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
海尔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特点:海尔的OEC管理模式(日事 日毕,日清日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海 尔重视质量,仍不免遇上管理普遍对过程控 制不细的问题。OEC对每个人每一天每件事 进行控制,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的工 作质量都有一点提高,对以质取胜的海尔顺 利实现名牌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
当时社会背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 了改革开放、建设市场经济的热潮。同时海 尔集团正式成立,并于1992年初次在白色家 电圈作多元化尝试,生产冰柜、空调、洗衣 机,开始超常规发展。
海尔在1993年进行权力分散化在原工厂制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推进事业部制总部集中筹划集团发展目标集团下属是事业部已经形成规模效益且管理机制较完善的称为事业本部未达到标准的称为事业发展部对各事业部兼并的企业集团有最终决策权
海尔的组织结构
小组成员:赵立影 陈晶晶 王晓毅 许沈 李璇 吴研靓
海尔战略化发展中组织结构的 演变过程 海尔组织结构创新的启示和,关键要把 握好两者结合的“度”。海尔在处理集团总 部与各事业本部的关系中推行“联合舰队模 式”,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市场效 应。但在权力分散后,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责、权、利问题,二是各独立公司一把 手的素质问题。
关于决策该不该授权: 1下属人员获取信息有限,对公司综合情况掌握有 限,对于市场信誉和诸如人心、士气等无形的东西 把握有多大底数,一把手应该明白。 2下属主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影响权力分 散的程度。 3企业组织是由小而大的,则集权程度高不妨,若 主要由合并而来,则可考虑分权。 4组织在扩展中可分权,组织在稳定中则宜于集权。 5组织之间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也对集权或 分权的选择有关系。 6企业外部环境紧张,竞争加剧等因素,也会使管 理向集权制靠拢。
组织结构流程: 产品本部在3R的支持下通过 新品研发,市场研发及提高服务竞争力不断 创新订单;产品事业部在3T支持下将商流获 取的订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订单执行实施; 物流本部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 (即时采购,即时配送和即时分拨物流)订 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 形成直接面向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 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支持流程体系。
海尔组织结构课件
培养数字化人才
加强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引进具备数字化 思维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建立敏捷的组织文化
倡导敏捷思维,鼓励员工快速响应变化,提 高组织适应能力。
THANKS
创新成果转化
海尔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将创新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为客户创造价值。
05
海尔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组织结构僵化问题
总结词
组织结构僵化会导致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下降,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详细描述
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保持灵活性和适 应性。然而,海尔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僵化的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快 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抓住发展机遇。
04 海尔组织结构特点与优势
扁平化组织结构
01
02
03
减少管理层级
海尔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 构,减少了管理层级,使 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提高 了决策效率。
增强灵活性
扁平化结构使得企业更加 灵活,能够快速应对市场 变化和抓住机遇。
促进内部沟通
扁平化结构有助于加强企 业内部沟通,促进跨部门 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1984年,海尔前身 青岛电冰箱总厂成 立。
1993年,海尔在上 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为中国家电业 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8年,海尔进入 物联网时代,致力 于成为物联网时代 的引领者。
海尔的组织文化
创新
海尔始终坚持创新驱动 ,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
求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
海尔注重产品质量,致 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全面改革阶段
总结词
全面改革阶段是海尔组织结构变革的核 心,主要目标是构建高效、灵活、协同 的组织体系,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和竞争力。
《海尔组织结构》课件
02
1992-1998年
多元化战略阶段,成立海尔集 团公司,产品从冰箱扩展到其 他家电领域。
03
1999-2005年
国际化战略阶段,组织结构向 事业部制转变,以适应全球化 战略。
04
2006至今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组织结 构进一步扁平化,强调创新和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海尔的组织变革动因
企业文化建设
海尔的组织管理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1 人才引进
海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 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2 培训与发展
海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 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3 绩效管理
海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 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职能部门作用
职能部门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帮助各事业部更好地开展业务,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营 效率。同时,职能部门还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司的各项政策和流程,确保组织的规范运作。
03
海尔的组织变革
海尔的组织变革历程
01
1984-1991年
名牌战略阶段,组织结构以直 线职能制为主,集中资源生产 高质量冰箱。
《海尔组织结构》ppt课件
目录
• 海尔简介 • 海尔的组织结构 • 海尔的组织变革 • 海尔的组织管理 • 海尔的组织绩效
01
海尔简介
海尔的发展历程
1991年,海尔在青岛上市,成 为中国家电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5年,海尔开始进军海外市 场,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家电行 业的知名品牌。
01
1984年,海尔冰箱厂成立,成 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国外技术、设 备和管理的冰箱制造企业。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第一阶段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直线职能制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制结构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型的劣势也日益凸显,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太慢。
随着海尔多元化战略进程的推进,直线职能制的弊端对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阻碍。
第一,多元化经营加重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工作负担主要集中于各个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决策、协调,容易顾此失彼;第二,在直线职能制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较差;第三,直线职能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在对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部(事业本部)模式进行转变。
第二阶段是进入产品多元化战略阶段后,实行“矩阵型”管理、事业部制管理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
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系统。
它把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把不同部门,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
事业部制组织,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
海尔被颠覆的三角组织架构
海尔被颠覆的三角组织架构由领导驱动转变为用户驱动从青岛市内向西驱车一个半小时,便到达了平度。
销售代表陈栋带路去A类用户参观一圈之后,在车上与企业文化中心的负责人攀谈起了工作。
到了店里之后,陈栋一边介绍产品销售情况,一边谈起了自己的目标-下一个季度升为6级销售-他目前是8级。
"你升6级还缺什么?""还缺A类用户,我刚到这里不到一个半月,用户粘度还不够;如果下个季度升到6级,需要更加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还需要我的订单能100%被满足。
"2007年,海尔开始"再造1000天",将组织结构由正三角转变为倒三角,由领导驱动转变为用户驱动。
陈栋这样的基层员工,成为倒三角最大的那条边。
海尔为何做出如此颠覆?从最顶端转为最底端的张瑞敏如何保障这一结构的平衡?这种颠覆会为海尔带来哪些影响?员工是最大的边【海尔:被颠覆的"三角"】互联网时代,产品驱动向用户驱动转变,谁能最快满足用户的需求谁就是强者。
"倒三角"组织结构,是以企业作为边界降低交易成本,以员工为企业最大的边,与客户零距离接触,第一时间获得客户需求,确定市场目标,倒逼供应链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员工在最前线,面对市场,所有的人都听客户的命令,领导倒过来,在最下面,一方面为一线提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捕捉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
所有人都听用户的指令。
员工从过去被动地听领导的指挥、完成领导确定的目标,变成和领导一起听用户的指挥、创造用户需求,共同完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市场目标。
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下指标,而是按照经营体中一线员工的需求,去帮助整合资源。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周云杰阐述道,"用户的声音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企业。
"组织架构未颠覆之前,周云杰每到一个地方,负责人立马上来跟他说,周总,我跟你汇报汇报这里的情况,你对我们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然后做方案,请求审批,最后才考虑投入产出比。
海尔集团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
在文献综述方面,前人对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动因、路径和成效。有些学者认为,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在于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的学者则认为,海尔集团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组 织结构变革。在路径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海尔集团采取了多元化、国际化等 战略措施。关于变革的成效,有学者指出海尔集团在变革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和市场地位提升。
在海尔集团早期的组织结构中,其采用的是典型的直线型结构。这种结构下, 企业的决策和执行都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中下层员工只负责执行。随着业务规 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如决策效 率低下、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因此,海尔集团开始探索新的组织结构。
在2000年代初,海尔集团开始推行扁平化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的管理层 级减少,权力下放给中下层员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能力。这种结构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管理难度 加大、员工之间的协调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环境,海尔集团在2010年代开始探索网络 化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以平台化、小微化、自组织和自媒体为核心,将传统 的科层式管理转变为网络式管理。通过建立开放的平台,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和创 业,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传统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包括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客户需 求变化等。对于海尔集团而言,其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是市场竞争和客户需 求变化。在市场竞争方面,海尔集团需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客户需求变化方面,海尔集团需要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 变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海尔 集团的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文化冲突、员工适应性问 题、管理成本上升等。因此,企业需要在战略导向与组织结构交互的过程中,进 行持续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顺利地实施并支持企业战略的 发展。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
全球市场布局和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布局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覆盖了亚洲、欧洲 、北美等主要市场。
竞争优势
海尔集团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拥有 众多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
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和贡献
产业升级
海尔集团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家电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全球家电产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积极履行企 业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积 极参与慈善活动, 回馈社会。
关注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积极推广绿 色发展理念。
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运营的结合
坚持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全球化运营 体系。
注重本土化运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 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环保和社会责任
海尔集团将积极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 业良好形象。
拓展绿色产品市场
海尔集团将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绿色 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加强企业合作
04
海尔集团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影响
绿色生产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绿色生产,采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模式,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标志认证
海尔集团的产品通过了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标志认证,如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的环境标志认证。
环保宣传和教育
海尔集团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开展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和 社会的环保意识。
海尔组织变革的案例研究
空 调 销 售 公 司
空 调 事 器 具 事 业 部
武 汉 海 尔 公 司
冷 柜 销 售 公 司
冷 柜 事 业 部
餐 饮 事 业 部
海 外 冰 箱 事 业 部
小 家 电 事 业 部
冰 箱 销 售 公 司
冰 箱 事 业 部
海尔变革的原因
1. 2. 3. 4. 公司架构越来越对其走向海外的步伐构成制约。 单一家电产品的竞争已经让位于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 规模扩张,为了防止出现大企业病,让组织更灵活。
THE END
华 东 包 装 厂
海 青 尔 岛 资 制 海 产 药 厂尔 运 有 第 营 限 三 公 公 制 司 司 药
保 险 代 理 公 司
期 货 公 司
咨 询 公 司
洗 衣 机 事 业 部
洗 衣 机 销 售 公 司
海 尔 梅 洛 尼 公 司
顺 德 海 尔 公 司
住 宅 设 施 事 业 部
电 子 事 业 部
三 菱 重 工 海 尔
总 裁 办
企 业 文 化 中 心
咨 询 认 证 中 心
资 产 管 理 中 心
资 金 调 度 中 心
规 划 发 展 中 心
工 装 事 业 开 发 部
生 发物 展工 部程 事 业
金 融 事 业 发 展 部
洗 衣 机 事 业 本 部
空 调 事 业 本 部
冷 柜 事 业 本 部
冰 箱 事 业 本 部
开 发 部
引导阶段
授权阶段
协调阶段
合作阶段
海尔集团的组织流程改造
原有结构问题 • 企业内部官僚 主义作风 • 对外部市场反 应日益迟缓 改革目标 • 创造激励创新 的氛围 • 强化顾客导向 和市场反馈 设计思路 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 起点,逆向组织企业的营销、生 产和科研开发活动,以市场价值 链创造的方式贯穿整个企业的经 营活动,并以此确定相应的报酬 激励制度。以流程为导向的方法 创造出集团自身的竞争优势,提 高企业的活力
铸造实效型领导团队-海尔案例
激励与考核
通过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 制,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 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执 行力。
促进团队创新
鼓励尝试与探索
实效型领导团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尝 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勇于突破传统束 缚,寻求创新。
开放思维
学习与发展
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促进团队成员 个人成长和技能提升,为团队创新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提高市场占有率。
保持团队创新活力
鼓励创新文化
海尔应倡导开放、包容、创新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新 的想法和建议。
人才培养与激励
海尔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创新平台建设
海尔应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 协同创新。
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才
总结词
精准定位、创新营销策略
详细描述
海尔洗衣机的市场推广团队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团队成员深入 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渠费者互动, 收集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案例三:海尔空调的技术支持团队
培养团队成员开放思维和包容心态, 接纳不同意见和建议,激发创新灵感。
03
海尔如何铸造实效型领导 团队
选拔优秀人才
选拔标准
海尔在选拔领导团队成员时,注 重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协作 精神和良好执行能力的优秀人才。
选拔途径
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多渠道 选拔人才,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选 拔机制,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公 平和有效性。
“倒三角”组织结构是指将传统的正三角组织结构转变为倒三角组织结构,使企业能够更好 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平台化”组织结构是指将企业打造成一个平台,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资源支持,鼓 励员工创新和创业。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总部位于青岛,业务遍布全球。
在其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并探讨这些变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变迁:从传统的部门制到全球融合模式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最初是一个生产小冰箱的小工厂。
其组织结构采用了传统的部门制,将企业划分为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相对独立,部门内部职能划分明确,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型组织结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全球化发展,海尔集团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变迁。
1990年,海尔集团提出了“雀巢模式”,即将企业划分为多个小公司,每个小公司拥有自主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权,形成了一种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下,各个小公司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速度。
第二次变迁:从全球融合模式到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尔集团在1990年代进一步调整了组织结构,提出了“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将各个小公司整合成一个全球化的组织,形成了一个横向联合、纵向整合的组织架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海尔集团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资源优化配置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海尔集团还提出了“三五七管理体系”,即“三个头脑、五种能力、七大团队”,在组织架构中加强了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此次变迁,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成为了国际家电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
第三次变迁:从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到网络化组织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演变
接下来我就直入正题,为什么海尔集团会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呢?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所以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最早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直线结构,开始是直线职能制,然后转变为事业部制;后来是矩阵结构;第三阶段就是以超事业部制为主的流程式结构,大致的组织结构演变就如图1所示。
接下来我就结合图1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直线职能制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能力无法发挥,海尔无法发展。
但企业大了以后,这种模式对市场反应太慢的最大弱点就凸显出来了。
到了1996年,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到了顶峰,所以海尔开始实行事业部制。
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的运作形式。
在企业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作机制。
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
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必须听集团统一协调。
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但不能“各自为政”。
在张瑞敏看来,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允许阳奉阴违。
然而,随着海尔集团的不断发展,张瑞敏发现海尔染上了“大企业病”,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企业由上到下都是行政隶属关系,一级传递一级,导致职工只面对上级,没面对市场,没对整个过程负责,各行其是,根本无法实现对大规模企业的灵活管理。
于是,在1998年9月8日的会议上,海尔多年来的“金字塔式”直线管理结构彻底动摇。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于1999年3月,海尔开始了第一次组织结构的转变,把“金字塔式”的直线结构转变成矩阵结构的项目流程。
这种结构仍然保留了所有的事业部和事业部的研发、采购、销售等完整的业务流程,但是集团的整个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到下的统一指令,各个事业部也不再各自为政。
海尔集团的内部环境分析
随着海尔集团的不断发展,其组织结构也逐渐演变为矩阵型 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将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合在一起,有 利于跨部门协作和创新,但也存在双重领导、协调困难等问 题。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的演变
从直线型到矩阵型
海尔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从直线型组织结构演变为矩阵型组织结构。 这一演变使得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从集权到分权
海尔集团在组织结构演变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从集权到分权的转变。这一转 变使得决策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结构对集团的影响
有利于跨部门协作
矩阵型组织结构将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合在一起,有利于跨部门协作和创新,能够更好 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提高企业竞争力
组织结构的演变使得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结合紧密
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形成了众多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产品中。
05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海尔集团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以确保供应商具备高质量的生产 能力和稳定的供货能力。在评估过程中,海尔集团会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财务 状况、技术实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因素。
专利数量与质量
专利数量众多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较高,反映了集团的创 新实力。
专利质量较高
海尔集团所申请的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可,彰显了集团在行业中 的技术领先地位。
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强
海尔集团注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海尔国际组织结构变化
海尔组织结构调整的历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组建的青岛电冰箱厂,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其家电产品,海尔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够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目标,及时地调整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海尔的组织结构调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直线职能制阶段青岛电冰箱厂刚成立时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
2、事业部制(按产品划分)阶段1993年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上市,并在海尔集团内部逐步推行了事业部制。
集团主要是资本运营和战略决策中心,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利润中心,事业部下的企业是成本中心。
实行事业部制给集团增强了活力,集团急剧扩张,其销售额94年为25亿元,95年达到43亿元,96年达到62亿元,97年达到108亿元,2006年海尔集团在全球营业额1039亿,其中出口与海外市场销售额28亿。
3、本部制阶段由于海尔事业部内仍是实行直线制管理,导致各分部缺乏相应的分权,而且整个系统快速反应能力差,甚至出现了十几个生产厂共用一套职能部门的现象。
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1997年初,在借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经验基础上,改进为本部制组织结构。
改组后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分层利润中心制。
实践证明,改组是成功的。
本部由集权的直线职能制转变为相对分权的扁平型,同时形成了两级利润中心,职能部门的职责更为明晰,企业也更贴近市场。
4、跨国经营的组织结构调整阶段在1998年以前,海尔将主要精力用在国内市场上,随着海尔国际业务的不断开展,现有组织结构不能体现对国际业务管理的重视,因此,为了快速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效果,海尔在保持基本组织结构形式不变的基础上,在各产品本部根据各自的国际市场情况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这个结构只是一个过渡形式,1999年8月,海尔对组织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形成了扁平化、信息化的组织结构。
这次调整是按照业务流程实施组织结构的改造,特别成立了物流和商品流本部,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市场资源,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第一阶段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直线职能制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制结构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 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型的劣势也日益凸显,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太慢。
随着海尔多元化战略进程的推进,直线职能制的弊端对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阻碍。
第一,多元化经营加重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工作负担主要集中于各个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决策、协调,容易顾此失彼;第二,在直线职能制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较差;第三,直线职能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在对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部(事业本部)模式进行转变。
第二阶段是进入产品多元化战略阶段后,实行“矩阵型”管理、事业部制管理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
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系统。
它把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把不同部门,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
事业部制组织,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图及简介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图及简介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图: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
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
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
海外工厂全线运营。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企业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
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海尔在海外美誉日渐扩大: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组织结构
海尔的组织结构一、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说明了"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的原则".80年代,海尔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的是“工厂制”。
集团成立后,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部制”,集团由总部、事业本部、事业部、分厂四层次组成,分别承担战略决策和投资中心、专业化经营发展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职能。
张瑞敏认为这种高度分权对市场销售具有有效刺激,但又发现,这种个体户式的拼杀,会造成各事业部之间盲目竞争,竞相重复使用内外资源,于大局不利,有可能形成单位销售额上升而集团整体投资回报率不高的局面,不利于集团重点扶持未来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因此,海尔对分权的大小、多少有自己战略性的考虑。
对“夕阳型”的产品尽可能分权划小经营单位,让其随行就市;而对“朝阳型”的产业,如未来的数字化家电,则要集中人力和财力,做大规模,确保竞争力。
在企业的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行机制。
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
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在企业文化、人事调配、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技术开发、质量认证及管理、市场网络及服务等方面须听从集团的统一协调。
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
张瑞敏说,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
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许阳奉阴违。
从本质上说,海尔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从直线职能式结构到矩阵结构再到市场链结构的三次大变迁。
直线职能式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
它的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地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但企业大了这样就不行了。
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市场反应太慢。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海尔改用矩阵结构。
横坐标是职能部门,包括计划、财务、供应、采购;纵坐标就是不同的项目。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例解析课件
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
扁平化管理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加强 横向沟通与协作,提高组 织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矩阵式组织结构
结合产品、客户、区域等 不同维度,形成多项目协 同作战能力,提高组织适 应性和创新能力。
网络化组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 传统组织边界,实现内部 资源共享和外部合作共赢 。
组织变革的管理与实施
04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影响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提高运营效率
海尔的组织模式变迁,从传统的 层级结构向更加灵活的矩阵结构 转变,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
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海尔降 低了不必要的开销和浪费,从而实 现了成本的降低。
提升创新能力
新的组织模式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 ,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的产 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03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原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
01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海尔面临着 国内外品牌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调整组织模式 以适应市场变化。
02 政策法规调整
政府对家电行业的政策法规不断调整,海尔需要 适应政策变化,调整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03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海尔 需要更加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以满足消费者需 求。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 例解析课件
目录
• 海尔简介 • 海尔组织模式的变迁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原因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影响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启示
01
海尔简介
海尔的发展历程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 ——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 。
1991年,海尔在青岛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立。
(2021年整理)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
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的全部内容。
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10—26 11:08 共 459人浏览[大][中][小] 1999年3月,海尔提出了企业必须完成三种转变,即从职能型结构向流程网络型结构转变、由主要经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提出了3个1/3战略,即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这三个目标,是与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相联系的,其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而目前海尔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表现在员工素质、创新能力、品牌价值、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全球化程度等多个方面。
如果要追上,必须保持高增长速度,而保持高增长速度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所以,海尔集团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首先要求员工具有国际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创新力和责任心。
具体来讲,对内要满足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及潜能的最大发挥,对外要满足用户需求及潜在需求。
把顾客满意、“真诚到永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在每一个员工身上建立并持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从机制上寻找动力源,从源头上找活力。
尤其是在今天以个性化需求为主旋律的新经济环境下,要及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谋求迅速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把这种外部市场压力变成工作动力,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力发挥出来,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同时把企业发展的重任和生存的压力由过去的仅仅由企业领导人来承担转变成全员分担,使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聚集出企业的整体活力,“市场链”就是基于这种管理背景提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10-26 11:08 共459人浏览[大] [中] [小] 1999年3月,海尔提出了企业必须完成三种转变,即从职能型结构向流程网络型结构转变、由主要经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提出了3个1/3战略,即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 /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这三个目标,是与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相联系的,其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而目前海尔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表现在员工素质、创新能力、品牌价值、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全球化程度等多个方面。
如果要追上,必须保持高增长速度,而保持高增长速度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海尔集团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首先要求员工具有国际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创新力和责任心。
具体来讲,对内要满足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及潜能的最大发挥,对外要满足用户需求及潜在需求。
把顾客满意、“真诚到永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在每一个员工身上建立并持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从机制上寻找动力源,从源头上找活力。
尤其是在今天以个性化需求为主旋律的新经济环境下,要及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谋求迅速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把这种外部市场压力变成工作动力,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力发挥出来,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同时把企业发展的重任和生存的压力由过去的仅仅由企业领导人来承担转变成全员分担,使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聚集出企业的整体活力,“市场链”就是基于这种管理背景提出来的。
“市场链”的核心是解决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创新的动力问题,即由被动执行任务的工作责任心转变为主动的创造型责任心。
海尔经营国际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回避“大企业病”的发生和流程效率与国际化企业接轨。
发生“大企业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组织结构所造就的业务流程已被过多过细的分工而造成的分工之间的边界协调所替代,而不可能根除的“小集团利益”使这种协调更为困难。
因此这种由于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业务单位信息交流不完全、迟缓和不流畅成为各大型企业的通病,企业由于自身的结构缺陷不可避免地步入衰退的境地。
在中国,就有所谓的“200亿现象”,就是用来比喻许多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原地踏步或者反而逐步走向衰退,很难再往前发展的情形。
海尔在1998年销售收入已达到168亿元,按照海尔过去的发展速度,很快就接近200亿。
所以为了克服和避免海尔患上“大企业病”,同时整合新经济带来的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必须在管理上事先设计。
按照大企业的规模和小企业的速度的要求进行管理创新,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的背景下,提出了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的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管理效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问题,预防和规避“大企业病”的发生。
1.海尔企业源头论和SST观念的确立
海尔“企业源头论”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源头,源头的活力是企业活力之源。
海尔认为,企业是大河,员工不是小河,而是大河的源头,源头喷涌大河就有水,小河应该是用户。
如果员工对企业有忠诚度和责任心,就会不断喷涌,这条大河的水和别的企业相比就会特别多,就有竞争力;小河是用户,哪条大河里的水好喝,它就到哪条大河,同时它也给大河源头以回报,这种回报是对市场份额的一种肯定和扩大,这种肯定反过来又给予员工,使员工喷涌有新的动力。
因此最关键的是源头,也就是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要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条河才能永不枯竭。
这就是海尔集团提出的“源头论”。
既然源头的关键是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起一种用户与源头相咬合的机制,才能使源头、大河、小河之间形成一种闭环的良性循环。
所以“源头论”的提出为“市场链”机制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在全体员工确立SST即索酬、索赔和跳闸观念。
依据海尔的源头论,员工的报酬完全来源于市场,只有你的工作被市场认可和接受,才能获得报酬,如果用户不满意,不仅拿不到报酬,而且还要被用户索赔,那么有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就出来并解决问题,这就是跳闸,即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一个人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
2.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新流程观念的确立
传统的职能型结构是依据专业化分工设计所形成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每个人都习惯“对内”向各自所承担的专业化工作负责,“对上”遵照上级的指标执行,没有人对整个工作过程的负责,没有人“对外”向顾客负责,结果往往使流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并导致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协调的机构和人员大量增加,加重了企业运作的成本,降低了应变市场的能力,已不能适应新经济下企业发展的要求。
而流程型结构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分割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每一个流程都有直接的“顾客”(是指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为顾客提供最直接的服务,流程的行为是“直接做”的,而不是等待向上级请示后再做。
业务流程再造主要解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响应市场的速度,使企业获得成倍速发展。
依据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确立流程观念,即它是直接面对“顾客”的、具有高度经营决策权的完整业务流程。
具体讲,这种观念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的职能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发展到矩阵型结构的项目流程,然后从解决基于矩阵结构所构建的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发展到新流程的确立和业务流程再造。
3.负债经营理论和负债经营观的确立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管理工作越来越像“推销”工作,推销的时候我们不能说“我们要什么”,而是问对方要什么?价值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所认定的绩效为何?因此从理论或实务的角度看,出发点都要是“管理成效”,而不是“管理人”,出发点应该放在结果的定义上;不是“管理”人而是“领导”人,目标是让每个人的长处和知识得到发挥。
那么如何更进一步地使每个人的长处和知识都得到发挥呢?
海尔就此提出了负债经营的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要占用企业的资源,因此可以把企业将你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资源提供给你作为你的负债,在外部市场效应内部化后,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追求达到最好的效益,所以你必须通过经营使资源增值。
如果达不到,就等于浪费了企业给你的资源,当然就应该自己掏钱索赔,这就是负债经营的观念。
因此,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负债是多少,外部提供了多少资源你就有多少负债,通过竞标的形式让更有能力的人上岗;其次利用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外部创新的空间,让负债人通过创新进行资源再增值,他的收入是增值的一部分;最后用自己增值的资源作为完成更高目标的基础,自己为自己不断提供新的资源,激发自我创新的动力。
负债经营观念的确立使海尔成为一个“赛马场”,每个员工都要通过“赛跑”来看是否有能力,来体现和追求自己的价值,才能达到经营自我、不断挑战自我、战胜满足感、实现不断超越自我的境界,从而使海尔永远处在创新的轨道上。
当然负债经营观念的确立是在一定的管理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OEC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前后职能管理业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职能部门过去主要以行管理管理为主,行使职能管理权利,整合后职能部门变成独立核算的服务型公司,行使服务职能,只有被服务单位对服务效果认可了,才能从被服务单位获得报酬。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企业,要实现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其具体的目标应该是:()A.加强职工培训B.使员工整体素质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C.加强企业文化建设D.提高员工的技术和文化素质
2.在SST的观念下,海尔内部其独立的经营主体是:()
A.班组B.事业部C.每一位员工D.每一道生产工序
3.再造的宗旨是变职能为流程,其目的是使:()
A.利润最大化B.提高企业的知名度C.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面对市场D.提高员工的满意度4.负债经营与SST观念的关系为:()
A.无关B.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升华C.并列的关系D.SST是负债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
5.海尔的组织结构发展过程是:()
A.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团队型结构、流程型结构B.直线职能结构、流程型结构
C.矩阵结构、流程型结构D.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流程型结构
参考答案:1-5BCCBD。