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单元综合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测试卷(有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1、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欲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请回答:(1)材料中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态度?(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根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3)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贞观政要》材料二(贞观五年)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食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徾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材料三(贞观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资治通鉴》材料四(贞观二十二年)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且曰:“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汝……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 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B. 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C. 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D. 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朝能够修建出灵渠、秦陵和兵马俑这样伟大的工程说明秦王朝是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朝代因此 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秦陵和兵马俑的修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和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也说明秦王朝人民的徭役负担沉重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2.“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A.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B.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 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答案】A【解析】密折表面上看是皇帝对少数官员的信任而采用的告密制度实际上皇帝通过此举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方官的情况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政治权力加强的表现故A 项符合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皇帝先接受各级官吏的建议再作出决策不能表明决策的开放性故B 不正确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故C不正确皇帝通过“密折”是对地方官员管理的了解是对地方官员控制加强的表现其目的不能说是对人民控制镇压的表现故D不正确故选A3.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这则史事()A. 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B. 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 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D. 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答案】D【解析】唐初政治不存在“民主性” 排除A项材料中唐太宗采取建议与“施仁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来看说明唐太宗能够听取大臣的正确意见因此这则史事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故D项正确4.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A.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 创立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C. 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D.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千古一帝’……中国之政得奏皇而后行”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确立了以“皇帝制和郡县制”为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后世所沿用故选D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制 A错误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不是奏始皇创立 B错误据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置丞相掌握行政权而没有分割相权 C错误故选D5.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 认为西洋传教士“仰蒜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 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 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说明A. 西方文化已被完仝接受B. 康熙帝思想保守落后C. 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D. 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答案】C【解析】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 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 C项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B、D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6.梁启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蠢功逾于罪也” 对此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焚书坑儒虽是暴政但不能全盘否定②焚书坑儒在当时有利于统一功大于过③焚书坑儒打击了守旧势力有利于社会进步④梁启超以此隐射维新思想受到守旧势力阻碍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蠢功逾于罪也”可知反映了焚书坑儒虽是暴政但不能全盘否定焚书坑儒在当时有利于统一功大于过焚书坑儒打击了守旧势力有利于社会进步故①②③正确结合梁启超的思想和活动可知梁启超以此隐射维新思想受到守旧势力阻碍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故选D7.贞观十年李世民为自己营建陵墓时特令工匠用青石凿刻自己分别乘六匹战马的浮雕立于陵前象征亲身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在其完成统一的征战中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的标志是()A. 消灭薛举集团B. 消灭刘武周的力量C. 击败窦建德、王世充集团D. 大败东突厥的军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消灭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河南、河北尽归唐王朝所有标志着唐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故C项正确消灭薛举集团和消灭刘武周的力量发生于唐朝在创建之初其意义为稳定根基而不是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排除AB大败东突厥的军队为唐朝统一之后排除D故选C8.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关于秦始皇统一进程以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南征百越②北击匈奴③统一六国A. ③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公元前214年②公元前215年③是公元前221年故先后顺序是③②① 故D项正确故选D9.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下列属于中国领土的有()①尼布楚②黑龙江流域③雅克萨④库页岛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尼布楚是俄罗斯的领土故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②③④正确10.《清史十五讲》描述了康熙初年的形势“生机勃勃的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但是清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可以说年幼的康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此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有()①剪除权臣鳌拜及其势力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管理③设宣政院管理蒙藏事务④平三藩之乱巩固国家统一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清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可以说年幼的康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康熙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故②④两项正确①是康熙初年的事迹但与题意不符③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故选B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A.秦朝统一前实行分封制这是贵族统治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设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这是官僚政治故正确B.井田制指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与材料内容无联系故错误C.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也是集权制周天子享有最高的权力故错误D.材料中未涉及军功、文治等信息点故错误故选A1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答案】D【解析】A该选项是强调治理官吏的重要性故排除B该项是强调君主道德重要性故排除C该项是强调公正的信息故排除D该项是强调要想让人民耕种不失时国家的政策就应当精简让人民修养故正确故选D13.有学者指出“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 由此可见布达拉宫“藏汉合璧”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①历史上汉民族对吐蕃建筑的影响②康熙时汉藏工匠协同修建③松赞干布派人到唐朝学习汉族建筑技艺④达赖接受清朝康熙帝的册封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14.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后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最终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雅克萨位于下图中()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克萨位于今中国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依据图示可知 A项是尼布楚排除B项是雅克萨正确C项是瑷珲排除D项是庙屯排除故选A15.统一货币(见如图)是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秦朝统一货币的名称是A. 布币B. 半两钱C. 蚁鼻钱D. 刀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将原来奏国的半两钱作为全国通用的货币 B项正确布币是原来赵国和魏国的货币不是奏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货币 A项错误蚁鼻钱是原来楚国使用的货币 C项错误刀币是奏朝统一前燕国和齐国使用的货币 D项错误1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指中原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中国指的是当时的清政府错误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管辖正确③尼布楚在大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所有正确④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正确故选D17.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 统一文字C.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 创始王位世袭制【答案】D【解析】D是夏朝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18.(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答案】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解析】问材料一、二主要说明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分别回答第【答案】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解析】问材料三主要介绍收复台湾后康熙帝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的背景与文官选拔要求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0年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正式确立的特点【答案】【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社会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培养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建立和运行用人机制的变革迫在眉睫要求公开考试选拔以才能功绩为晋升标准废除世袭统一管理学历要求【解析】【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社会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培养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建立和运行用人机制的变革迫在眉睫要求公开考试选拔以才能功绩为晋升标准废除世袭统一管理学历要求【答案】(2)特点法律保障分层要求依次录用公开竞考择优录用【解析】(2)特点法律保障分层要求依次录用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640年唐太宗在高昌(后移至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 702年武则天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这两个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A. 开辟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B. 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C. 促进汉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 推动东北边疆地区开发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均昌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军政机构它们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故B正确开辟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故排除A这两个机构设置在西域而不是西藏也不是在东北故排除C、D2.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A. 存在夸大溢美嫌疑B. 客观反映了历史真实面貌C. 说明唐朝重视人才D. 全面反映了唐朝历史全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封建史学家描述的“贞观之治”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以致出现“无复盗贼图圄常空”等比真实的历史情况美好很多的现象这是对“贞观之治”的夸大赞美故选A项B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重视人才 C错误故选A3.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 “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A. 吐蕃地区B. 东突厥地区C. 西突厥地区D. 西南夷地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在东突厥地区实行的册封政策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时使台湾回到祖国大家庭的决定性人物是()A. 姚启圣B. 施琅C. 康熙D. 郑克塽【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清朝”、“决定性人物” 结合所学可知 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故C项正确AB项是参与收复台湾的人物之一不是主要的决定性人物排除D项是盘差台湾的人物排除5.据《淮南子》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路攻取东瓯(浙江)和闽越兵力约十万四路攻两广其中两路攻南粤其余两路攻西瓯兵力约四十余万”下列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是A. 发生在秦灭齐完成统一大业之前B. 在南越增设闽中郡南海郡等三郡C. 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 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奏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在进攻诸瓯即百越的战争中曾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D项正确奏始皇二十八年在奏朝(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之后 A项错误奏始皇在南越增设的三郡中不包括闽中郡 B项错误通过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与奏始皇派兵攻打攻取百越的活动无关 C项错误6.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帝最早修建长城作为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另一位皇帝却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各部结盟以上做法分别出自()A. 秦始皇唐太宗B. 秦始皇康熙帝C. 孝文帝唐太宗D. 孝文帝康熙帝【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最早修建长城的皇帝是秦始皇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结盟的皇帝是康熙帝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应排除故选B7.如图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 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B. 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C. 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1727年历史时间段不属于清朝前期 A排除驻藏大臣设立事件是乾隆时期 B排除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国家政权的巩固 C排除材料中的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立以及台湾府设立等信息均反映的是巩固统一的举措D正确故选D8.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始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推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秦始皇的个人功绩故选C9.吕思勉指出“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作者意在说明()A. 秦朝与六国矛盾尖锐B. 秦缺乏和平时期治理大一统国家的经验C. 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D.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答案】B【解析】10.康熙帝通过南怀仁致信西方耶稣会士“凡擅长天文学、光学、静力学、动力学等物质科学之耶稣会士中国无不欢迎”此信说明()A. 康熙对西洋科技有着相当热情B. 鼓励士大夫与传教士全面交流C. 鼓励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D. 认为西洋军器是护卫王朝之需【答案】A【解析】A材料中指出康熙帝对西洋科技的欢迎说明了康熙帝对科技相当欢迎故正确B材料中未涉及士大夫的有关信息点故排除C材料中未涉及传播天主教的信息点故排除D材料中未涉及西洋军器的有关知识点故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11.(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答案】(1)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作用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解析】(1)由材料“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唐太宗的仁政和民本思想作用从对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答即可【答案】(2)特点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成因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特殊的战争环境(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解析】(2)根据材料“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边区通过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债、寒衣募捐等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其特点是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原因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作答即可【答案】(3)意义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3)由材料“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概括回答意义即可12.(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12.(2)据材料简析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答案】有利条件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内乱策略重用人才授以专征之权建制管理【解析】【答案】智慧善于用人用人不疑以国家大义为出发点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解析】13.(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13.(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13.(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答案】(1)思想主张肯定私欲要求平等时代进步性通过肯定私欲的合理性来宣扬个人自由蕴含着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要求平等反对特权具有民主启蒙色彩【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若无私则无心矣”“;既以自格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可归纳思想主张第二小问根据李贽的主张可知肯定私欲来宣扬个人自由蕴藏着近代人文主义的因素根据戴震要求平等的思想可知这种要求平等的思想是对特权的否定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答案】(2)共同之处反传统反权威重人性根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西方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成长迅速【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但丁宣称人是高责和平等的”可知但丁主张平等根据材料“字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可知彼特拉克反对权威根据材料“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营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可知彼特拉克反传统结合李贽和戴震的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二者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是由中西方的经济形态决定的【答案】(3)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关注现世生活追求欢乐的家庭生活、和睦的社会关系原因西周宗法制影响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后果长期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神化君主【解析】(3)根据材料“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浑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可知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关注现世生活追求欢乐的家庭生活、和睦的社会关系产生这种主张的原因需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分析14.(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14.(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答案】(1)贡献康熙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拿破仑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法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特点康熙帝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总结作用但缺乏创新拿破仑重视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其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为军事服务【解析】(1)康熙选拔饱学之士参与编写《明史》和其他学术著作的编纂反映了康熙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从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康熙帝只是对原有文化的总结创新的成分不多从拿破仑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可以看出拿破仑也重视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但是材料中也交代拿破仑办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军事服务【答案】(2)背景康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拿破仑——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资产阶级上台执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在法国达到高潮【解析】(2)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二者背景上的异同康熙帝是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近代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快速文化思想上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康熙帝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

这一举动( )①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有利于巩固东南海防③加快了台湾开发的步伐④清除了荷兰的殖民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 )A.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C.制定法律镇压人民的反抗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3.“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4.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

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5.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 ( )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6.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北击匈奴,南平百越B.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C.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D.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7.冯劫是战国时期秦国人,在秦始皇时曾任御史大夫。

其主要职责是( )①处理全国军务②协助丞相处理政事③负责监察百官④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9.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末加广。

历史人教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教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教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种局面开始于()A.夏启B.周武王C.秦始皇D.明太祖2.《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作者认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嫡长子继承制4.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A.分封制B.军功授爵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5.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于分封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

”据此,作者认为()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和“封建”的矛盾无法调和7.《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8.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A.中央和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C.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D.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9.“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

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含解析

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2.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主要是因为()。

A.秦国经济高度发展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秦始皇有卓越才能D.秦朝有完备的律法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形成世卿世禄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C.秦律严苛细密D.皇帝处理一切事务5.在陕西骊山有秦坑儒谷遗址(如图),当时秦始皇“坑儒”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弘扬法家思想B.压制儒家文化C.巩固政治统一D.彰显皇帝威严6.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

①基本消除了敌对的政治势力②稳固了在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核心地位③为其登上皇位扫平了道路④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

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8.“贞观二年,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

……自(贞观)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价格下降B.政府压制手工业,丝织业产量下降C.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大量投入市场D.重农抑商导致市场货物紧缺9.有人曾经做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A.慎用刑法B.轻徭薄赋C.完善科举D.重视纳谏10.从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高二历史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卷(分值:100 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B. 统一的条件成熟且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识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C. 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D.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 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C. 中央设三公九卿D.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B.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合适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清人赵翼曾赋诗云:“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苍。

以之召祸乱,不旋踵而亡。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指的是秦始皇()A. 修筑长城B. 修建阿房宫C. 修骊山陵墓D.攻打匈奴6、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C.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7.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8.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的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A. 秦朝不生产鞋子B. 拄拐杖是秦朝的时尚C. 市场竞争的结果D.秦朝法律的严酷9、以下论述中,最能说明秦朝短暂灭亡的主要原因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C.“秦之所以亡者,六王(被秦灭掉的六国)之后也”D.“内兴动作,外攘狄夷,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3.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羁縻府州B.鸿胪寺C.安西都护府D.宣政院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B.仁义为本原则C.民族团结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5.下图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是 ( )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共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

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据此可见唐太宗( )A.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B.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C.处理民族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D.为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他所创立的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周时期的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嫡长子继承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

”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制定秦律称皇帝B.设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南越3.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

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

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

这则史事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4.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以下说法不符合唐太宗对外政策的是A.唐政府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C.唐太宗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D.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5.康熙帝相当重视与蒙古族的关系,以保证西北的安定统一。

针对清初蒙古族的不同态势,他采取的相应措施有①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北方②设立木兰围场,加强管理③实现多伦会盟,接受臣服④尊重喇嘛教,册封活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

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

”以上信息不能说明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2.康熙帝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

这一举动( )①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有利于巩固东南海防③加快了台湾开发的步伐④清除了荷兰的殖民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5.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6.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 )①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②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

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唐太宗曾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缓和水与舟的关系,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①推行均田制②减轻赋税③减轻刑罚④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单元检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附答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单元检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附答案)含解析

历史人民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秦北击匈奴C.修筑万里长城D.管辖西南夷2.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专制集权体制确立的反映3.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4.对建立了“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千秋功业的秦始皇的评价,最为合适的是()A.从谏如流,知人善任B.缔造统一,创立新制C.巩固统一,维护主权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5.“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6.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风”主要指()A.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B.北方匈奴族的风俗习惯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D.民族融合的风气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

”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8.“贞观之治”出现政治清明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唐太宗善于纳谏用人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革新政治、完善制度D.皇权专制有所削弱9.“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双基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兼并六国:商鞅变法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嬴政重用人才、奖励军功、远交近攻、诉诸战争,公元前231-221年攻灭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①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创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创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③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①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其最大历史贡献。

②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

③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1、“贞观之治”表现:吸取隋亡教训,用贤纳谏、轻徭薄赋、疏缓刑罚,完善政治、经济制度,较快形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即“贞观之治”。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①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关键作用,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

②册封、会盟、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和都护府等开明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政治关系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③对外政策开放,使唐文化增添了开放多元的色彩。

总之:尽管唐太宗贤明、审慎难以贯彻始终,但其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评述其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述:(1)清除分裂、割据势力:①西南:平定“三藩之乱”;东南:击败X 氏政权,设某某府归属中央;北方: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某某、蒙古、的统治。

②加强民族团结:与蒙古各部会盟;册封某某和蒙古地区的四大某某领袖;尊孔崇儒,开科取士笼络江南士子。

(2)维护国家主权。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某某、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老头历史人教版选修4单元整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老头历史人教版选修4单元整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单元整合知识建构一、秦始皇1.登上政治舞台(1)公元前247年,即秦国国君位。

(2)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2.主要历史功绩(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统一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全国形成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采取许多措施,巩固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大力发展全国交通;多次对匈奴和南越进行战争,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二、唐太宗1.登上政治舞台(1)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军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并逐渐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2)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取得皇位奠定了基础。

(3)626年,他登上皇位,攫取了唐朝的最高统治权。

2.主要历史功绩(1)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击败东突厥后,采取了缓和东突厥人反抗并使之为唐朝政权服务的方法,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进军西突厥,加强同西域的往来,巩固了西北边疆;和吐蕃建立密切关系,并派文成公主入藏。

(2)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造就“贞观之治”的局面:善于用贤和纳谏,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

(3)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三、康熙帝1.登上政治舞台(1)1661年,继皇帝位,政务由四位辅政大臣主持。

(2)1669年,铲除了专权的鳌拜集团,独揽大权。

2.主要历史功绩(1)平定了三藩之乱,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控制。

(2)1681年,派军攻占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3)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的侵略,并最终使中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中国领土。

2020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40分)1.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D.防止大臣专权解析:选A “三公”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因此秦始皇设置“三公”既能使其帮助自己处理事务,自己又能掌控国家权力,故A项正确。

2.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解析:选C 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C 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符合题意,正确。

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和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D.有可能是事实解析:选D 秦当时已“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半两钱”,增设象郡,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因此史书记载的有可能是事实。

4.四位同学围绕“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那么你认同下列谁的观点( )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解析:选D 从史实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故应对其持肯定态度,本题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

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

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 辩护政治法统B. 宣扬以德治国C. 推动经济交流D. 加强民族融合【答案】A2.下列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B. 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各民族比较团结C.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D. 秦始皇的功绩之一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A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诗中赞誉的人物是A. 郑和B. 郑成功C. 林则徐D. 邓世昌【答案】B4.司马光在完成《资治通鉴》之后,又撰写了《资治通鉴考异》。

如《资治通鉴》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任命苏世长为谏议大夫。

《考异》对比《旧唐书.本纪》、《唐历代年表》、《唐会要》、《唐六典》和《旧唐书.职官志》的记载,对谏议大夫这一官职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综述。

材料表明司马光A. 纠正《资治通鉴》的错误记载B. 以史鉴劝诫和约束封建统治者C. 总结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D. 通过文献互证以考订典章制度【答案】D5.清朝康熙皇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题写了“万世师表”匾额,康熙帝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 表彰孔子整理六经的功绩B. 继承儒家思想中仁民爱物的精神C. 利用儒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 肯定孔子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答案】C6.《汉书·食货志》中详细地叙述了秦始皇时期的某项改革,“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

”据此,该改革A. 为后世封建政府制定货币所沿用B. 可以有效减轻地方对中央的过分依赖C. 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D. 加强了秦对其他诸侯国的有效控制【答案】C7.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三年(前224年)甲兵六十万灭楚,“以令于天下”的大势已成,称帝就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这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秦始皇开创了君主专制制度B. 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D. 实现法治和思想大一统【答案】B8.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B.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C. 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答案】B9.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A. 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B. 巩固清朝的海防C. 维护国家主权D. 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答案】C10.“君,舟业;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B. 农本思想C. 君治为本的思想D. 任用贤臣的思想【答案】A11.唐贞观九年,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 民贵君轻的思想B. 农业为本的思想C. 君治为本的思想D. 心存百姓的思想【答案】D12.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他的“修德安民”思想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表现,包括①南巡曲阜祭孔,亲书“万世师表”②延揽汉族文士,恢复开科取士③设立“木兰围场”,协调民族关系④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13.李世民死后,其武才人被李治纳入宫中,封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

其实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人,皆无禁忌。

这反映了唐代A. 否定了儒家纲常伦理观念B. 男女平等观念被认同C. 市民文化开始影响婚姻观D. 自由开放的时代风貌【答案】D14.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以下说法不符合唐太宗对外政策的是A. 唐政府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B. 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C. 唐太宗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D. 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15.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批准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连衙署建筑也改变了台湾坐东向西的习惯,而如内地“衙门口,朝南开”。

材料说明A. 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B. 清政府对台湾有效管理C. 台湾与大陆同步发展D. 台湾开始归属中央管辖【答案】B1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 陈友谅兵败投降B. 朱元璋讨伐陈友谅C. 刘基智取安庆城D. 朱元璋兵败安庆城【答案】B17.下图是雍正二年批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据此可知A. 表明白话文使用范围突破民间B. 说明此时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 反映当时已出现君臣平等思想D. 正文所用字体在汉代开始盛行【答案】A18.18.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A. 秉笔直书B. 知往鉴来C. 经世致用D. 详今略古【答案】A19.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表述,能反映古代政治家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是A. 秦王赢政招揽各国贤士B. 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方针C. 王安石变法施行保马法D. 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答案】D20.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

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情景有: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范仲淹(989—1052)苏州人,幼年丧父,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而更名朱说。

知晓身世后,他远赴应天府求学苦读,1015年科举成功,在为官一方并食朝廷俸禄后,他迎回母亲供养并改回本名。

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

因旧海堤年久失修,海潮淹没良田,毁坏盐灶,危害百姓,他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1026年,工程最终完成。

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应天府留守晏殊闻范仲淹之才,请他执掌应天府教席。

在主持教务期间,他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力求矫正世风,严以律己,节操高尚。

在其影响下,书院学风焕然一新。

1028年,范仲淹奏请《上执政书》,请求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得到不少朝中大臣的褒扬和推举。

同年,被宋仁宗招入京城。

范仲淹死后,朱熹说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漫塘说“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称其“黄阁风裁第一清”。

——据《宋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能被朝廷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后世褒扬范仲淹的理由。

【答案】(1)原因:科举及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关心国事,且道德品质高尚;为官一方,政绩比较突出。

学科.网(2)理由:范仲淹是儒家士大夫的杰出代表,具备仁义礼智的美德;刻苦求学,精研儒家义理,是宋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关注国事,忠君爱国,积极献言献策;兴修水利,为民谋福祉。

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戚继光出身于山东登州卫一个世袭军官之家,父亲戚景通曾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

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开始了长达45年的戎马生涯。

他曾作诗《韬钤深处》,最后两句写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嘉靖二十八年,22岁的威继光考中山东乡试的武举。

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多有侵扰,事态严重。

在直渐总督胡宗宪的感请下,明世宗升任戚继光为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一带。

戚继光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奋不顾身,连敗倭寇。

他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创立了“鸳鸯阵”。

他编练四千新军,经过严格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被人们称作“戚家军”。

隆庆五年,他还写出军事名著《练兵实纪》。

戚继光不仅是身经百战、有谋有略的军事将才,而且能文会诗,留有诗文集《止止堂集》。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讲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做出的贡献。

【答案】(1)原因:取得了抗倭的胜利;胸怀报国之志;明末东南沿海边患严重,国家民族需要抗倭英雄。

(2)贡献:军事指挥,开创了新的作战方法;平定倭寇,为东南沿海的稳定做出贡献;善于总结,写出军事名著;擅长文学创作,留有诗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