产生了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性格。
南方民族并非弱小,他们往往通过反抗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著名的南方民族有楚、吴、越、闽等地区的民族。
其中,楚国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地位最高的一个南方国家。
吴国在汉代建立东吴政权,维持了三十年之久。
越国曾经长期抵抗北方严酷统治,苏轼所作的《赤壁之战》就是以越国抗击中原的战事作为主题。
在明朝中叶,闽南民族反抗的浩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型民族战争。
这些反抗引发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变革,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
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五篇
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五篇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关于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区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明确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古欧洲三大蛮族凶猛彪悍,为何在华夏游牧民族前不堪一击?
古欧洲三大蛮族凶猛彪悍,为何在华夏游牧民族前不堪一击?众所周知,欧洲古代三大蛮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与斯拉夫人,三大蛮族称谓出自罗马人。
蛮族,当然属于野蛮落后复合体和凶猛彪悍代名词。
日耳曼人日耳曼并非一个民族,而是民族集团,分为东、西、北日耳曼人,最典型白种人,金发碧眼,身材高大,比同时期罗马人高出15公分左右。
日耳曼人中,酷爱杀戮与能打是北日尔曼的维京人,维京战士维京海盗,在西方文化包装下,仿佛个个s人不眨眼。
影视中的北日尔曼人,维京战士日耳曼人战绩辉煌: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455年汪达尔人攻占罗马,476年东哥特人灭亡西罗马,公元500年,昂格鲁.撒克逊人进入英格兰。
从419年建立西哥特王国起,日耳曼人相继建立了勃艮地王国、英格兰王国、法兰特王国、东哥特、拜占庭等王国与公国。
日耳曼人后裔包括如今德意志、奥地利、瑞士、昂格鲁萨克逊人英格兰)及北欧人。
凯尔特人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和法国布列塔尼人是凯尔特人后裔。
凯尔特人是西欧最古老民族之一。
对凯尔特人,很多问题还有争议,凯尔特人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未经过奴隶社会,属语言集团非民族集团——凯撒《高卢战记》。
古凯尔特人斯特雷波这样描述凯尔特人:“凯尔特人热爱战争近乎疯狂,无论你什么原因招惹他们,都将面临危险”。
罗马帝国崛起后,凯撒征服高卢,100万凯尔特人沦为奴隶,100万人被杀,凯尔特文化逐渐消失,但直到解体,罗马人没能征服苏格兰。
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翻越阿尔卑斯山,开始大规模迁徙,与古希腊人做生意,和罗马人无休止征战。
欧洲人对三个蛮族比喻有趣:日耳曼人忙抢劫,凯尔特人忙迁徙,斯拉夫人忙种地。
斯拉夫人“斯拉夫”在斯拉夫语系中为“荣誉”。
斯拉夫人即现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卢森尼亚、黑山、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等国,故乡在波兰维斯瓦尔河谷。
斯拉夫武装力量被称为“斯拉夫战士”或“弗拉基米尔战士”。
斯拉夫战士斯拉夫战士虽敢于刺刀见红,但建立斯拉夫国家大多是日耳曼人,如最早摩萨公国(623年)、保加利亚王国、大摩拉维亚、基辅罗斯等。
蛮族入侵五胡乱华的动荡时期
蛮族入侵五胡乱华的动荡时期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蛮族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本文将从蛮族的入侵背景、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蛮族入侵背景五胡乱华时期的蛮族入侵,主要是指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和羌族等蛮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
这些蛮族部落多居住在边疆地区,生活方式与中原汉族有很大差异,擅长骑射战争。
其中以匈奴族的势力最为强大,长时间的压迫和侵略使得中原地区的政局不稳,经济衰退,社会秩序混乱。
二、蛮族入侵对中国的影响1. 政治动荡:蛮族的入侵使中原地区的政权频繁更替。
蛮族的军机不断对中央政权发动袭击,使得帝国的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局面。
统治者不得不通过联姻、割地等方式来维持暂时的和平,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 经济衰退:大量的战乱使得农耕生产和商业贸易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的人口减少,土地荒芜,大规模的流离失所使得整个社会陷入贫困困境。
蛮族入侵给中原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3. 文化交融:虽然蛮族入侵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文化交流。
蛮族部落的民族风俗和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三、五胡乱华时期的重要事件1. 邓禹削平匈奴:在五胡乱华时期的西汉末年,邓禹率军削平了匈奴,重建了中原地区的稳定局势。
这是中国历史上对蛮族入侵最为有效的一次回击,也是五胡乱华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2. 石勒建立后赵:五胡乱华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其中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他借助蛮族力量成功攻破洛阳,建立了以蛮族为主导的政权,对中原产生了巨大影响。
3. 曹魏三国统一:在五胡乱华时期的东汉末年,曹操成功击败了各蛮族势力,建立了以曹魏为核心的政权,实现了三国统一。
这是五胡乱华时期中比较重要的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政治局势的缓和。
汉武帝击退匈奴的蝴蝶效应: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分裂
汉武帝击退匈奴的蝴蝶效应: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罗马帝国走向分裂,可以从内部找出很多原因,比如罗马实质上一个“共和政体的法西斯主义国家”,其繁荣的道路上本身就埋藏了它衰亡的种子,等等。
不过,如果超越民族界限和意识形态,站在世界看罗马,呈现的历史就大不一样了。
在某种意义上,罗马帝国的崩溃衰败,是汉武帝打匈奴的“蝴蝶效应”。
汉武帝时代,“逐匈奴于漠北”,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
匈奴被打到漠北,就一路西迁去打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就被迫向西,进入罗马帝国境内,杀死了罗马皇帝,这就是西方历史上所说的蛮族入侵。
从那以后,6个部族的日耳曼人相继进入罗马帝国,他们的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乃至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而在罗马帝国分裂的大致历史同一时期,中国西晋的首都洛阳也第一次陷入南匈奴之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中国自此也被分裂成南北两块,和东西罗马的局面非常相似。
到了欧洲的中世纪,就在欧洲和中国处在历史上衰败时期的时候,人类文明当时的最高峰,出现在了阿拉伯,穆斯林聚居的地方。
阿拉伯文明在当时有多厉害呢?举个例子就知道了,当阿拉伯统治的科尔多瓦已经万家灯火,过了500年,英国伦敦才出现了路灯!真正的世界史,往往不是仅限在一国一族中展开,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叙事。
用这样的眼光,非但看不清古罗马;看不懂蒙古帝国,还以为是元朝打下的“好大的中国”;看不懂丝绸之路,还以为是西汉张骞是开拓者;也看不清东印度公司,还以为它就是罪恶鸦片贸易的制造者……真实的历史复杂而丝丝相扣,不跳出民族国家的立场,永远只能看到被简化和扭曲的世界。
超越碎片化、国界化历史,从东方人的视角写世界史,不像西方人一样默认背景知识已知,写得清楚明白;又深知东方制度、文化等弊病,写的内容足以给东方读者以启迪的,推荐这套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
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1《全球通史》这本书的难度和厚度让我伤透了脑筋,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懂得了读书真正的奥秘所在。
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两册共110多万字,刚开始看的时候因难度不由得一目十行。
一心想着快快的读完,但越往后读我就越觉得读好书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要从这本书中得到知识和感悟,之后重读这本书时,态度便有了变化。
为了能留下自身的感悟和思考,我也不能被动式的读书,只是在意语言的有趣,对感兴趣的部分就认真读,陌生的、难理解的就一目十行,必须得在仔细的思考中完成阅读。
在这种有思考的读书中,我的读书速度虽然变慢了,但是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量变转为质变,我也定下了目标,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一定要写感想。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声称,要“站在月球上来审视人类史“这在我理解便是,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查历史,这种大格局的观念可以令你的眼界开阔,更可以比他人更深一层。
“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这是作者全书都在声明的观点,那是因为一但人类有了超越伦理道德的武器,便会将伦理道德置之一旁,从而发生暴力冲突等问题。
作者的观点是两者的不匹配才是导致人类灾难的原因,这不也正说明了从技术大爆炸开始几百年的时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着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灾难性的事件。
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之中,这反而是技术人文大爆发的时代。
其次作者认为,“蛮族入侵的毁灭性冲击是形成东西方差异的原因,蛮族入侵一直是各个文明挥之不去的梦魇,蛮族与文明种族实际上便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
两者互相斗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斗争融合,最终塑造了帝国文明的气质。
举个例子就像是中国,中国各个帝国走到了末期的时候,不是农民起义将帝国搞得千疮百孔,最终由游牧民族将帝国摧毁,就是游牧民族以绝对的优势将帝国摧毁。
随后当游牧民族堕落时,农业文明便会来一次漂亮的反击,重新统一中原,因此会在竞争之中不断进步,但是西方却不堪满族进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去了传统文化,成为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
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名词解释
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名词解释欧洲民族大迁徙是指在公元4世纪至公元8世纪期间,欧洲发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现象。
这段时间内,伴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徙和种族冲突,欧洲大陆上的种族地理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背景与动因欧洲民族大迁徙的起因有多方面。
首先,由于东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匈牙利人、哥特人等)不断向西方扩张,导致原居民族群(如罗马帝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王国等)面临压力和威胁。
其次,气候变迁推动了人群的迁移。
农业发展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大规模饥荒和人口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寻找新的生活空间。
2. 迁徙潮流欧洲民族大迁徙形成了三个主要的迁徙潮流,即东部迁徙、西部迁徙和南部迁徙。
2.1 东部迁徙东部迁徙主要指游牧民族(如匈奴、阿图里北军)由东方草原地区向西方扩张,进入现今中欧地区的迁徙。
由于游牧民族擅长骑马作战,他们在迁移过程中对周边的帝国和王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如匈人在公元5世纪逼近罗马帝国。
2.2 西部迁徙西部迁徙主要指日耳曼民族(如哥特人、巴伐利亚人)和凯尔特民族(如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东迁,穿越莱茵河流域,进入现今法国、英国等地区。
这些民族壮大和西迁,不仅给罗马帝国造成压力,也形成了他们后来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2.3 南部迁徙南部迁徙主要指来自突厥人、斯拉夫人、伊朗人等民族的迁徙,他们从欧亚边界地区进入东南欧,并扩展至希腊、巴尔干半岛等地。
这些南部民族的迁徙,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种族构成,也对罗马帝国的南方边界构成重大威胁。
3. 影响欧洲民族大迁徙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欧洲的种族地理格局,也产生了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3.1 政治影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可追溯到这段历史时期。
而原本疆域辽阔的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的迁徙,则形成了后来中世纪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基础。
3.2 经济影响欧洲民族大迁徙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
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罗马周边的蛮族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把他们周边不甚开化的民族,统称为“野蛮人”或“蛮族”。
罗马帝国边境地区的蛮族主要是克勒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他们还处于原始状态,较少受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影响。
但是蛮族的原始社会制度以及长期形成的原始习惯法,对于维持其社会稳定和团结,都非常重要,而且后来对欧洲中古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罗马人社会向日耳曼人入侵后西方中世纪社会的过渡,没有明确的年代界限。
4 世纪时,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带根本分不出纯粹的罗马人或纯粹的蛮族住区。
早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就与蛮族直接交往。
公元前2世纪末,条顿人和森布里人侵袭意大利,震动罗马城。
这批入侵者终于公元前102年被罗马执政官马略战败。
公元前1世纪起,罗马社会开始有了吸收蛮族的迹象。
罗马庄园有很多日耳曼人充当奴隶或隶农,军中也有许多日耳曼人服役。
日耳曼人进入罗马社会,往往以部落结群而入,经罗马准许定居边境地区,成为罗马的“同盟者”。
他们于必要时由首领率领,为罗马作战,罗马文明通过他们传播到边境内外。
蛮族罗马化的程度各有不同,主要取决于离边境的远近和对待罗马文明的态度。
在民族大迁徙之前,北欧日耳曼人因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划分为许多小的民族集团。
每个集团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4世纪时,日耳曼人之间的差别与其说在个别集团之间,毋宁说在东西日耳曼人两大集团之间。
西日耳曼人主要包括撒克逊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
他们从自己故乡的南部移入自然条件与之相近的地方,长久居留,靠农业为生。
东日耳曼人主要指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伦巴德人。
他们迁徙到与西北欧迥然不同的遥远的潘诺尼亚平原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带。
这里基本上是牧区,迁徙到此的东日耳曼人自然就以游牧为生。
南俄草原自古就是亚洲游牧民族西进的走廊。
哥特人征服南俄草原之后,成功地抵御了其他民族的进攻,成为这个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民族集团。
他们象从前的征服者一样,人数不多,但武力强大,统治着其他民族。
欧洲中世纪史:(二)西罗马覆灭—蛮族入侵
欧洲中世纪史:(二)西罗马覆灭—蛮族入侵在中世纪之始,欧洲有个和亚洲历史相关联的人物:阿提拉。
阿提拉在欧洲被称为上帝之鞭,其残暴入侵让欧洲留下了深刻印象,寓意是这个人是上帝派来惩罚自己的。
阿提拉是匈奴之王,是游牧民族的首领,当然不是上帝派来的,他来自东方。
据说,匈奴被汉武帝驱逐后,才开始西进,从而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根据目前所知来看,这个故事是有夸张成分的。
阿提拉是公元400年-450年左右的历史人物,而同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东晋,也就是说五胡乱华之后,西晋东渡,同一时期的东方王朝,刚刚结束了三国战乱,和欧洲一样陷入了蛮族入侵之苦,如果那个年代的蛮族部落统一的话,西突东进,好不威风,又是一个元朝存在。
蛮族大部分都是游牧民族,入侵导致帝国的覆灭有很多种说法,天气变冷了、粮食不够吃了、帝国内部抵挡不住了,往后1000多年的东方,都依然存在着相似的问题。
不管什么理由,这些被描绘得像原始人似的到处烧杀劫掠的人似乎一直存在,并且都被统一称为野蛮人、蛮族。
蛮族为何称之为蛮族?欧亚都首推教化问题,遵循孔孟之道的“蛮族”可以同化,遵循基督教义的人也可以同化。
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本质上都是在输出意识形态、文化认同感的问题,最后形成统一的共识,是同一个上帝,还是如来佛祖,或者是真主,而蛮族被称之为蛮族,除了烧杀劫掠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所相信的别人不接受,或者看不懂。
那么,蛮族就把人都杀光,像成吉思汗的铁骑那样一路杀光,灭族。
自古至今不知道多少“文化传承”被蛮族入侵所消灭。
其次的生产问题。
蛮族似乎从来不事生产,或者说生产不能供应他们所需,蛮族在掠夺其他民族的时候,和古代的人类(动物)向大自然掠夺有什么差别呢?而所谓现代文明人,无非是找到了更好的资源掠夺方式,并且进行了计划,有的资源可能可以再生产,循环利用,让所谓“人”这个动物能够延续更长的在地球存在的时间。
那么,充满了动物性,不符合现代人的定义要求的蛮族,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在那个历史长河的过程中,他们是不是人?大概是,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吧。
为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族入侵的结果往往是被汉民族同化?
为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族入侵的结果往往是被汉民族同化?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第一次统治农耕文明,还摸不到门道,建立的政权接二连三的失败。
经过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以及向汉民族学习后,游牧民族的领袖逐渐掌握了统治农耕地区的技巧。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和改革,就是游牧民族模仿汉人统治模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游牧民族儒化的队伍中,北魏孝文帝是最激进的一个。
他不是部分的学习儒家思想,而是要把自己所属的鲜卑族从头到脚全盘儒化。
不光要读儒家的书,模仿儒家的官僚制度,甚至连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语言,都要改成汉民族的。
虽然历史课本上对孝文帝的做法持肯定赞扬的评价,并且他的确对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
但我们还是得说,孝文帝的想法是对的,但实际执行上却有很大的问题。
孝文帝继承帝位的时候只有5岁,当然管不了国家大事,大权掌握在他的祖母“文明太后”的手里。
文明太后是汉人,也是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北魏的汉化政策其实从文明太后就开始执行了。
文明太后制订了几项非常重要的汉化政策,如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朝廷给官员发放俸禄等。
这些政策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汉化改革,也就是说,是从“法”的角度去改革。
原先的北魏有很多从游牧民族延续下来的制度,比如王室之下是很多部落,王室并不负责各部落的花费,各部落如果缺钱就从自己领地里征收或者自己去劫掠,拿多少也没有定数。
显然,这种模式不适合统治农耕文明,既不利于百姓农业生产(天天过着被抢的日子,谁还愿意生产?),财富也都流入了部落首领和地方汉族豪强(他们帮助部落首领向百姓征收)的口袋,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地方分裂。
文明太后的几项改革政策改变了上述情况,把税收大权抓到王室的手里。
这对于北魏的长久统治是很有必要的。
到了孝文帝执政的时代,他汉化的愿望比文明太后还要强烈,亲政不久,他就要把北魏的都城从今天的山西大同南迁到洛阳去。
南迁的理由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大同这里鲜卑旧族居多,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压力太大。
东欧的纷争与民族的崛起
东欧的纷争与民族的崛起东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纷争的地区,而最近几十年来,这个地区又迎来了民族意识的崛起。
本文将探讨东欧的纷争原因以及民族意识的崛起对该地区的影响。
一、东欧纷争的根源1. 历史原因东欧地区的纷争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历史事件。
例如,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帝国在东欧地区的争夺,导致了许多战争和领土纷争。
这些历史事件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使得东欧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2. 文化和宗教冲突东欧地区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宗教群体。
这些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在历史上经常发生冲突,导致了分离主义情绪的增加。
例如,巴尔干半岛上的塞族、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 经济和资源分配不均东欧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地区经济繁荣,而其他地区则贫困落后。
这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进一步加剧了纷争。
二、民族意识的崛起1. 民族认同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东欧各地的民众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民族认同。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为自己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2. 民族主义的抬头民族意识的崛起也带来了民族主义的抬头。
一些民族主义者利用民众的民族认同感,推动自己民族的利益,并对其他民族产生敌意。
这加剧了东欧地区的纷争。
3. 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因素也对东欧地区的民族意识产生了影响。
例如,苏联解体后,一些新独立的国家开始重新强调自己的民族特征,并试图摆脱俄罗斯的影响。
同时,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也对东欧地区的民族意识产生了影响,鼓励各民族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三、民族意识对东欧地区的影响1. 增加了地区稳定性的挑战民族意识的崛起加剧了东欧地区的纷争,给地区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民族冲突和领土纷争使得政治局势复杂化,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和合作。
2. 外国势力的利用一些外国势力也利用东欧地区的纷争和民族意识,试图在该地区获取自己的利益。
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欧洲殖民扩张与新大陆文明的衰落
欧洲殖民扩张与新大陆文明的衰落欧洲殖民扩张是16世纪至20世纪期间欧洲国家对新大陆(美洲大陆)的殖民探索和占领的过程。
这一时期见证了许多新大陆文明的衰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文明。
本文将探讨欧洲殖民扩张对新大陆文明的衰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殖民扩张带来的武力征服和战争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给新大陆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些殖民者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武器优势,实施了对新大陆的武力征服。
他们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等先进的文明王国推翻,建立了殖民地体系。
这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文化的瓦解。
二、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如天花、麻风等,在新大陆迅速传播,对当地人口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由于新大陆人口对这些疾病缺乏免疫力,大量人口死亡,这导致了新大陆文明的衰落。
许多文明的人口锐减,社会秩序也被打乱。
三、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破坏欧洲殖民者为了追求资源利益,对新大陆的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他们疯狂开采贵金属、木材和珍贵植物,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这对新大陆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新大陆文明的衰落。
四、文化侵略和传统被抹杀欧洲文化对新大陆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更主要的是在文化上的冲击。
欧洲人试图强迫新大陆居民接受他们的宗教、语言和价值观念。
他们摧毁了当地的宗教和文化建筑,禁止使用当地语言,强制改用欧洲语言。
这导致新大陆传统文化的丧失和文明的衰退。
五、新大陆文明的局限性和失望虽然新大陆文明在很多方面非常先进和繁荣,但它们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印加帝国在政治和社会管理方面已相对成熟,但缺乏有效的军事武器。
这使得他们难以抵抗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新大陆人也曾期待欧洲人的到来能为他们带来新的科技和文明,但实际上他们失望地发现这个过程带来了毁灭和剥削。
总结起来,欧洲殖民扩张对新大陆文明的衰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力征服、疾病传播、资源掠夺、文化侵略和新大陆文明的局限性都是造成衰落的重要原因。
欧洲的民族冲突与独立运动
欧洲的民族冲突与独立运动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陆一直存在着各种民族冲突与独立运动。
这些冲突与运动的背后隐藏着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使得欧洲的历史变得复杂而多样。
本文将探讨欧洲的民族冲突与独立运动,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欧洲的民族冲突和独立运动意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自治、分裂或统一的挑战。
这些冲突和运动的发生往往与历史、地理和文化紧密相关。
首先,欧洲历史上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导致了大量的领土纷争和民族冲突。
例如,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衰落后,巴尔干地区爆发了一系列的民族冲突,如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黑人之间的冲突。
此外,欧洲的国家边界常常是根据历史和文化因素而不是民族边界来划定的。
这就导致了一些民族聚居地区的分布不均,容易引发民族冲突。
例如,北爱尔兰的爱尔兰和英国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巴斯克地区的巴斯克人对西班牙政府的反抗。
二、民族冲突的原因和影响民族冲突通常有多种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是最明显且常见的原因之一。
欧洲的许多民族冲突都与政治权力和自治要求有关。
例如,苏格兰人对英国的独立运动就是出于对政治权力和自治的渴望。
另外,经济不平等和资源分配不公也是引发民族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族冲突对欧洲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冲突导致了许多无辜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其次,冲突削弱了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现代化。
然而,民族冲突也可以引发积极的变化和推动独立运动的发展。
一些民族通过冲突来争取自身的权益和自治。
例如,20世纪的爱尔兰独立运动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最终实现了爱尔兰共和国的独立。
三、独立运动的案例分析欧洲的独立运动多种多样,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的简要分析:1.苏格兰独立运动:苏格兰独立运动旨在实现苏格兰的独立和自治。
该运动在2014年的公投中未能获得胜利,但对苏格兰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知识点汇总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世界文明史》记载“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
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这反映出A.欧洲殖民者破坏了印第安文化B.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C.阿兹特克文化属于印第安文化D.殖民者曾对印第安人野蛮屠杀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欧洲的殖民政府使中南美洲没有发展起来与其他大洲相媲美的文化,说明欧洲殖民者破坏了印第安文明,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的破坏,不能说明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排除B项;C项说法正确,但和题意的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外来侵略对美洲文明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印第安人进行野蛮屠杀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A项。
2、8世纪中期,阿拔斯王朝迁都到两河流域的巴格达,这里“水陆交通发达,城里有各行各业的专门市场,码头上经常停泊着几百艘船只。
各地通过水陆运输,把各式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巴格达,然后再转销世界各地。
”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手工业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格局多元D.科技文化繁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水陆交通发达,城里有各行各业的专门市场,码头上经常停泊着几百艘船只。
各地通过水陆运输,把各式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巴格达,然后再转销世界各地”可以看出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地区交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商业贸易繁荣,没有体现手工业发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商业贸易繁荣,没有体现政治格局多元,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商业贸易繁荣,没有体现科技文化繁荣,排除D项。
故选B项。
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美洲的是①《一千零一夜》②阿兹克特人的陶制印模③玛雅文字④《查士丁尼法典》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阿兹克特文明与玛雅文明都是美洲的,②③B项正确;①《一千零一夜》是亚洲阿拉伯的,④《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古罗马的,排除ACD项。
欧洲蛮族入侵与东方游牧民族入侵产生不同后果的原因 (1)
欧洲蛮族入侵与东方游牧民族入侵产生不同后果的原因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掉罗马皇帝罗慕洛,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跨入了中世纪。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蛮族相继在原本罗马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英格兰王国,东哥特王国,法兰克王国和伦巴德王国。
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陷入了空前的大分裂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大融合的状态,以往以罗马帝国为主体的欧洲大陆秩序被蛮族的入侵所打破,新的经济形势和政治模式在罗马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
封建因素发展迅速,西欧也开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希腊—罗马文化因素在中世纪表现得并不明显,看起来似乎是被遗忘了,而以往被视为落后的蛮族文化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占据了欧洲大陆的主体,欧洲出现了“蛮族化”的局面。
但是当我们对比同时期东方,是时正值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此时的中国陷入了“五胡乱中华”的困境,在中国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政权。
但是不同于在西欧原本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境况,中国的文化在这一时期仍旧保持着先进的姿态,并且让游牧民族有意无意的去吸收,不但没有出现“蛮族化”,反而还是游牧民族的“汉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蛮族入侵产生的破坏为何在欧洲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足以湮没一种一度辉煌先进的文化?而中国能够保持独特的文化又是为什么?一:地理因素①罗马:罗马帝国以亚平宁半岛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鼎盛时期590万平方公里,西至不列颠群岛,北至易北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至北非地区和苏丹北部。
此时的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流域和易北河一代,与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相互重叠,而欧洲北部又是广阔的波德平原,日耳曼人与罗马人之间并无天然的屏障,因此,二者的交往十分密切。
在长期的征服与反抗或是商业交流中,日耳曼人长时间接触到先进的罗马文化,这使得日耳曼人在拥有军事民主制时期的较为原始的文化同时,受到了罗马文明的影响,此时,二者的结合,使得日耳曼人产生了一种罗马化的日耳曼文化,日耳曼人将这种文化巧妙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日耳曼文化是野蛮的也是文明的,说他野蛮,是因为他没有罗马文明中长久积淀而成的底蕴以及道德原则,没有了这些,也就没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说他文明,是因为它所开创的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活力的文明体制。
读史札记‖蛮族与宗教——帝国秩序崩溃的外部因素
读史札记‖蛮族与宗教——帝国秩序崩溃的外部因素这学期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候,讲到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曾给学生这样讲:秦汉帝国建立后,确立了全新的帝国秩序,但是当华夏文明进入到帝国阶段,其视野和舞台就从中原变成了东亚,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来自异域的佛教成为了帝国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随着这两大因素在帝国社会中的发酵,以及其与帝国内部既有社会问题的互动,原有的帝国秩序日益无法容纳来自内外联动的压力,最终导致帝国秩序的解体,进入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期。
这一时期,即是要完成帝国政治秩序的再造和帝国意识形态的更新,建立在关陇集团基础上的隋唐帝国,就是在政治上沿着北魏政权而来制度变革的道路,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整合,构建了新的帝国秩序,扩展了帝国的疆域,帝国皇帝就同时具备了汉人皇帝和游牧民族可汗这两种身份。
在思想上,从三教并行到三教合一,禅宗的兴起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理学的兴起完成了儒家思想的革新,适应了新的帝国秩序,道教则是完成了本土信仰的秩序化。
最终,儒、释、道三教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了帝国各个阶层的需要。
有意思的是,最近在看企鹅欧洲史系列,看到第二部《罗马帝国的遗产》,暨中世纪早期的历史,却看到了东西方社会类似的发展过程。
罗马帝国建立之后,同样遇到了两个问题,蛮族入侵和基督教的传播,同样是帝国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互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当然,因为东西方地缘形势和内部秩序、文明观念的差异,帝国的解体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先是分裂为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和拉丁语的西罗马帝国,东罗马仍然得以维持帝国的形态,西罗马帝国则走向了崩溃瓦解。
这里主要说说,西罗马帝国地区,实际上就是现代欧洲的核心地区,在政治上是蛮族传统和罗马政制的某种融合,或者说是罗马政制的延续。
宗教上,则是基督教教会组织和教义的发展演变,还有基督教和各蛮族地区巫术传统、地方信仰的斗争和融合。
同样,在政治上演变的结果是,法兰克王国的短暂统一。
思想上,教会形成了一统的教会组织体系,压倒了世俗王权,经由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实现了和希腊罗马理性价值的融合,完成了基督教的革新。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1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
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
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1)‘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
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
’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
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回答出版新版本的理由时说到:“(2)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
回答尽管简单,但是把一个史家的责任感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
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
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蛮族入侵与东方游牧民族入侵产生不同后果的原因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掉罗马皇帝罗慕洛,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跨入了中世纪。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蛮族相继在原本罗马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英格兰王国,东哥特王国,法兰克王国和伦巴德王国。
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陷入了空前的大分裂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大融合的状态,以往以罗马帝国为主体的欧洲大陆秩序被蛮族的入侵所打破,新的经济形势和政治模式在罗马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
封建因素发展迅速,西欧也开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希腊—罗马文化因素在中世纪表现得并不明显,看起来似乎是被遗忘了,而以往被视为落后的蛮族文化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占据了欧洲大陆的主体,欧洲出现了“蛮族化”的局面。
但是当我们对比同时期东方,是时正值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此时的中国陷入了“五胡乱中华”的困境,在中国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政权。
但是不同于在西欧原本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境况,中国的文化在这一时期仍旧保持着先进的姿态,并且让游牧民族有意无意的去吸收,不但没有出现“蛮族化”,反而还是游牧民族的“汉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蛮族入侵产生的破坏为何在欧洲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足以湮没一种一度辉煌先进的文化?而中国能够保持独特的文化又是为什么?一:地理因素①罗马:罗马帝国以亚平宁半岛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鼎盛时期590万平方公里,西至不列颠群岛,北至易北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至北非地区和苏丹北部。
此时的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流域和易北河一代,与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相互重叠,而欧洲北部又是广阔的波德平原,日耳曼人与罗马人之间并无天然的屏障,因此,二者的交往十分密切。
在长期的征服与反抗或是商业交流中,日耳曼人长时间接触到先进的罗马文化,这使得日耳曼人在拥有军事民主制时期的较为原始的文化同时,受到了罗马文明的影响,此时,二者的结合,使得日耳曼人产生了一种罗马化的日耳曼文化,日耳曼人将这种文化巧妙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日耳曼文化是野蛮的也是文明的,说他野蛮,是因为他没有罗马文明中长久积淀而成的底蕴以及道德原则,没有了这些,也就没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说他文明,是因为它所开创的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活力的文明体制。
在这种文化下,日耳曼人轻装上阵,可以毫无怜惜的摧毁罗马的文明,却同时也可以重建一种新的文明。
②中国: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最东部,最东部是大海,西部和北部是广阔的沙漠,西南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中国在地理上有着天然的封闭性。
凶悍的游牧民族居住在北部的草原沙漠地带,与中央政权有着天然的屏障,在加上秦代长城的修建,让游牧民族与以华夏民族有着较大的差别。
中原的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拥有完整体系的儒家文化,经过两汉的经营,这种文化继续发展并且不断达到一个个新的高度。
而此时的游牧民族,仍处在较为落后的层面上,虽然受到一些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尚谈不上文化转变,更无法谈及游牧民族创建新的文明体系了。
因此,由于地理原因产生的文明程度差异使得游牧民族在与汉民族文明的对抗中,始终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即,一方的绝对优势以及另一方的绝对劣势。
这是东方的游牧民族与西方的蛮族在文化方面的一个较大差别。
二:文化观念与宗教因素①罗马:罗马在它的发展初期,同样是一个落后的“蛮族”,罗马地方分散的山村公社在公元前七世纪才开始逐步联合,成立所谓的“七丘联盟”,不久,也就是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才建立起了罗马城。
比起同时期早已进入古典时代的希腊人,罗马人可谓是蛮族无疑。
而后来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在长期以罗马人的交往和渗透之中,逐渐融入了罗马,因此,“蛮族”与“文明人”的观念在用于罗马与日耳曼时存在相对性,罗马是一个过渡到文明社会的“蛮族”,而日耳曼却是“正在向文明社会过渡的”“蛮族”。
同时,罗马人本身保留一定的野蛮的色彩,如罗马法中确立的“同态复仇”原则。
所以说二者之间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直至二者相互融合。
而后来兴起的基督教,则使罗马人与蛮族人同时信仰上帝,变成“上帝的子民”,在某种程度上,宗教具有一定的超越种族性,宗教起到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的作用。
这也是后来的蛮族统治得以持续,民族观念在很长时间里淡薄的原因。
②中国:中国在很早之前就注重“礼法”,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礼法则重名分,重伦常,这些东西在游牧民族那里是很淡薄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弟娶兄嫂”等在我们看来是“乱伦”的例子。
也就是有了强大的宗族观念,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不允许异族来统治自身,否则便是莫大的耻辱。
在后来的历史中,我们能看到不少打着恢复汉族统治的旗号起兵造反的例子,比如朱元璋发布的《被伐元檄文》中就曾打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旗号。
因此,游牧民族要想取得在中原地区稳固的统治地位,就必须把自己扮演成汉文化的学习者,儒学的推崇者以及礼法伦常的维护者。
当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政权时,他就声称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后裔;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原本的鲜卑开始族“断北语”,着汉服,并逐步与汉民族融合。
由此可以看出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对异族统治者的影响。
另外,汉族没有强大的宗教势力,而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儒学又崇尚的是“名分”和“礼法”,游牧民族若信仰儒学,就必将受到汉化,这也是游牧民族无法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到汉族文化之上的重要原因。
三,帝国内部的政治及民族的凝聚程度①罗马:罗马作为一个依靠武力征服形成的大帝国,其本身就有很强的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集中爆发于帝国三世纪时期,此时地方出现了一批拥有军队和财产的割据性力量,各个行省相互攻伐,废立皇帝,并与蛮族相勾结(如塞维鲁王朝)。
而帝国境内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发压迫斗争以及奴隶解放运动(如巴高达起义),这些具有离心倾向的政治运动从统治基础上瓦解了罗马的统治,并给了蛮族人可乘之机,是蛮族人可以利用混乱的政治格局发展自身的势力,并形成中世纪欧洲的原型。
②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六国,实现了大一统,这一过程中国人历来认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非“征服”,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与此匹配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观念,这就使得无论国家如何分裂,统一都会是历史的大趋势。
既然统一是历史的大趋势,那么长久的分裂就必然会被大一统的王朝所取代,任何格局的政权要么统一中国,要么成为其他割据政权统一路上的基石,割据是不会长久的。
另外,不同于欧洲的民族成分复杂,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占据绝对优势,中国的汉民族长期以来在人口数量以及土地和财富占有量上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作为统一的既得利益者,就不会允许分裂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东方不会出现蛮族入侵后长期四分五裂局面的原因之一。
四,第三势力的存在与否①罗马: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堡与统治帝国西部的李基尼乌斯联合发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在此之前,基督教就作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在此之后,基督教更成为一支能够左右政局的强大力量。
无论罗马人还是蛮族,都信仰基督教。
尤其是在后罗马时代,蛮族成立了多个国家,相互征伐,并无休止,于是基督教在乱世之中影响逐步扩大。
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是公元590年格里高利一世就任罗马教皇,在他十多年的任内,教皇的权利得到很大的提高。
格里高利一世对中意大利,西西里,撒丁岛和科西嘉进行宗教合一的统治,并且重视同蛮族的关系,要求牧师要为蛮族服务。
例如与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签订友好协定,使得蛮族与基督教势力相互利用。
让基督教这个“第三方势力”发展壮大,并成为中世纪欧洲混乱之世的主宰者。
蛮族与基督教的勾结也可以视为蛮族入侵带来分裂割据后果的重要原因。
②中国:与此同时,在中国兴起了佛教。
自南朝梁开始(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一直作为中国第一大宗教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中。
统治者为了利用佛教巩固统治,便广建佛塔,赐予土地;而百姓为了逃避徭役,也纷纷出家为僧为妮,因此出现了“寺庙经济”。
但是由于寺庙隐匿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这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相反又不利于统治了,于是中国的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是利用和打击并举的局面,国家利用佛教温稳定人心,同时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时候,有可能会采取“灭佛”的方法来宰肥。
比如北周武帝灭佛就为国家收取了大量的财富,是国家经济实力大增,为北周灭齐做了准备。
所以说,宗教不可能成为第三势力来左右国家,在中国,无论是割据政权还是统一政权,皇帝都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
所以没有第三势力的中国,统一的障碍会比欧洲小得多。
因此蛮族入侵也就无法使国家长久的动荡。
五: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①罗马:蛮族入侵前夜的罗马就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
罗马帝国在三世纪出现了“全面而深刻”三世纪危机。
这种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罗马的政治体制再也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
此时罗马帝国做出的一切挽救帝国统治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此时罗马的上层建筑已经不再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了。
封建因素需要扩张,而罗马的统治却日益趋于反动,而此时蛮族的到来却能给予西欧生产力发展想要的东西。
我们从中世纪的历史上溯,发现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中有不少日耳曼人的影子。
西欧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封君封臣”关系,来源于日耳曼人的亲兵制,年轻人向老战士宣示效忠,并且共享其社会地位,两者在这样的仪式下共享社会地位,皆为贵族。
而日耳曼建国以后,也使用这样的私人军队。
用土地来作为雇用私人军队的代价。
欧洲的封建社会围绕三个主题“领主”、“封臣”和“土地”,这些东西,在日耳曼人的政治生活中都可以见到,因此日耳曼人可以称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直接来源之一。
因此日耳曼人的到来则在政治层面上打破了罗马帝国原有的保守的落后的政治体制,能够使他的政治体制充分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因此,我们可以视为,日耳曼人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维护落后体制的罗马帝国的衰亡以及被淹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②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小农经济一直处在上升时期,而游牧民族落后原始的政治体制是不能够统辖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首先要做的便是任用汉吏,拉拢地方大族。
游牧民族利用汉族的制度统治农耕经济,同时也使自身政体的发展趋于汉化,也便有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中国的社会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同时期的中国在遭受游牧民族入侵后仍旧保持自身特色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